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作文特辑6(重庆)(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05: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年高考作文特辑6(重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年高考作文特辑6(重庆)》。

第一篇:年高考作文特辑6(重庆)

中国年度作文特辑:2007年重庆卷

【高考真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

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今年重庆市高考作文一改‚一大一小‛的命题方式而回归传统。话题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比较宽泛。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这个词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扎下了根。作为各高等学府招生的主要途径,高考自恢复以来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在这个背景下,高考成为备受争议的热点话题,学生比较熟悉。另外它避开了学生中常见的模式化写作,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学生会有话可说。如果考生可以跳出小我,从大我来看高考,可能会显得更加大气。高考是我们的重大改革之一,大批人才由此选拔而出。中国能取得现今的科技成就,高考功不可没。尤其对于这几年的考生,他们的父辈很可能就有人得益于高考,因高考改变了命运。如果没有高考这一公平的选拔机制,很多人可能就和大学失之交臂。从这个角度来写高考的选甜苦辣,文章会思想性更强,更有深度。

‚酸甜苦辣话高考‛,所谓‚话‛,即表达、抒发、评说之义;‚酸甜苦辣‛,这些表达人感受的词汇,说明了该作文话题侧重于体验和感悟,即使是议论或评说,也应该是在体验感悟基础上来实现。在处理这样的题目的时候,考生在恳谈高考的重要性的同时,讲述备战前的焦虑、压力等现象时,还可以结合自身高中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周围亲人朋友对高考的看法,以生活化的笔触去叙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高考,以及高考给自己的生活、给家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例如,高考一天天临近,父母表现得往往比考生更紧张。考生自己也面临着压力,考生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克服或者妥协的。这些都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中找到答案。用自身体验来写高考会更加容易表达和叙述。高分佳作1:我追逐的梦

重庆一考生

考场外,六月的艳阳将大地灼烧成一个熔炉。去年的六月,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所追逐的梦已化为缕缕青烟,袅袅升入空中。

高中三年的努力换回无果的悲哀!

三个月的暑假里几家欢乐几家愁,父母劝我屈就于我不中意的大学,不要再执著地追 1

求,说我一路跌跌撞撞,换来的却满是伤痕。我无语,一个人呆呆地躺在那个狭小的属于自己的空间。最终年轻人的桀骜不驯,驱使我再次踏上了辛苦旅途。

对于同坐一个屋檐下的同学来说,我是一个学姐级的人物。也许是保持着的那份乐观开朗的心态,让高考的失意与不悦荡然无存,我又开始了循环复习。

时光真如白驹过隙,又像掌心中的细沙慢慢地从指缝间泻落,而你全然没有感觉。半年时间转眼即逝,我仍然在“漫不经心”地学习:能量总是需要积聚才能得以爆发。面对其他人不舍昼夜地苦读,我似乎见到了我去年的奋斗身影!不堪长期的劳累,终于在下学期心理战线彻底崩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物欲也冲刷了我的灵魂,带走了我的那份求知欲。对于高考的落榜,是一种意外也是一种必然吧!

我在人生这个棋盘上犹如还未过河的那只卒,只能进不能退,也许我无法预料未来,但我可以适时地去掌控它。不断调整自己的航线,以期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我是一个偏向于喜欢理科的女孩,也是那种捺不住性子的“狂躁”之徒。虎头蛇尾是我做事最大的缺陷,正是由于缺乏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而终成为制约我进步的绊脚石。每一次的深思、反省总能将我性情中最糟糕的一面暴露出来,鞭挞之后总有或多或少的进步。相信每个高分落榜生都是怀着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下跨进了复读的门槛的。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当千军万马一拥而上时,必有不慎者会失足而落。只是为了心中那个曾被摧残的梦,只是为了一种无怨无悔的追求,甚至只是为了实现父母的夙愿,重温那熟悉的高三课程。没人知道结局,但却有那么多人愿意尝试。

一位老人对我说,树上的松鼠想要跳得更远,就要寻找一棵更高的树,就必须敢于尝试。事实上很少有松鼠会因此受伤;即使落下,也会被更低的树枝接住。人如果想追求更高的目标,就必须勇于跳跃。

窗外,花香扑鼻„„

【名师点评】 在参加高考的百万大军中,复读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篇佳作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对高考酸甜苦辣情绪的体验与感受,体现情感的真切而丰富,特别是对复读前后的心理描写,将高分落榜生的矛盾、复杂的心情刻画得细腻传神。

文章紧扣话题‚酸甜苦辣‛,以叙为主,叙议结合,思路清晰。记叙有景物铺垫,环境渲染,议论水到渠成,蕴涵哲理。

【亮点透析】 文章紧扣话题抒写一位复读生的‚酸甜苦辣‛。对复读前后的心理描写,将高分落榜生的矛盾、复杂心情刻画得细腻传神,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作者透过复读生这一群体的所思所想,为我们揭示了他们备战高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立意不凡,见解深刻,观点具有启发性。

文章开篇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既前后照应,暗示了作者的心情,又与文章主题吻合。‚我在人生这个棋盘上犹如还未过河的那只卒‛‚一位老人对我说‛等句段,用词新颖贴切,蕴涵哲理,极富表现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构成了较为深远的意境,也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现场评分】内容24分+表达24分+发展10分=58分

高分佳作2: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重庆一考生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它远比任何一个节日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从此,多少人的命运得以改变,多少家庭的历史得以改写,多少山里娃告别了曾经日夜为伴的牛羊和庄稼地。但高考之谓“考”,是为了鉴别与区分,让有的人上去,让另一部分人下来,于是就“几家欢喜几家愁”。因此,在高考的红榜揭晓之前,高考对所有考生及其家长而言都只是一种焦虑,进而成了一种折磨。

如果家有考生,考生的学习就成为家庭活动的中心,考生的嬉笑怒骂成为家庭的喜怒哀乐,考生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吃什么不是由考生说了算,而是由医生说了算;喝什么不由考生说了算,而由形形色色的补品广告说了算。这个时候的考生已经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是被摆弄来摆弄去的机器。难怪不少家长会说,最令他们烦心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家有考生。然而,这种焦虑正一步步被放大,君不见,交通因高考而绕行,工地因高考而停工,城市因此而禁鸣„„

还有,我们过多地去关注谁谁谁是高考状元,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高考状元在上大学后都做了些什么,成就了多大的惊天伟业,到底是在杀猪还是在擦鞋。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读书无用论”的再次抬头。大学生因“瞧不起学校”申请退学,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孩子大学毕业的山里母亲最后看到的却是“毕业就等于失业”,4年的大学学费要用30年的打工生涯来还„„也许读书无用还是有用根本用不着去争辩,我们不能因为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考大学的积极意义正受到空前的置疑,在这场置疑的背后其实质是对高考制度的普遍质疑。

诚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言,高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然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一考非但定不了终身,相反还可能使贫者至贫。于是,站在这个角度再来反观高考,我们尤其应当摆正自己的心态,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高考与否与能不能成为“状元”并没有直接联系,通过高考独木桥与日后成才不能画上等号。今天,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当社会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人才时,统一的、单一的高考制度,已不能起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相反,成为阻碍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想说爱你不容易。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不凡、见解深刻的议论文。众多考生的立意角度为:高中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周围亲人朋友对高考的看法,以生活化的笔触去叙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高考,以及高考给自己的生活,给家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等等。本文作者避开了这些角度而另辟蹊径:扣住话题提示中的‚围绕着高考,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以丰富的材料直接表达对高考的认识,评价高考制度。在行文时,作者评述了家庭、社会、学校对高考过于关心的态度,材料丰富而新鲜,论据充实,见解新颖,从大我来看高考,使文章

显得更加大气。

【亮点透析】 扣住话题提示中的‚围绕着高考,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以丰富的材料直接表达对高考的认识,评价高考制度。

文章就家庭、社会、学校对高考过于关心的态度谈自己的感悟,观点明确,材料丰富而新鲜,论据充实,议论文特征鲜明,符合文体要求。

第3段围绕‚考生的学习就成为了家庭活动的中心‛及‚这种焦虑正一步步被放大‛所列举的事实;第5段围绕‚‘读书无用论’的再次抬头‛所列举的事实,以及引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言论,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全面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在行文时评述了家庭、社会、学校对高考过于关心的态度,见解新颖,从大我来看高考,使文章显得更加大气。第3段和第5段的材料取自高考前夕的新闻媒体,新鲜而丰富,彰显了考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构成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内容深度。

【现场评分】内容24分+表达24分+发展9分=57分

第二篇:年高考作文特辑10(山东)

中国作文特辑:2007年山东卷

【高考真题】

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要鲜明。

【文题诠释】

初看山东卷作文题,感觉就一个字:平。可待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会发现这是一道十分不错的作文题。

有新意。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是给了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一首诗,要求读后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这是一道好评如潮的新材料作文。按说,2007年原地踏步巩固一下去年的成果,也未尝不可。一些人也曾这么预测。但命题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走出了新材料作文的圈子,这不是出新又是什么?

一般话题作文,在所给话题之前,都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这段文字材料是帮助考生理解所给话题的。如此看来,这段文字材料就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可到头来,一些考生读来读去,却是读偏了读跑了题,真是既浪费了时间,又误了事情。今年山东的作文题直接把这段材料给删去了,考生只要认真理解所给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即可。和一般话题作文不同,这也是其出新的地方。

要求中明确提出“文体特征要鲜明”。这是高考多少年来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文体可以自选,但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绝对不能写出一些四不像的文章。命题人的观点可谓旗帜鲜明。相信这一要求的提出,对于匡正现在考生文体意识淡薄的思想,是有深远意义的。

高分佳作1:记忆之树常青

山东一考生

记忆,穿越岁月风尘而历久弥新;记忆,趟过历史长河而亘古不变。时间所带走的,只是表盘上的分分秒秒,而长存于人类心中的记忆,就像那久经风霜的常青之树,永不老去。

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屈子,因不堪忍受国破之痛而自沉江中,其心扶持社稷,其志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后人一直在追忆缅怀他。端午粽、龙舟赛,延续千古。凯尔泰斯,一位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生活的犹太人,他忘不了倒在毒气中的同胞,忘不了皮鞭抽来而引发的惨绝人寰的尖叫。他拿起笔,把当年的经历撰写成回忆录,并由此摘得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无论光明还是黑暗,只要是人类的记忆,都必将以其真实面目载入史册,万代不腐,并将成为明鉴,指引后人少走过去的弯路,生活得更美好。

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1985年,身患癌症的邓稼先被人扶上天安门城 1

楼,他望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长安街,感慨地问:“二十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二十年转瞬即逝,历史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会。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事迹逐渐被揭秘而为人所知。他无私奉献勇于攻关的精神更是长久激励后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崇敬。为人民作过贡献的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我们记忆深处,孔子那目光如炬的眼神,鲁迅“荷戟独彷徨”的背影,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以及千百万革命者甘洒热血的英勇,已经筑起一座座永远的丰碑。记忆历久变鲜明,光辉长照后人心。

时间的长河还在日夜东流,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我们不断变换身姿,留下不同的记忆。不论喜悦惊怖,还是辛酸苦楚,都已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从记忆中拾取逝去的年华,从记忆中获取有用的光亮,照亮前进的路。

记忆之树,扎根于时间沃土,愈久愈茂,常青不老。

【名师点评】 主体部分为二、三两段。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中国古代的,一个外国当代的,可以说全面、典型;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重点举了邓稼先的例子,之后用排比举例法举孔子、鲁迅、谭嗣同的例子,行文不呆板,论据很充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总起来看,两段为递进关系,作者引导我们围绕“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作了较深层次的思考。

首段运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切入话题,中间内容充实且有深度,结尾部分则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点题,照应开头。一句话,本文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精彩亮丽,中间充实丰富,结尾响亮有力,如此,又怎能不得高分呢?

【亮点透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始终紧紧扣着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来行文,让人读后,感觉材料丰富,中心明确。

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材料,比如屈原、凯尔泰斯、邓稼先,再如孔子、鲁迅、谭嗣同,古今中外都有,可以说是材料丰富。

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表明作者的思考没有停留在就话题论话题上,而是围绕话题走得更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辞格,可以说是文采斐然。

【现场评分】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5分

高分佳作2:天堂里有电话吗?

山东一考生

2004年10月2日,爷爷走了。

不顾他的妻子、儿女,及他最疼爱的孙子。

还记得那只大大的布满老茧的手牵我在田野放风筝,还记得那布满皱纹与胡茬的脸在我脸上蹭痒,还记得那为了摘我爱吃的酸枣扎在手上的根根木刺,还记得„„

我和爷爷的感情真的很好。每年暑假,我都迫不及待地如飞鸟回巢般“飞”回到爷爷身旁,山间小溪,农家大集,老家的每一处都曾有过我们爷俩的身影。十几年的光阴如白

驹过隙,那点点记忆,却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在我脑中连成完整画面。那是1994年夏,我坐着爷爷的大梁自行车来到镇上赶集,看着集上那琳琅满目的玩具、漂亮的头花,我迫不及待地就要跳,不知情的爷爷却仍骑车前行,结果我的脚在此时被卷进车轮,车子顿时停下。爷爷一看,平日镇定的他竟无措起来。他慌张地叫喊他人来帮忙,众人却也无能为力。此时,却见爷爷疯了一般使劲掰车辐,一根又一根,爷爷的手已被勒出血印,丝丝血渗出来。终于,空隙可以将我的腿拿出来,爷爷却不顾手上的伤,抱起我便往医院跑。此时的我年纪还小,却也深深地感受到爷爷对我浓浓的爱。

1996年,爷爷的母亲病逝。爷爷没哭,但我分明看到他的身体在颤抖。晚上,我听到爷爷起身,坐在书桌前,拿着老奶奶的照片。月光下,颗颗晶莹的泪珠沿着他脸上布满的皱纹扩散开来,竟不落下。他端坐着,身上披着一层银色的月光,在静谧的夜里,形成一尊完美的雕像。终于,爷爷将照片抱在怀里,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最后,忍不住哭出声。此刻,我看到了爷爷为人子的一面,看到了他至孝的一面。

时间飞逝。2004年,爷爷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记忆在时间的轨道上穿梭,我努力搜寻爷爷的每一个画面。他生气时的“吹胡子瞪眼”,他笑时露出的颗颗大金牙,他教鹦鹉说话时专注的神情,他走路时日渐驼背的身影„„天堂里有电话吗?如果有,请告诉我号码,我要告诉爷爷:“时间会弥补我心灵的创伤,却永远不会使记忆风化!爷爷,我永远爱你!”

【名师点评】 感情真挚。相信你读了也会这么说。对爷爷的一片深情都浸透在所写的文字里。待读到结尾,眼睛竟有些发潮。在感情上都被征服了,阅卷老师又怎能不给打高分?从技巧方面来说,重点写爷爷对自己的爱、对老奶奶的爱,其他的则用排比手法抓住特征铺排出来。其次,结尾一句“天堂里有电话吗”,自然引出自己对爷爷的心里话:“时间会弥补我心灵的创伤,却永远不会使记忆风化!爷爷,我永远爱你!”再次艺术扣题。

【亮点透析】 把自己对爷爷的感情都浸透在文字里,让人读了眼睛发潮。这源于作者与爷爷的深情,源于作者写前恰到好处地对感情的酝酿。

孙子对爷爷爱得深爱得切,这种人间至爱,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不掺任何功利目的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变成人间天堂。

本文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手法的两次运用,使得爷爷的形象丰满鲜活。

人间有电话,作者由此想到天堂,想到如果天堂有电话,自己就会告诉爷爷:“时间会弥补我心灵的创伤,却永远不会使记忆风化!爷爷,我永远爱你!”想象奇巧。

【现场评分】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58分

高分佳作3: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山东一考生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药物。因为时间抹平了伤痛的沟渠,风干了伤痛的记忆。可我想说,历史上那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因为那承载着五千年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若有所思。怀王外欺张仪,内惑郑袖,蒙蔽视听,听信谗言。国将不国,坚贞的屈原心急如焚,怎奈回天无力,于是怀着一腔忠诚投进了汨罗江。流水高山心自知,屈大夫那一腔爱国之情至今让我们唏嘘扼腕,感慨万千。

庄周著书立说,鼓瑟而歌,他愿做一条曳于泥潭的鱼,他愿在江边守着自己心灵的月亮树。他狂放、坦荡,不拘于时,独自坚守着自己精神家园。

或许,庄子的处世行为我们无法参悟,但那面对挫折坦荡的心地、豁达的胸襟,却让我们深深折服。

还记得那个身陷囹圄仍著书不辍的司马迁吗?他遭受的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但却咽下了所有的血与泪。在那个名节高于生命的年代,他痛苦煎熬的内心独白谁又会理解呢?可就是这个孱弱的文人,怀揣着心中的梦,书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记》。

也许,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甚至为人所唾弃,那呕心沥血的《史记》,却是最好的心路写照。

漫溯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会忘记北海牧羊十九载的苏武,不会忘记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辛弃疾,更不会忘记在赤壁独自长吟的苏轼:他们是中国文人的铁的脊梁,他们传递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历史上那些顽强不屈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不会被淡忘,那些前赴后继的英雄们不会被忘却,那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更不会被浩烟的历史所湮没。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关于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会常驻我们心间。它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它们教会我们奋斗,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名师点评】 时间能够使记忆风化。比如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也是一般人的观点。对此作者并不回避。如此,也就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在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后,作者意思一转,切入了正题,让人不禁为之一震:作者迎合读者的意图原来在此啊!

接下来,先叙述,再议论。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基础上的升华。依次谈了屈原、庄子、司马迁,之后用排比法铺排,则谈到了苏武、辛弃疾、苏轼,作到了详略结合。

最后一段明确了记忆的内容,这就是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记忆常留心间的意义。

可以说,本文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议论到位,切入巧妙,收束有力。

【亮点透析】 文章从头至尾紧紧围绕“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来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符合题意。

作为一篇散文,作者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材料虽多,但都贯穿着话题这一条红线。本文谈到了中国古代的屈原、庄子、司马迁、苏武、辛弃疾、苏轼,如果不是平日对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有深刻的把握,又怎么能够信手拈来?这么多材料的运用,让我们读后感觉内容十分充实。

材料的运用总体上把握着详略得当的原则。详,则在叙述材料后,紧接着议论升华;略,则用排比手法洋洋洒洒地铺排。

【现场评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6分

第三篇:重庆2013高考作文

橙子制作严禁复制

2013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蜕变

榆树开满了洁白的花,那一刹,时间都好像停止了,只有微风掠过,吹起的朵朵小白花在空中旋转着飘落在绿草地上,还是那个人的身上。那是我第二次见到她,突然觉得,与第一次见到她时相比,她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无比的美丽,让我的身心都不禁颤动起来。

一本书,一首曲,一篇佳作,一点小事总是能勾起我心中无限的记忆,就像在心里装了一个大大的而又厚实的笔记本,写着我记忆中的事。

第一次见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那时,我生病住院,在四楼的二十四号床。她是二十五号床,是我的同室病友。那时,她的上身裹着纱布,看上去,半截人就像木乃伊。她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皱,不像一个少女,倒像一位古稀老婆婆。从我见着她的那天起,就没看见她展开过紧皱的眉头,我问妈妈,这是谁?她怎么了?看起来好痛苦的样子。妈妈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家就在我们家对面那条街上,她在跟一位优秀的老师学钢琴,她母亲说,弹钢琴是她最大的快乐,可前些天,不小心碰到了大街上断下来的高压线,失去了双手。她母亲说,她一直很乖巧,又一直懂事,从小总是爱跟在母亲身后,帮着做家务。现在,她失去了双手,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母亲在给我讲她的故事时,恰是正午时分,金日悬空中,蝉虫发出一声声刺耳尖叫,混着日光,仿佛是要穿破大树上的嫩叶,但最后他们也没有成功。母亲在讲述女孩的故事时,脸上不禁浮现出惋惜的神色。我的心紧了,隐隐的,有些痛。她要怎么办?她能怎么办?一股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尽管我与她素昧平生,但我也为她难过地掉下了泪水。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这天,阳光铺洒大地,一颗接一颗的幼苗从湿润的泥土中钻新奇的脑袋,而对这磅礴的世界,迎头微微地轻轻摇曳,享受着一天之中最舒适的时光。

在榆树的绿荫下,见到了满脸笑容的她,她很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绣着十字绣,我以为眼花了。可是,她的的确确是在用双脚绣着十字绣,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很多人观看,但她旁若无人,从容不迫地分针走线。

我远远地站着,看见她身边围着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是谁带头开始称赞她,然后,她便在掌声和称赞中继续绣着,微微向上翘的嘴角,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赏自己的未来。

“她一直都很努力,兴趣也从钢琴转移到这上了。我打算帮她开一家店,只属于她的十字绣店。”我转过头,看着那眼里早已闪着泪花的母亲。母亲最后说:“她将是我最大的骄傲。”她就像一只将破茧而出的美丽的蝶,在成长的路上,就要从漆黑的茧中,从毛虫蜕变成一只可以随心飞舞的蝶了。

在阳光下,在花香中,我仿佛听到了破茧而出的声音。

第四篇:2015重庆高考作文指导

2015重庆高考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点评:这个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

首先,领悟材料饱含的丰富情怀。

浓浓的母子情: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走不方便。儿子就成了母亲的“小拐杖”,成了母亲的小向导。孩子请求等待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和关爱,也体现了对母亲的孝心与呵护。

深深的大众爱:司机和乘客等了一分钟,孩子的妈妈没到,乘客们开始抱怨,认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产力,时间就是效率。在埋怨声中,母亲一瘸一拐地上车了,这时,车上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一沉默蕴含了什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和谐的社会情: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小细节、小场景,随时可以爆发由埋怨引起的争吵,甚至斗殴。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可贵的理性、理解、理智,同时也需要一种宁静、温润、成熟的境界。这个材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剖析材料蕴含的深刻思想。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和谐健康的精神走向。具体而言,可以从几点进行挖掘:

其一,宽容精神。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一味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停止抱怨。

其二,敬畏生命。生命是平等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正常人与残疾人。只要是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其三,道德价值。人活着,应当怀着温柔与悲悯,保持对善良、友好、光明的渴望。把道德的善,人性的美,作为生活的良方。

其四,平和心态。平和是社会和谐的基点,平和让人感受生命的温情。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心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保持乐观开朗、豁达舒畅、宁静安详。

总的来说,这次作文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因为,会产生惭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颗崇善之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刚上车的男孩请求司机等一等他的妈妈,一分钟后他的妈妈还没来,车上的人开始抱怨,孩子的妈妈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孩子的妈妈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看故事时,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到了车上的乘客们身上?他们为什么沉默?是因为先前不知道孩子母亲是残疾人,对自己错怪了他人而惭愧,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故事,因为乘客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可以这样说,他们抱怨行动迟缓的母亲时,心中的善良尚未复苏,可当他们的双眼看到残疾母亲艰难行走时,他们深藏心底的善良被激活了。这是令人高兴的。

原谅他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恶习。车上乘客没等他人提醒便能自省,他们选择了承认自己的错误,给他人以理解,在沉默中感到了惭愧,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说。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少年叫周处,年少时胡作非为,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为乡野除掉了“三害”,名扬古今。

别因感到惭愧而羞耻,因为惭愧本身是向善向美的,只是,别让你的惭愧吃到。

2015年3月2日,在T168次列车上,一母亲说儿子才上一年级,没超过高不用买票,随后测身高,男孩已超1.2m的购票标准。女子因儿子虽高,但年龄太小不愿补票,男孩在这时说道:“我今年11岁,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可以给自己补票。”母亲看了看儿子,没有说话,默默地低下头,从身上拿出钱为儿子补了票。等列车员转身离去后,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这件事是妈妈的错,你做得很对,妈妈为你自豪,以后妈妈再也不会这样了„„”

男孩纠正了他妈妈的错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母亲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儿子的车票补上了,差点在儿子心灵上留下的阴影也及时抹去了。一切都没有缺憾,一切都还算完美。能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并改正,这也是一种美德。

人难免犯错,你在错误面前感到过惭愧吗?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误解、沟通、理解

人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矛盾中。人和人之间容易出现误解,解除误解的关键是沟通,沟通好了就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有谅解,才有包容,才有对自己的反思。

就如所给的材料,小男孩请公交车等等他妈妈,乘客埋怨,那是因为没知道真相导致的误解。人们不理解公交车为等一个人而耽误大家的时间。但是,当他们看到上来的小男孩的妈妈是位腿有残疾者,大家都沉默了。这沉默,有对司机等人的认可,有对小男孩的敬佩,有对孩子妈妈的同情,也有对自己的反省甚至自责。所有这些都是在消除了误解后的理解。

这是发生在产生了误解的人身上的事,看明情况自然就理解了。可是更多时候人们是道听途说,所以透明真相进行沟通就更重要了。就说前不久黑龙江庆安站发生的警察枪击事件吧。开始,网民把矛头都对准了当事的警察,认为他不该对老百姓开枪,而对当地政府的处理也极为不满,原因是大家没有看到真相存在误解。不理解就有“埋怨”甚至指责。但当媒体公开了当时的视频后大家才看清,警察是正常执行公务,是对车站其他乘客的保护,而被击毙方才是危险制造者。于是网民沉默了。这沉默,就包含了对警察行为的认可,对当地政 2 府处理的认可,当然也会有对自己不当评论的反思。这一切都源于发生了误解的及时沟通,源于解除误解后的理解。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造成误解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人们产生误解是可以原谅的,但消除误解需要沟通,沟通的办法是说清情况。比如医院里患者及其家属对大夫的误解,那是出于对自身或亲人生命的忧虑和保护。而这样的时候医院一方要讲清情况,公布真相。只有沟通好,这样误解才能消除,才能达到医患之间的理解。

家庭内部和亲朋好友之间由于接触时间多,利害关系多,产生的矛盾也多,常言道,“舌头没有不碰牙的”。那误解或为一点财产,或为孩子们的打闹,或为一两句“传言”产生误解也是常事。产生了误解就要沟通,沟通需要开诚布公。相互之间把话说开了,事讲透了,理辨明了,误解就消除了,消除了误解相互就理解了。有了理解家庭就有和睦,亲朋好友之间就有团结。

有了误解不可怕,怕的是不沟通。沟通需要的是真情真相。沟通好了就有了理解,理解了就有和谐。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家与家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

等待

生命这一程长路,不能指望孩子一天长大,也很难让生活中的所有误解马上消除,从冲动到冷静,从狭隘到宽容,缓一缓,等一等,冷却原因不明的是非计较,让所有的误会成见都成为对自己胸怀的一种提醒,客观已经那么简单的存在,人生更需要长养的是等一等的智慧和从容。

岁月匆匆,行路也匆匆,人生活的不是一场劳碌,风风火火赶过去,辛辛苦苦一场历练,冷落了美景,闲置了好心情,有些事情等一等,又何妨?让人生的思考有机会沉淀,也减震急于事功的浮躁,面对着生活的如意不如意,不忘当年的素心初衷,生活的脚步慢一点,学会欣赏,学会平常,闲一段流光读清风明月,留一方背影给瓜豆田园。

这茫茫的人海,宽宽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学会理解,这世界是大家的存在,而不在于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忽略了别人的无奈,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奢望,而拉远了和生活本身的距离,这朴朴素素的生活,把握住内心的厚重与温度,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生活从来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和存在形式,每个人走过人海都需要秉持一种善意友好的态度,咀嚼着自己的辛苦,也体谅着别人的不易,自己的艰辛需要自己毫无畏惧的承担,但内心世界也要明明了了,别人的不幸和苦难也并非言过其实,就像这人生,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张扬丰富的个性,但迎面走来的、身边同行的也同样是鲜亮温暖的生命。

大事小情一箩筐总是生活的家常便饭,需要用一种态度去面对。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酝酿效应,给鸡飞狗跳落地的时间,让选择变得更理性,凡事学会放一放,冷一冷。不和闲事较劲,不跟心窄费时间,生活的艺术就是候着尘埃落地的耐性,在决定向左走向右走之前停一停,不急躁,不固执,让选择的理智有机会醒一醒,既然无法陪这个世界到地久天长,那就选择一份豁达与真诚。

人生在旅途,虽然是急匆匆地向前赶,且慢在慌张中做什么决定,对着挫折常懊恼,且慢抱怨多逆缘,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相信生活总有峰回路转,?那些人生的温暖总蕴藏在生活的那些不经意间,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幸福,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充实,也就在于这且行且珍惜。

审题训练

1、阅读材料,从下列选项中找出最切合材料内涵的立意。()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A.点滴雨露,浸润心灵的净土。B.学会放大细微。C.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担当 D.关爱他人从细节做起 E.要有生态环保意识 F.做事要讲原则 G.垃圾分类更环保 H.细节决定成败。I.替他人着想 J.坚守责任,善心长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选项。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想一想,对“云端跳舞”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几项是()

A.纵横捭阖、舒展自如的生命姿态,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B.根基不稳 C.夸夸其谈,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 D.虚无缥缈的境界 E.幻想中美丽的世界 F.在生命的高处绽放光芒 G..傲视万物,得意忘形的态度 H.崇高的追求和理想 I.变化无常的人生 J.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的态度

2、下列选项中哪几项是较切合材料的立意?()哪几项是从反面立意?()

A.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的 B.视云端跳舞为异端,是平庸者慵懒的借口C.没有云端跳舞的志向,哪有脱离地面的果敢 D.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E.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 F.批判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G..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H.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I.在云端舞出绚丽的人生 J.步行不如跳舞 K.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L.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

一、A. D. E. H.I.J.分析:

1、游客的角度①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担当;②提高国民素质。

2、房东的角度①关爱他人从细节做起②替他人着想③要尽职尽责④要有生态环保意识⑤做事要讲原则⑥人性的善良与宽容。3.事件的整体的角度:东西方国民素质的差异及原因

二、对“云端跳舞”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几项是(D.E.F.I)A.纵横捭阖、舒展自如的生命姿态,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B.根基不稳 C.夸夸其谈,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 D.虚无缥缈的境界 E.幻想中美丽的世界 F.在生命的高处绽放光芒 G..傲视万物,得意忘形的态度 H.崇高的追求和理想 I.变化无常的人生 J.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的态度

下列选项中哪几项是较切合材料的立意?(D.E.G.H.L)哪几项是从反面立意?(A.B.C.F.I)

A.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的 B.视云端跳舞为异端,是平庸者慵懒的借口C.没有云端跳舞的志向,哪有脱离地面的果敢 D.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E.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 F.批判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G..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H.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I.在云端舞出绚丽的人生 J.步行不如跳舞 K.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L.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

抓住词语“贴”、“地面”、“步行”,可以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或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抓住词语“云端”,发掘其特点,可以类比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例如“云端”辽远高卓,可类比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云端”绚丽多彩,可类比美好的情思和精神;“云端”千变万化,可类比态度变化无常;“云端”虚无飘渺,可类比根基不稳等等。

题目要求“自定立意”,则意味着可以赞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也可以辨证分析,反驳将此观点推向片面和极致。观点的确立取决于对哲学家名言比喻义的理解。例如将“云端跳舞”理解为舒展自如,可以赞颂、倡导这种人生状态;将“云端跳舞”理解为纵横驰骋,则可以阐述纵横捭阖的生命姿势、或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反过来看,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夸夸其谈,则可以抨击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得意忘形,则可以批评傲视万物,目中无人的不良现象;将“云端跳舞”理解为憧憬虚幻,则可以剖析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比较好的立意:1.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 2.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的 3.视云端跳舞为异端,是平庸者慵懒的借口 4.没有云端跳舞的志向,哪有脱离地面的果敢 5.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6.步行不如跳舞 7.在云端舞出绚丽的人生等。

第五篇:2007年高考作文特辑1(全国1)

中国作文特辑:2007全国卷Ⅰ(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广西)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从本质上讲还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题目关注的是当前社会各方面议论纷纷的教育问题,属于热点话题,出发点较好。用漫画的形式出题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去年出现的新材料作文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按照以往规律,成功的题型一般会延续一到两年,所以考前准备新材料作文的较多,漫画作文不是老师和学生准备的重点。这道题的出现也说明了命题人出题也想出其不意,尽量避免押题现象,这个目的达到了。漫画作文并不多见,属于点缀性质的作文题目。其特点是由一幅或多幅图画作为主体,辅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加以提示,要求在准确理解图画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一般来说,此类作文的选图大多蕴含一定的哲学道理或者暗示了生活的某种现象,所以写作时应更侧重于理性思辨的考察。这种文题适合思维活跃的考生和有一定图画欣赏基础的考生,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这也正是这种文题很少出现的缘故。这种作文在全国卷中已经有10多年没有出现过了,早在两三年前,有些老师就在预测它的出现了,千呼万唤中出来之后,果然杀伤力惊人,偏离题意者遍地皆是。看来命题人还是高估了考生的欣赏能力。也许是命题人真的担心考生跑题太多,所以在提要求时降低了标准——“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虽说如此,一幅漫画毕竟是有主题的,不可能随意写都正确。这幅画的核心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意在告诉人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摔跤(可 理解为遇到难题、受到挫折等)很正常,作为家长、学校、社会要理性看待,不要过于关注,也不要因此而溺爱孩子,否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在实际写作中,许多考生并没有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写作主题五花八门,诸如环境保护、和谐、公德等话题纷纷出现。这也使得阅卷组不得不放低要求,从宽掌握。真要按标准掌握的话,能达到标准的不过三分之一。综上所述,这是一道成功摆脱“猜题”却又陷入“曲高和寡”尴尬境地,让考生叫苦不迭、让老师汗不敢发、无法达到预定目的的考题。

标杆佳作:

失重的成长

河北一考生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于是乎,现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

或许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本没有人曾想过要青少年们自己站起。家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刚一跌倒之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们受到丝毫伤害。久而久之,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战胜挫折的勇气。当青少年们在跌倒后不能自己站立起来时,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失重的成长。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学和放学时的小学校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景观:孩子的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都顶着烈日或是迎着寒风,“翘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那情景,怎么看都让人那么感动,同时又那么无奈、那么辛酸。家长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过马路,以至于许多小学生连一条马路都不能独立走过。如此“呵护”导致如此失重的成长,不知是当代少年之幸事,还是当代中国之悲哀。

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已被世界所公认。在中、日、韩、美四国合办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一些表现实在令外国学生们难以理解。比如把自己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或干脆扔掉,比如不会支帐篷,不会用木柴生火„„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种种只归咎于青少年显然有失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与整体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我们的社会高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全社会的关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难以自立的青少年们就在这关怀下失重地成长。由此观之,中国的青少年们各个成绩优秀,但中国大学培养学生的成才率却是世界倒数,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代的青少年们需要一种跌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的能力和一种自立的精神。请家长和社会放开你们搀扶的双手,让青少年们远离那样一种失重的成长,而是以自己坚定的脚步,迈向明天。

【阅卷手记】 这是专家组评定的一份一类文样卷。文章对漫画的主题把握十分准确,通 过细致观察,提炼出主题——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由于漫画作文对主题的把握是一个难点,所以本文在此项获得满分20分。从表达角度讲,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结构完整,有较为充足的事例,论证比较有力,所以表达分评定为19分。在发展等级方面,本文能透过社会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辩证地看问题,故特征分评定为19分。合计总分58分。

高分佳作1: 谁出事了?

河南一考生

漫画描绘了大街上一个小孩子踩到西瓜皮摔了一跤,小孩子坐在地上迷茫看着分别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人——他们关切而又警惕地说:“出事了吧!”这样一幅场景,作为一个孩子,看了这幅漫画自然认同地笑了: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两个家长甚至祖父母辈关注、教育着一个独苗,除了溺爱问题、孩子交往能力问题、孩子自我心理问题,还导致了漫画中过分、夸大的教育问题。仅仅摔了一跤,或者生活中出现的小磕小碰和一些小挫折,三方面的教育者便以“不听老人言”的说教者姿态围住孩子,孩子既失去了自己反省错误、总结教训的机会,也失去了独立地、勇敢地自己爬起来的机会。

有一个熟悉的报道,美国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孩子痛得龇牙咧嘴,忍不住哭起来,高大的父亲站在一边,微笑着鼓励儿子自己爬起来,孩子于是含着泪花爬起来。而一位中国父亲在对待类似的事情时,都会大声地喝斥孩子不听话到处乱跑,“出事了吧!”然后抱起孩子。

日本的经济起飞重要的一点是靠教育、培养人才。中国的教育同样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教育问题,大付出大投入我国教育。然而这则漫画表现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样是关注教育,我们的“关注”是否存在问题?

教育者过多过分的关注、不必要的指责让孩子少了磨砺锻炼的机会,少了培养自己处理问题能力的机会,少了独立战胜挫折的机会。这必然会导致畸形的人才和人格的不健全。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穷人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正是靠自己打拼磨砺才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必然比富人家孩子和“关注”下孩子更见人的品性。

中国富裕起来了,中国这个“富人家”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不禁要问:谁出事了?孩子?教育?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准确、内容充实、有启发意义的佳作。文章对漫画的主题把握十分准确,通过细致观察,提炼出主题——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比较朴实,有较为充足的事例,论证比较有力。更可贵的是本文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辩证地看问题,能运用对比进行构思。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还不够准确丰富,论据稍 显陈旧。

【亮点透析】

文章对漫画的主题把握十分准确,通过细致观察,提炼出主题——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

内容充实文章围绕主题选择素材,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洪战辉等事例的运用充实了内容。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漫画作文难在透过画面看到其中的生活道理或哲理,本文做得很好。并且能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辩证地看问题,很深刻。

【现场评分】内容20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8分

高分佳作2:关爱并非营造美丽风景

陕西一考生

成长中的我们需要关爱,爱使我们懂得这个世界还有真情存在,它使我们更加勇敢、坚定地走向辉煌和完美,但关爱并非为了营造美丽的风景。

从我们咿咿呀呀地学语时起,来自各方面的爱就一涌而来。从我们的幼儿食品,再到我们的学习用具,无一不是我们的家人、老师、社会精心挑选和打造的。铺天盖地的温情和没完没了的辅导,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只学会了盲目附和、如影随形。张扬的个性不见了,温顺的面孔增多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嘘寒问暖,使我们无所适从,渐渐地,我们有一天在走上社会时才发觉,过分的关爱所造的美丽风景是多么苍白无力。人生中,最不幸的是看到风雨之后闪亮的绿色消失了。

直到我们慢慢理解社会时,我们才知过分的关爱是溺爱。它能培育出“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吗?它能彰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苍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时候该反思这种关爱了。

人生其实如植树一般,种植在荒凉大戈壁滩上的树苗,被过分呵护、照料的树苗最先被呼啸大风拔取了稚嫩的根系。陶行知先生说:“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靠父母,不算英雄好汉。”新时期,我们亦同样呼喊新的好汉。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艰难的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条光明大道。孔子困厄于周游列国大道上,仍讲学布道;司马迁饱受凌辱歧视,仍修史不断;曹雪芹独守茅庐的清贫之中,仍笔耕不辍。他们没有温情脉脉的关爱,伴随他们的只有刀剑风霜相逼的艰难与险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愈挫愈奋,尽力在人生大浪中拼搏着。

让我们再回过头看看那道用爱心筑起的风景线,在绚丽夺目之下,我们的少年多了几分骄横和弱不禁风。网吧里沉溺于游戏虚幻空间的中学生、因工作无着落而轻率结束生命的北大学子,难道是关爱不够吗?因为爱已经超出了它的极限范围。

艾青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成长的道路上,红尘有爱,我们才更加充实、进取,只是别再让爱成为沉重的负担。【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佳作。文章的标题“关爱并非为了营造美丽的风景”便是文章的立意所在,文章首先以精练的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围绕主旨精选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结合现实情况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正反对比,逐层深入,深刻剖析“关爱”与“溺爱”的区别,呼吁家庭、学校、社会从真正关爱孩子出发,让孩子们去经历人生的风浪。

【亮点透析】

文章扣住“关爱并非为了营造美丽的风景”来立意,扣紧了漫画的含义,切合题意。

文章围绕主题精选了陶行知、艾青的名言,结合孔子、司马迁、曹雪芹等人的事例作为正面材料同当代社会网络问题少年、缺乏战胜挫折意识的北大学子等反面材料进行对比,阐释主题,使得内容充实。

文中既有理论材料又有事实材料,既有历史材料又有现实材料,做到了材料丰富。

妙用修辞,句式灵活

文章善用修辞,比喻、引用、设问、排比有机结合,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比如“人生其实如植树一般,种植在荒凉大戈壁滩上的树苗,被过分呵护、照料的树苗最先被呼啸大风拔取了稚嫩的根系”一句生动地揭示了人生需要自立的道理。此外,文章整句、散句相结合,问句、叹句、陈述句相结合,使文章语言变化丰富。【现场评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60分

考场失误文:溺爱不等于爱

河南一考生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父母的爱肯定都会献给这个孩子。但是过分的爱就是溺爱,而溺爱又不等于爱,这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看看这幅图,一个孩子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个西瓜皮滑倒了,这种是(事)本应该是常见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也能够自行解决。但是大家也看到,当这个孩子摔了一跤之后,“社会”“家庭”“学校”都问了一句“出事了吧!”这就是一个极不好的现象。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一件事,学校、家庭、社会都如此的(地)“关心”,不,不是关心,而是溺爱,而溺爱会影响孩子全方面的健康,所以也就不等于爱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成熟,也就得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倘若孩子在磨炼中受到一点点挫折,一点点不顺,大人们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帮其解决,这样会使孩子的应对能力下降,也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处事能力。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间接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杜绝这种溺爱的存在,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爸爸、妈妈都爱我的家庭,我又是独生子女,但是爸爸、妈妈对待我像是对待一个非独生子女一样。他们从小就磨炼我的遗(意)志,比如小时后(候)与别人打架,他们都是指导着我去怎样解决,以后慢慢使我自己解决,便使我有着为人处世的能力。相 比别人的孩子(在溺爱成长下的孩子),我比他们要强得多。再如,从小父母就教我洗衣服,以后我的衣服便是我自己洗,长大后父母教我如何能修理一些小东西,现在身边的一些小东西有了毛病,修好根本不在话下。对于那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就可能解决不了上述问题。还是那句话,过分的关爱就等于溺爱,而溺爱不等于爱。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不是仅限于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都是在生活中练出来的,慢慢积累下来的,非一日之功,而这个的必要条件就是大人们不能对孩子溺爱,因为溺爱会使孩子的各种能力下降。

最后,我要说的是“过分的关爱就是溺爱,而溺爱不等于爱”,所以请大人们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

【误区警示】

文章对漫画的主题把握基本准确,从孩子成长角度入手,把摔跤和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度关心——溺爱结合起来,这个角度不属于最佳立意,所以本文在此项获得17分。从表达角度讲,这篇文章语言基本流畅,对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系比较虽多,但基本上只限于就事论事,用自己做例子显然缺乏典型性,所以论证的力度欠佳,所以表达分评定为14分。本文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但是构思比较简单,内容不够充实,语言也没有突出之处,故发展分评定为12分。合计总分43分。本文的毛病比较突出,有一定的共性,缺乏事例,内容空泛,语言平淡,缺乏文采,分析浅显,缺乏深度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平常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⒈学会积累素材。无论是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还是在中考中,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同学作文失败的原因在于内容的空洞和不具体。写议论文(包括议论性散文),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具体的典型事例和精确的理论论据。要解决这一点,就应该注意不断充实自己的见闻感受,留心生活,勤于观察,储备好写作的素材,既要扎扎实实学好语文教科书(事实上现行教材中的很多经典美文都是内涵极其丰富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我们写作的“间接材料”的来源地);更要读好社会生活这部无字书(我们身边的事,国际国内的大事是我们写作的直接材料);还要千方百计地拓展自己的课外阅读面,“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搜尽奇峰打草稿”。

⒉掌握论证方法。一篇文章光有材料的堆砌也无法达到内容具体充实,列举材料之后还须有细致的剖析论证。写好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中,剥开层层掩盖的现象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问题说了半天,总在现象表面绕圈子,就事论事,原地踏步,说不到点子上,也就抓不到问题的本质,观点自然就不能鲜明集中,更谈不上深刻了。这需要我们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去研究对象,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面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后果就必有前因,善于“由此及彼”,追根求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逆向追寻问题发生的原因,往往能因此而看清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刻的文章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下载年高考作文特辑6(重庆)(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年高考作文特辑6(重庆)(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重庆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等待》 第一幕: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

    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5则范文

    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价廉的食物。可他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使用方式,后来,......

    重庆近几年高考作文5则范文

    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发布通知 今年重庆的语文科目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以大豆为题材,具体如下: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

    母亲节特辑

    团委广播 母亲节特辑2014.5.8 播放背景音乐:《》(男)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5月11日,本周日是今年的母亲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预祝各位母亲节快乐!在父母眼里,我们......

    李老师“特辑”

    李老师“特辑” 大明星有“专辑”,而我们的李老师呢?虽没有专辑,但我为她编了一本“特辑”,纪录了各家对她的评价。眼镜首先发布消息:“我与李老师相伴多年,堪称知己,她呀,中等身材,......

    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点评(5篇)

    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点评 如果说2011年的重庆市高考作文“情有独钟”传递了生命的热度与理想信念,2012年的“拯救冷库工人”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2013年的“大豆”彰显了思维......

    3013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及重庆2006——2013高考作文

    3013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及重庆2006—2013高考作文 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材料作文,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他对手机怎么 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江西卷 学生有三......

    重庆2013高考作文可用高级句型

    高考作文可用高级句型 1. It is high time that ... should do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take step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now. 2. It is said that ... It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