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倒计时30天_考生来看备考
高考倒计时30天 考生来看备考“秘笈”
去年全市理科高考第一名:石啸天
复习
找最能涨分学科突击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各学校的高三年级大都已经进入自由复习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来越少,除了对刚考的试卷进行一些评讲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由复习。“只有二三十天的复习时间了,要想自己各科的考试分数有大幅的提高,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石啸天说,全面复习来不及了,只有重点突破。每个人要仔细分析自己的各科的学习水平,寻找最有可能提高分数的学科多下工夫。
例如,平时学得特别好的学科,这时要再提高分数可能难度大,那些平时总是不及格的科目想要最后把它突击及格,难度也很大。而平时成绩起伏比较大的学科,通过分析原因,查漏补缺,高考中就容易取得明显进步,大大提高考试的分数。
“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总想着在最后一两天熬夜加紧题海式的复习,其实是不可取的。”石啸天建议,最后的复习中以回归基础为主,碰到难题也当作是兴趣题来做。做题
每周定期做套模拟题
“这段时间不能停止做题,特别是定期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高考时就不会感到„手生‟。”石啸天说,做模拟题的最佳频率是一周一套,到高考前可做4套。上了考场,就把高考题当作第5套模拟题去做。
此外,在做模拟题时,考生最好按照高考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去完成,做完后再对照答案进行订正。做得不好,就仔细分析原因,找到自己知识的空白点;做得好,也不要轻敌,不要被题目的分数迷惑了。
心态
最好不再去挑战难题
随着高考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有的人会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这都会影响复习效率甚至高考成绩。
石啸天说,这段时间保持心态比复习内容更重要,大家要相信自己,坚定必胜的信念,有时自信能创着奇迹。
他建议,为了保持良好心态,考前一个月最好不要再去钻牛角尖,做很难的题。因为高考题中的基础题、提高题、难题一般是按照7:2:1的比例设置,考生要争取基础题不丢分,提高题多拿分,确有余力才去挑战那10%最难的题。
作息
调整晚睡早起生物钟
石啸天说,高三阶段,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有的人喜欢复习到深夜一两点,有的喜欢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学习。但是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点~11点和下午3点~5点,结果他们常常在这段时间生物钟处于低谷,在考场上会因为缺少兴奋点而昏昏欲睡。
“在剩下的最后一个月里,不要晚睡,也不要早起。”石啸天建议,从现在开始,平时有晚睡或早起习惯的同学,应尽量调整原来的生物钟,尽可能在每天上午9点~11点和下午3点~5点,让自己的兴奋点达到高峰,保持最佳精神状态。同时,尽量按照高考考试时间安排做模拟题的科目,使自己在考试时段里,适应各学科的考试规律。
训练
强化书写和答题规范
高考只有一次,如果在考场上因为一些细节而导致考试失败将会非常可惜。石啸天提醒同学们在最后冲刺时,也要注意对考试临场的一些细节进行训练,减少失误。
他说,例如高考试卷的书写非常重要,但有的同学平时书写潦草,把文字或数字写得很难分清,有的同学在答题书写时步骤不规范,有的同学将答题时将答案写出答题框之外……这些小细节都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因此,在最后一个月冲刺时,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了书写和答题规范方面的强化训练,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营养专家
考前输液吃保健品不可取
一日三餐营养搭配才重要
高考前最后30天,考生们进入最艰苦的冲刺阶段,一些考生会感到自己身体的能量不够用了。前两天有网友拍到湖北某高中有个最牛班级,学生们坐在教室里插着针头、挂着氨基酸的输液瓶,一边看书复习一边补充能量(相关新闻详见15版)。
高考冲刺是否要靠输液来补充营养呢?昨天,记者采访我市的几名营养专家时,他们对此都表示惊讶,并反对考生集体采用输液方式补充营养。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营养学教授蒋宝泉说,用输氨基酸来对人体补充营养,一般是只用于重病或大病初愈的病人。如果个别学生因为身体特别虚弱,或者消化系统疾病无法正常吸收营养,采取这种方式或可理解,但在身体健康的考生中集体进行输液完全没有必要。
“输液对身体的营养补充意义不大,而且它毕竟是一种身体创伤,还有其他的风险。”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副教授赵勇也认为,对于一个身体机能正常的高中学生来说,每天所需要的营养全部可以从膳食中获得,根本无须用极端方式去补充。
同时,对于考生们习惯在考前口服“××浆、××液”之类的营养保健品,赵勇也表示这样做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更多的在于一种心理暗示。
不输液、不吃营养保健品,如何保证高考冲刺所需要的能量?两位专家均表示,每天合理的营养补充最重要的来源还是在一日三餐中,家长要注意膳食搭配,提高考生食欲,保证营养均衡的膳食搭配,就足够满足在复习期间的特殊营养需求。
考前最后一个月 这样保证营养
考前最后30天,如何科学地安排膳食,摄取足够营养,保证旺盛的体力去迎接高考呢?在此,营养专家为广大考生一日三餐的营养膳食支了几招。
早餐:吃饱也吃好
身体经过一夜的消耗,体内的营养成分已经消耗殆尽,有些考生学习非常勤奋,每天一起床就直奔教室自习,想抓紧时间多看点书,而无暇顾及吃早餐。而在上午的学习中,大脑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早餐,因此不管早上有多忙,一定要吃早餐。
专家建议:早餐的基本要求是能量要适当、蛋白质要适量,碳水化合物要充足。最好在起床后20至30分钟后食用,同时要注意补充至少600毫升的水,避免饮用含糖分较高的各种果汁饮料。
推荐食物:
1、鸡蛋挂面(面条、青菜),酸奶,苹果。特点:高蛋白低脂肪,能量充足,铁、维生素丰富。
2、炒米粉(米粉、瘦肉、蒜苗),牛奶。特点:营养素供应较全面,蛋白质、钙含量较高。
午餐:吃饱增精力
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要有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考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食堂用餐,都要注意不要偏食,最好多吃点肉类、鸡蛋等热量较高的食品。
专家建议:现在离高考越来越近,一定要讲究饮食卫生,最好不要到路边摊或卫生条件脏乱差的饭馆就餐。没有经过彻底清洗的食物,也切勿直接进口,避免引起一些疾病。
推荐食物:150克~200克米饭,150克鱼或鸡肉、牛肉等,250克~500克的两个品种素菜。晚餐:吃巧蓄能量
晚餐可以补充全天消耗的体力和脑力,也为第二天的学习积蓄能量,可以适当吃得精当一些。
专家建议: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之后,考生在晚上大多比较疲劳,晚餐的菜式最好注意色彩搭配,以引起考生食欲。
推荐食物:主食比午餐略减,150克猪肉或小排,适量配一些鸭肫、猪肝,豆腐或香干,250克~500克的两个品种素菜。
宵夜:吃少易消化
高考学习压力大,考生一般都会学习到晚上11点左右才会睡觉,由于此时晚餐早已消耗殆尽,常常也会感觉肚子饿,因此可以在入睡前适当吃一些宵夜,补充一下营养。
专家建议:考生的宵夜应避免脂肪类食物,辅之以含蛋白质、维C的食物。吃完后最好休息1刻钟,然后再上床休息。注意不要过度饱食和吃得太晚,以免睡得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
推荐食物:粥、肉丝面条、馄饨、牛奶、面包、鸡蛋。
第二篇:高考备考倒计时
三年寒窗苦读都只为高考一搏,高考倒计时进入个位数,如何在最后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进行复习总结,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各个科目有没有最好的办法,能尽可能地拿高分?如何调节心态,想方设法让考生在考场上更加淡定?长沙晚报高考名师大讲堂的各科老师为考生们复习冲刺提出建议,为考生们送上一份考前营养大餐。
语文
写作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马上将要高考,考生对于作文的改进已不明显。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刘兵建议,备考最后几天,也要继续坚持作文训练,“无论是看到的人、做过的事,还是读过的文章、看过的电影,生活中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作文的素材。”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并大致判断一下文章适合哪些话题,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储备。其次,多看看一些优秀的作文,提炼原作的精髓,设置新的环境,安排新的细节,淡化原作的痕迹或借鉴原作的立意和思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佳作。
“好的记叙文写作必须饱含感情,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语言技巧给文章增彩。”刘兵表示,考生可以多角度描摹,从神态、动作、声音、心理等方面进行详尽描写。另外,适当的细节描写(自然景观、场面气氛)也可以辅助作品中人物感情的表达。在叙事和描写后,设置精当的一两句议论,更有点题、扣题、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的作用。
而议论文的写作,通常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这四个角度中一个或多个展开。为了给议论文增彩,通常可以引用事例,包括参差句式、排比例举、名句串联,并对事例进行分析。如果可以通过现实切入、辩证思维等方法来拓展思路,文章将会更加精彩。
数学
集中做好11张卡片
数学作为高考首日的两门科目之一,是给考生冲击较大的科目,会影响后面两门考试的发挥。周南中学数学名师夏远景提出考生应考策略:考前不期待,考中不赶超,考后不对题。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按部就班地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调节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夏远景老师归纳出数学的11个考点,包括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平面向量,数列,不等式,导数及应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推理与证明、程序框图、复数,他建议考生每天练习并总结一个考点,理解透彻一个考点,做一张卡片。
英语
冲刺不要拿到什么做什么
长沙市一中英语名师吴跃军建议,考生目前应按照以前的学习节奏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每天15分钟左右的听力训练,仍然是精听泛听隔天交替进行。每天3篇阅读,这里是指广义的阅读概念,包括完形
1、完形
2、阅读理解、阅读填空、阅读简答都算。”吴跃军说,目前可适当练笔,但不要题海战术。可做成套的15个单项选择题,保持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
“题目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选名校的模拟题或高考真题,不要拿到什么做什么,粗制滥造的题反而有损已经形成的语感。”吴跃军建议,考前再写2到3篇英语作文交给老师面批,注意审题,注意卷面整洁与排版。并将以前背诵过的名句名篇强化记忆,以确保用到的时候不“哑火”。
吴跃军说,考前再做两套完整的题,但不要太多。一套是最新的名校模拟题,在6月5日前做,一套是湖南省2012年的高考英语真题,在6月7日晚做。如果做过2012年高考真题的学生可用2010年或2011年的高考真题替换,这样可以确保同学们满怀信心地走进高考考场,直面英语考试。
历史
解题过程中不要患得患失
“考试得高分的前提是做完了整套试卷,题题得分,水涨才会船高。有些同学后面的大题做不好,可能就是前面的解题有点慢,耽误了时间,等到做大题时,时间已非常紧张。题又难些,时间又不够,思维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肯定会做不好。”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雷建军建议,考生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注意解题速度。高考文综的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题目包括35个选择题,必须完成的非选择题有6个必修题加两个选修题(历史4选1,地理3选1)。如果非选择题平均13分钟一道题的话,共需104分钟,那么选择题就只有40分钟左右,基本上要1分钟一道题。考虑到文综一开始是地理,又是图表又是计算,1分钟一道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解题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雷建军说,速度既取决于知识的熟练程度,也取决于考生的心理状态,有些同学解题过程中患得患失,左右为难,既浪费时间,又把一些本可做对的题做错,敢于下笔既能提高速度,也能避免无畏失误。
化学
高考实验细腻之处见高低
长郡中学化学名师姚建民就化学实验操作和规范写作方面建议考生,应遵循三个层次——想实验、做实验、写实验。学会想实验,必须确定实验目的,寻找实验原理和反应原理。历年考题显示,高考实验题经常通过细化的设问来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从而间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另外,注重细节,关注每个实验环节,姚建民老师一直强调,“细腻之处见高低”。除了细节,“写”实验时要求实验方法要找要领,实验原理要有针对性。
姚建民建议考生最后冲刺也要从容淡定,按部就班,“不要因为一道题做了三遍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题目容易而不去做,可以为难题放弃,但绝对不为容易放弃。”
政治
注意审题,切忌答非所问
“学生看到题目熟悉的词汇,就会把所有相关的知识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既不能突出答题主旨,更浪费了时间。”长郡中学政治名师彭晓方强调,不同的问题一定用相对应的内容解答,切忌答非所问。
根据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彭晓方建议学生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题目,从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某些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其中,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包含其中。”彭晓方提醒考生,要学会调动和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根据从题目中获取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有关国内外重大时事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判断。在脑海中形成思路之后,必须通过严谨规范的回答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对事物进行说明和解释,确保其细致、全面、准确、简洁。
地理
答题技巧有“三审”
“地理综合题的解答,求精不求多,在下笔之前,要做到三审: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湖南师大附中地理名师梁良樑介绍,问答题是要按要点给分的,一个要点一般为2分至4分,故题目的分值也是考生答题的一个参考。答每个要点时要注意文字简洁,过多发挥和阐述无益于得分,也浪费了答题时间。要十分认真地领会题目的要求,明确考题问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要在心中理好思路,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答题过程中,最好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拿到试卷之后,如何安排时间和答题顺序,梁良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通观全卷,心中有数,从而恰当、合理地把握答题时间。答题要先易后难。在开始答卷的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先跳过令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在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自然会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答完试卷后,更要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物理
重点、热点问题反复练习
湖南师大附中物理名师何宗罗说,想要提高物理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必须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画图分析、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方程(或方程式)等辅助形式,写出关系式或推导步骤,得出未知量的最简单计算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需要讨论的试题要进一步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排除干扰因素是审题时要注意的事项。
在冲刺备考阶段,何宗罗老师提醒考生,要重视非重点内容,不留知识死角,对重点、热点问题反复练习,善于总结,形成一定的解题定势思维。
生物
“把”好五关,放松备考
“根据考试说明,2013年的生物试题在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上仍保留2012年的基本模式,没有太难、太偏的题。考查的知识都是生物的主干知识(代谢、调节、遗传、生态)。”长沙市一中生物名师高建军说。
回顾2012年高考,高建军老师总结出6大注意事项。生物学基础知识、核心概念的掌握是高考中最大的赢点。审题明确、答题规范到位也是每位考生必须通过训练不断加强的,而书写正确、错别字尽量减少这样的细节问题,更不能被忽视。
高建军老师提出高效迎考的方法——“把”好5关,基础关、练习关、总结关、考试关、心理关。从容不迫地推进复习进度,适时总结归纳,做适当运动减压,能帮助每一个考生度过高考这一人生大关卡。
第三篇:小学期中考倒计时 考生应该如何备考
小学期中考倒计时 考生应该如何备考? 期中考进入倒计时,在这段时间,考生该制订怎样的复习计划?如何提高备考质量释放考试压力?下面的这两招也许会让想突破自己的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错题本,最好的复习资料
在平时考试中,绝大部分题难度适中,但是因为有很多时候在重复平时的错误,所以纠错本就成了最好的复习资料之一。
针对数学科目,不妨多看看自己的错题本,重新做以前容易出错的题。此外,大家可以把同一类型的数学题归类,多比较它们的异同,这样,不论考场上的题“穿什么外套”,都能轻松抓住它的本质。
针对英语科目,遇到难记或易忘的单词就把它们添到这个小本上,分别在课间、吃饭、睡前抽出几分钟时间拿出来看看,看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
针对语文科目,把平时容易出错的字和词语都会记在错题本上,强化基础知识;坚持背诵文言文,力争古诗背诵拿满分。
多练多想,举一反三
在考试前,应保持每天做些中等难度的题,以保证答题敏感度和熟练度。重视考试时对付难题,能做就做,实在攻不下来就放下,但要保证基础分都能拿到。复习主要是将典型、重点的地方反复巩固,达到熟练记忆的效果。
第四篇:高考倒计时100天 送给考生的六句话
高考倒计时100天 送给考生的六句话
一、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先有成功的信念,才有成功的行动,继之成功的结果。墨子说过:志不强者智不强。最后100天,无论你还有多少备考缺陷,都要坚信自己挑战困难的能力,态度决定一切。
二、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筐里
全身心投入,别考虑后路。高考是当前唯一的目标,让素质教育先靠边站,让所有的爱好、担忧、杂念都暂时靠边站。多得分、得高分是现在唯一的追求。大战在即,只能想成功,不能想失败。
三、人生如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则是巨大的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困难是我们的恩人,只有困难才能帮助我们打败我们的竞争对手。穿过风雨,阳光才会格外灿烂。面对高考的重重险阻,要有主动去征服它的勇气而不是被动地摆出受难者的姿态等待怜悯。
四、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心无旁骛才能走得更远。天才人物往往在许多方面显得极其无能,但却能极其专注地把能量聚焦在一个点上。小偷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偷窃技术,而在于他天天惦记着目标,天天琢磨着如何踩点、如何设计下手方案、如何针对性地练习作案技巧。世界上任何事就怕你天天惦记着;再难的事经不住你长时间的琢磨。
五、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
如果说谎话重复一千遍竟能成为真理,那么真话最多重复100遍就会在你头脑中生根发芽。克服学习障碍――特别是知识记忆困难的障碍――关键在于重复。遇到学习障碍和难点千万不能急,也不可硬耗功夫,只求每遍混个脸熟,重复多学几遍你和那些知识点就是老朋友了。
六、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要不耻上问。有了问题不能积累,得多请教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也许他们一句话的启发,就能省你几天时间。别怕他们笑话你的问题幼稚无知,只要是有利于高考得分的事就值得去做。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这可是你们小时候就积累的生活经验
第五篇:高考倒计时
高考倒计时60天,结合考点提分快
随着高考的步伐渐渐推进,临考的钟声也渐渐清晰可闻。在高考仅剩下60多天时间里,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关心同一个问题:高考考点。
不管考题怎么变化,不管是哪个地方命题,有些考点几乎年年都考,反复的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考必考点”。但是掌握好“高考必考点”就能获得高分吗?不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大家备考的依据,里面明确的说明了考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只有加上能力要求,才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根本依据,也是学校二、三轮复习时老师准备的重点关键点。
考点必然是重要的,在高考最后一段时间内,熟悉考点是必须的,因为这是最后阶段复习的重点和方向。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简单的整理考点的方式,以及如何切实有效的利用考点来获取提高成绩。
考点收集很简单,甚至我们不必要刻意去收集整理。综合5份当地的高考真题,就能囊括95%以上的高考必考点。大家可以发现,高考试卷的结构大多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且题型变化的也非常至少。如全国卷数学第一道选择是复数运算,选择题最后一道是立体几何(或倒数第二道),解答题题型的变换也不是很多。因此综合5年的试卷,我们基本能总结出高考涉及的考点是什么,试题的主体是什么知识点,能综合那些知识点等。因此,对高考考点不明确,担心的同学,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同学们要明白一件事,历年真题具备极大的参考性。学校老师选择的模拟题也是精心筛选编排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本身就是在抓考点,不会超脱于高考必考范畴之外。总之,高考考点没有必要刻意寻找,但要用心去整理、理解,才能有效利用。
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考点信息,达到快速提分的目的呢?
1、综合整理,逐一突破
高考考点虽然固定,但是考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高考的一大特色之一。高考并没有所谓的“母题”、“题库”,因为每年命题都在变换形式,改变花样。即使同一类型的题,哪怕解法完全相同,也要换个包装。“题海战术”的产生初衷,就是因为高考题型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和老师都希望通过大量做题来换取高考能遇上相近题型的可能。但历年一经高考后,很多同学都认为很多题大部分都“感觉”见过,但又不同。还有一大半题“没见过”。但一问考点,几乎所有人都肯定,都学过,与其他的考试差不多。
那么我们就知道,只有考点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考点的应用方式、应用时机的不同。于是我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们知道考点是怎么应用的,能应用到那些方面,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时,不管高考试
题如何变化,我们都有办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逐一突破。
如何逐一突破?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利用本地高考真题卷,进行逐一突破。像数学、理综学科,考点鲜明突出,但是非常灵活,因此要抓住考点的本质。如数学复数运算,我们突破考点时,要联想到复数运算的基本公式,更加重要的是复数在坐标系中的意义,复数计算公式是如何产生的,其计算的数学意义是什么。简单来说,我们抓住的是,全部的知识点考点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干什么用的。然后放在考试中怎么用上的。通过真题的形式,结合考点本身的特性,那么做其他题时,思路就非常的清晰明了。
当然,语文、英语、文综及生物试题命题题材较为广泛,这类试题我们要总结他们的命题思想和解题角度。这类题通常题目信息量大,考点并不十分明确,但我们要突破他们,就要从题目信息出发,学会有效的分析有用的提示信息。如何利用题目信息做题,下面对此做详细的阐述。
2、合理利用题目信息,结合考点解题
很多同学都有这么个误区,认为高考考点完全掌握了,高考就能获得高分。其实不然。大家如果有静下心来对试卷进行思考,会发现高考完全以题为本。考点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元素。高考试题中信息才是我们
判断如何解题的重点、关键部分。一道高考题所包括的信息,有严谨的逻辑,有合理的设问,有明显的提示,有隐含的信息,我们不能放过题目的任何部分,包括选择题的选项,都有可能是我们做题的出发点。如何挖掘题目有效信息,结合高考考点,才是我们在最后阶段复习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新课标地区,极少考查纯知识点。只有跟着题目的逻辑走,弄清楚题目表达了什么信息,问什么问题。问题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剩下的才是考点。
想在最后60天内高考获得极大的提高,考点的理解无疑是很关键的。尤其是考点的知识来源和应用方式,我们必须要透彻了解。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我们反而要把考点放在第二位,把“题目说了什么”、“题目让我们干嘛”放在第一位。在我们掌握试题信息的情况下,结合考点,才能100%的把分数抓到手。
3、不同层次学生最后60天复习的思想
前面提到了考点的突破和利用题目信息来提升分数。但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难以统一。老师建议,如果因为基础不扎实导致题目看懂了,明知道考什么,怎么解答,但是因为基础不过关导致无法答题,这类学生最好以基础考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主。
如果基础不好,读题同时出现困难的,建议这类学生坚定不移的先
复习基础知识点,然后做简单、中等的题,注重题目的思想和信息处理。要力所能及的进行复习,不要盲目啃大题难题,不要关注难题、变态题。对考点的把握始终本着相关知识点式如何产生、做什么用的,对题本着“分析”、“读懂”的方式去处理。
基础扎实、但是欠缺做题思路的同学,弄清楚你为什么“欠缺思路”?本质上就是过于依赖知识点、考点的套用。(励志名言)缺乏对题目的逻辑性、推导性的研究,即不会对题目的信息进行处理或者没有从题目入手的概念。在最后的阶段,以转变“依赖经验、依赖做过的题套用”的思想为“完全依靠题目信息和条件”为主,才能百战不殆。
至于尖子生,本身已经具备从题目入手的思想方式。这类学生要注意细节和做题速度的提升。在考点上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即可。通过真题试卷的整理牢牢抓住考点应用方式即可,加大对小题的重视,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
这里再强调一下,考点是死的,命题是灵活多变的,但无论命题如何多变,任何题目都一定要表述清楚,无论考我们什么考点,解题的依据不能背离试题的命题信息。故而只有抓住命题本身,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结合考点,问什么答什么,用题目信息来解决问题,才是高考的取胜之道。如果依赖死板的“做过的题的经验”、“知识点套用”,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题,但成绩必定不会太高。大家始终记住,高考,除了考点,还有能力。
如何在短期内消除孩子学习上的顽疾,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包括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坚持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梳理知识框架,理清学习脉络;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力;汇总考试要点,总结高频考点,解决常见错误和失分点并掌握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