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至2008年度城市供热工作的[大全]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发〔2007〕10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7-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至2008年度城市供热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发〔2007〕1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驻哈部队:
为确保全市人民住上“暖屋子”,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做好2007至2008年度城市供热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市区两级管理体制,落实供热区域管理责任
市供热管理办公室作为全市供热行业管理部门和市供热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归市建委管理,重点履行政策指导、规划建设和市场监管等综合性管理职能。各区政府要按照《关于建立市区两级供热管理体制的通知》(哈编字〔2007〕105号)要求,组建区供热管理办公室,作为区专门管理供热工作的办事机构,具体履行辖区内供热管理职能(呼兰、阿城2区暂维持现管理体制不变)。建立健全区长负总责、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区供热办直接负责的供热管理体制,明确区政府、街道、社区分级管理职责,做到每个锅炉房(换热站)有人包、有人管。充分发挥区域管理的优势,建立健全供热管理部门与城建、城管、环保、规划、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辖区内供热建设和运行管理遇到的问题。建立与驻区供热单位协调联系制度,加强对辖区供热设施维修改造、储煤、收费、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供热突发事件,确保供热工作顺利进行。加大对供热保障对象的保障力度,做好辖区内供热保障对象的审核和补贴资金的发放,保证特困群体住上暖屋子。加强区供热办和供热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搞好岗位培训,开展辖区内供热基础情况普查,尽快适应供热管理重心下移的需要。
二、加强供热管理,确保供热质量
(一)认真做好供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供热单位要采取措施应对燃煤价格上涨、市场供应趋紧和运输紧张的严峻形势,抢前抓早购储燃煤,保证10月20日前燃煤储存率达到计划用煤的70%,供热设施检修率和完好率达到100%。供热新建、改造工程要提前完成竣工验收和系统调试,供热管网系统要提前进行注水试压,所有供热设施要提前进行试运行并具备供热条件。
(二)努力确保供热质量
2007年10月20日至2008年4月20日供热期间,居民居室内6:00时至21:00时的温度应当达到18℃以上,其他时间不得低于16℃,同时要采取措施解决冷热不均问题。热电联产、区域锅炉要采取连续供热方式,不具备连续供热条件的分散锅炉要延长供热时间,确保居民住宅室温达标。自供热单位要加强管理,切实对辖区内供热运行和供热质量负起责任,确保供热质量达标。
(三)确保供热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供热锅炉、压力容器和安全附件必须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校验合格后方可运行。司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用户要求停止用热的,应当提前与供热单位签订停热协议;对可能危害其他用户用热或者影响室内公共设施安全运行的,不能停止用热。各供热单位要制订应急抢险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和维修抢修队伍,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故障。
(四)加强供热节能减排工作
运用气象节能技术,做好冬季气象走势预测分析,合理调节供热运行,科学实施“看天烧火”。推广应用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供热节煤、节电、节水水平。大力推进政府机构办公楼、公共建筑热计量试点,对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增设温控和计量装置,促进行为节能。房产、物业管理单位要履行房屋保温节能职责,供热单位要敦促热用户做好防寒保温。
在保证供热质量前提下,努力实现供热节能在去年降低10%的基础上再降5%的目标。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加强储煤、储灰场地覆盖管理,减少烟尘排放和扬尘污染。
(五)切实提高供热服务水平
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城市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和《哈尔滨市供热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暂行办法》,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全面开展供热企业综合信用评价工作,通过等级评定促进供热企业开展诚信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供热服务公示制和承诺制,公开供热单位名称、负责人姓名、供热时间、服务标准和服务监督电话。在供热小区实行定点、定时测温和发放便民维修服务卡,设立24小时报修电话,保证服务及时,方便群众。组织开展服务年活动,提高供热服务质量。供热设施发生故障需停热8小时以上的,热源单位和供热单位应当及时通知用户,并向供热主管部门报告,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热。
(六)进一步强化供热信访工作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各供热单位要认真解决职责范围内群众反映的供热问题,化解供需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市供热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区供热主管部门化解排查的工作机制,各区供热办要设立供热监督电话,协调解决辖区内的上访投诉问题。供热企业是供热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会供热单位要设专职信访工作人员,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自供热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供热信访问题由责任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各区供热办和供热单位要认真处理建设系统“12319”热线转办的供热案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防止发生越级和集体上访事件。
(七)依法维护供热市场秩序
热源单位与供热单位、供热单位与用户之间应当分别签订供用热合同,合同文本应使用省建设厅和省工商局统一印制的示范文本,依法明确供用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供热监察执法部门要加强供热市场监管,依法查处窃热和窃取供热用水、损害供热设施、供热质量不达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未经批准擅自弃管而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发生重大供热质量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因供热单位原因致使居民住宅居室温度未达法定标准的,热用户可依据供用热合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热价监管,依法查处擅自提价或通过缩短供热时间、降低供热质量等手段变相提价的行为。
三、实施依法用热,严格依法收费
(一)交费责任
热费承担主体为房屋承租人或产权人。
1.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在规定的住房控制标准面积内的热费,由职工个人和房屋承租人或产权人所在单位共同承担,其中职工个人承担10%、单位承担90%;超标准面积的热费全部由职工个人承担。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2号)执行。
2.乡镇、民营和三资企业职工的热费,已纳入工资的,全部由职工个人承担;未纳入工资的,由职工个人和所在单位分别承担10%和90%,超出规定控制标准面积的热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3.个体工商业户、农业户、自由职业者和停薪留职人员的热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4.在规定的供热保障控制标准面积内,以下各类人员的热费均按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支付,超出供热保障控制标准面积的热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1)居住集中供热住房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均无职业的民政定补优抚对象、家庭成员均无职业的失业救济对象、市属国有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无工作单位和单位关停破产确实无力支付热费的建国前老军人的全部热费;
(2)经批准的市、区属国有关停破产企业离休人员(不含由市离休干部管理中心支付热费的离休人员或关停破产时已向个人支付热费的离休人员)和进入社保领取养老金的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不含破产时已从破产费中预留并委托社会保险机构发放采暖费的退休人员,或企业破产时已向职工个人支付热费的退休人员)单位承担的90%热费;
(3)居住非集中供热住房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户每年给予720元补贴。
(4)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5.省、市、区级财政承担的热费补贴资金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归集,统一拨付,各供热单位不得要求享受供热补贴的人员垫付热费。市、区有关部门要严格审定享受热费补贴人员资格,各供热单位及个人要按规定履行申报手续,并在其所在居民委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6.持有市总工会核发的《特困职工证》的特困职工热费,全部由所在单位承担。
7.非住宅房屋的热费,由房屋经营者或产权人承担。
8.新建房屋未交付购房人使用前的热费、未安置空房的热费,由开发建设单位交纳;租赁房屋的热费由房屋所有人交纳;承租公有住房的热费由房屋承租人交纳。
9.停止用热并与供热单位签订《停热协议》的用户,应当按照规定向供热单位交纳一定数额的热能损耗补偿费。
(二)收费办法
1.热费实行向单位收缴和向职工家庭收缴相结合的办法,向单位收缴的,由单位负责交缴其应承担的90%热费,并负责代扣代缴职工个人应承担的10%热费;向职工家庭收缴的,先由职工家庭垫付全额热费,持收据到所在单位报销,所有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为职工报销垫付热费。
2.职工有多处住房,合计面积未超过规定控制标准的,单位按90%报销热费;超标准面积的热费全部由职工个人承担,由单位负责代扣代缴。
3.供热单位可与街道办事处、居民委签订热费收缴合同,由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协助收缴。
呼兰、阿城2区暂不执行本通知规定的交费责任和收费办法。
(三)保障措施
1.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将热费列为必保支出,按时支付热费或报销职工垫付的热费。对不按规定支付或报销热费的单位,继续实行“五不准”政策(即不准购买和更新小汽车、不准发放奖金、不准领导干部出国、不准评为先进单位、不准领导干部评为先进个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五不准”政策的审核把关。
2.凡不按规定支付和报销热费的单位,由监察、审计部门进行监察审计;对确有能力但拒不支付和报销热费的,依法强制划拨。
3.用户逾期拒不交纳热费的,供热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缴热费。用户逾期未交纳热费,供热单位可以自逾期之日起,按照所欠热费总额的1‰按日加收滞纳金。
4.对无正当理由空闲而不交纳热费的公共用房和未经产权单位同意转租而不交纳热费的公有房屋,由公有房屋经营管理部门和产权单位收回房屋承租权并解除原租赁关系。
5.个体私营业户在规定时间内拒不交纳其经营场所和自住房屋热费的,可按有关规定暂缓、限制或停止供热。
四、密切配合,为城市供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市供热工作由市供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供热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认真组织系统内有关单位做好社会供热和单位自供热工作,特别是做好职工热费、历年陈欠热费的支付、报销工作。针对今年燃煤价格居高不下、供热生产面临困难的特殊形势,供水、环保部门对居民供热要执行民用价格、缓交排污费的扶持政策,支持供热企业保证居民供热。要加强供热工作目标管理和考评,严格兑现奖惩。市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监察、审计、外事侨务、物价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把关,确保制约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机关、事业单位热费,认真做好供热保障资金的归集和拨付工作,确保年末前保障资金核拨到位。各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热是商品”的宣传力度,对有钱不交、搭车用热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曝光。各供热单位和热用户要牢固树立“依法供热”、“依法用热”观念,切实履行保证供热质量和用热交费义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供热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9至2010城市供热工作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9至2010城市供热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发〔2009〕1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驻哈部队:
为切实做好2009至2010城市供热工作,确保全市人民住上“暖屋子”,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行新的热费交缴办法
(一)本供热期,坚持原标准、原渠道、原报销对象“三个不变”的原则,由用热户家庭先行支付热费,待市政府相关政策出台后,将应由单位承担的部分热费一次性发放给职工个人。职工先行垫付的热费,应在2009年12月31日前补发到位。
(二)热费承担主体为房屋产权人或公有住房承租人,热用户直接向供热单位全额缴纳热费,供热单位直接向热用户收缴热费。
(三)鉴于呼兰、阿城两区热费交缴制度与市区不同,其热费交缴办法由两区自行研究确定。
(四)用热的阳台和供热的公共部位热费计收,按照黑龙江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居民住宅供热使用面积计算标准的通知》(黑建城〔2005〕36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新建住宅在供热期间进户的,其热费收缴按照《哈尔滨市物价局关于新建住宅居民进户收取供热费的通知》(哈价经发〔2004〕28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强化供热保障
(一)以下各类人员纳入供热保障范围,其在规定供热保障住房控制标准面积内的热费按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支付,超出供热保障住房控制标准的热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1.居住城市供热住房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均无职业的民政定补优抚对象、家庭成员均无职业的失业救济对象、市属国有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无工作单位和单位关停破产确实无力支付热费的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的全部热费。
2.居住城市供热住房的市、区属国有关停破产企业离休人员(不含由市离休干部管理中心支付热费的离休人员或关停破产时已向个人支付热费的离休人员)和进入社保领取养老金的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不含破产时已从破产费中预留并委托社会保险机构发放采暖费的退休人员,或企业破产时已向职工个人支付热费的退休人员)的90%热费。
3.以上各类人员中,使用电热膜采暖的享受供热保障补贴,价格标准按照2008第45号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有关规定执行。
4.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二)供热保障对象应是房屋产权人或公有住房承租人,享受补贴的房屋应是保障对象所居住的非营业性居民住宅。供热保障对象属离休人员的,其住房使用面积控制标准按照哈房改组字〔1994〕2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供热保障对象住房使用面积控制在45平方米以内。低于控制标准面积(含标准面积)的,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超出控制标准面积的热费全部由个人承担。供热保障对象有2处以上住房的,仅对其本人在哈市区内居住的1处住房给予补贴。
(三)居住非城市供热住房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户每个供热期给予一定补贴,补贴标准按照民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四)省、市和区级政府承担的供热保障补贴资金分别由市和区财政部门归集、拨付,各供热单位不得要求享受供热补贴的人员垫付热费。市、区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核享受热费补贴人员资格,各供热单位及个人要按规定履行申报手续,并在其所在居民委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五)严格供热保障工作管理。对供热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骗取供热保障补贴资金,以及认定部门工作人员违规、失职造成财政资金流失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和处分;对供热保障对象重复申报、伪造证件骗取供热保障补贴资金的,取消其享受供热保障资格。
呼兰、阿城两区暂不执行本通知规定的供热保障政策。
三、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
(一)明确市、区职责分工
按照市委、市政府下放供热管理权限、强化区级管理职能的要求,市、区供热管理职责分工明确为:市供热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政策研究、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区级政府全部承担辖区内的供热管理工作。具体职能划分按照市编委文件执行。
(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区政府是本地区供热工作的责任主体,区长是本地区供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区城市供热主管部门是供热监管的具体执行机构。各区政府要建立由区长负责、部门监管、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维护供热市场秩序和供热安全。要强化区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供热保障、供热应急资金,保证供
热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供热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一)确保供热安全稳定运行。各供热单位要提前做好供热设施检修和燃煤储备,10月20日前,燃煤储存率要达到计划的70%,供热设施检修率和完好率要达到100%,确保供热设施完好和供热燃料供应。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供热锅炉、供热管网、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必须达到安全运行条件,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校验合格后方可运行。要强化供热运行管理措施,杜绝突发故障、大面积停热等事故,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二)确保供热质量和供热服务。2009年10月20日至2010年4月20日供热期期间,具备连续供热条件的供热单位要实行24小时连续供热,不具备连续供热条件的要延长供热时间,确保居民住宅室温达标。供热期内,供热单位要全面推行供热服务公示制和承诺制,公开供热时间、服务标准、监督服务电话、单位名称和具体负责人,实施规范化服务,快捷、迅速解决居民投诉问题。
(三)切实承担社会责任。所有供热单位都要把搞好供热作为第一要务,承担起保证供热安全运行、保证供热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坚决杜绝弃烧弃管、把矛盾和问题推向社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坚决杜绝推迟供热、提前停热、人为限热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切实加强自供热管理。各自管房产和自管供热单位要切实做好设施检修、燃煤储备、供热运行管理等基础工作,确保供热安全运行和供热质量达标。承担社会供热任务的自管供热单位,既要保证本单位职工采暖,也要保证社会居民安全稳定用热,不得发生弃烧弃管行为和停热限热行为。
五、合力推进供热工作
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主动工作。市供热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和指导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供热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各区政府要落实供热属地管理责任制,检查督促辖区内有关单位做好供热工作。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机关事业单位热费,认真研究落实供热保障金问题。各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热是商品”的宣传力度,对有钱不交、搭车用热等侵害群众利益的恶劣行为坚决予以曝光,引导全社会树立依法供热、依法交费的观念,努力营造积极缴纳热费和“谁交费谁受益”的良好氛围。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发布部门:哈尔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9日 实施日期:2009年09月29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9A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8〕28号 【发布日期】2008-04-23 【生效日期】2008-04-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8〕2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今年全市确定重点项目100个,计划投资249.3亿元,其中计划建成投产21项、加快建设32项、新开工37项、加快前期工作10项。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做好今年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项目前期、开工准备、建设管理等方面,对重点项目跟踪督办,促进项目早日建成。继续实行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主要通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各区、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听取项目主管(服务)部门推进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全面落实重点项目目标考核责任制。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哈发〔2007〕21号)有关规定,经同市工作责任目标考核部门研究,将市重点推进项目列为专项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从2008年起对市重点推进项目进行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督(转)办工作事项和网络直报情况。由市大项目办负责目标考核的具体工作,对有关区、县(市)政府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评价意见,由市工作责任目标考核部门纳入全市工作责任目标统一考核。
三、精心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工作。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围绕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领域、我市重点产业培育、企业改革改制、重要资源开发利用、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等,谋划生成集群性强、集中度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
四、认真做好重点项目信息反馈工作。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和各区、县(市)均要确定1名信息联络员,通过网络及时向项目管理系统直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至少每月末(25日前)进行一次信息更新,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各级领导要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的监控,随时上网查询,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与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联系,指导建设单位正确填报统计数据。各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投资统计月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政务值班工作的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85号 【发布日期】2009-12-25 【生效日期】2009-1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政务值班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8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元旦、春节将至,为确保节日期间政令畅通,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让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现就“两节”期间政务值班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两节”期间的政务值班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落实责任,并提前对政务值班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二、严格执行“三级”政务值班制度。各级政务值班、值宿人员必须由政务干部担任,不得由保安、更夫或其他人员代替。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值班纪律,不得擅离职守,对脱岗、漏岗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并追究该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格执行政务值班报告制度。遇有紧急重大情况或重大突发事故(件),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政务值班室报告,并随时报告进展情况,对迟报、漏报、瞒报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四、认真落实应急预防措施。要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完善各项政务值守工作制度,确保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节日期间发生各类突发事件。
五、加强检查和督促。节日期间,市政府政务值班室将对全市政务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向全市通报。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采取适当形式,加强对所属单位政务值班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节日期间信息畅通、调度有效、安全稳定。
特此通知。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元旦冰雪节期间安全工作的通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12-30 【生效日期】2006-12-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元旦冰雪节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6〕8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2007年元旦和冰雪节将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安全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我市节日期间安全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两节”期间安全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节日期间安全生产责任 ?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两节”期间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节日前夕,主要领导要抓紧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并要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实地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责令立即整改,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做到万无一失。要全面落实“两个负责制”和“两个主体责任”,逐级建立并细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工作有力,扎扎实实做好“两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检查,全面落实节日期间各项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根据“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按照市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检查时要务必做到:深入细致,查到每个基层单位和所有公共场所,查到容易引发事故的每个环节;覆盖范围全面到位;检查重点清晰明确;落实检查的部门责任;重在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要像对待事故一样认真对待,从严整改,绝不能放任迁就。对由于检查人员工作失职未检查出事故隐患而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强化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和监察,组织力量集中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煤矿安全监管。要认真吸取“10.5”方正县宝兴煤矿重大透水事故教训,加大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监督检查。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认真抓好煤矿整顿和关闭工作,做到关得住、关得死、关得严,凡未经验收合格的,坚决不准生产。煤矿企业要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12字方针和领导带班下井等各项制度。节日期间坚持生产的煤矿要对节日期间驻矿监管、井下带班等工作作出详细安排,防止和杜绝节日期间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坚决防止瓦斯、煤尘、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严格依法查处客运车辆超载、机动车辆超速、货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牌无证车辆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继续集中开展“送子车”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主干线、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以及城区重点高危路段的巡查和管控,坚决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客运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严禁超员超载等违反安全规定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公共聚集场所安全监管。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车站、机场、医院、网吧、地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治,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对节日期间举办的大型聚集活动,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公安机关要严格审批把关,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四)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各级旅游管理、质监等部门要立即组织对冰雪等游乐场所设施、运载工具及旅游项目以及容易发生火灾、食物中毒的各种旅游住宿、经营场所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一律停止营业。?
(五)加强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两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生产和销售的旺季,烟花爆竹产销量大幅度增加,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大。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烟花爆竹安全宣传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监督生产经营者依法安全生产和规范经营,引导市民到合法零售点购买合格产品,做到安全燃放。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通知》(安委〔2006〕3号)要求,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公安、质检、工商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产、运、储、销各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行为。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切实防范翻车泄漏、爆炸和污染事故的发生。要结合冬季特点,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坚决停产整顿,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
(六)加强建设安装施工企业安全监管。市建委要结合冬季施工特点,采取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对我市建筑市场进行集中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特别要把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做好预防工作,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 非煤矿山、特种设备、供气、供水、供电、供热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力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满足广大市民用气、用水、用电和供热需要。?
四、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根据“两节”前后及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细化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应急措施,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准备充足的救险物资和抢险装备,保证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及时、救援有效。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积极、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加强节日值班值宿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 ?
节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特别是节日期间安排生产的企业,领导要带班作业,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对各种突发事故和异常情况必须组织力量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如实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安全办和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实行节日期间安全信息每日报告制度,各地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日13时30分前要将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向市安全办报告,由市安全办汇总后报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要保证值班电话畅通,遇到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对漏报、迟报、瞒报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市安全办节日期间值班电话(传真):86772363。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