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认识 4 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 累好词佳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 导“我”的话。
.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 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
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 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 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教师制作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 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 们就一同走入 14 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 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 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 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 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 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 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 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 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 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 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 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 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 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
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 商场一下订购了 40 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
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 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 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
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 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 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 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 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 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 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 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 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 2025 年,这个时 候同学们已经 30 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 也许还深处逆境。当 2 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 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 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 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 们的人生上了宝贵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 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 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 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 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第二篇: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
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a.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生读句子,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师用双手合拢花绽开状,这是一朵,一簇应是怎样?来呀,这个同学加一朵(生也靠手)还单薄了一点,再来„„
b.这些花(指课件)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c.“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是什么意思?(空闲,没有时间。“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应接不暇”呢?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的又想看(远处的),看了怒放的又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
d、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会“应接不暇”?指名说。(2)描写景色奇丽的词语还有很多,还有哪些,再找找(3)朗读感悟
①这里的花如此美丽,让我们“应接不暇”,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②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读,并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读)
③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说画面。
④大家说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欣赏这奇丽的景色。边看边解说。(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4)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用朗读来表达一下吧。
(二)体会风情之奇特。
1、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会让人想到这奇丽的景色背后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2、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人人”体现在哪?
4、生汇报
5、品读理解。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让我们再一次从他们养花与赏花的过程中品味这种境界。
(2)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接读(他们的花„„花的脊梁。)
(3)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在街上又看到别人的花,生接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他们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呀,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多么崇高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多么耐人寻味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我们应先想着为别人做贡献,才能换来人人为你做贡献。你们能在这八个字中用上一组关联词语,使意思不变吗?教师提醒你们:前后四个字的顺序可以变换。
6、联系生活实际例子谈谈对主题的理解。(轮流值日搞卫生,捐书建立图书角,为贫困孩子献爱心捐款活动)
四、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德国——(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被德国人民——(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祟高境界所感染;学习了课文,我们会由衷地赞叹德国——(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更应学习德国人民——(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课文的结尾写到了四五十年后,当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学生多德国人某些特点进行了了解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想象,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由所收获。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理解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马上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然而在本堂课中,课件出了一点问题,打断了学生的理解思路。虽然学生也理解到了,也读了,但总是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点。另外,在读写结合这方面点得还不够透,学生理解不够到位,说话的表达仍需坚持训练。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第三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肯定他,以锻炼他的胆量,增强他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外向、热情活泼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学生,可给他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其耐心,磨炼其意志。这种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原则上应运用于每个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多种原因,至少应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四、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五、要转变教学效益观和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仍普遍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学效益。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而不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不管学生各方面的实际发展如何,只要考得不好,就认为教学是失败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实际上,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所以,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使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
总之,要实现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必须改变教学因素和条件,不能简单、机械地把两者相加或者随意组合。否则,收效不大。学科渗透可以促进更多的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生心理辅导单靠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学科渗透是一种全员性策略。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辅导者。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德育渗透教案——挫折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如何面对挫折
(陈晓容 2012年10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分析挫折的积极作用,直面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挫折的承受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
3、情感与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品质。在遭遇挫折时,能善待挫折,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活动,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养成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2、通过活动,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掌握承受挫折、战 胜困难的一些方法。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2、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3、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
游戏、交流讨论、故事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同学收集古今中外成功者承受挫折的范例。
2、准备一句自己最喜欢的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
一、主题音乐导入——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二、“进化论”游戏 操作方法:开始时,大家都处在“蛋”的状态,然后,每两人一组,进行猜拳,赢的升为“小鸡”,输的继续在“蛋”的状态。接着,赢了的队员再两两一组,进行猜拳,赢了的升为“小鸟”,输了的回到“蛋”的状态,和同样处在“蛋”状态的队员猜拳„„依此类推,直到连赢五次,经历完从“蛋—小鸡—小鸟—猴—人”的“五步曲”,才算胜利,胜者均获纪念品一份。
游戏后,老师访问从“猴”变“人”那一关猜输被打回“蛋”的一位同学的心情。
老师问:这游戏象征什么呢?(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坎坷。
老师小结:正如这个游戏的进化过程,很多时候,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你是否依然有勇气?命运完全掌握在你手中,抱怨与嫉妒只会让你意志消沉,委靡不振;信心和勇气才会让你成功。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认识、完善自我的过程。每一次挫折,都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和价值。
三、“挫折”跳出来
同学们将最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在一张纸上(不必写自己的姓名),交给老师,老师随机抽出3-5个“挫折”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老师问:当别人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你该怎么办? 老师板书:同舟共济、携手共克
老师小结:战胜挫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最重要是你有否毅力和寻找朋友的帮助。
四、多彩故事会
学生讲述搜集到的故事:
1、永远的张海迪: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3、桑兰灿烂的微笑:
4、向命运挑战的霍金:
5、自强不息的曹雪芹: 学生谈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五、老师讲故事——《被落井下石的驴》,请学生续尾 : 一位乡下农夫有头老驴子,一天,老驴子不小心跌进了一个深坑。农夫听到驴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断定救不了它,但又不忍心看着它痛苦而死,于是,农夫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闷死,以便使它早些脱离苦海,于是,农夫就开始往坑里填土„„
学生分组讨论续编完这个故事。教师下到各组,有意识的了解各组情况。教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小组,由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我想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A、老驴丧失了斗志,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哀叹命运的悲惨,最后被活活的埋葬。B、驴子先被农夫的做法吓坏了,但同时它也镇静下来,把每次打到背上的泥土,用力抖掉,然后踏着土块,往上走一步。老驴不停地抖一下,爬上来一步。不管土块打到背上有多疼痛,那只老驴子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精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驴子,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地面。)
思考:同学们,你们再次讨论讨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完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人们在生活中,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当面对挫折时,决不放弃任何的努力,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最后一定会战胜挫折,你们看,原来用来埋葬老驴子的泥土堆,最后不是拯救了它吗?
六、名言大比拼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名言警句。
1、雨果: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2、拉丁美洲: 谁不经过失败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理。
3、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4、苦辣酸甜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
5、雨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6、马克•吐温: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一种宽恕。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翻开土层的同时,犁铧也清除着自身的锈迹。
七、主题音乐结束——高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障碍,则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怡然自得。”可见,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其坚强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却是过分保护,唯恐孩子受挫折。从起床、穿衣到上学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里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极差,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甚至很容易绝望。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很有现实意义。本次活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
第五篇: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高洁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补充教材,是一篇选读课文,要求学生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童话美的熏陶,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给予人生的启迪。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在悟。
2、设计多种方式,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培养其思维的空间。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人性,激扬灵性服务。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体会情感、受到思想启迪。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边唱边做动作。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快速浏览的办法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书。
3、汇报交流,结合评价。
(指名三位学生回答)。故事中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师小结评价:同学们阅读概括能力很不错,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很好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
三、独立阅读重点感悟
1、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学生边读边画。
2、填补空白,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第()位青年通过()感受到了幸福。
3、小组交流后汇报。
4、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老师小结归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本是拉芳洗发水广告的一句话,却是一句至理名言。不是吗?就像课文中,第一个青年当医生救了很多人,所以他幸福;第二个青年到处流浪,但他为人们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也幸福;第三个青年做农民,他种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也非常幸福。他们三个人幸福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让别人幸福,别人幸福他们自己就幸福。所以,一个人幸福不是真的幸福,大家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四、体会身边的幸福,联系生活延伸教育。
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学生简要说四五自然段内容)
3.师小结: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那么,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欣赏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下课!
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当医生
做好多工作
当农民
给病人治病 对别人有用
劳动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