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05: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颂--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颂--说课稿》。

第一篇: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易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了解黄河历史,地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

能力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部分。

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突破方法: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达到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播放歌曲《大中国》,激发情感,引发兴趣,教师

课前深入了解关于黄河的相关知识,做好有关准备。

三、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诗歌语言凝练,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结合学情我采用的教法是:

2.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因为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要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

3.说学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本课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4.说教学手段

在本课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

课时安排准备的是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

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颂黄河,感知诗意。(自学指导一)(10分钟)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学生互读互评。

(3)学生齐读、美读课文,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初步积淀爱国情感。

(三)研读诗歌。(自学指导二)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出示课件一)(16分钟)

1.《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

2.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3.文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万千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感情?

(针对教学目标,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拔。(5分钟)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把文本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帮助解决。

(五)课堂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出示课件二)。(8分钟)

1.让学生说出与黄河有关的诗歌、成语、俗语、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2.如今,黄河面临着断流、受污染的危机,针对这种现状,请同学们想想妙招。(这一问题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齐读升华(在奔腾激越的音乐声中,师生齐声诵读课文,升华感情)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母亲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黄河骄傲,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努力学习,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七)布置作业。(1分钟)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这道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黄河知识)。

五、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板书设计与教学同步,彰显文章脉络,力求简洁,能突出文章主旨。

第二篇:《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光未然的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这个单元所选几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定下了本单元的感情基调。

2、课文解读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a、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b、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深入理解诗歌的 c、品味 语言,体味诗歌意境,积累经典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b、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诵读,讨论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a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b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理解深刻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诵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学法

合作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片段,并配以《黄河颂》音频,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解黄河在地理历史上的地位,给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文化背景。

2、读课文,理解诗意。(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2)朗读课文

a教师范读,朗读指导。b学生分组自由朗读,各组推代表赛读,男女生两大组赛读。C学生齐读。

(3)思考问题(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

a.诗人从那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情感?

(4)再读黄河,积累语言

六、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赞美黄河 描写黄河 歌颂黄河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精神

第三篇: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李天木乡中学李秀芹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这篇文章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确定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中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训练重难点:感情朗读,品味鉴赏。教学时间:一到两课时

三、说教法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它篇幅适中,语言铿锵有力,很适合朗读,反观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不会读、不能读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已经作为基础内化到语文的教与学之中,正如韩军老师所呼吁:“语文要回归„诵读‟之本。”所以从学情出发,选择“朗读课型”十分必要。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激发情感,进入情境,指导朗读,深入理解,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朗读训练,让同学们感受声韵,领会情感,小组合作与交流,理清思路,品味词句,丰富积累,发展语感。

四、说学法:

我会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动预习,知识积累;查找资料,了解背景;依据文本,训练朗读;小组交流,师生辩论。

五、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展示相关黄河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品读诗歌

1、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

2、看谁读得准,积累生词

磅礴—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浊流—哺育—屏障

3、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4、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5、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明确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

6、解读歌词,这部分 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思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学习成果总结: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齐读这一节。

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应怎样来读? 学习成果总结: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指名试读,简评。

7、诗人从哪几方面讴歌了黄河的精神,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生答师板书 “摇篮”“屏障”“精神”,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指名读,齐读,简评

8、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该怎样读?(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齐读

9、配乐朗读三小节,点评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练习后,配乐朗诵表演,教师简评。

(三)、赏析诗歌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可从诗的优美旋律、诗中形象、诗的语言等方面说)

(四)课堂总结: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

(五)、布置作业

1、建议学生自主朗读课外读本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并和课文进行比较。

2、课后练习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黄河颂》音乐壮阔,激情澎湃,借助这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附板书设计:

望---------------颂-------学雄 浑 壮 阔

摇 篮 屏 障 伟大坚强 精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黄河颂》是一首诗歌,一方面“情感是诗歌飞翔的翅膀”,另一方面按文学史的观点,它还是一首“思想大于艺术,情感多于形象”的“广场诗歌”,所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内容结构的条分缕析。此外,它篇幅适中,语言铿锵有力,很适合朗读,又不至于一个课时只能读两、三遍。在细致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我决定选用“朗读课型”。

反观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不会读、不能读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直接要求之外,还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到“朗读”的闪光,朗读已经作为基础内化到语文的教与学之中,正如韩军老师所呼吁:“美读吟诵,语文要回归„诵读‟之本。”所以从学情出发,选择“朗读课型”也十分必要。

朗读课型是“以朗读为主要活动方式,兼以品析、讨论、讲解等方法”,这不仅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奠定了“反复朗读”的基础,也会提高学生朗读、品读的能力和水平。

确定课型之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有节奏地朗读《黄河颂》。实现这个主要目标,建构在朗读基础上的三个小目标:“体会诗歌情感,理清诗歌思路,品析诗歌语言”就自然实现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教学难点:有层次、有节奏地朗读《黄河颂》。

二、说教法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物激情,以情带读。朗读指导法——小步轻迈,步步推进。互动激趣法——小组交流,师生辩论。

总之,是以物激情,进入情境,“小步轻迈,层层推进”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朗读训练,让同学们感受声韵,领会情感,理清思路,品味词句,丰富积累,发展语感。

三、说学法

我会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预习,知识积累;查找资料,了解背景;多种形式,训练朗读;小组交流,师生辩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诗情导读《黄河颂》——文学中的黄河。

在课前我会提前一分钟到教室,展示黄河景观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预先创设情境,上课后,以“文学中的黄河”为主题诗情导读: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过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二)、深情朗读《黄河颂》——体会诗歌情感,理清诗歌思路。

1、读得正确流利——积累生字生词

让我们一起迈出感受《黄河颂》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老师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要求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第二,要求读准字音,断句正确,不漏字,不加字。

在同学们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字生词、易读错的字词。然后巡视课堂,注意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两遍以后,我将以“读得正确流利”为要求,指导学生齐读一遍。

2、读得情感充沛——体会诗歌情感

齐读之后,我会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纠正个别读音,评价齐读效果,并顺势指出还没有很好地读出诗歌的情感。要读出情感,首先需要理解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会建议同学们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进行交流。待同学们“情感体会”交流汇报结束之后,我简要而精当地进行点评。并建议男女分读,女生优先,为什么要女生优先呢?因为女生多婉约呀!让她们先读容易暴露问题。

我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引读:同学们,一会儿,你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讲,脑海里想象老师描绘的情景,等老师说“开始”了,你们再睁开眼睛齐读。我会用这样的语言进行引读:同学们,现在请闭上眼晴想,你就是诗人光未然,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你正行军在黄河岸边,黄河呀,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岸边行军的八路军战士啊,他们唱着《太行山上》奔赴抗日的战场。亲见了河山的雄奇壮丽,目睹了壮士的英勇抗敌,你豪情满怀、无限感慨,于是,你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开始……(语速需要放缓)

我先请男生来客观评价女生朗读的效果,这样就能实现男生“主动请缨、群情激昂”的场面。

我再请女生来客观评价男生朗读的效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对表达爱国情怀、风格豪迈的诗歌,要用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语调来读。

通过讨论交流、男女分读,相信能够达成了“体会诗歌情感,有感情进行朗读”这个教学重点。

3、读得层次清晰——理清诗歌思路 实现这个目标之后,我将指导学生静心聆听名家朗诵《黄河颂》,这次不仅要求同学们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还要求他们听清诗歌的停顿。

在同学们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时,我提出问题:你听到了几次停顿?请分析一下作这样停顿的理由,并建议可以从诗歌层次划分方面去考虑。之所以在这个环节才引进名家朗诵,一是为了巩固情感体会的成果;二是为了在教学重难点之间巧妙过渡,并相应降低“理清诗歌思路”的坡度和难度。如果学生聆听之后感悟实在不多,我就只能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有没有一上来就„啊,黄河‟,诗人是怎么写的?怎么抒情的?”

在讨论结束“理清诗歌思路”的小目标达成之后,全班齐读第二遍,这次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

(三)、激情品读《黄河颂》——师生合作互动,品析诗歌语言

学生齐读以后,我巧卖关子,激发学生期待:同学们读得很好,进步很大,看到你们的点滴进步,老师很高兴,也想朗读《黄河颂》,同学们看好不好? 据我的了解,学生肯定都会说好,但我还是不急,我要吊足他们的胃口,我会继续往下说:不过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没有掌声或者掌声不热烈我都读不好?

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本班学生性格较安静,这样做也是因人制宜,从学情出发。

掌声一停,我就随着音乐深情朗读《黄河颂》,在朗读过程中,我将巧妙地错读、误读,把关键性雅词佳句交由学生发掘,把学生品析诗歌语言的过程转化成师生辩论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

朗诵结束之后,我还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同学们,老师读得不错吧,那是字正腔圆,一字没错?

肯定会有学生举手质疑:老师,你读错了,你把„我站在高山之巅‟读成„我站在高山之上‟了。

我就故意这样说:这两个字差不多呀?那你得让我明白我是怎么错的? 这样就能顺势引导学生注意“山巅”和“山上”的不同。明确“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感受黄河的气势”。如果想更深入一点,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诗句。

如果碰到学生这样说:“老师,书上就这样写的?”

那我就只能踢皮球了:“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上写的那也不一定都对呀!你再考虑考虑?”这样还是把问题抛给学生。

又例如:我把“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诗句顺序颠倒来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望黄河”时视角的变换,先读再评,品后再读,品出黄河的雄浑,读出黄河的气势。此外,在《黄河颂》一诗中还有比喻的妙用,反复的抒情,我将做重点进行品读。如果在我错读误读的过程中,学生炸锅了,起哄了。我会随机应变,或学生指出一处我们就品读一处;或交给学生自己讨论交流。但依我对学生的了解,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但“有备无患”最好!

在总结环节我会指出:诗歌讲究语言的凝练、生动、传神,所以千百年诗人们都很讲究“炼字”、“炼句”。对这样的雅词佳句,我们要仔细品,用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品词后的感悟,伴随着音乐,我们师生一起,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有节奏地第三次齐读《黄河颂》。

在“品析诗歌语言”的小目标达成以后,我的整个教学目标就全部实现了。(四)、闲情联读《黄河颂》——丰富知识积累,提升朗读能力

我会这样激发学生:如前所述,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过黄河,赞叹着黄河。老师甚至认为不颂黄河非好汉。请大家将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篇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看谁读得好,读得多。(这是纵向拓展)

在作业布置时,建议学生自主朗读课外读本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并和课文进行比较。(这是横向拓展)

设计这个环节,我考虑有两点:文艺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起源于游戏”,中国古代文人就有“饮酒作诗对对子”的传统。这样的小游戏,学生的心情是放松的,闲适的,愉悦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对精短诗文来说,联读也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说板书设计和效果评价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序曲 ——————— 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这堂课,我以朗读为主线,以线带面,层层推进,首尾呼应,互动充分,思考深入,但需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品读《黄河颂》环节,看似闲庭信步,实际上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如果预设不够,学生急于讲错误,而思考不多,品读不够,就会流于形式,过于肤浅,表面热闹而已!

第四篇:《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说课教师: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初中 陆平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有自然和谐的韵律,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

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甚大,短则三字,长则十七字,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为此,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了解、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二)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三、说教法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这首诗中,诗人笔触紧扣黄河的雄姿: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九曲连环、勇往直前,刻画出了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而黄河这种对于初一并又不是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如果说不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展现出来的黄河形象,而对于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对于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借此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第一段,借此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指导法:一方面,上面已分析这首诗在句式和韵律方面的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的特点;另一方面,出声的朗读是深化理解一个特别有效手段,特别是诗歌,“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教学中,可以借助有层次性地以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加以教学环节的展开。如阅读前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中国历史、中国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

4.情境教学法——以物激情,以情带读。总之,是以物激情,进入情境,“小步轻迈,层层推进”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朗读训练,让同学们感受声韵,领会情感,理清思路,品味词句,丰富积累,发展语感。

四、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主动预习,知识积累;查找资料,了解背景;多种形式,训练朗读;小组交流,师生辩论。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情导读《黄河颂》——文学中的黄河。

在课前我会提前一分钟到教室,展示黄河景观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预先创设情境,上课后,以“文学中的黄河”为主题诗情导读: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过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二、话说黄河史——历史上的黄河

了解相关背景:{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课件演示】《黄河颂》光未然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能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豪壮之情。)

然后,简介相关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我先由“中华儿女”又被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切入,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炎帝、黄帝,他们即是落在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引出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再接着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三、朗读《黄河颂》——体情感理思路。

1、读得正确流利——积累生字生词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让我们一起迈出感受《黄河颂》的第一步。老师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要求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第二,要求读准字音,断句正确,不漏字,不加字。学生自由朗读两遍以后,我将以“读得正确流利”为要求,指导学生齐读一遍。

2、读得情感充沛——体会诗歌情感

评价齐读,我会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纠正个别读音,评价齐读效果,并顺势指出还没有很好地读出诗歌的情感。要读出情感,首先需要理解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会建议同学们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进行交流。待同学们“情感体会”交流汇报结束之后,我简要而精当地进行点评。

引导朗读,我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引读:同学们,一会儿,你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讲,脑海里想象老师描绘的情景,等老师说“开始”了,你们再睁开眼睛齐读。我会用这样的语言进行引读:同学们,现在请闭上眼晴想,你就是诗人光未然,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你正行军在黄河岸边,黄河呀,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岸边行军的八路军战士啊,他们唱着《太行山上》奔赴抗日的战场。亲见了河山的雄奇壮丽,目睹了壮士的英勇抗敌,你豪情满怀、无限感慨,于是,你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开始„„(语速需要放缓)

讨论交流,我再请学生互相评价朗读的效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对表达爱国情怀、风格豪迈的诗歌,要用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语调来读。

男女分读,从而能够达成了“体会诗歌情感,有感情进行朗读”这个教学重点。

3、读得层次清晰——理清诗歌思路

引进名家朗诵,我将指导学生静心聆听名家朗诵《黄河颂》,这次不仅要求同学们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还要求他们听清诗歌的停顿。

层次划分,在同学们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时,我提出问题:你听到了几次停顿?请分析一下作这样停顿的理由,并建议可以从诗歌层次划分方面去考 虑。之所以在这个环节才引进名家朗诵,一是为了巩固情感体会的成果;二是为了在教学重难点之间巧妙过渡,并相应降低“理清诗歌思路”的坡度和难度。如果学生聆听之后感悟实在不多,我就只能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有没有一上来就‘啊,黄河’,诗人是怎么写的?怎么抒情的?”

全班齐读,在讨论结束“理清诗歌思路”的小目标达成之后,全班齐读第二遍,这次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

三、品读《黄河颂》——品析诗歌语言

学生齐读以后,我巧卖关子,激发学生期待:同学们读得很好,进步很大,看到你们的点滴进步,老师很高兴,也想朗读《黄河颂》,同学们看好不好?

我就随着音乐深情朗读《黄河颂》,在朗读过程中,我将巧妙地错读、误读,把关键性雅词佳句交由学生发掘,把学生品析诗歌语言的过程转化成师生辩论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

朗诵结束之后,我还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同学们,老师读得不错吧,那是字正腔圆,一字没错?

肯定会有学生举手质疑:老师,你读错了,你把‘我站在高山之巅’读成‘我站在高山之上’了。

我就故意这样说:这两个字差不多呀?那你得让我明白我是怎么错的? 这样就能顺势引导学生注意“山巅”和“山上”的不同。明确“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感受黄河的气势”。如果想更深入一点,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诗句。

又例如:我把“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诗句顺序颠倒来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望黄河”时视角的变换,先读再评,品后再读,品出黄河的雄浑,读出黄河的气势。此外,在《黄河颂》一诗中还有比喻的妙用,反复的抒情,我将做重点进行品读。

在总结环节我会指出:诗歌讲究语言的凝练、生动、传神,所以千百年诗人们都很讲究“炼字”、“炼句”。对这样的雅词佳句,我们要仔细品,用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品词后的感悟,伴随着音乐,我们师生一起,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有节奏地第三次齐读《黄河颂》。

在“品析诗歌语言”的小目标达成以后,我的整个教学目标就全部实现了。

四、联读《黄河颂》——丰富知识积累

我会这样激发学生:如前所述,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过黄河,赞叹着黄河。老师甚至认为不颂黄河非好汉。请大家将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篇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看谁读得好,读得多。(这是纵向拓展)

设计这个环节,我考虑有两点:文艺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起源于游戏”,中国古代文人就有“饮酒作诗对对子”的传统。这样的小游戏,学生的心情是放松的,闲适的,愉悦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对精短诗文来说,联读也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探究黄河精神——体会民族品格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过渡: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这种处理方式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

六、咏唱黄河曲——感受豪迈情怀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此环节在活动形式有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七、小结课文。

板书设计,总结课文。

序曲────── ─→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八、布置作业

建议学生自主朗读课外读本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并和课文进行比较。(这是横向拓展)

以上,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

第五篇:黄河颂优秀说课稿

信息技术整合课——《黄河颂》说课稿 2010-10-15 14:35:5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根据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黄河的地貌特征和汹涌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对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也比较浅显;但同时,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课堂上又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只要加以恰当引导和激发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学情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综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合作探究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

㈠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简介背景;

2、话说黄河、激发情感,3美读诗歌,合作探究、4、创新实践,作业布置

教学流程安排的最大特点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㈡、教学媒体的运用

1、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学生欣赏: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借助媒体,话说黄河:首先出示动态图片: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接下来的图片让学生感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借助媒体,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黄河,开阔了视野。

3、借助媒体,激发情感:

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并带着这种感情来齐读课文。(〈〈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我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和体会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4、借助媒体,美读诗歌:首先欣赏配乐朗诵,然后进行朗读交流,相互评价。请学生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把握感情之后,借助媒体,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朗读表演,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

5、借助媒体,创新实践: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创新实践”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首先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章——《保卫黄河》,发挥想象再创作几句朗诵词。最后布置作业:上网查找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并欣赏咏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教学媒体的设计与意图:借助多媒体,直接诉诸听觉、视觉,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景化,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入心。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感受诗歌的意蕴,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的迁移与拓展。因而信息技术在本课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五、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黄河颂》音乐壮阔,激情澎湃,借助这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 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进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理解。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

(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

(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两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照片和录像)

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热情的风度,博大宽广的胸怀,奋进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和吟诵一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话说黄河历史: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回答:

⑴ 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全长、流经省份等。

⑵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⑶ 黄河名胜古迹:西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⑷ 引资料谈黄河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如:黄河决堤、泥沙淤积等。

3、吟读黄河颂歌:

⑴ 古代有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⑵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⑶ 先由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将听到的语气、重音标注在书上。听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说应该怎样读。

⑷ 学生讲语言、重音,并试读喜欢的诗句。教师及时鼓励。

⑸ 分三个小组朗读“养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学生当评委,并作点评,教师小结)

⑹ 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配上音乐)

4、探究黄河精神:

⑴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问题)

① 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②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③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⑵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5、咏唱黄河歌曲:

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6、归纳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7、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颂》说课教案

单 位:三十铺镇余塘中学

设计人:陈蕾

一、教材说明

(一)教材说明: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二)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2、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所需课时:

1课时

所需媒体:

多媒体,示范朗读音频,《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视频,文字资料。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因此,我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同时,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接受美的熏陶,在授课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音乐图片《黄河大合唱》

一、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具体的教法有: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收获多多。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

四、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采用问题式导入)。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师: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展示多媒体课件《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讨论交流分享:激昂、雄健、悲壮!

⑶、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1)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2)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3、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交流分享: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

生3: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差决定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生6: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师:说得如此丰富,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第三板块:朗读感受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齐诵《黄河颂》,教师播放《黄河颂》音乐。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五、板书设计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3.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所以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的现代国情——抗日战争部分,了解一些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家,如田间、公木等。积累一些这些名家对同一样的主题、同一样的情感不同样的表达方式(名篇、佳句)。

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整体阅读,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

五、说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请学生谈观后感,导入至抗战救亡的历史背景,请学生简单介绍抗战时期著名诗人(如田间、公木)及其作品。

2、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3、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4、问题研讨

①《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

②请你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③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万千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⑤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6、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 黄 河 颂 》说 课 稿

新厂中学 罗 瑢

一、说教材:

1、课题在本章、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2、说教学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课文主旨;⑵ 能力目标: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中,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⑶ 德育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⑴ 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课文主旨。

⑵ 教学难点为: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好材料。我总体上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全面提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方法细化到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中国历史、中国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我通过学科资源的整合,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音乐欣赏制成课件充分为教学服务。⑶ 问题教学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课文主旨等,我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课文探究和美文美读两部分来学习课文。(4)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人心的《保卫黄河》《黄河颂》等音乐,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的现代国情——抗日战争部分,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憎恨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结合观看黄河图片、听音乐,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课文的主旨,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和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

黄河以其雄壮的气魄,奔腾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成为我们的母亲河,得到了人们的赞美和歌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著名词作家人光未然先生的这首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出示课题《黄河颂》)

(通过导入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情景创设、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的音乐,并说说听音乐后的内心感受。(雄壮激昂的旋律和激情澎湃的歌声能让学生感受到热血沸腾、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情感)(2)、(出示课件)了解黄河的地理知识、看黄河的图片、听《黄河颂》的音乐来了解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

3、朗读课文、明确朗读要求。(划分节奏、把握语气、重音及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己读,③指名学生读,④全班齐读诗歌。

4、分析课文与问题研讨

①《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颂)

②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黄河的精神是什么?

(点明要歌颂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③、诗人并没有直接歌颂黄河,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黄河特点;源远流长、波涛澎湃、气势磅礴、勇往直前)

④请你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

(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⑤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歌词主题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层,第一层:从历史贡献写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第二层:从地理优势写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第三层:从自然特点写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作用:是文章层次更清楚,从实到虚,层层深入,升华主题。)

⑥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主要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而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⑦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⑧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诗人通过歌颂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澎湃、气势磅礴、勇往直前的特点和伟大坚强的精神,来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家卫国。)

5、板书设计:

一、序曲:点明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望黄河: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勇往直前

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颂

二、主体

颂黄河 地理优势: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自然特点: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尾声 号召学习黄河精神,保家卫国

6、知识拓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读、写、思的能力)(1)与黄河有关的诗句(课本第79页)(2)学习课文后的感想。

7、小结;

8、作业布置;

五、说基本功:

上课前,我认真分析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教案书写认真、工整规范、详略得当;在教学中,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简洁;教态自然大方。

六、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中,我的教学重点是: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学习生字词、课文朗读指导,而把对课文的分析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因为听了两首音乐,《保卫黄河》和《黄河颂》,加上导入语,用的时间有点多(15分钟左右),课文朗读过多,出现时间不够,导致“知识拓展”部分没有当堂完成,只好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做。分析原因是备课时内容有点多,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所致。我认为要完成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结合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电视剧来讲,因为多数学生都看过这类电视剧,教学效果应该不错。总之,由于我不擅长诗歌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

2010年5月31日

作者简介:

罗 瑢,女,彝族,现年30岁,本科学历。2002年参加工作,在普洱市西盟县新厂乡中学任教至今。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期间先后兼任过新厂乡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图书室管理员、学校妇委会主任。现主要承担七年级(30班、31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工作。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3.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所以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的现代国情——抗日战争部分,了解一些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家,如田间、公木等。积累一些这些名家对同一样的主题、同一样的情感不同样的表达方式(名篇、佳句)。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整体阅读,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

五、说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请学生谈观后感,导入至抗战救亡的历史背景,请学生简单介绍抗战时期著名诗人(如田间、公木)及其作品。

2、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9word.com提供各种免费文书文档

3、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③学生齐读。

4、问题研讨

①《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

②请你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③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万千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配合自由朗读、体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说课稿》一文来自365范文网 原文链接:http://fanwen.365jy.net/plus/view.php?aid=16399

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①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深刻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下载黄河颂--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颂--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颂》课题要求说课稿

    课题优质课评比说课稿 黄 河 颂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参加的课题是《课堂评价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形式和评价语言的多层次化。 经过近一年......

    人教版七年级《黄河颂》公开课说课稿(含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

    黄河颂

    6.黄河颂 拟稿人:李斌文 【导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 【自学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 澎......

    《黄河颂》

    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审核人:白现峰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学习重点:通......

    黄河颂1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感情,把握文章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黄河颂

    《黄河颂》导学案 一、 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 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 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黄河颂

    七年级下语文学习指要 课题:黄河颂 时间: 3月份 课型:自主探究赏读课 主备人:刘冬梅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

    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作者:王晓萍时间:2012-09-05 16:46:54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