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区领导致辞
鼓楼区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
考核验收汇报会致辞
鼓楼区政府副区长李金豹
(2008年12月17日)
尊敬的刘处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区验收考核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区检查指导科技强警示范区创建工作,这既是上级机关对我区三年来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的一次关键性考察,也是推动和促进我区科技强警工作的一次良好机遇,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我区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此,我谨代表鼓楼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三年来关心支持我区科技强警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省公安厅、科技厅及市公安局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将鼓楼区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
鼓楼区位于徐州市区北部,是徐州的主城区之一,全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45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鼓楼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交通便捷发达。鼓楼区南接中心城区,北接三环路,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线、陇海铁路线穿境而过,公路、水路、-1-
铁路交通优势明显。二是工业基础雄厚。鼓楼区是老工业区,辖区内省部属冶金、化工、机械等工业企业100余家,近年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优化、创新、整合”的思路,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发展,使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三是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商贸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日益显现。建成了购物、餐饮、娱乐场所云集的彭城广场商贸中心圈,成为淮海经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中心商务区。高起点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中心商圈建设,大力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的现代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强区。目前,徐州市中心商圈五大工程有三个集中在鼓楼。四是历史悠久灿烂。徐州市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鼓楼区1938年建区,为徐州第一区。苏轼诗云“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中所说的九里山就位于鼓楼辖区,古牌楼、古黄楼、古镇河铁牛、五省通衢等历史古迹众多。故黄河、大运河,绵延数十公里,环抱徐州市区,随着九里山公园、大运河沿河风光带等重点景点建设的推进,鼓楼区将成为我市新开发的风景区。
近年来,鼓楼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鼓楼”的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三产兴区”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8年,全区GDP 预计4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居主城区前茅。
鼓楼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提高公安机关驾驭动态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维稳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特别是在科技强警方面,区委束志明书记定期听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区政府王强区长亲自挂帅领导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经费、人才、技术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同时,将量化分解各单位、各部门的创建职责和任务,形成了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建设局面。公安机关在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作战,在做强硬件的同时,着力在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强化应用、服务实战和打造亮点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具有鼓楼特色的科技强警之路。
科技强警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我们将以这次省公安厅组织考核验收为契机,深入研究建立科技强警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注重整合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资源,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大人财物投入,不断提升我区公安科技建设和应用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专家在徐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
第二篇: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省委《关于贯彻中发[2003]1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一公”、全市公安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平安___,创建最安定区”的总体目标,以推进金盾工程
建设,发展公安工作信息化为重点,以建立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民警科技素质为保障,以服务现实斗争,提高整体战斗力为核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为公安机关提高“四个能力”和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2、坚持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保密性、成熟性与先进性原则;
3、坚持可比性与示范性原则。
4、坚持实用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原则。
5、坚持可拓展性与易维护性原则。
6、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总体目标:在“金盾工程”总体框架下,以完成公安部一期建设任务为基本目标,搭建起“纵横贯通、条块结合、信息共享”的综合应用平台,提高基层公安机关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建立新型的警务运行模式和警务保障机制,全面提高我区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加速推进我区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
二、公安科技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___公安科技现状
近年来,___公安分局党委对科技强警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作为一项全新的警务模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从人员、资金、装备等方面全力倾斜,并按照“建设为实战、应用促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科技强警工作。先后投资78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公安四级网,搭建起了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充分利用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公安主要业务数据网上操作,全面推行了网上办案、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确保了公安业务信息的实时、快速和准确,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公安专网系统,初步构建起以GPS移动目标监控为核心、以重点区域电视监控为重点、以电子巡更为辅助、以“网格化”巡逻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化技术防范网络。对全体在编民警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并全部达到初级以上操作水平。2001年,又抽调技术人员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研制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基层公安综合警务管理系统”,并通过了省部级技术鉴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效能,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二)___公安科技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强警意识日益增强,科技和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高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强警深层次研发受限制。基层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高科技人才缺乏。由于基层公安工作侧重于实战,加上招录科技人才的渠道不畅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少,高科技人才更是十分缺乏,科技强警研究工作局限于浅层次和应用型,深层次的开发研究能力不足,还需要借助外来的技术力量。另外,尽管对全员民警进行了计算机机能培训,但是民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现实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科技强警工作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支持公安部门的科技强警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公安部门也多方筹资投入科技强警工作,为科技强警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但是,资金不足依然是制约科技强警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金盾工程”的建设资金缺口还很大,完成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任务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3、业务标准不统一,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公安科技涉及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统一业务技术标准,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十分重要。过去,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地的开发信息系统往往都是从各自实际出发,缺乏全局和系统观念,使一些本应相互关联的应用系统,在数据结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及运行环境等方面互不关联,形成了一些“信息孤岛”,给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需要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上尽快统一业务技术标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何种结构开发,数据标准是统一的,便于数据共享,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壁垒”。
三、科技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金盾工程以及相关建设。在公安部“金盾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完成“金盾工程”一期60个应用系统(一类23个、二类34个、三类3个,见附件)中与我区有关的系统建设任务,及其所涉及到的通信基础设施、通信网络、信息中心
第三篇:科技强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警力与任务、形势与能力、装备与需求、传统警务模式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要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突破困境,昆明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创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要控制力、要满意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打造人居最安全城市的核心战略,使“科技是第一战斗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强警是第一方略”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抓工程”:保证科技强警建设稳步推进
为确保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组织有力、实施有序,昆明市重点实施了“四抓工程”。
抓理念统一思想。为破解长期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于2006年5月率市公安局所有党委成员和14个分县(市)局、直属部门“一把手”赴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京、芜湖、杭州学习考察,带头改变工作理念,并在2007年初提出“扭住信息化建设不放”和“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不放”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通过分层次召开创建工作启动会、组织建设协调会、项目攻关推进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成果经验宣讲会等形式,不断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树立“科技强警是最经济、最大的节约”理念,强力实施“不懂科技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制度,自觉主动养成“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上网必浏览、办案必查询”的习惯,真正使科技强警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抓目标倒逼进度。为使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明细,昆明市制订了《昆明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建设进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提出以整合科技资源为核心,以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对指挥调度、物证鉴定、现场勘查与处置、报警监控、智能交通等项目进行重点攻坚,全面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通过采用目标倒逼进度工作方法,逐一明确建设要求和时限,形成了“建设项目有人抓、建设进度有人管、建设任务有人干、建设成效有人查”的良好局面。
抓领导落实责任。昆明市政府专门成立由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任组长,市发改委、市信息办、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司其职、强力推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孟苏铁,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云南省副省长刘平,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
等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政策、经费、装备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极大地帮助公安机关解决了一大批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
抓整体协作推进。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先后以文件、“市长令”、制度等形式出台《推进科技创安、打造平安昆明“十一五”建设规划》《昆明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关于聘请公安科技建设专家顾问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全方位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科技强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建立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咨询、论证、验收、评审制度,为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项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做好科技强警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靠科学管理、靠严格奖惩、靠全程监督、靠执行落实。为此,昆明市公安局逐步完善了“四项工作机制”。
建立科技项目规范管理机制。在创建工作中,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才能保障创建工作协调有序发展,也才能防止重复建设,杜绝资金浪费。为此,昆明市公安局先后制订了《科技建设管理规定》《科技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安科技建设项目、公安科技设备、公安科技人才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科技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建立全程追踪考核奖惩机制。科技强警的成败取决于全体民警的创新意识、执行效果和工作积极性,为深度挖掘潜能、激发工作热情、培育创新意识,昆明市公安局制订出台《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每年至少对5个基层科、所、队及40余名从事公安科技工作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追踪考核评估,使民警正确面对压力,主动寻求动力,激发创建活力。
建立督察倒逼落实工作机制。2007年,昆明市公安局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和电子监控报警系统建设纳入市政府、市公安局重点工作考核,并进行分解立项督办,切实强化督察、问效、问责三大手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察倒逼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按要求实现。
建立科技人才重点培养机制。通过选拔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派出业务骨干跟班学习、加强科技人才招录等方式,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高。目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25名,占全市总警力的8.25%%。2年来,在信息技术、行动技术、刑事科学、智能交通等方面分别获省、部、市科技进步奖。全面落
实基层科、所、队配备信息员(科技协管员)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部公安业务部门和基层科所队室及点、线、面均有科技强警人才储备的立体格局。
“四个加强”: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在科技强警工作中,人员素质是基础,经费投入是保障,规范制度是支撑,应用效果是关键,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为确保创建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开展,昆明市重点突出了“四个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科技大练兵,并投入上百万元培训资金,累计组织251期16513人次的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中培训,使每名民警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同时,通过召开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会、演示会、宣讲会、博览会和科技活动周等方式,不断提升民警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全面加强经费投入。昆明市公安局相继出台《昆明市公安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昆明市公安局“金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以落实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制度为抓手,狠抓科技强警经费保障落实。近2年来,昆明市共投入科技建设资金2.4亿元,争取省、市两级科技部门2000多万元的立项资助,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全面加强标准制订。为确保科技强警创建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市政府和市局制订下发《昆明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昆明市公安机关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的规定》《信息采集室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让各级各部门和一线民警“瞄得准目标、看得清标准、抓得住关键、找得到措施”,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准确的参照。全面加强基础建设。现已完成2000兆接入公安二级网和四城区分局、直属部门千兆网的改造。昆明市公安机关各级各部门共开设443个局域网网站;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已全部完成“三台合一”建设;百名民警专网计算机拥有量由创建前的42台增加至76.5台;全警数字身份证的拥有率从创建前的54%增加至100%;基层一线民警350兆集群电台配备率由创建前的52.6%提升至61%;信息中心已建成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网页服务三层运行支撑体系,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8亿条,信息资源库的年访问量超过280万次;新建143个标准信息采集室,覆盖全市243个基层所队;全市14个刑事技术室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成容量为100万枚的市局中心指纹库,已采集3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提升到10万枚/秒,指纹活体采集占全市采集总量的80%以上;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自建3458个报警监控探头和78个三级监控中心,利用社会资源建设63603个监控探头。
“八个促进”:
增强科技强警建设示范效果
科技强警的成效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实战应用水平的高低上和服务群众质量的好坏上,为使科技强警的效果最大化,昆明市集中用“八个促进”增强科技强警的示范效果。用科技促进侦查破案。建立贴近基层、突出实战业务需求的流程化、规范化、角色化的“刑事案件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工作和信息工作的双向促进。利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网络化审核审批,以执法操作标准化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实现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指纹信息的关联采集和应用,为信息应用、分析研判、指导侦查创造了条件。2007年以来,全市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协破案件2275起,同比增加206起;利用指纹查中案件首次突破千起大关,同比上升了15.4%。
用科技手段促进信息研判。昆明市公安局设立信息研判专门机构,制订配套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基于警务信息平台、省厅研判平台和110警情自动分析系统的日报送、周汇总、月分析和突出问题适时研判、适时分色预警的工作模式,为基层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有力推动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新型警务模式的形成。用科技支撑促进平台建设。昆明市公安局从2006年底筹资1437.4万元建设连通所有公安应用系统和八大资源库、集网上办公办案和警情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力构造“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格局。通过采取强行推进和强力入轨等措施,初步实现了警务工作程序化、法制监督全程化、民警考核智能化、岗位工作数字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的目标。目前,近90%的基层民警在网上办理日常业务工作。
用科技成果促进禁毒斗争。全力加大了车载式、便携式X光机,个人防护装备,毒品微量检测,取证设备等装备投入,3年共破获贩毒案件13912起,其中万克以上案件63起,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向实战部门和派出所发放9000余份新型毒品、毒物快速检测板。全市呈现出无毒县乡增多、毒品犯罪下降、社会吸毒减少、毒品市场萎缩的良好态势。2008年9月19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研发的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新毒康胶囊正式获得生产批文,结束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者戒断过程中没有戒断药物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领域的空白。
用科技促进治安管理。准备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20万个报警监控探头,目前,已经建立完成67061个。通过近一年打防“两抢”犯罪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历年来“两抢”警情频发,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上升的历史,还提前实现了市局制订的下半年每天“两抢”警情控制在个位数的目标。4244家旅店安装完成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装率达99.6%。该系统建成以来,通过系统自动报警共抓获公安部网上通缉在逃人员598人,使用效果排名全省第一位。通过二代证办证信息的碰撞比对,共抓获了41名公安部网上在逃人员。利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收集80余万条治安基础业务工作信息。
用科技创新促进交通管理。针对昆明市混合交通模式及交通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应用科技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整体谋划,对昆明市内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周密、详实的调研,在昆明主城区采用了路口“禁左”措施及部分路段实施“绿波信号控制”等科学管理方式,改善了昆明主城区交通拥堵的状况,高峰时段通行车速由此前的不足10公里每小时提高到了21公里每小时。
用科技导侦促进精确打击。市局共投入了653万余元专项建设经费,率先在全国城市公安行动技术部门建成了技侦侦控系统;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先后完成了“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等多个技侦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获第三届全国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和2006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技侦地理信息系统”获2007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
用科技措施促进便民利民。市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户口迁移网上办理,并通过电话查询、手机短信、互联网门户网站等方式,不断拓宽与公众联系、沟通的渠道,提供服务群众新方式。
第四篇:区领导致辞
区 领 导 致 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上午好!
今天是安徽御品坊酒业有限公司一个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我们在这里庆祝公司隆重开业。值此开业庆典之际,我谨代表颖州区委、区政府对安徽御品坊酒业的正式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众所周知,阜阳是名副其实的“酒乡”,素有麻雀也能三两酒之说。浓郁的酒乡铸就了深厚的白酒文化和众多的白酒品牌,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影响。今天,阜阳的白酒行业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牌——御品坊。安徽御品坊酒业是构建“实力三合”的重点骨干企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具备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规模,年销售额可达亿元以上。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企业自身努力和拼搏,安徽御品坊酒业一定会不断发展,做大,做强。我们更希望御品坊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新步伐,积极打造企业文化和提升品牌价值,培育出辐射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具有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美誉度的品牌和产品。朋友们,从今天起,御品坊酒业这艘航船,满载着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希望,满载各界朋友的厚爱与期待,同时也满载着御品坊全体员工理想和信念,将要扬帆起航了。我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御品坊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区政府的产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力推进和丰富阜阳的白酒文化,最终实现企业品牌价值与企业文化价值的平行发展和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演绎现代白酒新文化,永不止步,争创经典企业。
最后,祝御品坊酒业开业大吉、事业兴旺!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五篇:区领导致辞
在弘运公司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很高兴来参加弘运公司的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暨会员代表大会。这次职代会的召开是继今年9月16号召开的弘运公司第三届党代会的又一次盛会。这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它标志着弘运公司顺利完成了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新老交替和换届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弘运公司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委班子,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工会组织,带出了一个诚信能干的弘运队伍。我认为弘运公司是一个科学决策、管理规范、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现代交通运输企业!全体弘运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格的组织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必将推动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向着更健康、更规范、更具生机和活力的方向发展!
历年来,弘运公司的党建工作开展扎实,劳动关
系和谐发展,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企业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职工福利待遇、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扎扎实实地为职工办了实事、办了好事、解了难事,多次获得省、市、区的表彰,这在我区民营企业工会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这样说,我们弘运公司的工会组织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会会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安全营运等项工作尽职尽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真正的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浉河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弘运公司工会及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级代表、会员并委托你们向全体弘运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希望弘运公司工会组织以这次职代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新起点、新征程,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新时期企业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弘运公司新的五年规划的工作安排部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团结奋进,诚实守信,优质安全,服务人民,为浉河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这次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会员身体
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