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
一、学习重点和要求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了解
1、鲁迅生平和创作简况。
2、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文化先驱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狂
人日记》的具体表现。
3、《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
4、鲁迅的《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的主题)及其思
想价值。
5、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显现实依据。
(二)分析
1、指责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原因与误解、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展所作的工作。
3、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
4、鲁迅批判国民性思想的形成。
5、鲁迅为中国文化转型和中国现代化所作的思考和一些重要观点,包括“拿来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科学主义等。
6、鲁迅《呐喊》、《彷徨》的创作基调和文学史地位。
7、鲁迅反传统的语境、目的、态度和策略。
8、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在形式上从传统向现代的转
型,以及在艺术格局上和语言上的创新。
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一)了解
1、《女神》在文学史地位与人们现在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2、郭沫若的创作道路。
3、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建设上的地位。
(二)掌握
1、女神在“五四”时期成为经典的原因。
2、女神的主导风格和多方面的艺术探求。
3、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对其天才与凡庸的两面都给予客观评价。
第三讲茅盾研究的“矛盾”
(一)了解
1、茅盾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2、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当前一些有争议的观点。
3、茅盾的文学主张和形成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
(二)掌握
1、“矛盾”在茅盾的文学主张、文学创作,以及茅盾研究中意义和表现。
2、子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结构等方面的特色。
3、茅盾创作心理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影响和得失。
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一)了解
1、老舍生平和创作道路。
2、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
(二)掌握
1、老舍创作的视点:人性与人伦的关系。
2、老舍在批判传统文明时所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与对“新潮”愤激之
情交织的复杂感情。
3、老舍笔下老派、新派、正派和“贫民”等市民形象及内涵。
第五讲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一)了解
1、曹禺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2、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精神分析派的观点运用、比较文学的视角、传统文
化的影响、接受美学的层面等方面,有关曹禺研究的现状。
(二)掌握
1、曹禺话剧在创作中所受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2、4周朴园与繁漪的形象与性格。
3、曹禺创作的成功及后来创造力衰退与他的人格心理的关系。
第六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一)了解
1、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2、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3、沈从文研究在历史上的不同情况。
(二)分析
1、京派的共同特征及废名、萧乾等作家及其创作。
2、京派与现实保持距离及偏于古典审美的牧歌和田园风格。
3、边城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一)了解
1、张爱玲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2、中西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和她作品中的文化背景。
(二)分析
1、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以及极为鲜明的艺
术独创性和本身具有的缺陷。
2、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特点。
3、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
旧,以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异的地位。
第八讲穆旦与九叶诗派
(一)了解
1、新诗发展的历史轮廓。
2、九叶诗人的创作简况和九叶诗人的形成情况,包括他们在四十年
代的两次聚集、他们同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关系等。
(二)掌握
1、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及其共同追求。
2、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3、以具体诗作为例,说明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和艺术创新的基本要求。
第九讲现代散文五家
(一)了解
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格外发达的主要情况和原因,以及几位代
表散文家的创作特色。
2、“言志派”的其他散文作家。
3、散文发展的概况、特点和主要成就。
(三)掌握
1、周作人散文的“涩味”与“简单味”。
2、郁达夫行旅散文的特点。
3、何其芳独语散文的特点和“独语体”的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期末考试以开卷形式进行。时间为150分钟。试卷卷面分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0%)。
题型及比分:
(一)填空(20%);
(二)单项选择(10%);
(三)多项选择(10%);
(四)简答(20%)
(五)论述(40%)
学习重点和要求,具体可参照由中央电大考试中心、中央电大文法部提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9、文学批评家_________在《回忆录》中说,他在读小说《虹》时,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页,还是无法读下去。
10、在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许多有关郭沫若的评论和研究中,值
得我们参考的是诗人闻一多发表于1923年6月的两篇文章,其中,偏重于对郭沫若批评的是________。
11、在曹禺的雷雨中,出场的八个人物是周朴园、繁漪、侍萍、鲁大
海、鲁四凤、周萍、周冲和__________。
12、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描写的是湘西边上一个叫_______的小山
城。
13、废名,原名________,1929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时出版第一部小
说集。
二、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
理论批评家是()
A鲁迅B茅盾C老舍D胡风
2、在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争论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才子”的是
()
A茅盾B田汉C鲁迅D夏衍
3、在现代文学史上,主要以田园牧歌风格著称的小说家是()
A废名B张爱玲C芦焚D周作人
4、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
A《二马》B《赵子曰》C《离婚》D《老张的哲学》
5、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
A《文学月刊》B《现代》C《文学杂志》D《现代评论》
三、项选择题
1、“京派”作家群的主要作家主要有()
A凌叔华B何其芳C张爱玲D林徽因
2、以周作人为领袖,“言志派”的主要作家有()
A俞平伯B朱自清C何其芳D钟敬文
3、《传奇》中的女性基本上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想当“太太”,一种是成为“太太”之后,其中,处于后一种生存状态的人物主要有()
A《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B《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 C《鸿鸾禧》中的玉清D《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4、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代表诗人主要有()
A戴望舒B卞之琳C何其芳D李金发
5、《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方罗兰B杜竹斋C曾沧海D杜新箨
四、简答题
1、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
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试举出三位,并
简要说明其创作的特点。
3、简要说明“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的原因。
五、分析题
1、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绝对,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
2、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常常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有时一个意象就象征着一个
人物的一生,或一篇小说的全部主题意义。请就《茉莉香片》中“绣在屏风上的鸟”这一意象为例,说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命运。
注:详细内容参见小册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
第二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建议
(一)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尤其是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较多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需要掌握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四)本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1.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从“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看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重点分析两种结构模式以及鲁迅观察与分析生活的独特视角。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及诗性特征。简述鲁迅对后起的现代小说的辐射性影响。
2.了解《阿Q正传》的代表性。掌握几种不同的理解角度和层面,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阿Q正传》的接受史。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把握作品,突破单一性的评价思维模式。
3.理解鲁迅的彻底反传统。理解鲁迅反传统的语境、目标和态度。掌握所谓“鲁迅割断了传统”的指责及错误。分析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现实根据。澄清现实中对鲁迅的一些误读。
4.掌握鲁迅对现代文化转型有哪些重要的探索和思考。掌握鲁迅早期讨论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些重要观点,包括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理解、对科学主义的警惕。认识鲁迅作为精神观照的巨大价值。
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1.从时代的隔膜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对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并由此掌握和掌握对于那些时代感强的作品。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结合起来阅读,以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
2.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对其天才与凡庸的两面都给以同情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肯定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建设上的崇高地位。
3.掌握郭沫若研究在20-40年代、50-60年代和新时期以后三个时期的概况。
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1.掌握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当前一些否定茅盾的观点,并以此为个案,学习用文学史的眼光观察有争议的问题,逐渐进入研究领域。
2.通过文本分析,掌握茅盾《子夜》存在的概念化弊病,同时掌握作品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把握,以及对生活描写的现实主义笔法等对于现代长篇小说新潮流与新局面的开创。了解那种认为《子夜》是所谓“一部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的贬斥。
3.分析茅盾创作心理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影响和得失。
4.掌握茅盾在三十年代社会分析派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这一流派的文学史地位。
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1.了解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掌握老舍的艺术视点:人性与人伦的关系。分析老舍笔下老派、新派与正派等三类人物形象的内涵。掌握老舍批判传统文明时所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与对“新潮”愤激之情交织的复杂感情。
2.理解《骆驼祥子》可能存在的不同层面的主题意蕴。通过祥子这样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掌握老舍对于病态城市文明造成人性伤害的忧虑。
3.从老舍作品的风俗描写、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幽默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去把握“京味”的风格,掌握“京味”小说的源头,并掌握风格评析的一般方法。
4.了解有关樊骏、赵园等老舍研究的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
第五讲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1.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精神分析派的观点运用、比较文学的视角、传统文化的视角以及接受美学的层面等向个方面,掌握曹禺研究的现状。
2.通过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等作品,掌握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等。
3.掌握《雷雨》等经典剧作的内涵,包括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象征性意象、超越客观真实的表现性和多义性。对周朴园、蘩漪的形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解折。
第六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1.了解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掌握京派与现实保持距离及偏于古典审美的倾向,肯定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掌握京派的共性特征及主要作家。
2.从沈从文的写作心理、姿态,看其作品的特色与得失。理解构成湘西文学世界的题材、人性描写、人生形式想象等基本的元素,掌握像沈从文这样对现代化和都市文明持批判态度的作家的观照价值。
3.了解沈从文研究在历史上的不同情况。
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1.掌握张爱玲《传奇》中的“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等作品的主要内容、独特风格和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以及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特点。
2.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旧。掌握张爱玲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掌握其作品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和本身具有的缺陷。注意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异的地位。
3.掌握两次“张爱玲热”出现的不同情况。包括傅雷对张爱玲的批评、80年代张爱玲被重新发现,并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和原因。9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的过程、社会消费心理,及其身世被传媒热炒和商业包装,并在社会上流行的现象。
第八讲穆旦与九叶诗派
1.了解新诗发展的历史轮廓,掌握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出现的“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等创作趋向。
2.了解九叶诗派的形成情况,包括他们在40年代的两次聚集、他们同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关系等。掌握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及其共同追求。
3.掌握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和艺术创新的基本要素。
第九讲现代散文五家
1.掌握“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格外发达的主要情况和原因,掌握现代散文的“闲话体(风)”和“独语体”两个主要语体的特点。通过对几位代表性散文家创作特色的分析,大致把握现代散文的几种主要风格类型,掌握散文鉴赏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和角度。
2.掌握周作人的“言志”散文以及基本体式,了解“言志派”的其他散文作家。
3.比较“冰心体”与朱自清的抒情文体。
4.掌握郁达夫的行旅散文的特点。
5.掌握何其芳散文的特点和“独语体”的特征。
第十讲赵树理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
1.了解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此殊荣的原因。了解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家自身的局限。
2.掌握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3.掌握“文革”后赵树理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者们的主要观点。
第十一讲“样板戏”及对它的评价
1.了解“样板戏”在中国的戏剧性遭遇。
2.掌握“样板戏”的产生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江青对于“样板戏”的作用。
3.了解戏剧艺术家和观众在京剧现代戏和“样板戏”创作过程中的影响,以及斗争哲学和道德理想在其中的作用。
4.分析“样板戏”为了适应表现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生活,而在艺术上对传统京剧进行的主要改革。第十二讲朦胧诗及其叙述
1.了解由朦胧诗的“朦胧”所引起的论争情况以及发展结果,掌握朦胧诗以及论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了解朦胧诗进入文学史的情况,掌握舒婷、北岛、顾城的创作风格特点,并比较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掌握朦胧诗的发展和变异,包括它对新生代的影响和新生代对它的反叛。主要掌握海子等“后朦胧”诗人和韩东、于坚等“第三代”诗人的情况。
第十三讲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
1.掌握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散文化的结构和由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形成的语言风格。
2.通过《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了解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了解汪曾祺在废名、沈从文,与阿城、贾平凹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
3.了解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观和他在小说文体创造上的自觉意识。
第十四讲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1.掌握“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写作”等概念。了解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以及其中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
2.了解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和创作主题、题材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中的重要作品。掌握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的发展。掌握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的特点。
3.掌握“三恋”和《岗上的世纪》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王安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了解《叔叔的故事》在叙述手法上的变化和王安忆小说观念发生的变化。
第十五讲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
1.了解现代主义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出现时的异同及意义。掌握“先锋”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说明余华与先锋小说的悲剧性命运。
2.掌握余华小说的主要特点、研究者对余华的不同态度,以及余华创作发生变化后的情况。掌握先锋小说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余华小说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对于先锋小说的象征性意义。
3.了解马原在先锋小说从发生、发展到变化的作用与意义,先锋小说解除体后,余华、北村、吕新等其他先锋小说家的情况。第十六讲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1.了解王朔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和矛盾现象,人们对王朔截然不同的看法。
2.掌握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重要性。
3.掌握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包括消费与娱乐、批量与复制、利用大众媒体等。掌握王朔作品反叛精神和调侃语言等主要特征。
第三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必修课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必修课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
2一、分析题。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使用效果。
1、评奖评奖,无人开腔;评奖评奖,越评越僵;评奖评奖,轮流坐庄,评奖变成了平奖。(蒋子龙《人事厂长》)
2、她是“博士”,我什么也不是。“不是”见了博士,自然很惭愧。(苏叔阳《安娜小姐和杨同志》)
3、一位导演讲得好,在艺术上宁可“讲究”,不能“将就”。(河北日报)
4、搬砖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片砖约有二十六公斤重,抱起来是相当吃力的。农家的人看见我们把砖头当成宝贝,怎么也不肯替我们搬运,我们只得一片一片的把三片砖抱到了培善桥头,抱了总有四分之一里路远,抱得一头一身都是汗。我当时对卫说过这样的笑话,我说:这些砖头虽然还不敢说就是汉砖,但至少总可以说是“汗砖”了。(郭沫若《关于发现汉墓的经过》)
5、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键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亡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6、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
7、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张天翼《华威先生》)
8、我们大家辛辛苦苦为的什么?就为的一个心愿:要把死的变成活的,把臭的变成香的,把丑的变成美的,把痛苦变成欢乐,把生活变成座大花园。(杨朔《京城漫记》)
9、鸿渐道:“我忘掉问你,你信上叫我‘同情兄’,那是什么意思?”辛楣笑道:“这是董斜川想出来的,他说,同跟一个先生念书的叫‘同师兄弟’,在同一个学校的叫‘同学’,同有一个情人的该叫‘同情’。”(钱锺书《围城》)
10、“你没看门上挂了牌子:‘非公莫入’。”“看了,不是公的不能进来。我是男孩,是公的,可以进来。”(沙叶新《告状》)
11、当年《铁流》之在中国,真是“生不逢辰,命运多舛”。在那风雪万里的隆冬,《铁流》不是凝然成冰,就是在地下形成若断若流的“潜流”,再不然,就进入长期的“断流”了。
不过,当时北自伯力,南至香港,也都有这译本的重版。虽说那都是向外“流”的,然而那正像它的名称那样,总是以“铁”的劲头,在“流”、“流”、“流”„„(曹靖华《风雪万里栽铁花》)
二、填空
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鲜活泼。生动形象)
2、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3、成语具有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4、成语的修辞作用主要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5、常见的成语活用方式有:、、、。(易字。谐音。拆用。易色。易序。别指)
6、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是:、、、。(文字简洁。内涵丰富。色彩多样。富于趣味)
7、填成语:问题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你见不到什么人反对“狠刹吃喝风”,相反,实在是人人,个个口诛笔伐。哪怕就是在公款吃喝的筵席上,人们也是边吃边“刹”“吃喝”风的。甲会边吃边地说:再不抓真的不行了,现在每年吃掉八百多个亿啦!乙马上痛心疾首地纠正道:“我的老甲哟,不是八百亿,是一千多个亿呀!”说罢,又心情沉重地把一团蘸满芥茉的生龙虾肉放进嘴里。老话说,治病要。痛陈“吃喝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少损失,对有些人起作用,而对那些没有心肝的饕餮之徒,还不如。能增加产奶量,对这些食客劝善,只是犯傻。(痛心疾首/怒形于色。慷慨激昂/义愤填膺。釜底抽薪/斩草除根。对牛弹琴。对牛弹琴)
8、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的地方,忽然似地涌出一个的村子。(走投无路。海市蜃楼。柳暗花明)
三、评析题
1、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评析改文的修辞效果。
【原文】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是很好的造纸的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荫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陶铸《松树的风格》,见《新观察》1959年第5期)
【改文】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见
《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2、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中词语修改的修辞效果。
【原文】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划行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秦牧《花城》,见同名散文集)
【改文一】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错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秦牧《花城》,见《长河浪花集》)
【改文二】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秦牧《花城》,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
3、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中词语修改的修辞效果。【原文】但是过了两天,令人激愤的消息便接连传来:蒋介石下命令不准八路军、新四军受降,阎锡山派兵进攻上党解放区„„新的内战危机,忽又迫在眉睫了,毛主席八月十三日做了报告„„(方纪《挥手之间》,见《人民文学》1961年10月号)【改文一】但是过了两天,令人激动的消息便接连传来:蒋介石下命令不准八路军、新四军受降,阎锡山派兵进攻上党解放区„„新的内战危机,忽又迫在眉睫了,毛主席八月十三日做了报告„„(方纪《挥手之间》,见同名散文集)【改文二】但是过了两天,令人气愤的消息便接连传来:蒋介石下命令不准八路军、新四军受降,阎锡山派兵进攻上党解放区„„新的内战危机,忽又迫在眉睫了,毛主席八月十三日做了报告„„(方纪《挥手之间》,见《方纪散文集》)
四、评改题。改正下列句中用得不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1、这位体格健壮的人长年坚持冬泳,特别耐寒,他说感冒与他无缘。
2、这些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短期内可能得益于一时,从长远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必将自食苦果。
3、不同的药物用的时间不同,有的宜于吃饭之前,有的宜于吃饭之后,而镇静剂之类药物最好在睡觉时服用。
4、“五一”假日期间,去港旅游旅客大大增加,使该地商家生意大大增加了三四成。
5、队长一枪就把坏蛋毙死在湖边,顿时湖面上飘起一缕缕的鲜血。
6、基层干部常常忙于被动地应付写总结作汇报。
7、望着远去的叔叔身影,他的眼睛潮湿了。
8、在那抗日烽火遍地燃起的战斗年代里,我虽然在江南屯上只停留了几个小时,但那些英雄的人们,却在我的脑海里铭刻着永远难忘的印象。
9、一时间他成为新闻人物,并且他的打扮、待人接物,种种都为青年人所效尤。
10、过去他非常忽视知识分子,现在是改变了,开始重视起来。
11、行车安全第一,不可超过规定的人数,这是老生常谈了,可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眼看纯洁邻近,返乡探亲的人很多,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客运车辆的监督检查,屡教不改的,要给以重罚。
12、他慷慨大方,朋友有事相求,他一诺千金。
13、他办事很老练,这件事他也处理得珠圆玉润,叫各方面都满意。
14、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各地都办了英语学习班,很多人趋之若鹜。
15、这伙人对人民犯下了不可磨灭的罪行。
第四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汉语修辞学”课程辅导
(二)第二章 词语的锤炼
本章讲述的是语汇修辞。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句子的基础。要把语汇准确地组合成句子,恰当地表达思想内容,就必须注意语汇修辞。在各种修辞手段中,词汇修辞的使用频率最高,可说是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语汇修辞就是要求进行词语锤炼。
一、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1.准确朴实。要求文辞以明晰洁净为高明,而不以堆砌华丽的词藻为工巧。
2.简洁有力。要求文字简省,但蕴含深厚,感情鲜明,表述具有力度。
3.新鲜活泼。要求所选词语能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喜怒、褒贬等不同的感情,能给人以鲜活之感。
4.生动形象。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二、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精心挑选,选出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1.确切理解词语的意义。这是恰当选择词语的前提。如果对词语所表示的意义不很了解甚至误解,是不可能做出恰当选择的。古今中外名家的语言之所以准确,富有表现力,就是因为他们对所用词语的意义有确切的了解,并且认真斟酌选择。
2.准确选择动词,形容词。这是词语选择的关键。要把人或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就必须在动词、形容词的选择上下功夫。
3.名词和数量词用得好也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二)修饰点染
修饰点染,使描摹的人物更加细致传神,例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
1.意义实在的词语常常被用来作为句中修饰点染的成分。
2.意义虚灵的词语有时也被作为句中修饰点染的成分运用,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三)巧妙配合巧妙配合,能大提高表达效果。
1.相同词语的配合。可以使语言显得新鲜,富有趣味;可以用于不同的语境,表现不 1
同的感情色彩;可以增强语言的份量,提高语言的力度。
2.含有相同语素词语的配合。可以使相同语素所表示的意义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有同有异,它们配合运用,可以产生互相映照、衬托、补充等效果。
3.意义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可以使词语的运用避免雷同,富有变化;可以使语意显得丰厚,感情显得浓烈。
4.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通过对比、映照、可以鲜明地表现是非优劣。
三、成语和成语的活用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简练精美的固定词组。它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等。
1.成语的修辞作用
(1)意蕴深厚。成语是一个含义丰富深刻的整体,许多又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以及表现了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结晶的俗语,所以文化含量高,意蕴深厚。
(2)文字精练。成语多由单音词组成,而且很少运用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因而显得十分精练。
(3)生动具体。成语由几个词组成一个整体,带有描写性,自身能给人以生动具体的感受。
(4)风趣诙谐。很多成语表现为幽默风趣。
(5)新鲜别致。成语当中有许多其意义不是字面的语意,而是一种比喻义,但是人们在运用时,有时不取其比喻义而取其字面意义,因而显得新鲜别致,引人入胜。
2.成语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理解要正确,切不可望文生义。
(2)运用要贴切,切不可生搬硬套。
(二)成语的活用
1.成语活用的方式
(1)易字:更换原形中的成分,这一种变体较多。
(2)谐音:实际上也是“易字”,更换的成分字音相同或相近。
(3)拆用:将原形成语拆开运用。
(4)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
(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分的顺序。
(6)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
2.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
(1)文字简洁。变体借助于原形的映衬作用,只需变动不多的字人们就可理解变体的意义,文字非常简洁。
(2)内涵丰富。有的变体将原形略加改动,便显得意味深长,给人以启示。
(3)色彩多样。成语活用可以表示褒扬、感叹、讽刺、贬斥等多种多样的感情色彩。
(4)富于趣味。变体和原形字面上相近或相同,但原形说的是一个意思,而变体说的又是一个意思。它借助于原形的映衬。显得饶有趣味。
3.成语活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理解成语原形的意义。
(2)活用要恰当自然。
第五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必修课 《汉语修辞学》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必修课
《汉语修辞学》教学辅导
1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
一、古代
1、先秦时期。关于语言表达(修辞)的论述。孔子:“辞达而已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孟子:“詖(bi)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墨子:“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礼》:“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2、两汉时期。王逸《楚辞章句》:“《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3、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徐幹时有齐气(注:言齐俗文体舒缓),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刘勰《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情采》《熔裁》《物色》《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事类》《炼字》《隐秀》《指瑕》等篇来讨论修辞。如:“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4、唐宋时期。唐刘知几《史通》:“言必近真”“拨浮华,采真实。”“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宋陈騤《文则》:“夫文有病辞,有疑辞。病辞者,读其辞则病,究其意则安。„„疑辞者,读其辞则疑,究其意则断。”“辞以意为主,故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也。”修辞格有“引用”“顶真”“婉曲”“对偶”。“比喻之法,大概有十„„一曰直喻„二曰隐喻„三曰类喻„四曰诘喻„五曰对喻„六曰博喻„七曰简喻„八曰详喻„九曰引喻„十曰虚喻„。”
5、元明清时期。元代结合戏曲来讲修辞,有它的特色;明代讲修辞的以李腾芳的《文字法三十五则》比较突出;清代讲修辞的以桐城的文论有新见解。
二、现代1、1925年张弓《中国修辞学》
1929年10月唐钺《修辞格》
1930年8月陈介白《修辞学》
1932年4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933年2月王易《修辞学通诠》
1933年3月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1934年4月曹冕《修辞学》
2、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
1953年张懷一《修辞概要》
1962年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第二节修辞的性质
一、什么是修辞
1、修辞——依据题旨,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修辞学——研究提高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二、修辞和语言三要素
1、修辞和语音。音节、节奏、平仄、押韵、双声、叠韵、叠音等。
2、修辞和词汇。同义词、反义词、方言词、外来词、成语、谚语的使用、同音词和双关等。
3、修辞和语法。句式、肯定、否定、修饰语、倒装、省略、长句、短句、单句、复句等。
三、修辞和逻辑
1、逻辑学——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2、表达要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3、有时出于表达的需要,可突破逻辑的制约,构成超常规的用法,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伟大的平凡、熟悉而陌生的地方、可爱的小冤家等,有时违反逻辑的矛盾律,却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 社会生活需要修辞知识
一、新闻报道。如:“历史问题”没有成为历史。
二、课堂教学。如:“聪明孩子都有四件宝(耳、眼、心、口)”。
三、翻译。
四、标语口号。如:“为了您和您家庭的幸福,请遵守交通规则。”“在岗一份钟,为民六十秒。”“宁让三分,不抢一秒”。
五、商业广告。如:“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杭州宋城娱乐城广告)
第四节 修辞与语境
1、语境——语言的环境。
2、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
3、语境的利用
一、社会、时代
二、题旨情境
三、对象
四、场合五、时间
六、话语的具体环境
第五节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一、词语的运用
二、句式的运用
三、特殊手段的运用
第六节 修辞主体的修养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修辞活动和作者的修养密不可分。
一、思想品德
二、生活积累。陆游说:“工夫在诗外。”老舍说:“生活、思想、感情是文字的养料。没有这些养料,不管在文字上用多少工夫,文字也要害贫血病。”
三、知识素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七节 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修辞
一、不忘学习
二、评论不足
三、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