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

时间:2019-05-14 01: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

第一篇: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

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

东阳市歌山镇校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现在,社会上到处都在呼吁教育要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弟子规》是最普及的蒙学读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符号,讲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古人的做人准则和治学态度。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些人生的态度、一些做学问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这主要与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精英式教育体制下,对于德育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他们需要一个思想的指南针,行为的标尺。《弟子规》历经百年仍经久不衰,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而教育应该从哪里着手呢?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在此我们首推《弟子规》,我们认为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应让他们接受最佳的启蒙教育,教材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易于背诵;在它的内容中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对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对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2、被优秀民族文化所塑造,也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弟子规》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我们日日诵读浸润,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溶出深度和高度。学生通过学习,这里指自由阅读,自觉 学习,主动体验,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民族文化所塑造。而经过优秀民族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帮助孩子开发右脑、提高记忆

《弟子规》的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诵读《弟子规》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经典诵读,对记忆力进行拓展和优化,达到开发右脑、启智的目的。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现代文阅读需声情并茂,在诵读经典的影响下可更到位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弟子规》的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鲁迅,茅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他们青少年时期学习的也是文言文,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孩子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3、通过经典诵读,进行审美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

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观照教材,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常规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将语文联系生活,对人进行思想教育。而经典诵读的核心也是以德育人。

通过诵读《弟子规》,使孩子们养成敬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涵养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同时,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产生莫大的益处。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重视《弟子规》的诵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老师的一句话有时胜过父母的千言万语。全校师生重视《弟子规》的诵读,并以开展学习活动为契机,鼓励老师带头学习《弟子规》,树立传承经典文化意识,维护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培育好每一位学生。

2、开展多形式《弟子规》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晨会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同时学校通过广播、校刊、班刊、班会等形式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弟子规》的学习也要和家长共同协作,争取家长的配合,有效做好家庭教育。通过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礼、孝、信等传统美德,培养了同学们的文明礼仪风尚。

3、对《弟子规》学习活动常抓不懈。《弟子规》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任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会取得最终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践行弟子规,因为它不仅是文化内容,更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更加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1、研究对象及途径

研究对象为本学校四——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途径主要为利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在每周安排一课时的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指导,或对一些有针对性的时事新闻进行讨论交流。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

布置学生准备《弟子规》阅读的文本。有计划地让学生去了解文本内容。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9月

1、建立符合需要的资源库,收集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网络资料。

2、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文本。

3、对学生在纯文本阅读时的感受和教学后的感受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想。

4、观察学生在家、在校、出外时,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进行结题。

六、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杜祥福 副组长:俞勤雅

2、课题研究小组

撰 写:周一飞(负责撰写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成 员:包向燕 刘金平(负责资料收集)

俞勤雅 刘晓燕(负责组织调查分析)申屠莹(负责学生阅读情况数据统计)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渗透

教学是现代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它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由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来有目的地学习知识经验,其根本职能是育人、化人、使人成才。教学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蕴涵着对美的直接追求,存在着重要的美育功能。

美育,又称美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更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在教学活动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一起体现教育目的,并渗透于多育当中。美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那就是以美启智、养智、优智,又以智识美、爱美、创美,从而智育因美育而使人聪颖慧敏,而美育因智育使人明快空灵。

语文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从教材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雄壮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游子思乡之美。《桂林山水》中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表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之美。《林海》一文中对小兴安岭的描述,脚踏着厚厚的松针,手抚摸着参天古木……是一种景物的自然之美;《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这样描写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了半个小时。“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附近的野草着火了,大火烧到邱少云的身上……这时他只要打个滚,就能迅速扑灭身上的大火……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小时,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一动不动……”突出了人物的思想美、精神美!

二、通过朗读欣赏美。

从课文中发现美,从生活中发现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今年我又接任了新的一届毕业班,这个班级的整体素质较好。但是学生的朗读没能过关。我几乎每节课前都要进行范读,还借助远程设施范读,但是收效甚微。我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望几乎为零。于是我想到用班上的例子来带动其余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他们范读,展示自己,让学生看见别的学生是怎样有感情地朗读的。于是,我让女儿向丹妮在班级范读,我才说让她感情朗读课文,给其余同学做个榜样。一说到给其他同学做榜样读书,女儿来劲了,马上把我指定的课文段落看一遍,把握好感情基调,就站在讲台上开始读了,她声情并茂地朗读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她高兴之余,又让我给她选了另一篇课文的段落,再次感情朗读。最后,我说:“同学们,向丹妮小朋友的朗读水平和成绩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她比你们大胆,比你们敢于去尝试,你们要是像她这样敢于大胆地朗读,不久,你们就能像她这样棒!”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从那以后,每天晨读的时间都能听见教室里书声朗朗。从此,学生在课堂上也敢于大声地朗读,而且虚心地请教向丹妮关于朗读的“秘诀”。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我发现学生基本能较好地把握感情基调,而且表现欲望比以前强多了/。

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能激发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对自然和生命的关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课文内容的美,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

音乐 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游戏活动。如在教学《妈妈的爱》时,让学生欣赏一下《妈妈的眼睛》,学唱一唱《小乌鸦爱妈妈》,可以让学生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感受到妈妈的爱,并懂得感恩。

四、通过写作创造美。

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美,欣赏了美,老师更应教会学生创造美。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所学课文的反思,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写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完课文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美学教法,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

2010年10月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王改芳

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单位:苟堂镇小刘寨小学

姓名:王改芳

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我现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感受、做法总结如下:

一,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

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感情深处,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我们讲授了思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就能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而是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后,才能产生内心的需要,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激发情感,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学习这些课文时,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教师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四,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越来越重视自己,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缺乏给予与奉献、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小语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如《小站》、《古井》、《挑山工》、《白杨》、《高粱情》这些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情怀。

五、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

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六、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

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要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还要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提高了他们的想道德素质。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篇:语文中的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板书设计

笑书神侠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板书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书写板书必须规范,即写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字体大小要均匀,字体大小要以后排学生看清为宜。在书写板书时,文字笔画应清晰、板面干净。教师板书的规范,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2.概括性原则

由于黑板上的空间、教师的授课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的板书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的板书要有概括、总结教材的作用,要能展示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板书上每一部分都应有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板书的视觉刺激能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3.条理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有逻辑性、条理性,要揭示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利于学生记录、理解和掌握。有条理的板书能使学生顺着板书显示的关系“顺藤摸瓜”,知晓上下左右的主要内容,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产生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层次明晰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把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

4.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板书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原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逻辑关系来设计板书。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的板书,以板书来体现教学目标,借助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年龄的学生差异很大,因而在设计板书时要因人而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

5.启发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来自于教材内容,又应高于教材,即应具有启发性。设计精美的板书不仅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更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从直观的板书内容中悟到一些教材中不曾明确写出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板书的类型设计

1.提纲式

提纲式板书是指按教学内容,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排出书写的提纲。它的特点是: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能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词语式

词语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精髓,把握重点词语,运用几个有代表性、存在内在联系的关键词,有逻辑地进行排列组合。它能简明概括主要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减少学生认知负荷,培养思维能力。如《鲸》一文的板书设计:

3.表格式

表格式板书一般用于知识性强并可以明显进行分类的内容。教师设计出表格,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表格式板书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进行高层次的认知加工,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如《智烧敌舰》一文的板书设计:

4.图解式

图解式板书是指教师运用图形、线条、箭头、符号等并配合必要的文字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板书方法。在所有的板书形式中图解式最具直观形象性,这种板书能一目了然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饶有兴致地探求学习内容,理解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此类型板书特别适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低年龄段的学生。

图解式板书有很多形式:条幅式、辐射式、扇形式、金字塔式、简笔画式等。如《泊船瓜洲》一文的板书:

5.对比式

教师把教学内容相互对立或对应的部分集中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突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之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对立或对应的现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如《司马光》一文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就可以用对比式板书把司马光的勇敢、聪明的特点凸现出来。

6.问题式

问题式板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板书,其他类型板书是由词语、语句组成的,而它主要是由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成,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可以说这种板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探索未知问题。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由于文题中只给出了中计者的姓名,而没有给出谁用的计策,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用问题式板书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7.流程式

将教材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板书遵循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能使学生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对内容有较全面的理解。如《月光曲》:

三、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展示的时机

一般板书展示的时机是:教师在口头言语讲解到某部分后,立即写出相应的板书,即边讲边写。这种展示板书的方式特别适用于教授新内容。由于教学任务不同,每位教师在使用板书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先讲再写,可以先写再讲,还可以边写边讲。先讲再写是指教师先用口头言语进行详细的讲解,再对教学内容总结归纳,展示出板书。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此法。先写再讲是指先完整地展示板书内容,教师再进行口头言语的详细讲解。一般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例题时,基本上采用的是此种展现形式。

2.板书类型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一般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板书,这样才能给学生不断变化的丰富刺激,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其思维随着教师的板书变化而不断进行。教师在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板书时要注意每种类型板书的特点和要求,针对教学任务和要求设计各种板书进行比较,选择效果理想的、能突出重点、条理清楚的板书。3.色彩的搭配

板书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注意协调和醒目。教师在关键的字词上应使用彩色的粉笔书写,以提示学生注意。要避免滥用色彩,使学生眼花缭乱,分不清主次,也要避免只使用一种颜色,使学生觉得单调,难以引起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注意。

4.空白的运用

并不是板书所有的内容都要写实、写满,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使用空白,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空白之中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空白一般设置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对比点,可以起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第五篇: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8、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9、联想的作用: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10、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引起共鸣.1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2、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13、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14、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5、总结句的作用:总结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6、中心句:可能是总起句,也可能是总结句,或者别的句子,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作用:点明中心。如果是总起句,就是总领全文或全段,如果是总结句就是总结全文或全段,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还有: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分类别——条理清晰;

下载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常规语文阅读中渗透经典诵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中符号意义

    句号①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

    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摘要】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吾在做,吾在坚持。在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指引孩子们诵读,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

    信息技术在语文中的运用(共五则)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健 (玉门市花海镇中心小学 735208)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迅猛的......

    浅谈儿童诗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浅谈儿童诗在小学低段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德阳市庐山路小学:吴欢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诗歌,直到一次外出培训学习,我才知道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儿童诗”。既然儿童......

    畅言在语文中的作用范文大全

    浅析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畅言教学系统是面向全学科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融合了国际领先的智能 语音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运用于语文教学,带来了教学史上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广泛渗透,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推进教师备课、课堂......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摘 要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在语文学......

    浅谈语文中的信息技术

    浅谈语文中的信息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