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系列 专题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专题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秦的统一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B.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C.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D.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汉初刘邦分封诸侯,建立了不少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到汉武帝时却要“削藩”,根本原因是
A.诸侯王国发起叛乱
B.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C.诸侯王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D.国家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3.仔细观察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西域都护府”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A.秦朝 东南
C.西汉 东南
B.秦朝 新疆 D.西汉 新疆
4.若你穿越到498年的北魏时,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年轻的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5.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6.下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A.宋太祖
C.明太祖
B.元世祖 D.清太宗
7.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军机处
C.市舶司
B.宣政院 D.北庭都护府
8.“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中国古代这种官制的变化发生在 A.明成祖时期
C.雍正帝时期
B.明太祖时期 D.乾隆帝时期
9.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赐予五世**“**额尔德尼”的封号 ②赐予五世**“**喇嘛”的封号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驻藏大臣,同**和**共同管理西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10.乾隆皇帝派兵平定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叛乱的时候,曾得到了维吾尔等族人民的积极支持。此事最能说明
A.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心愿和要求 B.维吾尔族人民爱好和平C.维吾尔族人民不愿意逃离家园 D.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解放
B.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D.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举行
12.李明去河北承德围场旅游,当地导游介绍围场的全称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3.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西藏和平解放 C.澳门回归祖国
B.香港回归祖国 D.中共十五大召开
14.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一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标题应该是
A.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C.外交领域的成就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5.2017年台商在沪投资企业新增494家,累计达到12372家,吸引合同台资392亿美元,779家台企入驻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超过16亿美元。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通航通商
D.海基会和海协会的领导人进行互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8分)民族交融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2分)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4分)
17.(20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中,“六王”的出现与历史上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2分)“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4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分)材料三 “城头城头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3)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史实,请问这两次分离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材料四 195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将解放台湾作为新中国195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有关攻台作战的战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3月,中央军鉴于对台作战的装备物资 需要量非常大,海空军的准备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
材料五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4)阅读材料四和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在基本方针上有何创新?(2分)
材料六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
——十九大报告
(5)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
18.(17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统一乐章 中国篇】
材料一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我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二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邓小平
【联邦合唱 美国篇】
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 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独特的模式”指什么?(2分)这种“模式”除了台湾外,还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4分)
(3)材料三中“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使双方“纽带绷紧”的焦点问题是什么?(2分)这一焦点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何深远意义?(2分)【学史明智 感悟篇】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答案】(1)分封制。(2分)战争。(2分)
(2)张骞通西域。(2分)汉朝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答出一点即可,2分)(3)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2分)
(4)北魏孝文帝。(2分)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意思相近即可,2分)(5)战争;友好交往;人口迁徙;改革。(答出两点即可,4分)
17.【答案】(1)分封制。(2分)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2分)
(2)秦朝:郡县制。(2分)元朝:行省制。(2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3)第一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2分)第二次: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败退台湾。(2分)(4)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分)
(5)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方针的制定;港澳成功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18.【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2)“一国两制”。(2分)香港,澳门。(4分)
(3)联邦制国家。(2分)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废存。(2分)意义:奴隶制的废除,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意思相近即可,2分)
(4)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言之成理即可,3分)
第二篇: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目标
[识记]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理解]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复习时数:一课时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形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县。
(2)过程: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84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含义: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区,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繁荣
(1)成就:各民族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完整了工业体系(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2)战略: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
(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提出者:邓小平
(3)作用: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前景)
用心
爱心
专心
2、港澳回归。(1)经过
①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④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2)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看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①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a.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②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e.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f.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和亲”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策。西汉时昭君出塞反映了 A.是汉、匈之间和平友好的重要表现 B.带有屈辱性的和亲政策 C.汉族统治者拉拢匈奴贵族的手段 D.从根本上遏制了匈奴贵族的贪欲
2、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现象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4、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土尔扈特部 B、蒙古鞑靼部 C、准葛尔部 D、天山南路的回部
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是
A、黄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康熙帝
6、清朝加强管理西藏的措施有
①设驻藏大臣 ②设西域都护 ③设宣政院 ④册封**、**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7、“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译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得到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8、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 D、册封宗教领袖
9、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汉族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②鲜卑人学汉话,穿汉服 ③西夏设太学、译汉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④利玛窦向徐光启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的议和有利于双方政局稳定和经济文化交流 B、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是反侵略的斗争,他们是民族英雄 C、清朝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11、两汉时期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的人有 ①张骞 ②玄奘 ③班超 ④文成公主 ⑤王昭君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
12、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图片 材料二 金奔巴瓶图片
材料三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图片 材料四 拉萨3.14暴力事件图片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个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
⑵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时期中央政权与哪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中央政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个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⑷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发生在什么时期?
⑸针对材料四谈谈你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五十六个民族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了___(机构)
⑵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民族)形成于元朝
⑶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的管理机构是___ ⑷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来被民族英雄___收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为实现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___的方针。
⑸请用一句话揭示这首歌的主题。答案
13、⑴唐朝;吐蕃。⑵清朝时期;西藏。措施:规定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
⑶唐朝时吐蕃政权与唐朝是友好关系,并接受唐朝册封。到了清朝,西藏已是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⑷1951年 ⑷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破坏西藏稳定、制造分裂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4、⑴西域都护 ⑵回族 ⑶驻藏大臣 ⑷荷兰、郑成功、一国两制
⑸中华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观点积极正确即可)
专题
三、祖国统一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因地理位置因素造成的 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4.历史上国共两党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过两次合作,当前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 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C.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D.共同对付美国的威胁 5中国能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合法性 B.“一国两制”政策灵活性 C.世界潮流驱动性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6.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8 “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的分隔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9、2012年可以举行的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是
①南昌起义85周年 ②抗战全面爆发70周年 ③澳门回归十周 ④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A①②③ ④ B.① ② C.③④ D.①④
10、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形成
B.体现了实现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坚持社会主义主体地位的大方向 C 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D 是我国政府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11、材料一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要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请回答:
⑴《乡愁》提起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⑶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中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12、201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今天的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充满生机与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回首香港160多年风云,请探讨下面三幅图反映香港历程的图片之间变化的根源。
图一 1842年被割让
图二 香港回归的场面图片
图三 紫荆花开十 的香港岛领土图片
年更艳的图片 ⑴导致图一所示结果的世界历史背景是什么?
⑵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维护了中华民族在哪一方面的根本利益?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⑶从图二到图三“紫荆花开十年更艳”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答案
11、⑴《马关条约》;抗日战争 ⑵“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⑶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祖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⑷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持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12、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大增,加速对外殖民扩张,把矛头对准中国 ⑵香港回归祖国维护了中华民族在统一大业方面的根本利益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⑶“一国两制”
第四篇: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中对台湾方针演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及援疆干部动人事迹的学习,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知识点的学习,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的关系,祖国统一趋势不可逆转。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汉一家亲”图片展示(背景音乐《爱我中华》)提问:1.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从歌曲和图片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
过渡: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互相离不开,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维护着祖国的统一与安定。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就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二)授课: 考点
一、民族团结
1.出示图片《中华民族分布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信息归纳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针对这种分布特点,我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2.知识点梳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意义。(2)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了什么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3.援疆干部王华同志的动人事迹
4.合作探究:近年来“疆独”与“藏独”两股分裂势力日益猖獗,严重地破坏了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面对民族分裂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过渡: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这些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援疆干部们的辛勤劳动,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才会出现繁荣景象,边疆的统一及社会安定才会得到很好地维护。我们不但要维护边疆的统一,还要实现全国的统一,接下来我们来看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
考点
二、“一国两制”构想及港澳回归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背景及提出。
2.什么是“一国两制”构想?这一构想提出有何现实意义? 3.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澳门回归基本概况。
4.合作探究: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对中国、对港澳、对台湾)5.撒切尔夫人对香港回归前景的语言及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
6.特别提示: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港澳回归后的最主要变化。
7.合作探究: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过渡: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给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虽然现在台湾暂时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海峡两岸的交往却是日益密切,台湾回归祖国指日可待。接下来,我们就来看海峡两岸的交往。考点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近日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
3.合作填空:海峡两岸交往史实简表。
4.图片展示: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密切交往。
5.热点追踪:2016年前七个月两岸经济贸易下滑。思考为什么经济贸易会下滑?(图片展示台湾大选与新任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6.图片展示:台湾各界民众反台独活动。
(三)总结 通过对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复习,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党,它能够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也能积极的与时俱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族团结事业与祖国统一大业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在此,祝愿我国能够早日完成统一大业,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四)课堂检测(中考链接)
第五篇: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基础训练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A.50个
B.52个
C.54个
D.56个
2.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C.王进喜
C.共同繁荣
D.邓稼先 C.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A.孔繁森 3.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B.焦裕禄
B.民族团结
4.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能反映的是哪一原则?()
A.民族平等
D.“一国两制”
5.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小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B.大杂居、大聚居 D.大杂居、小聚居
6.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比较落后。如藏族还处于封建农奴制,鄂伦春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解放后,党和政府是怎样帮助少数民族的?()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全部进行土地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下图是一幅反映我国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的画面(图片说明:20XX年6月17日,湖北工业大学为8名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颁发了学士学位),它主要表现了()
A.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注 B.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援助 C.全国各地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援助
8.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9.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简而言之是指()
A.一个国家,两种政府 C.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10.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1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首先变成现实,是在()
A.台湾地区
B.香港地区
C.澳门地区
D.深圳地区
12.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13.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C.改革开放后
B.澳门回归后 D.香港回归后
14.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当局阻挠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
15.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管理制度
二、连线题(9分)
16.请用线把下列相关事件连接起来。
我国五大牧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西藏
国家商品粮基地 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三、材料解析题(15分)17.阅读下列材料。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的实际利益提出的,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要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
B.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请回答:
(1)什么是“一国两制”?
(2)这一伟大构想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影响?
(3)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4)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什么的?
四、综合探究题(16分)
18.香港和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又是怎样回归的?他们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D 6.C 7.C 8.D 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B
二、连线题 16.
我国五大牧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西藏
国家商品粮基地 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三、材料解析题
17.(1)“一国两制”“: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依据:从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讲原则,又注意灵活性。影响:“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促进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3)“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4)岛内“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四、综合探究题
18.香港的被割占:①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②1860年10月24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③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
澳门的被割占:①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②1557年,葡人正式进入澳门,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回归说明: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香港澳门的回归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②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