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易培华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可见,选择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语文 经典 诵读 品质 形式
一、注重国学经典内容的选择
(一)时代性
在国学经典诵读上,现代学校需要什么,学生们需要什么,自然成为教育者们选择国学经典的主要指向。学校是教育人的圣地,是育人的美好摇篮,社会呼唤离开校园的学生要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刚毅果敢、尊老爱幼等优良的品质。同时,将其经典的内涵,逐步转化为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接受文学的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学会思考人生,提高道德水准;熟知民族大义,培养爱国情操。这次品质和能力,都是当代社会人应该拥有的,自然要求我们的在校学生们要提前学会这些美好的品质和培养这些能力。因次,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国学经典十分重要。我校在选择国学经典内容时,紧随时代步伐,大胆取舍,《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成为我们的必选。
(二)代表性
选择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诗词歌赋等,名家名篇、名语录,尽管这些数不胜数,选择时不是全部拿来,而是懂得取舍,尽量考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诵读内容。我校在编撰《经典诵读》之前,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广泛收集,整理,取舍,最后确定了60篇目。包括古代名家:陶渊明、“三曹”、“大李杜”、“小李杜”、“唐宋八大家”、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宋代“豪放”和“婉约”词派等的作品,现代著名散文等。
(三)丰富性
既是“经典”,理当充分考虑其内容的丰富性,不是随随便便,胡乱收集整理,选择一些东西凑数汇编成册就了事,而是要在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经典中精心选择。其内容应该涵盖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感悟生活、褒贬不一情感流露;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情意真切、感动人生的美丽故事;旖旎风光、美丽如画的大好河山……诸多方面做文章,使其被选之物,务求丰富。优秀的古典诗歌、经典散文、现当代诗歌,以及《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内容十分丰富。
(四)教育性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读文使人和美。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古诗文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奇丽瑰宝;现代诗文紧跟时代脉搏,针砭时弊,感悟人生。经典诗词文,无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无不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激励人,团结人。教育性自然成为选择经典的明确指向:感悟人生的散文《自然与人生》;感悟生命的《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培养爱国情操的《母亲、我叫钓鱼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尊老爱幼的《增广贤文》等;感受大自然的旖旎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枫桥夜泊》等。这些内容无不具有丰富的内涵性,无不具有对学生深刻的教育性。
二、注重诵读形式的灵活性
诵读形式一定要随时变化,尽量做到堂堂变、堂中时时变,切忌形式单一,这样时间长了会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呆板缺乏灵活性,学生自然感到乏味,最终使学生丧失对诵读的兴趣,更谈不上教学预期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这样一些诵读形式。
(一)个人诵读 个人诵读是为了体现个体对其的熟知程度,能够比较真实的检测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掌握内容的实际情况,同时,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事情的能力。个人诵读也可以采取指定某个学生读,也可以根据各小团队的实际,或由本小团队一致推荐,或自荐的形式,使之形成一种自由的诵读氛围。
(二)小团队诵读 将全班人数按照相对等同的人数分成不同的组别,我们称之为小团队。小团队中的个体,不仅代表他个人,同时关乎整个团队的进步或落后。团队的诵读,通常采取比试的方式,其最终评价的结果由各团队推荐一名代表,当场对各团队的情况做出公正的评判,再综合考虑得出团队的最终结果。
(三)集体诵读 集体诵读没有比较,这种形式通常是对已经熟知的经典进行复习时用,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同时,也可以实现进一步巩固内容的目的,从而到达“读百遍,其义现”的效果。
三、注重将诵读与其有机结合
这点十分重要,诵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背诵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从诵读的过程中学到良好的品质,学会一些能力,因此,将诵读与其他诸多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尤现重要。
(一)将诵读内容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语文固然应该注重工具性,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绝不能忽视,因为,学会做人比学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将诵读内容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是必须的。教育者在教会学生诵读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两大作用,第一,升华精神境界,这是催人奋进的动力的源泉;第二,活跃思维能力,这是原创性思维的灵性的源泉。具体讲,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关系于民族存亡。第二,关系到国势的强弱。第三,关系到社会的进退。第四,关系到人格的高下。第五,关系到涵养的深浅。第六,关系到思维的敏捷。第七,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这些人文教育的结果,不仅仅是个人的强大,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
(二)将诵读与书画结合起来 将诵读与书画结合起来,其行为本身就具有传承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自古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说,推而广之,国学经典里或多或少都能显示书画的影子。让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从经典中想象、联想,头脑中展现美丽的、动人的的画面,美丑的、经典的人物形象,然后再将其感受到的人或物根据经典中所体现的意境画出来,这无疑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也可以将经典的内容,用书法的表现形式,将其展现。
(三)将诵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读决不能离开写,二者本身结合十分紧密,诵读经典与写作同样如此。笔者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征文的形式,以学生对诵之过后的诗词歌赋文的理解、感悟、心得,将其成文,征集起来,评出等级。这种形式学期可以进行1-2次。
四、注重诵读结果的考评
在考评中,既有对个人的考评,也有对团队的考评。个人的考评不仅仅关乎个人,还要关乎团队。在考评时间上,随时和固定,“随时”,是对某堂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和团队的考评,这种考评方式,更能活跃当堂诵读气氛,激发学生的斗志。“固定”,是指周评、月评、期评,并将考评的个人的和团队的成绩公示出来,同时,根据情况,评出不同的奖项,比如,个人的评出最佳活跃奖、最佳表演奖;对团队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团结奖等奖项,以便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张光荣 实现新课标,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中国58期刊网 [2]董迪 《关于中学历史学科人文性教育的思考》 延边教育学院23卷第4期2009.8 [3]《改变语文教学策略,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理论.信息.教育导报2002年9月20日
[4]《课程改革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 2002.5 [5]刘顺泉《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好途径》 2011.4 课题研究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
在当今新教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许多人忽视。有人认为它“过时”了,还有人认为与其让学生读,不如多讲一些,也就是认为“读”浪费了“讲”的时间,其实,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较浅显的,学生基本上能看懂。吕叔湘先生说:“白话文学生完全看得懂,教师完全可以少讲或不讲,个别地方学生不理解的就讲一点”。
(一)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感知,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学生对课文的反复吟诵,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学生在初读时,也许会感到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然而通过反复朗读,文中渲染的那种父慈子孝的真情就会使学生激动不已,受到强烈的感染。可见,反复诵读,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然就会丰富起来,领会文章意思也就比较透彻了。
(二)诵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汉语言的内涵极为丰富,表达思想感情的区别也极为微妙,每篇文章从语言的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须借助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其思想内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是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如,我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第二段时,并不是单纯地讲解,而是将难点点到为止,然后?学生反复地集体朗读,死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他们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桑椹、何首乌等优美的景物,同学们沉浸在充满美感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又如姜孟之的《一双手》,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发现这双手的内在美,我在教学时,适当点拨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就能从那双外表像“半截老松木”的手上,发现了一个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这样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沿波探源地潜入作者的心胸,了解作者的美学趣味,恰如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诵读时不仅课文的内在美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课文的外形美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课文里的语句简洁整齐且富有音乐感,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审美特性,诵读时能使文字外化为有声语言,从而使得句子的长短、骈散、排比、回环等句式变化的形式美得以显现,使语言的节奏感、叠词的使用、平仄、语气的舒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得以体现,文中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映衬、双关、通感等把学生带进意境的美。如:《荷塘月色》诵读时学生会感到在欣赏一幅画、一首诗、一首优美的曲子,其语言的绘画美、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四)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诵读是良策,对一篇文章的反复诵读,不仅能学习它精美的谋篇布局,而且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写作时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例如我在教学《一件珍贵的衬衫》时,就让学生对开头和结尾反复朗读,并达到会背诵的程度,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它倒叙的手法,而且对开头和结尾是怎样照应的这一写作手法有了掌握,所以当我让学生做一篇以某物为线索的记叙文时,他们都能仿照此文的写法很快地写出来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诵读不可少,在运用新教法的同时,如能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就会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五、怎样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
要搞好诵读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究竟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提供好的诵读材料
对美好的语言材料的诵读,本身就是一种引发愉快情绪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700篇左右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这些课文不仅表现了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也体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美。作者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我们塑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二)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成功是相互依赖的。人们从事某项实践活动经常取得成功,就可以使人们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心情舒畅,兴趣就会不断地形成、巩固和发展。而对某项活动的兴趣又促使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常地获得成功。诵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经常地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诵读,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真诚地指出学生读音和情感表达上的缺点,使之及时纠正,这样学生就会时时感到成功和进步的愉快,这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要尽可能为诵读者安排最佳的情境。怎样设置这种情境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以娴熟的诵读技巧“示范”诵读课文,以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为诵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
2.教师在布置诵读前对课文的讲析尽量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对诵读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使学生在诵读前没有什么思想负担,诵读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
3.诵读时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诵读,营造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兴趣。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造性地运用诵读教学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近几年的诵读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抓好诵读教学,持之以恒是保证,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这一活动,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培养德行,学做人,形成健康的人格。今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把诵读教学作为我的特色教育,以诵读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爱家、爱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诵读和记忆,加强语感,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对文学的爱好,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沐浴在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中,使其健康幸福地成长。
第三篇:诵读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诵读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横山县实验中学谢敏
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够成才,但是我们一定努力让每一名通乡学子都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耐心做好身边的琐事;不一定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出类拔萃,但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学习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你的好朋友,但是要让学生懂得所有人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一定每一名学生都有特长,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取向。
自从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后,我想这不失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一个好途径。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早上、下午 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 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抄录高鼎的《村居》一诗,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莲叶青青》,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莲叶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有些经典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 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这样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如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 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论语》,趁
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习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 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 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粗浅感受。其实,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 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而收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古诗文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文明的多样性。国人的发展需要汲取历史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古诗文就是现代人非常需要的精神食粮。牢记经典应当从小做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当前国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出发,分析如何更好的推动小学生经典诵读发展,提高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古诗文 诵读研究
无论社会进步到怎样的程度,也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的中国在不断的前进,在前进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仅仅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当代的修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让当代学生做到立足于历史进行学习,进行发展,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经典古诗文阅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中国的经典古诗文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很多古诗文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很多经典篇目都在教授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的经典经过百世传颂,流传到现在,自然有独特教育价值。小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无形中提升他们的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养。最常见的经典就是《弟子规》,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对学生的教养的指导,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等,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是我国的基本学习课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提倡的是双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语文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也让很多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而经典古诗文诵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日常累积知识的数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常经典的诵读和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肯定,并且得到的肯定越多,相对应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就越多。小学生的记忆力都比较好,在进行经典诵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可以达到流畅背诵的结果,在进行背诵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一时候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好的,自信心得养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并且也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进行分阶段教学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阶段性和查异性,因此在进行经典文诵读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段的学习,主要值三年级以下的学生,重点在于学习阅读和进行背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示范法的方式,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色有效进行教学,让学生熟读经典。而高年级段的学习,则要尝试着引导学生主动背诵,主动理解诗文的意思,我国很多经典都有自身的故事,教师可以从故事导入法出发,让学生去发现经典诗文发生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文,起到经典的教育作用。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句读
古诗文和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在于,文言文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句读,如果不能够合理掌握句子的停顿处,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也不能准确的掌握句子里的情感,因此在进行经典文章学习的混成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句读,要想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停顿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采取动作记忆法,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给予学生一定的动作,比如说摇头,或者是用手指表示短暂停止,从而更好的让学生记忆句子之间的停顿。
(三)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背诵教学
很多经典在背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虽然记忆力较好,但注意力和耐心都比较弱,在学习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有较难的篇目,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行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那就是对学生进行奖励式学习。在学校期间,要求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同时也可以在班级设置“表彰角”,给予背诵较好的学生一定的小红花奖励,并且鼓励其它同学也要积极获得小红花,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以激励性语言安抚学生的沮丧情绪,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
三、结语
我国的自古以来在诗文方面就有着浪漫的情怀,在现代让小学生传承经典,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伴随着书香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现在小学应当看到诵读经典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
参考文献:
[1]朱晓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课外语文,2015,(16).[2]郑晓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作文教学研究,2015,(06).[3]徐春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1).(作者简介:刘晓岩,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清苑小学,任职以来积极进取,多次参加各种培训交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被清苑区教育系统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独立创作的学术论文、教学课件等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进行培养。其通过将传统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继承与弘扬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进行研究。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国学经典的渗透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虽然当前一些小学也开展了对于国学经典的教学,但其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等多种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于国学经典教学中问题的分析,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现状问题
(一)诵读的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固定时间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基本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开展了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但当前还有较多的学校不能够对国学经典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正确的认识。就导致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够对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导致学生所进行的国学经典的诵读也只是“读”。还有很多的学生虽然在读,却不明白其具体的意思,这样的诵读是无效的,也致使国学经典的诵读质量比较低下。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教师对于国学经典的不重视,导致学生能够进行诵读的时间有限,且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诵读,而这对于还没有健全知识体系和较强理解能力的小学生而言,就成了形式化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缺乏对于国学经典的全面认识
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让学生理解完古诗的意思后再进行背诵,虽然不能说这样的方法存在什么错误,但由于不符合经典阅读的模糊性要求,就极易导致教学偏差的出现。比如,很多的学生都很熟悉《静夜思》和《春晓》之类的古诗,学生是没有进行背诵的,所以教师就会注重对于其内在思想情感的教学,却没有主要重视对于诗句中所存在的节奏进行教学,导致违背了经典阅读的模糊性教学原则,也导致国学经典的教学效率降低,也使学生降低了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
(三)不能使学生养成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也已经成为了具有较强功利性的阅读学习过程,教师和家长知识盲目地要求学生“背的更多”“会的更多”,不能关注到当前学生是否已经领会到了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导致当前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也已经成为了灌输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提升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小学语文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提升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力度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就定期的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每天都和经典同行,在深入感受国学经典魅力的同时,提升其语言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对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相对基础的国学经典教材内容,激发其积极性。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可以通过诗词以及国学经典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固定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读书笔记,把书中各种优美的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想要使学生更好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首先要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能够对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重视。通过多种有关国学经典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构建起学生可以进行学习的平台。此外,还要在每个月都定期的举行有关国学经典的知识竞赛,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也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可以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营造起良好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国学经典诵读方式
对于古诗文等有关国学经典的内容而言,其中都是存在特定的韵律的,因此在进行朗诵的过程中就要求量读者能够融入正确的情感,通过对于声律变化的有效培养能够以更加抑扬顿挫的方式对国学经典进行吟咏和诵读,使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意境进行体会与感受。并且在使学生也进行情感的朗读训练之后,学生也能够更好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思绪进行体会。在使学生全身都参与到诵读过程中后,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想象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其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也具有潜移默化重要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就必须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式。
(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提升教学趣味
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行培养,从而使其能够在社会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更好的使用与应用,其同样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因此在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对传统的文化知识进行更好的应用,其对重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与智慧进行更好的体会,从而使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的丰富多彩。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文化素养养成的基础极端,而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养成良好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于诵读国学经典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通过对于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诵读国学经典,从而在使学生拥有更好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与发扬中国古典文化,使学生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此外,学生在不断的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对于其学生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