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5: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

第一篇:1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藤野先生》的主题

张国生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抒发爱国主义感情当然是正确的,但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篇目,鲁迅表示: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还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藤野先生。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得知没有打听到,于是叹息:“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可见对藤野先生感情之深。他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如此感激,如此高度评价藤野先生呢?我想,仅仅是“认真负责”之类,似乎在鲁迅眼里不能称为“伟大”,也不会令他 终生怀念和感激。那么,藤野先生 “伟大”的品质究竟是什么,进而《藤野先生》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弄清这个问题,还需要了解鲁迅留日的背景和他当时的心理。

本来,鲁迅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家庭环境。他的祖父周福清出身翰林,在北京担任过内阁中书。但是,从鲁迅13那年开始,他的家庭遭受了两次重大打击。先是祖父因科考舞弊案入狱,从此,家境急剧衰败。第二年,父亲周伯宜突然吐血,重病不起。鲁迅是长子、长孙,从此,他过早地挑起了一部分家庭重担,频繁地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不久,父亲病逝,留下寡妻和他们兄妹4人。那一年,他15岁。

因此,他感受到人世间的种种歧视和冷遇。一是当铺、药铺的冷眼和轻蔑;二是路旁闲人的指点和讥笑;三是几个“名医”,其实是庸医医术上的糊弄、药引上的刁难和费用上的狮口大开。更让人生气的是本家亲戚的“变脸”以至欺侮。他和弟弟们到外婆家避难,大舅父家的人竟称 他们是“乞食者”。本家各房聚议分家时,竟公然欺负,要将坏房子分给他们。从《琐记》(见《朝花夕拾》)可知,“衍太太”之流对小鲁迅不无恶意的流言,也在院中传播开来。这些,本也是惯常现象,中国向来不乏势利小人,只是少年鲁迅比一般孩子过早地感受了这一点,在他幼小而敏感的心灵上打下了过深的烙印。这使他后来的作品中也多反映对社会阴暗的感受。

由于在家乡感受到的是轻蔑、是势利、是冷酷、是欺侮,由于家乡让他憎恶和痛恨,“那么,走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琐记》)于是,鲁迅进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又到南京矿路学堂。

在南京,他读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读严复的《天演论》,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了解满清政府的落后与腐朽,眼界大开,心情也好一点。但这时他又感受到另一种歧视──他爱于课余时间骑马游玩,有一次经过学校附近满族人聚居的旗营,旗营中的满族少年见他一个汉人竟敢高高地骑马经过营门,便投来石块并辱骂他。他大怒,扬鞭追赶那些掷石者,结果摔下马来,跌得头破血流。这种歧视已不同于以前,以前的歧视只是针对他的家庭和个人,现在的歧视则是针对他和他的被统治的民族,这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满清的奴隶。这件事也给他很大的刺激,二十多年后写《杂忆》(见《坟》),在谈复仇问题时还提到过。矿路学堂毕业后,既然在国内感觉很气闷,鲁迅便选择了国外留学,于1902年3月东渡日本。在日本,他又继续受到比以前更严重的歧视。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王晓明先生在他《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三章“离乡者的悲哀”中这样说: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日本报纸就公然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许多留学生,偏偏又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而以自己的种种乖行,不断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学生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轻蔑的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样呢,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了,但是,日本人那股蔑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人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他考试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辞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

比之家乡和南京,这种歧视更让鲁迅无法忍受,因为它针对的不仅是一个人,也不仅是中国的汉族,而是整个的中华民族!这不仅伤害他的自尊,还伤害了他对自己贫弱祖国的感情──当时的他虽然对祖国的“风雨如磐” 并不满意,尤其痛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但对祖国,他还是要“我以我血荐轩辕”。

患难见真情,患难中也格外珍视真情,一个长期饱受歧视与冷遇的人,如果谁曾经对他提供过帮助,付出过热情与尊重,他一定会倍觉感动,倍加感激,甚至终生不会忘记。感情分外丰富和敏感的鲁迅当然也是这样。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这当然会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单说藤野先生给他改“讲义”,竟让鲁迅“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今天我们读《藤野先生》 中的这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鲁迅所说的“讲义”,实际上是课堂笔记而不是作业。──别说是高等院校,即使是中小学,教师也没有给学生“ 添改”课堂笔记的义务。(2)不是“批改”,不是“修改”,而是“添改”,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3)改得十分认真,不是只改一处或几处,而是“从头到末”;“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4)绝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一星期”一次,“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5)藤野先生这样做,可没有任何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利益,相反,还招来了“爱国青年”的不满和怀疑。

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鲁迅。解剖实习时,他听说中国人敬重鬼神,怕鲁迅不肯解剖尸体,还特别加以关照。得知鲁迅弃医从文时,藤野先生“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为什么“竟没有说”?答案只有一个:他尊重鲁迅的人生选择。后来他把鲁迅请到自己家里,拿出一张照片作为留念,背面写着“惜别”二字(实际是“惜别藤野 谨呈周君”8个字)。

纵观鲁迅一生,可以这样说,从1893年祖父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到1926年写《藤野先生》,除了初到教育部当佥事那几年,鲁迅实际上一直都并不得意,一直都生活在轻蔑、歧视、势利、冷酷甚至是诬陷和迫害之中(虽然其中也有性格的因素)。从《朝花夕拾》全书、从整部《鲁迅传》和其他资料来看,还不曾有谁像藤野先生这样在那么长的时间内给他以那么热情的关怀和帮助,特别是在他留学日本的时候。所以鲁迅说:“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在日本并非著名学者,其言其行也许并非楷模,但是,在对待鲁迅,其实也是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确实难能可贵!须知,那是在中国在甲午海战惨败之时;是在日本独霸东亚的野心日渐膨胀,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之时;是在日本人视中国人为“猪头三”、“下等动物”之时。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藤野先生的品质了,那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时对中国人的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我们也可以概括《藤野先生》的主题了,那就是赞扬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时对中国人的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同时也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篇:鲁迅留日背景及

鲁迅留日背景及《藤野先生》的主题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抒发爱国主义感情当然是正确的,但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篇目,鲁迅表示: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还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藤野先生。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得知没有打听到,于是叹息:“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可见对藤野先生感情之深。他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如此感激,如此高度评价藤野先生呢?

第一:本来,鲁迅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家庭环境。他的祖父周福清出身翰林,在北京担任过内阁中书。但是,从鲁迅13那年开始,他的家庭遭受了两次重大打击。先是祖父因科考舞弊案入狱,从此,家境急剧衰败。第二年,父亲周伯宜突然吐血,重病不起。鲁迅是长子、长孙,从此,他过早地挑起了一部分家庭重担,频繁地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不久,父亲病逝,留下寡妻和他们兄妹4人。那一年,他15岁。

因此,他感受到人世间的种种歧视和冷遇。一是当铺、药铺的冷眼和轻蔑;二是路旁闲人的指点和讥笑;三是几个“名医”,其实是庸医医术上的糊弄、药引上的刁难和费用上的狮口大开。更让人生气的是本家亲戚的“变脸”以至欺侮.由于在家乡感受到的是轻蔑、是势利、是冷酷、是欺侮,由于家乡让他憎恶和痛恨,“那么,走罢!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琐记》)于是,鲁迅进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又到南京矿路学堂。

在南京,他读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了解满清政府的落后与腐朽,眼界大开,心情也好一点。但这时他又感受到另一种歧视──他爱于课余时间骑马游玩,有一次经过学校附近满族人聚居的旗营,旗营中的满族少年见他一个汉人竟敢高高地骑马经过营门,便投来石块并辱骂他。他大怒,扬鞭追赶那些掷石者,结果摔下马来,跌得头破血流。这种歧视已不同于以前,以前的歧视只是针对他的家庭和个人,现在的歧视则是针对他和他的被统治的民族,这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满清的奴隶.毕业后,既然在国内感觉很气闷,鲁迅便选择了国外留学,于1902年3月东渡日本。在日本,他又继续受到比以前更严重的歧视。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日本报纸就公然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许多留学生,偏偏又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而以自己的种种乖行,不断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学生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轻蔑的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样呢,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了,但是,日本人那股蔑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人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他考试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辞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比之家乡和南京,这种歧视更让鲁迅无法忍受,因为它针对的不仅是一个人,也不仅是中国的汉族,而是整个的中华民族!这不仅伤害他的自尊,还伤害了他对自己贫弱祖国的感情──当时的他虽然对祖国的“风雨如磐” 并不满意,尤其痛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但对祖国,他还是要“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二:患难见真情,患难中也格外珍视真情,一个长期饱受歧视与冷遇的人,如果谁曾经对他提供过帮助,付出过热情与尊重,他一定会倍觉感动,倍加感激,甚至终生不会忘记。感情分外丰富和敏感的鲁迅当然也是这样。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这当然会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单说藤野先生给他改“讲义”,竟让鲁迅“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今天我们读《藤野先生》 中的这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鲁迅所说的“讲义”,实际上是课堂笔记而不是作业。──别说是高等院校,即使是中小学,教师也没有给学生“ 添改”课堂笔记的义务。(2)不是“批改”,不是“修改”,而是“添改”,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3)改得十分认真,不是只改一处或几处,而是“从头到末”;“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4)绝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一星期”一次,“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5)藤野先生这样做,可没有任何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利益,相反,还招来了“爱国青年”的不满和怀疑。

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鲁迅。解剖实习时,他听说中国人敬重鬼神,怕鲁迅不肯解剖尸体,还特别加以关照。得知鲁迅弃医从文时,藤野先生“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为什么“竟没有说”?答案只有一个:他尊重鲁迅的人生选择。后来他把鲁迅请到自己家里,拿出一张照片作为留念,背面写着“惜别”二字(实际是“惜别藤野 谨呈周君”8个字)。

纵观鲁迅一生,可以这样说,从1893年祖父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到1926年写《藤野先生》,除了初到教育部当佥事那几年,鲁迅实际上一直都并不得意,一直都生活在轻蔑、歧视、势利、冷酷甚至是诬陷和迫害之中(虽然其中也有性格的因素)。从《朝花夕拾》全书、从整部《鲁迅传》和其他资料来看,还不曾有谁像藤野先生这样在那么长的时间内给他以那么热情的关怀和帮助,特别是在他留学日本的时候。所以鲁迅说:“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在日本并非著名学者,其言其行也许并非楷模,但是,在对待鲁迅,其实也是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确实难能可贵!须知,那是在中国在甲午海战惨败之时;是在日本独霸东亚的野心日渐膨胀,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之时;是在日本人视中国人为“猪头三”、“下等动物”之时。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藤野先生的品质了,那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时对中国人的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我们也可以概括《藤野先生》的主题了,那就是赞扬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时对中国人的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同时也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篇:留日教育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规模深度和影响方面,中国留日远远超过了中国学生留学其他国家。”①由此,他断言:“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②著名日本史研究专家汪向荣也认为:“不论怎么说,20世纪以后中国的历史是和留日教育息息相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⑧笔者认为,日本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留学日本的确在7J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阅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对晚清社会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其中尤以对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军事教育,以及新式教科书和教育理论著作的引进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一)大批分年士子赴日学习师范,促成了全国范围的办学热湖进一步高涨。

本世纪初,清政府为了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开始实行所谓“新政”。“兴学育才”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政府下令在全国办起了许多大中小学堂和蒙养学堂、专门学堂,一时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兴学热潮。大批学堂的出现使得师资E乏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师资来源,清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如从现有人员中选拔教师,从国外聘诣洋教师,兴办各级师范学堂来培养教师,但最重要的则是选派大量的学生到月本学习师范。1901年,大官僚张之洞和刘坤一提出,办学缺乏经费,尚可以在国内解决,而“教习少”就只有派入到外国去留学才能解决。1903年,张百熙、荣庆和张之洞在《学务纲要》中强调:‘“各省城应即按照现定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简易师范科、师范传习所各章程办法,迅速举行。„„若无师范教员可请者,即速派人到外国学师范教授管理各法,分别学速成科师范若干人,学完全师范科若干人。”①《学务纲要》公布以后,赴日学习师范者与日俱增,其中以学习速成师范者占大多数。署理闽浙总督李兴锐派遣15名学生留日,其中12名学生学习速成师范。四川总咨锡良对派遗留日师范生十分重视,提出应选派那些品行端正,将来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各州所选的人员应先令取保,刀:由地方当局对典严加考验。1904年5月,他派周凤祥为监督,带领160余名四川籍学生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师范,学制有1年、8个月或6个月不等。为此,弘文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四川速成师范科班。”截至1905年1月,先后在弘文学院学习的四川留学生计198名。两广总督举春焰精选120名学生赴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宜隶学务处除派遣10人到日本学习师范外,还与日本人渡边龙圣等商定选派保定师范学堂的学生到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习。福建学务处派10入到日本学习师范,以两年即为限。1905年,山西巡抚从省城大学堂中挑选12名大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奉夫与日本实践女校达成协议,每年据女生15名至该校学习师范。同年浙江选懂外文者100人赴日本学师范。1906年,江西高等学堂挑选20名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吉林将军达馨选派学生90名赴8留学,其中以学师范、警察者为多。有的地区还拨给官费,鼓励留美归来的女生到日本学习师范,为筹办女子师范准备师资。张之洞、刘坤一更是在自己管辖的湖广、两江等地区连续派遣学生学习师范。除官方派遣外,许多自费赴日留学生也纷纷选学师范。据统计,1903年,留日师范生为281人,1904年为184人,同年底达265人。出于赴日学速成师范的人太多,超出了国内学校的实际需要,以致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电令各省限制选送师范生赴日。

无可否认,一些速成师范的国日学生,抱着到日本混一混的思想,或挟邪赌博,出入按院或漫游无度,虚掷岁月,成为留学界之蠢。但是r大多数学习师范的留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他们刻苦攻读有关学科,吸取近代教育的新知识,并在教员的指导下,’到日本的学校进行实习;在不长的时间内掌握了当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些毕业生回国后,迅速推动了各地学校教育的发展,缓和了师资紧缺的矛盾。四川留学日本的师范生归国后大量地被派往各地的初级师范,担任监督、教员等职。留学日本弘文学院的四川学生万如茸还在家乡开办了传习师范。1909年四川视学调查学务报告称,由于图学毕业生及本省高等师

范各学堂毕业者按理丽来,所以教职员还不缺乏。苏州徐嘉湘、潘起鹏等6名师范留学生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学绅王同愈等认为他们对教育确有心得,办理各学堂必能胜任愉快,极力挽留这些学生留在当地,以便充任公立各学堂的管理人员和教习。据《东方杂志》报道,两广地区跟赴日本学习速成师范的留日学生归国后,被各地纷纷指名延请。山东巡抚明令全省十府二州的师范传习所以留学日本毕业生担任速成师范学校的教员。留日师范毕业生为国内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取代了分布在各地学校的用高薪聘请的日本数习。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青椰驾恒在1907年的《每日电报》上撰文说,到中国应聘的日本教师已被陆续解聘。例如北京的警务学堂,原是由日本人一手创办经营的,担任教职的全是日本教习。从l 906年起改由清政府内务部直辖,并且改名为高等警务学堂。原来任教的日本教习,也由川名左右减到4至5名,其余教员由中国留日回国的学生担任。到辛亥革命前夕,务省学务处办事人员和各省学棠所聘人员一直以留日学生为主:’1907年‘,清政府曾规定,其他学科的官费留学生回国后,也要先充当专门科教员5年,以便解决各专科学校教员缺乏的问题。通过留日师范学生的努力,日本师范学堂的制度和课程组织也被引进国内。《奏定学堂章程》把师范教育分为优、初两级。初级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这实际上是延袭了日本师范分寻常和高等两级的做法。多贺秋五郎所编的《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的解说部分,曾以表解的方式,对清来优级师范学堂的课程和日本当时高师的课程进行比较,发现2者大体相似。此外,关于教育实习的安排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清末的师范学堂一般也取效日本。这与留日师范毕业生的大力倡导、身体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留日学生对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直接参与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如留日学生胡元谈于1903年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留日学生徐锡减、陶成章等人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1906年,一批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颁布的限制留学生规则,债而退学,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无锡的竞志女学、安徽女学等,也都是归国留日学生创办的;不少留日学生还担任了这些新式学堂的教师。他们重视外语、教育学、伦理学、生物、理、化等课程的教授,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用民主、科学的方式管理学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赴日学习师范的热潮,·还直接促成了国内各地师范学堂的建立。1903年2月,张之洞在南京设立三江师范学堂。不久湖南设立了三路师范学堂,四川将成都锦江书院改为成都师范学堂。陈宝琛在福州乌石山开办全闽师范学堂。1905年,河南巡抚陈夔龙奏请开设初级师范学堂。1906年,袁世凯奏请在天津设立北洋师范学堂,两广总督粤春值奏请在广州设立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吉林将军达兴和陕西巡抚曹鸿勋亦奏请开办师范学堂。1907年,浙江设立两级师范学堂,招收优、初两级学生。清末的师范教育,开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二)一部分女子留学日本,冲破了传统封建教育的樊篱,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女子教育的发展。

清末,女子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奏定学堂章程》只把女子教育包括在家庭教育之中。当时,除一些外国传教士曾办过几所女子学校外,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戊戌变法前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开始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梁启超把女学的兴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最重要的标志。林缉在《问中新乐府中对梁启超的这一观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着国内兴办女子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日本的一些教育学者也极力主张中国方面应派遣女子赴日留学。日本著名的实践女学校校长下田歇于表示:“我当七、八年前,即思贵国女子来此游学,以求输入文明,我亦知贵国之人无肯信者,然希望或一、二人先尝试,以现有效无效,不亦可乎。”①1902年,京师大学总教习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前山阳高等女校校长望月与三郎向他力言女子教育之必要。望月与三郎说:“欲获人才,须造良家庭,欲得良家庭,须造贷母,贤母养成之道,在教育女子而己,故曰,国家百年之大计,在女子教育,无他,是教育之根本,而实巩固国础之法也。”①在中日两国人士的大力提倡下,女子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女子留学也应

运而生。最初的女子留学生,并非单独前注,而是跟随他们的父兄、丈夫去日本。例如,曹汝霖留日时,带了他的妹妹曹汝锦;钱伤赴日任中国使馆外交人员时,带了他的两子一媳一婿。1902年,留日学生绒冀翠与日本下田歌子在上海合办的·《大陆》杂志第1号刊登了题为《中国女学生留学日本者之声价》的文章,指出,近来中国赴日本的女学生,已有十余名,日本人十分器重。这些中国女子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给日本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士认为:女留学生,举止烟雅,志趣高尚,对日本人亦不畏惧,彬彬有礼,为日本妇女所不能及。1903年后,留日女学生日渐增多。鉴湖女侠秋理目睹神州陆沉,毅然卖掉首饰作路费,托幼于于邻里,只身留学日本。—、她和一些留日女学生每天课余之暇,团聚谈话,皆愤女权之衰败,、慨女子之摧折,乃于1903年4月间,组织共爱会。她强调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便于往复,学费节省,;便于苦学,呼吁国.’内。女同胞赴日留学。·消政府驻日公佼杨枢也通过各省同乡会和东京留;学生会馆积极鼓励女子赴日留学,并提出《游学女子须知》:诸如行李不宜多带,每人二箱及一背包已足;衣服皆须穿办,以育蓝二色为限,凡华丽艳色之服,及绸缎奢侈之饰,皆宜屏绝,但夏衣及冬用之小袄等;亦不可不带;·装饰不宜用银环训销之类;不要带奴仆;来前要放足。并提出,有志来日本学习的女子不必持各省督巡抚及学务处的咨文,只须到日本后觅同乡亲友做保让人即6J入学。这些努力除使得自费留日女学生逐步增加外,还促成一些省纷纷相继派遣官费女生赴日留学。1905年,湖南选派女学生20名赴日学习速成师范。同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委派熊希龄到日本视察教育,与下田歌于约定每年派遣15名女学生到实践女学校学习。1907年,奉天女子师范派21名学生到实践女学校读师范科。江西省劝i派出10名官费女学生。另识《东方杂志》所载:“四川南亢县叶子宜大令之次子尧臣,甫于季春与西充县陈大令之女完姻,近己倍往日本留学实业。”“湖商王君壬秋之子名恒之者,近借其女弟赴日游学,同行者尚有女学生二十余人。”“云南有女学生十三,票准当道,资送日本游学。”此外,还有“广西容县龙瞻女学堂学生陆书蕉,年十八,陆菱绢,年十七岁,均于普通学略有根板,且著尚武精神,驰马放枪,并能朔习,近结伴同行赴东游学。”①她们多就学于日本东亚女学附属的中国女子留学速成师范学堂和实践女学校。学制方面,东亚女学师范科2年毕业,音乐专科和游戏体操6个月毕业。实践女学校师范本科1年即毕业,工艺专科6个月毕业。师范专科所学课程主要是教育、心理、地理、历史、算术、体操、唱歌、日语;工艺科课程则有教育、算术、体操、刺绣、编物、图画等。实践女学校以在短时间内为中国女留学生授以女子教养之道相标榜,对中国留学女生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外出要与舍监或教师同行,与外人见面,必须有保死人的证明,见面地点必须在舍监和教师指定的房间内,不允许穿戴奢侈之衣服装饰,在校一律穿校服。通过严格的教育和艰苦的学习,不少女留学生在学识上有了的长足的进步。清政府驻日留学生监督也认为:在下田歌子的学校中学习的十余位中国女学生在专门学科的学习方面俱见成效,其中志趣高尚者,颇不乏人。到了1907年,仅在东京一地,便有近100名中国女留学生,并且有留日女生会组织(最初的会员有70余名),还办了《白话报》,宣传争取女权,反对缠足,男女平等,自由博爱等观念。·

1910年后,清政府学部对赴日留学进行限制,规定凡女生自费赴日,均应由地方官呈请学务部门进行考核,只有那些受过本国教育,文理略顺,品行聪淑的女子才允许赴日。宫费女留学生考选条件更为严格,规定应获得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奈良女子师范等校的入学资格,才允许派出。在这些规定的限制下,女子赴日留学的数量受到影响。尽管如此,晚清女子留学日本,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众所周知,在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解放表现在各个方面,女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妇女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继女子留学美国以后,女子留学日本的举动,进一步打破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权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更无权出洋留学的旧传统,为女子争得了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女子教育不兴,则男子教育绝对不能达到完美的进步,女子的学问和德业不讲,则男子的学问和职业也不能得到完全之独立。可以说,女子留日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其反封建的色彩十分浓烈。

女子留日还直接促进了国内女子教育的发展。1907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窜程bP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不少研究留学史的学者都认为这两个章程的颁布与留日女学生常借杂志以鼓吹新思想,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和压力有密切关系,它是我国妇女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成果。过两个章程参照了外国的学制特别是日本的学制,模仿了日本的两性双轨制做法,强调男女有别,要求女子教育服从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目的是使女子成为贤妻良母,其封建性是十分明显的。但这两个章程公布后,朝野上下纷纷致力于研究女子教育问题,在客观上刺激了各地女子学校的发展。“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①1907年时已有初等女子学校39l所,女生数11936人。同年,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设立了一批女子师范,有的地方还开办了女子实业学校。一些学者为研究女子教育问题,成立了女子教育会。从总体上看,晚清的女子教育发展并不快,但为辛亥革命后各级各类女子教育的勃兴奠定了基础。而这些又是得力于开风气之先的女子留日教育。

(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赴日学习军子,对晚清军事院校体系的建立和军事教育的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学生赴日学习军事始于1898年,当时浙江巡抚派遣了吴锡永等4人赴日修习军事。此后,张之洞又两次向日本派遣学习军事的留学生24名。l 902年9月,北洋大臣袁世凯从武卫右军学堂选拔55名学生赴日,1903年,端方又派遣了50名学生赴日,这些人都进入日本军事学校学习。初期派遣军事留学生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和派遣造径,多内各省督抚白行派遣。1901年,驻日公使杨枢指出:在日本各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虽然已有1300余人,但学习军事的仅200余人,他希望能够多派学生进入日本各军事学堂,以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这一·意见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根据杨枢的建议,练兵处于1904年5月19日奏定《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提出今后凡志愿赴日学习军事的学生,必须先由各省督抚报送练兵处,再经练兵处考选及格者,才能正式派出。所选学生,必须身家清白,体质强壮,聪明谨厚、志趣向上,并无暗疾嗜好,.在中学方面已有根抵,武备各学已得门径,年龄一般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同年12月,由练兵处在全国选定123名学生,送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至此,选派留日军事学生的权限统—:‘划归练兵处。早期赴日学军事者,既有官派,也有自费,两者人数几乎相等,自费生只要持有各省地方当局的批文,赴日后便可由驻日使臣送进军事学校。1903年,张之洞提出非官方选派的军事学生,不准保送。驻日公使蔡钧因害怕革命党人进入日本军事学校,曾暗中照会日本政府,要求予以禁止。1904年5月,练兵处正式规定:不允许自费生学习军事。清政府之所以加强对留日军事学生的服派遣工作的控制,开逐渐增加了数量,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1)清末乃多事之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的签定,使得帝国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权益。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土痛感“国力忝弱,武风不振”的积弊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危害,要求向日本学习,实施尚武教育,振兴国民精神。(2)当时革命排满之声甚嚣尘上,在防范革命党人掌握军事科学的同时,清政府强调,为挽救危局,就必须造就大批懂得近代军事的“干员”,以保护大清社租。但国内军事学校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图本,有些类型的军校中国还没有建立,亟需通过日本来培养。‘

(3)日本军事教育所倡导的“忠君”、“爱国”、“顺服长官”的宗旨,十分符合清政府的要求。而日本方面则试图通过接纳中国留学生使中国今后仿效日本兵制,军事器材依赖日本,整个国家的军事变成日本化。因此,尽管双方的政治意图各不相同,但在实际行动中都程度不同地推动了这一潮流的发展。

赴日学习军事的学生,首先必须进入成城学校接受预备教育。成城学校是一所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1898年起专设清国留学生部,.B的是提高留日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军事基础知识,使之毕业后能直接进入陆军士官学校。1903年.7月,振武学校在东京创立后,原在成城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一律移到该校继续学习。振武学校是日本方面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陆军预备学校,课程分普通学与军事学两种:普通学为日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图画8科;军事学为徒手教练、枪城教练、部队教练、测量和战术等。学生经振武学校修业3年后,再进入口本士宫学校。振武学校的学规十分严格,学生入校后必须遵守以下规定:①按照规定专攻学术,刁;允许干涉政事;②以顺上服从为天职,遵守纪律,服从指抑,⑧要求养成耐劳忍苦的性格,坚决完成各项任务;④起咫有节,进退有度,衣服必整,仪容必肃;⑥所有功课均应一

第四篇:鲁迅 雪 写作背景(范文模版)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 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 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 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 月在北京所作.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

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 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 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 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 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中描写的绝妙的江南、江北雪景图。

第五篇:留日奖学金 指南

日本奖学金申请资格及所需材料

申请日本政府奖学金的资格成为“日本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大学推荐,二是大使馆推荐。

大学推荐是指在外国(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中赴日的留学生,由日本的大学向日本政府(文部省)推荐。因为这种方式与大使馆无关,是在中国的大学和日本的大

学之间办理手续,所以请向所在学校咨询。

大使馆推荐留学生,在中国不能由个人直接申请,对候补者的选考全部通过中国教育部(国际司亚非处)进行。所以请先向所在大学或教育部咨询。在中国实施的大使馆推荐留学生有以下四种。1.研究留学生(只限博士课程水平);2.教师研修留学生;3.日本语·日本文化研修留学生;4.专门学校留学生。留日申请奖学金小技巧

一般来说,中国学子寄出材料后就不好意思去问结果了。其实,由于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申请,一般不会主动与申请人联络。如果你把自己的一套申请材料寄出后只是静待结果,可能只是因为缺失某个无关紧要的文件就错过了机会。因此,建议你与学校保持联系,以便及时掌握进展。

另外,还应该懂得与学部长联系。因为学校认为只有各学部的学部长或其他专职人员才能客观审查与评定出申请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与潜力,才最有资格说明谁应受奖学金资助;保持与申请学部的学部长的联系,展示自己在学术上的能力,对申请奖学金是十分有帮助的。

另外,对推荐人不要光看其职位。中国国内学生通常认为,写推荐信的人官衔乃至职位越大越好,其实不然。日本学校通常不看头衔、职位,而在乎他们的研究业绩和学术地位。如果你申请的学校正好是推荐人的母校或推荐人认识该校的教授,也会大有帮助。不过切记,最好在要求推荐人写推荐信前,让他对你有所了解。申请日本奖学金

日本的奖学金种类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5种,即日本政府(文部省)的奖学金;日本民间团体的奖学金;日本地方公共团体提供的奖学金;一些高等院校设立的奖学金以及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近年来,日本部分区市等地方自治团体也设立了奖学金。详情介绍如下:

“私费外国人留学生奖励费”它是以国库补助来运营的,名额很多,拿到的可能性最高。

对象:在籍于大学本科、短大的正规课程、专修学校2年级以上、高等专门学校的学生、研究生(含旁听生);

给付月额:49,000日元/70,000日元;

募集期:3月下旬~5月中旬,各学校申请截止的时期有不同;

洽询处:(财)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事业部学生生活课,电话:03-5454-5213。文部省奖学金(一般支付期为一年):此种奖学金主要是发给符合下列条件的自费生。

A、在日本的大学本科毕业后考进大学院学习修士课程的,或是在外国的大学读完本科,现在日本的大学院学习修士课程已满一年者;

B、在日本的大学院完成修士课程,现在已入博士课程者,或在外国的大学读完硕士课程,现在日本学习博士课程已满一年者;

C、成绩优秀;

D、年龄未满35岁。

自费生学习奖学金主要发给未满30岁的本科三年级以上的成绩优秀者,支付期从1月开始至次年3月;亚洲研究协会奖学金主要发给亚洲留学生中的大学院生和进行有关亚洲地域研究的研究生,支付期不定。

亚非留学生奖学金发给在广岛的亚、非留学生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研究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财团提供的奖学金发放对象是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千叶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庆应大学、上智大学、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广岛大学、同志社大学、九州大学等大学中品学兼优,但生活有困难的研究生。支付期为1~2年。外来留学生奖学金财团提供的奖学金发放给具备下列资格的学生:

A、在冈山县境内大学读书的亚、非、拉丁美洲国家的留学生;

B、品学兼优、尚未取得博士学位,且没有同时领取其他奖学金的学生,支付期为2年。

前泽育英财团提供的奖学金发放对象:在东京都范围内的大学新入学的自费学部生、院生中品学兼优、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支付期较长,到毕业时为止。

守谷育英会奖学金发放对象:在东京都内学校求学,品学兼优、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支付期较长,到毕业时为止;另外在日本大学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如果学习优秀即可得到日本文部省每月4万日元的奖励费。

申请奖学金的手续可在赴日前于国内办理,也可赴日后在日本办理,大多数留学生采取后一种形式,奖学金不足以支付所需全部费用,一般只能负担生活费、学费的一部分;日本民间团体提供的奖学金是在企业、财团或个人提供基金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类奖学金只有在进入日本的大学或大学院后才有资格申请,各类奖学金全部是通过留学生所在的大学申请的;日本高等学校提供的奖学金是建立在各大学设立的奖学基金基础上的;近年来,对外国留学生减免学费的日本大学日益增多,所以在入学前,最好能了解该校奖学金和学费等方面的情况;对希望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除了进行有关证明材料的审查外,还要接受笔试和面试。

申请上述各类奖学金时一般需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规定的申请书(多数情况下包含有履历书、研究计划书等);

在学证明书;

学习成绩证明书;

校长和指导教师的推荐书;

健康证明书。

留学日本-申请奖学金技巧及所需证明材料

成为“日本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大学推荐,二是大使馆推荐。

大学推荐是指在外国(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中赴日的留学生,由日本的大学向日本政府(文部省)推荐。因为这种方式与大使馆无关,是在中国的大学和日本的大学之间办理手续,所以请向所在学校咨询。

大使馆推荐留学生,在中国不能由个人直接申请,对候补者的选考全部通过中国教育部(国际司亚非处)进行。所以请先向所在大学或教育部咨询。在中国实施的大使馆推荐留学生有以下四种:1.研究留学生(只限博士课程水平);2.教师研修留学生;3.日本语·日本文化研修留学生;4.专门学校留学生。

日本驻华大使馆委托对日本留学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人士担当留学咨询员,咨询有关留学事宜。日本文部省管辖的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在互联网上提

供有关日本留学的信息(日语、英语),主要内容包括AIEJ的组织和事业介绍;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概要;日本的大学的简要情况(可以通过AIEJ的网址,链接各大学的主页)及奖学金情况。

留日申请奖学金小技巧

一般来说,中国学子寄出材料后就不好意思去问结果了。其实,由于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申请,一般不会主动与申请人联络。如果你把自己的一套申请材料寄出后只是静待结果,可能只是因为缺失某个无关紧要的文件就错过了机会。因此,建议你与学校保持联系,以便及时掌握进展。

另外,还应该懂得与学部长联系。因为学校认为只有各学部的学部长或其他专职人员才能客观审查与评定出申请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与潜力,才最有资格说明谁应受奖学金资助;保持与申请学部的学部长的联系,展示自己在学术上的能力,对申请奖学金是十分有帮助的。

对推荐人不要光看其职位。中国国内学生通常认为,写推荐信的人官衔乃至职位越大越好,其实不然。日本学校通常不看头衔、职位,而在乎他们的研究业绩和学术地位。如果你申请的学校正好是推荐人的母校或推荐人认识该校的教授,也会大有帮助。不过切记,最好在要求推荐人写推荐信前,让他对你有所了解。

申请日本奖学金

日本的奖学金种类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5种,即日本政府(文部省)的奖学金;日本民间团体的奖学金;日本地方公共团体提供的奖学金;一些高等院校设立的奖学金以及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近年来,日本部分区市等地方自治团体也设立了奖学金。详情介绍如下:

“私费外国人留学生奖励费”它是以国库补助来运营的,名额很多,拿到的可能性最高。

对象:在籍于大学本科、短大的正规课程、专修学校2年级以上、高等专门学校的学生、研究生(含旁听生);

给付月额:49,000日元/70,000日元;

募集期:3月下旬~5月中旬,各学校申请截止的时期有不同;

洽询处:(财)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事业部学生生活课,电话:03-5454-5213。文部省奖学金(一般支付期为一年):此种奖学金主要是发给符合下列条件的自费生。

A.在日本的大学本科毕业后考进大学院学习修士课程的,或是在外国的大学读完本科,现在日本的大学院学习修士课程已满一年者;

B.在日本的大学院完成修士课程,现在已入博士课程者,或在外国的大学读完硕士课程,现在日本学习博士课程已满一年者;

C.成绩优秀;

D.年龄未满35岁。

自费生学习奖学金主要发给未满30岁的本科三年级以上的成绩优秀者,支付期从1月开始至次年3月;亚洲研究协会奖学金主要发给亚洲留学生中的大学院生和进行有关亚洲地域研究的研究生,支付期不定。

亚非留学生奖学金发给在广岛的亚、非留学生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研究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财团提供的奖学金发放对象是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千叶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庆应大学、上智大学、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广岛大学、同志社大学、九州大学等大学中品学兼优,但生活有困难的研究生。支付期为1~2年。外来留学生奖学金财团提供的奖学金发放给具备下列资格的学生:

A.在冈山县境内大学读书的亚、非、拉丁美洲国家的留学生;

B.品学兼优、尚未取得博士学位,且没有同时领取其他奖学金的学生,支付期为2年。

前泽育英财团提供的奖学金发放对象:在东京都范围内的大学新入学的自费学部生、院生中品学兼优、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支付期较长,到毕业时为止。守谷育英会奖学金发放对象:在东京都内学校求学,品学兼优、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支付期较长,到毕业时为止;另外在日本大学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如果学习优秀即可得到日本文部省每月4万日元的奖励费。

申请奖学金的手续可在赴日前于国内办理,也可赴日后在日本办理,大多数留学生采取后一种形式,奖学金不足以支付所需全部费用,一般只能负担生活费、学费的一部分;日本民间团体提供的奖学金是在企业、财团或个人提供基金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类奖学金只有在进入日本的大学或大学院后才有资格申请,各类奖学金全部是通过留学生所在的大学申请的;日本高等学校提供的奖学金是建立在各大学设立的奖学基金基础上的;近年来,对外国留学生减免学费的日本大学日益增多,所以在入学前,最好能了解该校奖学金和学费等方面的情况;对希望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除了进行有关证明材料的审查外,还要接受笔试和面试。申请上述各类奖学金时一般需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规定的申请书(多数情况下包含有履历书、研究计划书等);

在学证明书;

学习成绩证明书;

校长和指导教师的推荐书;健康证明书。

下载1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一鲁迅留日背景及[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日面试技巧

    日本留学面试的准备技巧2013-12-20来源:留学责任编辑:留学专家浏览:610次字号: 大 中 小订阅[导读]:威久留学专家提醒,很多日本大学在招生时都设有面试,通过面试最能体现一个人的......

    鲁迅《药》的写作背景

    《药》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之一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

    鲁迅《呐喊。彷徨》背景(全文5篇)

    呐喊 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

    感受鲁迅一

    感受鲁迅一:父亲与儿子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作为“人之子”与“人之父”的鲁迅,了解鲁迅关于父子关系的论述,思考“我和父亲”的命题。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有关青年的观......

    留日申请过程简述

    2.1联系时间 先说一下联系时间的问题,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首先因为研究生学制上弹性比较大,联系教授的时间也是弹性比较大的。但注意尽量在自己准备比较充分,特别是语言考试的成......

    鲁迅﹑《野草》和《风筝》写作背景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

    一策划背景(推荐5篇)

    一策划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是上辈的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