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鬼谷子的感想
学习鬼谷子的感想
古往今来,谋略深深蕴含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政治家利用谋略之术击败自己的政敌,使自己在政权中的地位日益牢固。军事家用谋略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商人用谋略之术,人取我予,人予我取,获得丰厚的利润。谋略之术在《鬼谷子》中论述得颇为全面。
最初对鬼谷子的了解是因为上小学的时候电视上在播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当然电视的主角是孙膑和庞涓,可是那时奶奶就告诉我孙膑与庞涓的老师叫鬼谷子,一直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他叫鬼谷子,难道他的姓氏是“鬼”?后来才知道原来鬼谷是一个地名。鬼谷子这个人非常神秘,纵使我爱好历史,我也一点都不了解他。有关他的记载实在非常少,能查到的也只是他的几个传说,可是我感觉太过神奇了,以至于让我觉得他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非真实存在过。但他能够名留青史,能证明他真实存在过的或许是他的徒弟们。战国时期纵横天下的苏秦、张仪传说就是鬼谷子的弟子。还有孙膑、庞涓、毛遂、徐福、乐毅、蔡泽、邹忌、黄石、李斯等等。有了这样全明星阵容的徒弟,鬼谷子想不出名都不行。
传说鬼谷子学问非常高深,并不是人人能学会,但是只要学会一门便可以纵横天下.《鬼谷子》是说权谋之
术的,可以这么说,有些人认为它是在教育我怎么使用
心机,怎么算计他人。可是未见形圆以道之,即见形方
见事之。意思是在情况还未明了的时候,就用圆略来迷
惑对手,在情况明了之后就用方略战胜对手。其实是教
我们做人要圆滑一些,不要太耿直,需要外圆内方,圆
方结合,在不知不觉中消灭敌人。现在想想在现在这个
社会中可能很难再出现古代像宋代赵普这样严肃刚正、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刚毅果断的人了吧。
其实不久前的一件事发生后我也想了挺多的,虽然
是兼职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可也足以说明南方商人更懂
得待人处事之道。虽然我依然坚持我没有过失,可是有的人就是这样子,就算你坦诚的对他们,他们却不以为
然人的认为你没安好心。可是这之中也不乏有那些想从
中捞点小便宜的人。也许像我这样不懂得变通耿直的人
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只想解释清楚自己没有过错,而最
后的结果反而会使事情更不好平息。南方商人的做法仅
仅是多给他们点东西就打发了他们,不得不说这也是一
种学问,可是虽然我现在能明白这一点,可是却不能灵
活的运用。《鬼谷子》一向为儒学不耻,也许这是要懂
“诸侯之谋”的人要去掌握的,但这些都需要正确理
解,看我们怎么去更好的运用它。
鬼谷子的第一篇是捭阖术。其中说到“或阴或阳,或刚或
柔”意思是做任何事都需要刚柔并济,阴阳相结合。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上对老师长辈,下对同学朋友,我们都应该有进有退。进则刚烈不屈,拿出自己的个性,坚持自己的原则。退则懂得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遇到不开心的事理智地解决,而不能单凭一时冲动鲁莽的做事。
鬼谷子的第二篇是反应术。“因其言,听其辞”很明显这
句话的意思就是听了别人表面的话语,要揣摩其中的意思,它其中还涵盖在听取对方言语的过程中要善于诱导对方发言,通过对方发表的言论推敲事情的真实情况。有时候说话词不达意,反应术便是教会我们“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也就是说想要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敲开对方的心,推敲其言论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现在的人都不像老一辈的人那么朴实了,有些人说话含沙射影,话中有话,甚至是指桑骂槐,说话总是拐弯抹角的。我觉得一个人把每个人说的话都去揣摩是一件挺累的事,人有时应该活的纯粹一点,单纯一点,可是绝对单纯的往往也是人们所期盼的一种境界。
以前我遇到过这样一个人,我问他什么他从不正面回答,总会用别的话题去岔开,我现在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情况,我时常在想这样的人难道不觉得累吗?即便我现在依然很费解,可是现在却不会计较这些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是吗?即使他能把《厚黑学》运用到生活中又如何呢!我觉得我们学习鬼谷子其实是一种生存之道,它能教会你在生活
中处境不那么尴尬,至少是融入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其实我觉得古代的隐士挺好的,在深山里可以摆脱世俗干扰,可以活的很自由,可是一个人归隐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消极做法,因为他无法面对世俗,所以他逃避了。至今喜欢屈原的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则体现出了顺应世俗的圆滑的处事方式,可是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有自己的信仰呢!
鬼谷子思想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思想,有人可能会说
学习鬼谷子思想会让人变得虚假,带着有色的面具在面对大家。其实也不然,我认为把自己变得虚假了,那就是做过头了,比如金钱一样,我们需要金钱追求金钱,但是又不能过分追求,我们要操控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所操控,这就说到反噬了,反噬会潜隐它无声无息还忠诚的属于你!物可以人化,但人绝不能物化,物化的人会变得冷漠和残忍。总之清醒的认识自我,然后再领悟鬼谷子思想里面的智慧使自己步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的和谐。
学习鬼谷子的感想
姓名:刘一希学号:10100241014专业:2010级平面设计专业
第二篇:学习鬼谷子的感想
学习鬼谷子的感想
古往今来,谋略深深蕴含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政治家利用谋略之术击败自己的政敌,使自己在政权中的地位日益牢固。军事家用谋略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商人用谋略之术,人取我予,人予我取,获得丰厚的利润。谋略之术在《鬼谷子》中论述得颇为全面。
最初对鬼谷子的了解是因为上小学的时候电视上在播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当然电视的主角是孙膑和庞涓,可是那时奶奶就告诉我孙膑与庞涓的老师叫鬼谷子,一直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他叫鬼谷子,难道他的姓氏是“鬼”?后来才知道原来鬼谷是一个地名。鬼谷子这个人非常神秘,纵使我爱好历史,我也一点都不了解他。有关他的记载实在非常少,能查到的也只是他的几个传说,可是我感觉太过神奇了,以至于让我觉得他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非真实存在过。但他能够名留青史,能证明他真实存在过的或许是他的徒弟们。战国时期纵横天下的苏秦、张仪传说就是鬼谷子的弟子。还有孙膑、庞涓、毛遂、徐福、乐毅、蔡泽、邹忌、黄石、李斯等等。有了这样全明星阵容的徒弟,鬼谷子想不出名都不行。
传说鬼谷子学问非常高深,并不是人人能学会,但是只要学会一门便可以纵横天下.《鬼谷子》是说权谋之术的,可以这么说,有些人认为它是在教育我怎么使用心机,怎么算计他人。可是未见形圆以道之,即见形方见事之。意思是在情况还未明了的时候,就用圆略来迷惑对手,在情况明了之后就用方略战胜对手。其实是教我们做人要圆滑一些,不要太耿直,需要外圆内方,圆方结合,在不知不觉中消灭敌人。现在想想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可能很难再出现古代像宋代赵普这样严肃刚正、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刚毅果断的人了吧。
其实不久前的一件事发生后我也想了挺多的,虽然是兼职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可也足以说明南方商人更懂得待人处事之道。虽然我依然坚持我没有过失,可是有的人就是这样子,就算你坦诚的对他们,他们却不以为然人的认为你没安好心。可是这之中也不乏有那些想从中捞点小便宜的人。也许像我这样不懂得变通耿直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只想解释清楚自己没有过错,而最后的结果反而会使事情更不好平息。南方商人的做法仅仅是多给他们点东西就打发了他们,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学问,可是虽然我现在能明白这一点,可是却不能灵活的运用。《鬼谷子》一向为儒学不耻,也许这是要懂“诸侯之谋”的人要去掌握的,但这些都需要正确理解,看我们怎么去更好的运用它。
鬼谷子的第一篇是捭阖术。其中说到“或阴或阳,或刚或柔”意思是做任何事都需要刚柔并济,阴阳相结合。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上对老师长辈,下对同学朋友,我们都应该有进有退。进则刚烈不屈,拿出自己的个性,坚持自己的原则。退则懂得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遇到不开心的事理智地解决,而不能单凭一时冲动鲁莽的做事。
鬼谷子的第二篇是反应术。“因其言,听其辞”很明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听了别人表面的话语,要揣摩其中的意思,它其中还涵盖在听取对方言语的过程中要善于诱导对方发言,通过对方发表的言论推敲事情的真实情况。有时候说话词不达意,反应术便是教会我们“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也就是说想要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敲开对方的心,推敲其言论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现在的人都不像老一辈的人那么朴实了,有些人说话含沙射影,话中有话,甚至是指桑骂槐,说话总是拐弯抹角的。我觉得一个人把每个人说的话都去揣摩是一件挺累的事,人有时应该活的纯粹一点,单纯一点,可是绝对单纯的往往也是人们所期盼的一种境界。
以前我遇到过这样一个人,我问他什么他从不正面回答,总会用别的话题去岔开,我现在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情况,我时常在想这样的人难道不觉得累吗?即便我现在依然很费解,可是现在却不会计较这些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是吗?即使他能把《厚黑学》运用到生活中又如何呢!我觉得我们学习鬼谷子其实是一种生存之道,它能教会你在生活中处境不那么尴尬,至少是融入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其实我觉得古代的隐士挺好的,在深山里可以摆脱世俗干扰,可以活的很自由,可是一个人归隐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消极做法,因为他无法面对世俗,所以他逃避了。至今喜欢屈原的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则体现出了顺应世俗的圆滑的处事方式,可是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有自己的信仰呢!
鬼谷子思想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思想,有人可能会说学习鬼谷子思想会让人变得虚假,带着有色的面具在面对大家。其实也不然,我认为把自己变得虚假了,那就是做过头了,比如金钱一样,我们需要金钱追求金钱,但是又不能过分追求,我们要操控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所操控,这就说到反噬了,反噬会潜隐它无声无息还忠诚的属于你!物可以人化,但人绝不能物化,物化的人会变得冷漠和残忍。总之清醒的认识自我,然后再领悟鬼谷子思想里面的智慧使自己步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的和谐。
学习鬼谷子的感想
姓名:刘一希
学号:10100241014
专业:2010级平面设计专业
第三篇:鬼谷子读后感
《鬼谷子》读后感
为了更好让自己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单位在业余时间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书籍,虽然和生产不相关,但却是一次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机会。在那一些书中《鬼谷子》显得是那样的扎眼,书名更是霸气外露,以我的印象《鬼谷子》这本书是道家的里的一本著作,恰好本人对老子盛是崇拜,尤其是对他提出的“无为”
“道”和“德”的定义以及辩证关系更是赞同,所以就拜读了这本书。翻开书品读了起来,真是如同雾里观花,更不要谈文章的纹理脉络、启承转合了。心中有些抑郁,只好学学前辈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借以释怀吧。虽然不如读《老子》那样觉得发省或者酣畅,虽然那都是高中时老师带着学的,可我似乎也略有所得吧!读《鬼谷子》,我觉得不易理解的是,所遇到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理解书中提出的“概念”,诸如“捭阖”、“反应”、“内键”等,这些“概念”多而晦涩,还意义多变;并且篇与篇之间的意义虽有递进,却还是相互参杂。这些实非我现在所能完全领悟和把握。不过,就其局部细节,尤其是对于“纵横捭阖”的语言艺术的研究,也还是让人获益的。
《鬼谷子》的主体是讲“说人之术”,依我的理解,其理论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事物的发展依据其自身的矛盾特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便可以通过观察和沟通,进行辨析和引导,从而获得自身计谋的实现;
2、矛盾本身分为“阴”“阳”两种,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分为“正”“反”两面,所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体现在对事物矛盾性质和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之上。
3、基于正反面的总体判断,之后便可以“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虽然,我觉得这方法过于势利,有“无原则”之嫌,但不可否认,此法是获利的捷径。
4、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书中强调暴露矛盾的重要性。信息都隐含在无声无息的“矛盾”之中,而为了获得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使事物内在“矛盾”或其某个方面获得显现——你可以对于目标者或者趋同、或者反对;或者纵容、或者压制;或者诱导、或者追索;或者激发、或者静观;或者试探、或者钳制„„
5、但总的说来,还是要因循规律,因势利导,达到“大化无形、无为而为”的境界。
但是,《鬼谷子》实际上却认为这些“术”不过是树木的“枝末”,而没有“根本”便不可能产生“枝末”,但是“根本”只有经过自身修为的“圣人”才能获得。因此,书中要求“由本经末”,他便提出《本经》篇,来引导人们的自身修为。
人修为的根本,或者是说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在于修养内心。首先是要心欲专一,不能分散。如果欲望杂多,则精神就会分散,精神分散了,实现欲望的意志就会消弱,意志消弱了就会办事不利,办事不利就会心绪不佳,心绪不佳那么五脏六腑就不能“和谐”,因此,各种“术”在身体内就不会有存在的空间。所以,人首先就要静养“心
志”——“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固常守,乃能分之。”
修养内心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过程之中,达到一种“清虚”状态,因为自身的“清虚”而使外物不能影响,外因无从介入,从而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讲的状态——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使自己处于不被别人战胜的形势。
《鬼谷子》一书教一个人什么时候该柔?什么时候该弱?什么时候该刚?什么时候该强?这四个“度”的掌握变化也是无穷无尽的。能随时掌握这些变化者,谓之神。所以孙子教你的是带兵打仗如何“百战百胜”。鬼谷子是教你的是如何把握做人做事的一个 “度”,如何让你在为人处事中“百战百胜”这不正是我们工作中所需要的吗?做事是这样,与同事的相处也是这样吧!
第四篇:《鬼谷子》读后感
《鬼谷子》读后感
《鬼谷子》读后感1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很神秘的人,孙膑、庞涓、张衡、苏秦等豆出自其门下。历史上也流传了很多鬼谷子的传奇故事。这部《鬼谷子》是讲述谈判、游说技巧的专著,同时还涉及许多军事谋略,所以我们可把它看做是一部兵书。
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集中于权术谋略的研究,认为一切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体现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思想。它的终极目标是“治人”,通过言谈辩论,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此为“纵横之术”。“纵横之术”是我国先秦诸子学说之中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战国时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比如苏秦借此联合六国,形成合纵抗秦之势;而后张仪又借此将六国合纵之势瓦解等。这种学说所倡导的的思想与儒家所主张的仁义道德相违背,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历史上对于《鬼谷子》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司马迁、刘勰等人对《鬼谷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此相对立的`是以柳宗元、宋濂等为首的反对派,他们大多认为“纵横之术”是“歪门邪说”,不值一提,学之有害而无益。
相对于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清代的纪昀和阮元的看法则相对平和、中肯,也是我认为最合情理的评论。纪昀认为,若将《鬼谷子》列于诸子学说之上则过,而将其视为“歪门邪说”便是不得其要。阮元则明确了《鬼谷子》在学术上的价值,说它是“纵横家独存之子书”,从而肯定了它在先秦诸子学说中的位置。这样的评价显得尤为恰当,也是我们今人研读《鬼谷子》一书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读《鬼谷子》要带着辩证的眼光,取其精华,这也是读书的方法。
《鬼谷子》读后感2
鬼谷先生应犹在,千古纵去风雨来。清溪谷中谈天下,茅屋室里御神才。——题记
夫天下大势,阴阳两分;轮回世事,清浊而已。有幸略赏《鬼谷子》一书,初看时,觉得生涩难懂,且又无甚道理,但再看时,顿开茅塞。
《鬼谷子》一书,宏概天下万物之理:天下至道,即阴阳,捭阖者也;捭者,开也;阖者,合也。捭阖,即开合。察物以观其律,投石以问其路。内揵纳谏,抵巇补隙;飞箝褒抑,忤合顺逆。揣心摩意,权方谋略;决则当断,符言守信。
鬼谷先生早在2000多年前便已通晓:是非只在一念间。鬼谷先生据圣人之言,以阴阳试捭阖,教投石以反应;万物存亡皆有理,因此我们更要把握事物变化的趋势与关键,伺机行动,先有试探之举,待至胸有成竹,才有以不变应万变之能。
鬼谷先生最欲告诉世人的,是权衡。朝廷中,即使是明君盛世,亦有小人:忠臣有功,自当提拔,但难免有功高盖主之嫌。这时,君主便借小人之手,抑制忠臣,便成平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同样是一个道理?
因此,世事万物,便因平衡而存。进多退少,难免力有不逮,终成祸患;进少退多,又总保守过当,失去先机。夫天之大,架于地之广;龙之耀,制于凤之华。故曰:阴盛则阳繁,善至亦恶极。倘若一枝独秀,就算是傲立冰霜,也略显得凄凉;然百花齐放,同大道三千,各放霞光。制衡便有繁衍,权平可见倪端。
弱水三千,独取的`是一瓢随意;大雪无寒,封冻的是一种率性。落花不落叶,知性不知情,生在红尘里,谁也难保自己不忘初心。但当一人徘徊月影,总想起一卷《鬼谷子》:己欲平静,听辞辨心;自求明志,折花凉情。
第五篇:鬼谷子经典语录
1、故捭(1)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2)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xì,隙,虚的意思)者,罅(xià,缝隙)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这两句话是说了“捭阖”中“捭”和“阖”最重要的方面,想要运用开放之术,贵在周详,想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秘。)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23、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4、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5、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26、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39、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当你的欲望达到巅峰,你旧会无暇顾及太多,你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但是你却会因为这样而忽略了更多的东西。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31、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33、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35、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6、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8、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39、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4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4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44、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47、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注:
(1)捭:bǎi,开
(2)阖:hé,闭
(3)巇:xì,隙,虚的意思
(4)罅:xià,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