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2 01: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推动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我市的科技服务业产业初具规模,门类逐步增多,人员队伍迅速扩张,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服务收入稳步增长,总体呈现稳定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概况

截止2007年底,我市科技服务业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106家,实现总收入1.65亿元,从业人员达2303人,固定资产原值3495万元,科技服务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服务门类较为齐全、社会公益机构和民间机构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在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中,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为7家,科研设计与服务机构34家,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4家,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5家,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机构2家,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5家,技术推广服务机构11家,民间非营利组织21家,其它科技服务机构为7家。

在全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事业单位性质的1159人,企业性质1144人。具有硕士学历23人,本科学历383人,大专学历549人,其它学历1348人。

2008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实现总收入8803.8万元,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5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市科技服务业统计结果来看,目前总体上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竞争能力整体较弱。在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全面展开,列入统计单位数量有了大幅提升,但列统单位整体呈现规模较小、竞争能力较弱的发展状况。年总收入不足10万元的单位有19家,占科技服务业统计总数的9.34%;在10—50万元的单位有44家,占科技服务业统计总数的39.6%;年收入在50—100万元的单位有26家,占科技服务业统计总数的24.53%。全市106家的科技服务业单位拥有固定资产3495万元,平均拥有固定资产仅32.9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了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2、门类分布不均、有些行业尚是空白。在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中,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科研设计与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门类逐步健全,但是在技术交易与服务机构、科技投融资服务机构、科技测试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我市尚是空白。这些机构的空白,致使我市科技服务业体系不够健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截止2007年底,我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2303人,具有硕士学历23人,占从业人员数的0.99%;本科学历383人,占从业人员数的16.63%;大专学历549人,占从业人员数的23.84%;其它学历1348人,占从业人员数的58.53%;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我市尚无一人。2008年科技服务业统计中新增博士研究生3名,取得了一定突破,硕士研究生55名,比2007年新增32人,增长了139.13%,较上年度有较大提升和改善。但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市的科技服务业人员大都集中在具有本科、大专和其它学历人员中,尤其是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比重较高,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尤其缺少对行业发展整体谋划、引领人员,导致了科技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效益难以快速提升。

4、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环境亟待改善。根据科技服务业统计分布情况来看,我市的市区、泗洪县科技服务业工作开展较好,200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总收入4728.09万元和2675.20万元,占全市科技服务业总量的53.71%和30.39%,但我市及各县区对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均尚未出台专门的扶持激励政策。

5、骨干服务机构偏少,品牌意识有待提高。我市绝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还未形成稳定的服务业务和特色业务,导致了科技服务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服务机构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较差,目前大多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取得国家相关资质认定或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没有注册服务商标等。

三、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及对策建议

根据全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总体要求,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五大机构;出台激励措施,提供宽松创业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1、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

今年我市集成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大力引进用于服务企业、服务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增强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推进宿迁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沭阳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优惠政策等软件配套措施建设,创优服务环境,打造品牌机构。二是启动沭阳、泗阳、泗洪和宿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力争使各县区形成集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检测、科技咨询等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机构。三是力争使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我市目前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观赏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沭阳木材及其制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四是促进小型科技服务机构上档次、上规模,重点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科技服务机构,使得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2、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五大服务机构。

根据我市确立的科技服务业机构建设目标,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加强优质棉种培育推广中心建设力度。针对我市产业需求,根据泗阳棉花原种场现有的技术优势,推动与扬州大学、宿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取得突破,加大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快速提升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在优质棉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水平,增强良种繁育、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的力度,强化系列化服务手段建设,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源头支持。二是加快泗洪陈圩林场的意杨种质资源库建设。为满足我市快速发展的木材加工业的原料需求,以泗洪陈圩林场意杨种质资源库为主阵地,推动与南京林业大学的技术合作和研发,重点加大对新品种、新品系引进和选育环节的研发投入,加快资源库技术装备投入,加快研发队伍培养,加快推广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建设。按照省政府“十一五”现代农业建设专项规划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求,我市围绕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开发,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检测设备完善、服务手段齐全的检测服务平台,为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加强金属零部件检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培育金属零部件检测服务机构,为正在兴起的市区和泗洪县3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精密件铸造等企业提供服务。五是加强电光源检测中心建设。针对泗阳县正在蓬勃兴起的大功率节能灯系列产品及配套企业群,着力加强电光源检测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3、出台激励措施,提供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

针对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以“政府引导,非政府机构参与,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对科技服务机构在用地、租金、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二是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出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台相关激励措施,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兴业环境。设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用于对项目服务费、活动经费、设备更新换代以及人才培养及专家交流等方面的补贴,大力培养一批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三是优化科技服务结构,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门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等为发展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4、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科技服务市场环境。通过对科技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制定不同类别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明确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增强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二是深化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对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行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体制,对以面向市场为主的科技中介机构推向市场,适应市场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需求。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工作,规范和发展科技服务市场。通过建立有关规章,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完善各类科技服务行业协会组织,逐步建立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行业准入制度,实行科技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制定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收费标准、投诉机制等,规范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建立科技中介机构的信用体系。

5、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突破科技服务业发展瓶颈。

一是加强科技服务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引进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引进高素质、懂管理、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的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充实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举办各类行业培训班、研讨会等,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三是推进科技服务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建立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如科技咨询师、项目管理师、质量认证师、技术经纪人等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

6、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科技服务业是一项新兴产业,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水平,客观全面反映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一是认真加强自学,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二是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三是加强业务交流,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增强业务工作能力。

第二篇:关于我县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关于我县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2009-09-30(2009年9月29日县七届政协第十二次常委会议)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领域很广,主要包括各类科学研究、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具体涉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信息与咨询、技术推广与转让、技术孵化与咨询、科技交流与培训、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广电传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及认证、科技评估与论证、计算机系统与软件服务等专业领域。根据次本次常委会议协商议题子课题调研分工,本委重点就为工业经济服务的科技服务业领域(以下简称科技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科技服务业总体上是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发展规模十分有限。目前,有技术研发机构1家(海泰克标准件研发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7年,从事标准件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自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高速铁路道钉的技术攻关并获得成功,产品由浙江七丰五金标准件有限公司生产并已进入京沪高铁的建设市场,2009年的订单已超过6000万元;有科技信息咨询及服务机构4家,主要开展项目申报、科技信息咨询、专利代理等业务。但规模都很小,其中最大的海盐科能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现有员工5人;有科技创新平台1个(科技创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4家,其中科技孵化器入驻孵化企业25家,毕业企业12家,园区累计实现产值3.5亿元。另外,中核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已选址秦山镇核电产业园,一家为核工业企业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即将落户我县。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风险投融资机构等在我县仍为空白,有待今后发展。

二、制约我县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科技服务机构人才缺乏。一是科技服务机构缺乏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人员。科技服务的许多项目都需要从业人员通过执业培训,取得执业资格认定,如专利代理就需要专利代理资格证,而我县尚没有人拿到此类证书。二是科技服务机构缺乏引进人才的经济实力。由于科技服务的市场经济环境及项目见效时间长等因素,我县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引进人才缺乏相应的经济实力。如海泰克标准件研发中心自2007年7月成立以来还没有产生任何的收益,海盐科能咨询有限公司自2008年6月建立以来也只有9000元的收益。因此,目前我县的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只局限于项目申报、组织材料及低层次的技术、信息服务等,一些深层次的科技服务因缺乏人才而无法拓展。

2、企业主主动寻求科技服务的意识不强。一方面,我县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档次普遍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客观上对技术研发及其他科技服务的需求不足。而且,即使企业在需要科技服务时,由于本县科技服务尚不成熟,也大都寻求与县外机构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科技服务市场的总体规模;另一方面,本县企业家对技术研发及向上开展专利申报、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的申报工作,从而为企业提升形象和无形资产的意识不强。这从2008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只占7.69%,而同期全省平均为20%以上,就可见一斑。

3、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是科技服务的市场经济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技术服务,大量的都来自于国有、集体企业中的老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中的科技人员,而且大多是以扶持或极低的报酬方式实现,远没有形成科技服务的市场经济环境。二是缺乏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如:人才公寓建设滞后,人才居住分散,造成引进人才的业余生活单调,相互学习交流机会少;科技资料查阅平台缺失,影响科技人员业余学习、信息查询、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等。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挤占了社会资本的发展空间。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政府职能部门仍然存在职能“错位”,未能把本应由科技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存在着政府“兼中介、代中介”的现象,做了不少本该由专业中介机构做的事,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4、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位。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县只是刚刚起步,各方面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目前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扶持还是一个“盲区”;在统计工作上,由于科技服务业发展在我县总体发展规模十分有限,也还没有建立科技服务业统计制度,统计监测工作缺失,使我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还难以从数据上予以反映。

三、几点建议

科技服务业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工业化发展的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十分必要而迫切,它对于实现县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

1、科学规划,统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产权交易、专利服务、科技项目申报服务、产品鉴定、项目验收服务等,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领域还会不断拓展。目前来看,这些服务有的是政府部门自己在做,有的是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在做,有的还是空白。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出发,根据县域实际和我县科技服务业现状,科学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龙头,统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2、优化环境,营造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要加强科技服务业的宣传工作。加强对科技服务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科技服务业的认识与理解,使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充分认同科技服务的价值,逐步确立科技服务业的应有地位。科技部门要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引导企业吸纳新技术、新成果和各种技术服务,以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二要积极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在广泛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努力营造有利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步伐,建立一个科技资料网上查阅平台,为科技人员生活、学习、工作、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以创新观念对待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扶持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的力度,逐步改变政府行政部门兼做科技服务、代做科技服务的做法,把“事务”、“服务”性的职能从政府行政职能中逐渐剥离出来,交给科技中介组织承担,营造良好的科技服务市场环境。

3、加强整合,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是依托规模企业,构建开放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引导、鼓励企业以主辅分离的形式,将研发机构分离出来,在解决自身企业需要的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小企业技术难题的攻关,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凝聚一支专门从事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二是依托行业协会,构建行业科技服务平台。把行业协会纳入全县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强工作联系和指导,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的同时,拓展行业协会的科技服务功能,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综合性的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4、搭建平台,抓好创新科技园建设。据了解,我县的创新科技园作为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园区规划已制定完成,园区部分区块将以工业房地产的形式予以开发。建议一是尽快启动园区工程项目建设;二是严格入驻条件,将园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同时,不断完善孵化器软硬件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网络信息、市场营销、法律服务等服务功能建设,为待孵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全面、便捷、优惠的服务,有效提升科技企业孵化的效率和成功率。

5、出台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市场发展。要充分发挥政策的集成和导向作用,尽快制订、推行一批有利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市场体系培育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具有行业带动和经济拉动作用的科技服务业项目建设。在“科技三项经费”中,要把发展科技服务机构纳入扶持对象,明确扶持(奖励)办法,推动科技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科技服务业地方统计制度,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确保统计对象完整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及时反映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县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

第三篇: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建议

工 程 造 价 行 业 发 展 状 况 调 研 报 告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及行业发展

摘要:目前镇江市正紧锣密鼓的开展一系列大型影响国计民生的基建项目,如“北汽项目”、“高校园区配套设施”、“南徐官塘新城”、“三山及南山风景区”等,由于这些项目体量大、工艺复杂、社会影响力大,对造价的需求大要求高,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对本地工程造价管理及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就工程造价管理及行业发展进行浅谈。

关键词:工程造价 行业发展 对策建议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基本实现从传统的预算定额为主的计价方式向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施工合同备案、招标控制价备案、工程造价纠纷调解等造价管理职能得到全面履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造价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十三五”期间工程造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下面从行业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工程造价管理及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造价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工程造价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工程造价管理正由传统的预结算编制、审核逐步向投资估算、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编制与审核、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等方向发展,同时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推广迫切需要加强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建筑总承包、专业发包、专业分包等有形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等为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表现为:

1、工程造价监督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工程量清单的逐步实施,以及工程定额测定费的取消,导致部分辖市(区)造价管理机构及人员经费保障得不到有效落实,或未设造价管理机构,或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职能逐步弱化。当前,工程造价管理职能在不断增加,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门类不断增多,而相应造价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特别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数据资源未经充分分析、整理和利用,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建设市场需要。

2、造价咨询市场业务单

一、深度不够。造价咨询在镇江来说目前通常是指概、预算编制、结算审计、全过程控制,相比国内或省内一些大型造价咨询企业来说业务显得单一,咨询深度不够,诸如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等涉及的较少,造价深度不够,如目前我们所谓的全过程其主要是指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很少参与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设计等阶段的造价控制,就其实施的范围及深度来说还远远达不到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求。

3、造价咨询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咨询企业方面目前大多企业规模偏小,如目前市内造价咨询企业年收入超过亿元的没有几家,除了部分大点的甲级咨询企业外其余都是比较小的乙级企业,这种小规模的集群现象使得目前市内的企业在国内,甚至于省内来说都缺乏知名度,这也是目前我市的造价咨询行业水平有待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4、造价咨询行业人员结构不均衡、高端人才缺乏。在人员年龄结构方面来说,目前造价咨询行业主要是22-40岁的执业人员,且在这个年龄段中30岁以内的人员目前比重最大,凸显了造价行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同时也显现出了目前整体造价人员能力水平偏低,经验不足的情况。在造价工程师方面,目前相比于造价咨询企业的数量,造价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目前造价工程师队伍中学历普遍较低,以大中专生为主导。人员队伍学历分布与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不对等。行业目前缺乏大量的高端专业人才,特别是目前在咨询公司内部这种局面特别明显,高低端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人才比例使得造价行业的业务单一,概预算的市场做到饱和,其它市场却依然是低谷,换句话说,现在造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不是单单因为份额太少,没有高端人才去开辟新的领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5、造价咨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及地区封锁逐步消除,本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外地企业逐步深入本地市场,但造价咨询业务总量增幅不大;政府审计、财政评审等造价咨询业务承接逐步向招标投标竞价趋势发展,竞标价格上限低于现行规定最低收费标准,企业为谋求生存只能以极端低价中标承接业务,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受沿海发达城市高薪影响,薪金待遇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培养人才难留住、企业难发展、行业难规范。同时对项目实施时间也在极力的压缩,目前很多项目实施时间都大大低于正常时间。这种压低收费、压低时间的现象很普遍,对项目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

6、造价咨询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从长远发展来看,合理低价中标是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客观存在的串标、围标、恶意低价中标以及游离于监管主体之外的专职报价机构、以量化评分为主导的评标标准等,导致企业投标报价缺乏理性,报价普遍停留在数字层面,为中标而报价,报价缺乏针对性、合理性,导致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控制难、文明施工管理难、工程变更执行难,工程结算办理难,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现象依然存在。

二、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思路,以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为主线,以国有投资和民生项目管理为重点,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为依托,以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造价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套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标准体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监管措施,实现工程造价业务管理由工程定额管理向规范标准管理转变,行业管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转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转变。全面促进我市工程造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造价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行业精英智囊团作用。工程造价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造价专业人才队伍包括造价行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二者不可或缺。培育一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客观公正、具有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造价专业人才队伍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大造价行业管理人员特别是县市区造价管理人员、年轻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力度。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形式,逐步引导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加快转变工作思路,逐步实现由工程定额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转变,由定额计价模式向清单计价模式转变;加强日常业务技能培训,努力使具备单一专业素质或管理素质的人才逐步向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转变,有效解决各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严重偏低,专业结构不完备、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

(2)切实解决好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引进和管理问题。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需求要逐步从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业务向其他行业(包括公路、水利、通信、港口、电力、铁路等)拓展,要不断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培养,各企业至少要培养出一名在专业上有一定研究和造诣、得到社会认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军人才。各企业要切实解决好专业技术人才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奖惩机制,切实解决人才管理难问题。

(3)充分发挥行业精英智囊团作用。要集中工程造价行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中的精英,建立行业专家库,健全专家推荐、考核、聘用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经历的精英人才优势,突出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行业前沿发展研究,作为造价行业管理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确保各项管理政策符合市场实际、满足市场需要、促进行业发展。

2、健全一套可操作的造价管理标准体系,突出做好事前控制与示范引导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在遵循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原则基础上,按照先示范引导、后逐步规范和加强监管的工作思路,逐步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1)建立全市统一的工程造价业务管理平台。在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出台统一的施工合同及竣工结算备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及从业人员注册资格申报资料示范文本、审查标准及程序。在标准制定中应以示范文本为载体,从事前造价控制管理的角度抓好各项造价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在贯彻执行中应加强宣传培训工作,确实解决建设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和各地管理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解决资源无法共享及利用等现实问题。

(2)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化管理体系。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不断深入,工程计价定额在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削弱,工程造价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应涵盖工程计价软件、材料信息价格、工程造价指标采集与分析整理等方面。首先是要制定工程计价软件数据标准,要充分认识到计价软件在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彻底打破不同软件间的技术壁垒,为后期数据指标分析利用等提标准化数据资料,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其次是要通过施工合同备案、竣工结算备案和咨询企业业绩考核等造价管理职能加大计价软件标准化运用临管和造价信息数据收集,以实体工程消耗量指标为重点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利用;最后要逐步实现材料价格信息采集标准化、数据整理自动化、信息发布网络化,形成量价合一、覆盖全市范围、指标门类别齐全、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实现数据资共享与再利用,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数据参考,合理引导企业投标报价,让市场形成价格机制逐步形成。

(3)出台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指导标准。针对工程结算中出现的久拖不结、过程资料不全或虚假签证等问题,出台相应规范用表及指导性控制程序及标准,力争做到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阶段)结算与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安全验收同步;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施工企业逐步健全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有效遏制企业恶意低价中标、结算高估冒算以及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久拖不结等现象。

3、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动态监管措施,建立健全行业发展长效机制。工程造价行业要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得力的工程造价咨询市场。

(1)健全执业质量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闭合管理。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执业质量主要是由企业注册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的,但人员和管理的基础在于经费保障。为此首先是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完善和调整现行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减少审减额收费或收费比例、提高基本收费标准,尽最大可能消除因收费标准产生利益驱动问题;其次是要完善咨询合同备案和企业业绩申报制度,加强企业日常业绩申报考核,与资质管理挂钩;最后结合本地实际,规范和完善执业操作程序、业务档案管理标准;健全执业质量巡查与公示制度,以同一项目工程清单、控制价编制、竣工结算编制与审核等对执业质量进行闭合考评,对业务质量低下的企业和人员予以公示、查处。

(2)运用市场机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进行业长效发展。行业协会要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切实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能,由委托实施行政管理的机构逐步发展成为政府引导下会员单位自律组织,要建立长效机制,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为会员建立多种渠道,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及时听取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行业协会在引导企业自律的同时,应加强对市场的检查和监管,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实施动态管理,完善行业惩戒和清除机制。

(3)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一批有潜力的本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随着建筑工程单体越来越大,在本地企业中占绝对多数的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已超出其业务承接范围;企业发展相对均衡、存在一定共性问题的现状,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带来一定影响。各企业要在单位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要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上具备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作为主管部门,要在政策允许框架范围内,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市场行为、业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评后,对具有发展潜力、致力于从事造价咨询业务的企业提供尽可能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发展话语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总之,工程造价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紧随时代步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和行业地位,充分发挥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中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第四篇: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要点

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已初具规模,农业经营户的农业服务业经营收入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农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农业服务业已经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但此次农业普查也反映出,南京市的农业服务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农业经营户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仍然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上,农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而在农业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也以农业种植业的服务业为主要经营项目,效益水平相对不高。在当前形势下,正确把握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本质内涵,科学理解现代农业服务业的重大意义,辩证分析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健全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业的保障措施,对促进南京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内涵丰富

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良种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粮食、畜禽、水产、苗木等优质高效种子种苗;

二是农资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服务,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三是农技服务——发展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适用种养模式和技术;

四是培训服务——培育新型农民,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道路; 五是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党和政府的各项富农政策、市场行情及先进高效种养技术等急需的信息服务;

六是流通服务——通过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等物流载体,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交流平台和服务;

七是休闲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八是保险服务——对农民的种养产品实施政策性及商业性保险,减轻农民在灾害面前的经济损失,增强农业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

2、南京市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南京农业正处于“三个下降”——农业用地面积下降、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农民收入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下降的新阶段,以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关头,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增强农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做到在减中求增、降中求升、弱中求强,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现代农业服务业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适应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五”以来,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但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农业和农村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现代农业服务业正是顺应新时期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南京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农业发展手段的新兴产业,不但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加快推进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益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要突破农业资源约束瓶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充分挖掘农产品加工业、创汇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流通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使其在继续提供人民生活需要的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现代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出率,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有限资源空间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可用耕地的日渐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这不但给农村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严重地制约着农民增收致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拓展农业的外部功能,加快发展农林牧渔服务、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物流和农业保险等现代农业服务业,不但可以将农村富余、闲置的劳动力吸引过来,拓宽这部分人的收入渠道,大幅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还可以突破传统农业市场化水平低、产销环节不畅通、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突破传统认识制约,进一步重视农业、加强农业的现实需要。南京市已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阶段,在经济总量中农业所占比重日益减少,社会的关注度逐步降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农业的片面认识,割裂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联系,忽视了农业在自身建设的同时,对增强城市功能、提高经济承载能力上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因此,切实发展农业服务业,把农业高度融入到二、三产业中,切实挖掘农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增产增效潜力,才能扭转人们的片面认识,才能使社会各界更加准确、深入、全面地分析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牢固树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的理念。

二、从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看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南京市在积极发展传统种养业,抓好增收致富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外部功能的拓展,积极推进以农林牧渔服务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流通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立足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对南京市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1、南京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综合情况分析

南京市是比较早地发展农林牧渔综合服务业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肥药供应、农机作业、病虫草害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技能培训、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多项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第二次农业普查方案无法涵概所有的信息,但在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中仍对农业服务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普查登记,从中可以反映出南京市农业服务业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水平,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农业经营户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结构中农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在“农村住户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村住户主要经营哪种农业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32户主要经营的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比重仅为0.5%。

图 2006年南京市农业生产经营户内部结构0.5%3.1%5.0%0.3%91.2%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

二是农业经营户的农业服务业经营收入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村住户提供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总收入”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农村住户包括农机作业、灌溉、病虫害防治、育苗、林木嫁接、兽医、良种繁殖、水产良种等多项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总收入达到了1.84亿元,就其相对规模而言,已有较大提高。分析当年农业经营户的各项收入结构,结果显示,2006年全年农业经营户的种植业产品销售收入最高,为19.18亿元,农业服务业的收入最少,只有种植业收入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对照从事农业服务业的农户0.5%的比重来看,南京市农户经营农业服务业收入却已经占到农业生产经营总收入的3.1%,收入比重与从业户比重相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表明从事农业服务业的收益相对较高。

图 2006年南京市农业经营户收入结构分析2015收入10(亿元)50种植业19.18林业3.77畜牧业6.19农业内部结构渔业8.53农业服务业1.84收入

三是在从事农业服务业的农业单位中以种植业服务业为最多。南京市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农业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出以种植业服务业为主的特征,依次为畜牧业服务业、渔业服务业和林业服务业。这一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农业法人单位经营的主要农业类别中以种植业服务业为主,二是种植业服务业收入占据农业服务业总收入的主要地位。在“农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主要农业类别”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8家单位经营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全部单位总数的43.5%;在这568家经营农业服务业的法人单位的经营结构中,大多数的单位主要经营种植业服务业,说明在南京市的农村中,由于种植业是农户的主要经营项目,而为之配套发展的种植业服务业也成为了农业服务业的主营项目。

图 2006年南京市经营农业服务业的法人单位的内部经营结构500400法人单位数和占比(个;%)3002001000法人经营单位(家)占比(%)种植业服务41172.4林业服务业畜牧业服务468.19316.4渔业服务业6811.9农业服务业内部分业态

另一方面,种植业服务业的收入占据了农业法人单位总收入的主要份额。在“农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业经营单位2006年全年经营收入”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业经营单位全年经营收入是18.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收入是3.2亿元,占到总量的17.1%。而在农林牧渔服务业全年经营收入中,种植业服务业收入则占据主要地位,达到1.26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全年经营收入的比重是39.3%。

图 南京市农业经营单位2006年全年农业服务业经营收入情况120100占比(%)收入额(亿元)比重(%)806040200种植业服务业占比(%)收入额(亿元)391.26渔业服务业210.67畜牧业服务业310.99分行业林业服务业90.29农业服务业总经营收入1003.21四是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农业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

在“农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普查项目中,关于“农业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员分组情况”的调查,能够反映出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这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2006年末,南京市农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共有20478人,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是7812人,占38.1%;林业从业人员是4516人,占22.1%;畜牧业从业人员是1718人,占8.4%;渔业从业人员是2167人,占10.6%;而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是4135人,占20.2%。可以看出,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已经排在种植业、林业之后占据第三位,在南京市农业法人单位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已经成为吸引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了。

经营收入额(亿元)***图 2006年末农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结构从业人数(人)1000050000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从业人员数占比重(%)分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数38.122.18.410.620.20.6100

2、南京市农业服务业分业态发展情况分析(1)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农村现在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9家,其中实体型组织96家,这其中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关键行业,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类型和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表现多样性态势:有农民自主兴办的、有龙头企业引导办的、有运销大户领头办的、也有农口服务机构牵头兴办的,还有是业外人士投资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资连锁经营、农技服务等农业服务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总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济实力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成员盈余受益水平较低、服务领域不宽等。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较多还是停留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则涉及较少,专业主管部门扶植的办法还不多,力度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南京市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亟待解决。因此,从扶持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入手,通过产业化和合作制的紧密融合,南京市完全有可能、也有条件尝试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道路。

(2)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发展初见成效

农产品现代物流是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南京市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的发展初见成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市场建设全面推进。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在南京市农村,共有219个综合性市场,121个专业市场,其中农产品专业市场74个,包括4个专业粮油市场、54个蔬菜专业市场和2个水果专业市场。南京市农村87.2%的镇街有综合市场,43.2%的镇街有专业市场,30.2%的镇街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19个。

二是商品零售“农改超”步伐加快。结合农村各镇街的实际情况,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改超”和“农加超”,走农贸市场超市化之路。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在南京市农村有2432家超市和百货商店,其中规模较大,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有708家,占总数的29.1%。

三是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稳步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就是要推广“衔接基地、连锁配送、全程控制、保险承诺”的模式,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提高农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上显示,2006年末在南京市878个村级组织中,有755个已经开始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业产品,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5.9%。

(3)新型农技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范围

南京市农业科技资源丰富,院校机构科研实力强大,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据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南京市农村有农业技术证书的农业技术人员共计4227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2739人,占64.8%。按职称分,高、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201人、994人和3032人。将全市有农业技术证书的农业技术人员与当年的全部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相比(2006年末,全市共有农业从业人员47.03万人),农业技术人员占当年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是0.9%,这说明南京市农业技术人员的相对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还显示,2006年全年有755个村级组织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占全部村级组织的85.9%,表明南京市农业技术服务覆盖面较高,但是,仍存在空白点。

(4)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市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2006年南京市郊县休闲农业吸引观光市民约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9亿元。南京市将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6个郊野公园,总面积约10万亩,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南京市农村中有正规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居民户数只有130户,很显然,这一规模与南京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潜力是不相适应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档次偏低的不足,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着明显雷同,特色不鲜明等现象。这些问题暴露出经营者对现代农业服务业认识还不够深入,思路还不够拓展,规划还不够到位,各地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平衡。因此,南京市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力度,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步伐。

三、围绕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业的途径 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高效,其具体要求是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第一工程,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二是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民培训、农资供应、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组织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构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五是构建现代农业执法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关系着南京市现代高效农业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农业产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正确引导。南京市的农业服务业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跨越式发展总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宗旨,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经济、社会、区域转型发展为契机,通过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招商推动、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农业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农业传统服务业水平,形成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市农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南京市现代农业服务业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产品营销、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观光旅游等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建成一批较大规模、较高水平、较广影响的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特色批发市场和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在不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的情况下,再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式农业。在重点发展领域问题上,应该从南京市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领域和优势项目重点突破。

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做强农产品物流。在巩固和运转好现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基础上,以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农改超”等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高效集散能力的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专营直销等现代物流,大力构建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传统与新型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介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提高本地农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继续鼓励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对新办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及政府认定的重点农副产品市场实行税收减免,不断提高农民营销能力和参与流通领域利润分配的份额,逐步构建适应消费增长需求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是认真做好新型农技服务。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在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扶持经营性农技服务。努力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和首席专家制,鼓励各级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项目申报。

三是加大农业信息服务。认真实施全市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加快建设以传统传媒与电子网络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各项富农政策、市场供求信息、先进高效种养模式、网上农博会等信息服务,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四是挖掘潜力加快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的需求为导向,突出文化、生态、科教和载体功能,开发和完善一批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和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度假区,完善和发展一批农业科技主题园区,宣传和举办一批农事节庆、节会等。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管理。围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和技术人员等开展检验检测、“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标准化技术推广服务,促进南京农业在农产品生产、等级划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水平。

六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水稻、苗木、生猪、水产和家禽养殖这五个市级重点农业险种,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完善农业风险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减少自然风险对农民造成的损失。

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课题组

第五篇:关于发展市科技服务业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思考和建议

一、关于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的思考

(一)重点领域

1.技术交易与科技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研究创新、技术转移、技术需求分析、咨询评估等高端科技中介服务业,建设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评估咨询服务,培育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促进咨询业发展。

2.知识产权服务业。大力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代理、评估、转移等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和资质评估制度,强化中介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服务,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行为,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3.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业。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推进制造业和农业检测、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等公共检测业务的服务外包。积极扶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壮大。积极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机制创新和“科研、检测、标准”三位一体功能的发展,不断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

4.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在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1 — 构建网络贸易、物流结算平台等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电子支付和结算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技术服务,推进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系统。

5.科技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索企业融资模式,鼓励企业发行企业集合票据。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科技创业投资机构,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贷款设立科技银行,推动科技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技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扶持担保机构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贷款担保。

(二)主要任务

1.加强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根据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立足我市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骨干重点企业创新能力;重点建设我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产业集聚区内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科技开发培训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加强综合性科技信息库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为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

2.加强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创业提供服务 以市科技开发培训服务中心为建设重点,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为重点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转让等多种— 2 — 形式的服务,实现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科技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合作、共建、联盟等方式有效集成各类技术创新资源和科技创业投融资资源,建设集科技成果汇集发布、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完善创业辅导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创业投资和科技贸易促进等共性服务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孵化服务能力。

3.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推动科技服务机构按照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建立或引进营销、进出口服务等中介机构,集中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有效提升科技企业孵化的效率和成功率。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以及咨询、评估和知识产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拓宽技术转移渠道,建立区域性技术转移联盟。

二、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一是建立政府财政对科技服务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每年财政资金对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设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落实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构筑人才高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相应专业课程、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为科技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储备高级专门人才。鼓励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领办、兴办科技服务机构。加大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来我市从事科技服务业。协调推进科技咨询师、科技评估师、项目管理师、专利代理人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质考核认定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政策的集成和导向作用,尽快制订、推行一批有利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市场体系培育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具有行业带动和经济拉动作用的科技服务业项目建设。规范科技评估、技术交流和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行为,实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计划,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四)健全考核制度。健全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定期公布全市和分县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把科技服务业发展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都要把科技服务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工作计划中。做好服务业发展目标下达、督促检查与考核等工作。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四日

— 4 —

下载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政服务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范文)

    托克托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全县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辖5个镇,13个居委会、3个社区、120个村委会、总人口1......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樊城区财政局当前,发展金融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目前,广东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香港拥有非常发达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xx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顺应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大趋势,有效实施农民转移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和相关理论。为了规范物流概念,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最终定稿)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科......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专题会议精神,按照区领导的指示要求,结合本街道工作实际,从财政、税收、规划、补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