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

时间:2019-05-14 06: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

第一篇: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

苏合初中阶段性工作汇报

——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

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平台;更是为课堂提供养料的沃土。我校对学校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分别有“三认识”和“一探究”。“三认识”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的,即:第一认识是表层的实体文化,如学校的整体布局、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第二方面的认识是以各项文体活动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第三方面的认识是以师生良好习惯培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一探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而言的,即:探究究竟什么是课改的问题。

一、以方便师生生活为目的,积极配备硬件。

学校极力改善优化师生生活条件。一直以来在抓好校园建设,包括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卫生建设等的同时,还多方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的同时,自筹资金,不断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加强其他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先后修筑后院围墙75米,新建的教师办公楼、学生食堂楼竣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解决了600多名学生就餐难的问题,赢得了全体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兰州铁路局天水铁路分局援建我校的51台电脑、6部多媒体投影仪、2台移动多媒体播放系统也投入使用,所有班级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今年学校相继建了70平方米的锅炉房,打了9米深的水井,修筑了学生澡堂。学校积极争取到了县精神文明办“乡村少年宫” 援建项目,将援建我校师生健身场地和器材,建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标准化设施,学校环境将更加优美,同时保证了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安全和便利。

二、以各项文体活动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在课间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体魄、凝聚力、竞争意识的提升。

学校每学期计划五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各项活动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真正意义上实现每日三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效校历上已安排,学生会根据不同时期举办的活动,在课件进行相应训练,班主任会在赛前组织预选,比赛期间基本不占用上课时间,选在课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从上学期至今举行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有:

上学期:

(1)九月份举行了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拔河比赛”;学校师生全员参与,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2)十月份举行了“苏合初中首届广播体操比赛”,比赛中各班在规范体操比赛动作的同时,积极进取,大力创新,办出了特色;

(3)学校在十一月份积极筹备并如期举办了“骄阳杯”跳绳比赛,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拼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给我们表现了充满团结凝聚力的苏合初中。

(4)在十二月份学校举行的阳光体育活动之“花蕾杯”踢毽子比赛,比赛共有全校130名同学参加,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我们没有操场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了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本学期计划:

(1)第四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

(一)“师生乒乓球”赛,活动已举行,比赛中展现了苏合初中师生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极大热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与竞争意识。

(2)第六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

(二)“拔河比赛”,活动已举行,活动后,同学们班级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尤其体现在学校集体活动和课堂上。

(3)第八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

(三)“骄阳杯”跳绳比赛。师生共同参与。(4)第十二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

(四)“花蕾杯”踢毽子比赛,师生共同参与。

(5)第十四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

(五)“师生羽毛球”比赛,师生共同参与。

2、学校提供创新性展示平台,让教育内化于心,实践于行。(1)学校“青青草文学社”每月出版一期校报,由语文组教研组长南剑波担任社长。校报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主要包括校园动态、风雅笔苑、心灵驿站、教研之窗、师生经典范文、学校管理等。目的在于培养师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构建人文校园,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迄今共出刊“青青草”45期,并结集合订本“寸草心”两期,全部作品出自师生原创。培养了广大师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开拓了学生视野,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习作,部分优秀文章在相关刊物发表。

(2)“追梦少年广播站”周一到周五午间1:30——2:00广播,由团支部书记韩彦龙担任站长。给学生搭建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播音。目的在于宣传学校各项工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建立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的栏目主要有:青春随想、国学经典、今日校园、美文在线、每日一歌等;并且不定时地开展一些特别节目,比如“四月为你读书”、“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带上耳朵去旅行”等。广播站的各项节目得到了各位师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且全体广播站成员在不断尝试创新,开发新的栏目。

(3)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征集感言,学校并设立展示平台,感言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内容,是对师生认知的提炼,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情感体验的展现。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

(4)每月一次进行学校校园橱窗更新,内容展示校园风貌、教育教学活动;宣传教育动态发展,学生才艺展示,教法学法指导;优质案例展评;优秀师生的风采展示。形成了学习型、人文型的独特校园风景线。

3、成立“兴趣小组”、“家长委员会”,拓宽办学空间,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属“乡村少年宫项目学校”,有效利用这一阵地,开办了体育综合活动室、书法绘画活动室、手工制作室、音乐舞蹈兴趣活动室、经典诵读与表演活动室、棋艺活动室;学校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室有计划地开展了相关活动,师生积极参加,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兴趣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全县“才艺大赛”、“文艺汇演”,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家校合作;开展了送文艺下村,如:乡村文明示范户表彰会上文艺演出、新农村文化建设文艺演出、小学及幼儿园校址落成文艺演出等,同时与“家长委员会”沟通,聘请乡村有才艺的村民来我校对各活动室的工作进行辅导。从根本上拓宽了学校办学空间,为学生多途径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4、做好学校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1)、与教师签署“西和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与“西和县中小学教师廉政承诺书”;学校一直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带头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

(2)、依托“乡村少年宫”活动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通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我校本学期已经进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演讲赛;以及为我县患病学生胡洋献爱心捐款活动。各项活动都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营养早餐实施要求做到统一管理,细心操作。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不定期地对学生营养早餐的标准、卫生安全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查,做到专款专用,每月对资金开支及落实情况向学生和社区群众进行公示,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并接受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监督。至从营养早餐实施以来,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也得到了控制。

(4)、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建立安全台帐,制定和学习安全紧急预案,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开学进行“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育活动;邀请派出所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进校园法律宣讲活动;由学生会进行文明监督岗工作;一学期定期进行四次安全避险演练,同时不定期进行预警避险演练等活动,我校近年来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

三、以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实现对师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各教研组开发特色教研活动

(1)政史地教研组开发的情景剧表演,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学生不但能够对历史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相对明朗的认识。

(2)英语组开发的英语速写大赛,比赛涉及面广,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书写兴趣,规范学生英语书写,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语文教研组定期举行主体性作文竞赛,一个月举行一次,优秀习作在校报“青青草”上刊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常态化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事物观察的情感抒发与描写,充分渲染了校园文化氛围。

(4)其它教研组按月开展主题性教学现象的研究,进行组内讨论解决,并整理成教研笔记。

2、开展不定期阶段性学科抽测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督促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情,阶段性学习目标明确化,最终实现学生对各学科知识双基的巩固;我校采取“确定小目标(课外)——解决小目标(课堂)——诊断活动——结果分析、探讨补救措施——奖励巩固——预期目标再检测”的方式实现教学成果双基的巩固。

3、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

教师人人执教公开课,把平时公开课情况与学期末三优评选想结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培树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通过教师人人执教公开课活动,进一步将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推向高潮,切实引导广大教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包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能力差等突出问题,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进一步焕发激情与活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4、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

结合目前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从开学开始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分阶段对各位科任教师进行了“构建式课堂”的培训和听评课活动,并根据评选情况进行优质课的录制,在五月初进行了优质课上传工作,我校共录制优质课7节,全校所有教师都上传了教学设计。这次活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参与,争取在学期末人人都有优质课。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究

至从全县提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一直在探讨什么是课改?课改改什么?课改的目的是什么?

就笔者的观察,我校的教学现状有三种:第一种为不思进取,按制度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和考核;第二种处于摸索状态,但对课改的认识便是形式上拉开小组,思想上形成模式,按部就班,在个别知识的解决上偶尔有所创新。第三种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上课风格,本人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强,善于学习,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基于以上三种现状,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是这样的。

1、对“什么是课改?”的思考,以及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采取的措施。笔者认为课改应该是探索教育本源的过程,是抓住学生发展本源,探寻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的过程。

我校在前期,收集教师发现的课堂上以及课外学生表现出的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围绕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课堂设计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改变,如:拉开课桌,建立形式上的小组,从形式上在课堂上组间、组内进行交流展示;凭借主观感受,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按照模式流程进行授课,按照小组管理要求进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展示。目的在于引发教师基于对教学的思考,开始引导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改变。提出构建式课堂教学模式,其课堂流程如下:

趣味导入→展示学习目标→构建知识框架→明确问题→自主学习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展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合作交流 通过“构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验,改变了以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所授内容的思考,实现了授课内容问题化,而且在流程中较好的点为课堂趣味导入和构建知识框架,对导入的用心设计,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构建知识框架让老师在授课前对授课内容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最终开发出了学校导学案的模版,本模版不是最好的,但在目前来说能够引发教师对所授内容的认真研读,形成问题,并且能根据学情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有了模式才是课改,拉开课桌才是小组建设。笔者认为模式的形成是为了引导教师对教学进行思考,用流程的操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督促教师对课堂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小组建设应该存在于教师心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本身的差异随时形成小组,开展合作式学习。

2、对“课改改什么?”的思考

根据以上第一个问题的探索,笔者认为,课改首先应该改的是教师教育观念,重塑教师师德,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 ↓ 长,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教育新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以达到教育最优化。我校在师生观念的转变上把学校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校文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对“课改的目的是什么?”的思考

笔者认为,课改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根据学校现状,把握学生需求,实事求是,找准学生最有效的发展途径,建立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平台,让其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第二篇: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徐惠

摘要: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数学历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富,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场,他却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老师了。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我个人认为: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悲哀。凡此种种,也促使教师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

其实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如何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案:

(一)引入 师:同学们,当你每天手握三角尺绘制自己的宏伟蓝图时,你是否想过:他们的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探索这一小秘密。

(二)实验研究 取方格纸片,在上面先设计任意直角三角形,再以它们的每一边分别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如图1)

设网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

(此时讨论难点: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找法)

交流后得出一般结论(用关于a、b、c的式子表示)

(三)探索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当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时,是否一定成立呢?

1、指导学生运用拼图正方形网格纸构造或设计合理分割(或补全)图形,去探索本结论的正确性。(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在学生所创作图形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割、补图,展示出来交流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说理(如图2)。(用补的方法说明)

师:(出示图片)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数学家。一天,他应邀到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一进朋友家门就被朋友家豪华的方形大理石地砖的形状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立刻找来尺子和笔,又量又画。他发现以大理石地砖的相邻两直角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和等于这块大理石地砖的对角线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的面积,回到家里立刻对他的这一发现进行了探究证明‥‥‥终获成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发现,将这一定理命名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用割的方法去探索(如图3)

师:(出示图片)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并运用这个结论。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禹治水时期,就曾经用过此方法测量土地的等高差,公元前1100年左右,西周的数学家商高就曾经用“勾

三、股

四、弦五”测量土地,他们对这一结论的运用至少比古希腊人早500多年。公元200年左右,三国时期吴国数学家赵爽曾构造此图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他用几何图形的补割法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相等关系,既严密,又直观,为中国古代以“形” 证“数”,形、数统一方法树立了一个典范。我国数学家们为了纪念我国在这方面的数学成就,将这一结论命名为“勾股定理”。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当时选用这个图案作为会场主图,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3、用构造新图形的方法去探索(如图4)

师:(出示图片)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证明在数学史上屡创奇迹。从毕达哥拉斯到现在,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数学爱好者对它的探究,甚至政界要人——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也加入到对它的探究证明中。图4是他当年设计的证明方法。据说至今已经找到的证明方法有400多种,且每年还会有所增加。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探讨…… b

图2 图3 观的层面上展示了数学的特征、作用和力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应该是人格与智力的和谐发展,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轻人文教育,重科学教育,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通过“求真”要求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合乎客观规律,比较轻视侧重于社会价值、规范、情感的形成和确立的人文教育。因此数学课堂中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除了少部分尖子学生有一些学习兴趣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到讨厌、害怕甚至恐惧,少有亲近感。添数词写成语,猜猜数学名词,听一听数学家的故事和趣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感悟数的奥妙,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理解数学名词的内涵,尤其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数学家不是“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们和自己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成长过程。研究数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会造就一个人独特的人格气质;探索数学的过程,也是数学家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地求实精神体现。于是,学生眼界开阔了,对事物的判断和联想的参照系增多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特有的数学文化教育在使学生们亲近数学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使学生感到学习需要责任心,学习数学是做人的需要。

当然,一定时间保证的数学文化的数学教育自有它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应看到这样的数学教育不应是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唯一方式。因为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长期任务,所以,不管是哪套教材,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的知识背景、来龙去脉、训练思维的价值和应用价值都需要深入浅出,适时渗透。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广大教师认识与理解上的偏差,很少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文化性的缺失给当代学生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为此,曾经有人做了学生调查,一个班90%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最大的好处是用来计算。学生的片面认识,反映出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作用,弱化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忽视数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与数学素养的提高。我认为,教师应尝试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去从事数学教学,让同学们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数学。

在实践中我收集和总结了一些具体做法:

(一)、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1、搜集数学家故事,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

数学家们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态度,屡遭失败、永不放弃的意志,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极大地鼓舞着学生。尤其是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了解到许多数学家少年时资质平平,甚至被人误为傻瓜,但他们都没有丧失信心,后来终成一代大家的故事后,更是激动不已。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成功人士之间的情感距离,给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确立了奋斗目标。

2、查找数学符号来源,体会科学发明过程

学习数学,是从学习数学符号开始的。每一个数学符号,它的产生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它们寻踪探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发展史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符号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着智慧、闪烁着生命活力。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为什么把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叫有理数,我不明白,这两种数有什么道理呢?通过查找证实其中的确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翻译上的一个失误。“rational number”这个单词,日本人把它译做了有理数,我们又从日文译成了中文。在这里,译者只知“rational”的最常用的意义:理性的,合乎情理的。一般字典上也只有这个译法。但“rational”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比。“rational number”是指“可以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这样一来恍然大悟,就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个生动的数学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好奇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探访数学史名题,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适当安排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杨辉法、罗伯法、巴舍法;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等等。这些数学史上的名题,因其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向人们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启迪着他们的心智,激荡着他们的心灵。

(二)、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数学是人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任务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学习天地,有意识地启发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1、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

数学知识的产生与自然客观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它昭示着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历程,向学生阐述其产生的背景,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知识,学生清楚地看到知识出台的原因,就能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亲近数学。

2、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费莱登塔尔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发生,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清晰的表象,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3、预示知识发展的前景

数学中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先学的内容往往为后继学习做知识与方法上的准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瞻前顾后,给知识的发展留有余地。数学是创造的,也是发现的,数学教学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对于夯实他们的数学文化底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三)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

1、撰写数学小日记、小心得

学生因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的纪录下来,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还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撰写数学小日记,如:《数学的美》、《动手心得》、《简单而又不简单》

等等,给数学教学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2、自办数学小报

办报需要考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版面设计、信息搜索、美工誊写等。而且,为能使小报能够吸引“读者”(老师可将学生自办的小报收集装订,挂在班中的小读书栏,供学生自由翻看),学生想尽办法充实小报的内容,有的自编了数学童话故事,有的搜集了数学家的奇闻轶事,有的则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生方法,有的选编了数学趣题……显然,通过自办小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3、制作手工模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得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教师常结合教材进度,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如设计建筑模型、绘制学校平面图等等。这些作业,需要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创造性地加以完成。

实践证明,以上这些课外作业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知识的余地和思考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的数学家柯朗在《数学是什么》的序言里这样写道:“今天,数学教育的传统地位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数学教学有时竟变成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数学研究已经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它领域的联系。教师、学生和一般受过教育的人都要求有一个建设性的改造,其目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科学思考与行动的基础。”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文化,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早已是人们的共识,融入了古老和先进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将会变得更加富有生机。

参考文献:

李求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黄毅英:《数学教育学报》、《数学观研究综述》,2002年第1期

肖柏荣、周焕山:《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第一版

第三篇:让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修改稿

让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

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 徐伟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数学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贯穿了我们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数学4格漫画,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数学文化展板,让孩子们了解了除了语文外,数学也有那么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五六年级的魔方达人比赛,更是点燃了学生对于首届数学文化节前所未有的激情。孩子们一颗颗怀揣对数学学习美好向往的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回馈,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数学文化真正的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渗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感染,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基于对数学文化的粗浅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营造追寻“数学文化”的氛围

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课本,苏教版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等知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学生了解到祖冲之、刘徽等著名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经典的著作,了解到圆周率等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例如:三年级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我们可利用课后的“你知道吗?”向同学们展示计时方法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古人最初计时是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后来是用日晷、沙漏等计时工具,让学生体验到这个演变过程融合了多少先人的聪明才智,汇集了多少先人的辛勤劳动。

再如: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学习后,课后安排的“你知道吗?”例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古今中外许多的著名建筑,像故宫、黄鹤楼、印度泰姬陵、巴黎埃菲尔铁塔,看一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我们能感受到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四年级下册学完乘法分配律,课后的“你知道吗?”介绍了欧洲人采用“双倍法”计算乘法,显示了国外数学家在探究方面的智慧及精神。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学习先人的精神,时时处处留心生活。由此可见,通过数学文化知识的熏陶,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

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的文化属性

在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总是与符号、定理、法则、记忆、运算、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纯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语言的内涵品质来关注数学文化,通过教学内容的行进适时渗透数学文化,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来提升课堂文化。

在市教研室组织的听课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圆的认识》一课,快要下课时,授课老师做了如下安排。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以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奥运会的五环标志等等。)师: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师: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圆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餐桌做成圆形,预示着家人、朋友团团圆圆,新郎新娘结婚时人们总是送上祝福的话:婚姻圆满。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里的亲人会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着圆圆的月亮,一边吃着那圆圆的月饼,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这一切都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圆有着必然的联系„„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成长不竭的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地美丽、动人起来。

又如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练习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出示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的国旗图案以及一些平时见到的交通标志,让学生判断一下平时熟悉的国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交通标志中的图案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二设计想象练习,老师给出图形的一半,学生猜另一半是什么,可能是什么图案。如奔驰汽车的标志、奥运五环图案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图形的对称美、整齐美尽在其中,而且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有效地沟通了课堂与生活。

数学本身内含着数学文化的特性,数学文化不需要从数学之外去寻找。数学课堂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体现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维的快乐,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数学的文化张力也就真正得到了彰显。

三、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文化”活动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教材注重数学综合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归纳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数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游戏竞赛活动。如:举行数学24点比赛(二年级),玩七巧板(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数学文化知识抢答赛、数学手抄报展评(高年级)。

2、讲述故事。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讲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六年级),讲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四年级),讲刘徽与《九章算术》(五年级),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的情感。

3、智力活动。如“找规律,用规律”活动,速算与巧算活动,数学百宝箱、趣味数学题、一题多解活动,数图形、变图形活动、取卡片活动(例如下面的题目)等等,比如有9张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学1,2,3,4,5,6,7,8,9。甲乙两人轮流从中取卡片,每人取1张,谁取的卡片中最先有3张卡片上所标的数之和是15,谁就是赢家。如果甲先取,应该怎样取?乙再取时,又该怎样取呢?他们的策略分别是什么?

这些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等等都大有补益。

4、动手操作。从一年级开始便有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5、实践应用。苏教版教材有很多的综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实际测量、做小营业员、校园的绿化、调查访问周围家庭的生活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渗透重在日积月累

当然,数学更多的价值观念应该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当中。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踏实、严谨的数学作风;教学“交换律”、“正反比例”时,适时给学生渗透些“变与不变”的观念等。如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作为规定性知识,直接告知未尝不可。然而,倘若引导学生作这样的思考:如果将长方体12条棱中擦掉1条,你还能想像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如果擦掉2条、3条„„呢?试一试,看至少留下几条棱,才能确保想像出长方体的大小?当学生在经历尝试、探索、操作、优化等数学活动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三条棱时,规定性的数学常识“长、宽、高”在这一刻被“活化”了,并被学生生动、深刻地予以建构。我以为,像这样的“头脑创造”可以还原数学概念的内在生命力量,相对于概念的授受而言,其文化价值显然更大。

如二年级(上册)学习《对称图形》一课,课至结尾,老师激情地说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对称图形’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看花丛中翩翩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对称的力量吗„„”伴随着老师激情地描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大自然的杰作,学生沉浸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中,相信他们的思维已经飞出了课堂,飞向了遥远的数学世界„„

渗透重在日积月累,如果在日常、朴素的数学内容中都挖掘并渗透上一点数学文化,那么,小学阶段六年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道不正是一趟美妙、丰硕的精神之旅吗?

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只有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当我们的数学课不再仅将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而努力演绎数学文化的厚重与缤纷,用信息传递数学文化的睿智与豁达,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学生才会进一步热爱数学、理解数学。

数学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在给予我们知识与方法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人类的思考品质,拓展人类的视野,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增进人的本质力量。数学的文化特征不仅仅只在于数学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凝聚在数学之中的美妙

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求真臻善达美的数学品格,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数学是“真”、“善”、“美”的完美集合!因而,我们在承认和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并借助日常的数学教育实践,使其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努力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方法、感悟价值、提升精神的生命历程。

第四篇:让数字化信息技术成为英语英语教学的助力器

让数字化信息技术成为 英语英语教学的助力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英语教学理念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也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较大程度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学生认知图式。然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是一种交际性、人文性及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不同于基础文化课,又不同于实验操作课。心理学家指出,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难集中,持续学习的能力差。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的向学生灌输单词、句型或空口说教都是违背学生心理特点的。在一份对2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询问应该如何学好英语时,60%以上的学生选择多背单词,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这叫死记硬背。在询问对英语教学最直观的看法时,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枯燥乏味,这恰恰直观地说明了英语这门课程在教学上的难度。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当下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首先,数字化一对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我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发送E-mail,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制作名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Lesson 120课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要求学生仿照课本例子制作商务名片(Business Card)。我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商务名片。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0课Part 1,讲述了露茜发给她在美国的朋友乔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仲秋节(Mid-autumn Day)。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乔给露茜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3.利用方正奥思制作逼真动画。在讲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六单元Find the right place时,为了简洁明了地引导学生做好指路人,我特地用Authorware制做了一个教学软件“赛车(Racing Car)”。我把车子的两侧设计上左右手。这样无论车子往哪儿拐,左手指左方,右手指右方,学生一目了然,站起来口头表达去某个地方,自然也就条条有理了。

其次,数字化一对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主要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手段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展示式教学模式。所谓展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教学方式。譬如:我在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14课时,我应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 presentation, check, summary, homework等五大环节,在讲课中,我逐一点击幻灯片,学生便可以从每一张幻灯片上获取信息。

2.操练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把课堂操练的方式多样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操练模式和检测练习操练模式。口语交际操练模式,主要还是利用像PowerPoint等微机原有软件进行教具制作,一般是套用课本每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操练。检测练习操练模式,我主要让学生打开康成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从精题集里提取已经索定的练习题目进行检测。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学科教学当中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

4.探究性教学模式。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当前学科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主要应用这种模式来开展了英文习作探究。英文习作是英语教学的其中一环,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英文习作探究,主要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语法词章的判析。譬如,学生的习作中如果出现单词错误或者语法拼写错误,电脑都会在出错的方位呈现红色的下划曲线。只有更改了错误红色的下划曲线才会消失。这有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规范英语习语。

第三,数字化一对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数字化教育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它以内容选择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优点,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开展电脑作文,设置个人主页,上网查资料,填充电子表格Excel、运用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打字等方式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模式有:

1.辅助式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譬如,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Unit 5时,我就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彩图(iii)那些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动物的名称,像老鹰hawk,骆驼camel,斑马zebra,长颈鹿giraffe等。

2.直接式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直接运用网络自己学习。例如,耽误了功课的同学自己主动从微机中调出要查询的教师教案进行“补课”,学习课程时间控制自由化。或者进入“洪恩在线”进行英语自由会话练习。

3.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利用网络同同时或间时利用网络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譬如,进英语角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或者翻到中国教育频道,“面对面”地同外教谈论Outlook,远程教育近景化。

4.自我设计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主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人网页设计。因为网页内容可以交流,他们的“秘密”可以“公开”,而且谁的网页被浏览的次数越多说明谁办得越精彩,所以孩子还是很愿意合作的。

总之,数字环境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第五篇:高校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作 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文 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 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一原则要求的提出,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和谐 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 向。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都起着“先行军”的作用。统治阶级思想是社会 文化的本质,价值则是文化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先进性质的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支撑。在当前条件下,我国高校校园里存在的社会思潮,有 的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使广大学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建设中分清是非,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繁荣的、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和改 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校园里存在社会思潮现状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制约着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知 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一些落后文化和思潮借此机会趁虚而人,毒害学生 的精神世界。其中,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若隐若现地在我国高校校园传播并发生影响作用。这些思潮在高校校园的传播和影响,扰乱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干扰 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 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再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 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 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 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难免会有部分大学生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大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凸 显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 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 不和谐因素,正本清源、创建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的思想保证。

面对着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种种冲击,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 论基础。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大 学精神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社会 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打下基础。

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 如何,直接关系未来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和中华民族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 家的前途命运。当前,高校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努力学习,追求新知,奋发进取,创业成才,崇尚奉献,但也存在着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盲目权力崇拜和贪图个人 享乐等的另一面。他们既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 价值观的影响,在价值选择上,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困惑,甚至出现过度消极的 一面。为此,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从提高 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意识和能力人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 的各个环节当中去,使大学生全面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自觉地实践社会 主义道

德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 地的作用,提供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通过广 大师生员工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影响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总之,高校是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战略高地,是宣传党 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 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院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思想 保证。

下载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课堂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是每位老师应该研究的学问。 请参考(http://hi.baidu.com/keyan213) 杨颖瑞谈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作者:热点教育网 日期:2010年3月31日经过近段时间认真学习......

    高校课堂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效课堂”实施计划 科目:语文班级:三年级(4)班 教师:袁模军 一、指导思想 为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转......

    大堰中心学校高校课堂论坛材料

    以学习引领 用活动助推 大堰乡中心学校“践行洋思经验、打造高效课堂”论坛材料 大堰中心学校“学习洋思精髓、打造高效课堂”活动自2009年10月启动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

    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 按:2012年5月12日,在枣庄舜耕中学召开“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王敏勤先生到会作精彩报告。我虽然未能参加会议,但是这几天来,一直思考“校园......

    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作者:实验小学校长袁远芳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一)走进一所学校,校园里整洁雅致,书香弥漫,教师精神饱满,团结进取,孩子天真烂漫,乐学向上……细加解读,有......

    让快乐作文走进学校课堂

    让快乐作文走进学校课堂 提起写作文,学生怕学,老师怕教,家长怕辅导。于是,社会上的作文辅导班在全国各地“全线飘红”。多年以来,似乎只有向社会办学单位求助,才能解决学生作文、......

    高校课堂汇报材料

    二营学校高校课堂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参加这次活动,与各位教育干线的优秀教师共同探讨、交流有关高校课堂的经验。我们本着学习的精神认......

    高校课堂发言稿

    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我是城关二中8.6班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同大家进行沟通与交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城关二中全体教师欢迎并感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