第一篇:依靠小基地建设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依靠小基地建设 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一、小基地开发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展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这门新课程的真正价值。
2002年,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起始阶段,除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的学生活动外,学校组织部分老师提出一些可供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课题。这些课题通过班主任公布给学生,由对课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课题小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课题有学科型的,也有社会实践型的。活动的展开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究的,也有以小组形式的,还有个人形式的。从课题涉及的范围看,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也有一些课题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来的。在活动过程中,有些课题组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他们通过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参与了很多实践活动,体验了活动的过程。也有些课题组的活动只是在互联网上或图书馆里查找资料来完成课题的研究,他们所经历的实践和得到体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任何活动,原因是对老师所提出的课题不感兴趣,而自己又找不到课题。显然,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阶段所面临的缺乏活动资源的现象。
在几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中,我们已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受体验,才能实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我们学习了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从一些能够找到的书藉、报刊、杂志和相关文献资料中领会专家们的观点和论述;也去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分析了他们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我们开始认识到,要切实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必需要有丰富的活动资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周边创办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经验,学校决定开发和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来充实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二、小基地的特点
近几年,许多市县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次可供几百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这类基地配备有多名专职教师、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实践场所;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适合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还具备能够提供大批学生食宿等基本生活和学习的条件。这类基地对初次步入研究之门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合适的。基地实践活动的方式对那些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课题的学生显得非常有效。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大型活动的气氛时刻都在影响着他们。他们在基地提供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和引导。然而,我们还没有这类大型基地,我们学校也没有实力办此类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考虑到要依托社区资源,建立比较稳固的适合我校学校实际情况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
所谓小基地,不是指基地面积小,活动范围小,活动资源少,而是它没有那种营地式的可供大批学生食宿的基本生活条件,没有现成的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和活动设备,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特点。首先是便于操作。平时,三五个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可以经常光顾(个人咨询,集体采访,调查,考察、收集信息资料等等),阶段性的,大规模的活动它也可以提供(参观、报告、专题讲座等等)。其次是学校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其三是它还可以使得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双方受益。例如,通过在工业园区的实践活动,学生了解生产的程序,懂得了一些常识,他们通过亲眷、朋友作宣传;通过参观消防队通过的实践活动,懂得一些防火安全知识,懂得灭火器的原理;在交警队的实践活动,学生懂得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他们不仅自己会注意交通安全,而且也会向身边的人们作宣传。小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引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扩大实践活动的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有区别于那些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基地特点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实施要求。它是便于学
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设立的场所。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小基地建设对课程资源开发及学生发展的价值。
2.合作单位领导的密切配合。小基地合作单位领导能密切关注学校提出的活动要求;主动协助学校制定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建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开展方式;提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3.配备专职教师。专职教师负责开发基地资源,制订实践活动内容、方式和计划;联系合作单位提供或解决活动需要的实践素材和设备;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后续的活动过程。解决学校与基地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基地资源开发实施的一般程序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在开发和利用小基地资源的同时,指导老师要根据基地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提出实践活动课题的有效方案和实施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一 确定合作单位,建立活动基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经验及兴趣爱好,学校确定合作单位,与其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双方协商成立基地活动指导小组。学校委派专职指导老师负责与合作单位的联系,制订必要的活动制度,确定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范围。例如,我校在交警中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活动指导小组由交警中队长、指导员、学校校长、教科室主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组成,双方协商制订相关的活动制度。在基地建设的协议中,我们制定的活动内容为:⑴辅助交通岗值勤⑵观摩交通要道车辆指挥⑶参与集贸市场车辆管理⑷听取交通事故处理⑸协助交警“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学校定阶段聘请警官给学生做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竞赛。组
织学生去道路边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活动时,学校根据学生进行活动的需要,先由专职指导老师与交警队联系,确定活动方案、活动时间及活动方式,然后在交警和指导老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展开活动。
设计活动内容、安排活动程序,没有现成的模式。这是带给学校和指导老师的新问题,是学科教学所没有的。如何利用基地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呢?一方面需要基地活动指导小组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指导老师具备创设情景、引发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1)聘请专家开设讲座,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根据小基地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当前人类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诱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例如,学校通过基地的工程师介绍生产流程、空气污染及污水处理的方式;请法官做“法律知识讲座”、介绍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律过程;请警官做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在此类活动过程中,专职老师与讲座的专家事先有计划、准备,通过与学生对答和提问的方式来诱发学生的问题发现和探究的动机。
(2)利用基地参观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带领学生去基地参观前,学校事先联系相关专家。在讲解和介绍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专家作一些有意识的提问,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思考,使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例,在去参观时,学校有意识地邀请交警带领。通过道路时,交警介绍了几处事故多发地段。学生在不同的地段,从来往的行人、车辆中发现该路段的路面问题、交通安全标志问题、路边的房屋建筑问题等等,在工厂参观时,厂里派了专家为学生作生产流程的介绍。学生看到美丽如花园一般的厂区,联想到氟的毒性,就提出了“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为什么对周边的生物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的问题。专家就厂里的排气、排水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有些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厂区进行实验,试图找到厂区污染气体的存在情况及其对厂区生物的影响。
(3)关注学生思想新动向,指导学生提炼新课题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摄取基地的学习资源。每次进入基地活动时,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注重探究,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听到的事件、想到的问题作认真记录、仔细地分析,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资源意识、问题意识、课程意识,学会利用获取的信息主动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随时、随处都结合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参与实践。在活动中,学生经常会发现和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善
(二)利用基地资源,引导学生活动。
利用基地开发活动资源,既要有整体规划,又要尊重学生兴趣。如何与基地人员合作,怎样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显露出的新思想,引导他们从中提炼出新的的活动课题。
(三)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提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对社会有影响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个人能力和基地、学校所给的条件,分析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来确定活动的主题。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基地资源,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和安排活动的实施。在活动中指导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小基地活动具体操作程序
学生把自己在基地活动过程中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提出后,与同学讨论、分析、初步形成课题。与指导老师一起探讨课题的可行性;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课题的活动方案;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年级、班级、小组或个人形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实施小基地活动的一般操作程序为:
(一)提前准备。
实施活动前,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基地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方案。指导老师要提示学生准备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包括:预设的问题,记录本、摄象机、照相机等等。
(二)拟定方案。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与基地相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另外,指导老师还要预先考虑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应急措施。
(三)实施活动。
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提示学生做好记录。
(四)交流总结。
学生把自己在基地活动中的收集的信息资料通过整理、讨论、分析形成结论,把活动成果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指导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
第二篇:依靠小基地建设 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依靠小基地建设 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一、小基地开发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展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这门新课程的真正价值。
2002年,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起始阶段,除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的学生活动外,学校组织部分老师提出一些可供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课题。这些课题通过班主任公布给学生,由对课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课题小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课题有学科型的,也有社会实践型的。活动的展开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究的,也有以小组形式的,还有个人形式的。从课题涉及的范围看,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也有一些课题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来的。在活动过程中,有些课题组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他们通过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参与了很多实践活动,体验了活动的过程。也有些课题组的活动只是在互联网上或图书馆里查找资料来完成课题的研究,他们所经历的实践和得到体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任何活动,原因是对老师所提出的课题不感兴趣,而自己又找不到课题。显然,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阶段所面临的缺乏活动资源的现象。
在几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中,我们已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受体验,才能实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我们学习了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从一些能够找到的书藉、报刊、杂志和相关文献资料中领会专家们的观点和论述;也去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分析了他们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我们开始认识到,要切实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必需要有丰富的活动资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周边创办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经验,学校决定开发和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来充实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二、小基地的特点
近几年,许多市县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次可供几百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这类基地配备有多名专职教师、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实践场所;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适合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还具备能够提供大批学生食宿等基本生活和学习的条件。这类基地对初次步入研究之门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合适的。基地实践活动的方式对那些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课题的学生显得非常有效。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大型活动的气氛时刻都在影响着他们。他们在基地提供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和引导。然而,我们还没有这类大型基地,我们学校也没有实力办此类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考虑到要依托社区资源,建立比较稳固的适合我校学校实际情况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
所谓小基地,不是指基地面积小,活动范围小,活动资源少,而是它没有那种营地式的可供大批学生食宿的基本生活条件,没有现成的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和活动设备,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特点。首先是便于操作。平时,三五个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可以经常光顾(个人咨询,集体采访,调查,考察、收集信息资料等等),阶段性的,大规模的活动它也可以提供(参观、报告、专题讲座等等)。其次是学校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其三是它还可以使得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双方受益。例如,通过在工业园区的实践活动,学生了解生产的程序,懂得了一些常识,他们通过亲眷、朋友作宣传;通过参观消防队通过的实践活动,懂得一些防火安全知识,懂得灭火器的原理;在交警队的实践活动,学生懂得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他们不仅自己会注意交通安全,而且也会向身边的人们作宣传。小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引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扩大实践活动的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有区别于那些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基地特点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实施要求。它是便于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设立的场所。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小基地建设对课程资源开发及学生发展的价值。
2.合作单位领导的密切配合。小基地合作单位领导能密切关注学校提出的活动要求;主动协助学校制定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建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开展方式;提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3.配备专职教师。专职教师负责开发基地资源,制订实践活动内容、方式和计划;联系合作单位提供或解决活动需要的实践素材和设备;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后续的活动过程。解决学校与基地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基地资源开发实施的一般程序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在开发和利用小基地资源的同时,指导老师要根据基地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提出实践活动课题的有效方案和实施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一)确定合作单位,建立活动基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经验及兴趣爱好,学校确定合作单位,与其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小基地。双方协商成立基地活动指导小组。学校委派专职指导老师负责与合作单位的联系,制订必要的活动制度,确定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范围。例如,我校在交警中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活动指导小组由交警中队长、指导员、学校校长、教科室主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组成,双方协商制订相关的活动制度。在基地建设的协议中,我们制定的活动内容为:⑴辅助交通岗值勤⑵观摩交通要道车辆指挥⑶参与集贸市场车辆管理⑷听取交通事故处理⑸协助交警“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学校定阶段聘请警官给学生做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竞赛。组
织学生去道路边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活动时,学校根据学生进行活动的需要,先由专职指导老师与交警队联系,确定活动方案、活动时间及活动方式,然后在交警和指导老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展开活动。
设计活动内容、安排活动程序,没有现成的模式。这是带给学校和指导老师的新问题,是学科教学所没有的。如何利用基地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呢?一方面需要基地活动指导小组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指导老师具备创设情景、引发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1)聘请专家开设讲座,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根据小基地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当前人类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诱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例如,学校通过基地的工程师介绍生产流程、空气污染及污水处理的方式;请法官做“法律知识讲座”、介绍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律过程;请警官做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在此类活动过程中,专职老师与讲座的专家事先有计划、准备,通过与学生对答和提问的方式来诱发学生的问题发现和探究的动机。
(2)利用基地参观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带领学生去基地参观前,学校事先联系相关专家。在讲解和介绍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专家作一些有意识的提问,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思考,使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例,在去参观时,学校有意识地邀请交警带领。通过道路时,交警介绍了几处事故多发地段。学生在不同的地段,从来往的行人、车辆中发现该路段的路面问题、交通安全标志问题、路边的房屋建筑问题等等,在工厂参观时,厂里派了专家为学生作生产流程的介绍。学生看到美丽如花园一般的厂区,联想到氟的毒性,就提出了“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为什么对周边的生物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的问题。专家就厂里的排气、排水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有些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厂区进行实验,试图找到厂区污染气体的存在情况及其对厂区生物的影响。
(3)关注学生思想新动向,指导学生提炼新课题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摄取基地的学习资源。每次进入基地活动时,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注重探究,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听到的事件、想到的问题作认真记录、仔细地分析,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资源意识、问题意识、课程意识,学会利用获取的信息主动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随时、随处都结合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参与实践。在活动中,学生经常会发现和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善
(二)利用基地资源,引导学生活动。
利用基地开发活动资源,既要有整体规划,又要尊重学生兴趣。如何与基地人员合作,怎样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显露出的新思想,引导他们从中提炼出新的的活动课题。
(三)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对社会有影响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个人能力和基地、学校所给的条件,分析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来确定活动的主题。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基地资源,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和安排活动的实施。在活动中指导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小基地活动具体操作程序
学生把自己在基地活动过程中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提出后,与同学讨论、分析、初步形成课题。与指导老师一起探讨课题的可行性;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课题的活动方案;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年级、班级、小组或个人形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实施小基地活动的一般操作程序为:
(一)提前准备。
实施活动前,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基地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方案。指导老师要提示学生准备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包括:预设的问题,记录本、摄象机、照相机等等。
(二)拟定方案。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与基地相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另外,指导老师还要预先考虑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应急措施。
(三)实施活动。
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提示学生做好记录。
(四)交流总结。
学生把自己在基地活动中的收集的信息资料通过整理、讨论、分析形成结论,把活动成果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指导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1.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垃圾问题等,都因地不同,城乡中学在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究方面,具体选题就有明显的差异。
2.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社区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因而,不同地方的学校可结合地方差异及其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3.地方或社区社会活动,如宣传、服务、文体等方面的活动等。
4.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我国拥有漫长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多民族、多种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5.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就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化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6.城镇初中应开设劳动场所,建立劳动教室、劳动基地、劳动工厂等,还可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和相应的条件,建立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
7.全球化问题和国际背景。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设计,还可结合全球背景,并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项目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
第四篇:多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多元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2011-6-1 浏览(240)【大 中 小】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詹兆华
兴化市板桥初中自2002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已整整走过了八年历程。作为国家规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由于没有现成的教科书,课程资源就必须依靠学校自主开发。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几年来,学校充分依靠广大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使课程资源似源水般不断涌出。
一、利用本土优势,开发课程资源
兴化拥有丰厚的地域文化和环境资源优势,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之地,周慎靓王时为楚将昭阳食邑,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划海陵县北设招远场,不久改招远场为兴化县,故有“昭阳古邑”、“海陵旧址”之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被誉为“东方黑格尔”的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后七子”之一宗臣、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诗书画三绝奇才郑板桥、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任大椿、化学家钮经义、现代著名作家毕飞羽等一大批古今文化名人。历史名胜众多,有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故居、四牌楼、刘熙载故居、赵海仙洋楼、施耐庵陵园、“昭阳十二景” 和明代古城墙等。有江苏最大的水上森林公园和享誉海内外的千岛菜花风景区、大纵湖风光、乌巾荡生态公园、上方寺、八字桥广场和金东门古城风貌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组织教师通过调查研究、走访名人、实地考察、查阅史料等方式,先后开发出一大批极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并实施了一大批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如“走进自然,体验家乡优越的自然环境”、“走近名人,了解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历史,体会家乡的风雨沧桑”、“寻访板桥足迹”、“古昭阳名胜古迹的研究”“关于家乡古桥文化的研究”、“印象·兴化”、“ 踏雪访拱极”等等。
二、立足学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性课程。据此,我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强调一定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作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文化,代表的不仅是当地的特色,而且反映了兴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包含着现代科技的运用,如城区四周的防洪墙、刚刚改造的“引江河工程”、鱼虾蟹等淡水养殖、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等都进入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相继开发并实施了源自学生生活又服务于学生生活的活动主题,如“守望家乡水资源”、“鱼圆的制作”、“垛田香葱飘四海”、“中日饮食文化趣探”、“走进海池社区,欢度新春佳节”等。在社区的居民小区出板报、打扫环境卫生,学生们带着自己书写的对联到社区弱势群体家中慰问,在乡间田头调查、在工厂访问考察、在淡水养殖基地参观、在污水工程施工现场参加劳动、在农贸市场和酒店厨房等场所经常会看到我们板桥初中学生的身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涨,家长、社会给予了极高评价。
三、关注社会热点,开发课程资源。
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可以改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国内许多城市如火如荼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抓住这一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与同学们一起设计并实施了“激情在校园点燃,梦想在手中传递”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进一步了解的同时,也从活动中体验到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日趋强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
2008年3月16日晚6:00许,在兴化城“快乐老家”网吧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名16岁某校学生持刀猛砍另一学校17岁学生,致使这名中学生出血过多死亡,一度成为整个兴化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为了进一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以及兴化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情况,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专门深入兴化市人民法院、兴化市公安局和兴化市看守所进行调查,自2001年12月至2007年6月,兴化市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高达32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454人,这一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学校与兴化市关工委、兴化市人民法院、兴化市看守所和海池社区、并邀请了一批学生家长开展了“探访高墙深处,接受法制教育”、“ 走进少年法庭,增强法制观念”两个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调查兴化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参加青少年庭审现场、走访青少年罪犯家庭、与青少年罪犯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参观青少年罪犯失去自由生活的环境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心灵得到了洗礼,家长们也接受了深刻的教育。
四、整合学科知识,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教研组将课本中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将七个学科实践活动整合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从保护鸟类做起”两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学教研组把数学实践活动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如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他们把这一活动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设计成从分组、调查、观察、访问、数据统计、分析和结论到撰写调查报告、成果展示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英语教研组把学科活动整合成多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牛津英语Starter Unit2 My family“家庭照片介绍”,整合成 “全家福之今昔”的综合实践活动。地理教研组将书本知识与兴化乡土地理有机整合,开发出若干个课题,最终形成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兴化地理》。……各学科教师的全面参与,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巧妙整合,使得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百花齐放春满园”,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收到了显著效果。几年来的实践摸索,学校开发积累的课程资源已经较为丰厚,并形成了可供教师、学生参考利用的资源包。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园地的盎然生机、满园春色,2011年我校将更加奋发努力,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方面有所作为。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研讨会暨3D打印课程培训心得
李秀丽
我有幸参加了于2018年4月20日到22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研讨会暨3D打印课程指导老师培训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3D打印机的保养,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Cura切片软件的使用,3D打印培训学校教程-123D Design建模,由来自北京卫星制造厂的工程师黄杨和邢欢欢亲自授课。黄杨工程师首先讲解了3D打印机的保养、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针对与会老师最关心的常见故障,黄工程师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3D打印机Cura切片软件的使用,123DDesign建模两个部分由工程师邢欢欢授课。邢工首先讲解了3D打印机为什么要切片以及切片的原理,使大家了解了3D打印的基本过程。在Cura切片软件使用方面,邢工从软件安装、参数设置、具体操作等细节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使原本复杂的软件应用变得简单易学。在123DDesign建模部分,邢工从三维建模的概念说起,详细列出了建模涉及到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常用建模软件。在讲解Design建模时,邢工主要从软件功能、菜单运用、快捷键等方面做了讲述。随后她又运用实例给大家进行建模展示。
我仔细倾听,认真笔记,学习每一个精彩内容。两位工程师精彩的讲解,使我对3D打印机的原理有了深入了解,对3D打印机的硬件维护,软件运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今后的课程教学更加充满信心!
在实操环节,分成小组,共同协作,从装机到打印出简单的3D实物,我们小组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除了学习上的投入,还有思想上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需要紧跟时代,通过培训我懂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独讲,学生专听的阶段,从教学课件到多媒体,再到综合实践,现代教育已经有了全新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变化,紧跟时代,3D打印和STEM教育势在必行。培训将我们引领入门,以后我要继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加入新的元素,STEM教育、3D打印这些与科技相关的教育项目应该尽快纳入日常教学应用当中,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具有人文气质、科学思维的新时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