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影评

时间:2019-05-14 05:2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父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父影评》。

第一篇:教父影评

优雅的裁决者

喑哑的声音,永远镇定的表情,温柔,绅士。在看完《教父1》后这些仿佛都成了教父——维托•柯里昂的代名词。美国黑帮分为几大家族,柯里昂家族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黑帮首领,他却那么优雅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似乎他说的每个词不是致命的音符而只是动人的诗篇,他有着他的原则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正因为这样,他为他坚持的原则而与其他家族发生了矛盾,他的儿子们义无反顾的在他受伤后支撑起整个家族,但是,关于江湖的恩怨,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能化解的吗?

黑暗里的玫瑰

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更适合演维托•柯里昂这个角色的人了,马龙•白兰度所散发的气质背后隐藏着一股令人震慑的威慑力,在他沙哑的声音背后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他站在那里,即使不说话就能告诉我们:他,就是维托•柯里昂,就是柯里昂家族的首领。维托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却是守护神,他帮助别人,却永远不是无偿的,但这种有偿却不仅仅是金钱就能弥补的,他帮助影片中第一个向他求助的人,他的要求仅仅是让那个人承认把他当朋友一样看待。他帮助他的教子,给别人的选择却是让人无法抗拒的理由:要么是签字要么是脑浆留在那张纸上。似乎他总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无论用何种方式,所以观众在心里便会渐渐建立起对此人的仰慕之情。他的枪口上开着一朵玫瑰,娇艳如他口袋里别着的那支,他使死亡笼罩了一种残缺的美。他的温柔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甚至于让我们相信他只是一个大家庭的长者,爱他的家人,而不是那个在众多家族首领面前谈判的黑帮老大。沉睡的狮子

柯里昂家族的长子桑尼虽然帮助父亲处理家族事务,但是却总是感情用事,在外面找情人,而次子弗雷德没有领导者的那份气度,作为小儿子的麦克,在帮助父亲处理家族事务的哥哥桑尼面前总显得有一丝怯懦,但是却深得父亲的喜爱,在影片开头,父亲便一直在问麦克是否回来,可见麦克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也许是麦克继承了他身上的这种优雅的气质,他也看到了麦克背后可以挖掘的领导者的潜质,所以维托•柯里昂一心把家族的这份赌注压在了麦克身上。事实证明维托并没有看错,麦克确实可以冷静并且果断的抉择家族事业,但他更比维托要冷酷,对于仇恨,他无法抑制,对于他的决定,谁也无法更改,只有选择接受或者死得选择。他像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在唤醒他之后,便只能臣服于他领导的时代。

教父与男人

许多人说,《教父》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得不看的片子,它会教你一个真正的男人所需要的品质。是的,教父身上所隐藏的个性是值得男人去学习的,家有糟糠之妻白头偕老,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竭尽所能去帮助来求助的人们,做事果断而精明,保持自己的个性,维持自己的原则,冷静的处理任何突然的事件,有领导者的自信和大度,用优雅和绅士的气度去活着,用睿智的眼光去处事。

教父的结局无疑是最美好的,在与孙子的嬉戏中倒在了自己所中的蔬菜园里,安享天年,最后老死,这样田园般的生活都让人几乎忘却了他站在窗前指使手下人去杀人的样子。美国黑帮片与香港黑帮片

至今记忆里尚存的黑帮片居多都是港片了,香港的黑帮片有许多打斗和血腥的场面,无疑是今天谁侵占了谁的地盘,然后谁带领一群小弟去报仇,通常主角会用打斗戏来显示自己的功夫,打到终极boss的时候主角会受很多伤以后再把终极boss打败,符合中国人看一波三折的戏的原理。港片的帮派老大则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出现,财大气粗的带着金项链,叼着雪茄,戴着墨镜,以当时最时髦的打扮出现。港片的黑帮戏突出的是人多,不管什么场面总有那么多被主角一拳打败的“小弟”,角色通常属于那种豪放不羁的浪子类型。看完美国的黑帮片以后突然扭转了对此类片子的看法,或许是因为时代和国家背景的不同,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教父,维托的另一种身份,影片其实并没有着重去强调他的这层身份,只是在他帮助他的教子的时候让我们忽然想起他还是一个教父,这样一个需要德高望重的人担当的职业却是由一个帮派的首领去担任,这不仅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且麦克的也成为了教父,这种轮回不禁让人感慨,或许他们需要用宗教的圣洁去洗涤手上沾满的血腥与罪恶,又或许,他们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撒旦,却用这种方式祈求上帝的宽恕。

第二篇: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

《教父》是电影史上的一部恢弘的巨著。影片讲述了美国黑手党柯里昂家族3代人的兴衰荣辱史,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争暗斗内幕的影片。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这部影片共有三部。《教父》第一部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上映后曾引起了轰动,我想这多半是因为这部影片的对美国上流社会幕后交易的赤裸裸的描绘。从此《教父》就被美国电影界奉为经典之作。前不久,美国电影杂志评选好莱坞影史上百部经典之作时,《教父Ⅰ》与《教父Ⅱ》都名列前茅,且其中一部夺得头筹。《教父Ⅰ》则是叙述了柯莱昂家族与毒枭索洛佐以及以巴西尼为首的“纽约五大家族”之间的争斗情况;《教父Ⅱ》中一代除了对第柯莱昂家族的首领维多.柯莱昂的描写外,还有对第二代“教父”麦可.柯莱昂与海门.罗斯集团互相火并的描写。《教父Ⅲ》描写的是柯莱昂家族与鲁萨克家族、鲁西金集团之间的冲突情况,以第二代“教父”麦可.柯莱昂的死亡作为“教父系列”的终结。

1972年3月15日,《教父》在美国正式上映引起巨大反响,比如《纽约时报》的一段评论认为,《教父》是自《公民凯恩》以来最出色的一部美国影片,它把黑手党作为一 个隐喻,不仅暗指非法生意的腐朽,而且暗指所有权力中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的腐败。《教父》的余响在1973 以后至今仍未消失。如果说它的原初意义是作为一部黑帮电影呈现于世人面前,那么它首先成为黑帮电影中的教父, 照亮了先驱者,也影响了后来者。然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很多年后,即使我们不把它看做一部黑帮电影,它仍然是一部诠释命运与生存的经典之作。它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解读它,试图从这座金山上去挖掘属于自己的金子,它最终如其名成了电影中的教父,一个不败的神话。

很多年来,《教父》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神级影片, 如果说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文本,那么人们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是在社会、历史与人性这几个纬度所构建的框架之下进行的。文本自身会因为窥视者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文本和文本所处的话语环境的交流与碰撞也会激发出各式各样的解读。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我们无法去把握事物的整体,呈现于人们情感世界的只是事物的碎片,从碎片中打捞出来的东西当然不够完整,却足够真诚。本文对《教父》的透视,也只能是支离破碎的,但这种多角度的介入或许能让电影文本散发出更多的光芒,这种光芒当然是艺术性的,但更是人性的,前者在对后者的阐释过程中才能最终达到自身所追求的完美,毕竟没有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指向人的。

《教父》改编自马里奥•普佐1969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该书作为美国出版史上最畅销的书,一直被视为美国文学创作的转折点。美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然而,它却始终被评论界看做二流小说, 经典性被长期忽略。显然,让人们在很多年后仍然提起这部小说,要归功于电影《教父》,它以后来者的姿态照亮了那 个原初的母体。”

影片《教父》在增加了诸多细节的基础上,让原本作为黑帮小说的《教父》蔓延出更多迷人的枝节。它1972年3 月15日在美国上映时,引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票房轰动,全世界因为这部电影而了解了黑手党。它被一举提名了1973年奥斯卡的十多个奖项,在票房、各大电影节和影评界收获颇丰。

事实上,该影片当年的制作者并非人们意想和期待中的梦幻组合。它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是一位年轻的新锐导演,并没有多少名气,因该影片而后来走红影坛的阿尔帕西诺(麦克的饰演者)在当时只是初出茅庐。科波拉力推帕西诺这一举动从后面接踵而来的各种奖项上可以看出其眼光的高明。后者确实成功地诠释了一个青年艰难的蜕变过程——从一心想要远离家族企业到冷静而果敢地成为新一代教父。而马龙•白兰度饰演的主角则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他沙哑的嗓音和许多后来被奉为经典的手势成了教父的象征。其他演员如扮演教父义子的罗伯特•杜瓦尔,扮演其妻子的戴安娜•基顿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众多实力不俗的演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枢纽人物来组织 和引导他们的发挥,这个人就是导演科波拉。他在拍摄的过程中力阻制片方的干扰,克服拍摄环境、舆论甚至黑手党的威胁,让这部一度不被看好的电影震惊影坛。

正是因为这个不朽神话的产生,意犹未尽的情绪促使了后来的续集二和三相继问世,构成了《教父》三部曲。后两者详述了《教父》一中蜻蜓点水般透露的麦克和他整个家族的命运,当我们看完了续集二与三再回过头来咀嚼最初的经典时,会发现它诸多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情节都暗藏命运的玄机,应该说,续集二与三是《教父》一最经典的注释, 它的续集也得以进入美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中,它是惟一一部 挤进“百大”的续集电影,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影史上的《教父》经典。对此,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有一段描述:科波拉的《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 在这部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大制作中,科波拉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其高超的专业技巧不得不令人叹服。科波拉在选角方面的独到之处也叫人刮目相看,他大胆起用在影坛沉寂多年的马龙•白兰度饰演教父一角,不仅使其成为奥斯卡影帝,也让他再次成为超级巨星。

说起《教父》中的主角迈克,很多人评价是一个由纯良转而走向无边的堕落,进而一步步蜕去人性的外壳的过程。人们似乎总是对老教父津津乐道,说他尽管手段非凡,但依然有温情脉脉的人性,而迈克尔几乎成为凶残,冷血,丧心病狂的代名词。其实,纵观《教父》,迈克的命运是我所了解的人物中最具悲剧性的,他一如鲁迅笔下孤独的斗士,在黑暗中踽踽独行。可以说,父亲一直都是迈克尔心目中的一座高峰。迈克本性中并没有狂热的权力欲,他对父亲的爱完全是出于亲情。他曾经说我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爱他。这种爱之纯粹,使他听说父亲出事以后,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自己爱的人。在他赶到医院发现父亲面临再次被枪杀的生命危险时,镜头展现了最动人的一幕:他伏在父亲床头,轻轻抚摸着父亲苍老的脸,说没事的,爸爸,我来保护你,我和你在一起。接着吻着父亲的额头,不能动弹的父亲留下了一行热泪。在整个家族最危难的关头,在父亲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刻,他可以不考虑自己作出全部的牺牲,毅然担当起除去毒枭和警察局长的重任。然而,在此之前他从未直接插手家族事务。

影片在塑造迈克尔的形象时非常注意眼神的运用,这也是帕西诺这位演员的伟大之处。导演科波拉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揭示第二代教父迈克尔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影片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性。迈克尔的目光一直都是非常坚定的注视着同一方向的,很多人评价说,你看着他空洞洞的目光,就会有不寒而栗的感觉,但在迈克尔要枪杀毒枭和警察局长时,他的目光是唯一一次散乱的时候。他并没有注视对方,而是低垂着头,像是不断的寻找什么东西,随着窗外火车声的临近,气氛越来越紧张,而迈克尔的眼神也越来越游离,最后,他毅然抬手射出了决定他命运的子弹。这一场的重点渲染主要是为了展现迈克尔在命运最大的转折点时的心理状态,从他眼神的暂时迷茫可以看出他正在进行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他要付出的,是他的一生。影片中又一次用到了迈克尔的眼神是在迈克尔得知兄长遇害的消息时。迈克尔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他的眼神永远都充满了冷静和坚毅,而他的情绪也从来不会轻易流露,很难从他的外部表现上看出来,无论遇到怎样的状况,他都一如既往,在他几次受到重大打击的时候只能从眼神的小小转变上窥得他内心的变化。至此之后,一如他冷峻的眼神,迈克尔走上了一条无可复加的道路。

父亲一直极力反对他卷入家庭事务,在其伤愈后听说是迈克尔除掉了仇敌时,镜头中出现的是父亲的逐渐暗淡的表情,摇头叹息之余闭上了双眼,作为父亲尚且对迈克尔前途已毁痛心疾首,迈克尔本人要承担多大的痛苦?

在纷繁的斗争中,自己为了家人付出了一切,而同胞的兄弟却是背叛者,迈可心里的悲凉有谁能知,这在他心里留下的是怎样的伤痕!而于自己的姐姐,由于姐夫卡洛的长期出卖而导致家族失去桑尼陷入困境,迈克尔只能选择牺牲姐姐的丈夫来成全家族。迈克尔从年轻时的一种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心理孤独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失去的孤独,而他做的,是代表全部兄弟姐妹维持这个家族。

婚姻是一种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共同抵御孤独的形式,但迈克尔的婚姻却让他更加孤独。第一次婚姻是形式上的孤独,在被贴身保镖出卖后迈克尔亲眼看着美丽单纯的姑娘被炸身亡。而第二次与凯的婚姻是本质上的孤独。迈克尔是不能被普通人理解的,但更深层的意义是,作为更重要的妻子的身份,凯同样不能理解迈克尔,妻子形同虚设。可以说在迈克尔为家族事业苦苦挣扎时,凯没有任何支持,却简单的将迈克尔理解为一个越来越丧心病狂的人。

这部影片给予了后人太多要思考的东西,忠诚与背叛,利益与亲情。它是黑帮电影的典范,从摄影,灯光,背景,音乐与音响等等,这对于后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三篇:教父影评

关于《教父》的21点回忆

听说,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看《教父》看到第十遍的时候承认,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这样的天才看了十遍就下了这样的定论,而我这样的庸才只看了一遍就完全被震撼了。不过我又看了将近五十遍,包括后边的两个续集,细算一下等于我花了五百个小时去看同一部电影,我没觉得疯狂和奢侈。即便看了很多遍,每次我都一样的投入,总是告诉自己:只看半小时,只看这一段,但不知不觉又看到了结尾。经常看到有评论说,《教父》第三集和前两集不相配,水平欠缺。我不喜欢看那些影评人的评论,他们只是把电影当做职业,我难以相信一个为了赶稿而看片的人能真正的读懂一部电影。所以对于我来说,《教父》就是我的最爱,我给三集都打十分。现在,我把我最喜欢的教父说来和你分享。

1. 开场的书房一段戏被称为影史最伟大的十个开场之一,但我倒觉得这一组镜头在近十个小时的电影里,只是一般稍好的水平。不过从这里我开始喜欢上汤姆TomHagen,他可是我在这部史诗里最欣赏的一个角色,因为我认为他身上具有一个普通男人最有 价值的两种素质:冷静和忠诚。这和天赋无关,和地位无关,任何一个男人都应有这样的素质,他比任何人做的都好。说到书房的这场戏,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起身的时候,他放下那只举世闻名的猫,以一个很cool的姿势站了起来,打算告诉殡仪馆的老板什么是友谊,也就是说屋子里的四个人有三个都站了起来,此时我往往会注意汤姆,他非常优雅的放下酒杯,standing,walking slowly,步伐迷人。好象类似的场合我可没有这么识趣,会傻乎乎的坐在那里。

2.接下来是婚礼。我有一个疑问,三集《教父》的开头都有意大利人狂欢的场景,第一次是康妮的婚礼,第二次是迈克向教育基金捐款,第三次是迈克接受教会的奖励。难道科波拉想为自己的经典作品贴上一个标签?第四集开头是什么?文森特的婚礼?

3. 和索龙多的谈判中桑尼插了半句话,当然是因为教父打断了他,可遗憾的是索龙多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一直认为是他这句话,他这半句话为教父招来了杀身之祸。如果科里昂家族里没有人支持贩毒,恐怕杀了教父也没用,何况他还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就凭桑尼的这半句话,索龙多听到了桑尼的合作倾向,于是他决定干掉教父,那样将由长子桑尼接管家族生意,他们就有可能合作了。后来教父教训了儿子:Never tell anybody outside the family what you are thinking again。相似的是在第三集里迈克用类似的话教训了文森特:Never let anyone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4. 阿尔·帕西诺(Al Pacino)接受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的时候,有一个让我很激动的场面,颁奖嘉宾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带领全体观众一起高喊阿尔的名字,然后在众人“AlPacino!”的欢呼声中,凯文又和大家重温了阿尔的很多精彩表演,但得到最高评价的是两个经典场景,第一个是《闻香识女人》里那段探戈,第二个就是迈克在刺杀索龙多和警察局长前那三十秒的表演,据说试镜的时候他就是靠这一段征服了派拉蒙的老板。而那三十秒也让我很着迷,看了很多遍也学不来的。

5.桑尼死后,教父把他的尸体带到了殡仪馆,让老板来为之整理遗容。似乎教父的地位不容许他在别人的面前显露出一丝的软弱,在这场戏之前还不太容易看到教父对于失去儿子的真正反应。他在殡仪馆哭了,马龙·白兰度在这里的表演体现了他演技之神的价值,我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那爱打动了我。我想那一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即便是一位高高在上的big shot,也实在是太痛苦,太难承受了。

6.为了让迈克能平安的回来,教父组织了五大家族的一次会议,主题是和谈。曾有人这样评价白兰度的表演:如果你想知道„老奸巨滑‟的最高境界,那来看这一段。此时他已经有收拾五大家族首领的计划了,但还需要一个导演,就是迈克,此外他还需要暂时的稳定,所以有了这次会议,结果他也做到了。他的有让迈克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这一切。

7. 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三部:《教父》、《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现代启示录》。而他最招牌的剪切也都出现在这几部电影中,我还是更偏爱迈克处理五大家族首领的这一部分,暗杀和洗礼的穿插进行。“Michael,do you believe in God?”,“I do.”你觉得他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上帝?我看是,至少那天他的手下们会这样认为。辛德勒告诉德国军官:当你能够杀人时候却放他一条生路,这才能证明你的权力。但在这里迈克证明自己绝对权力的手段是:杀掉别人认为你无法杀掉的人。

8. 卡洛出卖了自己的朋友,也是自己妻子的哥哥,所以迈克是不会放过他的。在卡洛的家里他用自己那逼人的威慑很轻松的让卡洛招了供。记得他怎么说的吗?“卡洛,别告诉我你是无辜的,因为那会是对我智力的一种侮辱,我会很生气。”我想如果牛津词典找不到对cool的合适解释,可以考虑把这一段加上。

9. 其实凯伊看了报纸之后已经怀疑迈克的所作所为了,但她还是希望从丈夫的 嘴里得到确认,因为她相信他不会骗她。而迈克本不想说,可伊逼得太紧,所以他决定撒一个慌。坦白的说,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在心里暗自祈祷,希望迈克骗一次自己心爱的女人,这并不会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随后凯伊相信了他,打算去为他倒杯茶,这时迈克开始接受手下的致敬,艾尔很有意味的关上了门。请留意黛安·基顿的表情,你说她在想什么?

10. 在看《教父续集》的时候,我一直很惊叹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对马龙·白兰度的模仿,很多姿势都是相当惟妙惟肖的。而这一集里阿尔·帕西诺就更令人兴奋了。他那冷冷的眼神使你很难把注意力从他身上挪开。我很为他不平的是,演了三集《教父》却没能得一座奥斯卡奖,哪怕是第一集的配角。估计看的太多,评委们把阿尔当成了本色演出。

11. 迈克在经历了袭击之后,决定把家族的管理全都交给汤姆,独自去调查谁是内线。他告诉汤姆:我们的兄弟其实都是生意人,他们的忠诚都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家族这个概念的原因,因为这是他们最能感到安全感的一个人群。可迈克做梦也没有想到是自己的亲哥哥把敌人带进了他的宅院。

12. 记得佛雷多是怎么说漏嘴的吧?他一到交际场合就会忘乎所以,很快让迈克知道了他和海门罗斯的关系。当时,迈克就站在他的身后,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只等他的话证实自己的怀疑。此后他在舞会上找到了自己的哥哥,狠狠的吻在他的嘴上(你还见过这样的cool的吻吗?),他还能怎么表达自己无奈又失望的感情呢,“我知道是你了,我知道是你了,你伤透了我的心!”

13. 在讨论如何处理海门罗斯的时候,汤姆反对冒险,而迈克却决定立刻解决敌人,不给他以喘息的机会。“If anything in this life is certain, if history has taug ht us anything,it‟s that you can kill anyone.”这句话的确是一个黑帮老大才有权力说的话,够蛮横,够气魄。而他的决断成功的除掉了一个劲敌,但也牺牲了三大心腹中的一个,洛可。

14. Frankie本是迈克的人,由于海门罗斯的挑拨才公开反对迈克的,所以当他明白真相后放弃了对迈克的指证。可惜行有行规的,事情不会这样结束,汤姆和弗兰基进行了一段谈话来解决问题,那真是一次默契的对话:

Tom: 如果反对罗马国王的长老失败了,他还有一次活命机会,…

Frankie: 那是有钱人,小人物可不行,小人物会被清除干净,除非他自行了断,才可

保全家族的财富,使家人得到妥善的安排。

Tom: 那真是一个好机会,好交易。

Frankie: 然后他回到家里,坐在热水里,切开手腕,流血至死。

Tom: 你会没事的,Frankie,一切都会没事的。

Frankie: 谢谢,Tom,谢谢。

随后,弗兰基像他自己说的,用最悲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诚,保住自己的家族。

15. 第二集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家族场面,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等着父亲回来切蛋糕,共庆生日。那温暖的家庭氛围让我羡慕不已:桑尼在迈克头上的一吻,佛雷多对弟弟简单的祝贺,还有桑尼和汤姆的嬉闹,只是没有看到父亲的出场。据说,科波拉打算让白兰度来客串一个镜头的,可该死的制片方由于和白兰度有矛盾拒绝了这个请求。他们不知道他们可能错过了一个最伟大的结尾,由于白兰度的缺席,这个结尾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16. 科波拉起用自己的女儿索非亚(Sophia Coppola)出演迈克的女儿一角被认为是他最大的败笔。可我看来倒也不至于太差,毕竟和她演对手戏的人都是影帝影后级别的大腕,能有这样的表演已经很不错了。她和安迪·加西亚(Andi Garcia)之间还是能擦出火花的,尽管加西亚的演出超出了他不少。

17. 迈克接受教会的嘉奖,在照完全家福之后还切了蛋糕,很漂亮很气派的大蛋糕。记得是谁送的吗?恩佐。就是那个在第一集里要被美国政府遣送回意大利,却和老板的女儿相爱的那个意大利小伙子。为了把他留在美国和女儿完婚,他的岳父只得去求教父帮忙,第一集后来没有交代,到了这里我们才又有了他的消息。

18. Fonda家族也算是好莱坞的演艺世家了,布里吉特.方达(Bridget Fonda)在第三集里也惊艳了一小把,被文森特骗上了床。由于家庭背景,她的气质确实与众不同,加上傲人的身材,成为第三集里的一个小小的亮点。我认为,即便在这种史诗中演一个小角色也比在《龙之吻》这种烂片中演个主角强百倍。

19. 乔伊·萨沙对委员们的大屠杀是我很钟爱的一场戏,我个人把这次的直升机袭击和迈克·曼《盗火线》里的银行大战、吴宇森《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决战并列为三场最伟大的枪战(或许我看的太少了,不过这三种风格的确普及得很广)。

20. 迈克因为下令处决自己的哥哥佛雷多而产生的自责和内疚在他的老年变的更加剧烈,那本就是一个很难下定的决心,他最后一次拥抱哥哥时对手下使的那个眼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看到他中风时大喊“Fredo”,我几乎哭了出来,那是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还带着绝望般的忏悔。电影的后一半他真的有机会在上帝面前告解,他在神父的善导下反思自己,当他哭着说他杀了自己母亲的儿子时,连神父都停顿了一下。的确,这实在是太深重了,这样的罪责已经压了迈克几近一生。

21. 艾尔(Al Neri)是迈克的贴身保镖,他在三集《教父》中都露了面,这可是一个难得的荣耀。由于我对忠诚的迷恋,使我对艾尔的好感由来已久。第一集里他露面很晚,但他完成了迈克的大清洗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击,是他结果了巴奇尼。年轻的他身手敏捷,枪法如神。到了第二集里,他已经是迈克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可惜才两年他就胖了不少,肚子明显大了一圈,想来不是导演的安排。最后一集里他派人帮助文森特除掉了乔伊· 萨沙,结尾又在罗马教堂亲自出手。让我高兴的是,他减肥很成功,简直比第一集里还要苗条。

《教父》里的故事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想说却说不完的话。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部最钟爱的电影,一部最贴近你的心的电影,只不过因为大家的经历和背景,才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如果你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那你就有可能被《追忆似水年华》里那张小小的借书卡感动;如果你正处于绝望的谷底,那你一定很想和杜弗瑞一起在肖申克的墙外为希望和自由大喊;如果你在和你的爱人斤斤计较,那你可能会容易理解卡洛和多明妮克的平等之争,会被多明妮克那深情的手势感动。因为这些我们会庆幸电影的存在,我们热爱电影。因为太爱《教父》,我放弃了看原著小说的机会,我不在乎她怎么来的,我只爱她现在的样子。

第四篇:教父影评

本片获1972年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奥斯卡金像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配乐五项金球奖,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男演员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配角奖

《教父》全片可分为“康妮的婚礼”、“洛杉矶之行”、“教父被枪击”、“迈克尔救父”、“刺杀警长和索洛佐”、“逃亡西西里”、“桑尼被杀”、“迈克尔归来”、“父权交接”、“教父之死”、“复仇大行动”等十一场大戏。在这十一场大戏中,导演科波拉通过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视听组合,不仅精妙绝伦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勾画出扑朔迷离的多重人物关系,亦通过丰富的视听细节,在暗示人物命运以及烘托叙事气氛、推动叙事情节等方面,达到了“于无形中显波澜”、“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佳效果。《教父》的成功,不仅是美国好莱坞“黑帮片”的成功,更是其镜语体系自“经典好莱坞”、“《公民凯恩》”以来的又一次飞跃。十一场大戏,十一场迥异不同的镜头运用,不仅构建起“新好莱坞”的镜语新系,亦显示出导演科波拉非凡而卓绝的影像天赋。

通过对全片十几个大段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波拉在处理全片上,有一个基本的核心思想,这就是“对比蒙太奇”的使用。“对比蒙太奇”的思想,不仅存在于主题性的揭示和挖掘上,也存在于结构性的对比和碰撞中;不仅存在于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上,也存在于色彩和视觉效果的追求上;不仅存在于镜头的运用上,也存在于画面和声音的处理上。总之,“对比蒙太奇”的思想构成了《教父》的全部,也是解读《教父》这部影片的关键之关键,而其所有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也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因此,“对比蒙太奇”亦可视为全片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法。

很显然,科波拉的“对比蒙太奇”思想受到了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影响,非常注重在“对比与反差的冲突”中,寻求新的意义与内涵。但又与爱森斯坦所特别强调的“镜头之间的冲突”理论不同,科波拉并无意于追求镜头与镜头之间所引发的新变化,反而更多强调了自经典好莱坞以来所一直延续下来的“缝合理论”。也就是说,科波拉并非追求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断裂和碰撞,而是仍时时着眼于叙事,着眼于叙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所以,科波拉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吸收,是将它更多引入到了影调、色彩、空间、人物、叙事结构、叙事主题等等的追求之中。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我们看到,内层和外层的建构,是首先基于色彩、影调等的视觉效果的分别,进而建立起了叙事结构的两个层次。而内层与外层的冲突,又引发了情感伦理、教义信仰等等的挖掘和探讨;再比如,教父科里昂与毒枭索洛佐的性格冲突,是通过一种“后续提前”和“延后回答”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一个提前和一个延后,并非完全来自于镜头的安排,而是在叙事序列的“冲突”中显现出来的。

因此,科波拉无疑是在追求一种有意识的控制,他把蒙太奇理论和经典好莱坞的缝合理论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在叙事和主题层次,他更多强调“冲突”;而在镜语和接受层次,他更多强调“连贯”。因此,在两人或多人对话场景,我们就会经常看到“正反打镜头”的使用。尽管有时一些正反打镜头更像是“正反

切”手法的使用,但科波拉显然无意破坏他对经典好莱坞的传承和延续,总是在微调的基础上对它加以运用和发挥。当然,如果说科波拉完全遵循了经典好莱坞的镜语体系又是不完全的。正如在第一大段的分析中我们所看到的,科波拉打破了经典好莱坞所经常使用的“全—中—近—中—全”的景别顺序序列,而是经常有意“破”之。在全片开篇的第一个段落中,画面景别的使用,则是以博纳塞拉的近特写镜头开始,慢慢拉至一个全景的景别,而就在博拉塞纳走上前,我们满以为会切换时,镜头竟仍保持不变。科波拉这种有意为之的镜语体系的创新,在后面的好多场景中,都被经常性使用,譬如汤姆从洛杉矶回来后,直接以教父的近特写开始,由此再进入一个全景系列。当然,科波拉的吸收是全面的,在对经典好莱坞“破中有收”的同时,他还自觉地对以《公民凯恩》为首的景深镜头的语系进行了合理的吸纳。譬如汤姆被索洛佐劫持后,被安排在了一个极其狭长的封闭空间里,光影的暗色调处理,增强了悬疑感和真实感,同时,画面前景的保卫和后景处的汤姆和索洛佐之间,被“景深化”了,由此无形当中增强了对汤姆的压迫感。尽管科波拉这样运用,多少带有“戏剧性”的追求,但完全保持景深现实感的统一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来自景深镜语体系的。所以,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波拉在《教父》一片中的基本特色:在镜语系统,他有意识打破经典好莱坞所惯常使用的景别顺序系统,而自觉吸纳了其“正反打”的缝合系统和自《公民凯恩》以来被巴赞所极力推崇的“景深”镜语体系;而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主题开掘等方面,则又自觉吸收和运用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此外,科波拉另一独到的魅力,在于他运用镜头的暗示能力。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他在这方面的自觉运用。譬如,在第一段中对迈克尔和凯的镜头暗示,干净利索的正反切,无形中将两人隔开了,而中间唯一的一次正反打镜头,也是对他们分而又合的一次短暂提示,但最终的分离,却是在镜头的暗示中被“注定”了的。当然,“上帝视点”、“教父视点”以及“假想视点”的使用,也是科波拉在《教父》中所呈现给我们的独特魅力之一。正是因了这些视点,我们对剧中人物的情感认同以及道德评判,也就在“观众与上帝”、“观众与教父”或“观众与假想中的剧中人”的重合中,陡地升高了一个层次,顿生另一番感慨。所以,我们很难设想,如果不是这些“视点镜头”的存在,我们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以及对主题性的感受,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空乏!

总而言之,科波拉在《教父》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是丰富的,是多重的。由于科波拉并不像奥逊·威尔斯等人那样直观鲜明,因此,对《教父》的读解则必须是反复的,耐心的,只有在细细体会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科波拉作为新一代“电影教父”的艺术魅力和独特贡献。

第五篇:《教父》影评

《教父》

——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

成为一个男人真的一点也不难:你只需要在不断的必然的失败和挫折里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你慢慢变老。

什么是真正的男人,什么是最有魅力的男人,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专题——《教父》吧,让我们一起去回忆一下那个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

像《教父》这种史诗电影,庞大的故事架构,纷杂的人物关系,众多的情节起点,都需要在第一幕中全部建立起来,为后面的叙述打下牢实的地基;无疑科波拉都做到了。

没错,为何这么多关联的细节,在科波拉手中一如庖丁解牛呢?归根结底,他在讲故事。讲故事,抛弃多余的技术手段,踏踏实实的讲故事,“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种朴实无华,应该也是史诗所追求的气质之一吧。

电影的一开始是包纳萨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由他的独白特写开始,镜头慢慢后退,出现教父的背影,他挥手示意身边的人给激愤中的包纳萨拉一杯酒。这是一个极尽平静的开场。

但是这一段又相当的精彩,首先由这个人物侧面交待了柯利昂家族的背景,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规则制定者,一种追求公平的规则,以及家族所处的地位:制定者与执行者合二为一的身份。

是的,它点出了这个故事、或者故事所讲述的人所赖以生存的两种东西:一是规则,二是公平;这也是柯利昂安身立命的原则,故事其后的冲突就包含在这两个原则所构成的矛盾中。其次它交待了故事主题所包含的对比元素之一,美国梦。

没错,一个移民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转眼却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美好,他

必须重新回到自己所抛弃了的世界中寻找慰籍。这个元素的存在,同样在柯里昂与迈克的父子关系中构成一个极重要的参照物。

在其后的对话里,柯里昂由拒绝到应承,进退有据,完全掌控住对方,除了重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以外,也将报复纳入一个自认公平的范畴。

这里还揭示了故事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生意。这是一段商人手腕尽显的讨价还价,这个精妙之处,在于柯里昂是在一个受限的前提下,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这部分细致的塑造柯里昂这一人物,在后面的故事中,通过他的遭遇,表达了故事所包含的悲剧性:“王”正在老去,“王”的威慑力在减弱,他坚持的原则也不再成为所有人的准则。

将之扩散开来,一个时代正开始悄无声息的消逝;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充满转折的年代里,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一些人走上了前台,另外一些人黯然逝去,或老死,或横死。

这就是《教父》深沉魅力的根源,不仅是黑帮,也是跨越数代的家族史。

故事由此转入交叉叙事,一边是柯里昂在室内接待求助的各色人等,另一边是外景中热闹的婚礼场面,两个场景里的光线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这两个不同场景里,人物各自不同的出场,他们的位置和他们与柯里昂的关系、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故事中的位置都在这里有所隐喻。比如作为家族律师的汤姆与柯里昂长子桑尼,就与柯里昂出现在第一场戏里。而另一个儿子,弗雷多则在家庭合影时出现,起初并没有单独镜头给他,暗示了他在家族事业中的边缘地位。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这就是他的谈判技巧。他是一手拿马丁尼,一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是谈着肮脏买卖,穿着高贵西装的职业刽子手;他只需要一个手势,便可以让别人身家难保;也只肖一个微笑便足以将干戈化成玉帛。

他们是令人敬畏的角色,同时也是善舞的刺客,无论是政客还是殡葬馆老板,似乎永远都在等待聆听着他温文尔雅的召唤,只因他那高贵的承诺“总有一天——也许这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我会让你为我做件事情。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在我女儿的婚礼上接受正义,这也算是我送给你的一件礼物!”

那么,是什么赋予了教父如此深邃的魔力?让他只是坐在那里,那间黑暗屋子的一角,就仿佛置身于宇宙黑洞的中央。人们尊敬他,爱他,也畏惧他,他是如此复杂,也如此深沉。

红色的血与礼服的黑色是电影《教父》中最凝重的基调。教父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深知自己作为“地下皇帝”所肩负的责任,如《蜘蛛侠》中那一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一样。

所以他永远恪守着自己的信条,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教父》告诉了我们,只要你可以体面地面对这个世界,你也就可以体面地活着。

所以,他可以漫不经心地与政界高层人物游刃有余的交往,从社会的最底层到最上层,他也可以编织出一张无形而繁杂的大网。

于是,无论是家族利益的纷争还是手足相残的诡计,教父似乎永远拥有掌控一切的能力与气魄,孤立于芸芸众生之上,俯瞰苍穹。

而且,除了教父,该片还有太多魅力四射被奉为男人中的男人的人物。

谁能说Michael不是人中龙凤?为了家族的未来东奔西走,纽约、迈阿密、维加斯、哈瓦那、梵蒂冈。结果虽是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到头来一无所有。但又如何能责怪他不能多陪家人,不能时时关注亲人的心理状态呢?

谁能说Sonny不是一个好家长,好大哥,好儿子?为报父仇,为维护兄弟姐妹,他可谓不遗余力,最后落得个惨死于道路,又如何能埋怨他能力不足?

谁能说老Vito不是成功男人的典范?既全朋友之义,又尽人子之孝;混迹于不法世界却能守住原则底线,事业家庭两不误,可谓荣华集于一身。可他最大的愿望却仍然落空了——他尽全力让小儿子脱离家族过上自己的生活,希冀着将来的州长柯里昂尼,总统柯里昂尼。

而那些被Michael一一踩在脚底下的杂鱼boss们,他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出类拔萃?那个瞎眼而死很悲惨的Moe Greene,年轻时也曾只手建立起了拉斯维加斯。

那个被一手枪干死的Barzini,多么的老谋深算冷静自制。但他们都死了,死得毫无意外,就像另一个死得很窝囊的腹黑老头儿Hyman Roth说的那样:This is the business we've chosen.于是我们看到,那些所谓的男人准则你是无法达到的,有时候是你禀赋不足,有时候根本就是你遵从了一条,必然要违反那一条。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你为了家庭坚强奋斗,最后会失掉家庭,为了理想不屈不挠,最后还是一无所得。

最后我想说,这就是《教父》,“经典”不是他的标签,是他定义了“经典”这个词。如同一滴水在海洋里,永不会干涸,只要有心,总有新的内涵可供挖掘,总有新的角度有待解读。

如同一滴水来自海洋,它极其有限,却折射出无限,只要有心,可以从这一滴水里看到整个大洋。

下载教父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父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到很震撼。 这部电影中对人物的刻画,对黑社会的描述种种,让我惊叹不已!! 教父是一部关于黑帮的电影。本影片讲的是一个柯里昂家族与其他五大家族之间......

    《教父》影评

    影片《教父》第一场婚礼的戏便完成了教父性格的大部分塑造。它讲述了美国黑手党柯里昂家族3代人的兴衰荣辱史,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

    电影《教父》影评

    《教父》观后感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541007010138班级:10-01姓名:王超《教父》观后感《教父》是一部由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72年制作的,讲述黑帮故事的......

    《教父》三部曲影评(最终五篇)

    《教父》三部曲影评无法去赞美这部史诗,一切一切的废话都太过空洞与乏味。这部影片带领人们见证了科里昂家族的兴衰,黑帮江湖的生存法则与道义,赤裸裸的利益争夺,亲情与爱情在“......

    教父3影评--王晓辉

    机械工程学院机自101201班王晓辉201012030126无法去赞美这部史诗,一切废话都太过空洞与乏味。 data-layout="right"这部影片带领人们见证了科里昂家族的兴衰,黑帮江湖的生存法......

    百部名片赏析结课影评《教父1》

    《教父1》影评由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马龙·白兰度、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教父》在1972年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各方好评,并在次年一举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1973)最......

    教父观后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1班 景东瑞 541007010115《教父》观后感——男人的圣经《教父》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