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

时间:2019-05-14 06: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

第一篇: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

从《谏太宗十思疏》说起(教案)

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的

1、从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廉洁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廉洁意识,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修养。

教学设想

1、教学时尽量师生互动,反对空洞说教。

2、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对联激趣,导入新课

不久前我在一个镇政府看到两副对联,我说上联,同学们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1:上不愧党,勤政之根基;

上联2: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下联1:下不愧民,廉政之源泉。下联2: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投影)

教师小结: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换句话说民的品德对国家的根本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说诚信是做人之本,那么什么是做官之本呢?

教师明确: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一个毒瘤。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翻开史书,回顾过去,国家的兴盛无不与政治廉洁有关。唐太宗能注重史治,使得贞观时期政治开明,为后来唐朝的强大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探究课文主旨,认识廉洁 1.探究文章主旨。

师:上节课,我们见识到了魏征的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2.回顾写作背景,点明廉洁为政的重要性。(幻灯展示)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这位封建帝王对君民关系的深思。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要从谏改过。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并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师:由此可见政治上的廉洁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三、师生互动,感受廉洁

1.学生讲廉洁故事,按教室座位把学生分为4组,故事比赛。教师点拨,认识廉洁的社会意义。

(1)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

(2)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3)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例子,你有什么感受,廉洁对社会有何作用?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明确:(1)廉洁,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廉政才能取信于民。(2)廉洁是美德之一,受人爱戴。(3)廉洁可抵制物欲横流。(4)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5)廉洁可提高人的内在修养。(投影)

2.观看2004年感动中国廉政人物录象。

师:同学们刚才讲了许多古人廉洁故事,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2004年就是不寻常的。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他们那震撼人心的动人事迹,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扬着党内正气和民族精神。请大家看视频。

补充资料:

(1)牛玉儒:燃烧自己 照亮大家

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就像一部发动机,既能带动一班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2)任长霞: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这是个一年工作4600个小时的女局长,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任长霞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拒绝宴请,拒绝送礼……她是一座人民警察的丰碑。

3.廉洁自身,寄予心声

师: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一个人做到廉洁自律困难,一生保持廉洁就更难。也许有人说,我还是一个学生,手中没权,廉洁与我无关。其实不然,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廉洁问题已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校园。比如:小部分同学讲名牌讲攀比,比有钱比阔气,学生干部竞选时搞贿赂拉选票,做作业找“枪手”,过生日去酒店等等,这些不正之风严重地影响着我们。面对这些你应该怎么做呢?

请以“作为高中生我准备„„”写一段话(要求200-字左右,可从诚信、节俭、自律、有责任心方面入手)。

四、畅想未来,深化廉洁 1.畅想未来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谈了自己对廉洁、节俭等的认识。廉洁是什么? 法官说,廉洁是秉公办事,不殉私情;官员说,廉洁是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市民说,廉洁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不同的人对廉洁的诠释不尽相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

同学们,20年以后,也许你和我一样,是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也许你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或许你是一位忙碌的市长„„,也许你就是

这其中某个岗位上的工作者,到那时,你会怎么做呢?

(1)小组交流。

(2)学生回答说自己的理想。教师相机点评。落实到廉洁诚信上来。

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知道同学们都愿意做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廉洁的人,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如果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认真负责廉洁自律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五、教师赠言,升华廉洁 师: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冰。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三退赏赐,这是晏婴的廉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受黄金,这是杨震的廉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这是包拯的廉洁。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彩的诠释了廉洁的内涵。由此可见,廉洁对于个人,就是人格的支撑点,人性的闪光处。要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廉洁是多么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也能以廉洁自律养身,真正成为一个行为正直的人。

六、布置作业 研究性学习:搜集廉洁对联、名人名言、身边的廉洁故事;贪官的“经典语录”、贪官的可耻下场等。

第二篇:语文环境教育渗透教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在中学生中开展环境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滞后生效的作用。

从地球的危机来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面临着危机,人类的自然家园——地球面临着危机,当人类背着沉重的包裹迈入新世纪之时,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例如,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贴着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目前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

从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环境意识教育是中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意味着一场变革,包括人类价值观以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中以新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而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开展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探索一条语文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教学方法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原则:

1、素质中心原则:立足于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陶冶学生爱我地球,爱我家园,爱我校园的思想情操。

2、适时性原则:注重及时展现社会的新发现,讨论社会新问题,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新问题。

3、灵活性原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注重体现乡土人文特色。

4、创造性原则:从育人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创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语文课堂中实施环保意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方法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 美、社会美、艺术美。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学的方法很多,有直观法、描述法、有景入情法、对比法、带入法、古诗文品赏法等等,笔者在这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直观法

利用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环境教育。例如我们在教语文第三册郑文光写的《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创设一幅天空图片,并伴以音乐,图片与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片中优美的自然环境,然后提问: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也还是这样优美吗,现在遭到了哪些破坏呢?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文字内容播放给学生看,请同学看下面一段文字内容:今年春夏之交,强沙尘暴不断袭击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据统计,这样的沙尘暴50年代发生过5次,60年代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过23次。从这段文字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并谈谈你的想法?(结论是强沙尘暴20世纪下半叶在我国呈急速上升趋势。)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同学看到了我们现在生存的地球遭到了严重破坏,应该行动起来,拯救地球。

(2)描绘法

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写环境的地方,教学时,就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有关描写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当地的环境再现学生的眼前。如我们在教《向沙漠进军》第三自然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三十公里都变成沙漠了。”这些内容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材料,课堂教学时不能一晃而过,教师可画龙点睛地指示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又如《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 感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向学生提问:你们到过现在的绍兴吗,绍兴现在的环境是否还是鲁迅笔下这样的自然景色呢?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向学生灌注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把学生学习的心境与环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对比法

对比,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它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在教第五册宋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文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教师可点拨:古代洞庭湖周围有虎,现在有吗?《水浒》中武松景阳岗打虎,现在山东境内有吗?没有!为什么呢?人口多了,生产发展了。开荒伐木,生态环境被破坏,食物链被毁,虎就无法生存了。98年,长江流域还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到了破坏。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学到课本知识,也了解到了课本以外的一些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有利于学生自觉的行动起来,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自觉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4)

古诗文品赏法

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例如我们在教初中 第六册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时,文中写的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作者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第五册宋代范仲淹写的《登岳阳楼》一文中,作者所写的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环境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 人心,更给人以美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根据美的本质属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表现美,以期陶冶。

2、途径

我们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很多,有(1)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参观考察活动 ;(3)社区环保活动 ;(4)参加全国、市、区各种环保活动和环保竞赛;(5)环境和资源日纪念活动等等,笔者在这儿主要介绍两条途径:

(1)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渗透,是强化、挖掘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把教材中凡是能渗透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挖掘出来,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例如我们在教语文第四册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到过西北黄土高原吗?如果没有,那么今

天我们师生一起去游历一番西北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这环境美在哪里?一番话拨动了学生爱大自然的情弦,脑中有了一幅大自然的优美的图画,充满了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憧憬,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我们语文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工厂、车间去了解实际情况。例如,使原先认为隆隆的机器声,是工厂生气勃勃的象征,没有意识到它产生的噪声污染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暑假中可组织学生到自然保护区考察,了解到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危胁,有的已绝迹,有的频临绝迹。通过考察,组织学生将所见所闻整理成系统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小论文的写作,从考察→整理资料、数据→组织条理→完成小论文,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了学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热爱,并进一步促使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我们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和“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同学们来到社区、走上街头、插挂彩旗及宣传标语、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废电池回收活动、小手拉大手家庭《绿色生活承诺卡》活动。春节前,参加社区综合治理报告会,向居民散发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单。同学们用自己的小行动促进社区、社会的环保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本身的环保意识,也提高提高广大民众的环境意识。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了以下几点结论与思考:

(1)使学生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了有关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懂得了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当代和后代的严重危害,对我国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2)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不仅要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的,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也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

(3)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心理品质的形成,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了身心健康,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使学生不仅注重环境意识比较初级的“浅绿”的层面(主要是身边的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问题),同时开始认识和关注环境污染的危害,使环境意识进入“中绿”的层面(关注“大气污染、环境卫生、绿化的不足和白色污染等”)。

(5)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首先要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环境教育工作要有坚定不移、常抓不懈的精神。才能使学校为国家培养出新世纪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

(6)语文学科教学中要不断开拓多种环境教育途径,让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第三篇: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

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a.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生读句子,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师用双手合拢花绽开状,这是一朵,一簇应是怎样?来呀,这个同学加一朵(生也靠手)还单薄了一点,再来„„

b.这些花(指课件)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c.“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是什么意思?(空闲,没有时间。“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应接不暇”呢?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的又想看(远处的),看了怒放的又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

d、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会“应接不暇”?指名说。(2)描写景色奇丽的词语还有很多,还有哪些,再找找(3)朗读感悟

①这里的花如此美丽,让我们“应接不暇”,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②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读,并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读)

③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说画面。

④大家说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欣赏这奇丽的景色。边看边解说。(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4)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用朗读来表达一下吧。

(二)体会风情之奇特。

1、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会让人想到这奇丽的景色背后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2、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人人”体现在哪?

4、生汇报

5、品读理解。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让我们再一次从他们养花与赏花的过程中品味这种境界。

(2)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接读(他们的花„„花的脊梁。)

(3)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在街上又看到别人的花,生接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他们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呀,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多么崇高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多么耐人寻味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我们应先想着为别人做贡献,才能换来人人为你做贡献。你们能在这八个字中用上一组关联词语,使意思不变吗?教师提醒你们:前后四个字的顺序可以变换。

6、联系生活实际例子谈谈对主题的理解。(轮流值日搞卫生,捐书建立图书角,为贫困孩子献爱心捐款活动)

四、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德国——(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被德国人民——(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祟高境界所感染;学习了课文,我们会由衷地赞叹德国——(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更应学习德国人民——(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课文的结尾写到了四五十年后,当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学生多德国人某些特点进行了了解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想象,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由所收获。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理解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马上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然而在本堂课中,课件出了一点问题,打断了学生的理解思路。虽然学生也理解到了,也读了,但总是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点。另外,在读写结合这方面点得还不够透,学生理解不够到位,说话的表达仍需坚持训练。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渗透环保教育教案(本站推荐)

六年级语文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怎样保护母亲河

柯贤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热爱、保护母亲河的兴趣。

2、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力要既丰富而又合理,又要对人类有所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也来保护母亲河。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母亲河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2、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收集、摘录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人们采取措施进行环保的资料、图片,提通过观看、阅读,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3、引导学生设计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共同商讨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讨论怎样保护母亲河,我想问问大家,母亲河指哪些地方?

二、过渡:

三、讨论水污染现象、后果及应对措施。

交流资料,了解“母亲河保护”。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1、出示系列:课件,定格:小河上漂浮着死鱼。

2、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过或了解到哪些污染河流、湖泊的现象?

3、人们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湖泊里,把工业废水排放到小河里,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4、是啊!湖泊里的水变黑了,变臭了。小河里的鱼儿不再欢快地畅游了,鸟儿也不在这里栖息了。我们人类更是自食其果,遭到了无情的报复:健康被损害,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病症,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水污染不能再继续了,那我们怎么办呢?你能采取什么行动制止或减少水污染现象的发生呢?

①捡起来,或捞起来。

②比如我现在就是一个环境破坏者,我正要把刚喝完的饮料瓶扔到河里。你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么劝说?(注意:一要懂礼貌,二要以理服人,让人心服口服)

③科幻发明。

但愿科学家们早点儿把你说的这种机器发明出来!

④还有那些你看不到的,甚至看到了凭你的能力也解决不了的现象。比如,你只看到小河里有垃圾,却看不到是谁扔的;你明明知道有人向湖泊里排放污水,却没有能力去制止,你怎么办?(宣传、写倡议书、向有关职能部门投诉等等)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真高!

四、讨论畅谈母亲河污染的现象及应对措施。

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介绍了很多有关母亲河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了解了了什么是保护母亲河,明白了我们全人类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保护母亲河。那么假如你是母亲河保护大使,你想怎样进行保护呢?先来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默读提示,思考:什么是保护母亲河?为什么要进行保护母亲河?如何进行保护母亲河?

要求:

1、想法要新奇、得体;

2、想法要符合母亲河保护的要求;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谈话引导、启迪思维:假如你是保护母亲河的大使,你最想做什么?如何呼吁全人类去保护母亲河?假如要你设计一些公益广告,你会怎样设计?有什么好的建议?

五、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四人小组组织交流,看谁的想法最新奇有趣,最有益于人类,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2、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3、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引导评议。(主要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突出;建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设计的公益广告是否琅琅上口)

六、对于防治环境污染,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每一个小学生,为保护母亲河都应该从我做起,要知法、学法、讲法、用法

第五篇:中学廉洁教育工作方案

我校根据中共*县教工委、教育局《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领会“八荣八耻”相结合。以敬廉崇洁为主题,从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学生群体三个层面入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宣传工作和学生“敬廉崇洁”启蒙教育工作,根据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师生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崇尚重名节、轻财物的优良品德,使师生做人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廉政文化氛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组织领导

Xx中“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 Xx

成 员:Xx Xx Xx Xx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正面引导原则。要坚持科学引导,以正面事例、正面说理为主,以先进典型和正面形象充实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增强任知能力。

2、坚持多项整合原则。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活动,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把“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

3、坚持潜移默化原则。要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自然地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洁的意识。

4、坚持正反相宜原则。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做到正面与负面相宜,警示性案例要尽量避免超越少年儿童的接受程度,积极引导学生更多地看到健康和光明的未来。

5、坚持学校教育原则。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育为主。

四、活动内容及实施途径

围绕“敬廉崇洁”这一主题,结合教育局和我市相关文件精神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的活动主体,认真搞好相关活动。

(一)区别教育主体,突出活动专题。

1、校级领导干部。把廉洁治校、依法办学作为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一身正气廉洁治校”主题活动,明确校长承担廉洁教育活动的直接领导责任,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为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2、教师。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师德教育之中,开展“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主题活动,通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在课内外对廉洁内容的传授、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

3、学生。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是广大群体。积极开展“从我做起敬廉崇洁”主题活动,使学生知荣辱,见行动,把学生能否在廉洁教育中形成勤俭廉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作为检验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成效的标准。

(二)活化教育形式,体现活动特点。

针对师生不同年龄的心理规律和文化需求,顺应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廉洁教育与教育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找准教育教学工作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各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廉洁文化在润物无声中占领思想阵地,让廉洁文化建设获得持久的文化魅力。

1、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将廉洁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之中,开展“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标准大讨论,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形成廉洁教育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局面,把廉洁文化通过师生辐射到社会,共同进行一次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和文化重建。

2、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势利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八荣八耻”扎根于青少年学生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真正使诚信守法、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3、将廉洁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工作,要求任课教师有效、有序、动态地整合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教材中蕴涵的有关“敬廉崇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强化渗透“敬廉崇洁”思想,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将廉洁文化建设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教师共同编写廉洁材料,把“敬廉崇洁”的启蒙教育延伸到课外。

5、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要求学生把学校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情况向家长汇报、宣传,请自已的父母在廉洁方面做出表率,主动承担“家庭廉洁小监督员”的任务,同时,请家长协助学校注重培养孩子“诚信做人,勤俭做事”的习惯,学校、家庭互动,学生、家长互动的局面,以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扩大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影响。

6、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开展主题活动相结合。发挥团组织优势,通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敬廉崇洁”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从我做起敬廉崇洁”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培养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7、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通过电子屏幕、科技文化长廊、餐厅、车棚、校园标语警示牌应在廉洁文化氛围,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敬廉崇洁的情感。

下载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廉洁教育教案

    2. 说话算数得信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辨析不诚信的危害;把握诚信的基本含义,认识诚信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美德,也是一个人成长、成人、成才必须遵守的......

    廉洁教育教案

    廉洁自律、修养身心 一、教学内容:廉洁自律、修养身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何谓廉洁,懂得廉洁教育从我做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先进人物......

    廉洁教育教案

    廉洁教育教案 弘扬廉洁文化 加强廉正教育 贺集中学 八(3)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耳熟能详的廉洁人物,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并严格要求自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廉洁教育教案

    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廉洁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选取的事迹,使小学生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诚实正直、遵纪守法......

    廉洁教育教案

    廉洁教育教案 XXX 主题:弘扬廉洁文化加强廉政教育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耳熟能详的廉洁人物,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并严格要求自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2.过程与方......

    廉洁教育教案

    小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教案 西峡县城区三小 王 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选取的事迹,使小学生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诚......

    《廉洁教育》教案

    《廉洁教育》教案 第一篇 人生在勤 俭以养德 第一课时 感悟故事一、教学内容:感悟故事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勤俭节约的故事,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

    廉洁教育教案

    廉洁教育教案 [ 2010-4-16 18:25:00 | By: 诺汐 ] 0 推荐教学目标:1、通过选取的事迹,使小学生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