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

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XX年9月至XX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XX年10月至XX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论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调查统计发现,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实验的课题主持人有395人,占全县教师的十分之一多一些,承担上级制定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有152人,占近%,说明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较多(联同课题参与者),而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比例大,说明部分教师已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共有876人在各级正规教育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有316人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过奖,两者共占全县教师的%。仅有近%的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而80%的教师没有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反映出教师的教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所以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做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我县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4%,说明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是学校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学校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学校要面向未来储备师资,通过在职培训、相互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争取做到成熟一批、培养一批、开发一批。这对于改变我县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农村中小学学科师资不配套,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而且首先是学校的需要。它是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就学校而言,教师培训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搞好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题、内容,认真组织教师的全员培训,避免流于形式,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4、尽快充实我县青年教师队伍,平衡教师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26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182人,仅占5%,这说明年轻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很明显。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充实,将会造成全县教师队伍后续力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以至会影响到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xx年9月至20xx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男教师女教师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人 数比例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⑵学历情况 研究生

(硕士)本科大专中师其它(高、初中)非师范类人 数比例人

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30.38%115434.1%145743.1%71921.27%371.09%70220.77%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77.58%,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0.38%;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高级职称

(中学高级)中级职称(中一和小高)初级职称

(中

二、中

三、小

一、小二)无职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247%219665%88526%1755%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庐山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庐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区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此次调查对象全区包括1798名教师,基本上概括了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年龄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截止2014年6月,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798人。女教师占52%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50岁以上252人,占专任教师的14%,40岁至50岁教师467人,占专任教师的26%,40岁以下1078人占专任教师的60%,其中 40岁至50岁教师占26%,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传帮带;40岁以下占60%,说明中青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区教师的主体,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年轻教师数量适中,全区教育的可实现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本科以上学历1395人占比为77.58%中师学历人数为503人,占比为28%,全区研究生比例很小仅4人占0.022%。⑶职称结构

具有高级职称的属于专家型的教师仅151人占8.4%,中级职称的属于熟手型教师的845人占47%,初级职称的教师789人占43.9%,原级职称的教师16人占0.7%。说明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4、参加国培情况 “国培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区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6%。

5、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基本达100%。

6、参加班主任及学科培训情况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参加班主任培训人数为51人,参加学科培训人数为30人。

7、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比例

全区共有省级骨干教师21名占比为1.2%,市级骨干教师61人占比为3.4%,区级骨干教师77人占比为4.3%。

8、省、市、区及学科带头人比例

省级学科带头人63人占比为0.35%,市级学科带头人234人占比为1.3%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水平

从调查中发现,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是,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全区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一些培训制度,不要把培训当做任务,培训一结束,就置之脑后,可采用远程学习的方法,各个学科成立一个相应的工作室,长期与教师联系,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我区的未来教育的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

2、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与管理

调查发现,我区省级骨干教师占全区总教师人数的1.2%,市级骨干教师占3.4%,区级骨干教师占4.3%;省级学科带头人占0.35%,市级学科带头人占1.3%。虽然这一支队伍人数少但给我区的教育带来了生气与活力,对提高我区的整体教育形象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了示范与牵引作用。但是这些被确定为骨干教师的人员,绝大多数人员都未能真正发挥骨干作用,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教师,没有表现出一个骨干教师应有的责任和创新意识,也不能够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忽视了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对“骨干教师”这个概念也存在误解,骨干教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培养质量,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进一步规范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确定过程。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最终确定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成长和长期性的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最终成为一名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课堂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很强的业务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拥有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的专家型和研究型教师。

(2)、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缺失。有些教师被确定为骨干教师后,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做出具体规划,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致使“骨干教师”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个别学校在对待骨干教师的问题上,出现了“一次性”现象,即如果某人上次参与了学校或者上级组织的教学研讨或者培训观摩活动,下次就不能再派他(她)去,这样的机会让大家轮着来。

(3)、应对现有的骨干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高于普通教师的要求,切实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和校本教研工作中骨干带头和专业引领作用。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被确定为各级骨干教师的人员中,平均年龄基本符合骨干教师培养要求。但在工作业绩方面,能够将教学实践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成果,并且多次承担区级的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任务,或在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者,确实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除了按常规管理要求范围内能基本完成所带班级科目的教学任务外,不能够在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带头和专业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成了一顶空帽子,失去了作用。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本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为目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发的资源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对教师实际教学具有较强指导意义。资源开发在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下,在整合现有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系统规划、重点开发、分步建设;开发重点是建设一批满足教师急需、方便校本学习、具有远程特色、立体多样、优质高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应坚持紧密联系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尤其要面向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突出以下特性:

(1)、科学性: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遵循教师在职学习特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立体化和综合性,科学设计和建构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

(2)、针对性:准确把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阶段性需求特点,针对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突出对新课程最新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的学习与应用。

(3)、实效性:以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性课程资源为特色,立足校本实践,强化问题解决,采用专题和案例等方式方法,突出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

(4)、选择性:体现课程超市的理念,分层次、分学科、全方位、多专题,采用文本、光盘、网络课程等多种呈现方式,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5)、参与性:围绕新一轮培训的学习主题组织课程板块,从问题研究入手建构学习模块,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帮助教师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我区参训率基本虽然达100%。但是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部分老师只是完成任务,走过场,里面的优质资源根本没有利用。

4、建立建全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

作为教师,如不注意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就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部分教师培训意识淡薄,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培训的宣传力度和纪律教育,同时对参训学员进行考核也是十分必要的,考核既是对学员接受一定的培训后所取得效果的鉴定,同时对学员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其措施及手段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

(1)、具体对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培训考核的基本要求为:(1)出勤:缺勤1/4以上者为不合格,全勤为优秀,其余为合格。(2)作业:听讲座或报告记录稿及体会(每次不少于200字)4篇以上、参与研讨活动的记录稿及体会(不少于200字)2篇以上、完成1节“问题研讨”汇报课的课堂教案及反思记录、5节听课记录及评价、1篇教学案例及分析、1篇20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或学科教学论文、提供2个新课程疑难问题及300字以上的解答方案、每一位学员上一堂围绕解决疑难问题的研究汇报课。

(2)、长期跟踪指导。可采用远程学习的方法,各个学科成立一个相应的工作室,长期与教师联系,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我区的未来教育的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3)、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把教师每年参加培训(各种培训)的情况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

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男教师

女教师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比例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148.55%

1739

51.45%

714

21%

1246

37%

939

28%

481

14%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研究生

(硕士)

本科

大专

中师

其它(高、初中)

非师范类

比例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0.38%

5434.1%

1457

43.1%

719

21.27%

1.09%

220.77%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77.58%,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0.38%;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

高级职称

(中学高级)

中级职称

(中一和小高)

初级职称

(中

二、中

三、小

一、小二)

无职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7%

2196

65%

526%

175

5%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是否对口

专职还是兼职

对口

不对口

专职

兼职(教两个以上学科的)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47

573.22%

905

26.78%

1336

39.5%

204

460.5%

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

论 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级别

人数

比例

级别

人数

比例

级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国家级

32%

国家级

1%

国家级

123

3.63%

41.05%

省级

51%

省级

0.7%

省级

257

7.9%

0.8%

市级

14%

市级

1.3%

市级

189

5.6%

194

5073%

县级

156

4.62%

县级

1.33%

县级

307

9.1%

1.8%

调查统计发现,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实验的课题主持人有395人,占全县教师的十分之一多一些,承担上级制定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有152人,占近4.5%,说明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较多(联同课题参与者),而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比例大,说明部分教师已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共有876人在各级正规教育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有316人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过奖,两者共占全县教师的35.2%。仅有近3.63%的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而80%的教师没有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反映出教师的教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所以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做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我县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4%,说明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是学校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学校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学校要面向未来储备师资,通过在职培训、相互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争取做到成熟一批、培养一批、开发一批。这对于改变我县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农村中小学学科师资不配套,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而且首先是学校的需要。它是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就学校而言,教师培训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搞好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题、内容,认真组织教师的全员培训,避免流于形式,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4、尽快充实我县青年教师队伍,平衡教师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26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182人,仅占5%,这说明年轻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很明显。如不尽快 采取措施加以充实,将会造成全县教师队伍后续力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以至会影响到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县教育局关于全县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市教育局: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玉教发电【2012】19号《**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德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把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分两部分简要报告如下:第一部分中小学德育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创新德育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保障建立领导体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组织保证。县教育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制度保证。教育局建立完善了德育工作管理规章,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人才保证教育局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校为本,积极组织培训。实施了班主任竞聘机制,对班主任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给予了有效保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基本功大赛,专家讲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对班主任、德育主任、校长进行了分层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德育骨干教师。

(三)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健康、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去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孙兰英烈士殉难地祭奠革命先烈,到**县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开展“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举行了“学雷锋做奉献,讲文明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学弟子归做文明人”主题教育,结合“五小工程”组织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养殖等劳动实践活动,配合2012年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掀起清洁市容、“护绿运动”的高潮,这些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丰富中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小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和组织少先队员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评选各类先进分子;以遵纪守法作为重要条件,评选文明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规范》),保证德育行为规范落实。《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通过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守则》和《规范》,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抓好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设法制课.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作用,突出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列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育他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不在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及其它不适宜青少年的场所出入和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家庭,落实家长教育和监管责任。注意教育多样性,寓教于乐。加强排查,特别关注两类“问题”学生:即经常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和心理异常、行为孤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落实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跟踪教育措施,防止学生违法犯罪。深入调研分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个案,专题研究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用“处理四个关系,树立一个观点,抓好三个结合,落实四个到位”的思路将三生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处理四个关系”指:一是其他课程与“三生教育”课程的关系。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在“三生教育”课程中集中教育和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的关系。三是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关系。四是实施“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系。树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观点。“三个结合”(即与“三项教育”结合):生命教育与禁毒防艾教育结合,让学生自觉加入到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的行动中;生存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通过强化身体安全和心里安全,为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结合,教会学生面对现实,认识环保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力所能及地改造环境,在自觉的实践中提高生活能力。“三个结合”由“四个到位”保障:组织结构到位,课程计划到位,培训基地到位,践行活动到位。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教书育人重要环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二是保证德育课程的开展。以德育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保证每周德育课程课时。三是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五)开展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情况充分发挥我县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小街),孙兰英烈士殉难地(六街),**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引导功能和六街中学、小街小学农村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及我县禁毒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在中小学生中的教育作用,坚持面向中小学生、服务中小学生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

(六)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不断增加德育经费教育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形成县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育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对学校和领导、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加大德育的比重。以评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引导学校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整改存在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创特色、上水平。各中小学校把德育经费的科目列入预算计划,并保证经费投入,用于德育队伍的培训、德育基地的建设、德育科研的开展、德育设施设备及场馆的建设与完善、德育实践活动和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等项目。

(七)加强中小学团队建设,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布局,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配合学校党组织办好高中生业余党校。加强对中学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参与关工委工作,定期对少先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学校党组织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培训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少先队小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三是各中小学校根据实际创设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站等社团组织和篮球、足球、排球、象棋、舞蹈、跆拳道、书法、绘画、古筝、钢琴等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抓好主题教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中小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各校结合实际在德育工作的模式和德育内容的侧重上有所创新,有的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方面研究,并特色凸显,有的在道德体验、养成教育、主题教育、课题研究等教育模式方面探索,寻找适合本地或本校发展的完整做法。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通知精神。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团体心里辅导为重点得心理健康教育,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及班团队等活动之中,逐步提升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从心里素质上提防和消除各种病态心里和行为的出现,防止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心里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重点,班主任和德育课程教师为主体,逐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和共同参与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四是通过加强排查和心里测评,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地发现有心里障碍者、心里危机者、行为偏差者和高危人群,使教育干预有重点目标,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近年来投入资金250多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优化,打造历史化、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生活化的校园文化空间。现已建成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2所,市级“养成教育示范校”5所,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5所,省、市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园林单位”5个、市级“园林单位”7个,省、市级“文明学校”17所。涌现出一批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文化浓郁、特色明显的中小学校。

(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环境育人的德育效能优雅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德育资源。目前,各中小学已经形成以环境教育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点”;以校园环境、课堂环境、活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线”;以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与各种形式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德育环境建设的“面”;以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区环境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环境建设的“网”的德育环境育人体系,增强了德育环境育人的实效。一是构建校园环境建设。各中小学校不仅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物质环境建设,而且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把学校建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型校园。通过确立校风、学风、校训、校纪,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方式,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灵魂,真正把学校建成了家园、学园、乐园和花园。二是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中小学校要主动联合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家长会。努力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培训教育机会,通过专家指导、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家长互相支招、阅读家教书籍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班主任每个学期通过电话、短信、Q群、书信、家访等多种形式与每个学生家长联系2次以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中小学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联合当地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农村家庭和外来工家庭的家教指导工作,每学年有计划到这些家庭进行家访;特别是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强离异和单亲、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特殊家庭的特点进行家校联系,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中高考成绩成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2.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一是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不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学生评价缺乏综合性引导。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很多形式上的德育活动因脱离学生实际成了无效劳动,小学、初中、高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三是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以“不出事”为最高标准,部分学校很少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只有课堂、学校的空间,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3.德育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一是德育课教师队伍基本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与政治待遇及经济待遇不相适应。三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信念在教师队伍中缺乏,学校对师德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4.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这次调研显示,目前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自理自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心理问题严重;三是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务实化、功利化倾向,爱攀比,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现象严重;四是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迷恋网吧现象突出。5.家庭与社会的不利因素削弱了德育工作。一是家长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上,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教育方法,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增多,这些特殊背景的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二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分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社会对网吧管理不到位,网上的血腥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县教育局单独设立德育工作机构,并配足配强人员,加强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各级教学研究机构配备德育研究员,组织开展德育方面的课题、教学研究工作。

(二)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推进班主任培训工作,把班主任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制度。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工作技能和敬业乐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班主任的建设推动德育工作上水平。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课例比赛、工作论坛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开展思想教育等工作的能力。每个教学班至少配备一名副班主任,加强德育力量,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

(三)落实德育队伍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责任,从上到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是校长或分管工作副校长开展好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二是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周至少了解一个班的德育工作情况,至少找1个“学困生”进行个别谈话;三是班主任要密切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每天至少找1个“学困生”进行个别谈心或通过电话、短信、Q群等形式家访1个家庭,每学期至少与全班每个学生谈话3次以上,并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日志;科任老师要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工作。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平时要有意识通过科任老师、学生干部或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工作中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而致使应该发现而没能及时发现,发现后未及时上报或报告后未及时处理的突出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将专任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与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挂钩。一是教师晋升职称必须要按相关文件规定符合班主任工作年限要求,对班主任工作年限不足者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对申报晋升上一级职称者,在任现职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先上报。三是高级教师的职务续聘,必须在一个聘任期有1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否则不予续聘。四是对担任班主任工作不足三年或是任班主任三年但工作不负责任的,不能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

(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经济待遇,保持德育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以及德育科研成果的评选奖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师献身德育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实效。加大德育队伍接受培训教育机会,尤其是要加强德育领导干部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培训,积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和社会考察的条件,提升全员育人的工作水平。要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在绩效工资中适当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争取在全县形成一种在校老师都乐意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有光荣感和优越感的良好氛围。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并以此次德育专项督导检查为契机,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把全县德育工作提高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部分中职德育(**县职业高级中学德育)一.成绩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较好成绩。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绿色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命名为“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获全国“十一?五”职教院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9月,被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学校”,被授予“2006-2010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二、学生情况及存在问题1.家庭背景及问题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孤儿身体残疾留守学生家庭家庭教育问题家庭家庭年收入10000元以上89.7%18.7%8.1%1.4%2.2%38.4%54.8%57%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否则,学校教育就会收效甚微。**职中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占89.7%。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长外出经商、务工家庭造成子女教育或多或少的缺失,38.4%的“留守学生”因老人们教育多有不当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或失业,或外出,为了生计,家长无遐顾及孩子学习。不少家长缺少教育方法,不能起模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在父母身边,身边也无人照料,家庭教育成为空白。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障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是学校德育中的难点。2.学习现状及问题自愿读职中厌学学习目的明确适应职中教育喜欢上政治课喜欢上专业理论课喜欢上实训课对学习成绩无所谓27.6%38.5%57.4%35.8%31.7%29.8%71.7%64.5%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中考”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话题,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与要求,迫于无法上其他普高或家长的压力而来到中职学校。在调查中有72.4%的学生不是出于自愿来到职业中学的,有的学生为了一张中专文凭,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学校三年,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在外在压力下被动学习,需要老师督促,学习效果不显著。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中存在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倾向(占57.4%),在学习中时常感到迷茫,甚至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况不佳。一部分学生虽然整天人在学校,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3.学生思德状况及问题(1)理想信念:很多学生对前途悲观,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有5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毕业后将从事什么工作,有39%的学生在学校经常感到孤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认识错误,希望过高,不切实际,职业设计不当,不懂得任何成功都是从最基层干起,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在聊天座谈中,有不少学生说,毕业后想做演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理想的错位势必影响中职学生的日后发展。(2)道德品质: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3%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39%的学生平时不能遵守社会规范,33%的学生不能自觉爱护公物,32%的学生否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有36.8%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责任感不强,诚信不够,自制力差,做事不能善始善终。(3)法纪意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价值判断上有问题,例如,有32%的学生认为挑战法纪是勇敢的表现,17%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敢以身试法,24%的人认为损坏公物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些学生的数量、行为、认识虽然不是主流,但能折射出学生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职生是善于模仿的,如果不能对这些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危害将进一步扩大。(4)心理状况: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加之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意志薄弱、自信心不强(74%人对未来没有信心)、自控能力差、价值判断错位、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进取精神、做事犹豫不决、过分悲观与盲目乐观,行为怪诞,语言不文明,往往有与一个高中生不相符合的语言、行为,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若得不到有效的矫正,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会使整个学校教育事倍功半。三.教育对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反映出来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吃惊,也就不得不叫我们深思。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增强实效性,就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拓宽渠道、注重过程,改革德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1.转变观念,摆正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观念的更新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为此要狠抓理论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思想、观点、理论。首先是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其次要彻底改变认为“抓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是班主任的事”,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先成人再成材”的思想,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齐抓共管,保证每一项德育工作都能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培养。2.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德育工作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每周德育报告”活动,由班主任将一周来班级或个别学生思想与行为以书面形式向德育处报告,有学生基本信息,有违纪记述,有现象分析,便于德育处及时掌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在德育工作中,要求德育工作的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自己能转化自己的错误思想,自己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在实施自我教育时,首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实践自我教育。如在班干部任用时,可采用自由组合方式确定班干部,或采用轮流当班干,或采用聘任班干部,或班主任助理制度。其次设是设置情景、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去体验“自我教育”的喜悦。3.实施七项育人工程(1)实施安全育人工程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为了确保安全,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定《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实施安全育人工程,利用校会和升降旗仪式等集会活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不断加大安全督促检查力度,在每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在防假、节日、节庆等时期,重点组织安全检查。在检查活动中做到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一律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及其成员中,严格要求,限期整改。(2)实施教书育人工程一是政治课教师挖掘政治课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现代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二是就业指导与训练科任教师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家庭,了解自己,正确的定位自己”,争取成功就业。三是文化课教师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利用各种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武装学生头脑,陶冶学生情操。四是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育人因素,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精神。(3)实施活动育人工程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集体感、荣誉感,树立竞争意识,二是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各种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学生免疫力,扩大知识量。三是举办法制教育周,使学生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行为得到规范。四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加强教学管理,对全校的学风和个别班级进行整顿。六是加强“三操”管理。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精神风貌。七是开展军训巩固训练,巩固军训成果,强化纪律意识,转变作风,规范日常行为。八是加强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九是实施“校园服务令”。(4)实施管理育人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与人工程,管理育人。实施“四制”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坚持佩戴上岗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设置门卫、学生宿舍管理3个岗位,6个专职人员。在这三个岗位上,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值周领导、值周教师每天巡察、检查上课情况、早、晚自习、“三操”情况及学生证佩戴情况,并详细记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违纪学生及时帮助、教育。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班务管理和课堂管理,严格考勤,使学生安于校园、安于课堂,以学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德育处和团委组织、协调各种管理活动和育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和育人环境。(5)实施服务育人工程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必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学生观,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育人。总务处、医务室、食堂负责全校的“吃喝拉撒”,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要到位。小到一盏路灯,大到生活用俱的添置,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保障正常运转,努力改善主活条件。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后勤人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分忧解难。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后勤工作有了较大改进。学生宿舍全部装上电话,方便家长、学生联系。水、电、路都得到改造、修建,美化、亮化了校园。(6)实施环境育人工程注重校园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环境育人。2008年,投资700万元扩建工程项目中的教学综合楼、新校区场地、道路、新大门投入使用,经过绿化、美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楼”、老教学楼的改造工程,拆除了红砖房,新建了汽修专业实训操作室、化学分析实验室、电氧焊实训实作室,装备了网络机房,添置了部分课桌椅、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路灯,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7)实施帮教育人工程开展以下“一帮一”帮教活动:①中高职教师与新调入或新分入教师结对;②全体科任教师与后进学生结对;③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与部分教师结对;④党支部委员与预备党员结对。尤其是导师制的实施,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得到了加强。面向新世纪的德育创新,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树立以认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意拓宽德育的渠道,构**育网络,形成德育的新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下载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的通知》(黔教办法[2009]41号)文件、地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育状态确实令人担忧。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

    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勐弄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调研情况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勐弄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是2006年教育综合改革后经盈江县教育局批准命名的,是由原来的勐弄乡中心小学和勐弄乡中学合并而成......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日期:2005-07-30来源:中国义务教育科研网点击: 1593次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理 涂艳国 编者按: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及......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精)(5篇)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以云阳县为例 龙洞九年制学校曹帮清 摘要:我国中小学在新一轮改革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农村地区教学点仍然是无法替......

    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五篇]

    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2 2 篇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1 为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和......

    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一、基本情况 2015春季学期,**街道中心学校所辖范围内共有中小学11个校区(小学8个,初级中学3个),学生共有10530人(小学部7196人,初中部3334人),614名教职工(小学317人,初中部教职工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