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6:0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报告

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8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安良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态势

201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重要讲话和出席大运会开幕式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创造深圳质量,努力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2011年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初步预计,本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超过11000亿元,增长10%以上,完成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达5150亿元,增长12.5%,超过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实现十九连冠,达244055亿美元,增长19.20.35%,超过预期目标10.51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达2140亿元,增长10%,超过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8亿元,增长18%,超过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9亿元,增长21%,超过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4%,超出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2.2%,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至0.47吨标准煤、18.7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75%、8.39%、11.49%和2.91%,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1.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出台实施《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计划》、《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完善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6万美元。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约5.52亿元,比上年提高0.71亿元,继续保持国内大中城市首位。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00亿元,其中属于中央级财政收入超过2600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接近九成,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荣膺“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2.需求结构更趋协调。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五年来首次高于全国、全省水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6.1%,民间投资增速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2个百分点。出口质量稳步提高,出口增速远高于出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高端手机、平板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达3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进料加工出口增速高于来料加工出口增速20.5个百分点。内销市场持续扩张,工业产品内销比重达到46.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1-2013年)》,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投入使用,国家基因库挂牌成立,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建设加速推进,引进建设深圳北理工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大楼正式启用,全年新增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34家,其中国家级20家。优化完善创新链条,成立基因、超材料、新材料、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产学研联盟,探索技术、产业、资本和应用集成创新的新模式。加大尖端科研团队和人才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孔雀计划”和安居工程,成功举办第10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引进10个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成效明显,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

4.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政策体系更趋完善,出台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等实施方案和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颁布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产业层级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48.8:51.1,高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0%,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4%。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向创意、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

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支持47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8.1%。创新新兴产业市场推广模式,2288辆新能源汽车投入示范运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规模最大的城市。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与国家联合设立超材料、新能源2家创投基金。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5代线投产,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旭硝子TFT-LCD玻璃基板等项目稳步推进,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合资项目获国家批准并奠基。

金融业保持平稳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农产品交易所获批筹建,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启动建设,跨境人民币业务量排名全国第二。物流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九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机场货邮吞吐量保持全国城市机场第四位。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会展经济发展加快,成功举办高交会、文博会、物博会和生物产业大会。

5.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民生投入加大,公共安全类、医疗卫生类、教育类财政支出增长30%以上,比财政支出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3万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320元/月,低保标准提高到510元/月,均为国内大中城市最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均达85%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各险种参保总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居国内首位,实现医保个人账户家庭统筹,在国内率先实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6万套,竣工1万套,圆满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实施平抑物价惠民工程,300家平价农副产品流动商店投入运营,建立低收入居民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

成功举办我市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比赛项目、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人数均创历届之最,充分展示了经济特区的风采,扩大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办赛事、办城市,实施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完成4500万平方米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新增绿化面积26.2平方公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开展“迎大运、创文明、树新风”行动,127万名志愿者参与大运,43万辆机动车自愿停驶,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市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深圳读书月、市民大讲堂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艺术学校新址动工兴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方科技大学首届理事会成立,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信息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成立第一所特色学院——华大基因学院。宝安中心区高级中学等4所普通高中新建扩建工作基本完成,新增普高学位6500个。85%的幼儿园通过规范化督导验收。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北大医院、妇幼保健院、南山区人民医院等被评为三甲医院,25家社康中心达到省示范标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挂牌。公交都市建设加快,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原特区内实现100%,原特区外提高至85%。社会治安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2%,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市民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6.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成绩显著,获省委、省政府颁发唯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工作一等奖,以及重点创新工作优秀奖、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合作区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初步建立起精简高效的法定机构运作模式。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社会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宽,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拓展市地铁集团、投资控股公司功能,获国务院批准试点成功发行债券22亿元。创新土地整备体制机制,《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准,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已批准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顺利实施区级党政机构改革,设立龙华和大鹏新区,完成第四轮市区事权、财权划分。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全国首家民间发起并无业务主管部门的公募基金会壹基金落户深圳。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援疆工作积极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华为、中兴等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市能源集团在加纳投资的电厂项目成功运营。

7.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特区一体化加速推进,原特区外投资规模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9.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坂田、民治等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机场二跑道、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段建成启用;地铁1-5号线全面开通,运营里程达到178公里,成为全国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四大城市之一;丹平快速路一期、水官高速扩建、北环大道改造等骨干路网项目完工。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最高用电负荷突破1330万千瓦,岭澳核电二期4号机组开始商业运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深圳段建设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稳步推进,中荷(欧)低碳城前期工作正式启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完成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盐田海滨栈道建设,新建公园92个,新增绿道809公里。完成福田河、龙岗河干流一期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沙田、横岭等10座污水处理厂,新增集中式污水处理能力123.5万吨/日。全面推广国IV油,电力机组油改气工程顺利完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仍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日益强化,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创新机构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相对不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需要加快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二元化现象依然存在,特区一体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外溢型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要在以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内外发展环境

国际环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但二次探底可能性较小,世界经济进入长期的再调整、再平衡过程,我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由希腊、葡萄牙等国蔓延至意大利等欧元区核心国家,连经济情况最好的德国也出现了国债大量流拍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财政框架,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前景不容乐观。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十分有限,普遍预计将需要3-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才能走出困境。三是受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持续萎缩、西方国家“再工业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世界贸易总量将增长5.8%,比上年减缓1.7个百分点,其中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将减缓3个百分点。但国际环境也存在不少有利因素: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增长刺激政策,欧洲各国携手应对债务危机,欧盟23国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来强化财政纪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世界经济有望维持低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1%。

国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但基本面良好,总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有利,我市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好于2011年。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投资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同时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央行在2011年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预计国家货币政策较2011年可能会有所松动。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14个月升值后,2011年11月首次单月贬值,12月连续12日触及跌停,这将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增长。但国内环境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较多,需求增长下行压力显现,物价涨幅保持高位仍有反弹可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工作的难度增大。

深圳发展趋势。虽然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风险隐忧,但随着深圳质量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深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2年仍可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当前深圳人均GDP已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国际经验,我市经济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二是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型功能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是工业产品内销率进一步提高,加上国家扩内需的政策支持,内销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四是发达国家的营销、研发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外移,有利于我市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整合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我市经济发展中部分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外需疲弱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出口增速下滑;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不减,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增长前景堪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后大运时期新开工重大项目减少,投资增速下降;物价涨幅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位运行。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总体要求

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积极创造深圳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打造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低碳绿色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加快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我市发展实际情况,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预期性指标

——经济增长10%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新供应建设用地16.88平方公里。2.约束性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

——万元GDP能耗下降4.25%;

——万元GDP水耗下降5%;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

——氨氮排放总量下降8%;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按广东省下达计划执行。

四、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统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各项工作,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2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是:

(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1-2013年)》,动工建设国家基因库一期工程,完成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等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并验收,加快国家能源核电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及金属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建设,力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应用率提高至40%。支持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实验)中心等快速发展。加快超材料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工作,完成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12年,新增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8家左右,新组建高水平科研机构3家。

2.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城市建设,组织引导科研机构、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技术攻关,力争在超级计算机、海量存储、信息安全、射频识别、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取得若干重大突破。2012年,组织实施50项以上重大攻关计划项目。

3.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组织开展创新成果应用推广计划,促进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2012年,办好第14届高交会,组织实施2-3个领域的技术成果应用示范计划,新增20个以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

4.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大力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促进香港高校深圳产学研基地发展,推动深港技术创新合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强与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量身定做院校研发机构落户方案,力争90%以上的已签约院校的研发机构落户深圳。支持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5.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继续实施“孔雀计划”,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创新环境,办好第11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组建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团队。2012年,引进1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2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国内高层次人才。

(二)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1.全力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加快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项目以及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和缺失环节。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息库和重点项目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联盟发展。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产业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其中生物产业900亿元、互联网产业800亿元、新能源产业10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2970亿元、新材料产业86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7000亿元。

2.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代办系统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转让。积极组建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带动社会投资投向创新型企业。2012年,新增2-3家国家级、市级创投基金。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有关统计报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新兴产业标准与专利信息服务,加快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3.全面推进智慧深圳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云计算平台,组织实施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项目。落实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电信和广电试点企业双向进入实质性商用阶段,建设国家三网融合示范市。

4.加快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完善新型平板显示、汽车及汽车电子、数字化装备制造等产业链,重点推动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达到预定产能目标,旭硝子TFT-LCD玻璃基板项目建成投产,推进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合资项目和比亚迪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5.落实《深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大力推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贸会展、高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区域性总部中心城市建设,加强总部企业引进,新增总部企业10家以上。

6.全面推进深圳全国金融要素交易中心、创业投资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罗湖蔡屋围、福田中央商务区等金融集聚区功能,加快创业投资大厦、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稳步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前海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探索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加快完善股权投资转让产权交易市场。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以上。

7.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集约化、高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发展,大力培育本土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和高端供应链管理企业。加快港口现代化建设,加强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拓展国际班轮航线,努力构建覆盖世界主要航区的全球性航运网络体系。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发展,深化深港机场合作,完善空港国际国内航线网络。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8%以上。

8.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促进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支持深圳文交所加快发展,推进一批文化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办好第8届文博会。

9.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促进第二产业向生产性服务业演进。积极推动宝安松岗、龙岗坪地等传统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案,全面完成全市2000多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推动社区集体经济转型,促进其由单一“租赁型”向“投资型”和“管理型”转变。加大清理淘汰低端企业力度,强化产业转移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合理有序转移。10.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三区融合”,积极建设大学新城、留仙洞科学城和深圳湾高新区国际知识创新村。支持高新区申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科技创新城区。加快保税区转型升级,使其成为推动我市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先行区。

1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加快实施海洋经济重点创新示范项目,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和高端滨海旅游业。

(三)全力促进内外需协调

1.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项目融资和平台融资并重,多渠道调动建设资金。进一步强化深投控、地铁集团和特区建发集团等融资功能,推动企业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加快企业中期票据和债券的发行,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形成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地铁6号线和8号线、科技创新综合大楼、光电产业企业加速器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运营。用好用足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政策,积极稳妥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2.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产业升级、环境提升、特区一体化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领域投资力度。建立市级政府投资资金与财政收入按比例合理增长的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深入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加强项目验收和后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效益。

3.建立高规格的重大项目月度协调会议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的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推动重大项目全程信息化管理,做到项目即时入库、动态跟踪、实时监督和互动交流。2012年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30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6981亿元,年度投资计划656亿元,其中续建和新建项目183个,前期项目124个。

4.积极扩大社会投资,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的配套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型功能区、特色功能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等区域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2012年,社会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

5.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策,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着力培育发展高端商务、旅游、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服务性消费,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统筹完善多层次商业网点布局,推动罗湖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加快笋岗—清水河、华润万象城周边拓展区域、蔡屋围晶都片区和湖贝路片区的更新改造,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0亿元以上。

6.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加快福田国际电子商务集聚区等建设,促进实体商业和网络商业融合发展。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支持企业通过独立建设或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7.进一步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支持企业开拓拉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充分发挥综合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对口交流洽谈。优化外贸出口结构,积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稳步提高一般贸易出口比重。8.加快拓展国内市场,鼓励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重点内销展会,加强内销产品研发、创建内销品牌和建立内销网络,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2012年,力争工业产品内销比重提高到50%左右。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强对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发展的支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市本级政府投资中社会建设、民生发展重点领域的比重达83%以上。

2.促进充分就业,重点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及灵活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健全劳资平等协商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00元,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将地中海贫血儿童纳入医保范围。完善社会救助系统,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最低生活保障与项目救助、临时救助的有效衔接。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探索建立综合性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社会福利事业。4.建立健全公共租赁房、安居型商品房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完善诚信申报、轮候规则、退出机制等制度。2012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万套,竣工1万套。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启动公积金贷款业务。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大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发放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继续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完善平价商店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平价商店规范经营。

(五)大力加强社会建设

1.弘扬大运精神,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增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40台。继续办好深圳读书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创立城市文化品牌。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改扩建和文学艺术中心、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第二工人文化宫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实施精品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本土优秀文化品牌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城市形象的国际推广。2.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加快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完成南方科技大学一期工程并力争正式建校招生,推动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本科招生,建设2-3所特色学院。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完成龙岗高级中学、第六高级中学建设并交付使用,开工建设盐田高级中学。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开展幼儿园示范园创建试点。2012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6750个,幼儿园规范化达标率达90%。

3.加快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康宁医院综合楼全面竣工并投入试用,积极推进宝荷医院、新安医院、聚龙医院、新明医院等11个大型医疗项目规划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支持第三人民医院、罗湖和福田区人民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完善社康中心网络,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加强以全科医生配备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构建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2012年,新增病床数3000张,每千人医生数和病床数分别达2.3人和2.47张。

4.积极建设公交都市,完善快、干、支三层次常规公交线网,推进公交提速工程,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2012年,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4.5%以上,原特区外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达87%。

5.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完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推进幸福社区发展。培育规范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扩大直接登记的范围,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做好“双拥”工作。

6.强化人口综合管理,推进落实人口分区域调控指导性计划,积极推进户籍迁入政策改革,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政策,探索“居住证+社保”入户模式,稳步扩大户籍人口规模。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实行人屋对应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2012年,常住人口规模1060万人左右,新增户籍人口24万人(其中自然增长5万人,机械增长19万人),年末户籍人口达300万人以上。

7.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应急处臵能力, 强化交通、消防、建筑、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2012年,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以上。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2012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控制在2.5%以内,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达92%、95%以上。

8.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格化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和信息化、智能化、高技术化的新型警务模式。以治安复杂区域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促进重点地区治安持续好转,不断增强市民安全感。

(六)扎实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1.继续完善能耗考核体系,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建筑节能,切实推进清洁生产,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全面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大力推广新能源、新光源,有效降低城市照明单位能耗。

2.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推广力度,制订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2012年,力争示范推广新能源公交大巴1500辆,纯电动出租车500辆。

3.落实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促进低碳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考核及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低碳城区,推动共建中荷(欧)低碳城。

4.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平,有效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泥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建设。2012年,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达到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7%。

5.加强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茅洲河、观澜河、布吉河综合整治及东部海堤重建工程,完成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二期主体工程,加快龙华、观澜等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支管网建设,开展现有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技术改造。实施污水截排、河道及库底清淤,整治入库支流,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完善节水治污减排协调新机制,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2012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9.5万吨/日。

6.着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控制。大力推进油品升级,实施更为严格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方位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全面启动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完成妈湾电厂3、4号机组及中海油深圳电力6、8号机组的低氮燃烧器改造。严格控制VOC排放和扬尘污染。

(七)努力提高城市品质

1.全面实施特区一体化三年计划,优化调整重点片区规划,全力推动坂田、民治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市政连接线等一体化重点项目,加快原特区外公共医疗、教育和文体设施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原特区外贫困、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2.推进新型功能区规划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全面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完成土地整备和填海工程,推进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实现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等新型功能区开发建设,立足功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打造特区新的发展极。

3.加速城市更新进程,运用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等更新模式,推进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住宅区改造,促进存量空间优化调整。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强重点发展地区产业项目、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保障。推进城市发展单元的规划建设,加快坪山中心区、光明门户区等发展单元的开发建设。完善查违疏导政策,推动历史遗留违建处理试点,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

4.加快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新航站楼、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穗莞深城际线等项目建设,加快赣深客运专线、深中通道等对外战略通道的前期工作,提高城市辐射力。进一步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动工建设地铁7、9、11号线。加快推进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博深高速深圳段、南坪二期、清平二期等道路建设。

5.构建多元化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等清洁电源建设,建成31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港支干线深圳段工程,大力推进LNG应急调峰站、迭福LNG接收站、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国家成品油储备基地等重点能源工程建设。加快公明供水调蓄、大鹏半岛水源工程、清林径引水调蓄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设,推动深莞惠水源网络互联互通,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等重要物资储备。

6.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构建“四带六廊”生态安全体系,推进羊台山—梧桐山—坪山河生态廊道坪山河段等建设,加快大鹏半岛等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林带和绿道建设。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1.2%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6平方米,新建和整理完善城市绿道、社区绿道1000公里。

(八)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1.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出台经济特区商事条例,建立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分离、审批和监管相统一的登记管理制度,探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逐步实现自然人经营豁免登记。

2.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以市场化为方向,以产权为基础,明晰土地权益,细分土地市场,构建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和地价政策,创新土地收益分配调控和二次开发利用新机制。

3.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力争在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加快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积极探索“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新模式。坚持公益性导向,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探索建立以职位分类为基础的公务员交流制度,以及公务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职业年金制度。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和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合理设臵审批的前后臵关系,建立跨部门协同的一体化审批运作机制。

5.着力推进价格改革,争取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环保收费、资源价格、公用(益)事业价格及中介服务价格等领域先行先试,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成本监审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成本调查监审。

6.促进外溢型经济发展。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建设,出台《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落实深莞惠产业发展、信息化、交通运输一体化等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落实相关发展规划,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继续做好援疆、扶贫开发、双转移等工作。加强深港更紧密合作,全面落实深港法律合作、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开发、食品安全合作、气象科技合作等4项协议,加快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等跨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7.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鼓励优势企业抓住机遇,收购兼并国外品牌企业,到境外建设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化合理布局。继续推动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园区建设。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项目标任务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由主管部门负责落实,涉及多部门配合联动的,由主要负责部门牵头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根据目标任务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量化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积极稳妥推动工作落实。

(二)严格考核通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定期检查、通报计划执行情况。各责任单位加强自查自评,定期向市发改部门报送计划执行进度。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篇:深圳市南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深圳市南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11-3-22 深圳市南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21日在深圳市南山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田柳青

尊敬的各位代表:

我受南山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南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克服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围绕构建和谐南山、创新南山和效益南山的总体目标及“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功能定位,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八大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创新了一批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推广的经验做法,获得了多项荣誉和称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建成最适宜安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本地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35.23亿元,年均增长11.5%(预计,下同),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8%(下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71亿元增加到384.5亿元,年均增长17.5%,完成12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65亿元增加到285.12亿元,完成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6.23亿元增加到46.3亿元,年均增长12%,完成130%;人均GDP从12.57万元增加到18.97万元,年均增长9.2%,完成115%。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80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城区。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二三产业比例从69.2:30.8优化为60:40,第三产业比例提高近1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了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互

联网、港口物流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三产业的双支撑发展格局基本确立,成为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区。——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新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从50%提高到80%以上,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0件,年均增长近20%。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全区拥有各级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达100多家,占深圳市的70%以上,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知识服务业孵化器,创建了生物医药等12家产学研联盟,区域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城区市政环境呈现新面貌。开通了地铁一、二号线南山段,建成了西部通道等26条交通主干道,打通了学府路等11条断头路,初步建成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排水、排污、排洪等管网功能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了前海路等32条道路综合整治,新建了荔林、月亮湾、石鼓山等市政公园,8个街道被评为“深圳市环境优美街道”,市容市貌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和用水分别累计下降13%和20%,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国家生态区建设通过环保部核查验收。建成月亮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南山污水处理厂、商业文化中心中水利用等重点项目,南头半岛大气治理和大沙河治理取得较好成效,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西丽水库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环境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发展步入新轨道。新建、改建9所中小学校,增加中小学学位15840个,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多层次教育体系,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强区;建立完善了96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形成居民“15分钟就医圈”,千人病床数和千人医生数分别达到2.33张和2.06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建设了一批公共文体设施,人均藏书量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3册和1.5平方米,文体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社会基层管理建立新模式。和谐社区建设“双向互动”制度获得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形成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南山模式”。基层社会管理的“桃源模式”、“一格三员”社区治理模式、“331”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极大提高了基层管理和治理水平,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建立了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用于民计民生和基层基础的财政支出占到区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21500元增加到34761元,年均增长8%。全面实施廉租住房补贴制度,建成521套保障性住房。“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的目标。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建立残疾人培训、就业、职业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设立阳光助医、劳务工关爱基金等慈善项目。

(二)全面完成2010年计划目标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区按照“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部署和“好字优先,快在其中”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内外需并举战略,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市容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本地生产总值实现1935.23亿元(预计,下同),同比增长12.0%(下同),完成计划的100.9%(下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12.0%,完成101.3%; ——农业总产值3.01亿元,增长8.3%,完成1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5亿元,增长19.2%,完成103.6%;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5.12亿元,增长5.4%,完成105.4%;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完成10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3亿元,增长20.5%,完成116.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2.2亿元,增长20.9%,完成121.9%;

——年末常住人口105万人,增长6.2%,完成103.2%;其中户籍人口52.8万人,增长6.6%,完成101.5%; ——万元GDP能耗0.5739吨标准煤,下降2.1%,完成100%; ——万元GDP用水10.93立方米,下降5%,完成100%; ——人均GDP 18.97万元,增长8.1%,完成100.6%。

(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1、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落实各项稳增长措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年经济增长12%,较上年增速快0.7个百分点。财税收入分别增长20.9%和25.4%,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1万元/年,增长24%。

2、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优化为60:40。工业恢复性增长势头强劲,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00亿元,增长11.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00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速高出全市近3个百分点,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互联网、文化产业分别增长10.5%、12.5%、14.7%,成为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3、内外需求齐头并进。实施内外需并举战略,促消费、扩出口成效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9.2%和15%,欢乐颂等重大商业项目相继开业,各大商圈销售业绩大幅上扬,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3.5%和27.2%,均创造了历史新高,新兴市场的出口实现近30%的快速增长,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4、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优化社会投资服务,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4%的增长。区政府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90.2%,市容环境提升、教卫文体等民计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市政府下达我区37个投资项目共14.65亿元,总体进展顺利。辖区内45项市重大投资项目按计划推进,航天国际中心等10个项目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5、节能减排显现成效。实施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2010年万元GDP能耗和用水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推进商业文化中心低碳示范区、丽雅苑绿色建筑等重点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展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高标准创建节水型城区,综合排名居全市各区之首。加强宣传教育,市民节能减排意识不断增强。

6、市容环境大幅提升。继续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立体提升景观水平,市容环境不断优化。完成18条街景改造和30条道路的清洗刷新任务,改造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完成405栋建筑物改造,刷新立面97万平方米,推进南荔社区公园等7个市政公园的建设,完成27个城中村消防整治,完成同乐村等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及103个排水达标小区创建任务。

7、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南科大和深大新校区项目实现和谐拆迁,大冲旧改基本完成物业移交。茶光、永新、侨城北、马家龙等4个旧工业区改造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完成大铲村等9个城中村专项规划审批,新围村综合整治完成80%。全力支持蛇口工业区升级改造,推进南油第一工业区综合改造。

8、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化和谐社区建设,有72个社区和88个社区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市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和谐社区建设获得广泛好评。新增中小学学位3720个,高考录取率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市之首,教育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蛇口医院和西丽医院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率先推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落实社区基本药物零加成销售政策,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南山设计图书馆、社区健身长廊等一批文体设施,举办南山音乐节、F1摩托艇大奖赛等品牌文体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3062场,我区健儿在亚运会和省运会中获得优异成绩。

9.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促进9426名失业居民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茶光、文光、科苑三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地块申报工作,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款200多万元。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养老消费券、补助金及高龄老人津贴500多万元。落实低保政策,实施困难救济,发放低保金、困难救济金300多万元。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优抚群体保障覆盖面达到100%,连续三届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称号。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更加健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土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北部片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医疗、教育、文体、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需求与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社会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至关重要。全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把握好发展机遇,为建设“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区、和谐社会示范区、教育科研高地”奠定基础。

(一)预期目标

经综合平衡,2011年全区主要预期目标拟定如下: ——本地生产总值2157亿元,增长1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9亿元,增长10.5%; ——农业总产值3.01亿元,与上年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7%;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0亿元,增长2%;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1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2亿元,与上年持平;

——年末常住人口107万人,增长2%;其中户籍人口55.4万人,增长5%; ——万元GDP能耗0.5624吨标准煤,下降2%; ——万元GDP用水10.71立方米,下降2%; ——人均GDP 20.35万元,增长7.3%。

(二)主要任务

1、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完善区域创新环境。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落实好《南山区关于打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锋城区的实施意见》。推进大沙河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创新投资管理公司治理模式,加快深圳市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园等11个项目的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财政为引导、市场为驱动、金融资本为支撑、多元资本参与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以服务型政府、公益性服务平台、社会中介组织构成的多层次科技服务体系。

2、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手段。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谋求突破。全力支持和配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后海金融和总部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在创新金融、文化创意、高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领域谋求突破。促进蛇口网谷、新能源产业园、中国电子商务华南总部等基地建设,在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谋求突破。

3、着力扩大内部需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完善各大商圈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增强大型购物中心对区内外的辐射能力,打造深圳湾区域性高端消费中心。发挥南山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化政企合作拓展贸易市场的模式,建立广泛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外贸出口企业服务、扶持力度,协助企业构建国外营销网络和拓展境外新兴市场,特别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多种商品享受零关税的机遇,加大对东盟的拓展力度,并进一步优化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4、着力加大投资力度,积极鼓励民间投资。继续坚持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主动做好辖区内的市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重点推动轨道交通、市政道路、产业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强化区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重点推进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教育卫生文体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和示范作用。以组建大沙河创新走廊投资公司为契机,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鼓励民间投资采用BOT、BT等模式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更新改造等领域,发挥社会投资的主导作用。

5、着力深化企业服务,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深化服务企业的各项措施,建立重点企业调研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辖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银企联系平台,拓宽银企信息沟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与交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加强与内地劳务输出大省的联系,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工难;建立政府服务平台,创新政府服务机制,优化政府服务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公共服务。

6、着力加快城市更新,拓展转型发展空间。以城市更新带动资源整合与土地的二次开发,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拓展新的可利用空间。采取推倒重建、综合整治、产业转型等多种模式,推动湾厦村等16个旧村改造项目和茶光工业区等4个旧工业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快完成已列入2010年深圳市城市更新改造计划的官龙村等17个旧村、旧工业区、旧住宅改造项目的规划编制。大力支持蛇口工业区升级改造,积极探索选择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建设。

7、着力提升市容环境,展示南山良好形象。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继续开展以“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为主题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推进园林绿化等“六大行动”,在全区每个街道办和商业文化中心区打造一条各具特色的样板街区,加快桃园路、南新路等道路的综合整治和建筑立面刷新,加快小南山公园、兴海公园建设及10个社区公园改造,立体提升景观水平,提高南山国际化城区品位,为大运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环境。

8、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低碳城区。将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商业文化中心低碳生态示范区、蛇口工业区“国土低碳试验区”、环保“一园一院”等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严格项目环评和准入等环节的审批,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及产业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改造,支持新能源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培养居民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9、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建设和谐幸福南山。落实《关于创建和谐社会示范区的意见》,深化和丰富和谐社区建设的模式,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示范区。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机制,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加快丽湖中学、育才一小改扩建、校安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幼儿教育支持力度,构建卓越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全面发展。推进西丽医院、南山医院改扩建工程、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等项目建设,改善社区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南山文体中心、南山博物馆、西丽综合体育场馆等项目建设,加强南头古城、赤湾炮台等文物保护,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办好大运会南山赛事,展示南山新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北部片区加快发展,争取融入全市的规划布局。加快西丽地块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茶光、文光、科苑保障性住房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和计划

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扩总量、增效益、惠民生、转作风等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县发展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类挑战,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9亿元,同比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4.3%。预计固定资产投资373.3亿元,同比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91%,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6%,比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30.1%,比去年提升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44.9%,比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占GDP比重2.33%,比去年提升0.0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52%,比去年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2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同比增长11.5%。城镇登记失业率2.6%,达到计划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为3.8%,完成市下达任务。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完成市下达任务。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工业经济难中有为。完成开票销售(全口径)763.8亿元,增长18.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10亿元,增长19.6%;完成全部工业用电量33.8亿千瓦时,增长8.3%。建筑产业实力凸显。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0多亿元。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年粮食总产64.1万吨。生猪养殖136.9万头,增8.6%;山羊饲养103.3万只,增4.5%;家禽饲养3609万羽;蔬菜产量 57万吨,增4.3%;水产品产量可望达到3.3万吨,增3.1%,渔业总产值可望实现7亿元;蚕茧生产1.1万吨,产值5.14亿元。服务业量质并升。增加值占比达40.6%,比去年提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应税销售实现543.1亿元,增长40.2%。完成服务业规模以上投资额127亿元,增长43.6%。

2.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速。“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内涵进一步深化,影响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集聚区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物流产业园和重点物流基地。围绕“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和苏中地区核心货运物流枢纽”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两箱两库”、物流信息平台等载体进展有序,已落户亿元物流项目7个。完成商贸物流业开票销售 212.9亿元,增长32.3%,占服务业开票销售达42%。产业集群培育加深。邀请国内顶尖行业协会来我县举办活动28次,实地指导产业发展;举办产学研活动30多次,建成联发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鑫缘集团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招引25个产业项目落户,不断丰富我县特色产业链。创新能力显著加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鑫缘集团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新技术企业达74家,新增省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1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2000万元以上工业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覆盖率均达90%以上,省定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100%。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69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04件。节能降耗推进加快。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8%,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9%;高耗能行业占比同比下降0.4%;七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下降0.4%;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56项。

3.发展后劲得到增强。凝心聚力推进项目投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3.3亿元,增长22.9%。其中工业投入245.7亿元,增长14.5%;完成增值税抵扣设备投入29亿元,增长31.8%;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38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

第四篇: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黔府发〔201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请结合实际安排好相关工作。

今年是实施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开展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地、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2011和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扎”、“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

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 1

印发给你们,“加速发展、“作风建设年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省委、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

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常委扩大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本完成。

当前,我省面临着既要分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要求,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我们既要充又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13%;工业增加值增长2

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紧紧围绕年初安排“十一五2011”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20%,占生产总值的比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省委活力牢“加速发32

”规划主要目标基年经济工作的总深入贯彻落实、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按国家下达任务落实。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化率达到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预期目标是硬任务、现实要求,必须全力争取实现,其中投资增长目标要确保实现。为此,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一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设,谋划一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发展能力,谋划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谋划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都要明确建设进度和具体责任人,抓进度,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发挥效益。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按照大平台,实现大融资”的要求,整合政府掌握的资源、资产和资金,把融资平台做实,增强政府投资能力;加强政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满足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必须确保完成。工作目标是缩小与全国差距的”活动为抓手,大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围绕加快黔中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滚动机制,狠抓在建项目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收尾项目要确保按期竣工交付使用,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项目三是多渠道筹措项目同时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紧紧围绕我省发展的重点领域,3

围绕交通、水使投资强度每一个项目抢工期、尽早采取“搭建谋划硬指标,围绕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谋划一批带动力围绕增强可持续二是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更多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产业链长的项目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省外、国境外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我省投资兴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争取中央企业扩大在我省的投资规模。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五是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增强各级政府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与投资主管部门同步配套下放项目管理权限,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法行政,执法检查。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资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划,将推进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地区和部门,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投资目标任务。

第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源产业。重点抓好清镇、兴义、都匀、桐梓电厂建设,力争机容量180万千瓦以上。推进盘县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一批电源项目。矿建设力度,打造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矿项目,力争新增煤炭产能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优势原材料产业。推进毕清、六兴、黔北等煤化工基地建设,建成兖矿开阳年产50万吨合成氨等一批项目,加快水矿老鹰山煤化工、黔桂天能煤焦化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中石化织金煤制醋酸等项目。推进开磷、瓮福、织金等精细磷化工基地建设,抓好瓮福、目。抓好贵阳、遵义等铝工业基地建设。提升改造钢铁工业,调整优化铁合金产业,推进贵钢迁建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造业。推进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造等民用航空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毕节力帆电机公司汽车电机电器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做优贵烟品牌,做大做强白酒产业,重点实施贵州茅台酒技改工程。推进赤水20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六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落实。推进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上大压小争取国家尽快核准肥田、2000万吨以上。加大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开磷集团食品级和电子级磷系产品产业化等项4

编制全省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计建立健全责任到人、”改建、六枝电厂、织金电厂等加大煤矿资源整合和大重点抓好民用无人机制12万辆载货汽车生产线、贵阳航空四是特色优势轻工产业。“十二五规范行政建立固定资产投全程跟进、一是能2011年新增电力装龙凤等一批大型三是装备制做强”新增2万千升明确职责,万吨竹浆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中冶纸业黔东南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推进制药企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五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推进振华集团年产15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产业化、贵州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百灵制药原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六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编制和实施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扩区调位,进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

第三,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编制和实施《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的全覆盖。的同时,加快把其他八个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发展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扎实抓好贵阳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的一批重点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道建设,围绕城市骨干路网,系统抓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融合发展,镇辐射带动能力的载体。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快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政策措施。半径的黔中经济区建设,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快六盘水、合配套改革。编制和实施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育特色产业,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二是加快重点城市和城镇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遵义、贵阳—安顺、贵阳三是发展城镇经济。使工业园区成为带动商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五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和实施黔中经济区总体规划,制定遵义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六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都匀、凯里黔中城市带建设,支持快速完善农民工在住房、大力推进以贵阳为中心、“毕水兴经济带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毕节试验区和安顺试验区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

管理和配套服务平台建设,促在推进贵阳城市发展推进城市之间的连接通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增加就业、壮大城镇经济和提升城充分发挥服务业带动就业和提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加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一小时经济圈为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规划修编和实施工作,支持毕节、推进统筹城乡综”规划,支持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对县域经济发

黔西南加快发展。促进东南部加速发展。

第四,夯实发展基础,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稳定农业生产。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确保杂交水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原产地引种和良种繁育体系、防疫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为重点,实施生猪养殖“5511”工程、“1000万头肉牛”和“1000万只肉羊”工程,水果和中药材为重点,产规模,确保蔬菜、油菜、烤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万亩。继续推进油茶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财产性收入。乡村旅游,引导农民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第五,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内完工,新增铁路通车里程渝黔等铁路项目建设。水至普安、普安至兴义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工程,凯里至雷山5个项目至江底、杭瑞高速遵义至金沙段和省高六盘水至盘县、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场扩建,开工建设六盘水等机场。二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和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万亩。积极开展毕节夹岩水库、200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支持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加快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110公里。加快推进贵广、长昆客运专线和成贵、开工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235公里。建成国高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汕昆高速板坝49410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新建新增烟水配套工程面积普安五嘎冲水库、以蔬菜、油菜、烤烟、1200万亩、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385亿元。三是努力拓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

确保黄桶至织金、1号线。推进遵义至黔江、驾欧至荔波、黎平至洛香、加快推进贵阳龙洞堡国际机20个续建骨干水源工“五小”水源工程1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六盘水双桥水库等一批大中型

茶叶、辣椒、努力扩大生800万亩、六沾复线年“县县通松桃至铜仁、晴隆至兴义10278六盘140肉类总产量达到万吨。增加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一是推进以快速开工建设沿河至德江、独山至平塘、公里。加快建设乌江航运工程,建成西南争取建成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万个,水库的前期工作。抢抓国家编制《中小河流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山洪灾害综合防治规划》机遇,加强沟通衔接,推动我省相关项目的实施。三是加快电力、通讯、邮政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城市配网建设与改造的同时,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省内500千伏主网架和“西电东送”主通道建设。继续实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第六,大力发展服务业,业。组织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规划,金马物流中心、铜仁金滩物流配送中心、发市场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引银入黔产品和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信息、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会展业。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红色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交通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能力。继续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力度,加快旅游商品产业化步伐。州城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园区。做好2011年首届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博览会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四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推进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政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业。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七,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排。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完成。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节能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生产。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工程,推进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支持保险公司创新推动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五是启动贵阳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推进贵阳二戈寨物流配送基地、毕节远航物流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接待开工建设贵州文化广场、”、“农超对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淘汰落后产能,7

遵义都匀农产品综合批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推进多彩贵”等工程。积极发展家六是促进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实施重点全面推行清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编制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规划,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企业建设,争取将六盘水市纳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实施粉煤灰、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低碳技术。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公益林建设,完成营造林3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市“两湖一库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铜仁、毕节等地锰、汞、铅、锌污染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第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余所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断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学校创建工作,中职招生校聚集区建设。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在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特色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育工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好进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病、传染病、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体育运动会。”、中心城市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重点,抓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以乌江、三岔河、都柳江等流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推

110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万人以上。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花溪高组织实施一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继续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做好向城乡居民提供计划免疫、扎实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办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8

“两基”教育成果,不实施农村推进重点实验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培妇幼保抓好重大疾平方公里。四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贵阳继续开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第九,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稳步推进强镇扩权试点,认真落实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改革,合理调整城镇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对居民用电逐步实行阶梯电价。与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台,深化与周边省市及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作的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贸易区。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电力、铁路、公路、通信、社会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等行业。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计划”、“骨干企业培训计划

第十,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抓紧编制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区域扶贫专项规划。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做到扶贫到户、措施到人,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扶农村计生户10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促进劳务输出。促进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扶持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三是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人以上。新建11术培训和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落实《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总量和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万户小老板工程”、“重点领域扶持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做好高校毕业生、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创建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泛珠三角”、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平提高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个体经济腾飞计划”,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二是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6万人以上,帮助2010—20209

三是加快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倍增一是实施扶贫脱贫攻坚50万人,帮提高非公有制企3万就业困难3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认真贯彻继续完善覆

推进 万万户,支持自15所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不断提高全省人才四是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0万人、150万人、159万人和166万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加新农保人数达到260万人以上。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五是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力争将所有一级危房改造完毕。万套、公租房082万套,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工程。难、农村行路难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新增解决问题。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5%以上。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站、3200个农村移动通讯基站,新增然村通电话。七是实施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建设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完成个村的村庄整治任务,完成料试点工程范围。八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抓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好市(州、地)级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建设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成个农家书屋、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电影放映,组织“文化三下乡程。抓好7600名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务室。组织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一个安康医院。十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城区城镇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保护站,基本完成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69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282万套,基本解决我省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505亿元,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新建300850个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扩大小水电替代燃推进省博物馆新馆建设,333个农民文化家园、4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县级体育场馆“雪炭工程”,完成”演出500场次以上。九是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新建和改扩建新建或改造2建成3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前端监控点达到10

136981000个自100400020024万场农村公益500个村级计生服新4个地级市中心2个救助10万个以上。

新开工建设廉租房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六是实施基础推进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商品运输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个民政精神病院,完成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止出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第五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xx”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县按照“一个核心、五个加快”的总体部署,积极抢抓省市地区发展政策机遇,全面推进“四个宝应”建设,主体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13%和15.9%。完成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28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2.5%。

(一)产业发展稳步向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开票销售462亿元、增长12%,入库税收12.5亿元,设备抵扣税、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7.6%和13%。净增开票销售过亿元企10家、10亿元企业1家。新增规模企业57家、净增42家。重点产业推进继续加快,输变电装备、轻纺化建、有机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宝胜集团加入中航集团、开票销售突破150亿元,森萨塔公司开票销售突破10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20个,宝胜特缆、宝生聚酯、兴发铝业、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将陆续投产或部分投产。建筑市场持续扩张,拥有资质企业113家,施工产值351亿元、增长20%,县外“双包”面积1900万平方米,境外施工产值2500万美元。服务业扩容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15.9%,占gdp比重提高到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增长15%;服务业税收较快增长,已占税收总额50%以上。五洲国际、时代国际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认定总部企业1家。着力创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区创成扬州唯一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物流业态多元化发展,宝胜物流创成省级物流示范基地。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成功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新增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泰山殿佛教旅游街区项目启动实施,安大路轴线景点规划建设。房地产业健康运营,开工建设商品房45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72万平方米,二手房交易30万平方米。农业经济质量提升。新增设施农业2.5万亩,有机农业面积增至2.1万亩。建成农业园区175个,总面积达38万亩。粮食生产总产量突破96万吨,实现“十连丰”,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产养殖面积45.5万亩,水产品总量15.8万吨。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85%。农业利用“三资”16亿元,荷仙集团实施股权重组。5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万户,创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创成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市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新创农业“三品”64个。创成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获批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

(二)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人才战略加快实施。引进支柱性产业紧缺人才245人、储备性人才3800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00人、专业技术人员3860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60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获批国家高新企业7家、省级以上高新产品102个,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0家。获批省重点创新项目13项、双创计划5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5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6项。获专利授权1229件,新增注册商标650件、省著名商标7件。载体建设强势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169亿元。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竣工亿元项目10个以上。开发区纳入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范围,区镇共建、区企共建实现新突破。开发区北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建成科技综合体厂房15万平方米,招租入驻企业16家。安宜镇、县城周边4镇及氾水、曹甸、柳堡等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1.65亿元,新驻企业62家。14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开发面积3.1万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4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521家。投资融资渠道渐宽。新增金融机构贷款40亿元,其中工业贷款18亿元,余额存贷比73%,新增存贷比124%。银企合作签约授信并落实贷款46亿元,授信落实率达95.8%。仁恒实业在香港主板上市,晨化、宝粮、宝莲等引进风投基金,宝胜科创发行公司债券,宝胜集团申报中期票据,赛尔达申请发行集合债券。部门上争非普惠性无偿资金10.5亿元。开放经济调整优化。外贸出口持续较快增长,自营出口5.4亿美元,外经营业额1100万美元,分别增长15%和32.6%。拥有出口通关a类企业19家、占全市30%,骏升、森萨塔出口增长40%以上,成为首批出口超亿美元企业。外资项目审批权下放我县,到账外资8400万美元。新登记私营企业1996个、个体工商户4

611户,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账72亿元。

(三)城乡统筹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省道237宝应段三期路基工程完成,氾水运河大桥主桥合拢,宝应船闸实现通航,省道331进入工可研阶段。大三王河、金宝河通水,宝射河灌区改造完工。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配套管网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城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千亿粮食产能工程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序推进。完成220kv上安线改造,开工建设110kv齐心变。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白田南路、苏中南路、淮江大道南延,兴阳南路、安宜北路、邗沟北路等提升改造,莲花路、宝射路等新城区间路启动建设。白田路三线入地,完成泰山垃圾中转站、东升农贸市场改造。整治老旧小区2个。供水配套管网、主次干道绿化亮化、交叉路口渠化改造等功能项目同步实施。公安“三所一队”完成土建工程,消防大队升级改造项目竣工交付,城市规划展示馆总体布局基本完成。村镇建设进程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十个一”工程加快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安宜镇、开发区等四个镇一区创成市级“四有一责”建设达标镇。创成星级康居乡村79个,省市级验收村庄环境整治村2982个。新增工商登记三大合作组织78家,新创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20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84.4万亩,240个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16.7万户。公益事业协调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省)“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进县”、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接受省级验收,均获好评。新农合及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参合农民受益259.3万人次。建立全民健康档案67.6万份,免费为1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6公里,改造危桥55座。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37辆,新辟城乡公交线路4条。新增电气化镇(村)29个。农村改厕2.3万座。竣工交付保障性住房1.1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经适房160套,筹集公共租赁房400套。改造农村草危房628户。

(四)民生保障改善提升。就业社保能力提升。采集就业岗位4.4万个,推荐就业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4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新增各类保险参保对象2.2万人、征缴各类保险基金10亿元。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总数均达12万人以上;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总数分别达28.8万人和6.1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城乡低保保障达9909户、1.9万人,五保供养、重残补助提标到位,弱势群体救助范围继续扩大。民生支出稳步提高。集中财力落实民生实事,各项民生财政支出26.4亿元、增长17.4%。其中偿还高中阶段债务3800万元,校安工程及校舍改造投入62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提标新增支出4100万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整治、农桥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资金投入3亿元。争取乡镇卫生院建设性债务省补资金700多万元。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按省标及时拨付,公教人员津补贴提标政策有效落实。重点事业加快发展。建设改造校舍2.3万平方米,新城高中建成投用,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工建设。氾水高中跻身省四星行列,高考、对口高考达线率持续位居扬州前列。成功承办省第三届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基药制度实施巩固提升,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行。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6个,政府回购民营医院6家。建成市卫生镇1个、省市卫生村10个,建成省“慢病防控示范县”。县文化中心土建竣工,氾水文体中心等镇村文体阵地建成投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完成。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免费开放。大运河宝应段遗产点整治通过国、省验收。

(五)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谐。计生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政策生育率99.8%,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改造提升计生指导站,建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检验中心。计生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创成省生育关怀项目基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新增耕地1.2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获批独立选址项目、点供项目各4个,争取用地指标3027亩。新批建设用地4289亩,盘活存量土地1781亩,增建工业厂房41万平米、追加投资29亿元。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营造成片林9000亩,林木覆盖率达21.2%。主要河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标天数比例达98%,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功能区标准。全面实施秸秆禁烧,履行环保竣工验收。削减化学需氧量876吨、氨氮109吨、二氧化硫72吨、氮氧化物41吨。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其他事业同步协调。人武人防、双拥优抚、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对口支援、烟草盐务、工商物价、统计档案、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以及地震气象、防震减灾、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继续取得新的进展。

二、**年计划安排的主要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我县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抢抓省支持苏中苏北结合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四个宝应”建设,突出项目建设核心和“五个新进展”,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约束性指标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化学需氧量削减2.5%。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0.5%。

2、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5%以上。

——规模工业产值、利税增长15%以上。

——建筑业施工产值增长15%以上。

——自营出口6亿美元。

——外资实际到账1亿美元。

——新增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金实际到帐80亿元。

——向上争取无偿资金12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以上。

三、**年主要项目计划安排

**年,主要围绕“四个宝应”建设的总目标、突出项目建设核心的总要求,对接落实、组织实施重点项目计划。初排新建、续建各类项目35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40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以上。其中计划实施交通能源、农田水利、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100个以上(不含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当年投资60亿元以上。

1、交通能源项目15个以上,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237省道宝应段三期、氾水运河大桥东西连接线、安大公路西安丰连接线、氾夏公路、曹安公路大中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等工程。组织实施1000kv特高压线路(宝应段)工程、110kv齐心变、110kv曹甸至安丰变线路工程、110kv

天平至射阳变线路工程、10kv以下配网建设改造工程,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船舶用天然气、工业用气体等项目,以及供气环网、供热(汽)管网工程等。

2、农田水利项目2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建设、补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组织实施小型农水重点县、蔷薇河整治、向阳河治理、宝射河驳岸、新城一横河治理、地涵除险加固等工程,以及城区水环境治理、农村河道整治等项目。

3、城建环保项目35个以上,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新城宝射路东西向延伸、核心区区间路配套等工程,安宜北路、苏中北路、白田北路等主干道提升改造工程,城区主次干道及广场(公园)绿化提升工程,叶挺路三线入地工程,老街巷维修升级工程等。组织实施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人防指挥中心、公交停靠场,以及城市综合体开发、城中村和老小区整改等工程。组织实施县自来水厂、潼河水厂扩建,氾水污水处理厂、南园及城北片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县镇给排水(污水)管网配套、环境综合整治,以及集镇建设“十个一”工程等。

4、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3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生态新城高中完善、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安工程、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建设,新城体育场建设及文化中心续建工程。组织实施开发区医院、人医血液净化中心、疾控(药检)中心、安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妇保院扩建项目。组织实施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气象台站搬迁、泰山殿重建等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与集中居住小区(花庄、郭庄等)、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氾水、曹甸、射阳湖等)建设。组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邮政通讯设施与配套管网工程等。

下载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