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

时间:2019-05-13 02:5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

第一篇: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

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随笔

“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其操作立足教材本身,是强调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共通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领、整合,乃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教学了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这一单元,我对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小有感触。

一、立足全局 整体感知

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在这个单元里要学的是什么,自己将会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确定整体的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更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真正使学生呼出“我要学”。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从导语到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连接语,从“资料袋”到“阅读链接”,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教学时学生整体感知了单元内容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这一单元,全都是关于鲁迅的内容。那么,鲁迅先生怎么会拥有如此地位呢?问题一出,学生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真正体现了呼之欲出的“我要学”:学生纷纷投入到教材的研读跟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中去。对鲁迅的文学造诣,对鲁迅的历史地位,无不悉心琢磨。更有的学生直钻研课文,从中发现鲁迅的相关内容,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

二、疏密有致 部分感悟 密不透风——深挖

单元整组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不仅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思维容量大。如:本单元给我们介绍了怎样的鲁迅?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涵盖着整组或整篇课文,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质疑,而是对问题的发掘和重组,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种建构是主体自觉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些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提升点与制高点。于此同时,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自读,静静地与文本对话,静静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段旁边写批注,提出问题。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表达问题,也利于教师在时间差里灵活有效地调整步骤。比如,在初读本单元内容时,学生就提出“‘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是什么意思”? “‘四角的天空’是怎样的?”等疑问,我就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了教学预设。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现在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疏可跑马——放手

人教版教材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分。略读是一种应用精读所学到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独立地阅读的形式。本组课文中的《一面》、《有的人》就是略读课文。略读不容忽略,同时不能忽略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这两篇课文我完全放手给学生,使其参照课前阅读提示,对照之前的学习方法,并加入对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来自主学习,收效明显。然而如果惟恐学生不会读,一直陪读到底,讲问到底,甚至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成几个课时,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那学生又如何作得了主,自主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跳出课堂 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单元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拓展延伸,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是片面的。教学本组课文,我针对“单元导读”学生所要探究的内容,设计并开展了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全方位多层面了解鲁迅,使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贯穿整组课文的教学始终,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对鲁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样做,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这样,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服务课堂,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个相同的学习主题,这一点对我们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极为有利,教者要抓住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合理开发利用深层资源,才能真正体现单元整组教学的绝对优势。

第二篇:走进鲁迅 单元整组教学

初识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 毕力英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选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模块四:施展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实施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只是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显出来,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

学习目标

认识、了解鲁迅。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模块一:预习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2课时)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5.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学习流程

导入——自由读《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检测字词——概括主要内容——朗读检测——交流鲁迅印象——质疑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出示一张鲁迅照片。)(1分钟)

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积累过他的一句爱国格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出示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4.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5.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出示利于学生目标明确,方法清楚,便于学生具体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二:勇闯字词关:

1.学习目标之一:

浏览四篇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方法:浏览四篇课文,小组合作相互检查字词(读准音、互相写给小组伙伴考考他,能理解意思,对读不通课文的同学帮助他反复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合作学习6分钟然后接受老师检查。

字词闯关(以《少年闰土》中字词为主)

1.字音:读一读追悼挽联正月扭动牲畜逃窜摔垮枯瘦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2.写一写

cìwâichùshengtuánjùzhāngguānlǐdàihúlúntūnzǎo

3.火眼金睛挑错误(每句话一处错误):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

有时候我听见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刻嗽,真替他难受。

他带着奖厉似的微笑,指着那本书说:“„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4.换一换

换一个词语,使句义不变。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3)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4)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目的性更明确,直接针对预习目标,利于提高学生扎实有效的在预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板块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楚每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一两句概括。

分工合作(一二组《少年闰土》三四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五六组《一面》)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板块四:朗读检测

目标:既是检测学生课文难点的朗读情况又是检测学生感知文本情感的情况。

师: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自己选出三行读的好的,我找每小组的一名队员起来比比,怎样?看哪个小组最优秀?第二关呢就得我指定片断大家来读了怎样?

【设计说明:引入小组竞争检测朗读,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利于学生感知课文情感。】

出示:(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及课后相关拓展语段为主)

个性读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九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5.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6.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齐读)

7.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师:老泪纵横,那可是历历在目啊!(板书:老人)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

(范读)

8.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师深情范读)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泪夹杂在一起,把所有的泪糅合在你的心头。

师:同学们,我们从先生的侄女那里了解到了先生的很多事情,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山东籍的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写的一首《有的人》,那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呀!

师生齐读《有的人》

【设计说明: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促感受,在读中促理解。】

板块四:交流印象

师: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饮一杯香醇,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舍不得放手。现在同学们去尽情地品尝你们手中的这一杯杯香醇。相信一定能咀嚼到它独特的味道。

浏览你初读画出的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语段,并写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心得感悟,同时可以参考你认为你的资料中对你理解课文有帮助的相关资料(鲁迅生平,当时的社会背景„)在书上写一写。

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或体验。

提示:别忘记从四篇课文来谈啊。

例话:(抛砖引玉)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围绕话题谈,提高学习效率。】

徐雨薇: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慈爱的。“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形象。

杜涵萌:这句话表面看是鲁迅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他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马虎。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是幽默风趣的。

吴金港: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不怕挫折的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从这谈笑的话语中我感觉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怕迫害的顽强的人。

你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板块五:想象画面,指导背诵《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

【设计说明:运用边想想画面边记忆的方法背诵积累语言。】

板块六:质疑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质疑的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很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学习,相信同学们收获很多,你现在再拿出你们自学是产生的问题看看是不是解决了很多?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呢?鲁迅先生就是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点浅浅的印象吗,随着下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对他老人家的作品人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2课时)

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读懂文字包含的画面,读懂画面中的人物,读懂作者的心情,读出自己的心情;能给画面命名,把其中人物形象能说出自己的印象和理由,把作者的写作情感和自己朗读情感结合起来。

教学流程

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小组分工学习本单元课文——小组交流——全体交流——速读自学《一面》——激情诵读《有的人》——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顾预习情况:概括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直接过渡到本节课的要点。

板块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

我来朗读你来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朗读《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你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一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预设:学生们可能会命名为:月下看瓜。自己的感想:敬佩、羡慕等,想想作者的情感:佩服、喜爱„„这样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给画面命名

谈自己感想

想想作者情感

结合自己感想和作者情感朗读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引领。给学生一根拐棍,是先扶后放的做法。是提高学生有效自学的捷径。】

然后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哪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派代表分别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视情况指导朗读。

情况预设:

《少年闰土》篇——感知内容,感知闰土,感知闰土及作者情感

画面: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感知鲁迅,感知作者情感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

(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二)“救助车夫”这件事。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得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心啊!)

板块三:《一面》篇——感知鲁迅,感知作者情感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的人》篇——别人看鲁迅

激情切入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前两篇文章的方法迁移运用。】

板块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是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扎实地把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到实处。】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3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随文练笔,进行仿说——摘抄四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进一步朗读,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妙处。

板块一: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少年闰土》——闰土: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一面》——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板块二:出示例句,体会好处,归纳描写人物方法

1.出示《少年闰土》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自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找出描写人物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4.进一步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作者通过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

板块三:以《一面》为例,深入探究,进一步深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指导朗读

1.跳读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2.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3.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4.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板块四:随文练笔,进行仿说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或《一面》中鲁迅的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板块五:积累语言

1.讨论:如果把这一单元中描写人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

3.交流“读书笔记本”,进行展评。

【设计说明:积累语言落实到写,另外根据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也具有条理性、系统性。】

板块六:朗读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后,进一步认识人物的内涵,用自己的心声读出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再去读四篇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中的朗读设计与模块一中的设计有很大不同。模块以更注重平时学生朗读经验的表现,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理解的展示。这里的朗读设计更注重方法的引领,是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的朗读水平的提升。体现的是朗读的层次理解的层次。】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4课时)

教学流程:

启发谈话,拓展思路——选定内容,训练表达——激发情感,抒写人物——交流收获,学习总结

板块设计:

板块一:基础检测

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

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设计说明:通过基础检测,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示学生要有意识地记忆重点词句。可以进行听写,也可以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听写、默写。】

板块二:交流学习收获,总结本单元学习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鲁迅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可以就课文内容来谈;可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将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2..相互评价。

(1)鲁迅为什么给你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2)这些故事讲得生动吗?怎样才能做到更生动有趣呢?

【设计说明:设计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谈人物,抓人物特点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本组课文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和“我”谈起《水浒传》,“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了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是为什么?本组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交流一下,如何理解这样的句子呢?

【设计说明: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含着的意思。便于鼓励学生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这也是对个别句子理解的一个检测,真正把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板块三: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新面孔,那么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是教课的老师,还是和你学习玩耍的伙伴?是勤劳的清洁工人,还是可爱的白衣天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给自己第一印象最深的人。

学生交流。

板块四:选定内容,训练表达

师:谁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最深?他的哪些地方或做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交流经验:你在写人方面有哪些经验?

2.确定人物特点。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谁?想突出他(她)的什么特点?

3.想想这一单元中写人突出人物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经验,运用学过的方法,把想写的人物写出来。】

板块五: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写下所交流的东西

板块六: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七:题目自定,完成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后,先自己评价:你觉得与以往写人的习作相比,这次有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对自己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划出写得最棒的词句,并就全文写评语。

板块七:相互评价。

【设计说明:教师用习作讲评引领方向。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习到的写人的方法,只要是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付诸实践就是一种提高,就应该给予肯定。】

师:这节课咱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希望同学们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秀习作,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因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相信修改后的作文会更精彩。

优秀习作赏析

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互评互改.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小组交流改后的习作,再次交流分享。

第三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

一、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二、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三、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第四篇:单元整组教学范文

重视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常山县实验小学 陈正

说明:本文是我的一个资料整理,不是个人创造,重点参考了怀慈小学徐玉华老师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水牛bb的日志《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和liuxuejun的blog中《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同时参考了其他教师和专家的论述。一并表示感谢。

2009年12月16日到17日上午在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单元整组教学”这个概念,细听了主办方展示的“初识鲁迅”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和“父母之爱” 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共六节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对“单元整组教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感受。回学校以后,通过学习本次培训会提供的材料和整理网络资料,自己感觉对“单元整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有了下面的学习心得。

1、“单元整组教学”的理论依据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来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都是以专题组织教材,这些专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每册八个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阅读课、语文园地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单元整组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2、“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

那什么是单元整组教学呢?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3、“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 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有关各个课型的基本要求是: 整体感知—————— 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 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整体回顾—————— 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4、各个课型的主要操作策略 A、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从本次观摩课来看,“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B、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C、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

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5、“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组教学”与依课次逐一平力教学活动相比,有如下优势: A、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教学”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B、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单元整组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C、有利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恒久的学习兴趣。

“单元整组教学”可有效调剂孩子的学习“胃口”,有效“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如“部分体验”课,可尊重孩子意愿,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内容学起,若在选择上有分歧,可乘机开展学习竞赛;“整体回顾”课,为他们搭起“成果展示台”,进行擂台赛,让孩子们不断播种“兴趣”,不断收获“喜悦”,不断滋长“自信”。

总之,“单元整组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6、“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单元整组教学,当然有其先进性,更具欣赏魅力,凸现人文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高扬人文性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传统的单元教学大多是以写作方法组块的,层层渗透。而新课程的单元整组教学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掩含于教学之中,教师能适应吗?有几个人能够挖掘出人文性背后的工具性?特别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了,培训机会又少,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了,是否有能力适应?有能力适应,又是否有时间去克服?

A、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而且要灵巧地选用。教师的关注点就必须从以前的单篇课文教学转移到单元、整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

B、它更需要重视家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但是城镇孩子的家庭条件也参差不齐,学生不会主动的去搜集资料。但语文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若能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获益匪浅。教师应高度重视这块资源地,共同帮助孩子走上自主获取知识的坦途。

C、它更需要潜心“因材施教”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天资有差距、家庭条件在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挑战。如果把握不好,良莠距..离会越来越大。其次如果每个单元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会感到厌烦。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爱心一致,要求不一,方法有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将本组教材当作一个整体,深入研读,从而对本组教材的在整体上和细节上都有深入了解后,进行创造地处理教材,盘活语文资源,设计整合的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时间,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率。

D、它更要求处理好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语言形象的整体把握,易使词句理解过于淡化;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时间一长,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或养成惰性,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只追求思维猎奇,对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本功则不屑一顾。这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语文教育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起始年段,力避“揠苗助长”和“南辕北辙”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我们实践着

武安市南关小学 郝东平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单元整组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部分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地尝试这种整合,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组教学”仍然是老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它的确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组教材,这对于教师无异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学校也是首次掀起了“单元整组教学”的盖头,亲历了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极富研究价值的实践过程。在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得有惑,但同时也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单元整组教学”研究的信心与决心。

1、有效预习,夯实交流基础

到了小学高年级,预习应当已经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语文学习习惯。但对于单元整组教学,教师所提的预习要求应当有别与平时的预习。平时的预习,学生都是单篇课文进行,而现在则要求学生进行整组课文的充分预习。这里的充分预习是指指导学生不仅要用“审题、读文、写批注、质疑解难、查阅、摘抄相关知识”的方法来预习课文,还要弄明白整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编者从那几个方面来选编教材,自己能从中感悟到些什么。还要通过预习初步思考整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导读课之前,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整组课文,除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从而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为导读课各板块紧凑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

2、寻求方法,把握文章主干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的一项语文基本能力。可是如果初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说说自己的发现,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语,采用“我从《 》中了解到了()。”的句式来尝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而充满兴趣地去完成对整组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3、点击精彩,推动学习情绪

单元整体感知中,教师还应当强调学生学习中的“经验穿透”。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点击文章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积极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和田的维吾尔》一文精彩点击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和田及维吾尔的感受,随之引入维吾尔人的具体特点,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并体会作者的情感。随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了解描述性语言对介绍起到的作用,激起对民俗风情的了解的兴趣。又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藏戏》一文的特点时,截取关于介绍藏戏的记录片的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求藏戏历史的欲望。这些精彩点击,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知不觉间给学生拓宽了更多的学习途径,为深入品读语言文字做了良好的情绪铺垫和方法铺垫。

4、确立目标,拓展学习途径

有了积极的情绪铺垫,接下来就要进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如每组课文,学生通过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的学习目标是具体到某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归纳出了“解读(写什么)——细读(如何表达)——品读(品评,感悟到了什么?)——赏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的读)”的学习方法。

通过在这一次“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单元整组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整体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减少重复劳动时间,充分利用节省下的时间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课内引导课外,相得益彰。

但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构建有效的课堂,任重而道远,这片芳草地等待更多的老师来开辟!

下载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初识鲁迅”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谈

    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谈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皇姑区宁山路小学 汪珊珊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

    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 摘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

    “单元整组教学”尝试

    整体教学一线牵 自主品读“香”满园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我国当代教育家、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说:“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

    单元整组教学案例

    四年级下五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案例 何黄甫小学 万海英 第一部分:单元导读部分 明确单元主题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 是围绕“生......

    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班级读书会的实践研究

    我校自2009年被命名为杭州市小学语文班级读书会研究共同体实验校后,便将“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班级读书会的实践研究”作为重点课题,在单元整组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班级读书......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导读教学设计(详案)(五篇)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阅读教学 ——入形入神写外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内外作品学习通过外貌描写突......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学习单(全文5篇)

    《初识鲁迅》单元整体阅读教学 ——入形入神写外貌 学习单(一) 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 (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

    《将相和》单元整组教学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 在理解课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