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浪屿旅游资源吸引力调研报告
鼓浪屿旅游资源吸引力报告
鼓浪屿,孤悬厦门西海域,隔500多米海峡与厦门本岛相望,面积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92万人。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具有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景区,“国家ISO14000示范区”。每年上岛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岛内无工业企业,主要以旅游商贸、餐饮娱乐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
下面我从鼓浪屿旅游资源的观赏休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完整性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独特的观赏休憩价值
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仅1.87平方公里。山石、树木、植被、阳光、沙滩、海浪,形成四面环海的独特自然景观。岛上有欧、美、日等13个国家的各式领事馆,这些建筑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在鼓浪屿上建设的,大多数建筑反映出所在国的建筑风格。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在鼓浪屿兴建的别墅达一千多幢,这些别墅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和南洋风格融入其中。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使鼓浪屿建筑呈现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艺术氛围,在建筑艺术风格方面几乎囊括了世界上主要近代建筑样式,这些建筑是鼓浪屿上尚未充分挖掘的、有极大市场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二、宝贵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建筑文化、富商文化、音乐文化为鼓浪屿三大本土文化。
建筑文化——对鹿礁片区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彻底的维修,在建筑外观和空间布局上实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在遗产空间内展示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背后的故事,为游客体验鼓浪屿的建筑文化提供集中的展示场所。
富商文化——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大部分为清末、民国时期南洋富商所建,通过收集遗落的老建筑旧主人生前生活用品,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家具的收集,通过寻找老主人后裔对其生前事迹的口述,将活生生的富商人物展现给广大游客,并通过个案的介绍,折射整个闽南籍南洋富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音乐文化——鼓浪屿是著名中外的“音乐之岛”,然而目前鼓浪屿的音乐文化的鲜活展示主要局限在鼓浪屿音乐厅一地,不论在容纳的人数上,还是在举办的时间上,都有相当大的限制,街头艺人的表演水平参差不齐,游客也无法亲身参与本地居民家里小型的家庭音乐会。要将鼓浪屿“音乐之岛”的形象普及展现给广大的游客,必须增添固定的演艺场所,游客可以一边休息一边欣赏文艺。我们在海天堂构的项目策划中即充分考虑到音乐之岛的普及展示区。
三、珍稀奇特的旅游资源
鼓浪屿作为厦门市旅游的龙头,素有“海上花园”、“琴岛”、“万国建筑博物馆”、“音乐之岛”等美称,在海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目前鼓浪屿以改善旅游居住环境来增强吸引力,留住游客,刺激旅游消费,拓宽收入渠道,推动鼓浪屿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挖掘音乐艺术岛潜力,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留住游客。如:增设国内外著名音乐家的雕像,打造全国一流的音乐厅,定期在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扩大“背景音乐系统”覆盖范围并与音乐厅音响系统相联接,引导音乐行业团体上岛经营,创造良好的音乐文化运行环境,推广家庭音乐会发展的经验,形成多种音乐形式并存的局面,在旧城拆迁改造中营造音乐氛围等。
(二)挖掘历史与自然的资源,融合世界与本土的特色,打造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利用历史风貌建筑开设家庭旅馆。鼓浪屿岛上建筑风格众多,其中较有价值的风貌建筑有百余幢,尚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发挥海岛优势开发休闲旅游新项目。要留住游客,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环境,还需要丰富的娱乐节目。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联系,以鼓浪屿为中心,形成往北与火烧屿、马銮湾、杏林湾,往南与环岛路、会展中心、海上看金门等联成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带,以拓展鼓浪屿旅游空间,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发挥侨乡优势以特色美食吸引游客。目前岛上餐饮以海鲜为主,虽有本土特色,但因档次不高,品种单一以及价格等因素,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发挥厦门侨乡的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善长烹调异国风味食品的归侨、侨眷在岛上开办餐厅、小吃店、咖啡馆等休闲小店。这些具有异国特色的店铺可相对集中于商业中心,也可以分布在全岛各处,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有可短暂休息的地方,又能够品尝各国风味美食。
四、规模的完整性
近年来鼓浪屿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旅游营业收入已从1998年的550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1亿元,财政收入也从3200万元增长到4650万元。然而,这与1998年至2002年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和景观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与的投入3.65亿元相比,与2002年全市超过165亿元的旅游总收入相比,和其龙头地位仍不相称。经过我们对鼓浪屿鹿礁片区历史风貌建筑的旅游策划及规划设计、开发经营管理和推广宣传营销,可以预计达到以下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既是鼓浪屿独特的建筑景看,也是鼓浪屿租界文化、南洋富商文化、音乐文化等各种文化的载体,是鼓浪屿最具特点、最有价值、生命力最强的旅游资源。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开发,将鼓浪屿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转换成吸引力强、生命力强的旅游产品,重新展示老建筑的风采,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旅游,是鼓浪屿旅游的独特优势;通过旅游开发,我们将把遗产空间的利用发展到新的阶段,为老建筑注渗入渗出新的内涵,建设一批高档次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转变鼓浪屿的旅游发展模式(从自然观光向深度体验型看光和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提高鼓浪屿的旅游品位和旅游吸引力,提升鼓浪屿旅游的核心内涵。其本身的魅力足以使其从“资源”转化为游人争相购买的“产品”。我们此次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将这种“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建筑的复古氛围再营造,让游客去体验民国时期闽南籍南洋富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同时又通过高档娱乐项目的充实,满意现代人追求时尚、调理身心、体验文化的旺盛要求。通过创新地开发游客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经济价值,打造鼓浪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本区域开发将增加对餐饮、娱乐、服饰、旅游管理、导游等高低级人才的需求,旅游新景点的开发势必同时带来一系列的旅游支撑行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这无疑会增加当地的就业人口,提高居民的人均收渗入渗出。
第二篇:旅游资源学调研报告.
岳 麓 山 旅 游 资 源 调 研 报 告
制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旅游管理一班
日期: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九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2014年10月~11月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 岳麓山旅游资源——水域风光、建筑与设施 实地调查、网上查阅 肖瑾、肖树莲、曾庆美、曾苏红、袁立霞、阳秀平
目录
(一)岳麓山旅游资源类型
(二)水域风光的定义
水域风光分类
观光游憩湖区——穿石坡湖
跌水——爱晚亭前不知名的瀑布
冷泉——白鹤泉、清风泉
(三)水域风光存在的问题
(四)针对水域风光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建筑与设施的定义
建筑与设施分类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麓山寺、云麓宫
广场——东方红广场
书院——岳麓书院
楼阁——爱晚亭、翊武亭、自卑亭、印心石屋、仰云亭
墓(群),归葬地————蒋翊武墓、陈天华-姚宏业墓、黄兴墓、蔡锷墓
(六)对建筑与设施的建议
(七)总结
(八)参考文献
(一)岳麓山旅游资源类型 A.地文景观 B.水域风光 C.生物景观
D.天象与天气景观 E.遗址遗迹 F.建筑与设施
G.旅游商品
H.人文活动
(二)水域风光:水体及所依存的地表环境构成的景观或现象。
B.水域风光
BB.天然湖泊与池沼
BBA.观光游憩湖区
穿石坡湖
BC.瀑布
BCB.跌水
爱晚亭前不知名瀑布
BD.泉
BDA.冷泉
白鹤泉
清风泉
清风峡-兰涧石漱
观光游憩湖区——穿石坡湖
穿石坡湖位于岳麓山半山腰之上,是岳麓山东南幽谷中的自然景观。整体景 色风光宜人。存在问题:游人行走与此,会给其带来一些垃圾污染,同时也有局部地方的水体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建议:设置一些醒世牌,告诫人们保护环境。
跌水——爱晚亭前不知名的瀑布
存在问题: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建议:时常清理水域内的物体,使水体畅通无阻。
冷泉——白鹤泉
白鹤泉在麓山寺观音阁外南侧,上山公路旁。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涧”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现在的白鹤泉井已经改造成景点,水受到污染不能喝。
清风泉
爱晚亭左边上去100米,有一个亭子,亭子中央有一口水井,就是清风泉。泉水清澈甘美,四时外溢;兰涧流经爱晚亭,绕岳麓书院右,于牌楼口处注入湘江,构成书院百泉轩园林景中的“曲涧鸣泉”。常常会有人在这里打水。水需要经过煮沸才能喝。
(三)水域风光存在的问题
景观水体里藻类滋生,由于藻类滋生带来的是水体发绿,水体发生藻类气味,由此景观水就不再有观赏性了。 游客乱丢乱扔破坏了水域风光,污染水体。 旅游开发不当导致水体污染。
(四)对水域风光存在问题的建议
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监管的职能作用。
对已经建成的人工湖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着实解决遗留问题对建成且水质已恶化的景观水,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采用生态防治方法,在水体中适当种植水中植物,或置入假山和浮 岛,利用生物净化水中的污染物,维持较好水质。
对泉水的源头采取保护的措施,保证泉水的干净。
(五)建筑与设施
融入旅游的某些基础设施或专门为旅游开发而建设的建筑物和场所。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古麓山寺
云麓宫
FAD.园林游憩区域
中山纪念林
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万景园
鸟语林
FAK.景物欣赏点
麓山顶观景长廊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A.佛塔
隋舍利塔
FCC.楼阁
爱晚亭 翊武亭 自卑亭
印心石屋
穿石坡湖廊
仰云亭
FCH.碑碣
禹王碑
中山纪念碑(亭)
FCI.广场
方红广场和毛泽东雕塑
FD.居住地与社区
FDE.书院
岳麓书院
FE.归葬地
FEB.墓(群)
蒋翊武墓
禹之谟墓
杨卓林墓
陈天华墓
焦达峰墓
蔡锷墓
黄兴墓
覃振墓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麓山寺
麓山寺是湖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该寺为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寺不算大,但是很安静、很庄严。
云麓宫
著名道观。建于岳麓山顶的云麓峰,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建于明代。建筑为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宫内二进为望湘亭,宫后有法华塔。
游人至此,可领略“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登阁凭栏远眺,南可望衡山,北可瞻洞庭,俯可视“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广场——东方红广场
该广场位于岳麓山脚下,起到了集散人流,车流的作用,同时毛主席塑像位于此处,更给该广场增添了一种庄严的,神圣的气氛。
存在问题:人车混流,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书院——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其主要功能为:讲学,祭祀,藏书。
楼阁——爱晚亭
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翊武亭
原名为半山亭,位于岳麓山半山腰。
翊武亭1981年重建,殿堂式四方亭,彩檐高翘,古朴雅致。乃一座六方形凉亭,是游人上山常驻足憩息之所。从南岳庙后门沿登山公路穿过忠烈祠,便是翊武亭,由于它位于南岳区和祝融峰的中间,上下各为十里。
自卑亭
位于长沙岳麓书院大门前200米、东方红广场东北角的绿荫丛中。前面是碧波滚滚,浩瀚北去的湘江,后面是岿然屹立、满目葱绿的岳麓山。登高必自卑。
印心石屋
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传说一对夫妻的道人就是在这里静心修道的,一个天然的石屋,最简单的生活,里面磨练的是心道„„在那里站一会心都会安静下来。返璞归真,敦厚实在。
仰云亭
即北伐烈士亭,在长沙岳麓山上。北伐烈士亭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和那些死难的英烈而建造的。
墓(群)——归葬地
岳麓山现存53座辛亥革命烈士墓
现存的烈士墓大致保存得比较完整
蒋翊武墓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
蒋翊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从拒绝参加科举的朴素简单的反满思想,到完全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率团体加入同盟会,始终坚持“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为宗旨,奉孙中山三民主义相号召”,忠实执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陈天华和姚宏业墓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的山腰,为一座民国时期长沙地区具有特色的分冢共莹的石棺式名人墓葬。
这墓属“分冢合葬墓,各有自己的墓冢,但又共处一茔”。这表明,虽然两个墓主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相同的人生落幕。都是为了唤醒国民的觉悟而自杀。
黄兴墓
处在岳麓山云麓峰以北的小月亮坪悠悠的意境中,矗立着由乳白色岩石琢成的塔形碑柱,气势雄伟,如一把锋利的长剑直指云霄。他的那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让我们记住了他。
蔡锷墓
位于长沙市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1917年4月12日自日本归葬于此。
一个儒雅,劲气内敛,高洁自守,捐生纾难,而又非常强势的男人的一生。
(六)对于建筑与设施的建议:
在墓园区和纪念去建设各种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塑像、广场、浮雕、小品建筑等以其独特的建筑形象、空间格局为载体,传递出独特的文化气息。
风景名胜区不是开发区,不能有功利色彩,也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保持岳麓山的自然。 定期检修景区建筑与设施。
(七)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对岳麓山的部分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岳麓山的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岳麓山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忽略的是,山上的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工建筑造成的破坏问题、山上泉水水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威胁着岳麓山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我们敲响了保护岳麓山环境的警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除了政府采取的措施外,游客们应自觉地维护环境,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更是积极投身于保护岳麓山环境的各种活动中。
从而,有效解决岳麓山现存的环境问题。我们将会看见一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独好的千古名山。
(八)参考文献: [1]
喻学才,旅游资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7840.htm百度文库 [3]
中国青年报
岳麓山建仿古建筑事件 [4]
http://wenku.baidu.com/view/dc31738283d049649b665822.html
岳麓山旅游资源规划 中南林科大
[5]
http://www.xiexiebang.com/question/11627b950f373376 [10]
http://www.xiexiebang.com/news
新华网湖南频道 2001-11-23
第三篇: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人文社科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152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为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提速
——对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调查
姓名:卢文莉学号:09202022班级:09历史学
摘要: 红色旅游产业是旅游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德育价值。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展开全面调查,并就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开发;对策建议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老区人民与英烈先辈留下来的宝贵革命遗存, 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遗产,每一处红色旅游资源都记录着一段关于创建新中国的不平凡经历, 每一段经历的背后都有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在延续。红色旅游产业是旅游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德育价值。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有着重大的意义。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这也给地处祖国最南端的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带来了契机和新的挑战。要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为热带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建设提速。本着这个目的,今年暑期在历史学专业负责人陈诚副教授和汪海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个同学和老师一共五人对三亚市开发建设红色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展开全面的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要是通过座谈和深入实地查看遗存的方式进行。在得到三亚市博物馆孙建平馆长、梅山革命史馆长吴亲荣老师以及三亚市有关部门的热心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调查,初步了解了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现实状况,并就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三亚市地处祖国的最南端,其历史悠久,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遗址遗物有:崖城革命烈士纪念碑、梅山老区烈士陵园、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公墓海景烈士纪念碑、田独“万人坑”、西沙海战烈士陵园等。这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遗址遗物,都真实的传颂着一个个可歌可泣、摧人泪下的历史故事。
比如,崖城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崖城镇西线高速公路崖城出口处经国道约1公里处,国道西侧,是为纪念崖城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2位烈士而建。梅山老区烈士陵园:位于崖城镇西线国道12公里处左侧一座山坡上,梅山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创建的坚不可摧的革命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有很多英雄儿女
1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洒热血。陵园收葬了梅山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56位烈士遗骸。国防大学政治部原主任周尔均少将为陵园题名。田独“万人坑”: 位于田独镇(现为吉阳镇)新东村东北面1千米的黄泥岭,1940年2月14日,日军登陆三亚,8月即在田独镇命名日军石原株或含社开矿,至1941年建成。为了掠夺资源,奴役中国劳工在此开采铁矿,致使近万名劳工罹难,被埋于该地,故名“万人坑”。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位于东线高速公路藤桥出口西侧2公里处的仲田公私岭上,仲田岭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祖国最南部创建的红色苏区,当时有“小小井冈山”之称,纪念碑上镌刻着200多名革命烈士的姓名。西沙海战烈士陵园:位于河东区红沙欧家园村南500米,是为纪念1974年1月19日西沙反击战中牺牲的30多名海军烈士而建。
在调查中,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以上的这些主要的红色遗址遗物,有的已经建成旅游景点,更多的已经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如梅山老区烈士陵园就是三亚市开发建设得比较好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由于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经过近几年的改造整治,使梅山老区烈士陵园的整体环境与纪念碑建筑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成为西线国道上的一处红色人文景观,是三亚市规模较大的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梅山革命史馆就建在离烈士陵园不远的梅山中学校园里,面积300多平方米。史馆以图、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梅山地区乃至整个崖县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史馆内收集的一幅幅革命斗争时期的老照片,一件件革命烈士的遗物,把我们的记忆带回到了那个红色战争年代。馆名是著名作家魏巍题写的。据馆长吴亲荣老师向我们介绍,自2007年开馆以来,到烈士陵园和革命史馆参观的人陆续多了起来,仅2009年革命史馆共接待了6000多名游客,最多时一天就有几百人,游客既有岛内的,也有广东等地慕名而来的。他还以激动的心情告诉我们,三亚市的领导计划把革命史馆迁至烈士陵园内,使烈士陵园组成一个整体结构规模,三亚还将多形式、多手段、全方位大力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内容,在梅山打造独特的红色文化品牌。除了梅山革命老区烈士陵园红色基地之外,三亚市的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得也比较好的,如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崖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西沙海战烈士陵园,这些红色遗址遗物经过迁建和修复后,都成为三亚市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总体上来说,三亚市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多数红色遗址建成旅游点后,有“点”无“旅”,参观的人数不多。在调查期间,我们所到的红色遗址都显得很冷泠清清,很难遇到一个游人。有的旅游点可进入性差,处在偏僻山区,道路崎岖,几乎没有游人光顾。
二是有的遗址甚至无人管理,被受冷落,资源遭受破坏。如田独“万人坑”。在调查期间,当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该遗址时,也被这里的场景震惊,很难相信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子的门是已经生锈腐烂不堪的铁门,没有加锁,随意就可以推门进来,里面杂草丛生,垃圾满地。园子水泥过道上到处是耕牛的大便,味道刺鼻。在纪念碑水泥台阶上,还扔了一大堆啤酒瓶,瓜子花生壳。纪念碑前方甚至还有以前树立的碑被敲碎的痕迹。破旧的园子四周却是当地老百姓在宅基地建起的一座座崭新房子,形成鲜明的反差。看样子这里很久没有人打扫,更别提有人看管了。到过该遗址的游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没想到田独万人坑纪念碑会遭到这样的待遇,难道历史就这样被人们无情的遗忘吗?”历史遭到这样的亵渎,实在让人寒心。
三是三亚的红色遗址都比较分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吸引力。
四是三亚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于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较淡薄,职责不清。有的红色遗址有关部门也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和颁布政策来保护。
五是政府对于三亚红色旅游资源的营销力度较弱。今天的三亚已经由过去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国际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现在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就有几百万之多,但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有梅山革命老区、田独“万人坑”、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烈士念碑,更不要说公墓里的海景烈士纪念碑和崖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显然,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以上的现实状况,不仅不利于促进三亚地区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提升三亚市文化内涵,建设热带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所需要的文化支撑也是不利的。
二、开发三亚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和调查中发现的三亚市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特提以下对策建议,重点针对梅山:
1.三亚市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红色遗址遗物的保护和开发,而且行动上要支持,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投资,重点扶持和发展比较有特色的革命老区。如每年必须拨出专款对辖区内的红色遗址遗物进行保护和收复。实践证明,只有得到经济上的支持,红色遗址遗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梅山老区烈士陵园、崖城革命烈士陵园和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得到政府相关部门人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财政上的支持。除了政府的支持外,社会力量的投
资也是不容小觑的。像梅山老区和哈尔滨三力集团的合作,是个很好的示范。
2.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要创造条件借助三亚国际旅游岛城市成功的把红色旅游推出去。
3.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单一性,这是很多地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遇到的问题,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差不多都千篇一律,文字、图片、实物和影片。所以,要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地方的特色性。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它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具有它的特色性。如在开发梅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就可以让来梅山的客人吃住在农户家,农户可以教客人种植蔬菜,让客人们吃革命先烈原来吃的,住革命先烈住过的,穿革命先烈穿过的,走革命先烈走过的路,等等,总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晚上的时候,还可以听当老人们说战争年代的历史故事,在空地上用投影机播放影片。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客人们深刻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辛苦,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开发和建设红色旅游资源要和其它旅游产品相互呼应,形成配套,使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绿色旅游三者融为一体。蓝色旅游是梅山的一大特色,梅山有角头湾,东锣西鼓,琼纵队就是从角头湾登录进入崖西作战的。是其他红色旅游地区所没有的。所以要突出蓝色旅游,并且与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相协调发展。
5.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必须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三亚市的很多红色遗址地处偏僻,地方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更是从未完善过。许多来参观考察的游客也强烈呼吁,要求完善相应的设施。
6.加强与其他红色旅游地区的合作。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井冈山》是中国最大的红色实景剧,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实景,实现了红色文化与高科技完美的结合,为游客营造一个重回革命年代的“红色”人文和自然环境,解决了怎样让红色旅游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难题,对三亚红色旅游景区的深度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和成功启示。我们可以借助老促会加强与井冈山,延安等老区的合作。7.挖掘梅山精神,建立核心价值观,增强梅山的教育功能。延安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井冈山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梅山在三亚的最西部,不便与大陆的根据地联系,主要按中共中央的指示,由其自身聚集力量,独挽狂涛,摆脱被动局面,继续进行斗争。梅山具有绝处逢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
8、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道路设施对景区景点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对于较为偏僻的红色遗址要加强道路的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增加旅游专线。
9、加强景区管理,培养专业的服务人员。有的景区服务人员水平不高,只是负责开门,打扫卫生,更没有良好的服务水平。同时,作为红色旅游景区,专业的导游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而缺乏专业的历史知识讲解的导游人员也是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瓶颈之一。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红色旅游景点的需要,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如可以选调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到各红色旅游景点当义务讲解员,充实服务队伍。这样,既给红色旅游景点提供智力支持,又让学生得到锻炼,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从而达到双赢。
10,在开发梅山老区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原汁原味,保护好生态环境!梅山的芙蓉岭是那样的青,沙滩那样的洁白,贝壳很懒散的躺在沙滩上,还有那阿娌和后生仔海参哥的石房,观音两个箩筐掉下来形成的东锣西鼓矗立在海中,遥望着梅山子民。
第四篇:青岛旅游资源规划调研报告
青岛旅游资源规划报告书
一.青岛市概况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º30′~121º 00′、北纬35º35′~37º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市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七区及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五市,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3.64万人,除汉族外,居有满、回、朝鲜等50 多个少数民族,5.67万多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市南区。青岛为海 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 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 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 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 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 类型。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现代水 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全市大体 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 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 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 泽山,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 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 浮山、太平山、青岛山、信号山、伏
龙山、贮水山等。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 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4强。
二.旅游资源 1.概况
青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老城区,与东部现代化新城区交相辉映。贯通城区东西的滨海步行道,将栈桥、小青岛、小鱼山、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奥帆中心、银海游艇俱乐部、极地海洋世界、石老人海水浴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接在一起,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老城区的德国总督府旧址、中山路劈柴院、青岛啤酒博物馆、红酒坊、德国风情街都是游人如织的景点。青岛辖区内有国家级的崂山风景名胜区、海滨风景区等景区,八大关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秦始皇三次东临乐而忘返,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上西汉五百义士集体殉葬,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齐长城遗址等。近年来,青岛还相继开发建成了一批新景点,如天幕城、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唐岛湾海滨公园、开发区野生动物世界、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胶南琅琊台风景区、即墨温泉度假区、城阳宝龙广场、国际工艺品城等。另外,青岛的会展业发达,每年有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亚太旅游博览会等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展会。2010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5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04亿元。2.主要旅游资源特征(1)栈桥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2)八大关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塌。(3)青岛水族馆
青岛水族馆地处具有超强吸引力和人气的国家4A级景区青岛海滨风景区--鲁迅公园中心位置,依山傍海,景色宜人,东接全国闻名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和被誉为“城市会客厅”的汇泉广场,西临全国规模最大的海军博物馆和风光旖旎的小青岛,北靠观海赏景的上佳位置小鱼山。金色的沙滩,赭色的礁石,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海、城有机溶为一体,为来青观光旅游者必到之处。青岛水族馆现有海洋生物标本二万余件,馆藏数量居全国同类科普场馆之首,是全国唯一的海产博物馆。硕大的抹香鲸标本是青岛水族馆的特色展品。青岛水族馆于1931年1月动工,1932年5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水族馆,是中国现代水族馆事业的摇篮。青岛水族馆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水族馆,是中国现代水族馆事业的摇篮。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4)青岛海军博物馆
海军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坐落于青岛市莱阳路八号,东邻青岛鲁迅公园、西与小青岛公园仅一水之隔、南濒大海、北与栈桥隔水相望,西邻青岛湾,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船舰的停泊之处。
青岛海军博物馆占地四万多平方米。包括室内展厅——军服礼品展厅、海战史展室;武器装备展区;海上展舰区。馆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历程。海军博物馆先后被青岛市、山东省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景点。(5)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北依青岛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公顷。五四广场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五四广场分南北两部分,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市政府办公大楼、隐式喷泉、点阵喷泉、《五月的风》雕塑、海上百米喷泉等富有节奏地展现出庄重、坚实、蓬勃向上的壮丽景色,在大面积风景林的衬托下更加生机勃勃,充满现代气息。
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五四广场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为主调,以小龙柏、金叶女贞、龟早冬青、紫叶小檗、丰花月季等组图,构成富有现代园林气息的大色块花带,松柏、合欢、耐冬等花木点缀其中,与主体雕塑和海天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园区蔚为壮丽的景色。对面海中有可喷高百米的水中喷泉,整个景区的氛围显得宁静典雅、舒适祥和。这里已成为新世纪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6)石老人
石老人观光园处于青岛市区至崂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面积1200亩。开始建设于1999年底,一期农业观光园建设规划面积1200亩,是以石老人村为投资主体组织建设的集现代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渡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围区。在一期基础上,石老人观光园项目还有二期民俗村建设和三期渔业示园建设,形成包含农业观光、民俗村、渔业示范三大主题、集中农林渔山海景观的大农业示范园区,预计三期建设总投资2.1亿元。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海中有城,城中有海,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最美是海滨和崂山。如果我们把这条绵长的海岸线比作一条项链,那么,连接市区和著名崂山风景区的石老人,就是项链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在站立了无数个世纪的石老人背后,坐落着刚刚落成的石老人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处于青岛市区至崂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距省会展中心、市体育场、科技展览中心、国际高尔夫球场不过五公里。所处地段背山面海,植被立地条件好。整体山势俊秀,景观集海岸、山林、人文、高科技农业为一体,风光独特。石老人地段传说神美,当地物产丰富,有独特的旅游文化素材和众多的土特产品提供旅游商务服务。现在已经基本具备主题观光、娱乐休闲、渡假餐饮、科普教育、民俗活动、会务培训、益智健身、生态商品等多项旅游功能。被评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水土保持示范点,最受欢迎的青岛旅游景点,青岛市诚信旅游示范点。(7)奥帆中心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坐落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北海船厂原址,毗邻五四广场和东海路,市内的著名风景点“燕岛秋潮”位于基地内燕儿岛山的东南角,该地依山面海风景优美,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将在这里举行。为了迎接奥运会帆船比赛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岛市政府把北海船厂整体搬迁到黄岛区的海西湾,并将国际帆船中心建成青岛市独具海上运动特色的建筑区域,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规划和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经过精心筹备,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赛后开发区15公顷。
奥帆比赛所有必备设施全部位于场馆区,其中有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和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38000平方米,另外还有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主、次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将于2006年建成。基地投入使用后,可以承担相应级别、规模的世界级帆船比赛。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后,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的比赛设施将略作调整,以满足打造“帆船之都”和赛后开发、旅游的需要。(8)崂山
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海拔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 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场。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 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太清宫附近名胜有:神水泉、龙头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宫,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崂山的上清宫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异石,古树清泉。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巨峰顶上的“天乙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崂山的特产矿泉水,有人誉之“积年之疾,一饮而愈”。
三.青岛市的旅游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一些景观品位及观赏价值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风景秀丽的城市风貌集山海风光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崂山,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区8处、省级旅游景点40余处,近10年来又成功地推出了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之夏艺术节等具有青岛特色、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拳头产品。2.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近年来青岛对旅游业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改造扩建了国际机场、火车站、港口客运站。目前空中通航的国家和地区5个,航线10余条(直达城市包括日本东京、大阪、福冈和韩国汉城、釜山),国内航线38条,海上国际航线7条(直达城市包括日本下关、韩国仁川)。建成济青高速公路、烟台一级公路和青黄高速公路,形成青岛与周边各主要城市紧密连接的公路网络。3.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青岛市目前共有旅行社13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0家,国内旅行社123家。旅游涉外宾馆73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涉外定点宾馆37家。共拥有2万多张床位。海上旅游经营企业22家。总船只151艘。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28处。全市旅游企业总量超过300家,旅游从业人员近4万人。
除了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项目以外,青岛市还重点规划了多项重点旅游项目。如:工业旅游,大力发展国际会展,承揽国内外体育赛事,扩展海上旅游,建设一批中外合资旅游项目和建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四.青岛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都知道青岛这座城市漂亮,但是来了游客咱们却不能接,为啥呢?小语种导游欠缺,大型入境团不敢接;另外,不仅是导游,青岛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比较欠缺。青岛旅行社数量不少,但是难有规模,在每年的“全国百强社”评比中,青岛旅行社的入围数量屈指可数。根本没法与南方城市相抗衡,这与青岛旅游的知名度还有不小的落差。在游客激增的表象之下,在每个景点人满为患的繁荣背后,青岛旅行社昔日的辉煌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退,做大做强旅行社行业已迫在眉睫,“青岛旅行社需要进入做大做强时代了,否则难以适应将来的市场竞争。”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周边景点开发缓慢难与前海形成互动;缺集散地游客找不到北,配套设施不够完善。2006年9月底,山东首家旅游集散中心——青岛旅游集散中心在青岛颐中体育中心(今青岛市体育中心)成立,但由于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和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中心挂牌 4年来始终冷冷清清,如今已是“名存实亡”。2008年7月,由青岛交运集团出资打造的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注册,并于今年3月28日在青岛汽车东站举行了散客组团游首发仪式。但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旅游集散中心还只是一个散客旅行社加车队的形式,距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有一定距离。
湿地海岛游仍待开发,海岛也应该是青岛的旅游有特色,除了灵山岛、田横岛等旅游设施较为完善外,由于受到交通气象、资金,以及投资的主体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海岛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青岛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秩序混乱,品种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此外“三冷三热”“三多三少” 是岛城旅游存在的老问题,“三冷三热”分别指冬天冷、夏天热;北部冷、南部热;晚上冷、白天热。“三多三少”是指省内游客多、省外客源少;日韩游客多、欧美游客少;小型旅游企业多,大企业少。近两年,这两个问题已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五.青岛旅游深入开发的策略
1.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大城市框架,统筹规划,科学整合,加快形成“一城两翼两纵深”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城”就是在青岛主城区旅游核心圈重点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海上观光、都市观光、购物娱乐等产品。“两翼”就是在东翼的崂山区和即墨市重点发展山林观光、温泉度假、海岛度假、节庆会展、道教和齐文化等产品;在西翼的黄岛区和胶南市重点发展海滨度假、海上旅游、秦汉文化等产品。“两纵深”就是在面向城阳区、李沧区、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等岛城腹地陆域,重点发展大型购物、综合娱乐、山林观光、生态休闲、民俗节庆等旅游产品;在面向沿线海域,发展海岛度假休闲、游艇、海上观光、邮轮等海上旅游产品。2.打造以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整合旅游资源,立足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丰富和完善以度假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发展度假、观光、海上、文化、商务节会、体育健身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努力实现“九大突破”,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开展旅游业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市旅游资源状况,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和项目招商建设等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旅游规划工作,重点推进青岛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规划、环胶州湾旅游专项规划编制进程,着力解决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总体布局、产品结构等问题,突出休闲度假旅游和海洋旅游特色,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盲目投资,引导旅游经济创新机制、增加效益,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拉动旅游市场投资
目前,全市共有在建、待建项目51个,总投资62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约444亿元,包括港中旅海泉湾、温泉阳光度假城等休闲度假项目6个,宝龙广场、崂山区中心广场等购物娱乐项目12个,海军博物馆、少海新城南湖景观等观光项目7个,喜来登大酒店、海景凯悦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项目16个;待建项目10个,总投资179亿元。
4.积极争创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完善城市旅游设施
立足于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帆船之都、建设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加快完善城市旅游基础功能。5.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拉动旅游市场消费
充分利用奥运效应,以建立国际化重点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重点扩大海外旅游市场,拉动促进国内旅游市场。通过扩大国内外合作、强化媒体宣传、策划强有力的促销活动等手段,借势借力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在海外市场,重点加大日韩、港澳台、东南亚和俄罗斯等近程市场促销,积极拓展欧美等远程市场。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影响,抓住青岛-台湾直航包机机遇,加大台湾市场促销力度;加强日韩市场促销,防止日韩市场有较大滑坡,确保2010年后有较大发展;加大对德国、俄罗斯海滨度假客源市场的开发,推动航空公司、旅行社联合,积极推动实现青岛-俄罗斯包机直航。
在国内市场,加大促销力度,全面深度开发,到2012年力争国内游客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009年重点开发国内旅游“八大市场”,大力拉动内需。深度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和山东市场;积极开发华中、西南、西北及东北等四大潜力市场;举办好“山东人游青岛”、“青岛人游青岛”和“生态旅游年”活动,积极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消费热点,活跃国内旅游市场,拉动内需消费。6.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借助奥运服务模式,与国际服务标准接轨,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综合执法,齐抓共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树立国际化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7.加大行业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业做大做强
发挥旅游企业在客源组织中的作用,对我市接待人数、营业收入、税收等指标突出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综合指标进入全国百强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以及向我市输送大量客源的海内外旅行社、来青停靠国际邮轮公司、新开来青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等,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篇: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
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
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迅速。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一大批乡村游项目迅速崛起,如莱芜房干村、威海“胶东渔村”、长岛的“渔家乐”等,威海西霞口、龙口南山等新农村也成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东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乡村游”主题的提出,无疑为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