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
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
2009年8月8日《山东商报》报道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经过对历年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课题组通过核查“2009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个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单,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高考状元。
课题组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认为“这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业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未掌握一定的技巧,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第二篇:中国状元学习法之高考状元最佳学习法
高考状元最佳学习法(精彩)
好方法就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三学习的一个保证,尤其是在系统的复习阶段。我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循规蹈矩”,我坚信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我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及时整理笔记,注意回顾总结。大这可以说这是“老生常谈”,但要真正能把这几点做好,也的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刘付娥
行为科学是近几年崛起的一门边缘新兴学科。行为科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行为、习惯”的研究结论:只有5%的行为是非习惯性的。
由此而推论:我们每天学习过程中听课、作业、练习、休息甚至我们的思想、念头、想法绝大部分均属于习惯性,即便是创新,最后也可以逐渐演变形成一种新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断:既然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行为95%均是按照习惯行事,那么我们的学习状态就有95%左右的优化改变空间。决定人的习惯行为是大脑潜意识中长期沉淀形成的一种巨大惯性思维,产生这种惯性思维的最后源头又是人的信念模式。
所以,改变人的信念模式就可以改变人的惯性思维,改变人的惯性思维就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中95%的习惯性行为,改变95%人的行为就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就是要求同学们每天学习中复制模仿高考状元信念模式的根本原因。高考状元的信念模式直接优化我们每天95%的学习行为。
EQ成功系统中的所朋方法、信念、思想,每天不断重复,最后坚持下去,慢慢自我培养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式学习习惯后,才会对同学们的高考成功产生源源不断的拼搏力量。
因此,好方法只不过是一种好习惯而已。
一位从高二直接参加高考而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拿云同学说,很多人想知道我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内容,问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我该说些什么好呢?在我的脑海中,所谓的“方法”、“经验”都仅仅是习惯,一种能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的一种习惯,仅此而已。
一套互为一体的好的学习习惯能发挥出我们95%的学习潜质。从某种意义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考状元们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在长期学涯中摸索形成自己一套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好的习惯,只须把好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决窍、经验、科学的学习模式,每天不断重复,坚持一去,持之以恒,在潜意识中不断进行条件反射式重复,就慢慢形成一套好习惯的行为模式。
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反复、每天坚持)
形成学习习惯(潜意识中的行为模式)
习惯成自然(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力量)
优化学习状态。
高考总复习中三分钟热度现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为也是一种不良习惯。但是如果能把学习热情延续下来,每天努力的行动不断重复坚持,就会演变形成一种优秀的勤奋刻苦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笔学习成功的宝贵财富。许多同学模仿借鉴他人的成功学习方法后为什么会失败?关键是没有演变形成稳定牢固的学习习惯。
下面推荐一套有助于同学们学习进步发挥每一位同学95%学习潜质的好习惯:
优化高考复习的好习惯汇锦备注说明
①天天看高考梦想板的习惯坚持21天,就变成习惯性想法
②每天早上激励自己的习惯会用多种不同的自我暗示方法
③每天晚上睡前放松、暗示自我的习惯让睡眠更充足
④每周制定小目标的习惯善于分解小目标(多杈树层层分解法)
⑤汇集错题的习题高考状元的看家法宝
⑥汇集疑问的习惯弄懂一个疑问,梳清一大块知识
⑦考后一百分的习惯必须做到,因为考后暴露出的复习盲区最真实 ⑧文理交叉左右交替用脑学习的习惯 高效的用脑方式
⑨课间积极放松的习惯充沛脑力,放松神经
⑩每天坚持体育健脑锻炼的习惯 坚持下去,健体又健脑,一举多得
11每天积累回味学习快乐感的习惯 刺激大脑神经分泌脑啡肽
12每天保持成功自信积极心态的习惯 进入良性循环的高效率学习状态
13每天模仿高考状元信念模式的习惯 发挥95%的学习潜质
14每天定量做小题的习惯小题大做,小题精做,积累题感
15记录解题及学习心得的习惯一点心得,代表一点思维的智慧火花
16与同学交流的习惯虚心请教,双赢探讨思考,付出一份,收获两份
17形成睡眠休息节律的习惯 熬夜伤神,熬夜的收获无法弥补白日的涣散损失
18每天静心30分钟的习惯 静心养神,安稳自我精神状态,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
19每周回顾检讨反省的习惯 经自己照镜子,发现前进途中的方向偏差
20每天制订小计划的习惯 小计划让你每天的学习井井有条
21每天编制小时间表的习惯 大块时间、零碎时间要善于利用
22上课全神贯注的习惯 无上的重要!课堂十分钟,课外半天功
23每天书写十遍高考梦想的习惯 坚持到高考结束那一天!激发潜能!
24每天科学用脑的习惯 进入高效用脑、全脑清醒的用功状态
25考前自我放松的习惯 放松是打开灵智思维的窗户
26每天欣赏大自然美景的习惯 调节身心,休息紧张用功的大脑
27彻底搞清自己每一个疑难问题的习惯 扫清高考成功之路上的一个个障碍
28课后科学整理笔记的习惯 智慧的结晶,收获的仓库
29剪辑小题库的习惯 分类剪辑,考前翻阅,熟悉题感
30动手梳理书本知识的习惯 一定要亲自动手,不要抄袭他人
31读完题目后先闭目静心一分钟的学习静心一分钟,让潜意识酝酿解题的思维火花 32不对自己说灰心消极其字句习惯 励志向上,永远自
33发生意外之事时对自己说“真好”、“太棒了”的习惯 积极寻找解决意外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4每天坚持五步法写作业的习惯 详见附录
35每天使用行动力21黄金表的习惯 饱满的行动力永远是成功的第一大秘诀
陕西理状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任磊同学总结的五步法完成作业习惯:最科学的写作业的方法是“五步法”:
第一步先什么也不看,闭上眼睛回想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
第二步是搞清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同时将所有的内容再一次复习巩固;
第三步是合上课本和笔记,独立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不会了依然先不要看书,也暂时不要问同学;
第四步是翻开课本和笔记,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第三步没有搞懂的问题,将作业彻底完成,如果仍有问题没有解决,那就要去问老师和其他同学;
第五步是认真完成同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这“五步法”看上去繁琐而且耗时,但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下去,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
第三篇: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最受状元青睐大学排行
扩招10年,北大清华港校“三国演义”,多科或单科特色大学受冷落
结果显示,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8年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器重,选择就读的高考状元高达385人,高居全国各高校首位;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有255人,位居第二;选择北大和清华的高考状元约占总数的88.77%,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最受状元青睐大学排行。其次是2005年才进入内地招生的香港大学有18人,高居第三;复旦大学有16人,居第四;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9人,并列第五。香港中文大学有8人,列第七;上海交通大学5人,列第八;中山大学有3人,列第九;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各有2名高考状元就读,并列第十。
调查发现,1977-1998年调查到的高考状元入读高校分布较为广泛,但1999-2008年期间我国高考状元入读高校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自1999年后,报考北大清华的高考状元数量逐年递增,其他高校则少有状元问津,但清华大学增长速度快于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差距逐年缩小,这说明近年来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成效日益凸显、哲学社会科学实力显著增强,正朝着综合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二是1999年以来高考状元报考高校越来越集中于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的名牌大学或世界级一流大学,多科或单科性特色高校如贸易、语言、财经、师范类高校逐渐丧失对状元的吸引力,但北大清华作为全国最高学府的“双子星”大学地位在未来的5-10年内无法撼动,其他高校与北大清华的差距不是逐渐缩小而是日益扩大。三是考生选择日益多元化,香港高校由于其中西合璧的独特经济文化背景,吸引了一大批状元入读,四大港校4年网络到36名高考状元至其门下,比较竞争优势明显,后来居上,对北大、清华形成挑战,可以预计在未来5-10年,港大、香港科大、香港中大将与北大清华一起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调查报告《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最受状元青睐大学排行》。
1999-2008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就读状元人数
北京大学
北京
385
清华大学
北京
255
香港大学
香港
复旦大学
上海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中山大学
广东
南京大学
江苏
武汉大学
湖北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美国格林奈尔学院
美国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苏州大学
江苏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第四篇:高考状元变流浪汉证明智商不等于情商学历不等于能力
高考状元变流浪汉证明智商不等于情商学历不等于能力
中科大毕业不应该留在合肥,安徽的老板是出了名的小气,不舍得花钱,也留不住人才!年轻人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正是需要建立信心的时候,这第一脚没踏对,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甚至一生都会有影响!这是不是也是很多大学生出家的原因啊!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做事,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价值,就往别处走了,在寺院里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生活负担,每天诵经、打扫庭院,看着人来人往的信徒们.......考试靠实力,工作靠拼爹,我们是小学同学,初中的时候,她是班级中表现最突出。后来她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却拖着一包衣服外出打工。后来她考上了名牌大学。所有的人都为她骄傲。大学一毕业后,她很轻松地找到了工作。而我呢? 却坐在椅上看着她的简历,漫不经心地说道:“擦,不看你是我小学同学,我能要你?”
一方面我们得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做到以人发展为本,人尽其才。
大学含金量越来越低,好多人把时间浪费在寝室打游戏,其他高考落榜的人要么去学一技之长,要么去谋别的生计,四年下来 大学生花十几万,还可能什么也落不下,这个问题太普遍了。
我是名教师,自认为是个公平的人,比如:我从不骂中国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因为我知道中国足球最起码还排在世界前100位,而中国的教育都已濒临世界倒数了!
兄弟,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公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请各位帮忙顶顶。
可悲的中国式应试教育!俺毕业13年了,发现一个问题:在学校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得都开宝马,墨守成规的学生那小日子过得……
中国的教育体制与社会需要几乎是脱节的,在学校里,你只要智商高,够勤奋就能取得好成绩,获得奖学金,引来无数老师同学家长的赞赏;但在工作中,你却要顾及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需要极高的情商和一般的智商就可以轻松超越他人。所以说,在中国,谁的人际关系玩得开,就能成为上者。而智商高、情商低的天才永远都只能是被埋没。
十几年书白读了!我经常和孩子说:爸爸不需要你考第一名,你只要考进前十就够了!名次毁了他,希望他能重新振作!
这样的人才而不录用白白浪费使其成为流浪者,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国家应建立人才机制,确保人才的利用,你知道从二零零五年以前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花费多少钱才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农民和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负担不起,就我的孩子来说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全是高费,不容易遇到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免费,但孩子已经初中毕业,好不容易到大学实习期,但实习单位要一万六千八百元的实习费,而住宿费自理,好不容易一年实习期滿,二年没有找到工作,生活费和住宿费还得从家中负担,实习单位将学生们从学校忽悠到北京,又从每个学生中榨去一万六千八百元,走时说包工作,结果一个学生都没有工作。
中国的网络游戏铺天盖地的,甚至把那些僵尸游戏广告做到幼儿们看的动画,非常讨厌,很毒药!比鸦片、白粉、雾霾更毒的就是僵尸游戏了,毒害青少年儿童的思想,乌烟障气思想乱七八糟,游戏开发商就知道赚钱极端可恶!这样的结局不止他一个,很多的优秀学生都毁在网络游戏里,沉迷于游戏世界,无法也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家庭无可奈何,很可惜的是社会在这方面的帮助还是个空白.
第五篇: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范文]
《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发布日期: 2009-5-1
1刚刚看到的一个新闻:
其中这句话震动我心:
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个跨三十年统计样本量和时间足够了,说明了我们选择人才的尺度上面有了很严重的偏差,或者是中小学教育出问题或者就是我们大学教育出现严重问题!
一个省冠军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考试绝顶高手了,因为每个省同一批几百万(几十万)个同年或者临近年份出生的孩子,经历我们严格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层层考试选出来的都是绝对符合我们现在教育体制要求的高级精英,完全在试卷上是个符合的明星了!
再经历我们当时最好的高校栽培,这些精英完全是我们社会需要的顶尖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技能上面说在我们名牌大学进修过的高考尖子,成绩基本上也是顶尖的好苗子,这样的人才起码账面上面是可塑性极强,极其适应考试和学习,同时又是名牌大学的骄子,在毕业后最强的好工作岗位基本也是这些人的囊中物了,所以就表面看高考状元的路已经展开,剩下的就是摘果子了
可是不知为什么专家有这种痛心的呼吁,我们真该好好看看这份调查,什么原因使得高考状元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平常人了!!
高考状元某种意义上面就是我们自己标准选拔的精英,我们社会的顶尖才子,他们的事业上的沉默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某些原因还是有更深层的含义,欢迎大家讨论!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田文江认为,人才种类多种多样,具体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个通用标准——情商与智商。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高:二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不高;三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高;四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不高。田文江介绍,情商与智商培养的时效性不同:情商教育的时效性特别强,一般在初中以下完成;而智商培养则不同稍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打比方说,把那些智商高情商差的学生比作是扁平状,而高考就是长方形的,符合形状的扁平状学生被筛子选进了,相反那些情商高智商不高的圆球型人才就被淘汰了,但目前85%到90%老板是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才出现“人才给蠢才打工”的就业怪现象,这就说明高考定位有问题,错在这是选拔应试人才的标准。田文江反对把上名牌大学、考上状元作为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生是个万米长跑,讲究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下拿鞭子拼命抽着孩子用 100米冲刺速度跑1万米,过早把孩子潜力用尽了,后来的9900米也就跑不动了。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培养人才:要应用反木桶理论
“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只有同一种类型人才,去比“分数”那才叫真公平。田文江指出,乐感好的人,学英语轻松;有数学天赋的人很多怕英语,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有严重的偏向,子女教育是在用体育上“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式搞“全民健身运动”——即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这样实践的后果是全体受教育者均受到 “运动伤害”。田文江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人人都可以培养成才,但不是同一类人才;“蕃茄树上长不出苹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世界是由偏才创造的,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应用反木桶理论,太多家长只知道在短板上强行钻,却不知道在长板上多下功夫,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才施教。田文江指出,少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把孩子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这也是误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子女成长的不同时间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教育“只能是零售,不能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