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我校以县教育局教学教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实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注重每一堂课的教学实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着眼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在大力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和成果推广工作中收到了一定成效。
我校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研究,现将近几年参与的多项课题研究情况,汇总如下:
1.学校课题研究
(1)我校参与了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实践研究》。在市教科所组织申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验学校时,我校积极筹备申报,被确定为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学校。
期间,我校先后派出四人参加了省教科所组织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交流研讨会。多人次参加市教科所和县教研室组织的相关培训。
在活动过程中,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专家的引领使我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刻反思,既总结出了成功之处,也通过与其它先进校的比较查找了不足,为了把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推向纵深发展,踏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之路,我们立足实际踏实开展研究。我校的“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被编入《河北省校本课程经验材料汇编》中,中期论证时,我校的成果汇报获得好评。目前课程教学常态有序推进。
(2)我校申报的“农村初中不同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地校子课题,被确立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创新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首批基地校子课题以来,积极推动创新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工作,按期开展研究,于2012年8月结题。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认知的创新教学路子,形成教学模式。
(3)我校申报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被立项为秦皇岛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以来,积极推动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工作。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认知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模式。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的生活以及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并注意有利于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了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再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和一份份精美的作品,由衷的感到欣慰。
(4)秦皇岛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社团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还在不断完善、提高和推广,到目前开展得卓有成效。
我校开展这些课题研究,以便更好的用科研带动新教师、青年教师乃至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快速成长,推动新课程、新课改,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2.教师个人课题研究
我校教科研一贯鼓励支持参加个人课题研究,我校有 52 位老师进行了个人课题研究,参与率86.67%,大部分课题已结题。“十一五”以来,我校有四个市级规划课题结题,其中,齐淑芹老师主持的课题获得市级佳效课题、优秀主持人和优秀档案奖。“十二五”期间,我校创新教学策略的3个省级课题结题;县级立项课题10个,9个课题已结题。本学期有9个校级小课题,正在研究中。个人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理论学习,促进了老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实践的反思。个人课题研究使老师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发展更快。
3.积极申报科研成果。为了实现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升华,我们上报四个科研成果,其中,“开发落实校本课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验报告获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我们在校内推广,实施,进一步完善,起到了一定带动和辐射作用。
回顾近几年的教育科研,我校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
一、紧密配合教务处的教学管理,通过教育教学研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夯实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确保校本研究的新突破。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力开展听课议课活动,加强教学研讨,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总体教学水平,找寻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各类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突出课例研究、课题研究与应用,确保教师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学校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和指导落实。
三、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科研的有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研究和推进课堂教学策略。
(一)做好校本培训,加强校本研修力度。我校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通过多种教研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研组的集体学习和研讨。
教研组长按要求选好本学科要学习的内容,充分利用好教学期刊和网络。采用的学习方式,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和个人自觉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做好学习心得。
以主题课例研讨的方式开展组内教研和联片教研,在教研组赛课的基础上,推选出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三)专业引领。
一是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引领。
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三是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高效课堂指路领航,为全校教师提供“引领开放课”。然后是每人一节公开课,通过不断的学习、展示和交流,让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的不懈追求。
一年来,我们在落实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化实效性的同时,力争使其走向丰富多彩。
1.例会引领式研修 2.读书考核式研修。3.案例解读式研修。
4.听课反馈式研修。5.对话引领式研修。6.诊断式研修。7.集体叙事研修。8.课题“带动”研修。9.个人反思性研修。
当然,在号召、实施和推动教育科研工作进程中也有一定的难度。
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发动容易,实施研究难;课题实施方案编写容易,有价值难;结题报告完成容易,保质保量难。究其原因,部分教师研究积极性不够高。如,已取得中高职称的教师或老教师缺少研究的欲望,对科研工作容易表现出惰性;年年分来的新教师居多,畏难情绪,研究水平都受到限制,中坚骨干力量身兼数职,工作量大。这样依靠教师自觉研究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进程。
如何通过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来调动教师的提高业务能力的激情一直是我们头痛的问题,也一直在探索。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动员学习,强调教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排除畏难情绪。提倡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树立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积极行动起来,搞好校本研修,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做引导,进行教学理念的提升,培养良好的教研习惯。
本学期针对我校开展的“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研究,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倡导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理念,教科室在教师中开展相关的校园小课题研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课题研究形式,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积累宝贵的经验。我们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实现“草根化”的教育科研。
课题题目的产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引导教师思考,收集和发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对于具有针对性、实效
性的问题就将定为课题研究题目,对于提出此问题的教师个人或集体定为课题研究的负责人,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求每个教研组完成一个校园小课题研究。
这种校园小课题研究有别县、市上级的课题研究,学校将不会给教师设置太多的工作压力,研究时间也不设置过长,如何操作学校制定了《驻操营学区初级中学校园小课题研究指南》。
学校对于那些接受了校园小课题研究任务的,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有优秀成果的个人或集体都将给与奖励。
其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织教师观看专家的讲座,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从中领略名家的风采,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做法。
名师的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思考。从中获得启示,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或者是成功之处,在本校就发现的问题随时交流。
总之,在我校力推校园小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备课组按学校要求不折不扣的进行学习和研究。到现在已初见成效。尤其是语文教研组常态化、规范化有序进行研究,上好课题研讨课,收到了实效。
再有,认真组织各级各类论文、教学案例、优质课等评选工作,鼓励教师参加评比活动,把好质量关,力争获奖。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以上是我们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将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12月
第二篇: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李秀兰
2011-3-10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副校长
李秀兰
绥阳林业第一小学始建于1961年。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历经几代一小人的努力,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一所六年制小学,现有教学班27个,教职工92人,学生1035名。近几年,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对学校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连年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发展迅速,2006年晋升为“省级一类学校”,2010年评为“省级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狠抓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教学研究这个环节,确立了“科研兴师 科研兴校 科研兴教”教育科研新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师生潜力,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教师专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科研课题选择与时代和实际相结合,找准研究方向 十五期间正是课程改革疾风暴雨般推广实施的时期,我校作为市级课改实验区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标的出台,教材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使得新课改实验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全面的变化。个别教师们通过参与头脑风暴式的课改通识培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如何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如何在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仍感到茫然和困惑。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们出现了“手捧新课标,新教材,面对新理念,新课堂却无从下手”的窘态,甚至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教师们有必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研究。此外,我们林区教育是企业办学,地域偏远,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教师素质殛待提高。同时我校在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借助校内外资源,内强教师素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当省教育学会开展“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时,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刚刚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实际问题,最终确定研究的课题为《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研究领域及结合实验教师的志趣特点等,又提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异步教学法的研究》、《小学生自能作文三程式教学法的研究》四个不同的研究主题,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
总之,在课题选择的思考中我们先从实际问题入手,再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找准方向认真落实,向科研要质量,促进了队伍建设,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
二、科研课题实施与组织和管理相结合,营造科研氛围 完善的课题组织网络和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是课题实验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和深入研究的有力保障。根据课题实验工作的需要,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研主任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所有课题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组织网络。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实验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以及联系专家讲学、成员外出学习安排、协调课题的组织调配工作、提供课题经费和研究条件的保证。课题组织网络中的每个实验成员都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承担不同的责任和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学校课题组保证两次课题活动;每月定期召开课题例会,制定课题常规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计划、总结;研究原始数据、记录等过程性资料;了解实验进展情况,讨论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每一项课题研究都要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课题阶段性总结、课题结题大会;每一项课题的研究档案分别建立“开题卷”“过程卷”“成果卷”。课题研究做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实践证明,在制度保障下的科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提升办学水平增添了活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课题研究与培训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研究过程
1、开展教学岗位练兵活动。为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变单兵教练为集体研讨;变一人点评为各抒己见;变明星展示为群星璀璨。学校公开课分三级(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三阶段(课前集体备课,课中集体听课、课后集体反思评课)、三程序(说、讲、评)进行,使教学研究常规化。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每个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题进行,在同一学科中大家又能相互交流合作,真正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每位教师都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2、开展“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青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教育科研深入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相对先进,创新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教学可塑性大,所以我校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制定《绥林一小“蓝青工程”师徒结对考核细则》,为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树典型”每学期徒弟必须听课10节以上。指导教师必须听徒弟课5节以上。每学期徒弟必须上一堂创新课或研究性学习课。指导教师应以指导徒弟上公开课为契机,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从严从实指导。通过培训,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增强了,踏踏实实地钻研教材 教法,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3、开发具有林区特色的校本教材。通过开展《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实验教师在观念和行动上有意识地去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教材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们通过对绥阳林区的历史文化、新林区建设、风景物产、模范人物的研究,开发和编写了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富饶美丽的家乡》、《前进中的绥阳》、《林区的骄傲》,教师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林区地域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采集标本,感受林区的美丽富饶;让学生收集老照片,今昔对比感受绥阳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身边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让孩子们从小知林、懂林、爱林„„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我校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授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荣誉称号。
4、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再修改个人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集体备课中要强化管理,做到“一超前”(即教师个人按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三落实”(集体备课时间、中心发言人、领导参与)实行教师“中心发言人”正是对教师备课成效的一种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总结和交流。这一点能更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但作为其他参与人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也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补缺。因此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性和协调性,他既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总结和表彰相结合,树立科研典型 我校承担的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结题成果推荐重点课题参评,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准予结题,并获重点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任务,开辟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先河,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于2010年12月3日召开绥林一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结题暨表彰大会,总结表彰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展示、教师素养展示、课题研究档案资料展示、课题研究人员汇报交流、课题主持人做结题报告、颁发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及个人证书
1、教育科研“优秀团队”:张庆琴带领的六学年组在《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中以“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合作攻关”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丰硕的创新成果,授予六学年组教育科研“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2、教育科研“金星教师”:学校教研主任、培训辅导教师、教研组长和“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的师傅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指导培训、示范引领作用,授予教育科研“金星教师”荣誉称号。
3、教育科研“明星教师”:侯海霞等十名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授予教育科研“明星教师”荣誉称号。
4、教育科研“新星教师”:王媛媛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刻苦钻研、成绩突出,授予教育科研“新星教师”荣誉称号。
这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典型,虽然仅仅是校级表彰,但是老师们很看重,这是学校对他们过去的辛勤付出的肯定,同时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十一五期间,绥阳林业一小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级、总局级、局级、校级公开课一百多节,国家级、省级、总局级论文三百余篇。学校教育科研小组曾多次被评为总局级“学习型组织”、“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学校在2010年经总局教育局评选,省教育厅初评、教育部复评荣获“全国语文特色示范校”荣誉称号,国家语言文字报社采访报道了我校《小学生自能作文三程式教学法》科研成果。面临十二五开局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绥林一小不会停滞不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实践,有效的教育科研,都将是一种无声的召唤,激励着每一个一小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在专家、同行的指导帮助下,开创新的业绩。
2011-3-10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教师
张庆琴
教师是学校的脊梁,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具有模范的师表形象、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之本。我们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一直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注重塑造教师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完美的师表,正确的价值观,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已经初步形成,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具体做法:
一、抓学习立师德,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学理论,提高认识。提升理论水平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习就成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在引导教师自学我们的做法有:一是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教室、办公室都有书柜,除了学校配备一定的图书外,还要求教师、学生都要带定数量的图书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落实时间,每天都有读书时,早晨、中午教师和早到的学生一起读书。每周有两节读书课,全校师生共同读书。三是开展活动,每学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沙龙、演讲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师生读书学习的热情。除引导教师自学外,学校还组织集中学习,周五的政治学习多年坚持从未间断。
(二)学先进,引领前进。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本校优秀教师的事迹,对各级表彰的教师,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讲自己的先进事迹。我校上报的各级表彰都是在校级各类先进中产生的。每学期,在开展校级的“师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评比时,首先是让大家自己对照标准自评打分,自评的过程也是大家找差距、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使教师们觉得榜样就在眼前,典型就在身边,目前,全校教师中已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督查树新风,坚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教师职业保障制度,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教师的灵魂,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加强督查,规范教师日常行为。
(一)加强引导,提升素质。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醒大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断进行自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加强督查,规范行为。学校每天都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督查,从早晨和中午的提前进班到教师提前候课,从教师多媒体的使用到不在网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从教师在岗情况到执行课表,督查工作到边到位,不留死角。除正常的值周外,校长室和相关职能部门还经常突击检查,如查教师在岗情况、查在网上做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查课表执行等。无论是督查还是突击检查,查出问题的,都要对照相关制度立即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决不姑息。
(三)加强监督,优化队伍。为了使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我们开辟了多条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学校除正常的“家长接待日”,定时接待家长外,我们还向家长公开了校长的联系电话,使他们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向校长反映。每学期中途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对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课,看作业,与课任老师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共商学生成长大计。学期末,我们还要举行一次学生、家长评学校、评教师活动,对家长有集中反映的教师学校将找其谈话或作出处理。
三、锤炼师能育精英,坚持教师专业化的导向。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师德和师能是相辅相存的,高尚的师德能促使师能的增强,师能的增强,也能促使师德水平的提高。为此,我校以师能训练为抓手,努力打造精英队伍,争创品牌学校。
(一)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每学期学校领导都要在各个学年搞组内公开课,然后选出优秀的课在全校展示。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全校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二上午两节课全校副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一方面,严把“备课关”,教师间通过说课、评课来探讨教改、创新的方法,力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让学生有课课雷同之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改革,突破原有的备课设计,依靠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实施“第二次备课”。定期开放课堂,邀请学校领导、同组人员听课、评教,一块探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大面积的听课,把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分散到平时,促使教师增强教学的责任心,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还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持久发展。教学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的钳制,过分强调智育,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通过小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第三,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细节;由于受到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由于考虑到考试答案的标准化,教师关注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忽视思维的碰撞。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使每一棵“树苗”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关注答案正确的学生,还关注答案错误的学生;不仅关注答案的统一性,也要关注答案的差异性;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关注思维碰撞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得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在作业布置上,应向一些研究性、分析型的题目倾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建立科研小组,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以教育的热点、盲点问题为专题进行讨论,激发教师思维碰撞,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我们已进行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究”、“小学生自能作文三层式教学法的研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增强。
当然,师德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不断反思,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努力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科研促使教师主动地自觉的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练就信息接纳筛选和运用的力,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吸收;逐步学会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理性化,实现理论的升华;形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促进学校的发展。那么,如何把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统一起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呢,通过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我的体会是:
一、教育科研可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教科研的前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的更新,教育思潮的涌现,都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科室要努力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或者定时印发一些反映最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与书目,以及教育教学前沿的研究热点问题,让教师及时广泛地了解教育研究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举办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学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参与踊跃。所写征文质量较高,教师在征文中既谈了自己的一些教育理论的消化理解,也说了自己在实践中的运用,既讲了阅读教育书籍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写出在理论运用中的一些困惑。对于评选出的优秀征文,上传校园网站,组织教师阅读、交流,引发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2、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主题沙龙、学习研讨等形式交流所思所感所悟,共享学习成果。本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级别的培训学习活动,重点抓好学习后的思考,提升教师学习的质量。被派出学习的教师都认真参加,记录学习内容,写好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落实好校本培训活动。
3、加强教研组、课题组内组织学习。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利用校本教研的时间,进行学习后的交流。教研组和课题组发挥基层教学管理和研究的作用,每月制定一个学习主题,开展小型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阅读、交流、评论、介绍、对话、考查等,全体参与,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的广度与深度。各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自己参加教科研活动的实践,根据自己的学习感想,写好一篇心得体会。
(二)教育科研可以强化教研组织 提高教学管理效益
教研组既是学校教学组织单位,也是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教研组在做好传统工作基础上大胆突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研究形式无限制,根据授课教师需要。有的教研组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有的则采取上课——集体研讨修改——再上课的形式。这些研究形式的采用,既尊重了教师个体的需求,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又把课堂教学研讨做细做实,真正发挥了教研对教师的促进提升作用。除抓好学校
一级的研讨活动外,对于要参加市区级比赛的老师,各教研组还组织好“赛前热身运动”。给参赛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锻炼课堂教学力,为他们在比赛中创成绩提供帮助和指导。各教研组按期初计划开展“五优工程” 活动。评选产生本教研组一份最优的教案,一堂最优的公开课,一个最优的课件,一则最优的案例、反思、论文。这样的评选,激励了老师教研的积极性,又以及时、肯定的评价促进教师发展。本学期,语文、英语、数学学科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参加了相应的基本功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
教科室抓好各级课题研究的实施指导工作,对学校课题作有序的规划和梳理,对现有课题作有效的管理和探索。定期召开课题组长会议,布置有关研究要求和任务,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学期末对课题研究状况作资料检查,并及时做好研究的评价总结工作。
我校省级课题《新市民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进入了全面研究阶段。该课题组所有成员在课题组两位组长的带领下,全力投入研究工作。为改变以往课题研究只有课题组有研究阶段计划,课题研究成员不知做啥的被动研究状态,每位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工作,制定了个人研究的阶段计划,这样,使本课题的研究向更细微的纵深发展,更利于发挥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校老师的支持参与下,课题组全力策划组织开展了“丁堰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有所改观,更可喜的是,不仅学生有发展,全校老师德育工作的主动性也日渐提升。大家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交流、争辩,为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出谋划策,由此真正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对老师成长的引领作用。除了开展好这一活动,课题组成员还从其他角度、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探求造成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差的原因,以求对症下药,找对方法,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形成规范,使我校的养成教育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表现出最大的效果。
(四)教育科研可以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为了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引领全体教师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深入研究,体验专业发展的成功意义,及时提供各种舞台,对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工作的要求,总是及时、具体地传达,并进行发动。把有课题研究意向性、论文写作意向性的教师召集起来,帮助他们提炼研究和写作主题,提出研究和写作建议。积极鼓励教师对
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撰写好论文、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科室做好收交、登记、选送、评比工作。对教师上交的论文案例逐一阅读,正确把握老师撰写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反馈,促进教师撰写水平的提高。对一些有质量的经验论文,送交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学会参加评审,提高成果水平。做好校级论文的评审工作,以评审为契机,发挥教师在课改中进行反思、参与课堂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_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选取这个主题的时候对于学校近几年来的发展和整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主要是基于 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学校中的“人”是关键因素,即师资队伍是核心,要想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势在必行。另外一方面是,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而我校教师队伍逐渐庞大、文化水准参差不齐,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显然教师队伍处于稚嫩阶段,教师的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校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师队伍问题分析
1.教师数量
目前班级数8个,专任教师26名,兼任小学课5人,共31人。2.队伍结构
(1)年龄结构不合理。30岁及以下教师21人,30-40岁4人,40-50岁2人,处于50岁以上的4人,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学校骨干缺乏,教师队伍青黄不接。40岁教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引领,而年轻教师不得不承担教育教学重任,成为学校“主力部队”。
(2)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结构不科学,比如史地政生教师都不是专业教师。
3.职业倦怠
一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被动工作,任务拖拉,缺乏内
在的驱动力,工作积极性不高。
4.专业素质
(1)教育教学能力:被动参加培训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方式,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凭借个人的直观经验开展工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2)教育科研的参与:多数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项目,但研究流于形式,科研的问题解决和自我提升意识不强。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新教师普遍掌握基本技能,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而老教师使用较少。
5.人际关系
部分老教师不求上进,不但不能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还倚老卖老,对年轻的新教师进行负面影响。
二、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爱岗,即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精业,即精湛的业务能力。要求每名老师不断进行补充、更新专业知识,针对学情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在师德建设中,既会有刚性的一面,也会有弹性的一面,所以师德建设贵在“刚柔相济”。所谓刚性策略是指“制度约束”策略,所
谓柔性策略是指“过程内化”策略。
1.过程内化是师德建设的主要渠道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学校师德环境的有效营造和教师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过程内化应该成为学校师德建设的主要渠道。
注重与教师有效的沟通
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我们决不能忽视人的存在。我们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处理关于人的问题,是关于改造人的思想的问题。我与教师开展双向有效的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面对面的促膝交谈以外,还有手机电话等进行交流。经常与学校教师保持广泛的民主平等的对话,尤其是对那些有思想情绪和认识偏差的教师,更要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在双向有效的沟通中解开他们的内心“疙瘩”,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
注重榜样典型的引领
一是教学领导模范引领(这是打造团队精神的关键)。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在工作中模范带头表率作用,体现在早到晚走,近一年来教学领导做的非常好,在平时工作中不拖泥带水,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思想积极,辐射给教师。教学领导组成了一个积极阳光的领导团体,给教师一个积极向上的引领。
二是校内模范教师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培养出一批
具有高尚师德和教学业绩突出的模范教师,如王芯、刘浩、赵玲玲、刘丽杰、刘月、高宁等,她们穿插在各个年组,不断影响着其他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干有力量”,让更多的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现在每个办公室都洋溢着青春、热情、阳光的好氛围。
2.制度约束是师德建设的主要保障
在师德建设中,如果只靠“软”的疏导而没有“硬”的制约,那么师德建设往往会陷入事倍功半的怪圈。制度约束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制度约束机制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着手:师德水平与职称评聘挂钩;师德水平优秀是评优选先的首选条件。
实践证明,以“柔”为主导,以“刚”辅之,则能使师德建设取得明显的实效,近年来,我校一直把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由于学校对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措施得力,教师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讲师德,比奉献,争做师德标兵”已蔚然成风,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和信赖。
(二)全方位、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只有满腔教育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们学校在培养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这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青年教师的培养
面对我校青年教师是主力军的现状,打造青年教师,使其迅速成长“达到一年成长,两年成型,三年成为专业教师”的目标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我们坚持“学、练、研”三位一体。一是在“学”字上做文章。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课堂教学常规、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在教师自修业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倡导拜师学艺,结对互学,(王芯与杜明月、王楠与史东立、马旭东与骆小晴、张金凤与王蕊、刘丽杰与苗苗、张久清与高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二是在“练”字上下功夫.我校狠抓青年教师课堂上的基本功,比如如何创境、如何过渡,如何表达,如何组织教学等,让强年教师不停的练,直到熟练为止。三是在“研”字上求实效。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教学标准,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职。针对部分青年教师不善于研究、总结的现状,学校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采用校本教研、结对教研,使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快速成长起来。
第二步:压担子,使优秀青年教师冒尖成为典型
优秀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我们选准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给其适当加压,让他们挑起教学改革的担子。如王芯、刘浩、赵玲玲、刘月、王晶晶。我们经常让他们作汇报课;鼓励、支持、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县举办的各种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与教学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我们还大胆任用青年教师,让其担任教研组长、同时,学校还利用集会等时间对优秀教师进行宣传,扩大他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激励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抑制教师的职业倦怠
部分老师,随着社会风气的影响: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为了克服这种职业倦怠,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第二,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念,教师真切地了解学校的现状和光辉的前景,明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使教师产生责任感;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第三,学校工作安排上,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通过“压担子”、活动评比等形式,让老师有危机感和荣辱观,不甘落后。第四,让培训成为教师成长的最好福利,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
(三)骨干引领
由于学校三十岁以下的年青教师多,他们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虽然教学经验比较欠缺,但干劲十足。为此,我校在青年教师中寻找有上进心、业务素质高、进步较大、成长迅速的老师培养成骨干教师,做好新教师传、帮、带工作,让年轻教师尽快实现“三个转化”:从学生型到教师角色型,从模仿教学型到自主创新型,从偏于“双基”型到注重能力型。首先培养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要通过政治学习,专题讨论典型引路等形式,逐步使骨干教师树立爱校、爱岗、敬业的思想。其次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吸取先进教学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县培训,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第三引导骨干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鼓励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深入研究,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新起点、新突破、新超越。引导骨干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鼓励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深入研究,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新起点、新突破、新超越。由于骨干教师少,所以在我校教导处全力以赴,全面跟踪指导,大力配合骨干教师和教研活动,使教师队伍迅速发展。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在队伍建设中,我们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但教师主人翁意识的确立不只是靠宣传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靠相应的机制支撑,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加强教师考核机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对教师的德、勤、能、绩等进行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 7
价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等相联系,这不但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好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教师队伍也具有很好的导向激励作用。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建立问责机制。
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那么也就找到了“幸福感”。一旦教师有了一点“幸福感”,就不会把工作仅仅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值得付诸奋斗、努力的事业。当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时,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中的幸福。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碱厂学校所做的工作还非常的粗浅,但是我相信随着高尚师德的塑造、专业素质的发展、人文管理的落实、多彩活动的开展,必能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依法治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
我校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了依法治校的领导,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校长负责具体抓落实。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们聘请榜头派出所指导员林宗森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加强规范管理,开创依法治校的新局面
我校把依法治校工作渗透到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只有规范的精细的学校管理,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把依法治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依法治校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把依法治校与各种活动想结合、把依法治校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把依法治校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依法治校与“三结合”教育相结合。
3、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学校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一整套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一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依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审议和通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与修改,对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让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使教职工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坚持校务公开,严格收费管理。严格实行财经制度,按规定标准收费。每季度在校务公开栏目内公布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学校重大事务、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增进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三是治理教育乱收费。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四位校级领导分工包片,责任到人,并下设办公室。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健全对教育乱收费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创建进程
1、本学期,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中心网站的建设。建立了“教育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校园网的全面建设。在11月莆田市教育信息校园网站建设评比中,我中心网站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2、开展“文明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创建活动。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创建力度。本学期,本学期又有十所学校获得仙游县第十届“文明学校”的称号,东宫小学在县素质评估中,获得评估组的一致好评,中心校正在准备接受市“素质教育优质校”的评估。
经过全体教师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取得较大的成绩,我中心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管理单位”。虽然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学校经费、硬件投入等),但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全校师生必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精诚团结,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克服困难,与时俱进,争取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