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职能,促进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职能,促进持续发展
----2017学校工作校长述职报告
学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师风正,学风浓,要实现这一目标,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一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和一个勤学善思的学生群体,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说,更需要学校总体规划,制度引导和精细操作,现结合我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实际,谈谈具体的经验做法。
一、在创新中弘扬师德,矫正师风
结合上级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我校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立师德树师风,提升了队伍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抓学习促落实:我校专门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强师德、正师风、树形象教育活动。领导班子认真组织,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教师做了不少于 10000字的学习笔记,撰写了学习体会。在查摆整改阶段,学校与教师形成了自查报告,制定了整改方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定了教师“六不准”,全体教师做到了以德立身、以德从教、以德育人。
2、抓制度保公平:严格落实考勤制度、绩效奖励制度、综合考评制度不动摇,采取制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使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工作记载更加详细,在学年度教师综合考评、优秀班主任评选、职务资格评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办法、程序执行,考评后及时公示考评结果,广大教师心悦诚服。由于落实有力,杜绝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的” 不良现象的发生。
3、抓班子促整改:整改从领导班子开始,要求领导干部、党员时时干在前头,处处以身作则。如今上至校长、副校长,下至每位教师,都能身先士卒,或是认真钻研、处理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是早来晚走尽职尽责管理安全工作及学生纪律,积极主动毫无怨言,树立了良好的集体形象,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教师临时外出或做事,都能主动请假销假或请示汇报;对于问题学生教师能主动家访;有的临近退休、身体欠佳的老教师能理解学校人员紧张的难处,毫无怨言地继续操劳在工作岗位。由于领导班子、党员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不良习惯改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在改革中深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是复杂的,如果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很容易出现打乱仗现象,挫伤教师的工作极积性。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在教学管理上打破固有工作模式,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取得了较好效果。
1、在教学过程管理中作出新尝试:
实施目标管理,以恒通二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目标,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是具体责任人,分别负责年级、班级、学科各项质量目标的完成,并在期末综合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兑现奖惩;精细过程管理,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制”,领导“包年级制”,构建教学立体防控网络,不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随堂听课,了解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作业、听课等教学常规是否落实,做到检查不提前通知,直接按课程表的安排进行随堂听课,课后及时查看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及时与教师反馈、交流,有效杜绝了教师不备课上课的现象,达到了求真务实的效果;严格终结管理,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均由教导处记录装档,作为考核、评估教师的重要依据,每学年按照《教学常规考评细则》进行绩效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全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新思路:为解决“先观摩、后总结”传统教研零敲碎打、形式单
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我校以随堂听课和打造“四环双学”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为载体,着力狠抓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平时深入教学一线推门听课,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重在了解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情况,以教研组查找主要问题,明确下一阶段教研专题和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然后安排教师个人设计教学,组织共同观课,力求落实行动计划,最后说课、评课,重点评说“做得怎么样”,并明确“下一步怎样改”。活动集教学观摩、专题指导、同课异构、相互听评课于一身,取得了预期效果,受到了广泛好评。
3、在抓实教学质量上实施新举措:平时通过加强领导巡课、常规检查和随堂听课,我们积极督促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保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不丢失,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高度重视教学反馈,坚持定期“回头看”,做到每年级每个月都有质量检测,每一次检测都有质量分析、查缺补漏。每个学期,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复习备考会,蹲点督查、模拟测试、整改提高等手段,促使教师在教学措施方法的研究和落实上下功夫,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4、在校本研训中取得新突破:我校非常重视吸收外部经验,加大了外派力度,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在上级评优竞赛、培训交流中,尽量启用新人,避免不重复,让更多的教师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由于教研与指导到位,在省白板应用教学大赛上,王军老师获优秀奖;在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任纯、黄浩等教师获等级奖;在县教学能手评选中,王旭等9名教师获得教学能手称号;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中,杨武老师获一等奖,蔡行老师获二等奖,王芳老师获三等奖。本学年我校积极承办了盟区校的校际交流活动,活动中做课教师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教研员精彩的教学点评和主管领导画龙点睛的总结,引发了广大教师深刻反思,为校本教研补充了新的能量。
我校的教学管理,由于目标明确、形式新颖,措施得力,改变了过去盲目、浮躁、应付的不良习惯,向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迈进了扎实的一步。
三、在实践中坚持以德为首,注重全面发展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求真务实和观念、方法、活动上的创新,不断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时效性,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
1、构筑德育主阵地:为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校着力在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班主任培训不松懈。坚持理论学习,学教育政策法规、学班级管理经验,努力提升班主任理论水平;坚持周例会、月总结、学期经验交流,以会促训。二是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不松懈。通过实施班主任常规考核、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集体评选促使班级管理经常化、制度化。
2、夯实养成教育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我校养成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做到会背诵、乐执行,知行统一,让规范深入学生内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醒作用;以模范学生评比为依托,做到检查经常、评比结果公布及时,值周领导做到了早来晚走,值周学生干部认真负责,各班主任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德育培养目标;以班级为中心组织了养成教育大检查活动,主管领导对检查情况做了认真总结,对优秀班级和学生进行了表彰。
3、重建“三结合”阵地:为了办好群众满意的学校,一年来,学校着力做好“百名教师访千家”这篇文章。每学期开学前后,领导班子认真规划和部署,就家访的目的意义、家访对象、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做详尽解释和说明,安排教师实施家访,碰到问题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由于领导重视、计划周密,教师的懈怠情绪淡化了,家访工作大多做得有声有色,“开学前集中访、个别学生重点访、应急问题电话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群众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4、创建校园文化阵地:为把学校打造成温馨家园和幸福乐园,我校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以“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为基本项目的“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主题活动,通过六个到位——时间调控到位、人员安排到位、场地落实到位、组织形式到位、内容设置到位、评价考核到位,力争让人人动起来、跳起来、舞起来、唱起来,使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学生展示风彩的舞台。
四、在管理中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1、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我校坚持行政领导分管年级、联系教研组和学科制度,落实每位行政领导的教学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实行每位行政领导蹲点一个年级组,联系一个教研组,负责一个学科,定期组织召开年级组教师和教研组会议,分析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参加教研组的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2、建立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我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各科教师岗位职责,完善了《红袖中学教职工考勤细则》、《红袖中学教师教学实绩考核细则》、《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常规考评细则》等,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让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做到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力求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构建网络,形成管理合力
我校形成了“分管领导——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管理网络,实现了监控无死角,把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对具体工作的尺度把握,更需要对其具体工作的强力执行,需要我们极强的责任关注,才能在探索中不断进取。
第二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新城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新城持续发展
太湖新城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及早布署,全力抓好“两违”、农房建房管理工作。近期,太湖新城对“两违”、农房建房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措施,为加快建设“太湖望县、锦绣长兴”工作添砖加瓦。
一是进一步加强巡查严肃查处,全面遏制违章建筑。总结2011年违章建筑工作的同时,研究并制定出台了《2012村控制违章建筑考核办法》,工作有效落实到位,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责任人,考核内容及奖励措施;各村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对本辖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违章建筑情况的巡查力度,每天每个自然村全方面最少巡查二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处理违法违章行为,特别要加强双休日、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的巡查,尽可能得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违章建筑从4月份的221起到12月份的5起,违章建筑面积从4月份的26794平方米到12月份的120平方米,违章建筑得到全面遏制。
二、进一步建全农房建房管理制度。严格按《2012年太湖新城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审批,对规划控制区内特殊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可参照规划区内住房困难户、无房户和危房户的有关规定申请解决住房。为了进一步加强村民建房管理,将村民房屋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确保太湖新城建设有序发展。通过“一户一照一档案”的方式,对辖区范围的村民房屋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存档,到目前为此共查清了5070户,建筑占地面积1049187平方米,建筑面积1753485平方米。通过从外业到内业到归档三个环节,形成了三项成果资料,原始调查表、装订成册的纸质件和电子文档。作为新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作为控制违章建筑的依据、作为提高群众依法建房自觉性的依据、作为拆迁调模的准确度的依据、作为村民建房审批的依据。
三是村委领导带班,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各村必须责任到人,建立控制“两违”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党员干部带头要有不怕做难人、不怕得罪人的坚决态度,村干部必须要挑起担子要亲自抓,务必抓实、抓好、抓到位。各村要经常全面调查排摸本村内“两违”和农民违法建房情况,对出现“两违”苗头,立即上门制止并做好思想工作,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公安、城管、国土、供电、工商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和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城管巡查发现违章户,先和村干部进行劝导,如果不听劝导的,采用停水、停电等相关措施迫使其停工、拆除。
太湖新城管委会
2012年3月22日
第三篇:浅议如何延伸检察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浅议如何延伸检察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检察机关既要延伸检察职能,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又不能盲目参与,瞎创新。“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服务不代替”应该作为检察机关延伸职能的重要基准。同时也要求在管理服务过程中不能自我放大检察职权。采取的方法既要有可行性、创新性,也要考虑合法性,不能突破法定职能包揽检察机关不宜承担的工作,更不能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乱作为。本文将从“三项促进” 即“监督促管理、帮教促管理、治理促管理”角度,浅议如何延伸检察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职能 法律监督
根据宪法的定位,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中有法律监督的职能。2009年高检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国家,检察机关属于广义的社会管理主体,其执法办案活动是广义的社会管理活动,同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部分社会管理活动负有监督职责,所以,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为此,如何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责,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本人结合本院工作开展情况谈点初浅认识:
一、“监督促管理”,立足监督职能发挥作用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构。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首先要加强侦查监督工作,我院一贯的做法是对于严重刑事犯罪、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的案件,要求快捕快诉。为破解“刑事案件多发、案多人少”的难题,近年来,我院在本市首先推出了“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办理”等制度,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快速办理,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实现了依法快捕快诉。其次要抓好职务犯罪环节,“突出重点、合理建议”。按照中央“六个领域专项治理”的重要部署,把查办涉及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作为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大局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开展了对国土资源领域、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专项治理。同时对于农村具体的一些基层组织,对于职务犯罪和党员干部的犯罪,进行严肃查办,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管理。通过查办案件进一步延伸办案职能,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典型的个案,加强调查研究,查找犯罪根源,认真分析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隐患,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或者行业系统发出检察建议,切实抓好整改意见的落实和反馈,强化检察建议对规范社会管理的教育功能。再次是拓展犯罪预防工作。推行预防职务犯罪联络员制度,同辖区内20多个单位签订了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还主动将监督关口前移,到案发单位进行警示宣传教育,与涉案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努力实现“办好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同时还要把检察预防触角从重点工程专项预防、重点行业系统预防等领域延伸到基层农村社会管理生活中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纳入检察机关预防视野,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补偿、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等列为预防重点,加强调研宣传,深化检察机关的预防网络、预防制度、预防教育工作机制。
二、“帮教促管理”,开拓帮教工作推进新思路 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帮教工作。考虑到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因小事引起触犯刑律,如果不及时做好帮教工作和跟踪回访,就会丧失掉最好的帮教时机,导致这些人在社会歧视下无法继续学习和工作,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进而导致再次犯罪,蜕变成为社会隐患,这将会日益加重社会管理的难度。因此,我院与柳州市自新社会帮教协会合作,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犯罪的帮教工作,实行“两个延伸一抓管”。一方面“向前延伸”,在侦查机关同意的情况下,允许自新社会帮教协会提前介入,对涉嫌犯罪的青少年进行规劝、感化。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结合帮教协会出具的谈话材料,酌情考虑,依法从宽处理,坚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另一方面“向后延伸”,对不捕不诉的青少年对象,配合自新社会帮教协会做好追踪回访工作,确保不捕不诉既节约司法成本,又产生良好社会效果;对重新回归社会的犯罪青少年,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为犯罪青少年做好引导、教育、扶助、管理等帮教工作。如开展心理辅导,组织在网上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安排与用人单位见面提供条件等,这些工作可以通过与社会帮教协会间的合作协议,由帮教协会中的专业技师、管理人员进行实施,以帮助犯罪青少年尽快融入社会。“一抓管”是针对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青少年,其中大多数是属于年龄比较小的,我们在这方面管理上也可以下功夫。城区以社区为单位,和社区主任经常保持联系,根据社区主任提供的情况,派干警深入社区做工作。通过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动态,跟他们家长和社区主任主动地去做工作,防止误入歧途。
三、“治理促管理”,积极举措综合治理工作
检察机关要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作,改变以往“社会管理创新是行政机关、党群组织、社会组织的事,与检察机关没有太大紧密关系”的观点,认真落实检察工作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协助党委政法委、人大、政府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开展调处工作,加强对社会治安动态的研究把握,及时向领导部门提出强化社会管理、消除治安隐患的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一方面通过检察长接待日、大接访等活动,面对面接触群众,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服务的同时体察民意、关注民生,从中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并根据检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拿出方案,协助党委政府把住政策源头,促进完善社会管理。比如去年本院共受理群众控告、申诉40多件,妥善处理集体访4件,立案复查刑事申诉案8件,检察长接待来访群众30余人。另一方面健全“检调对接”机制,延伸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职能。加强联系协商、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应对困境,消除深层次隐患。通过进村入户、了解排查等形式,化解社会矛盾和邻里纠纷。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群众集体矛盾事件,可以经由控申等部门介入,与政府处纠办、当地司法所多方协调,调解处理,使事情有圆满解决,化解积怨。第三方面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宣传。把检察工作向社区、农村、企业和校园延伸,进一步加强检察工作宣传,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熟悉检察工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本院从2006年以来选派出8位资深的检察官到辖区内的八所中小学担任法制副校长,送法进校园,大力进行法制宣传,实行检校共建。去年来共派60多人次干警到社区、商场接访和进行法律宣传,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将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检力下沉,进一步密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地体察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事。
第四篇:做好人性化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做好人性化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等管理理念在我国盛行已有一段时间,但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企业还不多,大多流于形式,变成口号。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1、我国传统的等级体制对企业影响很深,“官本位”现象在企业中很是严重;
2、很多企业与市场接触的深度不够,“政治企业”、“政绩企业”在我国十分盛行。企业领导者追求短期政绩,以求个人的升迁发展,因此就很少考虑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内容并不深奥,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爱人、关心人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人所从事的。企业的兴旺发达,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员工的努力。只有通过对员工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等才能充分挖掘员工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人性化管理的至高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和积极发展的组织氛围和共同愿望,并进行内在知识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发展和自我实现。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模式,而“文化管理”的运作和实践的核心是人性化管理,因此,探讨和研究企业人性化管理问题,不失为增强企业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企业员工是重要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为达到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其次,企业人性化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人性化管理通过对员工的重视、对员工的发展的强调,把员工及其自我实现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东海在近年来的人性化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再做事”的理念,强调了“做人是第一位”的思想,以人为中心,把员工作为第一上帝,全心全意为员工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以换取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和业绩,做到了从人性的角度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
再次,企业人性化管理体现了“人是管理的目的”的思想境界和企业哲学。人性化管理把员工作为主题,与其他管理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有利于人、有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如果企业能够让员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不断创造自己,开创一个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就达到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WTO把我们融入到一个没有边界的经济体系和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我国企业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寻求一流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抵挡外部竞争实力冲击的坚实后盾,也将是企业组织获得最大价值增值和丰厚利润回报的最佳途径。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人性化”的价值理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正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完善自身的一种重要的举措。所谓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是指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中,要以“柔性管理”取代“刚性管理”。“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性化管理。
1、瞬息万变的环境呼唤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而我国企业原来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环境变化。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人性化”管理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识到人的因素企业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人才的竞争。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从内部环境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职工的参与。企业只有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人性化”管理是激发创新的有效机制
有人把在严格制度管理下的员工比喻成高速运转机器里的零部件,只能被动地跟着机器转动,而没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比制度约束更高明的,是企业实施的“人性化”管理。这种“人性化”管理使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制度约束对于员工而言是“要我做”,而形成心理契约对于员工而言却是“我要做”。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是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而“人性化”管理正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
3、“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作出高质量的决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作出决策的速度越来越快,决策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任何管理者都难以独立决策,必须转向决策的民主化,吸收下级参与决策,集思广益,改善决策的速度和质量。而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让职工充分地参与到组织的决策当中,体验到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既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又便于决策的执行,充分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4、“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通俗地讲,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於“把人当人看”,从而才使得员工愿意怀着这种满意或者是满足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讲求高效率、竞争力的现代,许多企业致力发展具有优势的专业与技术,但是,如此就能爲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吗?显然不是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机械化的管理,给员工的感受就像是挂在办公室、车间门口的玻璃镜片,冰冷冰冷的。其实是这些企业领导人忽略了所谓“看不见的东西”──人性化的管理,从而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却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适合现代人的新型管理模式,应该包涵情感这一人性化的重要因数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爲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线索和趋势之一。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人性化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将会使企业的员工空前团结,成爲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它不仅可以使员工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得到宣泄,而且直接结果是员工能够更多地静心工作,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其次通过这种情感的纽带,可以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爲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使员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的发展方向达到高度统一。
如今,我们习以爲常地讲企业需要管理创新,事实上管理创新的实质就是观念创新。而在知识经济与资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企业管理也将逐步演变成一场观念的革命。而要想最终取得这场革命的胜利,以人爲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最终将取代以约束爲中心的“物化”管理。
三、企业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
1.首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人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心理表现。许多成功的企业,正是树立了“以人为本”这样一种价值理念,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国内现有成功企业不难看出,任何企业只有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这个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才可能会迈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企业员工才会团结协作、积极主动、行为规范、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是美好的。如果一个企业在实际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实施“以自我为中心,非理性集权管理”模式,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步入混乱、无序的轨道,企业员工就会私欲膨胀、各自为政、放弃责任、混时度日,这定会将企业推向衰败。
2.有了先进的理念,还要有合理的制度与之配套
健全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再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以合理的管理制度如规范的业务流程、合理的管理平台和科学的决策体制和监督体制等来整合个人利益,协调各种冲突,从而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3.建立起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价值实现。对于员工来说,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比较容易被满足,但在被尊重的需求上,许多员工都抱有怨言,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尊重,经常被经理视为己有,时刻受到经理的监督,被管制得很严,没有一点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实现,工作环境很压抑。相反,员工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考虑个人的发展问题,希望在工作的时间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希望能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娱乐。如果员工作为个体受到了经理的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欲求得到了重视和满足,他们才更愿意用心工作,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管理人员打成一片,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主动与管理人员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人性化的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就要有人性化的表现,最为简单和最为根本的就是尊重员工的私人身份,把员工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和管理,让管理从尊重开始,让员工普遍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一个组织所最希望收到的效果。
四、人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须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的。
第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鲜明的重视人性的思想,体现人文关怀。
仁爱精神在中华民族长河中源远流长,伟大的革命先躯孙中山先生毕生倡导“天下为公”,倡导“博爱”的精神。这种人性思想和观点,强调从无私的动机出发,舍己利人,舍己爱人,与人性管理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事实证明,那些让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并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无一不是坚持和发扬重视人性思想的结果。
目前,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下产生强烈的碰撞。企业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打造百年企业,长盛不衰,枝繁叶茂,必须深深植根于企业
文化的肥壤沃土中。
古人曰:“聚人而成家,聚家而成国”。没有比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和爱更重要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视“家”为宇宙的中心,看作生命的摇篮、生活的爱巢、避水御浪的港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有了“大家”,才有“小家”;只有“大家”的繁荣富强,才有“小家”的幸福安康。因而人们期盼企业成为团结、和谐、温馨、可爱的大家庭。
“家文化”实际上是人性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意味着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不断提高;意味着要创造一个人人有权参与、发挥团队精神、坦诚相待的工作环境;意味着要关心员工生活、营造和谐温暖的集体氛围。当每一个员工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自己的个人目标融为一体时,当员工个人素质和合作精神不断增强时,企业就一定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发展。
第二,创造适合人性化管理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企业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这是保持员工满意至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企业有敬业、进取、宽容的合作氛围和激励制度,就能充分发挥员工潜在的能量,就能营造一种非常融洽和协调的企业氛围,形成上下同欲的强劲的凝聚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们重视两种人的价值:一是员工,一是用户。要不断地为员工创造一种发挥价值的氛围。”
第三,企业必须培植适应人性化管理的丰厚土壤。
进入21世纪,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已发生很大变化,所有员工在企业这块土地上自然成长,长高则高,长矮则矮,这就是所谓的“土壤学说”。企业要培植丰厚的人性化管理土壤,一要给员工提供宽松的生存空间,使员工迅速成长起来。二要为员工创造机会,实现“以发展创造机会,以机会牵引人才,以人才创造更大的发展,形成更多的机会”这样的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三要高度重视员工的潜能开发和自我超越。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如何发挥潜能,全在于自我超越。因此,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要由“制约+控制”阶段,向“激励+学习”阶段转变,改变过去以控制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而实现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发掘员工的潜能,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性和主创性,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显著特点。
第五篇:创新跨越,持续发展
创新跨越,持续发展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从7月6日开始,我××公司响应号召,积极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这一阶段通过参加集中学习讨论和自学,有以下心得体会。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这次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对每个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及企业的领导者,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次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我要结合自身实际接受再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再提高。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保持党员先进性又有了新的历史涵义。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上,而且要体现在带头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最大追求,也是每个党员的永恒的职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就是,我们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通过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发展,不断创新,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满足员工的愿望,实现其全体利益,同时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是我们身为企业领导的共同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身为企业领导,更应正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正确引导职工,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创新跨越。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促进企业发展新跨越。坚持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先进性是具体的,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我公司要进一步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落实、强化、完善星级服务,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要继续完善整体安全体制,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各个部门的安全作业。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新的时期完成企业创新,以实现企业协调持续发展。我个人也会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业务上不断创新学习,起到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员工为企业再创佳绩而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