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识鲁迅
初识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学习目标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学措施: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二篇:初识鲁迅
初识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学习目标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学措施: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一点,重其所重,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
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设计意图:在理解“知识丰富”时,从知道得“多”到知道得“详细”,再体会“三个不知道”,从内容到写法,由易到难,剥笋式地层层展开,并有机地结合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学得扎实;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仔细的找,认真的思,热烈的议,教师穿针引线,只作适当点拨,使课堂结构动静交替,张弛有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作业设计:
1、模仿闰土外貌的写法,用一段话描写你身边一个人的外貌,写在作文练习本上。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稀奇事
反映品质
详写
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课堂练习:
1、多音字注音组词 空()()正()()尽()()行()()圈()()佛()()
2、比一比,组词语.钮()傅()厨()胯()扭()缚()橱()跨()租()窜()蓄()谓()祖()串()畜()猬()
3、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⑴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课后小记: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注意上部
嗽:注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板书
(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
板书:关心青少年 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③“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
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
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设计意图: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四)过渡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自由读体会。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五)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
(六)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二、四、五段,接着再由易到难,学习难点段落三段,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枯瘦()()详细()()慈祥()()爱戴()()惊异()()
2、成语填空
囫()吞()张()李()()经风()北风()()然大()一目()行一知()解()痛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①②③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4、阅读句子并作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 ⑵这句话体现了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和的描写,表现了鲁迅。
课后小记: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设计意图: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作业设计: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设计意图: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
19*一面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地窖(jiào yáo)摩挲(suōshā)颓唐(tūtuī)熏黑(xūn xiōnɡ)虐待(lüâ nüâ)赫然(hâchì)抖擞(shù sǒu)憎恶(zēnɡ zânɡ)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字,次写到鲁迅的外貌:的脸,的头发,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崇高品质和的性格。课后小记: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重点:
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设计意图: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作业设计: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课堂练习: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A.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B.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C.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D.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课后小记: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教学预设: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空耗:白白地消耗。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王淑兰山东安丘实验小学王晓丽)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作者谈收获。课堂总结 课后小记:
第三篇:初识鲁迅说课稿2017.10
教师说课培训稿
于乐江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围绕一个单元进行单元说课。现在我们将走入天津普育学校张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这一单元,看看张老师是如何说教材、说课标、说教学的。说教材将从编写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三方面进行。说课标将从课程目标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两方面进行。说教学将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三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1.编写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由导语、课文、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组成。导语起到点明专题、提示学习要求的作用;课文由两篇精读课、两篇阅读课及课后的选读课文组成,精读课后有思考练习题及与本课写作人物和背景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略读课前有提示语,起到连接课文、提示要求的作用,体现了由精读到略读的训练过程。课后的选读课文对应两篇写人的文章《小抄写员》和《军神》,这两篇文章综合复习材料课外阅读,以自我检测为主。本组课文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全面推进了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2.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根据单元导语的要求,可以看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可以看出本组内容主题相同,除了课文、课后的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更好地带领我们去认识、了解鲁迅。写作手法相同,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四篇文章的表现角度不同,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则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认识鲁迅,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由此可见,教材从文本到口语交际、习作再到综合性学习的部分,其实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学——用——拓展的过程。这正是对课标理念的反映,也是对教材编写意图的体现。
3.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本单元是描写人物的一组,从低段到中段到高段,此类文章均有涉及,特别是三上第二单元(名人故事),五上第八单元(走进毛泽东),六上第五单元(初识鲁迅)更是以人物描写为专题组织单元内容,但在各个学段侧重点不同,由此可见,“初识鲁迅”这个单元起到了总结归纳,理解运用的作用。
从横向看,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人物描写方法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语句进行区分,体会其作用,并能够学以致用。本单元要求学生重点抓住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让人物站起来;还要抓住外貌描写,体会外貌揭示的人物性格;能够读好对话,以读代讲,读悟结合;另外还要抓住心理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说课标 1.课程目标要求
课标对第三学段语文学习的五大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揣摩叙述的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练习默读速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书写要规范。能够主动与同学交换修改习作
2.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内容要求,确立了以下目标:(1)识字写字方面:认识并会写本单元19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理解并识记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方面: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口语交际方面:发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参与,把自己的故事、想法说清楚,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提高表达与倾听能力。
(4)习作方面:学习缩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
(5)回顾拓展:交流对鲁迅的认识,积累鲁迅名言;并体会本组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为: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为: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三、说教学 1.单元教学设计
结合对本单元的内容特点的整合,依照学校真实课堂体系,从宏观来讲,我将从理解词语、整体感知、学习写法、反复诵读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力争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说、议、读上。
本单元计划共用8课时完成,其中两篇精讲课文分别用两课时,两篇略读课文分别用一课时,语文园地两课时。下面我将逐课来进行分析。
《少年闰土》本课要求学生: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这个人物的特点。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其中重点在于:1.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字成就。
难点在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写人的基本写法。因此,针对本课的目标达成策略为:
1.在理解词语方面,因为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 到陌生,因此,我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词语,更好地走进文本。
2.在整体感知方面,本课要重点抓住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来感受 闰土的年少健康、活泼天真,同时还要理清后半部分的情节,即“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猪,潮汛套鱼”来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
3.学习写法方面
(1)读外貌品人物。抓住关键词“圆脸、小毡帽、银项圈”来体会闰土的健康、可爱,并根据文中我的年龄和身份想想我的外貌,来体会外貌描写传神的表达作用。
(2)抓动作语言品人物。找出描写闰土动作的句子和关键词,学生发挥想象,做做动作,更好地走进人物。
(3)通过反复品读感受人物特征。同时,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难点,教师出示,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反思朗诵,品悟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课要求学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其中重点在于: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难点在于: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根据本课的目标达成策略:
1.理解词语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四字词语并能运用说话。2.在整体感知方面,首先要明白本课的第一部分与其他几部分是总分的关系,先写 “果”,再写“因”,最后写作者周晔的所感。接着逐个部分读文,给各个部分加小标题,小组讨论后确定最后的答案“沉痛悼念、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3.在学习写法方面
(1)首先要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感受鲁迅先生关心青年一代、乐观、勇于斗争的精神。
(2)同时,要找出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关心劳动人民的句子,特别是救助黄包车夫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更写出了鲁迅先生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4、在反复诵读时,仍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两处语言描写恰是学生们需要反复品读的句子,第一句是鲁迅先生在委婉地批评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第二句话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作为革命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通过反思品读,学生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顽强斗争的乐观精神。
《一面》本课要求学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其中重点在于:体会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在于: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针对本课的目标达成策略:
1.在理解词语方面,本课生词比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正音。2.在整体感知方面,可以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文章脉络。通过“一面”的起因、“一面”的经过和“一面”的鼓励和影响,去体会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以及作者阿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3.在学习手法方面: 要重点抓住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作者按照从远景到近景的顺序,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鲁迅先生外貌最大的特点是“瘦”,文中六次提及,整体描写一次,接着又两次写到手,三次写到脸,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体会写法并能尝试仿写运用。
4.在反思品读中,需要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1)在第一句话中,虽然我是一个处于社会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但鲁迅先生的亲切使我感到温暖。
(2)第二句话写出了“一面”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升华了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人》本课要求学生: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鲁迅伟大的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中重点在于: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针对本课达成的策略:
对于本课的学习主要是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找出在各个小节中运用的对比,同时感悟这几处是各从哪几方面来对比的?突出了鲁迅什么精神?小组讨论汇报后反复品读。
《语文园地五》要求学生: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通过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 续写,完成习作。
3.体会本组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教学重点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难点为: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作。
(1)在口语交际部分,可以围绕“初次见面——相处过程——印象变化”这一主线展开回忆,将自己想说的说具体、清楚,同时要善于倾听别人交流的内容,开启思路、活跃思维。
(2)在习作部分,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根据所给材料,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陈明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3)回顾拓展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构成。学习“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教师要给予帮助,知道学生积累内化;而“交流平台”主要让学生交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流心目中鲁迅的形象,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学生首先找出句子,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包括:联系上下文,练习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等。
2.单元教学评价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我注重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语文素养两方面来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评价。利用当堂达标检测卷,单元测试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堂堂清、人人清。同时,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就本单元来看,我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学识修养能力以及人格修养的培养。将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去阅读鲁迅的作品及跟鲁迅有关的文章。在潜移默化中将鲁迅的精神根植于心间。
3.课程资源开发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在校本读书课上,为学生推荐好的文章,填写阅读积累卡,更好的理解鲁迅先生:同时借助图片资源进行说话训练,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在朗读时,适时的配乐,渲染气氛,更好的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在教学中,适当截取电影鲁迅的片段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从而有助于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同时,在课上,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补充写作背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下,组织了一系列与“初识鲁迅”有关的主题活动:(1)开展“走进鲁迅”主题阅读活动,体会鲁迅是怎样以笔做抢,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怎样唤醒民众,坚持正义的立场,去了解多方位的鲁迅。(2)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分组展示本组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阅读体会,有的组朗诵,有点组展示读后感,有点组表演情景剧,体会后,学生将感受绘制成手抄报,来纪念鲁迅先生。(3)观看完整版电影《鲁迅》,感受鲁迅的家国情怀,体会其对当时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4)和家长一起完成“父母眼中的鲁迅”调查表,更全面地走进鲁迅。
2017年10月19日
第四篇:《初识鲁迅》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学习单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阅读教学
——入形入神写外貌
学习单
(一)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3)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少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
学习单
(二)鲁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捋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孔乙己》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祥林嫂)——《祝福》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故乡》
读了以上片段,我感受到()是一个()的人。读了以上片段,我感受到()是一个()的人。读了以上片段,我感受到()是一个()的人。读了以上片段,我感受到作者()能够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体现出()。
第五篇:教材分析: 六上第五单元“初识鲁迅”
教材分析:
六上第五单元“初识鲁迅”,这个单元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伟人,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本是用怎样的表达方法来体现鲁迅的优秀品质。本组的教学目标一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让学生认识鲁迅,还存在诸多困难。困难一,鲁迅的故事,学生平时接触的机会少;困难二,鲁迅的成长背景,学生知道得不多;因此,特别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以理解。不过,对鲁迅的认识那就是:亲近鲁迅,走近鲁迅。让学生在这组课文的阅读中认识到,鲁迅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是我们的朋友就可以了。导读目标:
1.通过鲁迅作品及有关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2.推荐学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书目,以及阅读的方向。3.明确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前准备:
1.老师阅读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过程: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引出鲁迅
(一)从词语入手引出鲁迅。
1.同学们,看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提问。(课件出示:大禹陵、会稽山、勾践、陆游、豫山、长庚、胡羊尾巴)
(设计说明:学贵有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有疑才有学,有疑才有思,有疑才有得。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让学生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问题提得越多,说明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2.刚才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那么,关于这些词语,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补充:
(1)这些有名的地方、这些有名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在我们浙江的绍兴。(板书:绍兴)
(2)老师讲关于“豫山、长庚、胡羊尾巴”的故事。(3)这个拥有这么多名字的人是谁呢?(板书:鲁迅)
(设计说明:一方面,有的词语同学们并不陌生,所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说明;有的词语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师补充。另一方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由学生说起初知鲁迅
1.关于鲁迅,你了解了哪些?(学生说,老师板书。)2.老师补充:
(1)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理解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2)读一读鲁迅说过的话,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唯有民魂值得宝贵的,唯有将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理解鲁迅的珍惜时间、鲁迅的爱国精神。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感知鲁迅
(一)对比阅读
1.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的作品,体会鲁迅文章的魅力。(课件出示: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2.快速默读,想一想,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标注出关键词。重点理解: 从“恭敬”、“老爷”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3.猜一猜:文中的“他”是鲁迅笔下的什么人物?
4.揭晓答案:文中的“他”就是我们第五组课文中17课的主人公:闰土。你想读吗?(1)学生浏览17课。
(2)说说课文中的“闰土”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即可。
(设计说明:让学生的思维来一次大冲击,让他们在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中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巨大的问号,形成阅读期待。)
(二)目标明确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导语第一段,想一想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安排了几篇课文?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初识)
2.我们究竟怎样学习,才能真正走进鲁迅,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呢?请同学们小声读导语的第二段。齐读。
3.前后桌同学讨论,应该怎样学习本组课文,学习本组课文的关键是什么?(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