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金融发展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科技金融发展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本文由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总结之前学者的科技金融的定义与意义,从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层面剖析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自身风险大、金融机构融资难、政府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所对应的整改措施,以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的地位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必须被摆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位置。金融,顾名思义即资金的融通过程,是现代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和枢纽。科技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符合我国的发展需求,能够助推我国经济发展。
科技金融的定义与意义
科技金融主要是指科技与金融产业的有机结合,是产业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科技金融”一词最早于1993年被深圳市科技局提出,但其本意其实更偏向于“科技和金融”的简写而非新的复合名词。目前关于科技金融的定义并不明确,虽然有很多学者先后对其进行过研究,但仍尚未形成统―体系。通过归纳国际、国内的研究,可以得出科技金融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金融是创新活动的一种,新技术常被用于创造更大的利润;科技金融是科技成果资本化的过程,科技渐渐演变成创造财富的工具;科技金融是“技术――经济”范式下发展的,技术创新在金融工具的支持下推动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科技金融是科技影响金融构成,从而获取高附加报酬的过程。
众多的定义中,赵昌文(2009)提出的是被认为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根据赵昌文的观点,科技金融是科技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通常金融工具、政策、制度以及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的支持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的开发与成果的转化,进而推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需要企业、市场、政府等主体的参与和支持,缺一不可。
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转型。科学技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推进器。科技的发展能够让增长不局限于要素投入,而是进行合理整合,实现有限要素的充分利用;金融的发展能够让资源更加优化配置。故二者结合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由依靠要素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更加合理的内涵式增长。此外,二者之间还有着彼此促进的作用,能够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要素与生产方式的整合。
科技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科技企业融资难
目前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众多条目,并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然而,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高风险而倾向于风险较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导致了科技企业难以融资。同时,有些银行的信贷机制与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不相适应,也同样导致了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不得不寻求其他渠道来维持经营。
科技企业自身问题
①多数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具有不稳定性。生命周期的不?定性让科技企业随时可能进入衰退周期,加上其生命周期普遍较短,风险价值的波动较大,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和防控风险,故而受到金融机构的排斥。
②科技企业的价值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技术等无形资产之中,这些带有公共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大都没有被纳入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法律框架内。这种情况导致科技企业的担保资源匮乏,难以达到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标准。
③科技企业针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和维护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财务问题、组织架构问题等,以致金融机构很难做出正面的信用评价。
中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由于缺失服务科技型企业财务咨询机构和顾问中介机构,无法准确提供科技企业的信用以及产业结构与风险评估等信息,无法建立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科技企业发展滞缓,高品质的科技产品得不到关注与重视,最终使得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缓慢。
政府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目前政府出台了科技企业融资问题与科技创新问题的有关政策,但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可行政策还不甚完善,导致政策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针对性与指导性不足。同时,能有力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亦不够完善,使得一系列政策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失灵的情况。虽然政府为维持中小企业设立了创业基金,给予创始资金的支持,但在资金分配上未达到合理分配的预期,使得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
资本市场多样性不足
多渠道的投资方式一般是需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因为要保证其具有偿债能力。而现在我国缺乏一个多样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难以满足市场内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应健全融资机制,加强各机构对科技金融的投资力度,并增添融资渠道,在现有的基础上可增添民间融资方式,例如众筹等;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帮扶力度,照顾到银行和企业双方的收益,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评估后予以适当融资支持。
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企业应在财务管理与产业结构方面进行整改,提升自身信用,使金融机构不排斥为其融资,更好的提供融资服务;其次,规范运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防患于未然。
建立良好的中介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中介体系,通过这样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与融资机构提供信息媒介,使二者得到有效的信息服务与支持。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来构建一个完善的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与管理等,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逐渐解决企业与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达到信息沟通的平衡,推动企业的运营与金融机构的收益。
完善相关政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多的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来制定科技金融的发展策略,以期得到更加适合的政策与方针。政府应注重推动对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以及中介系统有机结合,使得三者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并且加强帮扶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各企业能够和谐稳定的共同发展。
促进资本市场多样化。需要政府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专业化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益,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内外风险资本,设立天使基金,支持种子期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创业与技术创新,并对其起到指导与支持作用。
第二篇: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推动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我市的科技服务业产业初具规模,门类逐步增多,人员队伍迅速扩张,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服务收入稳步增长,总体呈现稳定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概况
截止2007年底,我市科技服务业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106家,实现总收入1.65亿元,从业人员达2303人,固定资产原值3495万元,科技服务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服务门类较为齐全、社会公益机构和民间机构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在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中,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为7家,科研设计与服务机构34家,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4家,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5家,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机构2家,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5家,技术推广服务机构11家,民间非营利组织21家,其它科技服务机构为7家。
在全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事业单位性质的1159人,企业性质1144人。具有硕士学历23人,本科学历383人,大专学历549人,其它学历1348人。
2008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实现总收入8803.8万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5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市科技服务业统计结果来看,目前总体上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竞争能力整体较弱。在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全面展开,列入统计单位数量有了大幅提升,但列统单位整体呈现规模较小、竞争能力较弱的发展状况。年总收入不足10万元的单位有19家,占科技服务业统计总数的9.34%;在10—50万元的单位有44家,占科技服务业统计总数的39.6%;年收入在50—100万元的单位有26家,占科技服务业统计总数的24.53%。全市106家的科技服务业单位拥有固定资产3495万元,平均拥有固定资产仅32.9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了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2、门类分布不均、有些行业尚是空白。在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中,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科研设计与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门类逐步健全,但是在技术交易与服务机构、科技投融资服务机构、科技测试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我市尚是空白。这些机构的空白,致使我市科技服务业体系不够健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截止2007年底,我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2303人,具有硕士学历23人,占从业人员数的0.99%;本科学历383人,占从业人员数的16.63%;大专学历549人,占从业人员数的23.84%;其它学历1348人,占从业人员数的58.53%;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我市尚无一人。2008年科技服务业统计中新增博士研究生3名,取得了一定突破,硕士研究生55名,比2007年新增32人,增长了139.13%,较上有较大提升和改善。但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市的科技服务业人员大都集中在具有本科、大专和其它学历人员中,尤其是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比重较高,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尤其缺少对行业发展整体谋划、引领人员,导致了科技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效益难以快速提升。
4、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环境亟待改善。根据科技服务业统计分布情况来看,我市的市区、泗洪县科技服务业工作开展较好,200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总收入4728.09万元和2675.20万元,占全市科技服务业总量的53.71%和30.39%,但我市及各县区对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均尚未出台专门的扶持激励政策。
5、骨干服务机构偏少,品牌意识有待提高。我市绝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还未形成稳定的服务业务和特色业务,导致了科技服务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服务机构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较差,目前大多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取得国家相关资质认定或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没有注册服务商标等。
三、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及对策建议
根据全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总体要求,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五大机构;出台激励措施,提供宽松创业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1、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
今年我市集成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大力引进用于服务企业、服务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增强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推进宿迁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沭阳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优惠政策等软件配套措施建设,创优服务环境,打造品牌机构。二是启动沭阳、泗阳、泗洪和宿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力争使各县区形成集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检测、科技咨询等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机构。三是力争使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我市目前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观赏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沭阳木材及其制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四是促进小型科技服务机构上档次、上规模,重点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科技服务机构,使得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2、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五大服务机构。
根据我市确立的科技服务业机构建设目标,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加强优质棉种培育推广中心建设力度。针对我市产业需求,根据泗阳棉花原种场现有的技术优势,推动与扬州大学、宿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取得突破,加大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快速提升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在优质棉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水平,增强良种繁育、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的力度,强化系列化服务手段建设,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源头支持。二是加快泗洪陈圩林场的意杨种质资源库建设。为满足我市快速发展的木材加工业的原料需求,以泗洪陈圩林场意杨种质资源库为主阵地,推动与南京林业大学的技术合作和研发,重点加大对新品种、新品系引进和选育环节的研发投入,加快资源库技术装备投入,加快研发队伍培养,加快推广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建设。按照省政府“十一五”现代农业建设专项规划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求,我市围绕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开发,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检测设备完善、服务手段齐全的检测服务平台,为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加强金属零部件检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培育金属零部件检测服务机构,为正在兴起的市区和泗洪县3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精密件铸造等企业提供服务。五是加强电光源检测中心建设。针对泗阳县正在蓬勃兴起的大功率节能灯系列产品及配套企业群,着力加强电光源检测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3、出台激励措施,提供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
针对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以“政府引导,非政府机构参与,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对科技服务机构在用地、租金、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二是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出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台相关激励措施,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兴业环境。设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用于对项目服务费、活动经费、设备更新换代以及人才培养及专家交流等方面的补贴,大力培养一批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三是优化科技服务结构,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门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等为发展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4、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科技服务市场环境。通过对科技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制定不同类别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明确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增强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二是深化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对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行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体制,对以面向市场为主的科技中介机构推向市场,适应市场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需求。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工作,规范和发展科技服务市场。通过建立有关规章,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完善各类科技服务行业协会组织,逐步建立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行业准入制度,实行科技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制定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收费标准、投诉机制等,规范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建立科技中介机构的信用体系。
5、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突破科技服务业发展瓶颈。
一是加强科技服务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引进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引进高素质、懂管理、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的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充实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举办各类行业培训班、研讨会等,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三是推进科技服务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建立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如科技咨询师、项目管理师、质量认证师、技术经纪人等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
6、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科技服务业是一项新兴产业,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水平,客观全面反映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一是认真加强自学,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二是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三是加强业务交流,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增强业务工作能力。
第三篇:科技与企业融合发展建议
制约科技与企业联合发展的因素与建议
一、科技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其作用与地位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
1、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容纳众多就业人员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注重科技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
3、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科技企业规模化发展。面向市场,多重融资模式,与科研机构联合产生联动效应,直接增加地方财税来源。
二、制约科技与企业联合发展的因素
1、政策制约。国家对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建设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政策滞后于发展。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建设基本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多部门介入,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有时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影响资源区域优势利用和发挥。
2、决策制约。科技园区和孵化器设计和建设可行性分析不成熟,有
时脱离实际的倾向,申报许多项目,盲目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工艺和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配套设施、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或不符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或运行管理成本过高等原因,许多引进设备不能达到设计运运能力,造成投资建设脱离预期目标。
3、技术制约。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所孵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不近合理,科研机构支撑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科技优势显现不出,市场竞争能力弱。没能实现高新技术的密集和体现高产值、高收益的效果。
4、机制制约。企业孵化器的运营主体应是企业。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科技园区的运营干预过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发育不成熟,重政绩展示、轻效益实现,导致部分科技园经营效果欠佳,发展后劲不足。
5、投入制约。科技孵化器建设资金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使用分散。投资规模有限,资金使用的效能缺乏前瞻性、全局性,资金的聚合聚合效应不够。
6、科技与企业开发认识的错位。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科研单位逐渐转变了科研经费“等、靠、要”的思想。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科研单位应该始终“以研为本”,做好科研工作是科技人员的根本任务,科技与企业开发关系不大,仅仅是科研单位的辅助性工作,其产生的效益不能直接改善科研单位设施、条件,研发资金及条件改善主要还是依托政府支持;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科技产业化建设是个复杂过程,并且受资金、市场运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科技人员主要从事科研
工作,缺乏产业创业工作经验,对产业经济过程中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等容易形成畏难情绪,没有过多精力参与企业创业工作,不宜过度强调和开展产业化工作。
7、人事管理互动机制不完善,影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积极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不高。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已成为产业活动最有活力的“第一资源”。科研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人事管理形成行政思路,难以满足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产生和成长,人才的流动机制不完善,没有配套人事关系管理和福利保障的缓冲区,专门从事科技研发、推广的科技人员职称待遇没有完备的保障机制,这就增加了科技人才创业的风险,也不利于优秀人才投入产业战线,制约了产业化建设和快速发展。
三、促进科技与企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建议
1、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拉动投资、科技产品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时滞性、局限性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先进税收政策,建立科技研发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支持力度。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基金,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科技产品,营造科技与企业联合互利、发展的政策环境,使产学研结合形成互动、良性的机制,谋求共同生存和发展。
3、加大金融帮扶力度。改善科技与企业联合融资环境,优化改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信贷政策,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分担和补
偿机制,健全科技创业投资机制,不断促进科技与企业联合,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4、凝聚共识,注重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以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和科技企业为纽带,以一批具有区域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打破传统科教单位用人机制,整合各方科技力量,搭建“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技研发平台。重点培育科技示范型企业,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团队,营造科技团队服务企业良好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成果服务于企业创新,逐步形成以科技劳动报酬、知识产权、股权分红等多要素分配机制,稳定科技与企业联合的科技研发团队。
5、构建科技与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产权制度。科研单位要从企业产业发展长远目标考虑,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建设,盘活科技资源,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依托科技成果优势参与企业重组,创建具有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抗风险的科技型企业,使科技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科技产品向“高、精、优”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科技与企业联合双效目的。
新疆农科院科技产业办 2012年11月21日
第四篇: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樊城区财政局
当前,发展金融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育樊城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2010年元月区政府在樊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的工作重点,2010年,我区要积极引进新的金融机构,扶持鼓励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健康有序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推动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从樊城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来看,樊城也具备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条件:一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樊城地处襄樊核心区域,位于襄樊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中间,为发展金融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二是金融服务业支撑体系基础较好。第一,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区内集聚了大批知名金融企业,有较为完备的金融服务产业链。区域银行网点众多,另外还有证券公司及营业部,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其他金融企业等均在樊城设点。第二,集聚了大批知名专业服务机构,特别是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知名专业服务企业,形成了支撑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专业服务体系。
但樊城金融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定
位尚不太明确;二是金融服务业集聚度有待提升;三是金融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营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区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首先要加快制定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明确金融服务业发展定位的前提下,建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府服务协调职能,推动我区金融服务业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为我区各类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和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和经营机构的沟通联系。
相关部门应发挥服务协调职能,要不断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加大我区金融业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支持、协助人行、证监、银监、保监等金融监管部门依法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要努力接轨省市地方金融市场,完善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为我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综合服务。继续做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的工作指导和服务协调,继续做好进一步推动我区企业上市工作,特别是重点行业优质企业的上市推荐工作,加大支持扶持力度。
二、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提升区域吸引力
一是切实做好金融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搭建服务平台,对全区金融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服务,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及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健全与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创投业的协调沟通机制,收集工作情况,了解和反馈意见、建议。
二是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办公场地、工商注册登记、劳动工资等实际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政府与企业、专家之间的报告会、研讨会、信息发布会。
三是完善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中心城区的规划,加快金融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将土地资源向金融业倾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核心区块集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部分新建商务楼宇要注重引进金融企业,加大针对金融企业的招商力度。对进驻我区的金融企业在房屋租赁或购买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商务楼宇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要为金融服务业发展留下空间。可置换部分效益不高的中小楼宇,探索建成金融专业楼、特色楼。
四是建议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出台金融人才激励举措,为金融企业高管、金融企业优秀人才提供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满足其对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需求,以集聚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熟悉现代金融制度、职业操守良好的优秀金融人才。
三、制定扶持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财政政策。
为激励金融机构增加投放,积极支持樊城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比照其他地方的贷款奖励办法对银行贷款投放制定奖励政策。
一是开展对金融机构支持我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评价。设立“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主要用于: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增加对我区信贷资金的投入;表彰奖励对我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金融企业。
二是建议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支持重点发展的金融企业和新型金融企业发展。
三是健全重点企业首席联络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事务协调制度。掌握企业动态和需求,及时排忧解难,留住并做大现有金融服务企业,培育发展大型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依托樊城会计、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发展优势,吸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各类新型金融企业集聚,扶助、支持金融中介业的信用评估企业的发展壮大;依托樊城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优势,培育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业,吸引外资物流金融保险、金融保险中介等机构到樊城发展。
四、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
一是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对国家的金融改革措施和金融创新产品,积极争取在我区先行试点和推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创新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是重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的信用平台。加强协调配合,认真搞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放。
三是加快保险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保障经济的重要作用,提高整个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和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入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索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充分利用
商业保险机构在网点覆盖、人力资源、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参与我区社会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我区“政府保障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支持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担保产品多样化。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扶持担保企业增大注册资本,扩大担保额度。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资质评级制度,促进担保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积极鼓励创投业的发展壮大。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在我区设立与发展,积极做好创业投资备案工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五、密切协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是加强和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银项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银企、银项合作机制,积极推荐优质项目,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信用平台,争取每年融资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认真组织好既定项目的实施工作,尽快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储备工作,争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创新金融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强化管理,诚实守信,争取金融机构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并共同维护银行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切实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
银行压降不良贷款。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法院、公安、监察、税务、国土等部门要探索建立金融案件立案、执行的绿色通道,积极协助金融机构采取法律手段加大金融债务的清收力度,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基于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树立组织创新观念;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建立完善支持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阶段;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016-03
一、文献综述
针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黄满盈和邓晓红(2010)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以及政府作用五个方面11个指标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行了分析,发现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大。张雨舟(2015)探讨了金融服务业FDI和金融服务贸易的关系,选取了1997―2013年的数据,应用钻石模型进行研究,发现金融服务业FDI的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其与金融服务贸易存在互补关系,同时金融服务贸易也受到其开放程度的影响。周晓田(2015)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规模进行研究,指明了贸易壁垒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仝冰(2016)针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主要出口经济体分析了其出口潜力以及贸易壁垒对其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贸易壁垒影响和加大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建议。
二、发展现状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WTO官方网站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同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方法一致,保险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支付的寿险、货运险、其他直接保险和再保险这几类保险服务,其他金融服务贸易仅仅统计了跨境支付银行业方面的金融中介费用和证券业的有价证券交易有关的佣金。因此,文中的金融服务贸易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所统计的保险服务贸易与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加总。本文将1979―2014年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7―2001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5亿美元增至3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7%。其原因为我国逐渐放开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地域限制,外资逐渐进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
第二阶段为2001―2006年,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外汇管理等金融服务贸易的主体部分做出了国际化承诺,并逐渐履行承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9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71%。加入WTO使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飞速增长,各种利好政策的制定和限制的放开,使外资在我国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在我国获益越来越大,更多的利益吸引了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使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此阶段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
第三阶段为2006―2013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从加入WTO的过渡期逐渐发展到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标准相一致的阶段,此阶段的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104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33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1%,同期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平均增长率为20%,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在先进的社会体系和理论指导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牢牢把握住“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方针,我国资本在充分吸取外国资本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后发展壮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
第四阶段为2013年至今,从2013年其他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差不大,表明了我国资本已经开始逐步“走出去”。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四阶段年平均增长率没有第三阶段高,但是也远远超出第二阶段(详见表1)。
(二)开放程度较低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即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考察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图1显示的是1997―2013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从2002年开始稳定增长,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呈下降趋势,但近6年来逐渐恢复。虽然仅仅根据跨境交付模式的贸易额计算出的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市场开放程度,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确还不够充分,虽然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大国,但开放程度尚处于低水平阶段。
(三)贸易结构不合理
根据表1所示,我国跨境交付模式下,在第二阶段即1997―2001年期间,保险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916%,2001年占比高达935%,可见金融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合理,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则在第二阶段略有下滑,年平均增长率为-83%,其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缓慢,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甚至没有开展,加之当时的政策限制,导致其他金融服务贸易负增长。在第三阶段即2001―2006年期间,保险服务贸易由29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48%,占比降至90%,我国宏观政策开始有意调整金融服务贸易结构,促进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由2001年的2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797%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三阶段保险服务贸易增速较快的原因在于保险服务贸易主要依托于货物服务贸易。我国加入WTO之后,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还削弱了与WTO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在关税降低甚至零关税的情况下,我国进入了货物贸易出口快速发展阶段,和国际货物贸易息息相关的货运险业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因此保险服务贸易增长迅猛。在第四阶段即2006年至今,保险服务贸易由2006年的94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6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537%,占比降至79%,保险服务贸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同样与货物贸易有密切联系。国家宏观政策倾向于其他类型的服务贸易,其他类型金融服务贸易由2006年的10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69亿美元,占比增至21%,年平均增长率为3177%,在国家宏观政策和新时期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贸易还能超过第三阶段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我国银行和证券业的服务贸易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进出口结构上来看,出口增长率远不如进口增长率,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基本是靠进口推动,缺乏特色金融服务。在金融市场逐渐放开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机构逐渐取消了金融市场的一些限制,如外国资本可以参与股票和债券种类的放开等,都会对我国现有金融市场进行冲击,对市场稳定性造成影响。
金融服务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是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内容之一。优化金融服务贸易结构不仅可以拉动其他形式服务贸易的增长,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就业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缓慢既有自身机制的原因,更多的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和行业结构失衡。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外资方大多在经济特区以及沿海城市设立分行和代表处,虽说我国早在1999年就取消了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设立分行的地域限制,但是由于内陆城市的经济欠发达,除了北京、杭州等有限的经济较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之外,外资银行很少在内陆城市,特别是北部、西部城市设立代表处;其次,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内部比重失衡。从图2可以看出,从1997―2013年,保险服务贸易占比都在80%以上,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以及外汇管理等行业比重是很低的,由于我国内部长期的金融管制,外国资本在我国所能进入的领域有限,而我国资本在最近几年才刚刚发展,行业基础薄弱,管理方法落后。
图11997―2014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构成情况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本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在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由于金融服务贸易涉及到本国金融资本与外国金融资本的交互,金融体系越开放,对外国金融资本的限制越少,使得外国金融资本可以更加充分地介入本国金融体系中,而外国金融资本的充分介入会影响到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政府的介入,可以通过采用政策、设立标准、制定规则等方式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将外国资本的影响向对本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具有正向影响的方向引导。由于现实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和市场缺失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在金融市场中同样存在,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逐渐加深,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业务的国际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加,金融主体的交易空间相应扩大,会导致本就不完全竞争的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加突出,这时,就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或者消除外部效应的影响,干预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组织创新观念
面对新时期的经济形势,完成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的要求,首先要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根据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国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修改和完善有关金融法律框架,制定和完善新的金融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做出保障;其次,加快金融服务贸易结构调整,现阶段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主要是由保险业带动的,而其他金融行业发展速度缓慢,特别是证券业等高端技术金融行业远不如同期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其他金融行业发展具有规模小、层次乱、成分杂等特点,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梳理不规范的行业状况,从管理制度、人才构成等方面建立现代的金融企业,规范行业发展,建立健全金融服务贸易体系;第三,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对人民币保持币值稳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面对全球经济减缓,我国应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资金有效地运用于支持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三)健全相关产业协调和支持机制
在发达国家中,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给予服务性质的企业很大的优惠性政策。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服务行业产值首次达到50%以上,面对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政府应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金融服务贸易企业这种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完善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正处于各产业协同发展的时代,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贸易内部如文化、旅游、运输等其他行业的支持,也包括服务贸易之外诸如货物贸易等产业的支持,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和支持机制还不够健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生产要素的调度和分配,规划金融服务内部的市场秩序,正确处理好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全面推动服务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BOP和FATS统计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5):7-13,87
[2]张雨舟金融服务行业流入FDI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基于中国数据研究[J]中国商贸,2015(3):91-93
[3]周晓田,刘峥,巩伟金融服务国际贸易壁垒对中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12
[4]仝冰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
(责任编辑: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