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题(共5篇)

时间:2019-05-14 05:2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题》。

第一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知识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03年1月,山东省政府批复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C)基地。

A.重工业B.第三产业

C.加工制造业D.生态农业2、2006年3月“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C)。

A.“十五”计划B.“十一五”计划

C.“十一五”规划D.“十二五”规划

3、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时间是(A)

A.2009年11月23日B.2009年12月30日

C.2010年1月1日D.2010年4月30 日

4、黄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是(B)

A.住宅建设 B.水利设施建设

C.能源建设 D.交通建设

5、黄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体现在(A)。

A.自然区位 B.行政区位 C.军事区位 D.文化区位

6、黄三角地区要以能源建设为(C)。

A.契机 B.龙头 C.保障 D.参照

7、黄三角地区基础建设的龙头是(C)。

A.水利建设 B.房屋建设 C.交通建设 D.商业建设

8、黄三角地区的特色之一是(C)。

A.老工业 B.传统 C.绿色 D.文化

9、(A)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题,也是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独具特色之处。

A、高效生态经济B、低碳经济

C、循环经济D、外向出口经济

10、“三路两港一场”中的“三路”指的是(C)。

A.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张东铁路

B.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张东铁路

C.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

D、东港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

11、“三路两港一场”中的“两港”指的是(B)。

A.东营港、红光渔港B.东营港、广利港

C.广利港、红光渔港D、东营港、滨州港

12、我市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网”指的是(A)。

A.林网、路网、水网B.林网、路网、管网

C.路网、管网、水网D、农田林网、路域林网、水系林网

13、在产业布局上,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确定将东营港——— 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C),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A.临港产业区、生态观光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服务区

B.临港产业区、生态文明区、生态高效渔业区、高端产业区

C.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

D、高新示范区、控制开发区、集约开发区、核心保护区

14、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题是(C)

A.开发建设B.生态保护

C.高效生态经济D、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AB)。

A、烟台莱州市和淄博高青县B、德州乐陵市、庆云县

C、济南商河县D、沧州海兴县

3、根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有(ACD)。

A、是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B、全国重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C、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

D、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4、我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B C)。

A、“一体”,指以德龙烟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

B、“一体”,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

C、“两翼”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

D、“两翼”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

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B、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

C、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

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形成(B CD)合理分布的总体框架。

A、高新示范区B、控制开发区

C、集约开发区D、核心保护区

7、黄三角经济区的整体特色包括(A B D)。

A.生态 B.绿色 C.高速 D.循环 E.科学

8、黄三角地区应当适度聚焦的领域有(A B D)。

A.基础设施 B.优势产业 C.农村发展 D.城乡建设 E.现代教育

9、黄三角地区发展经济欠缺的软件有(A C D)。

A.人才 B.资金 C.技术 D.机制 E.自然资源

10、黄三角的区位优势在于(B D)。

A.物流发达 B.东部沿海 C.临近首都 D.江海汇通

11、黄三角地区的后发优势包括(B D E)。

A.新人才 B.新技术 C.新思想 D.新格局 E.新机制

12、黄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有(A C D)。

A.岸线 B.资金 C.能矿 D.海洋 E.石油

三、简答题

1、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有哪些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

比较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二是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三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四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五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制约因素:一是淡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三是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四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五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的范围有哪些?

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3、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4、高效生态经济有哪些特征?

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

展。

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该区域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该区域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该区域2015年和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各自要求达到多少?

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0亿元;20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0亿元。

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该区域2015年和2020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自要求达到多少?

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000元;20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0元。

1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该区域2015年和2020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自要求达到多少?

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20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00元。

1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该区域2015年和202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各自要求达到多少?

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20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12、黄河三洲地区人均未利用土地面积是多少? 0.81亩

第二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全省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其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抓住用好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区,培育经济新亮点,成为全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发挥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成员作用的桥头堡,对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

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莱茵河三角洲鹿特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新奥尔良、尼罗河三角洲开罗等城市的兴起,我国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的快速崛起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启动,都表明大河三角洲的发展规律是随着开发深度和广度的加大,必然形成较大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通过集聚要素、膨胀规模、增强辐射,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经济区。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

(一)区域概况。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将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通过全省上下十几年的艰苦奋斗,黄河三角洲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十五”以来,该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支撑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高效生态经济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二)比较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热点区域逐步向北拓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该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截至2006年末,区内人均土地面积约4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拥有未利用地811万亩,约占全省33%,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271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其他180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这些未利用地的89.7%集中于渤海沿岸的莱州、昌邑、寒亭、寿光、广饶、东营区、垦利、利津、河口、沾化、无棣等11个县(市、区)。随着防潮体系建设的开展,土地后备资源将逐步增加。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黄河三角洲吸引生产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黄河三角洲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国际产业升级转移加速,国内经济由南往北、由东往西递延,山东半岛城市群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天津全国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确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作为环渤海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省对接京津冀发展的门户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陆上最近距离80公里、海上最近距离110公里,处于华东华南向华北产业转移扩展的中间地带,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

三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我省已探明储量的81种矿产中,该地区有40多种,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为50亿吨和56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海岸线近900公里,占全省的28%,是我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之一。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盐化工基地。旅游、风能、地热等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

四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多种物质交汇,多种动力系统交融,陆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陆生和水生、天然和人工等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是典型的多重生态界面,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等条件得天独厚。拥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多层次推进保护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3亿元,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原油、原盐、纯碱、溴素等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化工、纺织、造纸、机械、食品等行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大型龙头企业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寿光、莱州、广饶、邹平4个县(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7个县(市、区)进入全省50强。

(三)制约因素。

一是淡水资源短缺。黄河三角洲属淡水贫乏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年际年内降水不均,拦蓄利用难度大;黄河作为重要客水来源,引水量受到国家分配我省每年70亿立方米的指标限制;地下水含盐量高,碱地种植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9.5亿立方米,人均303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平低41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二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现有防潮堤标准低,风暴潮威胁较大,海岸蚀退明显。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林木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恢复整理的难度较大,地质、地震构造背景复杂,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问题。

三是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港口规模小,吞吐量低,配套支撑能力不强,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2006年港口吞吐量1200万吨,仅占全省的2.6%;铁路通车里程262公里,仅占全省的7.7%;黄河缺乏通航功能。交通滞后是长期制约该区域潜在优势发挥的关键因素。

四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高层次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效生态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地方工业总量规模较小,产业素质偏低,关联度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五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偏小,2006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仅占全省的6.5%和4.7%,外贸依存度仅为16%,比全省低近20个百分点。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黄河三角洲长期面临的突出瓶颈制约将逐步突破。黄河河道治理和防潮堤坝建设的加强,将为加快开发建设构筑起安全防线;区域性大港和内外贯通的铁路、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保障能力;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和黄河调水管理的加强,黄河入海水量稳定增加,加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加快,以及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规模的扩大,水资源制约将得到有效缓解,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但是,由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面临着周边发达地区对资金、技术、人才“抽离效应”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一)发展定位。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努力实现工作指导转变,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对接天津

滨海新区,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导,以园区经济为载体,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经济区、现代物流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二)指导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黄河三角洲发展与全省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有机衔接,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建设统一指导,科学高效一体化开发,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共创发展新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平衡。

坚持高起点开发,集约高效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集群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生态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按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着力提高项目规模和质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走集约集群、互动互补、创新创优、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

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有序开发。积极借鉴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经验,在搞好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把握好开发建设的时序和规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先行突破。依托港口和开发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带,加大土地、开放、项目、税收、人才、生态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要素、产业加速集聚,打造沿海产业带,带动整个区域有序快速开发。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市场经济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推进行政管理、金融、土地、财税等综合配套改革,政府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营造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良好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努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坚持全方位开放,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把扩大开放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各环节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集群式转移,扩大出口规模,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带开发。以交通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重点、企业接轨为主体,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全面对接和交流合作,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实行错位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科教兴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增强人才智力支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企业,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实力。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实行产业布局、服务设施、居住社区和环境维护统筹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培育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富足平安的和谐新区。

(三)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优化提升、加快发展的要求,围绕把该区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经济区的目标,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和效益快速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达到5300亿元左右,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8∶3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

生态环境特色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下降2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生态系统多样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建设国际知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配套。基本建成高标准防潮体系,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相互衔接、快速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2010年,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4000万吨左右,增长3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6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0公里,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分别增长1倍以上。

特色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规模等级合理、职能分工有序、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联系紧密、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5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400元和7000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000美元左右,成为经济全面繁荣、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地

第三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重大问题解读 试卷96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重大问题解读 试卷96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00 43 32

[考试说明]:

1、黄三角是我国除长三角、珠三角外最大的三角洲。()

正确

错误

2、黄三角地区经济实力很强。()

正确

错误

3、当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快。()

正确

错误

4、黄三角要以生活性服务业替代生产性服务员业。()

正确

错误

5、黄三角的劣势之一是生产生活功能不够完善。()

正确

错误

6、黄三角劣势之一是外向化水平不高。()

正确

错误

7、黄三角劣势之一是人才、技术等软件欠缺。()

正确

错误

8、黄三角劣势之一是生态敏感程度较高。()

正确

错误

9、黄三角地区国内招商方式采用委托招商。()

正确

错误

10、黄三角的高效生态运作已经十分成熟。()

正确

错误

11、黄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特色之一是城乡一体化。()

正确

错误

12、黄三角地区具有很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

正确

错误

13、黄三角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

正确

错误

14、黄三角要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模式和机制。()

正确

错误

15、黄三角地区基础建设要以能源建设为保障。()

正确

错误

16、黄三角具备的最明显优势是()。

资本优势 生态优势

制度优势

劳力优势

17、黄三角地区的生态敏感程度()。

极高

一般

较高

很低

18、黄三角地区空间聚焦的方向是()。

乡镇街道

工业园区

农村

边疆

19、黄三角地区要以能源建设为()。

契机

龙头

保障

参照

20、黄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向有()。

气体污染

固体污染

农业污染

水污染

21、黄三角地区的特色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谐

保障

互补

22、黄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体现在()。

自然区位

行政区位

军事区位

文化区位

23、黄三角地区基础建设的龙头是()。

水利建设

房屋建设

交通建设

商业建设

24、黄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是()。住宅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

能源建设

交通建设

25、黄三角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强化优势,()劣势。规避

改变

瞄准

淡化

26、()是黄三角地区发展的聚焦领域之一。

优势产业

基础产业

文化产业

传统产业

27、黄三角地区空间布局要落实()区划理念。

环境和谐

模块设计

主体功能

现代社会

28、黄三角地区的劣势之一是()偏弱。

人力资源

经济实力

政府资源

自然条件

29、黄三角地区的特色之一是()。

老工业

传统

绿色

文化

30、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是发展()。

规模经营

多元化

水利建设 良种场

31、黄三角地区的生态优势是()。

生态本底

山林茂盛

环境容量

海河交织

养殖丰富

32、黄三角地区应当适度聚焦的领域有()。

基础设施

优势产业

农村发展

城乡建设

现代教育

33、现代农业的高端业态有()。

生态农业

自然农业

观光农业

精细农业

合作农业

34、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

物流

金融

文化

科技 医疗

35、黄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有()。

岸线

资金

能矿

海洋

石油

36、黄三角经济区的整体特色包括()。

生态

绿色

高速

循环

科学

37、我国经济区域中属于三角洲的有()。

黄河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海河三角洲

淮河三角洲

38、黄三角要发展的农产品品牌种类有()。

有机产品

转基因产品

绿色产品

无公害产品 低值产品

39、要节约并集约利用的资源有()。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文化

水资源

生物资源

40、属于综合防治的环境污染类别有()。

生产污染

工业污染

农村污染

农业污染

生活污染

41、黄三角地区拟拓展的新兴服务业态有()。

养老产业

社区产业

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旅游产业

42、黄三角地区的后发优势包括()。

新人才

新技术

新思想

新格局 新机制

43、黄三角地区发展经济欠缺的软件有()。

人才

资金

技术

机制

自然资源

44、黄三角的区位优势在于()。

物流发达

东部沿海

临近首都

江海汇通

45、黄三角的对外招商策略有()。

团队招商

区域招商

部门招商

品牌招商

集中招商

第四篇:在全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0年8月27日)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份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规划控制区23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机械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是黄河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鲁、晋、冀部分地区的最佳出海通道,现有3万吨级码头2个、3千吨级码头3个、千吨级码头16个。自2005年东营港扩建特别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以来,全区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超常规推进,拉开了建设发展的大框架。

一、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国家《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全面落实《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注重工作指导转变,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一是在发展战略上。坚持走生态高效、创新发展之路,自觉置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大局中,准确把握开发与保护、效益与环境、当前与长远三个方面的关系,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力打造-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区,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在发展定位上。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环渤海,连接东北亚,服务鲁北、鲁中及晋冀区域,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能源供给基地,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成区域内最具活力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城市。三是在产业定位上。依托港口优势,发挥特色,重点发展生态化工、清洁能源、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四是在发展思路上。发挥港区一体特色,以港带区,港区一体,港城联动,协调推进。五是在发展目标上。计划到2020年,东营港建成工业、物流、仓储配套的综合型、多功能亿吨大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成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东港新区成为宜商宜居、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二、坚持快速推进快见成效,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东营港建设运营快速推进。东营港一期扩建的7020米引桥和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3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已正式投入使用,市场货源充足,发展潜力巨大。东营港二期航道、防波堤、10—30万吨级油品码头、5千吨级兼顾1万吨级精细化工码头建设方案正在论证。二是大项目合作进展顺利。目前,中海油投资31亿元的一揽子工程已开工建设,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2×5千吨液体化工码头即将建设;中海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预可研已编制完成。大唐东营4×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立项正在加快推进。三是规划建设稳步推进。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东港新区总体规划、东营港总体规划、石化产业发展规划,搭建起了港、区、城一体化发

展的基本框架。加快配套建设,全区达到了“七通一平”要求,形成了“五横七纵”的道路交通体系,投资近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年内投入使用,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严把产业准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三大关口,突出大项目引进。华泰集团、海科集团等一批上市公司纷纷落户,万达集团、大明集团、华懋集团、万通集团等一批优秀企业落户园区,投资过亿元的酒店、学校正在建设。

三、坚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实现率先发展

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复的《规划》明确提出东营港为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东营临港产业区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东营港及东营临港产业区的发展定位得到了全面提升。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意见》也对东营临港产业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建设,召开了全市加快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发展大会,举全市之力予以突破。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突破:一是在港口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建成区域性中心港。今年,加快审批实施东营港总体规划;优化散杂货泊位运营,开工建设2个5万吨级、2个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及配套罐区;启动2个5千吨级兼顾1万吨级精细化工品码头建设。明年,加快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立项并开工建设3个以上化工、散杂货码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2012年,启动建设10—30万吨级岛式油品码头,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液体化工、精细化工、散货等泊位组成的港口集群,货物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2016年至2020年,逐步建设集装箱、矿石等专用码头,泊位达到50个以上,吞吐能力过亿吨。二是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生态化工产业发展。加快实施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中海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列入中海油、山东省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为平台,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化工企业,大力推进现有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生物化工”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建成环渤海区域重要的生态化工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区域重要的高效清洁能源供给基地。加快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生态环保型燃煤电厂,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积极开发潮汐、地热等新能源。近期,加快推进2×100万千瓦大唐东营发电一期项目立项,启动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科学编制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总投资近40亿元的中海油和万通物流园区建设,逐步搞好集散、中转、存储、加工配送中心及原油、成品油罐区建设,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集约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大型现代机械制造业项目,积极发展服务石油化工产业的石油装备制造业,科学论证、适时发展船舶修造业。三是在规划建设上求突破,为建设滨海生态新城奠定基础。按照国际一流标准,突出生态滨海特色,加快修订完善东港新区规划,科学编制好控规和详规,分步编制好建设用地控规,加快编制市政基础设施及社会

事业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石化产业区、中心商务区、仓储物流区建设。着力推进“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工业气体、化工管廊、防潮堤建设。加快东港新城建设,2020年将东港新城建设成为生态良好、宜商宜居、设施完备、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面临大好机遇,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也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充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实现快速突破跨越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自足本职工作,谈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1、思想上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吃透文件的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以更大的勇气、更广的视野推动工作发展,切实增强建设“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四项创建”和“四大基地”建设是我县提升影响力的机遇,是基础设施大发展的机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是投融资的机遇,是改善民生的机遇。要牢固树立“主战场”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只争朝夕,抢占先机,努力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走在前面。从自己的岗位、自己的职责、自己的角色着手,为推动我县“四项创建”和“四大基地”建设尽职尽责。

2、完善科学发展思路。正确认识和把握各自在“四项创建”和“四大基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在贯彻落实好上级决策部署的同时,注重着眼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善于借鉴和吸收外地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在学习和比较中把握规律、找准问题,突出特色、明确方向,进一步细化下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既符合上级要求,又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走在前列的责任感,高点定位、奋勇争先,干到前头、干在大处,努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奋勇争先、再创佳绩。

3、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能力,增长才干,加强改革创新,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业务能力突出表现在履行本职工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积累,提高综合工作水平。同时要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习现代经济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学习科技知识,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学以致用,着力提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题(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题(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