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

时间:2019-05-14 05:3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

第一篇: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

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但呼声归呼声,教学归教学,问题的症结何在?我想,教材编写的不合理和考试内容及形式的不科学是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尽管要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但是不管怎么说,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你总不能说谁的学生考试成绩差谁的教学效果就好吧?因此,不管什么时候,考试指挥棒对语文教学的指挥作用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我想就如何改革中学语文教材,如何发挥考试指挥棒对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指挥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改革教材,精选诵读的内容。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短文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我想文言文的选文应该不成问题,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学宝库中经典名篇太多了。现代文的选文可能要花些功夫,不要把眼光老盯在几位名家身上,我国是一个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每年发表的文章数以万计,难道选几篇可供中学生诵读的美文都不能吗?只要我们把眼界放宽一点,工作做细一点,精彩的美文一定会找到的。

二、调整教材结构,增加文言文份量。我国古典诗文源选流长,浩如烟海,其中有大量的精金粹玉。大量诵读这些经典名文,对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情操,丰富语汇,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大语文教材文言文的份量很必要。人教版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是大胆的创举。象鲁迅、茅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他们青少年时代学习的主要是文言文,这不但没有影响他们成为现代文学大师,反而为他们深厚文学功底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妨让中学生以学习文言文为主,以文言文的学习促进现代文的学习。

三、明确诵读要求,作为考试的指南。精短典范的文章要求学生背诵,考试可直接要求默写;稍长一点的文章要求学生熟读,考试可用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其熟记程度,也可以考虑采用口试的形式测试。教材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诵读要求。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有余力,可以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有的学生先天不足,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比如规定一部分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要求人人背诵,考试可占50-70%;再规定一部分内容,要求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掌握,考试可占20-30%;另外增加部分内容,要求少数拔尖的学生掌握,考试可占10-20%。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

四、增加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加大试卷默写的份量。既然大家认为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背书,教材就应该提高诵读要求。课文可分为两类:一类要求学生熟读,一类要求学生背诵。这样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对语文知识的考查当然也应该以考查诵读为主。如果考试不考课文默写,或者考得很少,却要求教师让学生多读书,这能做到吗?现在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的份量很大,尤其是中考,课内阅读比重较大。如果某语段老师讲到了,学生就讨了巧。虽然语文题目千变万化,但是各个语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可出的好的题目也就那么几条,讲与不讲大不一样。因此课内阅读理解题的大量考查也是讲风太盛重要原因。建议减少阅读理解题考查,加大试卷课文默写所占的份量,可以增至试卷总分的20%以上,这并不过分,这是对师生花在诵读教学上的功夫的回报。

五、改革试卷默写的内容和形式。翻阅各地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默写内容大多为诗文名言警句,这些当然要默,但如果仅仅考查这部分内容,那么课本中更多的要求背诵的名篇佳作、精彩语段在考试中又如何落实呢?其实背诵整篇整段文章比背诵名言警句更重要。因此,考试应对课文默写全面考查,这也避免了少数人在背诵课文方面投机取巧的做法。近年来,语文考试默写出现了新招式,不是单纯采用传统的直接添写形式,而是出现了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的题型,比如“《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这既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出题者的用意是好的,但这既为难了学生,更为难了语文教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题型,力求讲深讲透每个句子,否则学生考试就可能吃亏。如果让这种默写形式继续推广,那就会进一步加重师生的负担,讲风太盛的现象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实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本来已在阅读理解题中考到了,没有必要在此多此一举。这对考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辛辛苦苦将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背掉了,结果因为某一点理解不透,仍然默不出来,一点分数得不到,等于没有背。另外,评分要求不宜过高。如不少试卷评分标准规定错漏添一字扣一分,而往往默写一处就只有一分,一字有误就等于没有默写,要求太高了。能不能根据考生默写的情况酌情给分,让默出一部分的学生也能得到部分分数呢?说实在的,学生要背那么多的课文和语段,并且要保持到毕业或升学考试,这对多数人来说是不容易的,而又要完全理解,百分之百默出来,就更加不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应该让学生的耕耘在考试中多少有些收获。

我想,如果教材能选出好的诵读内容,考试能增加默写的份量,简化默写的形式,适当降低评分要求,语文诵读教学就容易把握了,实际操作起来会更方便、更有效。这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遏制讲风太盛的现象,还语文课一片朗朗书声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篇:关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佘爱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与此相应,江苏省于2001年秋在全省推广使用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教语文新教材。自使用这套教材以来,笔者始终认为它还没有姓“职教”,达到大纲所提出的正确处理“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关系,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教师使用这套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在语文素质培养上的成效也不明显。据此,本文拟以这套教材为例,谈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阅读教学应走出按阅读理论组织学习的传统,以学生生活中需要了解的语文知识模块组织单元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然而,在职教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仍是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于阅读教学。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多学一篇课文或少学一篇课文,没有多少实质的区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孤立的案例(即课文)分析,学生早就习惯于这种缺少拓展延伸且程式化的语文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阅读教学内容(尤其是现代文)所占比例过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所欢迎的语文教学比例最好是以口语交际为主体,以应用写作为其次,再次是阅读。而目前职教语文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比例要求为5:2:1,阅读所占比例过大。

3、教材走不出按阅读理论编写的传统,忽略了学生的生活需要。

在苏教版教材中,虽然“避免初中已学过内容的循环、重复,克服以文体知识为串线的陈旧感”,力求“组织新的知识、内容吸引、激励学生”,但这个体系仍然是教师教起来难以把握,学生难以直观感知的阅读理论。苏教版教材是按感知和领会——理解和阐释——积累和筛选——概括和提要——对照和比较——辨析和品味——引申和联想——讨论和研究这一理论体系为主线选编阅读材料。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必然是用大量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得到实际的可用的知识,难以形成能力。

笔者认为,中等职校语文教材应大规模地缩小阅读教学的比例,打乱原有课文呈现顺序,以学生日常生活以及未来生活必须懂得的语文基本知识为主线编写教材,做到每个学习单元便是一个学习探究的大课题,各单元阅读教学以此课题为阅读中心,借助于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阅读媒介,进行扩散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激发起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确立下列阅读探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不一定是互相并列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但要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借助于生活阅读手段能够阅读探究,并能有所得)如写景抒情篇,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为主要阅读材料,其余材料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获得为主,另外还可有写人叙事篇(《梦和泪》、《包身工》),古代游记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中国现代诗篇(《炉中煤》、《再别康桥》),含蓄表达篇(《风景谈》、《灯》)。其它的诸如古代序文篇、宋词欣赏篇、民族团结篇、唐诗欣赏篇、古代传记篇、悼念文章篇、古典小说篇、外国小说篇、舞台剧本篇、文艺评论篇等等。按以上的设想编写的教材,其课文不再是孤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而是将课文作为引子,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

二、作文教学应走出按写作学理论组织教学内容及将应用文教学作为陪衬的窠臼,以学生生活中实际使用到的实用文写作训练为主线,让学生真正学会作文。

在目前所接触到的职教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和应用文的教学是分离了,最形象的就是“大作文”和“小作文”之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摆脱按写作理论组织作文教学的传统,以学生真正需要的实用文体训练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语文教学大纲有明确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实用文的写作能力,重点是写作日常应用文的能力;要学会写各种常用应用文;要结合能力训练要求,选用一部分内容或写法相近的各类实用文为例文,供学生参阅和借鉴。

2、按阅读教学理论组织作文教学,过于抽象,而且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按这样的程序开展过训练,过于系统的理论对他们而言,一没有兴趣,二没有实际用处。

苏教版教材中写作训练序列为16项:观察、思考;吸收、积累;求真、求实;个性、独创;审题、立意;中心、材料;剪裁、详略;构思、布局;遣词、造句;联想、想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归纳、分析;证明、反驳;说明、诠释;起草、修改。总的来说,这种作文训练理论体系是完整的,但对实际操作意见不强。

3、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的入学动机是找一份工作,他们需要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他们需要学了就会用的“快餐式”学习,而不太需要“高档宴席”。在目前的职业高中的教材中,应用文写作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可供学生研究的资料也很少,教师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少得可怜。

在职教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大胆地抛开传统的写作理论,以实用文体的训练为主线,将实用文的写作纳入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去,增加写作课所使用的时间(而不仅仅是在每个学期训练2次),在实用文的写作实践中有机地贯彻写作理论,而不是重复初中已接触过的写作理论,使学生通过写作训练,真正学会使用常见的实用文体。

职教语文实用文写作,除了要涵括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如书信、记录、广告词、说明书、计划、总结、简报、新闻外,还要有常用的请示、报告、演讲词、读后感、观后感、便条、条据、启事、海报、申请书、会议记录、会议纪要、通知与通报、贺电、贺信、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讣告、悼词、唁电、请柬、聘书、求职信、协议书、合同书、述职报告、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毕业论文等。

三、口语教学应走出随意性教学的误区,着眼于提高学生未来口语交际能力,开展系统的、实用的口语训练。

目前的职教语文教材中,都能把口语教学当成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环节,但其体系并不完善,内容也不完整,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充其量只是简单地涉及。这样的结果是使得口语基础本身就不牢固的职中生在两年语文学习后仍难以应付一般的求职面试。

在苏教版教材中,口语训练仅有8项内容,即会话、复述、讲解、即席发言、专题讨论、演讲、辩论和举荐,这些内容相对是割裂的。笔者认为,在职教语文教材中,口语训练应从语文教学的附属变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至少有2节课的口语训练时间,一个学期合计应有12节课的训练量,整个职高阶段可以达到48课的训练量,与写作训练的量同等,使得阅读、写作、口语训练的比例达到4∶2∶2。

另外,口语训练的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真正突出大纲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整个职高阶段,我们可以从普通话训练开始,介绍口语常识、交际忌讳,再从接听电话、接待来客、异性交往、坐立行走、说服他人、恭维批评、求职面试、推荐展示、谈判、庆典、剪彩礼仪、即席发言、演讲、朗读、辩论等不同角度开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就业成才打好基础。

四、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应从以阅读教学为主线,转变为以应用写作、口语训练、阅读探究三者并重组合单元教学。

苏教版教材首先是安排了6个单元的阅读训练,之后是4个传统意见上的大作文训练,再接着是2个应用文写作训练,再接着是2个口语交际训练,阅读、传统作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内容割裂,界限明显。

在广大一线教师课程意识不强的背景下,相对割裂的教材内容编排,往往使得教师在实践中厚此薄彼,重于阅读训练,轻于口语训练和应用写作训练。因此,笔者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单元分为三篇:应用写作篇、口语交际篇、阅读探究篇,具体安排设计如下:

每学期以19周计算,除期中、期终复习考试各1周、平时测验1周,机动2周外,实际教学时间以14周计,每周课时为4节,计56节课,每个学期安排6个单元,每个单元以9-10节教学课时计,各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如下:

阅读探究篇,按阅读探究专题,如亲情、故乡、爱国、立志等不同专题编排,教材中只出现2篇范文,其余的阅读材料由编者在教材中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师生在各种媒体中查阅,该篇安排4课时;应用写作篇,按一定顺序,选取学生学习生活及其未来生活需要的应用文,每个单元安排一次实实在在的训练,安排2课时;口语交际篇,以口语训练为纽带,开展系统的交际与口才训练,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安排2课时;单元小结与练习,安排1课时。合计一套教材中阅读探究48篇,应用写作24次,口语交际24次,当然,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这三篇的教学顺序可以有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可以有调整。

以上安排可以彻底改变目前职教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写作训练没有针对性、口语交际训练几乎为零的实际,建立起符合中等职校学生学习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读了书能记住点、拿起笔能写几句、张开嘴能说起来,真正培养职业语文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可能真正地姓“职教”了。

第三篇:教材改革几点观点

教材改革观念变革与教材开发

●作为教材的主体部分的学校教科书,在我国仍是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制的,但在课堂中将不再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教科书和教材的选用制度的逐步变革,也将给未来教科书的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学校和教师对教科书的选择,最终将使教科书的发展摆脱桎梏,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形成多种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编制系列教材是教材的发展趋势,必须发挥文字、音像、网络等不同教学媒体的综合作用。单独的一本教科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还应当包括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出来用于呈现、解释和提供资料与技能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练习册、操作材料、图表、识字卡和其他包括电子音像读物在内的材料。

●教材应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创造,满足教师的教学创新,引导而不是禁锢、规范而不是限制教师利用教材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是教材编制不容忽视的问题。教材编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师精;心打造和提供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改革的理念或观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种实践行动指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作为教材的主体部分的学校教科书,在我国仍然是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制的。但随着现代大课程与教学观的建立,文字教材将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在课堂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教科书和教材的选用制度的逐步变革,也将给未来教科书的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学校和教师对教科书的选择,最终将使教科书的发展摆脱桎梏,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形成多种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从而指导对教材的开发、选择和使用。

教材改革的整体观:

走向整合

*关键字:整合、人性化、系列化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或统整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教材设计和编制中贯彻整合的理念和要求,是教材改革摆脱以往那种巨大的物性化的学科惯性,而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的关键。

学科教材的改革也要纳人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整体中加以考虑,树立学科教材改革的整体观。学科教材改革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看到学科教材在教材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科教材设计需要更多地研究学科规律和适应各学科的普遍规律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研究和把握知识的局部和知识的整体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防止学科分化过细、彼此孤立隔离、内容重复和脱节。学科教材的设计,也要在把握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的前提下,研究本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教材的整合,既要克服学科本位的狭隘的倾向,但也要防止学科教材非学科化的倾向,不能否认学科体系的作用和魅力。学科教材的改革,只有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并把自身的改革放到更大范围中去考虑,才能在整合中获得平衡。

新教材的系列化设计是教材整合的具体体现。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设计的方向是力图发挥义务教育新教材学科齐全的优势,加强不同学科教材设计之间的相互联系,聚合不同品种和类型教材的不同特点,使教材在系列化的基础上形成合力。

首先,注意各学科教材的相互关联和配合。只有把各学科教材有机地协调起来,才能达到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必须有整体的考虑。因此,每一门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注意处理好本学科不同年级之间的纵向联系、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既要加强本学科各年级教材有计划的统一安排,又要注意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考虑各学科教材配合起来以后的总体效果。

其次,编制系列教材是教材的发展趋势,必须发挥文字、音像、网络等不同教学媒体的综合作用。因为,教科书并非惟一的教学媒体,也不总是最佳的媒体。单独的一本教科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一套完整的教材,不仅应当包括课本,而且还应当包括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出来用于呈现、解释和提供资料与技能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练习册、操作材料、图表、识字卡和其他包括电子音像读物在内的材料。

教材改革的学生观:

改善学习

*关键宇:学材、主动、建构、体验、发现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是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这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日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过去强调接受、继承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转变为强调主动探究、积极体验和发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基础教育的教材改革和建设,也要因此而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对教材设计者和教师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是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往教材的设计,对学生因素考虑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学科的教材受到难度和深度等限制,仅仅是教师“教”的材料,离开教师的帮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常常产生不可逾越的困难。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媒介,教材要成为“学材”,需要去掉生硬和冷冰冰的面孔,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教材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材改革的教师观:

改进教学策略

*关键字:教学法、创新、专业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和主要媒体,教材设计的类型、教材的组织方式与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国的国情,一套好的教材设计,往往需要把教学策略和方法即教材实施的方法包括在教材设计之中。一般来讲,这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最好要渗透到教材的组织排列上。关注教师教学的新教材,必须重视对现代教科书的教学法功能的研究。

教科书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科书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是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课程标准的制订者强调提高学生所学的种种科学知识的理论水平,这种努力必须以教科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教科书又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基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所学的学科,寻找并找到本学科所必需的信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科书还应当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体现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过程。新教材的编写应重视从教科书的设计和编排上引导教学策略方法的改革,帮助和促进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教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创造,满足教师的教学创新,引导而不是禁锢、规范而不是限制教师利用教材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是教材编制不容忽视的问题。教材编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师精心打造和提供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无论编制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尽管它是一种主要的资源。

同样教材的呈现方式也因考虑教的需要和创造而改变,为此,必须研究教材的呈现方式,改变那种将所有事实和原理全部直接呈现的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给教学留有余地。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教材改革的技术观:

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关键宇:信息技术、动感、交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中小学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承载体,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体。对教材的概念,早已不是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而是指以文字教材为主体,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教材从一种被认为是静态的信息,开始逐步包含动态的交互的信息。文字教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教材的范围可以说是大大地扩展了。对于教材改革来说,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正在持续地改变着人们的基本思想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个人所要获取的知识,从广义上讲可能将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得到。因而,信息技术对现行纸质媒体教材占主流地位的挑战更是直接的和可预见的。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教材设计,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学习效率。这种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教材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乃至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教育先哲们和当代教育实践者们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是50人左右甚至人数更多的大班教学的情形下,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交互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又带给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以新的希望。

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和课程将带来的变化,教材设计也必将做出重大的改变,教材建设将逐步摆脱单纯纸质媒介的状况,发展出多样化的教材形式,教材的触角将迅速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动感的、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将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计算机本身已不单纯是一门课程或技能,而是与所有课程有关的课程工具。信息技术将使教材发生巨大的变革,融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学习效率。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节目,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通过联网能够进行远距离教育和教学,可以使学校教育进入家庭之中。

第四篇: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目录

1.序言

何为国学?为何读经?.................................1 2.《三字经》

.................................3 3.《百家姓》

4.《千字文》

5.《弟子规》

6.《德育启蒙》

7.《朱子家训》

8.《名贤集》

9.《增广贤文》

10.《小学必背古诗词》

11.《初中必背古诗文》

12.《古代长篇叙事诗选》

13.《苏轼诗词选》

14.《李清照词选》

15.《毛泽东诗词》

.................................4...................................8..................................12..................................24..................................27..................................31.................................37.................................40.................................45................................52................................56................................56

..................................57

第五篇:经典诵读教材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材目录

(上册)

第一篇章:古典诗词

春雪……………………………………………………………………………4 月夜„„„„„„„„„„„„„„„„„„„„„„„„„„„„„4 江南春„„„„„„„„„„„„„„„„„„„„„„„„„„„„5 春日偶成„„„„„„„„„„„„„„„„„„„„„„„„„„„5 新雷„„„„„„„„„„„„„„„„„„„„„„„„„„„„„6 王孙游„„„„„„„„„„„„„„„„„„„„„„„„„„„„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7 夏日山中„„„„„„„„„„„„„„„„„„„„„„„„„„„8 山亭夏日„„„„„„„„„„„„„„„„„„„„„„„„„„„8 约客„„„„„„„„„„„„„„„„„„„„„„„„„„„„„9 秋词„„„„„„„„„„„„„„„„„„„„„„„„„„„„„9 秋夕„„„„„„„„„„„„„„„„„„„„„„„„„„„„„10 山中„„„„„„„„„„„„„„„„„„„„„„„„„„„„„10 天净沙•秋„„„„„„„„„„„„„„„„„„„„„„„„„„.10 秋思„„„„„„„„„„„„„„„„„„„„„„„„„„„„„1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1 天净沙•冬„„„„„„„„„„„„„„„„„„„„„„„„„„.12 夜雪„„„„„„„„„„„„„„„„„„„„„„„„„„„„„13 终南望余雪„„„„„„„„„„„„„„„„„„„„„„„„„„13 早梅„„„„„„„„„„„„„„„„„„„„„„„„„„„„„14

第二篇章:国学经典

《齐物论》节选„„„„„„„„„„„„„„„„„„„„„„„„15 《养生主》节选„„„„„„„„„„„„„„„„„„„„„„„„15 《大学》„„„„„„„„„„„„„„„„„„„„„„„„„„„16 《中庸》„„„„„„„„„„„„„„„„„„„„„„„„„„„17

第三篇章:小古文

李广射虎„„„„„„„„„„„„„„„„„„„„„„„„„„„19 卧薪尝胆„„„„„„„„„„„„„„„„„„„„„„„„„„„19 祁黄羊举荐„„„„„„„„„„„„„„„„„„„„„„„„„„20 公仪休拒收鱼„„„„„„„„„„„„„„„„„„„„„„„„„21 曾参教子„„„„„„„„„„„„„„„„„„„„„„„„„„„22 上善若水„„„„„„„„„„„„„„„„„„„„„„„„„„„23 北冥有鱼„„„„„„„„„„„„„„„„„„„„„„„„„„„24 仁者爱人„„„„„„„„„„„„„„„„„„„„„„„„„„„25 国之器用„„„„„„„„„„„„„„„„„„„„„„„„„„„26 得道者多助„„„„„„„„„„„„„„„„„„„„„„„„„„26 狐与葡萄„„„„„„„„„„„„„„„„„„„„„„„„„„„29 鸦狐„„„„„„„„„„„„„„„„„„„„„„„„„„„„„30 豺烹羊„„„„„„„„„„„„„„„„„„„„„„„„„„„„31 鹿照水„„„„„„„„„„„„„„„„„„„„„„„„„„„„32 杉苇刚柔„„„„„„„„„„„„„„„„„„„„„„„„„„„33 春„„„„„„„„„„„„„„„„„„„„„„„„„„„„„„34 夏„„„„„„„„„„„„„„„„„„„„„„„„„„„„„„34 秋„„„„„„„„„„„„„„„„„„„„„„„„„„„„„„35 冬„„„„„„„„„„„„„„„„„„„„„„„„„„„„„„36 雪„„„„„„„„„„„„„„„„„„„„„„„„„„„„„„37

【古典诗词】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4.故:因此,所以。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阑干:纵横的意思。

【译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郭:城郭。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楼台:指寺庙。

【译文】

辽阔迷人的江南水乡,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随处可见酒家迎风招展的旗子。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中午时候。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依傍,靠近。随,沿着。川:河流。这句说: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已来到前面的河边。

③时人:当时的人。余心:我的心。余,我。④将谓:就要说。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到来。2.造物:指天。

【译文】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王孙游

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蔓:蔓延。英:花。无论:莫说。歇:尽。【译文】

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了烂漫的红花,已是暮春时节了。莫说你不回来,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4.鸣蝉:蝉叫声。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夏日山中

唐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注释】

裸袒: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

【译文】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

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译文】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③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

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已过半夜,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枰上。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寂寥:悲叹萧条。2.春朝:春天。3.排:推开。4.碧霄: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⑷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⑸坐看:坐着朝天看。

【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山中

唐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

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

【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天净沙·秋

元代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秋:题目。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⑧黄花:菊花。⑨红叶:枫叶。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复恐:又恐怕。行人:指捎信的人。临发:将出发。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遇上。宿:投宿;借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这里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指留诗人借宿者。日暮:傍晚。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天净沙•冬

元代·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 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1.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2.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3.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

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译文】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⑴ 迥:远。⑵傍:靠近。⑶发:开放。⑷销:通“消”,融化。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国学经典】

《齐物论》节选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养生主》节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 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菉竹猗猗(yī yī),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xuān)兮。”如切如磋 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xiàn)兮者,恂(xún)慄(lì)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dàn)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ě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ǔ)擭(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yīng)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rân)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小古文】

李广射虎

【原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注释】

1、中:射中

2、镞:金属制作的箭头。

3、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

【译文】

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石头吞没了箭头。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

卧薪尝胆

【原文】

吴既赦(shâ)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rú)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注释】

【赦】免除或减轻刑罚。【重采】穿多件色彩鲜艳的衣服。【折节】降低自己的身份。【振】同“赈”,救济。【吊】慰问。

【译文】

吴王随即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反回到越国,之后就开始为这事(指打败仗被俘)忧心苦思,(之后)便在自己的(餐桌)座位上面悬挂了一个苦胆,坐着和躺着时都要抬起头看下它,吃饭的时候也要尝一下苦胆的滋味。(勾践对自己)说:“你忘记会稽山的耻辱了吗?”(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穿的衣服也是自己的妻子亲手织的;吃饭从来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多种颜色的衣服(只穿一种,不穿好衣服);放下身份尊重有才能的人,对待宾客也不吝啬;振兴国家,扶持贫困,吊唁死去的人,与国人一同劳作。

祁黄羊举荐

选自《吕氏春秋》

【原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xiâ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jiān,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 谓公矣。”

【注释】

【解】姓。【居有间】过了一段时间。【用】任用。【举】举荐,推荐。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没有地方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说:“解狐适宜。”平公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道:“您问的是谁适合,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很好。”于是晋平公任命解狐做南阳的地方长官,国人都称赞任命的对。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掌管刑狱兵事的人,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祁黄羊回答:“祁午适宜。”晋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晋平公说:“很对。”于是任命了祁午。国人都称赞任命得好。孔子听到这些事,说:“祁黄羊说得好!推荐外人的时候不把仇人排除出去,推荐自己人的时候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公仪休拒收鱼

【原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

【嗜】喜欢。

【即】如果。

【枉】违背。

【虽】即使。

【译文】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一个楚国人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被罢免相位。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曾参教子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彘】猪。【适】到,去。【特】只是。【戏】开玩笑。

【译文】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 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 了!” 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于是就把猪杀了。

上善若水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 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8)《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9)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10)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11)抟(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仁者爱人

【原文】

孟子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注释】

【异】不同 【恒】持久

【译文】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国之器用

【原文】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注释】

【器】栋梁之才

【恶】坏,不好

【妖】妖孽

【译文】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得道者多助

【原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1)[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3)[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6)[环]包围。(7)[之]代这座城(8)[而]连词表转折。(9)[夫]句首发语词,不译。(10)[而]连词表转折。(11)[是] 这。

(12)[也] 表判断语气,“是”。(13)[非]不是。(14)[池]护城河。

(15)[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16)[坚利]精良。坚,坚固。利,锋利。(17)[米粟]粮食。(18)[多]充足。(19)[委]放弃。(20)[而] 连词表顺承。(21)[去]离开。(22)[之] 代词,代“城”。(23)[故] 所以。

(24)[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25)[以] 凭借。

(26)[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27)[固]巩固。(28)[国]国防。(29)[山溪]山河。

(30)[威] 震慑,树立威望。

(31)[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32)[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33)[寡] 少。

【译文】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围着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有利的天气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地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 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内外亲戚(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狐与葡萄

【原文】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注释】

【升】攀爬

【大快朵颐】“朵”,动的意思;“颐”,脸颊。“朵颐”指鼓动腮颊嚼东西的样子。“大快朵颐”形容享受口福之乐。【拂之人性】违背人的本性。

【译文】

从前有一只狐狸,看见葡萄长满了藤架,万紫千红,一串串的十分可爱, 看了很久,口水都流了出来,但无奈没有像猿猴那样的上树的技术,不能吃到它。望了很久就生出怨气来,有了怨气就生出恼怒,恼怒起来就生出诽谤的心思,没有它责怪不到的地方。于是口是心非,自己安慰自己说:“像这样的葡萄肯定不是贵重的东西,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何况它的味道又 酸又涩,我从来不吃这样的东西。你们这些庸俗的人才以它为食呢。”像世上这般卑鄙的人,看见别人文才德行都很出众,自己考虑到不能达到这样高的地步,反而诋毁交加,自己假装清高。唉,这就是所谓的违背人的本性,违背自己内心的说法啊。

鸦狐

【原文】

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注释】

【适】恰巧【霓裳羽衣】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传说是唐玄宗梦游仙境后所作。【幸勿见却】有幸不被(您)推却。这是古时候的一种谦辞。【遂】就;于是。

【译文】

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于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美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辞。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诱饵啊。

豺烹羊

【原文】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比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

【注释】

1、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太平御览》卷二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唐杨炯《浑天赋》:“盘古何神兮立天地,巨灵何圣兮造山川。”刘半农《<瓦釜集>代自叙》:“不过中国文学上,改文言为白话,已是盘古以来一个大奇谈。”

2、无以:没有办法。

3、措辞:本指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

4、之谓:说的就是„„。

【译文】

盘古开天辟地初期,鸟兽都能说话。有一天,豺狼与羊在同一条小河喝水,豺狼想煮了吃掉那只羊,自己心想没有(合适的)说辞(即理由),就强行责备那只羊说:“你把水弄混浊了,使老夫我不能喝了,该杀!”羊回答说:“大王在上流,我在下流,即使我弄混了水也不妨碍(您喝水)。”豺狼又责备他说:“你去年某日,说话得罪了我,也该杀!”羊说:“大王弄错了,去年某日,我还没出世,怎么会得罪大王呢?”豺狼变羞愧为愤怒,责备羊说:“你的父母得罪了我,也是你的罪。”于是就将那只羊煮了吃掉了。谚语说:想要加罪于人,不必担心找不到罪名。说的就是这种事情啊。

鹿照水

【原文】

有鹿饮与溪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夸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

【注释】

【峥嵘】形容鹿角大而高耸。【尚】还

【译文】

一只鹿非常口渴,连忙跑到泉水边去。他喝着甘甜的泉 水,望着水里自己的影子,见自己修长而美丽的双角,得意洋 洋,当见到自己细小的腿,32 又郁郁不乐。正当他看得入神时,有 头狮子疾奔而来。他转身拼命地逃跑,一下就把狮子远远地甩 在身后,因为鹿的力量是在腿上,狮子的力量是在心脏上。在 空旷的平原上,鹿总能跑在前头,保住性命。但当他进入到树 林中时,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了,再也无法奔跑了,结果被 跟踪而来的狮子捉住了。鹿临死之前对自己说:“我真不幸呢!被我所不喜欢的救了命,却被我所最信赖和宠爱的东西断送 了生命。”

杉苇刚柔

【原文】

夹岸相映:一边杉树参天,一边芦苇点水,杉苇朝夕相见。一日,其杉讥诮(qiào)其苇曰:“看你体如柔丝,性如流水,每每随风而舞,风东则东,风西则西,毫无刚气,何如我正直不屈,岂不快哉!”苇曰:“刚柔各有所长。吾虽懦弱,究可免祸;汝虽刚强,犹恐安身不牢。”

【注释】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飓风】这里指大风。【骤】急速,突然。

【译文】

夹着河岸相映成趣:一边是杉树高耸参天,一边是芦苇轻轻点水,杉树和芦苇朝夕相见.一天,杉树嘲疯芦苇道:“看你身体像柔软的丝线,性格温吞如流水,总是随风而舞,风向东你便向东歪,风向西你就往西倒,一点刚硬之气也没有,哪像我正直不屈,多么痛快啊!”芦苇说:“刚硬和柔软各有所长.我虽然柔弱,却终究可以避开祸患;你虽然刚强,却恐怕安身不牢靠啊.”

有一天,狂风突起,芦苇左摇右晃,终究没有受到大的害;而杉树却早就被连根拔起了!

【原文】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峻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注释】

1、田峻举趾于南亩:官员们不断巡视农田。田峻: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

2、游人联辔于东郊:游春的人们一块儿骑马来到郊外。

3、风光之艳,游赏之娱:风光的明艳,游山玩水的快乐。

4、以为最矣:(春天)算是最好的了。

【译文】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使万物恢复生机的是春天啊。春天天气转暖使人们的胸怀和神情舒展,太阳照射时间长了,原野上烟气蒸腾,十分好看。百鸟用声音来相互应和着,千花也争着开放。

【原文】

溽(rù)暑蒸人,如洪炉铸剑,谁能跃冶?须得清泉万派,茂树千章,古洞含风,阴崖积雪,空中楼阁,四面青山,镜里亭台,湘帘竹簟,藤枕

石床:栩栩然,蝶欤(yú)周欤,吾不得而知也。

【注释】

【溽暑】盛夏。【欤】表示感叹语气。

【译文】

夏天湿热的暑气蒸人,就如同在铸剑的火炉里,谁愿意在炉子里接受锻炼?(在酷暑天)一定得有(下面这些环境):许多流淌着清泉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繁茂的大树,凉风习习的古山洞,积雪不化的北坡山崖,高高的楼阁,四面都是青山,水面上的亭台,湘竹编制的帘子凉席,藤皮枕头石头床。(身在其中)飘飘然的那种感觉,是蝴蝶还是周庄?我就不知道了。

【原文】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燕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

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万里一碧。携一二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灵药否?”安得青銮一只跨之,凭虚远游,直八万顷琉璃中也。

【注释】

【人寰】广大的地域。【青銮】即青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多为神仙坐骑。

【译文】

寒虫:多指蟋蟀。泣露:滴着露水。

良用凄切:又作“良有凄切”,良,很;很是凄切。

浦 pǔ :指池、塘、江河等水面。冷轮:冷月。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后来泛指天上(天空)。

银蟾:月亮。

玉露:指秋露。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 巫峡 气萧森。”《水浒传》第三十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秋。” 王大觉 《题顾悼秋悼秋盦图》诗:“帘外银河淡,琴边玉露清。”

彩毫: 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青銮: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鸾。”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琉璃: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东方琉璃世界系药师佛的净土,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佛的简称。

【原文】

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感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在尾兔毫,彩笺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钓浅濑:豪华寂寞,各自有致。

【注释】

1、兽炭:做成兽状的木炭,加有香料,比较名贵;

2、绿蚁:新酿制的酒面泛起的泡沫,后用来代指新出的酒。

【译文】

冬天虽然酷寒逼人,但是也有梅花和青松,为肃杀冬季装点出几分春色。还有飞花轻絮一般的雪花飘落,将大地铺设如白玉世界。冬天还可以围着火红的炭火,喝着新酿的碧绿美酒;穿着暖和的皮毛衣帽,留好友一直畅饮到深夜;用秋冬兔子长毫毛制成的好笔,在彩色笺纸上构思诗词妙句„„都是很有趣的事情。更有兴致的还可以骑着骏马到平原上去冬猎,或者驾孤舟在浅滩急流处垂钓,无论是喜欢富贵热闹,还是喜欢幽静独处,都能享受到冬天的独特乐趣。

【原文】

天公翦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深林窈窕;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

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嵋千尺?

【注释】

【翦】同“剪”。【崚嶒】形容山高耸突兀。【蹇】驽马,亦指驴。【氅】大衣,外套。

【译文】

天上的工匠把水剪成在天地间飘散的花,品味下来有四种品德,落地没有声音,是静的品德,沾在衣服上而没有颜色,是洁净的品德,无论(地势)高低平展铺开,是平均的品德。(雪反光)使窗内明亮,是光明的品德。高大的松树,茂盛的竹子,老梅树(开花映衬)残月,怪石在深邃的树林中掩映,一座小桥架在远处的江上,(更远处)重峦叠翠中一条小路通向一座古刹。老渔翁披着蓑衣(在江上)垂钩,文人骚客迈着方步吟诗作赋,饮酒清谈。高楼之上,风声长啸,船头煮茶的炉灶飘着青烟,座位旁边有美女把盏倒酒,得道高僧对面而坐,乐师闲弹乐曲。披起外衣,纵步于园林,穿上皮衣,登山临水。如此景色,状况,又何必(要有)千尺高的峨眉山呢?

下载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语文教材和考试 加强诵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1、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论文

    一、目前考试存在的弊端考试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考试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的考试,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弊端一:由于考试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

    语 文 诵 读 教 学 的 艺 术 [内容摘要]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语文教学改革更是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说,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抓住语文科目最贴近生活,最丰富多彩的特征,其中诵读教......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汇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提要: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重要作用、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合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易培华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

    以经典诵读促进语文教学

    以经典诵读促进语文教学 注滋口中心小学 黄 敏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意义重大。它不仅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促......

    语文教材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材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材的教学反思1 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在导语中提前做了布置。教师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

    语文教学人生之一钻研教材[定稿]

    语文教学人生之一钻研教材 我以为,钻研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能力。教材,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是人文教育的摇篮,有极高的读写价值,有丰富的语言训练内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语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