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4: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

第一篇: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

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

——三级分层达标课题阶段性总结

我校于2009年10月参加了山东省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课堂教学实验课题研究,这几年我们接受过省市区各级教研室的领导的指导,参加了省罗庄会议,市莒县四中会议,市实验高中会议。老师们改变了观念,有了新思想,新理念。

我校2010级于2010年9月参加了山东省“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课堂教学实验的课题研究。开题时,市教研室李老师,区教研室王老师指导部署开题工作,特邀实验高中课题组成员潘老师传经送宝,学校领导王校长分管业务的杨校长参加了会议。之后我们年级组教师就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实验中。课题实验已近两年,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新体校会和新认识。两年走来,让我们感到了实验课题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语文总是学生认为最不需要学或最不舍得花时间的学科,而实课题的多样性,特别是诵读走进课堂,堂堂语文课有诵读声,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自觉不自觉的提高了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也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调动了积极性,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敢于尝试着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大胆放开,让学生读,反复地读,在诵读中思考领悟,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教学效果更好了。

现将高二阶段课题实验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古诗文诵读 1.前期准备。

(1)问卷调查,把握学情。经过高一一年学习,学生有多少变化。

把《古诗文诵读》的诗歌分成背熟、基本背过、背不过三种情况,制成表格,让学生填写,了解了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2)摸底测试,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后,让学生自己对古诗文诵读进行自我层级认定,高效诵读。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诵读计划。

2.诵读内容。

课本内容为导引,如上《唐诗宋词》选读时,涉及与之有关的篇目在《古诗文诵读》中有的,就让学生诵读,或复习背诵,让学生天天有诗读,天天有诗诵,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3.诵读时间。

(1)晨读,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按一个月作为一个学习阶段确定好诵读内容,每日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每天下午放学前,布置第二天早读背的内容,有时是课本,有时是《古文诵读》中的篇目。

(2)课前活动,采用集前体背诵、单个抽查、小组互查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检查背诵情况,或把背诵内容制成课件让学生上黑板默写。背不熟的,课下小组长检查,然后老师抽查。

(3)贯穿课堂。教学过程时时有读书声,处处有读书声。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知道学语文就要诵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诵读测验。

不定期举行,命题形式多样化。最初老师命题测试。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背、易错的诗句找出来,自己制作一套试题(可多人合作),同桌或小组互批互改,老师检查督促。然后老师根据平时检查情况,把学生易错、且不太熟悉的诗句找出来,命制一套试题,利用课堂时间检测。最后老师再加上名篇名句重点诗句综合命制试题测验。如果成绩不理想,可用同一套试题重新测验。

5.其他活动。(1)诗歌朗诵比赛。

通知早:这次比赛开学后语文老师口头通知同学们。让同学们整个学期都在准备。人数多:比赛参加人数多,是为了平时教学,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每班不少于20人。形势多样:必须有集体,有组合,有个人。重视:政教处、团委、语文组联合举办。每个班级每月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诗歌朗读、背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全校统一比赛,2011年12月28日,我们举行办首届“古诗文诵读”诗歌朗诵比赛,语文老师和学校部分领导担任评委,教育局领导教研室王老师亲临现场指导,评出等级名次,学校颁发荣誉证书。此次比赛效果很好,学生掀起诵读高潮。

(2)演讲比赛。

2011年9月,全校组织“庆国庆”演讲比赛,表达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朗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了朗诵能愉悦身心、净化心灵、感染情绪的好处,还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3)默写竞赛活动,全校统一或按级部举行,每个学期一次。

竞赛方式一般分初赛和复赛两次。初赛在本班举行,每班选出10人参加复赛。复赛由学校和语文备课组及级部统一组织举行。

竞赛评选出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优秀奖若干名。学校对获奖者分别进行不同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颁发奖品和证书。

竞赛成绩纳入班级考评,获奖者给班级加分。按竞赛成绩评选优秀班级,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4)作文竞赛。

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知识丰富了,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了。2011年11月6日至2012年4月20日征稿的“世纪金榜杯”首届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之感恩书信大赛,我校高二年级500余人参赛。

二、基础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汉字需要一笔一画的去写,语文知识也要一字一词一诗一文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什么文学素养。管子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们按课题的要求,除了古诗文诵读积累外,还有以下一些活动:

1.基础知识积累。包括文本或阅读材料中字音、字形、词语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2.写作素材积累。让学生建立摘抄本、剪报本,抄录名言名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好句子,或阅读材料中优美的段落,对有些讲义、报刊整篇文章都很好,可采用剪报形式,积累写作素材。

3.阅读积累。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自己的心灵感受和生活感悟,积累活素材,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化文学经典的理解。为开阔学生视野,我们还印发了大量时文报刊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三、课堂教学

根据省教研室的意见,“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理解课题,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是把课题纳入常规教学,而是把一切常规教学纳入课题。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试着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突出的是我们以三级分层达标课题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优良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1.多媒体课件教学,我们侧重在诵读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配乐朗诵,其教学效果是其它手段不能相比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2 声结合的画面模式,使静态的审美对象变为动态的画面,图文并茂,声情兼备,感染力很强,能诱导、唤起学生感悟,自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尤其是一些优美的诗歌,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

《春江花月夜》等,视频上那优美的画面,宏大的气势,一下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加上朗读名家那或急切、或舒缓,或凄清、或悲凉,或深沉、或悲愤,或恬淡自然、或轻松愉悦,把握非常到位的语速情感,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又带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文意境之中。有时一首诗会听到十多遍,学生在模仿朗读的同时,慢慢体会到了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逐渐产生共鸣,在理解基础上背诵下来。诗中的意象情感不说而自明,学生在这种美妙的享受中不知不觉的就背下来了。

2.利用音像资料,拓宽知识面。上学期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文本时,播放《唐之韵》、《百家讲坛》等有关音像资料,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系统了解,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拓宽了知识面。

3.古诗词的学习,除了诵读之外,我们还让学生学会领悟、赏析。印发讲义,制作课件,先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意象的含义,尤其是明月、落花、流水等。从诗歌意象入手,再来把握诗歌内容、情感,走近作者,感悟情怀,进行心灵交流。同时设立专题,对古诗文进行梳理,如通过对“中国古代诗酒文化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课内外迁移联系。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就把有关作者的其他诗词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词制成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背诵、比较、赏析。如学习《李凭箜篌引》时就把必修二《琵琶行》和初中《明湖居听书》中的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段落找出背诵、比较、赏析。

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诵读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诵读走进课堂,既促进了我们业务钻研能力,也提升了我们的业务水平。

四、课外阅读

阅读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创造力,可以塑造心灵,完善人生。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深沉的积淀,蕴藏着一个民族全部的智慧和灵性,它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囊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以超越时代的永恒的思想力量激励着人们对理想和真理的不懈追求。阅读经典,能积累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在三级分层达标课题的要求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努力探索着阅读教学的路子,主要做法:

1.品读经典。(主要读《三国演义》)。要求:利用假期阅读,双休日充实,然后写读书笔记(笔记本是全校统一印的“山东省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读书笔记本”)。再进行读书笔记评比、交流、学习。每个假期我们都布置具体详细的作业,如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

五、继续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要求120回全部读完。继续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提倡有创意的设计,可以参照以下内容:

1.列举回目名称

2.借助工具书标注生字难字的读音、意义,记录部分生字词和文言词(字音、字义等),数量不限,根据个人文言积累情况可多可少。

3.理清人物关系,找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段。4.经典故事回放(重要人物的言行、主要的事件): 自选感兴趣的经典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华容道义释曹操”“群英会江干中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复述故事情节,要求保持原著语言风格,语言简练但不简单,复述概括但不失原著韵味。

5.妙笔点评(一句话评点等。)

6.写人物评论。选取五至六个人物,写人物评论,每篇评论不少于350字。7.列出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以上作业开学后上交】

2.赏读时文美文,一般是每周甚至每天,我们都要让学生看到新鲜的东西。我们课题组老师多方面找阅读材料,印发讲义。讲义有配教材的阅读练习,也有时文选粹、美文赏析,内容多,涉及面广,这些文章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3.阅读指导,对于以上阅读材料,我们在阅读思路和方法上进行指导性阅读。如:对名著要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这是打开这本书大门的钥匙;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选一些优美的文段或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背诵或摘抄或剪报,同时积累字词成语。然后老师根据学习情况,不定时检查摘抄笔记,读书笔记等,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4.读书交流,让学生先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将自己所读的书介绍给同组同学,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感受,每组再推选出一到两名同学,将本组所选的优秀文章和心得体会,以同样的方式介绍给全班同学,共享资源。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调动了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种活动一般六个周举行一次。

五、写作教学 有人说,借鉴是人类发展自我的普遍方式。我们的阅读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归宿,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学生写作空间,为学生习作奠定健康向上的感情基调为目的。为此,我们按照课题的要求,除进行记叙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外,还有以下做法:

1.培养学生向阅读材料索取素材的习惯。对阅读文章中好的内容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直接引用。如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生活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引古诗文入作文。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引用、化用古诗文,汲取其丰富营养,增加文采,提升作文层次。要求每篇作文至少用二至三句古诗文、名言名句。如在学校“感恩教育”征文中,学生引用化用的诗文名句非常好。

3.仿写借鉴。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引导学生对一些范文中的精彩语句的进行分析,学习其遣词造句的方法,然后再对一些精彩片段进行仿写。高二练习议论文写作,选规范议论文,学习它的结构,如并列式、对照式等。还让学生学习议例的方法,如假设。有时就让学生大声读范文,甚至背下来。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了,本来学生发愁的一大难题限定时间就能完成。

4.训练学生进行合理拟写作文提纲,尤其是对开头和结尾的安排以及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言之有序。

活动:

(1)语文组和校团委及政教处多次统一组织各类征文比赛。如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等,我们把优秀作文统一打印,装订成册,印发给学生,学校再存档。

(2)积极参加征文活动日。

(3)参加市报社组织的“市民踊跃试写高考作文”活动。

(4)参加全市“文明在身边”正文活动,高二10班李楠获二等奖。

六、今后打算

尽管我们取得一定成效,我们感到在课题实验的许多方面做的还不够,很多做法不成熟、不完善。如名著阅读,学生的潜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写作教学还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课题组教师还要进一步开放思想,放开手脚,在课题引导下,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堂更灿烂。继续进行古诗文朗读背诵活动。加强阅读写作积累,加大名著阅读力度。今后我们更当崇尚唐诗,流连宋词,感文学之精神,传中华之瑰宝。“衣带渐宽终不 4 悔”,在漫长的教改之路上我们求索不止。

回头看看近两年的课题实验之路,尽管崎岖艰难,但我们相信播撒春雨,终有秋果。在三级分层达标课题的有效指引下,语文教学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日照四中高二课题实验组 高月娟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九日

第二篇: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

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

东阳市歌山镇校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现在,社会上到处都在呼吁教育要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弟子规》是最普及的蒙学读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符号,讲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古人的做人准则和治学态度。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些人生的态度、一些做学问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这主要与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精英式教育体制下,对于德育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他们需要一个思想的指南针,行为的标尺。《弟子规》历经百年仍经久不衰,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而教育应该从哪里着手呢?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在此我们首推《弟子规》,我们认为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应让他们接受最佳的启蒙教育,教材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易于背诵;在它的内容中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对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对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2、被优秀民族文化所塑造,也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弟子规》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我们日日诵读浸润,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溶出深度和高度。学生通过学习,这里指自由阅读,自觉 学习,主动体验,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民族文化所塑造。而经过优秀民族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帮助孩子开发右脑、提高记忆

《弟子规》的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诵读《弟子规》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经典诵读,对记忆力进行拓展和优化,达到开发右脑、启智的目的。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现代文阅读需声情并茂,在诵读经典的影响下可更到位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弟子规》的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鲁迅,茅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他们青少年时期学习的也是文言文,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孩子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3、通过经典诵读,进行审美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

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观照教材,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常规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将语文联系生活,对人进行思想教育。而经典诵读的核心也是以德育人。

通过诵读《弟子规》,使孩子们养成敬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涵养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同时,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产生莫大的益处。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重视《弟子规》的诵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老师的一句话有时胜过父母的千言万语。全校师生重视《弟子规》的诵读,并以开展学习活动为契机,鼓励老师带头学习《弟子规》,树立传承经典文化意识,维护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培育好每一位学生。

2、开展多形式《弟子规》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晨会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同时学校通过广播、校刊、班刊、班会等形式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弟子规》的学习也要和家长共同协作,争取家长的配合,有效做好家庭教育。通过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礼、孝、信等传统美德,培养了同学们的文明礼仪风尚。

3、对《弟子规》学习活动常抓不懈。《弟子规》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任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会取得最终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践行弟子规,因为它不仅是文化内容,更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更加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1、研究对象及途径

研究对象为本学校四——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途径主要为利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在每周安排一课时的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指导,或对一些有针对性的时事新闻进行讨论交流。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

布置学生准备《弟子规》阅读的文本。有计划地让学生去了解文本内容。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9月

1、建立符合需要的资源库,收集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网络资料。

2、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文本。

3、对学生在纯文本阅读时的感受和教学后的感受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想。

4、观察学生在家、在校、出外时,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进行结题。

六、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杜祥福 副组长:俞勤雅

2、课题研究小组

撰 写:周一飞(负责撰写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成 员:包向燕 刘金平(负责资料收集)

俞勤雅 刘晓燕(负责组织调查分析)申屠莹(负责学生阅读情况数据统计)

第三篇:诵读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诵读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横山县实验中学谢敏

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够成才,但是我们一定努力让每一名通乡学子都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耐心做好身边的琐事;不一定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出类拔萃,但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学习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你的好朋友,但是要让学生懂得所有人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一定每一名学生都有特长,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取向。

自从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后,我想这不失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一个好途径。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早上、下午 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 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抄录高鼎的《村居》一诗,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莲叶青青》,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莲叶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有些经典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 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这样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如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 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论语》,趁

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习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 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 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粗浅感受。其实,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 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而收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这个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特色代表,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一篇篇精彩纷呈的古诗文,无不让人感叹其语言的美妙。

在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安排中,古诗文的篇目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必修一到必修四,16个单元中,古诗文占了8个单元,从课程编排上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主要由于古诗文历史久远,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学生很难有机会在校园之外接触和使用古诗文,加上古诗文字词句较复杂,这些加大了学习难度,学生自然感觉到难读难懂。因此要提高语文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

诗可以说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人们以口头文学的形式而传诵的,后代人才逐渐记录下来,恰如梁启超所言:“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先” 可以说诗歌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型后,仍然需要诵读才能达到最充分的表现。诗歌只有以语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生命力。古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出欣赏时要“因声求气”,“声”即语言音节的抑、扬、顿、挫,语言只有以其感性之“声”才能构建出艺术的感性之象。

古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所在,音韵可以说就是它的筋骨,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表现出诗文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而诵读对文言文的作用更是巨大,文言文最能让我们感动的就是文章的浩然严正之感,这是一种蕴积着思想情感,道德能量的精神能量。这种感觉也被人称之为“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也有逐渐口语化的倾向,并竭力发掘散体文的节奏和韵律,古文家在写文章时亦在研究其声律,而我们今天通过诵读,自能感悟其深藏其中的情感。由此可见古诗文的美学形态需要通过诵读才能把握,诵读可以说是诗文存在的方式而且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文艺术境界的必由之路。

新课标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正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一、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嘉莹在谈到古典诗歌吟诵时指出: “中国语文是以一种独体单音的语文,而要寻求一种诗歌之语言的节奏感,因此中国的诗歌遂自然形成了一种对于诗歌吟诵时的顿挫之感。而中国古典诗歌之节奏的形成,也就主要依赖于诗句中词字的组合在吟诵时所造成的一种顿挫的律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语感可以说是语文的核心能力,它能使学生敏锐度感知和辨别语言的正误、美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材料,语感的形成有利于古诗文的学习,而“诵读”是连接二者的纽带,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有的讲究对称,有的讲究平仄,读起来有轻重起伏,琅琅上口,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诵读中不仅可以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而且可以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文章真谛,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与诗人形成共鸣。可以说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比如学习李白的《蜀道难》,诗句“噫吁?d,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蜀道的高危,在诗句开头,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传说,所以要读的很有气势,特别是“噫吁?d”三个惊叹重叠,更加重惊异之感,所以要读的高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句感叹蜀道凶险,要读的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在反复听读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诗歌,走进诗人,感受其内心深藏的意蕴。

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在课上多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的好习惯,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爱读,就一定能使学生爱上古诗词,使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诵读中得以鲜活成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调动感觉功能,对语意进行感知,进而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二、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诵读作为古诗文入门的钥匙,可以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其内涵,欣赏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内化其中的思想,升华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土壤。

诗人精练的用语及表达所营造的精美意境,能让学生享受心灵的美感。《沁园春》中,“看万山红遍”,“万”写出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尽染”中“层”写出林之密,“尽”写出染之透;“慢江碧透”,“漫”写出水之盛,“透”写出水之清;“鹰击长空”中“击”写出雄鹰飞之矫健;“鱼翔浅底” “翔”写出鱼儿游之轻快,“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白帆、蓝天、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出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典诗词中精妙的语言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遨游,让他们的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和情感升华,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浩瀚的文化经典中,无不体现着古人的高尚情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人杜甫因人民疾苦而发出的慨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了范仲淹为国担忧,为民谋利的远大政治抱负,学生读到这些自然会产生浓浓的爱国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有着深厚感情的诗句写尽友情至深,学生在诵读优美诗句时会体悟到深厚的友情,推及到自己,会更珍惜朋友间的情谊。诵读这些经典之作为将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奠定丰厚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情感基础。

三、诵读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及运用,大量诵读古诗词,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习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诗词歌赋各类文体,其精炼传神的语言,无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深入的观察自然,细心的感悟人生所得。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些优秀诗作自能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体味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并学习运用,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生表达欲望很强,所以在平时作文课中,我尤其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把平时诵读积累的名言警句用到作文中,名人事迹进行压缩成为经典素材,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白豪气干云仗剑走天涯终成伟大“诗圣”。这些名人名事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还为文章增彩。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比,并进行品读鉴赏,几节课下来,很多同学的写作兴趣大增,习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是口语话的文章,这些激励他们去诵读积累经典名作,也更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经常性的诵读古诗文中的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在习作时信手拈来。总之,诵读古诗文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四、诵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经典诗文知识广泛,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其运用语言的高超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诵读,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学生走近古人,感同身受,去体味诗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恨离别。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学到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里面除了涉及到一定的文学知识,更有三峡的山势水情、四季自然景观等地理知识。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写作者怀念古人周瑜建功立业而感伤自己年老无所成时,自然而引出历史上周瑜在赤壁中的赫赫战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文人雅士他们的生活轶事,精神情趣,妙笔绝伦,无不为人所钦佩,为人所叹服,这些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精神的享受,更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着优美的意境,沉淀着丰富的爱国情感,折射着理性的光辉,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古文化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在平时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学生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让他们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论文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木兰县东兴镇中学

梁涵 2016.10.12

第五篇:让每一片叶子在阳光下更灿烂

让每一片叶子在阳光下更灿烂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是面向教育的世纪,不管是科技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都是教育的竞争。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群体中,有一部分特殊成员---即“后进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问题一直是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后进生”数学学习现状和改善办法,阐述了一些粗浅的自我认识,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 后进生;现状;原因;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面向教育的世纪,不管是科技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都是教育的竞争。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认真思考及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在我们所教育的群体中,有一部分特殊成员---即“后进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问题一直是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平日教学心得,对影响“后进生”数学学习吃力的原因和改善方法,浅谈一些粗浅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哪里呢?那么,对“后进生”数学学习影响原因有哪些呢? 一.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这里讲的环境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环境(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学习质量、学习方法等。

二.不主动

一般而言,孩子之间的智商的差别是有限的,先天的聪明,遗传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起绝对作用,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调查显示,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在学习上不主动,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他们学习数学是受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还存在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习无计划目标。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因和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深层的动机来源于对所学的东西的浓厚兴趣。兴趣有助于

对所学科目的认识,认识的深化又有助于激发兴趣。数学逻辑性强,推理性强,一些学生学习中碰到困难,便望而生畏,止步不前。久之淡化热情,处于疲乏状态。

三.方法不好

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很勤奋,却事倍攻半。如:笔记写了,却没及时消化和理解透彻。有的课前无预习,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无复习,笔记没做或分不清重点,对算理理解不透彻,不能够举一反三。

根据上析原因可看出,“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不及时解决,定会出现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转化“后进生”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把他们身上蕴藏的丰富潜能调动起来,向挖矿一样把它挖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挥爱的力量----走进”后进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后进生”的产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身上的毛病多、缺点多,常常在父母、老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从而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同时能有效地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发挥教师爱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对“后进生”的转化,我们教师应该拿出无比的热情来关心他们,将无比平等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叶子花朵在我们的阳光雨露中健康成长。

(二)利用教法多样化---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感,尤其是课堂上的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题和4

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后进生”有的可能因为基础差,有的可能思维能力差,所以,老师应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差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利用小小商店这一情节。在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拼等办法来提高“后进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加强思想教育----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后进生”的形成也一样。我们可以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一般说来,差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对于差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张海迪顽强学习的事迹,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心理上来讲,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及关注,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爱护,才能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以分数高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关心他们思想动态,要让“后进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还可以”,“我不错”,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目的。

(四)重视身边榜样-----培养“后进生”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方面。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同时,有些学生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可以实施学习小组,4

重视身边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学习方法召开专题班会,让班级取得好成绩或取得进步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解答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效果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从而使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办法还有许多,如: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与家长共同制订帮助计划,阅读等等。只要我们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对每一个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相信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再有所谓的“后进生”。“后进生”的未来在你.我的手中,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后进生”撑起一方晴空,让每一片叶子在阳光下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普通心理学》 《教育学》,《 中国师德手册》 《给教师的建议》 3

下载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在诵读中更灿烂(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妙语”在语文教学中开出灿烂的花朵1

    “妙语”在语文教学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内容摘要】:由于语文教学的语境因素十分复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动态......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合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易培华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

    在诵读中体验诗情画意[本站推荐]

    在诵读中体验诗情画意 永康市龙山镇桥下小学 胡芳奕 获奖时间:2010年4月 【内容摘要】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古诗词教学,应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

    科普花蕾 让阳光居民生活更灿烂

    科普花蕾 让阳光居民生活更灿烂 2011年5月27日,花莲社区居民参加了由台北街经协科组织,武汉科技馆承办的科普知识展览活动。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来推进科普推广的开展......

    灿烂风雨路明天更辉煌五篇

    灿烂风雨路明天更辉煌 ——热烈祝贺王蟒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矿井扩建项目奠基圆满成功 10月23日上午10时,王蟒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矿井扩建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乡宁县人民政......

    风雨后,花儿更灿烂(心理教案)

    风雨后,花儿更灿烂 一、设计理念: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

    在灿烂阳光下

    在灿烂阳光下 ——鲁山电视台“百乐门杯”第二届少儿才艺展示大赛颁奖晚会主持词 【开场舞:《快乐童年》】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所有的参赛选手、现场以及电视机前......

    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摘要】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吾在做,吾在坚持。在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指引孩子们诵读,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