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05: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写写帮整理)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

黄冈市科技局

充分发挥武汉市龙头作用,提升武汉城市经济圈综合竞争力,加快实现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构建武汉城市经济圈战略设想的宗旨。黄冈作为城市经济圈的组成城市,理所当然应该为推进这一战略设想而出谋划策,当前,我市面临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扩大

内需和出口、增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产业做出别的贡献。从长远看,城市经济圈建设,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企业竞争力,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化。现简要介绍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从而让各位领导更加全面的掌握黄冈高新科技发展的现状,在制定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能够更大的发挥黄冈的优势,弥补黄冈的不足,使得黄冈能够借“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实现黄冈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黄冈高新技术发展现状

1、经济效益有所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1.86亿元,增加值3.8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3.3和14.9。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段远明同志提出了“全市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思路,作出了“工业强市”的战略决策,发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号召。市长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以推进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各类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黄冈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产品投融资政策,从事高新技术和产业化人才引进和奖励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特别是招商引资政策中包含有对土地、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的优惠办法,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和审批环节减少,以及对投资500万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实行“一牌两卡”(保护牌、红卡、绿卡)保护制度。我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引导力度也在不段加大,如市财政局每年拿出100万资金和市科技局三项经费以不低于50的额度集中用于支持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3、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态势良好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过程,在近几年,项目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某些特色领域,一些项目经过放大投产后,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机电一体化方面,湖北亿州微特电机公司与华工共同开发的高效低耗负维护直流永磁盘式电机,湖北贵族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互联式真空壶,湖北传动轴公司的精密成型技术生产发电机爪极,三环气门厂的新型EQ—153气门,多次得到国家和省的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并成为当地创税大户。二是生物医药方面,英山金地药业的中药新药软塞胶囊产业化开发,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浙江海翔置业公司在蕲春建设的李时珍国际中药港,浠水庞安时生物公司的复合微生物发酵中药活菌制剂等,将带动我市茯苓、苍术、射干等多种地道药材的GAP种植,不仅拓展了当地中药材市场,而且促进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新材料方面,白莲高新有色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的稀土铝合金冷凝器蒸发管,黄冈奉和科技开发公司的超薄复合铝合金射频管,华厦窑炉工业总公司的卫生瓷隧道窑、辊道窑等,已分别被纳入国家火炬、重点新产品和创新基金计划。四是制造业信息化方面,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在短短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已有两家企业先后被省厅定位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另外贵族真空器皿公司和三环气门公司已与软件供应商签定合同开始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方案,还有多家公司正在运筹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制造业信息化将对我市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长盛不衰的保障。五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和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方面,引进国家“863”农作物新品种隆平高科水稻品种在蕲春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逆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龙感湖与华农联合开发的双低油菜两个深加工品种“双低油菜高级营养烹调油”和“双低菜籽高级营养膳食油”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在国家星火计划重大专项“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方面,黄冈市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基地,被誉为“湖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4、高新技术企业正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品经济效益突出。

今年我市又有一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企业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四家省级高新企业正在复审中,目前全市已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十多家。据统计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其中稀土铝合金管形导体、维生素B2、

第二篇: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

黄冈市科技局s0100

充分发挥武汉市龙头作用,提升武汉城市经济圈综合竞争力,加快实现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构建武汉城市经济圈战略设想的宗旨。黄冈作为城市经济圈的组成城市,理所当然应该为推进这一战略设想而出谋划策,当前,我市面临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和出口、增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产业做出别的贡献。从长远看,城市经济圈建设,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企业竞争力,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化。现简要介绍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从而让各位领导更加全面的掌握黄冈高新科技发展的现状,在制定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能够更大的发挥黄冈的优势,弥补黄冈的不足,使得黄冈能够借“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实现黄冈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黄冈高新技术发展现状

1、经济效益有所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1.86亿元,增加值3.8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3.3%和14.9%。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段远明同志提出了“全市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思路,作出了“工业强市”的战略决策,发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号召。市长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以推进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各类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黄冈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产品投融资政策,从事高新技术和产业化人才引进和奖励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特别是招商引资政策中包含有对土地、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的优惠办法,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和审批环节减少,以及对投资500万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实行“一牌两卡”(保护牌、红卡、绿卡)保护制度。我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引导力度也在不段加大,如市财政局每年拿出100万资金和市科技局三项经费以不低于50%的额度集中用于支持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3、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态势良好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过程,在近几年,项目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某些特色领域,一些项目经过放大投产后,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机电一体化方面,湖北亿州微特电机公司与华工共同开发的高效低耗负维护直流永磁盘式电机,湖北贵族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互联式真空壶,湖北传动轴公司的精密成型技术生产发电机爪极,三环气门厂的新型EQ—153气门,多次得到国家和省的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并成为当地创税大户。二是生物医药方面,英山金地药业的中药新药软塞胶囊产业化开发,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浙江海翔置业公司在蕲春建设的李时珍国际中药港,浠水庞安时生物公司的复合微生物发酵中药活菌制剂等,将带动我市茯苓、苍术、射干等多种地道药材的GAp种植,不仅拓展了当地中药材市场,而且促进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新材料方面,白莲高新有色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的稀土铝合金冷凝器蒸发管,黄冈奉和科技开发公司的超薄复合铝合金射频管,华厦窑炉工业总公司的卫生瓷隧道窑、辊道窑等,已分别被纳入国家火炬、重点新产品和创新基金计划。四是制造业信息化方面,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在短短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已有两家企业先后被省厅定位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另外贵族真空器皿公司和三环气门公司已与软件供应商签定合同开始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方案,还有多家公司正在运筹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制造业信息化将对我市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长盛不衰的保障。五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和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方面,引进国家“863”农作物新品种隆平高科水稻品种在蕲春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逆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龙感湖与华农联合开发的双低油菜两个深加工品种“双低油菜高级营养烹调油”和“双低菜籽高级营养膳食油”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在国家星火计划重大专项“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方面,黄冈市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基地,被誉为“湖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4、高新技术企业正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品经济效益突出。

今年我市又有一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企业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四家省级高新企业正在复审中,目前全市已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十多家。据统计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其中稀土铝合金管形导体、维生素B2、B5、高效节能陶瓷窑炉、D—泛酸钙、无刷式无铁芯盘式电机、新型EQ—153气门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5、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

在黄冈招商政策指导下,本着“打科技牌,招科技商”原则,全市招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已形成了大家争先招商、选择招商,百舸争流、千帆竟发的大好局面,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已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活力。县市从麻城为例,麻城市引进外来客商430多户,引进市外资金9亿多元,外来企业每年提供税收2000多万元。市直的招商企业如贵族器皿公司、奉和科技开发公司、东联盛科技开发公司、海威力机械有限公司等已开始运营,它们的高新技术项目已投产或放大投产,高新技术产品销往国内外,成为我市经济一道新的亮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部领导推荐下,今年我局成功引进了“863”项目“金属粉末注射

成形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黄冈,该项目技术是北科大专家经过10年攻关的结晶,已先后得到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自然科技基金、国防科工委军工配套科研计划等的大力支持,该技术被国际上称为“当今最热门零部件成形技术”,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项目总投资3个亿,全部投产后所创利税将使我市利税在现在基础上翻番。

6、高新园区建设取得进步。

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建成了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了全省第一家省级高新工业园——武穴市高新技术工业园。这一区一圆正以良好的态势运作。黄冈市高新区内已建成现代农业生态园,生物医药园和新材料开发基地;武穴高新工业园建成了维B、新型广谱抗生素等系列医药产品的生产基地。另外,我市还有国家级重大密集区一个,省级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2个。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市只有黄冈市开发区,武穴市及麻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较快,而其它各县、区高新产业相对滞后,这将严重影响整个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尽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去年相比有所提高,但与武汉、黄石、宜昌、襄樊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全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中,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以医药为例,我市27家高新企业中,有9家属医药行业,但却无法形成产业规模。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三、对“城市经济圈”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以上对黄冈高新科技发展现状的介绍,我们认为从立足于黄冈高新科技发展实际的角度,关于如何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提出若干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建设经济圈合力,加大薄弱地区的投入。

建设武汉城市圈不只是武汉市的事,也不只是周边8市的事,它涉及到湖北能否振兴崛起,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推进湖北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要充分发挥武汉城市经济圈在湖北行政区域内的体制优势,注重发挥政府行政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合力,给予黄冈等发展滞后的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

2、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各取所长

加快编制武汉城市经济圈区域共同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各个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武汉城市经济圈各城市一定要确立错位发展的思路。武汉作为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它的定位要高,要跳出武汉发展,周边城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其所长,主动融入武汉经济圈板块。作为黄冈来讲,高新科技重点发展网络软件、生态医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3、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网络快速对接

区域空间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物质基础,建设武汉城市圈,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的原则,加快机尝公路、铁路、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区域性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作为我们黄冈,我们应该尽可能完善黄冈与河南、安徽、江西三省和大别山重要出口路的规划建设;加快红岗至红安一级公路的建设;团风至黄州公路与阳大公路的对接;武汉至麻城高速公路与武汉至六安高速公路的对接;完善大别山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开通武汉至黄州至黄石的高速水运通道。

第三篇: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一、2007年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现状

构建以贵阳为龙头,由周边若干城市(镇)带组成的贵阳城市经济圈,加快形成在西部地区具有强竞争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是贵州省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省从2006年初颁布实施“十一五”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2007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二年,经济圈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贵阳市政府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贵阳市政府2007年4月份专门召开了“关于加快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实施的建议”工作座谈会,邀请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各大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广泛的吸纳各个领域和阶层的意见和建议,为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起到了对社会宣传的作用。

2.加强政府间的合作。贵阳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问题。曾多次与安顺市、黔南州就协调机制、经济发展、资源共用、共享、投资项目开发等问题进行磋商和探讨,并签署了合作协议。2007年3月,安顺市党政代表团前来我市对推进城市经济圈再行协商,安顺市与贵阳市在贵阳市行政中心举行了两市县区友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安顺市西秀区等七个县区分别与贵阳市云岩区等七个区正式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安顺市委、贵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就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确定了要在“政府推动、优势互补、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加深联系,共同加快两市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快速发展。贵阳市的七个区与安顺市对口的区、县都在积极地寻求合作的机会,共谋发展。

2007年8月,贵阳市常务副市长申振东带队,到黔南州政府就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推进步伐有关事宜与黔南州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贵龙经济带的建设、召开三方对接会等问题达成共识。随后,贵阳市南明区与黔南州龙里县就城市经济圈规划实施达成合作意向,两地将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打造“贵龙”城市经济带。南明区与龙里县分别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

2007年10月9日,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发展协调与合作会在黔南州龙里县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唐德智出席会议。会上贵阳市、安顺市和黔南州三地发改委分别就实施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情况进行了汇报、分析,并提出了当前城市经济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对“贵龙”经济带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2007年开工建设了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简称快速通道),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将形成贵阳城市经济圈贵阳市连接龙里、贵定等县市的一条新的主干线,为加快构建城市经济圈的经济网络和基本框架创造有利基础条件。同时,贵广快速通道也是贵阳城市经济圈通往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快速通道,为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各市县资源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积极谋划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黔南州的龙里县紧临贵阳,在纳入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后,龙里县政府十分积极,提出要建设依托贵阳,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城市经济带。以龙里县水桥为起点,建设一条长20.4公里(其中在龙里县境内有17.06公里)、宽80米的城市大道接贵阳油榨街——小碧城市干道,目前正处于规划对接阶段,为此,黔南州政府与贵阳市政府一起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4.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贵阳市域内也存在着行政区划不适应的现象。经过半过世纪特别是近20年建设和发展,贵阳市已经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突出的标志是城市中心区已全部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充分释放城市极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区建设面积扩展。为此贵阳市政府进行了“三马片区”和“龙洞堡片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增强云岩区和南明区的辐射带动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是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的规律,首先要在经济圈内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服务环境条件等要有利于形成廉价的资源配置成本;其次在经济圈内要有合理的产业链,形成紧密经济联系。第三经济圈内要有一个强大的市场,并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能够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经济要素间的关联、流动,实现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补、共享。

对照上述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所应具备的条件来看,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原因,贵阳城市经济圈内的城镇之间在资源的利用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资源开发组合条件良好,比较优势突出。但贵阳城市经济圈在产业链及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配套和协作不够密切,未能形成互补性较强产业链。以铝工业为例,贵州的铝土矿资源和电力资源较为丰富,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是全国主要的氧化铝生产基地,但从整个铝工业的发展来看,存在着铝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目前产品附加值低,以铝型材为主,对延伸的下游铝加工产品,特别是市场紧俏、附加值高的高精铝板带、箔材、现代交通用的大型铝合金材料等,在贵阳城市经济圈域内目前尚属空白。二是贵阳城市经济圈内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差异较大,而统一的基础设施条件对形成统一的市场意义重大。三是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软环境”上差异较大,突出体现在政策互动的速度过慢。经济圈内各区、县客观存在的政策规定、执法标准、投资环境的差异,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统一规范。如贵阳市周边城市都在反映的进入贵阳市的电信一网通、户口迁移、居民就业、子女入学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内外有别”,客观上为推进城市经济圈建设形成了一堵“围墙”。正因为有这样一些缺陷,贵阳城市经济圈所应具备的要素集散功能、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2008年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政策建议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区域问题、局部问题,但事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为促进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健康发展,2008年,从政府层面上,应对以下两方面予以充分的考虑:

(一)营造经济圈内无差异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根据贵阳城市经济圈市场发育迟缓的现状,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的市场化进程,共同制订出有效的区域市场交易规则,完善区域市场竞争秩序制度。政府不仅要对市场竞争作出法律规范,还要对市场竞争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作出法律规范。联手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批租政策、外贸出口政策等,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建立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社会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尤其要为民间投资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间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向民间投资开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

(二)实施跨区域项目带动,实现圈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圈经济形成的重要依托,没有足够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城市以及城市圈经济就不能有效运行,尤其是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的发达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吸引和辐射能力,关系着城市圈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子规划,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降低经济圈综合成本,提升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在区际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协调,统筹规划,实现跨行政区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篇:武汉城市圈港口建设

2月3日,设计吞吐能力近1500万吨、总投资近4亿元的武穴、黄州、黄石等4个武汉城市圈港口项目同时开工。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志慧,副厅长马立军,省港航海事局局长朱晓光,黄冈、黄石、武穴、黄州等地市区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林厅长在开工仪式上要求,要全力加快以武汉新港为龙头,以宜昌三峡物流中心、鄂东组合港、荆江组合港为支撑的现代港口群建设,全力加快810公里的千吨级航道圈建设,为构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武穴港件杂货码头年设计吞吐量为70万吨,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件杂货泊位2个,(其中含集装箱2万TEU)。工程总概算16200万元,建设工期12个月。

黄州港国盛综合码头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1个3000吨级散货进口泊位、2个3000吨级散货出口泊位和1个1000吨级危化品出口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量235万吨。工程总概算4922.24万元,建设工期12个月。

黄石港新冶钢码头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扩建5000DWT(兼顾10000 DWT)散货泊位1个,吞吐量为190万吨/年。工程总概算10866.21万元,建设工期12个月。

黄石港阳新华新水泥码头工程是阳新石灰石建筑骨料生产线项目的配套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3个3000吨级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量1000万吨。工程总概算7255.35万元,建设工期12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建筑骨料生产线。

第五篇:加强淮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创新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更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也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我市的科技创新体系大致包括企业和社会的技术研发机构、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机构、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政策环境和人才保障机制等几个要素。政府先后出台的鼓励科技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建立企业创新主体等一系列政策与规定,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全市已建成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技术中心30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新中心)1个;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3个、省级40个、市级100个。全市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投资环境改善的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及面对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存在的问题还须亟待研究解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一是企业技术机构建设水平低。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0家,建有技术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只有60多家,仅占总数的4.7%,在苏北五市位居第四。二是企业研发人员数远远不足,高层次人才更加缺乏。调查显示,全市每万人口中技术人员数为203.07人、科技人员中R&D人员比重为1.81%,均列全省第12位;企业研发人员数占职工总数的4.1%,高层

次人才引进、培养难度大,博士、硕士学位的专门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严重缺乏顶尖领军人才,人才问题已造成多数企业没有承接省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三是企业创新意识淡薄。我市企业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阶段,多数企业忙于结构重组,难以顾及科技创新的思考与规划,特别是近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我市的一大批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长远竞争力。四是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低。据调查,我市企业2005、2006年研发投入达2%以上的占33%,有67%的企业投入严重不足。国际通行标准: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的企业难以生存,比重为2%的只能简单维持,比重达5%的才具一定竞争力。另外,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总体上看,我市多数企业还没有把科技投入和创新作为长远发展战略考虑。

2、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条件薄弱。一是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条件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数字显示:作为基础研究和行业技术开发公共平台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全省47个,淮安仅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161个,淮安仅6个;省级科技创新孵化器,全省76个,淮安也仅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省3514个、淮安只有47个。基础条件的薄弱,造成高新技术发展滞后,2007年1-6月统计,高新技术产值:全省6649.47亿元、苏北315.94亿元、淮安只有51.44亿元,占全省的0.77%,仅占苏北五市的16、3%,低于平均数。二是创新投资要素缺位。我市至今没有科技风险投资和科技担保资金专项,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缺少融资支撑,多年来有关部门对此呼吁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我市没

有高新开发区,仅有的一家科技孵化器(科创中心)成长缓慢,功能和手段也亟需进一步完善。

3、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在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缓慢,除科技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情报研究所自成体系外,科技信息、咨询、评估、创业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严重不足,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4、科技政策的落实和科技投入不够有力。一方面表现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难。为鼓励创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市里也配套了相应文件,如2006年5月全市科技大会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对创新创业的主体培育、队伍建设、财税扶持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扶持,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没有全部到位,政策的引导效应还未形成。另一方面表现在政府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投入偏低。据统计,2007年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为1010万元,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7%左右,与国家科技考核的1.4%指标相差一倍,与全省13个省辖市相比排列第12位,与苏北五市的徐州7000多万元、盐城的6000多万元、连云港的2000多万元相比,未到苏北平均数;全市科技三项经费每年仅为530万元,连续几年没有增加,全市技术人员每人年平均费用不足50元。这些状况除无力支撑每年必须下达的工农业和社会发展等大批科技项目的引导扶持作用外,也势必影响跨越发展的进度和速度,甚至会使差距越拉越大。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

发展战略的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目前,我市已处在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快速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扩充总量,更要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使其成为地方竞相发展的根本实力,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条件,成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促其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长远动力,为此建议:

1、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一是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支持创新的各项财税政策,特别要抓好去年江苏省出台的“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的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发挥政策的促进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认真研究和优化市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使其作为经济增长新亮点的重要抓手。二是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行为,指导企业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计划,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统计制度,并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加以约束。三是大力扶持企业技术机构的创建,提高技术机构的内在质量,使其能满足创新的需求。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促进更多的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五是建立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禁区的社会风尚,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意识。

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健全环境要素。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技服务网络和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公共科技资源服务。要重点整合我市企业、高校、院所的科技信息资源,更好的为淮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要搭建共性技术平台。聚焦我市三大千亿元产业、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和四个农业主导产业,引导企业与高校院

所实行强强联合,共建共性技术平台,加强行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速产业升级。三要健全创新环境要素。酝酿多年的科技风险投资和担保资金已到了该下决心尽快组建和实施的阶段,大批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难题不解决,将会使全市的科技创新受到极大的影响。四要建立县(区)级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议各县(区)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尽快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器,促进环境要素的完善,降低区域内的科技创新风险,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对此,宿迁市沭阳县的科技创新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3、健全科技中介机构,提高服务创新水平。市场条件下,各类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专利)代理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共性技术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企业与大学、研发机构联系的纽带,其作用是政府无法替代的。建议各级政府应予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现阶段财政应给予一定经费培养其发展壮大,尽快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尤其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科技咨询、科技政策和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培训等多方面的功能,待其发展到成熟阶段再行逐步推向市场。

4、深化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要继续搭建好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继续办好每年一度的科技洽谈会,巩固和创新科洽会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创新办会形式和内容,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服务。通过我市六届科洽会促进,我市80%以上的重点企业都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整合资源,深层次开展技术合作,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议将2008年

定为全市产学研工程促进年。为此要以支持三大千亿元产业、工业六大支柱和农业四个新兴产业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重点,以创立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为支撑的目标及评价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宏观协调机制与政策扶持体系,研究并成立全市产学研联合专门协调机构,负责解决跨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对外联络工作,及时配套出台促进政策,确保落实到位。要营造产学研联合的环境氛围,加强对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对先进及时予以表彰。二要加强与名校名院的院地合作,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当前应重点深化和落实我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软件所、天津科技大学六家院地合作协议,强化对合作项目的对接和跟踪服务,力求见到实效;要充分发挥市政府特聘的科技发展高级顾问的作用,组织他们来淮考察和指导,请他们挂钩企业、推介淮安。三要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强强联合。引导重点骨干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定点培养高层人才,共同承接省以上重点大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扶持面广量大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引导其挂靠科技机构、大专院校、大型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形成稳定的技术依托。

二00七年十一月

下载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若干对策与建议(科技专项)(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策与建议

    有的以中国名言警句的形式提问,如:“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随令而不从”,此句话的内涵?你的启示?内涵就不用说了,启示肯定是关于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2、有的直接问:如温......

    建议与对策

    建议与对策 1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收入是影响新老两代农民工 消费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民工汶人是增加其消费的根本前提。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劳动用......

    区县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区县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调研报告对策建议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

    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对策与建议(★)

    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和法律保障。一......

    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邢台市市政维护管理处 甄慕洁 当今社会,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价值取向,城市户外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形......

    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推动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我市的科技服务业产业初具规模,门类逐步增多,人员队......

    智慧城市规范建设建议范文合集

    智慧城市规范建设建议 一、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为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亟待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

    文章标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一、深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围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不断完善市场化改革政策。进一步开放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