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二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小题限时满分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限时15分钟;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仿2013福建高考,6)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来制肥皂
B.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但不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D
2.(仿2011上海高考,8)金属冶炼中不会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A.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金属原子,即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如热还原法;也可能是分解反应,如加热分解法;但一定不会涉及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3.(仿2013山东高考,28)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或氢气或一氧化碳)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炼铜,(Ⅱ)湿法炼铜;现代有(Ⅲ)铝热冶炼铬,(Ⅳ)从光卤石中炼镁。对它们的冶炼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用①
C.(Ⅲ)用③
答案 BB.(Ⅱ)用② D.(Ⅳ)用④
4.(仿2013浙江高考,8)海带中的碘元素是以I-的形式存在的,为将I-转化成I2并提取出来,设计操作步骤如下:
①通入Cl2 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 ③加CCl4振荡 ④过滤 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④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
答案 A
5.(仿2013山东高考,7)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②①③④⑤ D.③①②⑤④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可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液化石油气是纯净物
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D.天然气和可燃冰都是清洁的燃料
答案 D
6.(仿2012上海高考,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石油的裂化 ④铝热反应 ⑤乙烯合成聚乙烯 ⑥氧气转变为臭氧 ⑦乙烯催熟果实 ⑧苯遇溴水 ⑨蒸馏法淡化海水
A.①②③④
C.①⑧⑨
答案 C
7.(仿2013浙江高考,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防止污染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不符合“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
A.消除硫酸厂尾气中的SO2:SO2+2NH3+H2O===(NH4)2SO
3B.萃取操作演示实验: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B.①②⑤⑦D.①②⑥⑨
△C.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答案 C
大题限时争分练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限时25分钟)
8.(仿2013上海高考,26)(满分15分)如图所示,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的蒸发皿。把5 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 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
通过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称为________反应。
(2)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将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
①镁条剧烈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 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 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写出下列操作或物质的作用:内层纸漏斗底部剪一个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皿盛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答案(1)Fe2O3+2Al=====Al2O3+2Fe 铝热
(2)①②③④
(3)使熔融物易于落下 防止溅落物炸裂蒸发皿 镁条燃烧提供热量,使KClO3发生分解 KClO3分解放出O2,使镁条剧烈燃烧,单位时间内放出更多的热量,以引发Al与Fe2O3的反应
9.(仿2013江苏高考,16)(满分10分)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2.11015 t,目前世界上60%的镁来自海水。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步骤为:
①将海水中大量存在的贝壳煅烧成石灰;②将石灰制成石灰乳;③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沉淀池中经过滤得到Mg(OH)2沉淀;④在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得到MgCl2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得到MgCl2·6H2O;⑤将MgCl2·6H2O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⑥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到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①、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中的“一定条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提取镁的流程中,可以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方面做出一些工作,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电解答案(1)CaCO3=====CaO+CO2↑ MgCl2(熔融)=====Mg+Cl2↑
(2)在氯化氢气流中 抑制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
(3)电解产生的氯气用于制取氯化氢气体,以实现氯元素的循环
10.(仿2013上海高考,27~30)(满分17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进行综合利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在实验室中蒸馏海水制淡水时,常用的仪器除了酒精灯、锥形瓶、牛角管、冷凝管、石棉网及必要的夹持仪器,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蒸馏时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除蒸馏法外,请再写出一种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___。
(2)电解NaCl溶液可制备Cl2,若电解槽中无阳离子交换膜,可直接得到产品H2、NaClO。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的目的是使溴单质富集,试写出溴单质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________(写化学式)是氧化剂。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________mol电子。
(5)下列能代替四氯化碳来萃取溴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B.酒精C.乙酸D.苯
答案(1)蒸馏烧瓶 防止暴沸 离子交换法(或电渗析法)
(2)2H++2e-===H2↑或2H2O+2e-===H2↑+2OH- Cl2+2NaOH===NaCl+NaClO+H2O
(3)Cl2+2Br-===Br2+2Cl-
(4)SO2+Br2+2H2O===2HBr+H2SO4 Br2 2
(5)D
第二篇:【恒心】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八 电化学基础
专题八 电化学基础
(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小题限时满分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限时15分钟;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仿2010广东高考,23)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C.镍镉电池
答案 A
2.(仿2012福建高考,9)下列关于电解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
C.在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槽的阴极
答案 A
3.(仿2013北京高考,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及防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B.锌锰电池 D.铅蓄电池()。
C.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镀锌铁制品的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仍有保护作用,该保护法称为牺牲阳 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B
4.(仿2010福建高考,11)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2e-===PbSO4(s)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
解析 A项中电池放电时正极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C项中电池充电时硫酸的浓度应不断增大;D项中电池充电时阳极应发生PbSO4+2H2O-2e-===PbO2+4H++SO42-。
答案 B
5.(仿2012上海高考,14)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B.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硝酸
C.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D.该装置可看作是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解析 若该装置为电解池,则a、b两电极的材料可以都为锌,A正确;在保证阳极为锌时,该电解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稀盐酸,C正确;在保证其中一电极的材料为锌,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比锌弱的情况下,该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或稀硫酸都可以,但不能为稀硝酸,B错误、D正确。
答案 B
6.(仿2012大纲全国高考,11)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
C.D>B>A>C
答案 B
7.(仿2012海南化学,3)用阳极a和阴极b电解c的水溶液一段时间,然后加入d,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状态,a、b、c、d正确组合是()。
B.D>A>B>C D.B>A>D>C
解析 A项和D项中,实质为电解水,故应加水复原;B项中,电解反应式:2NaCl+
电解2H2O=====Cl
2↑+H2↑+2NaOH从溶液中析出Cl2、H2,二者合成HCl,复原措施为通入HCl气体;C项中,阳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故为电镀装置,电解质溶液浓度和成份均未改变。
答案 D
大题限时争分练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限时25分钟)
8.(仿2013广东高考,33)(满分11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
(4)盐桥中的Cl-向________极移动,如将盐桥换为铜线,电流计的指针将________偏转。答案(1)铜(或Cu)AgNO3溶液
(2)正 2Ag++2e-===2Ag Cu-2e-===Cu2+
(3)从负(Cu)流向正(Ag)
(4)Cu(或负)不
9.(仿2013山东高考,28)(满分16分)电解法在金属精炼、保护环境、处理
废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gNO3—HNO3溶液
(1)右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________(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
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极反应式:阴极______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生成1 mol Cr(OH)3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mol。
③电解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电解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16. 电源正极为________(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 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
Δm右)为________g。
解析(1)电解精炼时,不纯金属作阳极,即为a极;b电极是阴极,NO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NO,遇空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2)根据电解原理,该电解法的阳极反应为Fe-2e-===Fe2+,生成的亚铁离子被溶液中的Cr2O72-氧化: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得到2 mol Cr(OH)3。氢离子浓度减小,随着溶液中的酸性下降,Fe3+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
(3)要实现2NO3-+6H2O+10e-===N2↑+12OH-,该反应应该在阴极中进行,Ag不能作阳极,否则会失去电子,所以Pt是阳极,A是正极;Ag-Pt是阴极,阳极的反应式为:
55H2O-10e-===10H++2O2↑,在阳极区生成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区,所以当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10 mol时,5Δm左=2 mol32 g/mol+10 g=90 g,Δm右=28 g-10 g=18 g,当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
2mol时,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90 g-18 g=14.4 g。
5答案(1)a NO3-+3e-+4H+===NO↑+2H2O或NO3-+e-+2H+===NO2↑+H2O
(2)①2H++2e-===H2↑ Fe-2e-===Fe2+ ②6 ③阳极生成的Fe2+被溶液中的Cr2O72-氧化Fe3+,阴极H+放电,随着溶液中的酸性下降,使Fe3+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
(3)①A 2NO3-+6H2O+10e-===N2↑+12OH- ②14.410.(仿2012海南高考,16)(满分15分)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滴有几滴酚酞)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a电极上得到的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________极(填“a”或“b”)附近会出现红色。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a、b两极的产物相互反应可得到“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特殊情况下可用“84”消毒液吸收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解析(3)根据CH4+10OH--8e-===CO32-+7H2O、2Cl--2e-===Cl2↑和电子守恒知,计算关系式为CH4~8e-~4Cl2,所以标准状况下氯气体积为4 L。
答案(1)O2+2H2O+4e-===4OH-
CH4+10OH--8e-===CO32-+7H2O
电解(2)Cl2 b 2NaCl+2H2O=====2NaOH+H2↑+Cl2↑ ClO-+SO2+H2O===Cl-+SO42-
+2H+
(3)4
第三篇:高考化学复习专题-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解题技巧】
(1)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如:金刚石>NaCl>Cl2;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如:Na>Cl2(金属晶体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等)。
(2)形成原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则键能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金刚石>石英>碳化硅>晶体硅。
(3)形成离子晶体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如:MgO>MgCl2,NaCl>CsCl。
(4)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其形成的金属键越强,金属单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如Al>Mg>Na。
(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规律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HI>HBr>HCl。
②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CO>N2。
③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支链越少,其熔沸点就越高,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④同分异构体中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邻位取代物>间位取代物>对位取代物,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2.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熟记几种常见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含有的粒子数目。
A.NaCl(含4个Na+,4个Cl-)
B.干冰(含4个CO2)
C.CaF2(含4个Ca2+,8个F-)
D.金刚石(含8个C)
E.体心立方(含2个原子)
F.面心立方(含4个原子)
3.晶胞求算
(1)晶体密度的计算
(2)晶体微粒与M、ρ之间的关系
若1个晶胞中含有x个微粒,则1
mol晶胞中含有x mol微粒,其质量为xM g(M为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又1个晶胞的质量为ρa3 g(a3为晶胞的体积,a为晶胞边长或微粒间距离),则1
mol晶胞的质量为ρa3NA g,因此有xM=ρa3NA。
【训练】
1.(1)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晶体局部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R的晶体密度为d 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 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3(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gO具有NaCl型结构(如图),其中阴离子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X射线衍射实验测得MgO的晶胞参数为a=0.420
nm,则r(O2-)为________
nm。MnO也属于NaCl型结构,晶胞参数为a′=0.448
nm,则r(Mn2+)为________
nm。
(3)①GaF3的熔点高于1
000
℃,GaCl3的熔点为77.9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aAs的熔点为1
238
℃,密度为ρ 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Ga与As以________键键合。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Ga g·mol-1和MAs 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Ga pm和rAs 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O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和Na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5)①
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_______个铜原子。
②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
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第四篇:名师谈2013届高考化学复习技巧---2013高考理综第三轮复习
名师谈2013届高考化学复习技巧---2013高考理综第三轮复习攻略
前言: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高考理综在冲刺阶段复习时,要做到三个回归:一是回归课本,以“本”为主;二是回归考试大纲,以“纲”为导;三是回归高考题,以“练”为辅。找准高考题型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物理】
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大题在最后的位置。做到那里时往往只剩30分钟,该如何提高速度?因此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和高考时,还是要以前面的题目为主,做好选择题和计算题第一题及实验题。要稍稍把速度加快一点,至少要保证物理计算题的第一题有充足时间做。遇到比较难,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的题目先放在一边,先做容易的、好拿分的题目。把能拿到的分数尽量拿到,再考虑其他的难题。如果遇到受力分析题目时一定要作图,即使画出图来往往要三四分钟,很浪费时间。但是如果没有图,作答只是干巴巴的,很可能评卷老师看不懂,影响你的得分。如果你把图作得直观,可以让评卷老师看懂你的图。画图不会耽误时间,对你解答和老师评分都很有帮助。
【化学】
对考生来说,“一模”后应进入综合训练和自我反思阶段。建议考生将高三以来最主要的若干次考试的试题和自己的答卷找出来,做错的题目反思错误的原因,做对的题目反思获得的经验。考前应该充分熟悉近年广东化学试题,体会命题的特点,做到胸有成竹。对于化工流程图的题怎么拿高分?首先化工流程图的题每位学生都是可以拿分的,即使题意不明也可以尝试回答某些问题,因此不要惧怕这类题型。化工流程图的题要拿高分,必须透彻分析流程中物质的转化过程。这样必然能提高化学这门科目的分数。
【生物】
生物科目很注意对图形的考试,而教材的图往往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经常围绕这些图形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生物特别应该将理论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和实际。通过看教材的目录和图,把自己的弱项补全。要想在最后阶段提高成绩?始终要记住三句话:在后期“自信比分数更重要,反思比做题更重要,基础比难题更重要”。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
本阶段主要是调整心态,回顾错题本;在这一时期,可以适量做一点题,保持做题的感觉。训练答题顺序和时间的分配。本时期也是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时期,也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的阶段。通过做高考题来剖析命题思路及方向。并且可通过做真题来检测复习的程度,以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模拟试题的训练,培养答题手感。切记不要再做新题、生题和难题、怪题,更不要去押题。
主要目的是更进一步提升做题手感,提升做题速度与准确度。选择题应多以理解为主,死算为辅。解答题应以融会贯通为主,总结解题中共性思想。重点放在小题、简单题上。大家到了这个时刻,应该有这种觉悟:难题是极少数同学才会做出来的,90%以上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做出的。因此竞争的部分反而是小题、简单、中等题,而不是大题,绝大部分学生应该摆正心态,把这些题吃透,尤其是选择题,分值比例很大,是学生最容易拉开分数的题型,因此要做专项训练。如果理综这部分不丢分,完全可以考出270分以上(总分300分)。
第三轮复习的应试技巧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考生往往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读题不仔细,或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同时,平时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以减少不必要丢分。
第五篇:化学复习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A、用口杯接水刷牙B、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洗衣机不间断注水冲洗衣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有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软水D、软水可作为锅炉用水
3、下列方法,能使海水淡化的是()A、将海水过滤B、往海水中加入活性炭C、将海水蒸馏
D、往海水中加入明矾
4、下列“关于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的问题,需要进行实验后才能回答的是()A、您家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B、您家使用的是硬水还是软水? C、请谈谈您家的节水措施 D、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洗完菜后,冲厕所)
5、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烧 C、禁止使用含硫高的劣质煤D、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6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杨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水、矿泉水都是纯净物B、水是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C、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通电分解水
9、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C、分子是看不见的粒子D、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10、物质在没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11、下列工厂均是用水大户,适于建在水源附近的是()A、化肥厂 B制药厂 C、矿泉水厂 D、造纸厂
12、用分子观点对下列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1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精制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
1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5、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作法中,不正确的是()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6、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
17、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18、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1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B. C.(臭氧)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了 B.水稍稍加热,就能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 C.水中所含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D.水是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
4、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图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2)过滤时,先静置一会儿,这是为了。(3)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什么、(4)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你有无不同看法?简述你的理由。
21、下图是某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世界人均水量(m3/人)。(1)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2)谈谈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三点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一密闭的容器内装有棕色的溴蒸汽,当把活塞向左推时,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3、右图是一个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开关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长颈漏斗,A、B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在向上装置倒入水前开关均为关闭状态。按下列的实验步骤填空:
(1)向装置倒入水的操作是先将开关,然后从处倒入装置中,当水位高度到达。
(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管中生成和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中的气体是。证明A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三、实验探究发现题:
24、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的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中提出了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作用而相互结合成物质。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新原子,也不可能将原子进一步分割。人们所实现的变化只能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原子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学说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后,有人对道尔顿的上述观点作出了如下修正: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些物质”;
②“人们所实现的变化”应限定为“化学变化,不包括其他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为“用何种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
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上述论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请分析错误原因。
25、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作了简化),将其经除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①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②用什么物质,可除去臭味?
③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26、如下图所示,先向带肚的滴管中加入显红色的水至A处(约占总体积的一半),再加入无水酒精至B处(即加满),用手指将管口堵住,混合均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放开手指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