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册作文
桃园赏花 1
春天是花朵的世界。黄澄澄的迎春花、雪白的梨花、紫莹莹的丁香花…… 其中我最喜欢桃花了。
今天,有幸去看桃花园了。奶奶家后山有一片桃林,叔叔说,山上的桃花开的正艳,于是,我决定去欣赏一番。
出村往北,远远的就看见漫山遍野的粉红色的桃花,把山野装扮的如害羞的小姑娘,又像一片粉红色的朝霞,更像粉红色的海洋……
沿着小路往北走,还没到桃园,先闻到了它那夹杂着泥土气息的香味。这是一阵风吹来,一阵花雨随风飘洒,如雾,如烟,如尘……
我们走了一小会儿,看见了桃林。这桃花开的正旺,好似电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那般景象,就像人间仙境。走进了一看,一树桃花有成千盈万的小花束组成,每一束上都结满了一个朵小花。这花朵有五片花瓣,成五角星放射状排列,聚合在一起犹如一个小小的碗。这美丽的花不光吸引了我的目光,还吸引了许多的小蜜蜂,这些辛勤的小“园丁”歌声嗡嗡,正兴奋地工作着……
这些花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一朵挨着一朵,像小朋友就在一起玩游戏似的;有的高低层次分明,像一束手捧花;有的花骨朵儿下面还有一两片树叶,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躺在摇篮里一样。看着看着我仿佛自己也是一束桃花,陪着同伴争夺小蜜蜂的宠爱,到了秋天结出了水灵灵的大仙桃……
这是清风吹来,我才明白过来我不是桃花,我是在看桃花呢!
这满园的桃花就是秋收的希望。我爱桃花,爱他的朴实无华,更爱它那满山遍野的粉红!
可爱的小白兔 2 在这么多动物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白兔。它又乖巧又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显得十分机灵活泼。
小白兔的样子非常可爱。一身雪白的绒毛摸起来软绵绵的,真像白雪公主。两只眼睛红彤彤的,像一对红宝石,一对白里透红的长耳朵,像玉米叶子一样。眼睛下面长了一个又小又短的鼻子,下面还有一张小巧玲珑的三瓣嘴。大家都知道兔子爱吃大萝卜,可是小嘴张不大,怎么吃呢?所以兔子就变成三瓣嘴了。
我想小白兔应该是营养专家,它吃的食物都非常有营养,有红萝卜、白萝卜、青菜、白菜„„如果你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它那短小的尾巴在吃东西时会抖动呢。
小白兔性格温顺、乖巧,喜欢轻松地趴在地面上,睡觉时十分安静,身体缩成一个小雪团,那笔直的顺风耳也有点下弯了。但有时候也和我们一样顽皮,会游戏会打架。
可爱的小白兔,我真喜欢你!
我的奇思妙想 3
对当今社会来说,废气,是个罪大恶极的家伙。
从工厂中排出后,那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鼻而来,灰黑色的烟雾袅袅,熏得人们不得呼吸,那时,真的好想把那罪恶滔天的废气给消掉,让他永生化为灰烬。
它不仅污染环境,使我们可爱的大自然变成脏兮兮的弥漫着臭气的世界;还会引发各种疾病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吸入过多,甚至会致人死亡。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气气味更大。
那骇人的事实在我眼前回放,眼前仿佛浮现出,工厂排放废气的画面。这使我心烦意乱,翻来覆去在床上打着滚,毫无睡意。
突然,有一个灵感之光窜入脑袋。要是能发明个转化器多好啊,将化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吸收入内,像树木一样,将它转化成人能呼吸的氧气。中间安装一个类似于树木转化空气的结构装置,就可以顺利将废气变成有用的气体,岂不是一举两得?既消除了废气,又造福了人类。如果每个工厂都有个它的话,世界一定会有许多怪病消失,人会个个健康,富有活力,环境会变得更好,更加富有生机。
它不仅可以转化废气,也可以转化废水,甚至是垃圾。转化废水时,先要扫描,扫描河里被污染的水,将其吸收,细致处理后再将水派放到世界各地,为居民所用,让“缺水”这个词消失在词典里。转化垃圾类似于回收,却要比它方便得多。只要将可回收垃圾,塞到它的“大肚子里”,便会自动排出新的生活用品,环境污染也不再是个难题,人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的!
我相信,在科技发达的明天,这个想法一定可以实现!
我是绿色小卫士4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了很多环境污染的新闻,我的心里十分难受。以前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变成了漫天黄沙的沙漠。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由于人们随意倾倒垃圾,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小河沟。无数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像一把把无情的匕首,插进了地球妈妈地身体,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主人,我们要为地球而战斗。因此我们开展了一项“绿色行动”,人人都争做绿色小卫士。首先,我们准备了五颜六色的彩纸,在彩纸上设计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有的同学写了“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还有的同学写了“花草树木对人笑,因为人类爱环保”,而我写的是“城市多一份清洁,人类多一份和谐”。我觉得我自己的标语设计的最好,既简单又好记,可以把它挂在马路旁,让过往的人都能看到,这样就能提醒大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了。然后,我们还写了建议书。我们向政府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有的同学建议政府应该多派些监督人员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还有的同学建议在大街上多设置一些垃圾箱。我觉得这些建议都很好,如果政府能采纳,我相信我们身边的环境会变得更好。
通过这次行动,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一定要从我做起。以前我也看见过有人乱扔垃圾,可是我没有上前阻止。今后,再遇见这种情况,我一定要挺身而出。
我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绿色小卫士,让臭水沟重新变回清清小河,让沙漠重新变回一望无际的草原,我希望我们的地球家园经过我们的努力能越变越好。
给李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5 敬爱的李老师: 您好!
您现在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总之一切都很好吧?
我是您的学生。感谢您,给我飞翔的翅膀,让我能振翅飞翔;感谢您,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使我不再徘徊不前;感谢您,给我向上攀登的动力,让我奋力前行......您教了我语文知识。您讲课绘声绘色,每讲一篇课文,我就象听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您鼓励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我养成了勤于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您认真地批改作业,每改一篇作文都很细心,每错一字、一个标点符号您都会帮我纠正过来。特别是用得好的句子,那红色的波浪线,表示对我的鼓励,每一段评语是对我的赞扬,文章结尾的评语,指出我的优点、缺点。
您教我认字、写字、读课文„„有一点进步就表扬我。深深感谢您对我学习的帮助;感谢您对我作文的精心辅导,;感谢您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我既学会了知识,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清楚地记得,您给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布置完自学任务后,马上给五年级的同学上作文指导课,您把我的习作《我的同学》做例文读给五年级的同学听,并点名表扬了我。您知道吗,从此,我便喜欢上了写作文,在我的心田种下了爱学习的种子。
李老师,千言万语写不尽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每一天。
您的学生:xxx
2017年5月10日
有趣的发现 6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但是,最神奇的是我发现了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在我六岁那年,一次,我到伙伴家去玩。刚走进客厅,就被他家的大鱼缸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鱼缸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鱼。看了好半天,我发现鱼儿的眼睛都是睁着的,眨也没眨一下。我想:“难道鱼不能闭眼吗?睡觉也睁着眼吗?”我问小伙伴,她说她也不知道。可是鱼的确是睁着眼睛的呀!我回去问爸爸:“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吗?”爸爸说:“对。”我又问:“那鱼儿为什么睡觉睁着眼呢?死后是睁着眼的吗?”爸爸说:“孩子,你自己动动脑筋就会找到答案。”
我带着疑问朝新华书店跑去,我投入到书海中寻找《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我全神贯注地查找有关鱼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查到了,原来鱼是没有眼睑的,没有办法闭上眼睛。我们看见鱼在静止的时候,就表示它在休息。但是,它的眼睛仍然是睁开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鱼睡觉时眼是睁开的,即使在死了之后,仍是睁着眼的。我合上书,喜出望外地走出书店,连忙跑回家去告诉爸爸,爸爸听了我的解释,也很满意,连连夸我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那天,我发现了鱼在任何时候都是睁着眼睛的。这也让我明白: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的梦想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同学梦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在林间歌唱;有的同学梦想成为足球明星,到奥运会上争夺金牌;还有的同学梦想成为科学家,种的玉米比暖瓶还大„„当一个快乐的天使是我最大的梦想,因为我想把快乐和幸福带给山区的孩子,带给福利院的老人,带给大街上的流浪者。
我最牵挂的是大山里的孩子,我会飞到大山深处,首先给小朋友们买齐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然后我会把那些孩子带到校园,带到同学中间,和大家一起读书、写字、唱歌、做游戏,让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十年、二十年后,他们都将会成为军人、大学生或有知识的农民。
安排好了山里的孩子,我会马不停蹄地飞到福利院,给那些孤独的爷爷奶奶们带去一些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如电脑、手机等,让他们过上信息化的生活。我还会为老奶奶梳头,给老爷爷讲笑话,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安享晚年。遇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我会和爷爷奶奶们出去游玩,再为他们唱歌跳舞。让他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因为我是快乐天使,我还会让全世界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人们住进一座绿色的城堡里。城堡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老人住的,看!他们正在健身器上面锻炼身体呢!第二层则是年轻人住的,推开门你会发现许多人都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哩!第三层当然就是小朋友住的啦!有满屋子的玩具。瞧!那些孩子笑得多么开心呀!
真的,我特别想做一个快乐天使,让世界充满幸福和欢声笑语。
我和书的故事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我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书,它们扩大了我的视野,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妈妈送我了一套《丁丁历险记》。我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听见妈妈叫:“吃饭啦!”我不屑一顾地说:“我再看一会儿嘛,马上就来!”又过了一会儿,妈妈急切地说:“快点,饭都凉了。”我只好无奈地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又跑到书房开始看书。妈妈奇怪地问:“今天怎么吃这么少?”我回答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妈妈只好对爸爸说:“他真是个小书迷呀!”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看一会儿,有时还带到学校去看。
书,是我的好伙伴、我的老师,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认识了美丽的世界,书是我永远的朋友。
第二篇:全册成语
al语文版初中教材成语
七年级上册
1-1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1-2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1-3 无病呻吟: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1-4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2-1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煞,极,很。
2-2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出乎意料。2-3 恶作剧: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为。
2-4 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2-5 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2-6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2-7 言简意赅:言语简练而意思完备。赅,完备。2-8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9 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臭,气味。
2-10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11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2-12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趾,脚。2-13 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3-1 趋之若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3-2 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归咎。3-3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3-4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
3-4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和感化人的,使人和谐相处的。4-1 恍然大悟:形容猛然醒悟过来。
4-2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5-1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5-2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7-1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7-2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7-3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吃。
7-4 汗马功劳: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7-5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9-1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9-2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11-1 密密匝匝:很稠密的样子。
13-1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捧着。14-1 喜有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15-1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16-1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18-1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18-2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
19-1 憨态可掬: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19-2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悸,心慌,害怕。20-1 司空见惯: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20-2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好的境界。
七年级下册
1-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2-1 融融泄泄:和睦相乐。
3-1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3-2 三板一眼:比喻有条理,合规矩。眼、板,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3-3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轻快。蹑,放轻(脚步)。4-1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4-2 无可言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4-3 优哉游哉: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样子。
4-4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拿不出办法来解决。束,捆,绑。4-5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6-1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能。6-2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6-3 怒不可遏:怒气冲冲,难以抑制。遏,阻止。
6-4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指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般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1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7-2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7-3 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8-1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8-2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相试试。
8-3 流连忘返: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9-1 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
9-2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9-3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9-4 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9-5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10-1 津津有味:特别有兴味。
11-1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12-1 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孤单困苦。
12-2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晓,知晓。13-1 姹紫嫣红:形容各色花儿十分娇艳。
13-2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速极快,流程极远。17-1 重峦叠嶂: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17-2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19-1 首屈一指: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19-2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19-3 我行我素: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19-4 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19-5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现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
20-1 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
八年级上册
2-1 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2-2 难以捉摸:不容易猜测、预料。
2-3 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火,扎结美丽的丝绸。2-4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2-5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1 青出于蓝而胜于难:原指蓝色是从蓼蓝提炼而成,但着色比蓼蓝更深。青,蓝色(染料);蓝,蓼蓝,一种可做染料的植物。
3-2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毅然,毫不犹豫地。3-3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3-4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3-5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天,天然,自然。厚,优越。3-6 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3-7 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4-1 超尘脱凡:超出尘世,脱离凡俗。4-2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4-3 风风火火:形容行动迅速。4-4 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路。5-1 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8-1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8-2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8-3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动,灾难。
8-4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日夜不停地向下游流去。比喻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9-1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9-2 麻木不仁:愿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9-3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9-4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10-1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面坏了事。10-2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10-3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10-4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10-5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10-6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11-1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11-2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11-3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12-1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15-1 富丽堂皇:豪华美丽,有气派。
15-2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15-3 首当其冲:比喻首选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15-4 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15-5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明白。15-6 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毫不慌张。15-7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16-1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16-2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16-3 鬼使神差: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16-4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16-5 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衷,内心。17-1 万紫千红:形容花的颜色丰富。
18-1 连锁反应:比喻一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19-1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20-1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
20-2 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八年级下册
1-1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怀,心。2-1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2-2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2-3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2-4 北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也说背井离乡。2-5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2-6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4-1 喋喋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4-2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15-1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15-2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膺,胸。
16-1 毛骨悚然:手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
16-2 令人发指:叫人愤怒得头发都发了起来。令,使。发指,头发直树起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的样子。
16-3 逝者如斯:流逝的时光像这流水。
16-4 凶神恶煞:原来指凶恶的神同,常用来指凶恶的人。16-5 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人寰,人世。
18-1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形容界线分明,像割断一样。18-2 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18-3 千古绝唱 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19-1 鸿篇巨制:形容大部的作品。
19-2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灭顶,水漫过头顶。19-3 疲惫不堪:非常疲乏。
19-4 惟命是从: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19-5 孤注一掷:把全部的钱一下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险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19-6 岿然不动:高耸屹立不动。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19-7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19-8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九年级上册
1-1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1-2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1-3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1-4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伸出来。逸,逃,逃跑。1-5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2-1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规律,急于求成,反面坏事。也说拔苗助长。4-1 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6-1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6-2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6-3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9-1 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贪婪而恶狠狠地注视。眈眈,注视的样子。10-1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13-1 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13-2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13-3 未雨绸缪:原指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告修理房屋和门窗。后比喻事先作好准备。绸缪:修缮。
14-1 倚马尤言: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14-2 鸡皮鹤发:像鸡皮那样粗糙而发皱的皮肤,像白鹤毛手那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容颜衰老的样子。
14-3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得好像要露出骨头。嶙峋,消瘦,骨头突出的样子。15-1 不可思议: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象,也不能理解。16-1 不可名状: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状,描绘。
16-2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都失去。荡然,空无所有的样子。
17-1 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斗争)为和平(和解)。干戈,本指兵器。玉帛,是古时国与国间交往作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
18-1 闭门羹:登门拜访被主人拒之门外。
18-2 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语,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三宝殿,佛殿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教义)、僧。
18-3 礼贤下士:礼遇贤人,降低身份结交有识之士。下,降低身份与人交往。19-1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九年级下册
4-1 顶礼莫拜:形容极度崇拜。
11-1 向隅而泣:面向着墙脚哭泣。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11-2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15-1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
16-1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16-2 露出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漏出来。多用作“露马脚”。17-1 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17-2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18-1 不了了之:指把没有办完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18-2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19-1 今非昔比:现有的情况不是过去所能比的。19-2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20-1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20-2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养晦,隐居待时。
第三篇: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有三点值得一提的:
第一、上课抓住了教学重点却未突出教学难点。读《伊索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九则寓言的新寓意,教学难点应是读《伊索寓言》的“三重安慰”,这关系到对钱钟书的在文章末段提到的观点,这一点,在这节课没有好好把握。
第二、学生讲寓言故事,讲得非常好,是本节课的亮点。从声音、表演等各方面,此学生讲得《滥竽充数》,足以证明该学生具有教师的潜质,如我讲《滥竽充数》与她讲《滥竽充数》相比,我承认:我比不上她讲得好。这也恰恰印证了 在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时代已结束,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给出时间给学生发言,给出学生给学生表演,这也许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一个要点之一。
第三、钱钟书通过读《伊索寓言》读出了新意,我是不是也教学生读书不要停留在读懂的层面,而应该通过思考读出一些新的东西。就是让他们讲寓言,也不要停在字典里所写的寓意,应让他们想想。这一点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今后我应多写写,同时,不断地汲取理论知识,做一个会用脑的教师,我想:这样也许会好点。
我读书,我快乐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时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教学反思:
习作三: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
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顷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4.誊写。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
(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 要求: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
2、不会读的字词对照生字表多读几遍。
二、学生字
1、投影出示本课生字表,指读
2、要求:读一个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用这个字组词。
3、描红
三、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六个词语?将这六个词语划出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投影出示学生的词语,并请他讲讲积累这六个词语的原因。
3、将刚才自己划出来的六个词语在自己本子上抄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
1、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联词“不仅„„也„„”;
2、在笔记本上用这组关联词语写话或造句。
五、抄写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昨天,老师请你们收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你收集了吗?学生交流,过渡导入。
二、读议1、2两小节。
1、听配乐朗读课文。
2、听后指导朗读。
三、读议3、4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练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
四、读议5、6、7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
3、练说: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课文。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中的《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摘自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然而邓小平同志逝世时,现在这批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分了这样三步组织教学的。
一、课前铺垫,用“情”搜集。
教学此文,必须要有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种方法的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伟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情地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首先,我运用网络带领学生在课前了解伟人的主要事迹,还教唱了歌颂伟人的歌曲。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欲望,然后布置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整理、感知和内化。初步感知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之处,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课堂参与,用“情”表达。
本文情思深沉,语言厚实,极具震憾力。因而教学此文必须扣住一个“情”字层层铺开,步步深入。
1、入“情”诵读。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
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积极创设情境,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送伟人”的悲壮,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3、传“情”说话。
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说”的冲动和需求,此时惟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课堂上要随时让他们表达心声:说伟人的不朽功勋,说人民对伟人的无比感谢,说人们心中无尽的思念,说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美好„„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说”升华对伟人的崇敬,让真情“尽在其言中”。
三、课外升华,用“情”展现。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也许难以完全做到,课外的学习辅导就应该弥补这一缺憾。课堂教学后可我安排了三个一的回家作
业:找一个邓小平爷爷的故事相互交流、继续学唱一首歌颂邓小平爷爷的歌曲、找一首歌颂邓爷爷的诗歌朗诵一下,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尽情诉说的基础上再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地、用情地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伟人形象,表达自己对伟人的一片深情,从而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堂。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也使“大语文”学习观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经过本课教学之后,使我深深地明白,一节好的课是经过反复磨练才能成为精品的。这里有老师上课前的对教材的钻研,惟有认真的钻研,才能对教材的吃透,课堂上才能灵活驾驭,引领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的全过程。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
5、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2、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
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简介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xiu xin fang cha yan()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评析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3、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十岁”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教育)(6)试背诵
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
(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第三课时
一、迁移练习。
1、练笔。
三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二、拓展与延伸 高尔基(1868—1936)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8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曾主持《真理报》文艺栏。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31第三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引来了()。
傍晚,彩霞()。高尔基(),(),心里()。瞧,那些盛开的花朵()!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教后记: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往往把这个“给”理解为给别人东西,“拿”则认为是拿人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于是,我问学生,学了今天的文章,你能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解释这句话吗?这容易,马上有学生说,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他种下的鲜花,爸爸得到这样美好的东西,很高兴,而高尔基的儿子也十分愉快。这就是“给”比“拿”愉快。于是,我又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你还能举一些吗?学生大同小异,举了这样一些:生1:我们为贫困生捐款,他们得到我们捐的款,就有钱读书了不起,而我们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学习,心里也十分愉快。这也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一个例子。
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涵义深刻,我与学生共同体验了一番,使我们都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永远要多给予别人,我相信每个人都这样做、都这样想,我们的世界将更美好!
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教学反思:本课讲述的是南非儿童—— 恩科西怎样和艾滋病顽强斗争并号召全世界人民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的故事。当我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恩科西的那种乐观积极的精神感动了。但在要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发觉现在的生活似乎距离艾滋病还很远,所以怎样让孩子们既对艾滋病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课文时学习小主人公的顽强斗
争的精神,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中的挫折甚至灾难,树立一种坚强的人生观。我决定一步步来实现我的目标。
在上课前,我先让孩子们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和故事,好让学生对艾滋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让他们在预习时在课文上写上自己初读时的感受。
上课了,我首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理解什么叫“斗士”,即敢于斗争的勇士,先对文中主人公的品质精神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吗?” 资料的收集方面孩子们比我找的多,找的好,这就对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体会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理解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言,你一言,我一语,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厉害的病,死亡率100%的一种很可怕的病症,还有的学生预习得很充分,知道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还有的拿出了打印好的患者的图片,这时我也播放了一段有关艾滋病的视频资料,学生们对艾滋病的可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断地发出惊讶声。
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说:“老师,艾滋病是怎样传染的呢?”这是我最害怕面临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于是我首先我认真地听了孩子们的发言。万一民同学说:“我在家上网查资料知道艾滋病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传染的,像拥抱、握手等是不会被传染上的。”
刘一哲同学说:“我知道艾滋病的三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这时我觉得有必要要给孩子们解释一下,否则孩子们对艾滋病是否会传染还是不了解,我适时地说:艾滋病很严重,但是在正常地生活交往中是不会被传染的,比如共用毛巾、脸盆等,拥抱、握手也是不会被传染的。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绝对是可以预防的。我们文中的恩科西就是因为母亲怀孕生下他时被传染上的,小恩科西一生下来就是一个艾滋病患者,所以他是非常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十分无辜的。
学生们对其中的性传播这条途径不是完全懂,当然在同学讲述时,也有一两个孩子在底下偷偷地笑,不过大部分孩子一脸茫然,学生们毕竟年龄还太小,一脸的纯真,我还真有点担心有人会提问“老师,什么是性传播?”,不过,没有人提问,我也就过去了。我想,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艾滋病他们已经有了一点初步的科学的认识,我想这本身就是课文有价值的一个资源。因为,不仅仅是我们的学生,更包括我们自己,对艾滋病、对艾滋病人还无法做到坦然面对,科学对待。我们了解艾滋病的知识还少之又少,虽然它还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这种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还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的。
我还把事先搜集来的有关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要关心、关注、关爱艾滋病人,不要歧视艾滋病人,上完了这课,同学们完全被恩科西的这种顽强抗争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了,非常敬佩他的斗争精神,也从中学到了自己将来如果遇到灾难、挫折时该如何去面对,去斗争。当然,也从课文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的知识和常识,这正是语文课所给予的,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一个巨大的外延。我想这所有的一切,才是真正学会了课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习作4: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怎样选择材料,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习惯。
2、学习写板报稿。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板报稿的要求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弄清板报稿与平时的记叙文的区别,让学生按照板报稿的格式,写清要写的要素,并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明确写作内容。
板报稿一般要写出哪些内容?
让我们先研究例文《和书籍交朋友》:本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写?都交代了哪些要素?(活动时间、场所、人物、活动情况、活动方法、意义„„)这些要素就是写板报稿必须交代清楚的,也就是板报稿要写的内容。
二、区别比较,突破难点,学习写法。
根据习作要求:写报道做到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把内容写具体,标题要醒目,末尾要署名。
怎样把板报稿的内容写得乘法而不失具体呢?
研究例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地方写得具体?与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板报稿与记叙文的区别就在于:板报稿并不需要仔细刻画人物,细致地描写事情每一步的经过,也不需要很多华丽的辞藻,精心的修饰,只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开展活动的情况,结果,意义„„因此,篇幅短小。
再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自然段为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一事例怎样做到简洁而又具体的?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发现,这一节重点写了作者看到的水滴石穿的现象和形成的原因,写现象时只重点写了石头、石上小洞的样子。作者看到什么写什么,没有过多的修饰,很细致地描绘,语句十分简洁。
通过这两篇例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知道板报稿在结构、语言上的特点,并根据这一要求习作。
在习作中,命题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做到标题醒目?可以要求学生先想清楚要写的内容,再根据内容进行概括,用词语或简练的语句来确定命题。
三、习作要求,练说练写
明确了习作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你准备写什么活动或事情?准备怎样写?在口述的基础上练写。不过,在说或写的时候,一定要对照习作要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写完后再命题,写完后在右下角署名。
这三步教学过程,要紧扣住教学难点重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明确习作要求,并按照要求,完成板报稿。
四、学生练写。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练习4:
教学目标
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
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整体感知。
二、指导第一题。
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
2、口头组词交流。
3、比较归纳,掌握规律。
di:箭靶的中心
she: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断了
的折
di:真实、实在zhe:一般常用于东西弄断或弯曲
san:由聚集而分散
jua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圆筒形的东西
散
卷
san:没有约束或零碎不集中
juan:常指卷子
4、书面组词。
三、指导第二题。
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
3、认真抄写。
四、指导第三题。
1、学生自改别字。
2、交流,订正。
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
五、指导第四题。
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
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
第2课时
一、引入。
二、指导第五题。
1、分析例句。
(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
(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
2、试改第1句。交流。
3、独立练习第2句。
三、指导第六题。
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
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
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
4、交流纠错。
四、指导第七题。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想想:概括这段大意,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摘录法,因为有概括性的句字)。
3、划出概括性的句子并加以整理摘录。
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16黄山奇松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之奇。(姿态之奇、经历之奇、精神之奇)从黄山松成长的艰辛中了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
训练学生熟练上网搜索的能力、大量搜集有关黄山及黄山松的资料、做好课前充分的预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像导入
师旁白: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在黄山上处处可见姿态各异的松树。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黄山奇松》。
二.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齐声读题。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重点是写——黄山松树的奇。
三.学习第一段:
自读本段,交流。以学生自己设计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
师诱导:谁愿意当小老师提问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
可能的提问有: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2.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黄山奇松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4.黄山奇松都生长在哪里?出示:潇洒挺秀
师小结:大家自学得很好。
练习齐声感情朗读。
过渡:那为人们情有独钟的黄山松树到底奇在哪里呢?
四.整体感知全文:
轻声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思考:
本文写法上你认为好在哪里?——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详写了三大名松,略写了其他千姿百态的松树;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中主要写了迎客松,次写了陪客松和送客松。)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下表: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次写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写
其他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展示迎客松图片。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看图诠释:“它有一丛„„宾客的到来。”一句。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写 其他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学生网上搜索黄山松艰难生长材料,组织整理后备交流。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展示两松图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填表。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学习第三段: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1.展示图文,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抓中心句的手法概括)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
千姿百态
齐读,感受黄山松数量之众,姿态之多、之奇。
2.赏析排比句的妙处:这是一句什么句式?用排比句好在哪里?可是作者觉得啊用排比句还不足以充分反映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故而又„„
3.练习朗读,表现出黄山松千姿百态。
4.指导“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三大名松中你认为哪一棵用屹立比较恰当?
先让学生试用“屹立”造句,再同时用上“郁郁苍苍”造句。
5.再读。
七.总结回顾:
1.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不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实践活动:
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本文只介绍了一绝。课后请大家借助网络,查询资料,模仿《黄山奇松》,将另外三绝任选一绝写下来,还可以配上图片,通过Email信箱发给我。让老师“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景一览无余。”
板书设计: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教学反思:设计这课,我真的是用了心的。备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会怎样学,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提到这些问题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等。说实话,因为考虑、预设得较多,在上课前,我自己还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充满信心的。
可课堂实施下来,并没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说感到很遗憾。
1、步子迈得太小
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为了避免课堂上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你最欣赏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学后介绍。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介绍。然后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汇报。尽管这样,上下来后,我还是觉得这段的教学显得很碎,仍是一个松、一个松的学习。虽然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也读得热热闹闹,很有感情,作为教者的我却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其实这段的学习,完全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进行,喜欢迎客松的就学习迎客松的有关句子,喜欢陪客松的就学习陪客松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组内学习,互通有无,既可以加强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补充资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这样的大组学习比起自己设计的自学、小组学来得更活跃、更自主、更灵活、更开放。
2、教材吃得不透
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格。可学完课文,如果让学生用几个词来概括每大名松的特点的话,估计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课堂上,虽然,我也将每大
名松的奇特、与众不同处在小结语中概括了,但学生可能并没留意。至于它们的独特之处,还须明确概括。而且在学习送客松时,我也只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应的理解处理,却忽视了看图,比较它与形态相似的迎客松的区别。迎客松是刚毅挺拔,绅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欢迎状,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与人们挥手告别。对教材,我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3、板书不够合理
这节课,我还用到了教学挂图。但在挂图的位置摆放上,我处理得也不够合理。图片可以和相应的名松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特别是在看图引导学生背诵时,学生可以把图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或许背的时候,困难会小些。
4、时间把握差错
时间上的把握偏差,是这节课最败笔的地方。在学习迎客松的有关语句时,将近花了25分钟的时间。为什么?因为迎客松最负盛名,它是美丽黄山的象征、友好中国的象征,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都喜欢迎客松,而且我自己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时候也确实安排了好多读、说的环节,又是读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了,又是读出它的姿态优美了,还要补充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还要背诵,所以在这一处浪费了近10分钟的时间。导致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师生、生生互动的“小导游”介绍没有实施。原本准备好的导游帽、导游旗根本没能在课上派上用场。如果能处理好时间的安排,课堂是很容易出彩的。
除了这些,我想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17黄果树瀑布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2 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 1 抄词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1 读词语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指名读,理解“杰作”。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斯帝暴页夹撩 2 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8 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9 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 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2 造句。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中“银雨撒金街”一段时,我让学生朗读并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纷纷说仿佛看到了银光闪闪的雨点洒落在金光闪耀的街道上的奇异景象。我又问:假如,你站在这街道上行走,会感觉到怎样?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同时喊起来:“爽”„„,我一个激灵,期待的是凉快、舒服、开心一类的回答呀,然而,稍有教学经验的我,立刻翘起大拇指,“爽”„„学生开怀大笑,有的前俯后仰„„
事后,我想了许多:
“爽”„„,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理念,既然大家喊“爽”,我也喊一声,捧腹大笑,其乐也融融,生笑,师笑,师生之间多么和谐啊!课堂应该有笑声嘛。
“爽”„„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观念,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既然全学生都说“爽”,教师就要尊重他们,如果认为是胡闹,一棍子打死,这是对学生人格的藐视,今后谁还理你?
“爽”„„,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共同的感受是“爽”,如果不予认同,硬是把学生引入预设的圈套,那么,心中哪有学生呢?主体性教育仅仅是口号而已吧!
“爽”„„,体现了语文教育模糊性特点,在街道上行走,目睹银雨飘洒的情景,让丝丝银雨洒落在身上、脸上,该是怎样的感受呢?一个“爽”字足矣,这“爽”字,不就包容着凉快、舒服、开心等意思吗?
“爽”„„,体现了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其实,“爽”字,在一度时期成了常熟一带民间使用平率最高的一个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学生在社会上吸纳了这个词,此刻异口同声地说一声“爽”„„,多么美妙啊!
教学反思:
18莫高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8)
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板书:明珠 智慧结晶 艺术宝库
四、略读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10)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段。
3.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具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5)
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
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感情读文,感悟中心(8)
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0)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
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艺术宝库
莫高窟 彩塑——神态各异
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习作5: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断,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写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要有顺序地去观察动物,观察中要善于捕捉到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练习写好过渡句。
2、观察和描写要抓住特点,学写过渡句。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
(二)学习例文,探讨写作方法。
1、出示书中插图,问:图中画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去观察的?你见过鸽子吗?喜欢鸽子的哪些方面?
2、学生自学例文,讨论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师在学生自学中检查点拨。
3、了解小作者是怎样写鸽子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定既具体又生动,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起来的。
4、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抓住特点。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进行习作练习。
2、通过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1)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最后一段,领会这次写作的要求和有关内容。
(2)指名学生简要汇报一政自己的观察笔记后,其余的互相交流。
(3)学生运用例文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进行口头描述。
3、学生按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5:
教学目标
1、会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会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词。
3、会仿照“ABB”“AABB”两种组词形式写词语。
4、会体会感叹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
5、会用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只要„„就„„“写句子。
6、会独立给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独立运用提出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式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的不同之处;比较正确地提出问题,连接问题答案,概括段落大意。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1题。
1、比赛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查字典。
2、写出带点字的读音。
3、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些带点字大多是词语的关键字。
栖息:多指鸟兽歇宿,也指人暂居住。
腮边“两颊的下半部脸。
山峦:连绵的山。
银发:白发。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
悬崖陡坡:山崖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十分险要。
身躯矫健:身体强壮有力。
二、第2题。
1、抄写这些字。
2、独立确定部首。
3、查字典验证。
4、小结:像这样比较特殊的字应该重点记忆。
(1)同桌讨论交流方便快捷的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
(3)有多余时间的同学或小组,可以在字典中找一些类似的部首记一记。
三、第3题。
1、比较这些字,说说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2、组词。
3、比一比上下两个字,说说比出了什么。(字的意义和字的部首有关,我们记字要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记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部首,记信许多字,比如:“槐、愧”以外,还有“魔、魁”等。)
4、自己再列举一些字给同桌做一做。
四、第4题。
1、读这些词语。
2、归纳构词形式。
3、照样子写几个。
4、说说这样的词语和作用(这些词语形容事物的外形、色泽、质地等,起到了强调、渲染的作用。)
5、各挑选一个词语造句。
五、第5题。
1、读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
2、每组第二个句子,我们叫它感叹句,它的标志:感叹号和感叹词。
3、在句子中找一找,圈注出来。
4、带感情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跟一般的陈述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的第2句表示称赞的感情。
第二组的第2句表示喜爱的感情。
第三组的第2句表示自豪的感情。
5、学写几个感叹句,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
6、小结:感叹句贵在“有感而发”,切忌随便就发。
六、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2课时
一、第6题。
1、读句子。
2、把句子分成两句话说,懂得两者的条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
3、仔细比较两个句子,哪一名的条件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达到后面的结果只要这一个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就„„)
4、这是这两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词的主要区别,同学们要牢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把话说准确。
5、用这两个关联词造句,留心区分不同。
二、第7题。
1、复习运用“提出问题,连接答案,概括段意”的方法。
2、读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3、提出问题(“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留下什么印象?外宾对农民的西瓜感到怎么样?人群里为什么会响起掌声?掌声赞扬什么?
4、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到北京旅游,到八达岭见到的一件事,留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农民卖的瓜外宾感到很满意。
第三段:农民卖瓜买卖公平,受到周围群众的掌声赞扬。
三、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 设计:
课内
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外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
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
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震惊世界
教学反思:《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文训练的三维目标出发,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现将本堂课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读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好奇地问:“„天火‟是什么东西呢?„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看来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果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赶忙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读起了课文。
二、初读课文后,我告诉学生:“学了这一课,每个人都要能面对全班复述课文,还要在课后把这个故事将给自己亲近的人听。要想讲的好,就必须把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把关键的地方讲具体、讲生动。”这样,学生就有精读的目标和内在动力,读起书来就特别认真。复述课文时就容易多了。
三、细读课文时,我用《语文课程新方案》设问导读中的第4题:富兰克林帮助人们揭开高空中神秘的天火之谜,他到底是怎样做到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次,写下自己的理解。与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后,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研讨。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研讨,真切地体会到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20厄运打垮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 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教学反思: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常常质疑问难,以建立积极的阅读期待,寻求“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教学境界。让学生自主地自觉地走进文本,读文思考,然后交流学习所得。这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千万别急着来读词语,读课文后,再来交流这些学习所得。让学生的思维有即时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交流中“拨开云雾见青天”,教师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引导、点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的提升。另外,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做到雁过无痕,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叶障目到一叶知秋。
21诺贝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
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
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习。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文章从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一句统领全文,分别从“想要发明炸药”、“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几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写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可作学生学习写人的借鉴。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第6、7、8、9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朗读、感悟诺贝尔的永不满足、追求不止的精神。尤其是第8、9自然段对动作、心理、声响、呼语的描写,可以说是对诺贝尔的一个特写,人物形象更加清晰。
反思之一:
1、本堂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了她的主导地位,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听课时感觉教师讲的时间似乎多了点,但针对我们这的学生收集资料的实际水平和状况,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
2、第一课时,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切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双基能力,使课堂教学凸显务实性,值得推广。语文学习不能总停留在美读、有感情朗读等浅表层面上,要教会学生由文字表面走向语言内涵,理性地思考文章的条理、写作方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去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反思之二: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还不够成熟、规范,致使第五大环节巩固自学成果没有在第二课时内完成,占用了下节课大约10分钟的时间。今后,我会在小组合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方面多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4、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地去做。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光盘、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把词语抄写2遍,注意写正确。完成2号本作业。课外
完成练习册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有一个叫广德的地方,有一个太极洞,洞中有个景点——“滴水穿石”,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滴水穿石。
这到底是一处什么景观呢?请看——(出示“滴水穿石”景观图)学生说说图意: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引出题目,补完整板书:“的启示”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 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2、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三、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奇观,并引出观点: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第二段(3~4)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个观点。第三段(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读课文生字表上的生字。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读。
理解部分词语: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点评课)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 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 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地去做。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一、导入揭题:
a)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b)同学们你们知道“滴水”是指什么?(水不断下滴)“穿石”有是指什么意思?(滴穿石头)
3、你看到过小水滴吗?你看到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滴在手上有什么感觉?与石头相对而言,水滴的力量怎么样?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水滴,那就是点击课题:“微不足道”。
4、什么是“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过渡:力量这么藐小的小水滴怎么能把石头滴穿的呢?我们今天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学生自读)把课文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画出来。
1、指名读第1自然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点击课件:这个小洞……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在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从“总是”“同一个地方”中你读懂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相机板书:目标专一)。从“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相机板书:持之以恒)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甚至更长时间)
3、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穿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读好它。
4、现在我们有没有明白“滴水穿石”的原因呢?点击课件:请你用 “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滴水穿石”的原因?
5、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小水滴滴穿石头的?点击课件: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还见过雨水吗?(见过)你见到的雨水是什么样的,淋在身上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第四自然段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雨水和水滴哪个力量大?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用设问句能引起注意。
过渡:水滴的力量虽然很渺小,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这仅仅
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不,它还是一种精神。
四、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如果我们人类做事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请读这句话,点击课件:“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用反问句呢?(更强调了说话的语气)
过渡:作者为了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观点,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例,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具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能体会到他们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或句?等会儿我们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3、交流学习体会:
A、我们按顺序来交流。谁敬佩李时珍的,请你来交流一下,你从李时珍的事例中读懂了什么?
①请你说说,在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李时珍事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出:“从小立志学医”说明他目标专一,“二十几年”、“不懈努力”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师简单介绍《本草纲目》:名代著名药物学专著,是李时珍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刻苦钻研了27年才写成的,至今一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②你们佩服李时珍吗?请敬佩李时珍的同学一起读,把你对他的敬佩之用朗读表达出来。
B、请佩服爱迪生的同学来交流。
①请你说说,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爱迪生事例:相机点出,“迷恋”电学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取得了一千多项的发明专利)。
②请同学们一起读读爱迪生事例,体会一下他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C、请佩服齐白石的同学来交流。
①谁能一口气说出,哪些词或句是说齐白石“目标专一”,哪些是说他能“持之以恒”的? 齐白石事例:从“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可以看出他目标专
一、“数十年”“坚持每天”、“坚持不懈”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②“不教一日闲过”是什么意思?(不能让一天白白地浪费掉)
齐白石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大画家,昨天我们欣赏的他画的“花、鸟、虫、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跟真的那样),所以称他的画画技艺达到了(引读)“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你们佩服齐白石吗?(佩服)下面我们来一次朗读比赛,第一第二和第三第四组比,看你们谁能把对他的敬佩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4、同学们,通过这三个名人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请看作者是怎么写的?(点击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是一个什么句?(也是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更强调相机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就是指(引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个句子较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注意停顿。(齐读)
在这个句子中谁能说说 “滴穿”和“顽石”具体指什么?(指名说:“滴穿”指名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顽石”指名人遇到的一个个困难。)
5、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现在请你们把资料拿出来。
有的同学找的资料很长,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个句式,点击课件: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请你用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名人,写在资料下面,然后我们再交流。(齐读交流要求)。教师巡视。指名请学生交流。
7、同学们交流得真好。课文中三个名人的例子与雨水的例子,正好是截然相反,这种写作方法叫正反说明,它能让我们更明白,人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来增强说理的效果。
过渡:小水滴凭着它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顽石”,作者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是两组反义词,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哪两个词?这使我们更清楚(引读相机板书:实现理想)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与前面哪个自然段相对应?(第二自然段),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呼应。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得到的启示,这何尝不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呢?这段话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好好品读,细细地领会吧。(齐读第5自然段)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呢?(提示:你以前有没有过做事三心二意或半途而废的?以后该怎么做?)
五、作业:
请看我们课后要完成的作业:(课件出示)写一篇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反思: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安排了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然后抓住什么是“滴水穿石”,结合图片认识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从中引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这一问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做批注,理解水滴是靠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才能穿石。同时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将“水滴”与“雨水”作对比展开讨论,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紧接着让
学生说说滴水穿石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如果这样目标专
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然后自由选择一个名人事例进行研究,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是很重要的。帮助学生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课后拓展作业可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让学生搜集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过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我觉得最明显的优点有3个:能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的道理、注意课外拓展,词句积累。也暴露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可能讲得还是太细,放得不够;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等。
习作6: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内容,懂得孝敬老人,帮助病残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叙事的基本方法。
2、讨论要点,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
3、按照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事写下来,做到把经过写具体,动内容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难点: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例文,归纳写法。
1、轻声读例文,完成练习。
(1)《给爷爷洗脚》主要写()的事。
(2)小作者在叙述给爷爷洗脚这件事时,先写(),再写(),最后写(),其中重点写()。
2、小结。
3、结合“习作要点讨论”,归纳写法。
(1)写一件事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写事情要有重点,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板书:按顺序写具体)
(三)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1、仔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么样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写具体的?
2、归纳小结:小作者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分成了几个部分:打水-脱袜-搓洗,每一部份都写得很细致。另外,小作者还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这样就十分具体了。
(四)审清题意,循序渐进练习。
1、审清题意:你们知道今天作文是写什么?有哪些要求?
2、开拓思路。
3、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在选择好内容的基础上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织材料,列好提纲。
(2)让一个学生具体地口述自己为老人或病残人做过的一件事的经过。
4、学生练习草稿,教师巡回辅导。
练习6:
【教学目标】
⒈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⒉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⒊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⒋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⒌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
(2)学生说出读后所获。
(3)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
(4)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6)师生小结“怎样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
(3)要求学生回忆出:你们在哪见过?是实物还是影像图片?
(4)学生回忆并回答。
(5)教师提问:在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
(6)学生分组说。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7)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8)全班评议。看谁对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审题。《浪花和礁石》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读通文章,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先自己练,再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指导。
①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
②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结构。
③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行中的位置。
⒉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⒊反馈。
①表扬、展示。
②指出、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第四篇:四年级全册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能区分冷暖色,并能感受到冷暖色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冷暖色进行表现,色彩与作品内容和谐统一,同时有效突出画面主题。
3、学生在美术作品中体会色彩的冷暖所传达的情感,知道色彩有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准备:
绘画纸、彩色笔或水粉颜料、水粉笔。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能准备区分冷暖色,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冷暖色。
难点:学生的作品内容与色彩的冷暖和谐统一,冷暖色的运用能有效突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装饰冷暖店”。学生选择红色或蓝色“粉刷”墙面。学生自由选择,说说选择蓝色的原因。(蓝色产生凉爽的感觉)
2、用第1页左上两组图片,让学生知道色彩有冷暖的视觉差异。
(二)发展阶段
1、通过对《春江水暖》《门神》《丁香花》三幅绘画作品的细致赏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在画面中如何使用色彩的冷暖表达情感。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从身边的事物、单纯的线条、生动而准确的色彩表现方面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和学生一起构思作品要表现什么内容,准备用什么色调来表现。师生商讨,作品内容与色彩是否与主题和谐统一。
4、学生依据构思进行创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起稿,完成作业。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的作业按冷暖色调分别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评议哪些作品较好地通过色彩的冷暖传达了情感。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将笔和调色盘清洗干净,整理桌面上的绘画材料。
第2课 画家的调色板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三原色的基础上了解复色如何让调配,知道复色具有变化多样、层次丰富的特点。
2、学习调配复色,并采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复色组成的作品。
3、学生知道大自然中显现的色彩多为复色,感受大自然中丰富而多变的色彩,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变化。教学准备:
水粉颜料、水粉笔、小水桶、调色盒、水粉纸、美工刀、胶水。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调配复色的方法,并运用复色创作绘画作品。难点:运用复色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做到色彩层次丰富。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两幅绘画作品进行对比。
一幅为原色填充,一幅为复色填充,学生观察哪一幅更贴近大自然中的色彩。
2、出示原色卡片、间色卡片、复色卡片,学生观察对比。通过色卡的对比,学生感受色彩纯度的不同。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科书中的绘画作品。
学生分析教师所指出的复色是有什么颜色调出的。
2、分析教科书中的绘画方法和步骤。教师示范如何调配出明快而丰富的复色。
3、学生构思。相互说一说、议一议: 想一想画面内容。②确定色调。
③所需要的复色由哪几种颜色调配而成?
4、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绘制一幅由复色组成的作品。提示:不可混入太多的颜色,避免暗与脏。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小组推选出内容与色彩结合得较好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请作者说说创作意图及调色要领。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将笔和调色盘清洗干净,水桶中的脏水倒入水池,注意不要泼洒在教室里、楼道上。
第3课 蔬果的剖面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蔬果内部奇特的结构,知道其剖面纹理千姿百态,有对称、平均、平衡、放射等形式。
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运用点、线、面概括描绘出蔬果的剖面,利用冷暖色装饰图案。
3、学生通过观察,欣赏蔬果变化丰富的剖面,感受大自然奇妙的力量。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剖面十分有特色的蔬果,如苹果、杨桃、猕猴桃、卷心菜等,也可准备蔬果剖面的图片。准备水果刀、彩色水笔、绘画纸。
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喜欢的水果的剖面,形成饱满、生动的图案,再用冷暖色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
难点:学生能够描绘出蔬果剖面的特征,形象准确而生动。正确运用色彩的冷暖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蔬果在外形和色彩方面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蔬果:
以两个杨桃为例,分别横向与纵向剖开,引导学生观察其剖面是什么形象,什么颜色。使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用切好的杨桃片组合形式重复的“图案”。
2、教师观察分析教科书列举的蔬果剖面,说说分别有什么特征。
3、教师分析教科书中的绘画方法,学生学习如何用点、线、面概括、归纳剖面的形式美,如对称、均衡、放射等。
4、学生构思:
①采用什么蔬果剖面进行创作? ②怎样描绘剖面?
③如何表现画面色彩的冷暖效果?
5、学生创作。
教师提示: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形象描绘,注意色彩搭配。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创作同一蔬果剖面的学生作品进行归类展示、比较。选出效果较好的作品向全班介绍,同时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整理美术用品,注意环境卫生。
第4课 生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体会不同种类的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感知不同线条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
2、学生能用曲与直的线条表现出动与静的感觉。
3、学生能在对不同作品的观察和创作中提高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教学准备: 图片、范画、美术工具和材料,绘画纸、彩色笔或水粉颜料。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在曲线和直线的对比中,体会她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表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难点:学生能运用曲线或直线表现出动与静的感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斑马》和《斑马线》,让学生找出两幅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分别是《平静的湖面》和《波涛汹涌的海面》,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3、引导学生用两种线条表现出平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海面,体会线条的动与静。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在动物、植物、建筑、生活现象、常用的物品中找一找不同的线路。
2、教师总结:线条无处不在。不同的线条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3、欣赏美术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春醒》 《秋水回波》 《天水牧歌》
4、欣赏学生创作中的各种表现线条的作品。
(三)作业阶段
尝试运用平直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或动的感觉。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保持教师整洁。
第5课 节奏的美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有节奏美感的景或物,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2、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3、发展学生艺术感知能力,体会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节奏美感。教学准备:
非洲鼓点音乐、圣诞歌曲、范画、美术工具和材料。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图片,观察、体验美术中的节奏感,体会节奏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祥表现节奏。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为学生播放音乐《圣诞歌》,让学生跟着一起唱。教师提问:谁能用手拍出这首歌的节奏? 学生思考:什么是节奏?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解释节奏的概念。
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2、节奏与美术的关系。
出示建筑物、风景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的节奏。
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的窗户、柱子等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等。
3、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绿韵》(日本画)青花瓷盘(瓷器)
4、出示贵州黔东地区少数民族服装上的苗绣纹样让学生欣赏,并找一找图中的节奏。
5、教师给学生介绍二方连续纹样,并出示教师范作进行欣赏。教师介绍绘画的方法与特点。
(三)学生作业
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安排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纸的学生,注意环境卫生。
第6 课 最受尊敬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出自己心中最尊敬的人的形象特征。
2、学生能抓住最受尊敬人的职业、外貌特征并用绘画进行表现。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敬业精神。教学准备:
范画、图片资料、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在创作时能够抓住被表现者的职业外貌的主要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难点:学生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体现出被表现者受尊敬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与学生谈话,说说他们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描述出自己最尊敬的人的形象特征。
2、说说尊敬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3、出示作品: 《父亲》(油画)《雷锋》(版画)《生命的敬礼》(摄影)教师介绍这三幅美术作品。
4、提问:这三幅作品中的人物各是什么职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讨论: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怎样抓住人物特征?
6、出示教师范画,引导学生欣赏。
(三)学生作业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最尊敬的人。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让学生简述创作心得、创作感受,评选出画得生动的作品。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主业环境卫生。
第7课 今天我值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今天我值日”这一主题的人物动态、表情、场景等进行创作思考。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创作主题进行积极地绘画创作,画面主题突出。
3、养成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教学准备:
学生范作,纸张、水彩笔、油画棒。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绘画主题对人物动态、场景等积极的绘画创作。
难点: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的动态并处理好场景、画面安排等,作品生动。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师打扫得特别干净,你们说这是谁的功劳啊?
请值日生说一说自己值日的情况,做完值日后的感受。导入新课:值日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能够在这样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学习,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画一画:今天我值日。
(二)发展阶段
PPT出示图片。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交警正在执勤、舞蹈演员在演出、医生在抢救病人等),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些图片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在场景中,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可以突出主题,获得较好的表现效果,让我们对画面的主题一目了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PPT继续出示图片。接着我们再来欣赏几幅以同学们值日为主题的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画家们是怎样表现“今天我值日”这一主题的。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如果是你,你最想表现自己值日时的什么场景? 老师发现,要画好这幅画并不容易,你们觉得呢?
生动的画出人物的动作特征不容易,如何画好人物的动态及形象特征呢? 教师示范绘画步骤,运用简单的几何形先画出人物的头、身子,再加上四肢,然后画出外貌及服装等。有些动态不清楚时,同学们自己可以当个小模特,先比划比划,摆摆动作,想好了再画。
把画面安排好。人物画好啦,还要添画什么,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呢? 背景设计好了能够更好的表现画面。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你觉得画什么样的背景更能突出表现主题和画面效果呢? 小结:绘画内容及步骤。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试一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值日时的情景。学生创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表现主题、人物动态、画面安排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绘画工具。
第8课 趣味游乐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游乐园里各种游乐设施的外形、色彩等特点。
2、学生能够合理地选择身边的媒体,运用多种方法(如剪、拆、插接等)、大胆想象,制作各种有趣的“游乐设施”。
3、通过搭建趣味游乐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
卡纸、剪刀、胶水等。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折、剪、插接等方法,大胆想象,有步骤地制作各种有趣的“游乐设施”。
难点: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有序的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出示游乐园里的设施标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 这些标志通常在哪里能看到?
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的游乐园是哪个?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那里令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你感受如何?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园设计草图:悠然自在的旋转木马,惊险刺激的过山车,令人遐想的太空船 游乐园里那些有趣的设施高低错落,造型奇特,带给我们无数的欢乐!这些设施都离不开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一座独一无二的“趣味游乐园”。发展阶段
出示2—3件范作。这是什么,有谁知道老师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这样来设计?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还用了哪些方法将这些废弃的材料制作成了你们看到的有趣的“游乐设施”?
归纳小结:勤动脑,巧用材料。
拆、剪、挖、堆、贴。“趣味游乐园”做成啦!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游乐设施。引导学生边看边想:怎样利用手里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既有趣又有创意的“游乐设施”?
小结学生发言情况,PPT展示作品。希望这些作品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布置作业:尝试做一件你最喜欢的“游乐设施”。(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实用工具)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在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勤动脑、勤动手,完成了这么多既有趣又有创意的作品,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些作品,组装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游乐设施”吧!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第9课 彩墨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并能大胆的运用彩墨表现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3、通过彩墨创作表现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生活、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墨、毛笔、生宣纸、调色盘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彩墨画的艺术特点,知道中国画的用笔、用色、用墨、用水等方法,并能加以运用,创作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难点: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等基本技法的学习与应用。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出示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谁还记得这些工具和材料,他们叫什么名字,用它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有哪些?导出中国画,中国画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的种类很多,比如以前我们学习的写意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中国画——彩墨画,让我们一起走进彩墨世界。
(二)发展阶段 听到“彩墨画”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教科书中的《红荷图》。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画中的红荷色彩亮丽,线条朴拙生动,带给人美的视觉享受。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从这幅画中,你能看出黄永玉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吗?(简略介绍黄永玉生平)
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充分地利用了墨的浓淡干湿、墨色的融合入交错、运笔的轻重缓急,从而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我们一起来继续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看一看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用了浓墨、淡墨、焦墨,墨色之间是怎样融合的?
用笔上又有哪些不同,分别用中锋、侧锋、逆峰来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 学生欣赏、观察每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的方法。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根据教科书中的技法提示,示范不同的中国画技法,学生进行判断甄别。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尝试用笔用墨画出不同的墨色效果。
国画大师们喜爱用彩墨去表现生活,小朋友们也不甘落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收集的小朋友的画,看一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怎么画的?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幅?PPT展示,具体分析教科书中的《花丛》和《猫鱼同乐》。《花丛》的表现比较大胆、抽象,而《猫鱼同乐》则表现了孩子天真的童心,小画家嗨在画上题字,使得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也体现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特殊艺术风格。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彩墨世界,欣赏了大师的画和小朋友的画,老师发现他们的画不但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表现了我们生活中的情趣。比如黄永玉先生的《红荷图》,能够从中感觉到黄老先生在生活中是位非常喜爱荷花的人,而小朋友画的《猫鱼同乐》,则能看出小画家善于观察生活,喜爱小动物,及其独特的审美视角。那你准备画什么呢?
试一试:体验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画一张有生活情趣的彩墨作品。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彩墨世界: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介绍作品,感受彩墨画的独特魅力。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请学生清洗并收拾好绘画工具和材料,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第10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汽车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
2、把自己设计的独特的汽车用绘画表现出来,或用废旧材料进行立体制作。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教学准备:
收集汽车相关文字材料、汽车模型、颜料、画笔、画纸、纸盒、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绘画或身边材料设计出独特并有创意的汽车。难点;能有创意的设计汽车,且较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交流,说说不同类型的汽车都有哪些不可缺少的部分,归纳所有汽车的基本组成。小组合作,分析这些车的功能和形式的关系。通过交流,明白设计要以功能为基础,外形辅助功能,使功能更合理。
(二)发展阶段
学生欣赏教材中几张造型奇特的汽车图片,思考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外形,实现了哪些功能?回想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没有应该改变的地方?从而激
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以一种汽车为例,简述创作思路。学生可在现有汽车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在外形、结构或功能上进行改造,并在纸上体现出来。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按实用型和美观型分类张贴,让学生清晰地表达设计思路,对那些虽有想法但表现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小结两种类型作品的特点,提出合二为一的最终目标。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收拾绘画工具,打扫教室卫生。
第11课 拟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
1、学生简单了解拟人化的绘画表现方法。
2、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拟人形象的创作,并能创作出一个有意义且美观的拟人形象。
3、通过拟人形象的绘画创作,激起学生对社会、生活、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纸张、绘画工具和材料。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拟人化的表现方法,并能创作出一个拟人形象。难点:拟人化的形象创作得是否生动、巧妙、有创意。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播放《汽车总动员》动画视频短片。引起学生注意。
分析视频短片中的主角(汽车人)形象,引出课题《拟人的形象》。
(二)发展阶段
教师可通过图片形式展示一些生活中拟人化形象的运用实例,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拟人化形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出示不同的拟人化动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这些形象的共同点——虽然不是人类,但是拥有人的形象特征,从而引出拟人化的概念:将本不具有人类特征的食物加入人的形象特征,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形式,使其人格化。
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拟人化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拟人化方法在创作时如何让运用,学生观察之后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创作思路,然后动手尝试创作自己喜爱的拟人化形象。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创作的拟人化形象,并谈谈自己的创作感受。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提出创作建议。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如果有手工制作拟人化形象的同学,教师提醒其注意环境卫生。
第12课 精美的邮票
教学目标:
1、学生简单了解邮票的形式、种类、外形、功能等特点。
2、学生能抓住邮票的特点,运用绘、剪、拼、贴等方式绘制有创意的邮票作品。
3、培养学生对美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精心制作、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教学准备:
绘画纸、卡纸、蜡光纸、油画棒、彩色水笔、剪刀、胶水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邮票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制作一枚邮票作品。难点:创作的邮票作品是否主题突出、制作精美。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教师拿出一个写好地址但是没有贴邮票的信封来引题,试问学生这封信能否寄出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邮票的作用。
发展阶段
教师出示一张画与一张邮票,请学生观察绘画与邮票的区别,对比找出邮票的特点。邮票上有面值、发行者标记、发行时间及边上有整齐的齿孔,中间还有精美的图案。
通过欣赏课本上的英国“黑便士”邮票和中国最早的“大龙”邮 票,教师讲述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故事,概述邮票的历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欣赏对比课本上的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引出邮票的分类知识。
教师展示自己提前制作好的邮票,介绍邮票各个要素在画面中的安排要点,并提示邮票设计的主题包罗万象,创作时可大胆创新。
在欣赏完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并把自己的构思表现出来。
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设计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让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纸的学生,应该注意环境卫生。
第13课 规划每一天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挂历的特点、作用、组成部分以及制作方法。
2、利用身边可找到的媒材,通过绘、剪、拼、贴等方法创作出有创意的挂历。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彼此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年历图片,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制作工具,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品等。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年历的特点,并能抓住其特点进行创作。
难点: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制作年历,要求色彩搭配合理,且具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一分钟能做的事还真不少,提醒大家既然一分钟你能做那么多事情,那浪费每一分钟都是莫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规划、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天。由此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展示一本挂历,交流讨论它的作用。
欣赏不同的挂历图片,引导学生找到它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挂历分为12张,每张都有一个月的时间表,每张的图案都不同。版式大体都由时间区、图画区两个部分组成。教师出示自己的范作,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来进行表现,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 创作思路,教师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挂历图片供学生欣赏,以启发其创新思维。
每个小组自己分工、设计并绘制一张月历,最后合定成一本年历。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小组把自己的月历拿上讲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进行点评。把小组的月历合订成一本年历,挂在教室里供大家使用。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做手工的学生,注意环境卫生。
第14课 给您提个醒儿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提示卡的特点和用途。
2、运用各种材质,制作出有创意的提示卡。
3、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守纪的良好品质,教学准备:
各种制作提示卡的材料,收集的提示卡资料,不同场景图片等,美术工具和材料等。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提示卡的材料,掌握制作提示卡的方法和步骤。
2、恰当地运用材料,制作提示卡。
难点:巧妙地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出新颖的提示卡。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观察课前收集的提示卡资料,教师提出问题:提示卡上有什么?提示卡有什么用途?
(二)发展阶段
1、小组竞赛(课堂活动)
教师出示各种场景画面,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说的警示语最贴切。根据各组说出的警示语,说一说怎样搭配图形,怎样选择颜色,怎样突出警示语。
教师小结提示卡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2、教师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基座的制作除了按照书上的制作方法进行,还可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提示卡更稳固。如选择比较厚重的材料(泡沫板、厚纸壳等),增强提示卡的稳定性。这样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还可以拓宽学生创作思路。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制作过程中有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受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教师可以在班上组成评审团,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组织学生收拾垃圾,注意教师环境卫生。
第15课 有创意的书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
2、让学生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自制一本新颖有趣的书。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书籍、真爱书籍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的书籍资料、教师范作、学生作品、绘画工具等。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了解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进行故事书的制作。
难点:学生找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制作一本新颖的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收集的装帧有趣的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发展阶段
学生展示收集的的装帧有趣的书,说出最有趣的设计是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看看这些书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怎样装饰的。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
展示教师或同学的作品,请学生观察作者是怎样把美术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的,启发学生如何设计、制作故事书,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学生作品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办一次图书展,展示学生作品,请有创意的学生简述创作心得。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第16课 穿编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常见的媒材进行穿编技法的学习,了解穿编的基本方法。
2、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穿编作品。
3、在体会穿编工艺的乐趣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工艺的热爱,养成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穿编作品范例,课件,各种纸条、剪刀、黏合材料。纸张,彩纸条、彩线、收集的穿编工艺资料。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穿编的基本步骤,制作简单的穿编工艺作品。难点:能将自己的设计意图用穿编的方式制作出来。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编织工艺品,请学生讲一讲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师提问:“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阶段 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穿编技法,探索其规律。观看教师示范穿编一件简单的作品,巩固基本技法。分组讨论,总结步骤,解决难点。
对穿编技法进行改进、创新。对穿编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
在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选取什么材料,并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制作出来。
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应太高,只要作品完成、有趣就可以。
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第17课 会“走”的玩具
教学目标:
1、了解玩具会“走”的原理,并学习制作方法。
2、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的材料,用剪、贴、绘制等方法制作一个会“走”的玩具。
3、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会“走”的玩具的范例,剪刀、彩色卡纸、双面胶、细绳、瓶盖、细铁丝等工具和材料。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了解玩具会“走”的原理,并能制作出一个会“走”的玩具。难点:学生能用多种方法制作会“走”的玩具。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有哪些,教师展示动物形象平面图和做好的立体动画形象(两三个),直观的引导学生进行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的转换。
发展阶段
让学生玩一玩教师做的玩具,发现它们的特点——会“走”。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它们是怎么“走”起来的。学生自发的探索有助于开拓创新。
学生自己教科书中大公鸡的制作步骤,并总结归纳制作方法。学生讨论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让玩具“走”。
课件播放收集的会“走”的玩具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制作一个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绘制彩图,根据草图选取材料。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们欣赏。让学生评价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他。
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第18课 电脑美术——“变形”画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Windows画图程序里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生能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并能进行复制、翻转、扭曲、拉伸等练习。
3、学生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电脑、辅助课件。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运用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工具进行绘画。
难点:学生将画好的主题物运用复制、翻转、扭曲、拉伸等工具创作完成一幅电脑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电脑美术学习了什么。
2、让学生打开绘制程序,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
(二)发展阶段
1、谁能用画图程序中的工具画一个太阳?
2、让学生到电脑前演示。
3、教师将学生画好的太阳进行扭曲、旋转、拉伸等变化。
4、学生探究变化的方法。
5、出示教师范画,引导学生欣赏。
6、教师演示画背景,将画制作完成。
(三)学生作业
用Windows画图板做变形的练习。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在小组中评选出最有趣地一幅画。收拾与整理阶段 安排学生安全有序地离开教室。
第19课 我快乐 我成长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成长纪念册的要点和制作方法。
2、学生能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过程中的主要经历摄影、绘画、拼贴、文字等方式制作成新颖美观的成长纪念册。
3、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增强学生选择归纳素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照片、歌曲、学生作品、彩色笔、彩纸、各色卡纸、毛线等。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自己的经历利用摄影、绘画、文字等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难点:能根据成长过程中材料的亮点、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出示两幅画面内容完全相同,但制作方法各异的作品,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初步感受创作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学习设计成长纪念册的制作要点和方法。观察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剪贴和和绘画在作品中起什么作用?
2、演示纪念册的制作方法。
方法一:用照片、卡纸进行拼贴,加美术字及成长寄语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方法二:用绘画、文字、装饰物等制作纪念卡或纪念册,记录成长点点滴滴。
3、欣赏各种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布置作业,提示设计、制作成长记录册时应注意版面的形式美。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工具和材料,注意环境卫生。
第20课 漫画欣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2、运用适当的语言或文字简单评述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3、学生通过收集与欣赏优秀的漫画作品,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历史与社会背景,认识美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优秀漫画作品图片以及作者照片、简介等做成课件。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难点: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简单评述这些漫画作品。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三毛流浪记》儿歌视频短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音乐,看视频,进入学习氛围。教师介绍视频里的漫画明星“三毛”,引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张乐平作品《三毛爱科学》,讲解分析要点:
1、作品表现形式是什么,作者是谁?
2、作品的画面内容是什么?
3、说说作品给你的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丰子恺的作品《上行下效》,让学生再次熟悉分析要点。学生自主分析课本上剩余的漫画作品,再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总结漫画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的构思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含义。你觉得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这幅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通过思考,渐渐感悟生活中的美与丑,增强是非观。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收集分析一幅漫画作品及其作者介绍,小组成员上讲台通过语言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好自己的资料、笔记等。
第五篇:二下全册备课
二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6课文,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基本以思想内涵人文教育为主线组织。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 阅读板块: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能让孩子在阅读中,不仅接受人文教育更学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我们对这三十六篇课文进行了整合,在原来单元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删减添加或者重新列出新的主题,共整理出9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寻找春天,描写春天
包括1《找春天》2《笋芽儿》5《春的消息》《语文园地一》2《古诗两首》 拓展:《找春天》《春天在哪里》《种子》(语文乐园)语文训练点:积累背诵描写春天的词句,初步感受把春天的事物当做人来写的好处
第二个板块:奉献与关爱(人物一)包括6《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8《我不是最弱小的》《生日礼物》《卡
罗尔和她的小猫》4《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二
拓展:《小溪流的歌》《阳光》(乐园)语文训练点:积累描写性短语。根据提示语和不同标点符号读好人物的语言。学习正确使用动词。第三个板块:地域风光
包括11《日月潭》12《葡萄沟》14《北京亮起来了》语文园地三 拓展:《阿里山的三大奇观》《济南的趵突泉》(乐园)语文训练点:积累背诵写景的词语和句子,运用想象和比喻写自己熟悉的景物。
第四个板块:观察与动手
包括15《动手做做看》16《邮票齿孔的故事》17《画风》18《一次有趣的观察》30《蜜蜂引路》语文园地四
拓展:《锯的发明》
语文训练点:学习文中句子的写法,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五个板块:雨景
包括20《雷雨》其余内容均来自拓展,内容关于四季的雨景描写。语文训练点: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学习运用表示天气变化的词语。第六个板块:走进大自然
包括21《最大的书》2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3《看浪花》35《恐龙的灭绝》语文园地五
拓展:增长科学知识,读好人物的对话。第七个板块:培养优秀品质(人物二)包括《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特别的作业》《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语文园地六
语文训练点:学习写人物动作 第八个板块 童话与寓言
包括31《寓言两则》32《丑小鸭》语文园地七 语文训练点:初步感受寓言和童话的不同特点 第九个板块: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人物三)包括《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语文园地八 语文训练点:学习写人物的语言 零散文章《阿德的梦》《《玲玲的画》《难忘的泼水节》 经典背诵板块:
《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46.绝句
杜甫 47.逢入京使
岑参 48.早春
韩愈
49.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50.江南春
杜牧 51.山行
杜牧 52.清明
杜牧
53.夜雨寄北
李商隐 54.枫桥夜泊
张继 55.泊船瓜洲
王安石
56.元日
王安石
57.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58.题西林壁
苏轼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0.春日
朱熹 61.观书有感
朱熹 62.劝学
朱熹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4.月子弯弯照九州
南宋民歌 6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66.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68. 村居
高鼎 69.明日歌
文嘉 70.渔歌子
张志和 71.忆江南
白居易 72.生查子
欧阳修 73.如梦令
李清照 74.清平乐
辛弃疾 7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76.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77、学而时习之
《论语》 78.自相矛盾
《韩非子》 79.郑人买履
《韩非子》 80.王戎识李
刘义庆
81.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82.短小文言文
《陋室铭》《爱莲说》《画龙点睛》《滥竽充数》《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学弈》《画蛇添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积累优美句段。
3、模仿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来描写,学习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学习写小动物。
4、学习正确使用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5、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预习的指导,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预习有实效。
2、课堂教学教方法,学方法,用方法。
3、结合课堂学习,加强练笔。
4、注意观察生活,用日记形式记录生活见闻和感受。
5、总结提炼识字写字方法,锻炼学生有意识运用方法识字。
6、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六、进度安排 阅读板块:10周 经典板块: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