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时间:2019-05-14 06: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第一篇: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民盟都匀支部(执笔:袁承东)

根据都匀市委统战部《关于都匀市2009年民主党派调研课题的通知》(匀统[2009)14号),民盟都匀支部接受了《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为此,支部主委、州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宗世远除与各位盟员进行了半年的研讨和思考外,并于10月29日组织盟员、州政协常委袁承东、田应娟、州政协委员彭丽萍、市政协常委殷秀丽,在州林业局负责人陪同下,到市林业局和平浪林场专题调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现将课题研究报告如下。

建国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后经历土地改革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阶段(1950—1953)、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阶段(1953—1958)、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1958—1981)、改革开放时期的林业“三定”阶段(1981—200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2003至今)五个阶段。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集体林业改革进入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决定》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总体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确立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其中,“明晰产权”作为基础改革或主体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作为深化或配套改革。落实“四权”的综合性改革,重新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承包期内给予了林农相对完整的物权。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等进一步明析,从制度上奠定了林改的政策基础。

都匀市林改涉及林地面积197万亩,前期几个阶段基本结束,现进入颁证阶段。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安排,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7年12月启动,在省、州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办事处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凝冻灾害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抢进度、抓质量,全市林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总体进展良好。到2008年12月底,全市20个乡镇除纠纷地外均已完成外业确权勘界工作,2009年3月完成全部内表微机录入,共完成确权勘界面积为193.9859万亩、178074宗地,占全市林改面积的98.27%,完成林改内表微机录入166851宗地,外业图纸转绘171231个小班,审批林改组方案1136个。到9月底,20个乡镇已全部进行了第三榜公示,并已为27017户群众颁发了27783本集体林权证书,涉及宗地77385宗,面积75.82万亩。国家、省、州、市林改工作经费到位260.6万元,其中中央下拔专项143.8万元,省级33.7万元,州级配套23.1万元,市级配套60万元。

一、工作现状

(一)领导重视,改革高位推进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又一重大突破,被称为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为了确保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等重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和基本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的,都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晓剑为组长,两名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政府办、林业局等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检查、督促、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进度,研究解决林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胡晓剑市长与各乡镇主要领导分别签订了林改工作目标责任状,并确立了对林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林改工作具体事务,分别抽调了市政府办、法制办、档案局、国土局、林业局10个相关部门38名同志进行统一集中办公,为整个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市林改办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负责林改办具体事务,并成立了相应的督查小组,分片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在此基础上,都匀市还将林改工作纳入“2008年十件实事”,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抓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强势推进;积极落实林改配套资金,为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也分别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了本乡镇的林改工作方案……全市上下形成了市、乡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改工作人员、林农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狠抓培训,先从自家人着手

为了使涉及万千农户切身利益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都匀市狠抓了林改培训和宣传工作,强化林改技术支撑和宣传发动。一方面在狠抓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还邀请了省林改办、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阳市天外软件开发公司有关领导、专家对全市20个乡镇林改工作人员开展林改业务培训会,参训人员达500人次。另一方面,市林改办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开展培训141次,培训人员达6800人次。同时,为强化对各乡镇林改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市林改办19位同志还组成3个指导组分片下沉20个乡镇,负责对20个乡(镇)、办事处进行林改政策、法律法规、改革规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各乡镇参加林改的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政策、法律法规、改革规程,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娱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和知晓率

林改工作涉及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为确保林改工作真正取得改革成效,都匀市本着抓宣传、保通畅的思路,报抓林改政策宣传第一环节的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充分利用乡镇、村、组会议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广播宣读和张贴公示《都匀市人民政府致全市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悬挂刷制固定林改宣传标语,把《公开信》发放到每家每户的基础上,市林改办专门设置林改宣传车一辆,利用农村赶集日进行巡回宣传。在林改展板宣传、发放林改宣传资料和进行林改法律法规、政策现场咨询活动及现场解答基层干部群众疑难咨询的内容形式上,采取娱奖结合的方式,购买了上万元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盐、白糖、味精、肥皂、洗衣粉、毛巾等物品,在集日现场组织前来赶集的群众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林改目的和政策深入人心;并且针对部份乡镇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普通话的情况,还专门制作了都匀方言的林改宣传磁带,在基场、阳和等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进行反复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共印发《都匀市人民政府致全市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19万张、《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办法》3000份,并自行编写印发《都匀市人民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册》3000册、《都匀市林改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单》20000张,出动宣传车100多车次,悬挂宣传横幅100余幅,张贴标语5000余条,发放宣传奖品上万份。在各个乡镇、办事处,随处可以看到:“推进林权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林权改革,利国利民”等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宣传标语。

(四)方案审批,筑牢林改坚实基础

由于都匀市社情、林情较为复杂,全市基本上是以组为单位制定林改实施方案,而全市一共有1149个组,这样就使得林改工作面更广、量更大,任务更艰巨。为使各乡镇、村、组制定好林改实施方案,使之成为林改方向的规范,市林改办针对方案的制定,再次组织进行了政策法规、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按照先抓试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加强力量,派驻4个技术指导组到各乡镇蹲点驻守进行指导,狠抓各乡镇试点村、组的第一批林改方案的制定,并将方案连同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市林改办组织业务和政策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方案评审组,对每一个林改方案进行审核,认真填写审核意见书,对政策到位、程序合法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予以审批,并将每个组林改方案、审核意见书及其有关材料由专人建档和归档;对方案不成熟或程序不合法的发回重新制定,保证了林改的政策指引,确保了林改方向的正确性和操作性,同时也确保了摸底调查和方案制定阶段的资料的归档工作。

(五)手机短信,构筑林改督查平台

为使林改信息通畅,做好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以及进度通报工作,市林改办与移动通讯公司联系后,在市林改办创建了手机信息平台,并将市委、市政府、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乡林改办成员及所有林业工作者的手机号码列入手机短信平台管理范围,实行林改工作进度日报制,各乡镇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向信息平台汇报当日工作情况,第二天林改办通过手机短信在全市进行通报;同时也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工作要求及工作安排发送到各乡镇领导及林改工作人员手机上,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林改进度和质量保证。

(六)加强指导,确保林改工作质量

为确保林改工作取得实效,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不吃“回锅饭”,在确权勘界初始阶段,市林改办领导一再强调“质量第一,进度服从质量”,除了地块过于零碎而不能进行野外分户勾图以及群众不愿分山到户的以外,一律不准联户勾图,并将之作为外业勘界的指导思想和纪律要求,有效保证了林改的质量,在质量得以保证后再狠抓林改勘界进度,从而做到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做到工作不反复,群众真正满意。

(七)做好调处,解决矛盾化解纠纷

截止2009年9月底,在“林改”勘界工作中,有721件林地权属争议待处理,其中:市内707起,占98%;县际、州际间14起,占2%;争议总面积达75774亩。林权纠纷调处直接关系到勘界及颁证工作是否顺利开展,为做好纠纷调处工作,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四级调处制度,要求“户与户之间纠纷不出组、组与组之间纠纷不出村、村与村之间纠纷不出乡、乡与乡之间纠纷不出市”,市林改办先后组织了3次纠纷调处培训,并邀请省林改办有关专家授课,制作下发了关于开展纠纷调处的指导意见。经各级政府及林改工作人员的努力,全市先后共调处林权纠纷457起,解决纠纷面积4.19万亩,有力保障了林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八)规范建档,做好历史见证

“林改好不好,看老百姓知不知晓;林改搞得怎么样,关键看档案”。这句话既是对林改工作的一种定论,同时也体现出了林改档案重要性。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历史记录和今后妥善解决林权争议、确保林权顺畅流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林改工作的成果能否经得起历史考验,能否让群众满意,集中体现在林改档案的质量上。我市从林改工作开始就高度重视林改资料的收集工作,安排了专人负责对每次会议、宣传等进行照相和资料收集,始终坚持将建立高标准的林改档案作为重点贯穿林改工作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五统一”,即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规范报表、统一整理档案、统一档案盒柜、统一档案标准;“四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政策把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指导到位;“七要求”,即要求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会议记录、有四项公示、有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表决、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有统一标准的档案。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便于动态管理,林权档案以户为单位立卷,实行一户一卷,在今后的林权流转、质押贷款、林地征用占用、林木采伐等工作中,可以实现通过增加附卷的方式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互通动态管理。为规范管理,将档案永久保存,市林业局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设了标准化档案室,装配了密集档案架、档案专用电脑、打印机、档案装订机等专用设施设备,还将配备抽湿机、消毒柜、空气干燥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相应设备。截止2009年9月底,已制作了林权档案1000余卷,力争在明年配套改革结束前完成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九)初尝甜头,群众情绪更高涨

前不久,平浪镇平浪村平卡组村民王华标砍卖了自家林山的一批木材,收入3万余元,王华标激动地说:“林改让咋们老百姓很受益。还没林改前,我们只能砍一些树来做板子,根本不能赚钱。现在可以大批量地卖了,只要管理得好,几年就可以卖掉一批,这样就可以为自己增加更多的收入。”

林改后,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经营山林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大,激发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农民造林育林和向山要效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平浪镇平坝村新平组村民何腾昌是全市首批领得林权证的林农之一,取到林权证的他心里乐开了花。他说,林权证到手后,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计划在他家的林山里种满更加值钱的经果林,向林山要效益,让林山变成他家的绿色银行。如今,在各乡镇,谈到林改带给人们的好处,农民朋友们就像谈农事一样,信口就能数出个一二来,但说得最多的是林改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据了解,2008年,都匀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575万元,为农民增收700元,农民人均增收35元。

2009年夏,市林业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70号),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市农业银行就林权抵押贷款达成了共识,市农信社和市农行将以最简便的方式为广大林农办理林权抵押登记,确保林农最快捷地解决生产性资金短缺的问题。此举进一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缓解了农村贷款难的局面,有效推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进程。8月10日,杨柳街镇农村居民龙再杨通过林权抵押,从中国农业银行都匀市文峰支行领到了5万元个人贷款,成为首个受益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林农,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全市林改工作在宣传发动、确权外业勘界、林权颁证等各个方面均走在全州12县(市)前列。

二、存在问题

(一)纠纷调处难度大,社会矛盾难以及时化解

1、纠纷现状

都匀市自开展林改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暴露出了多起历史遗留的林地权属纠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9月底,在“林改”勘界工作中,有721件林地权属争议待处理,其中:市内707起,占98%;县际、州际间14起,占2%;争议总面积达75774亩。在市内的纠纷中,村民组之间争议达305起,占争议总数的43%,行政村之间争议占17%,乡镇之间争议占16%,个人之间占23.3%。难以调处的林权争议类型主要有:国有林场与集体之间的权属争议、集体之间的权属争议、县际及州际间权属的争议。

2、纠纷原因

(1)客观原因。与1981年“三定”时期的工作疏漏直接相关。“三定”工作不是很规范,有的是干部坐在家里依据图纸,不到林地现场进行勘验,对划分的林地只讲地名,不进行实地勘测;而有的林地的小地名老百姓又有不同的叫法,导致曲解,形成四至不齐。

(2)主观原因。少数农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乡镇政府拿《林权证》给村民自己填写,造成一宗地有两个证、甚至多个证的情况。

(3)历史原因。经历时间太长,原来老一辈没有纠纷,现在依据都没有,由于参与分地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素质低,导致没有完善相应的手续,造成没有相应的档案,没有历史资料,加之参与脚踏手指的老人一过世,便形成纠纷。另外,1992年土地详查时,也没有搞彻底,有的与1981年的情况存在冲突。

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地的林权纠纷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其一,国有林场用地是通过脚踏手指,没有村民大会议定,通过指定后,没有正式的政府批文,划拨没有文件,导致双方都没有证;其二,在划拨林地时,工作不规范,分配给农民,又划拨给国有林场。例如:①位于市区的国有马鞍山林场与周边原10个行政村均有权属争议,1995年市人民政府作出裁决,经过人民法院一审、二审程序,最终维持了市政府的裁决。但是在实际履行管护职责时,仍有不少矛盾,相当部份村组干部并不认可所裁决、判决的界线;②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多年来一直与凯口村各村民组集体存在较为尖锐的权属矛盾。在林改中,有部份村民出示1981年原都匀县政府颁发的《山林权所有证》,这部分林权证与1982年原都匀县政府55号文件《关于林业局与平浪、凯口、石龙三公社关于平浪国营林场管辖山林权属报告的批复》的边界权属部分重合。原县政府1982年《批复》没有规定原1981年的《山林所有证》废止,这2种证据到底应当采用哪一种?

(4)经济原因。林权纠纷引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关系问题。林改后,随着土地升值、林木价格上涨,出现了争山争林的现象,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通过林改,农民的法律意识日渐觉醒,越来越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用益物权层面的纠纷主要涉及到利益分配标准的公平性,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原来历史形成的林权纠纷因林权的价值上升进一步尖锐化;另一方面则是因林权制度改革自身制度设计的因素而引发了新的矛盾。

(二)林改工作投入大,经费不足

林改经费国家、省、州、市已到位260.6万元,现在全市林改主体改革已进入尾声,但配套改革才开始起步,各级下拨经费和我市林改经费预算仍有较大差距,为此,为保障林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市林业局在林改设备配置及档案室建设上所需资金均为自筹资金,没有使用林改专项经费,尽管市局想方设法解决林改经费缺口,但解决额度仍然很有限,要想实现林改目标,完成配套改革,还要依靠省、州政府大力支持,望能加大省州林改经费补助力度。

(三)配套政策未完善,群众利益未能真正实现

一是实施林改后,群众对林木享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势必与生态公益林管理限制产生一定冲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标准较低、资金落实等与农户愿望可能会有较大差异,且在公益林区划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区划,事先并未征得群众认可,将影响其执行能力和具体成效;二是在今后的资源管理中,例如盗伐、滥伐的界定等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的相应配套,及时跟进;三是森林采伐规程中林木主伐年龄偏长,林农投资回报年限过长,群众利益回报周期过长(如马尾松主伐年龄为31年,应当予以政策调整),“群众得实惠”未能得到真实体现。

三、对策思考

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党委、政府对林改工作的要求与林改工作的实际,为有效推进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林权纠纷的调处力度,依法维护林权者的合法权益

上述林权纠纷由于权源依据不足、相关印证材料缺失,加之部分地方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理要求政府划拨土地或强行要求收回土地(主要针对国有林场),林权纠纷调处难度较大。林权纠纷已成为全面推进林改工作的绊脚石。为推进和谐林改,推进全州林改工作进程:

第一,建议市林改小组综合协调、统筹,从体制上化解纠纷。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山林权属纠纷工作的领导,在原有山林权属纠纷调处机构中增加相关部门工作经验丰富、威望高的老党员、老村干、寨老等充实林改纠纷调解队伍力量,提高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率,为林权证的发放打好基础;二是认真分析山林权属纠纷原因,多形式多渠道加以解决。同一行政区域内的纠纷在当地解决,把纠纷解决在基层,层层抓好落实,明确职责,凡多次协调仍不能解决的纠纷,经市政府同意,报州林改办审批后可暂缓进行林改;三是认真抓好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林纠纷的调处工作。国有森林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群体,在调处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林权纠纷时首先要依法保护国有资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要做到依法依规、公正合理、统筹兼顾;四是对一方持有法律确认的权源依据,另一方无理且非要要求重新划分的,要坚决制止,对造成破坏的要依法打击,同时通过法定途径,确认、换发全国统一的林权证;五是对界限不清、权源依据不足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或明确股权整体转让。

第二,建议市人民法院从服务大局出发,依法裁判、并将审判活动与农村多元化调解机制有机统一起来,从机制上化解纠纷。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在深入理解政策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以乡镇调委会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的调解网络的作用,人民法庭应加强与基层司法所的沟通联系,加强对调委会的指导,争取把涉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林权纠纷,主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协作来推进,开展林权调查,勘查林地四至,加大纠纷调处力度,妥善处理林权纠纷,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林业承包纠纷案件涉及面广、人多,社会影响大,法官在坚持依法审理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多做思想疏导工作,注重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协调,重视加强与林业部门、与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形成司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多层面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好林业部门熟悉林业历史状况、政策实施问题、林业技术问题,乡镇村等基层组织比较了解村情、民情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

2、加大人力资源调配力度,完善部门机构设置并充实人员

近十年来林业部门基本未进公务员,招聘分配到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同时林业部门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增长较快,林业科技人员缺乏,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影响了林业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适应新时期林业事业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林业部门与编办、人事局等相关部门争取有效措施,提高林业干部职工素质。一是公开招考林业公安干警;二是招考林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3、加强请示汇报、积极协调,将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林改办要向市委、市政府、州林改办多反映情况。林改工作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林改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通过汇报使领导知晓了、重视了,就有利于问题的积极解决。依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黔府发[2007)34号)要求,林改经费由省、州、县财政按4∶3∶3的比例承担,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林改工作正常进行。

4、进一步加大林改宣传力度

个别乡镇对林改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其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林改成员单位参与率低是造成林改工作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大林改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同时,认真做好林改信息的收集,年底前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作为重点,抓好各类林改典型,及时反映各乡镇林改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经验,加强林改在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林农收入等方面的宣传,营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5、加大市级林改督查力度

成立由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的林改工作督查组,每两个月对林改工作督查一次以推进林改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并高效解决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效推进林改。

6、加快出台林改配套改革政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农村改革工作,中央2008年提出用5年时间建立起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勘界确权后,虽然确立了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产权得到明晰,农民吃了定心丸,但如何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如何解放林业生产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形成林业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是执政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①改革现行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山林到户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采伐林木的点多面广,给基层林业工作站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林木采伐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实行分类经营,严格控制公益林采伐,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按方案落实采伐指标。实行林木采伐审批公示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便捷服务。

②为林农发展集体林业提供资金支持。林业的良好发展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紧密相连的,林业不能只在内部打转,要让林业融入政府、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达到相互推动、加快发展的目的,只有得到高度的重视才能更健康、更有序地发展。第一,市政府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将林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的基本建设规划,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第二,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规范流转程序,保障公平交易,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抵押贷款服务中心等;第三,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提高补偿标准。

③为林业的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一是林业部门要不断转变职能,切实搞好服务,让林农掌握好、运用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搞好技术服务,让林农掌握一种或几种林业技术;三是要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发布林产品市场信息、林业科技信息、林业法律政策咨询,让林农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让林产品广有销路。同时尽量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

总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延伸、深化和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深刻理解林改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大林改宣传力度,坚定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的信心,在省、州的统一部署下,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审核颁证、涉林税费清理、配套改革等环节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林改工作,确保在2009年12月前全面完成改革发证工作任务,在2010年12月前完成档案整理工作,并积极引导农户做好林地文章,积极探索林地有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培育林业支柱产业和产品,帮助农户提高收入,从而真正取得改革预期成效,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财政增长和林权稳定的目标,达到都匀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乡林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在市林改办的统一安排布署和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深入扎实稳妥地开展,圆满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基本情况

我乡总幅员面积128682公顷,涉及7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共1543户,5318人。本次林改总面积亩,其中农户自留山面积亩,责任山面积375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山林面积亩,其它承包形式500亩。公益林亩,商品林17652亩。林改确权宗地2289块,发证1161户,共1174本。确权到户率为%,发证面积亩,占应发证面积100%。签定林地承包合同1161份,签定率为100%。

二、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情况

加强林改工作领导,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我乡林改工作启动后,立即成立了以政府乡长王官宇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林业、国土、财政、综治等部门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组,各村民小组以会议形式推出了林改理事会、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配合乡两级林改人员及林业专业技术员现场堪界、确权及勾绘宗地图,以行政区域属地划分,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鉴定责任书,纳入考核。增强了各级林改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确保了林改工作质量和进度,有力地推进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林改中,全乡

共调处林权争议纠纷7件,调处率90%。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林改舆论氛围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召开乡、村、组林改人员培训会6次,多次邀请市林改办及市林业局领导和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林改期间共印发林改宣传资料1500余份,制作条幅5幅,张贴标语125份,办林改专栏15期,提高了林农对林改政策的知晓率,激发了农户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严格林改操作程序,规范林改工作方法

我乡林改工作人员依据林业“三定”时期的林权基本情况。首先摸清家底和现状,依据摸底表入户公示本组自留山、责任山、未落实权属的集体山林面积、分布状况,拟定村、组林改方案,村、组多次召开林改会议,按照“四签”和“两个2/3”的要求表决通过,然后报乡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我乡林改堪界确权调查,坚持“五

到场”,对申请表、堪界表、林改宗地面积勾绘现场认定、签字,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二榜公示表,并再次以会议形式进行公示。

林改外业工作经林改办验收后,转入电子录入。

各村与农户签定林地承包合同,抽调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审核申请材料和填写林权证。

依据1:10000的外业工作图分村将每块宗地号转绘gis地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模式出图,粘贴上证。

我乡严格按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验收管理办法》对照检查,完善档案。按乡两级分类归档,全乡共装卷归档150盒,只待有关部门验收。

三、林改取得的成效

1、经过林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激发了林农爱林、护林、养林的热情。

2、通过确权发证,解决林权争议,明确林地、林木产权,增强了群众保护

森林的自觉性、积极性。乱占林地、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

3、生态区位优势和生态效益得到体现,公益林补偿得已兑现。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年未归,当事人一方无法到场,我乡个别历史遗留林权纠纷,无法终结调解。造成宗地无法确权,暂缓发证。

五、扫尾工作安排

对个别存在的林权纠纷和争议,依照林改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做好调处工作,尽快确权颁证。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乡镇林业工作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协助乡、村、组干部组织林农对宗地使用权界限、所有权界限临山逐宗核实登记,做到“三有”(有草图、有估算面积、有明显四界)、“三无”(无纠纷山、无重证山、无漏登山),有关做法和要求参考《临山踏界规范要求》。

2、林业产权改革的范围包括: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包括

林地的所有权。

3、对面积小、地形地物不明显、地形图上难以区划,每户林农都要一本证的,可采用

“联户勾图分户发证”,并附以万分之一比例地形图放大后作地图的宗地平面示意图,有条

件时可实测联户各分块面积。

二、判断题:

1、由县林业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村(组)级林改工作小组(错误)

三、选择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C)

A.放活经营权 B.落实处臵权 C.明晰产权 D.保障收益权

2、召开村(组)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林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进行票决通过。

召开会议特别是召开村(组)林改方案票决会议时,要严格做到与会人员数和同意林改方案

人员数应超过与会人数的(B)

A.五分之四B.三分之二C.二分之一D.六分之五

3、四至勾绘界限与实地一致,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0.3mm;

没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C),超过误差的,宗地为不合格。

A.0.3B.0.4C.0.5D.0.6

四、简答题:

1、请列举出林业站协助、指导乡、村(组),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的操作步骤。

答:摸底造册—第一榜公示—制定林改方案—勘察—第二榜公示—签订合同—林权权利

人申请发证—审核—输机—发证前第三榜公示—办证—建档十二个操作步骤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

2、林权纠纷调处中应把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坚持尊重

历史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四是坚持稳定性的原则;五是坚持政策连续性的原

则;六是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七是坚持不越级解决的原则。

纠纷调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山林权属争议未妥善解决之前,暂缓确权发证,任何一方不得进入有争议的山林

从事除森林防火以外一切林事活动。

二是山林纠纷一经调处,应及时签署协议,明确原争议范围,确定协议界限,原争议双

方及证明人签字。对经调解达成口头协议且当事人在林权登记申请表签字认可,但未形成协

议的要求补签协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补签协议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下达调解书。

三是对尚未调处解决的纠纷情况进行登记。

五、综合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五大原则

答: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二要坚持统

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收保护;三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决策权;四要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五要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

革符合实际。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三)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尊重历史,确保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重视现实,不打乱重来,不重新分配。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坚持依法改革,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确保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与法律规定相符合,使改革成果合法有效。

二、改革的范围和方式

(一)改革的范围是全市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集体林地林木能够分到户的要坚持均分到户,不适宜分到户的要以均股均利的形式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平均分配权。

(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将村集体经济组

织所有的林地林木均分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每一农户,和村委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类似分田到户)

(三)其它承包经营方式。其它承包经营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适合“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林木、林网、公路林带、面积较小的山岚等,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

(四)村组集体经营管理方式。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可保留少量的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收益用于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五)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经营的承包期为70年,以其他方式经营的承包期为20年,“四旁”林木的承包期不少于2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六)时间要求。2010年在全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到2013年,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农民

持续增收、生态明显改善、林区安全和谐的目标。

三、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和发动宣传阶段(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

1、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标语(样本)、印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白纸(样本)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改革的内容、政策和意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组织召开镇(处)级集体林树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成立镇(街)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不少于5人的工作小组,制定镇(街)级林改方案。各镇(街)根据《莱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乡镇改革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选举结果公示7天。

4、村级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后,镇(街)林改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培训。

5、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那种情况,都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每次会议都要有签到记录、表决结果和会议记录。这些记录必须要统一格式

(样本)。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1、首先村林改工作小组对本村所有林地林木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林地林木资源情况。村林改工作小组要对林地林木资源情况,分不同地类、不同林种和不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对照各村林地承包台账和其他林地资料,填写《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建立林地林木资源台账。对有争议或情况不详的地块进行实地丈量核实,镇(处)应对调查摸底进行指导并对结果审查把关。

2、摸底调查结束后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林改方案和具体的承包方案,村组改革方案要因地制宜,做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第二部分明确本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和林权现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参与改革的人员和林地林木范围数量。第三部分明确改革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经采取均林、均股、均利等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1)商品林。适宜分户经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按人均分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实产权,并以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给农户发放股权证。(2)公益林。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

实产权,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给农户发放股权证。(3)宜林“四荒”和“四旁”林木。宜林“四荒”和“四旁”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四荒”和“四旁”较少的,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产权归村集体。(4)已经划定为公益林的用材林、经济林、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5)公路林带和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非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先调整为林业用地再改革。二是自留山。林业“三定”(1981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划定的自留山,在经农户同意后,可采取以自留山证换股权证方式,将自留山收归由集体统一经营,给村集体发放林权证,农户发放股权证,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三是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争议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第四部分明确实施办法。一是明确林权到户的方式方法;二是明确林地林木承包费收取规定;三要明确林地林木承包合同内容;四要明确集体林收益分配和使用办法;五要明确建立档案要求等内容(样本)。方案制定后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

民代表会议,讨论改革方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通过方案。对确实没有林改任务的,村委要写出书面材料,经镇(街)片长、镇长签字上报市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然后进行张榜公布,公示期七天。

3、各要制定的林改方案公示期结束后,报镇(街)政府审核,审核主要对照以上四部分内容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内容详细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等。镇(街)政府审核同意后,下发批复文件(样本),对制定方案不合格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各镇处要将各村的林改方案以及参加林改会议人员签到表、会议记录、表决情况表(复印件)、镇(街)批复文件等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复印件上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阶段:林地林木承包阶段(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林地林木的承包范围也是这次改革的范围,是指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和林木,主要包括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商品林、公益林、宜林“四荒”、“四旁”林木、公路绿化带;其他需要改革完善的林地、林木;对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林地林木进行审查。

1、落实林权承包

(1)林改工作小组依据林改方案的要求,对集体林地林木实

行家庭承包的,以家庭为单位拟定出承包分配方案(样本),包括承包户主、人口、宗地位置、承包面积(株数)等内容。承包分配方案要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完善。然后组织承包人到场,划定林地界线,确定四到标志,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填表面积一栏用铅笔填写),然后包村干部或镇林改办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林木林地的四到界限,株数的造林等并与四邻签字盖章,把集体林地、林木落实到户、到人。

(2)对实行其它方式承包经营的(主要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和林木。经公示无异议,报镇(街)政府批准后,由镇林改工作小组及相关林权权利人到现场落实林地、确定边界、并与四邻签字盖章并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3)对公益林等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不适合分户经营的,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改革,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落实产权,将林地、林木的股份数量、股权权重、利益分配方法等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发放股权证,对以后的收益比如国家征用、大户承包等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可以留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益

事业。

(4)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和林木,要本着“新生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凡手续完备、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但没有损害集体或村民的利益,且承包人或流转受让人已实际做出大量投入,履行了造林和管护义务的,可以采取“动钱不动地”调整利益分成比例等,依法加以完善和规范;对明显不合理或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损害集体或村民利益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依法妥善处理。

2、签订承包合同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分为:家庭承包方式、其它承包方式。(1)采取家庭承包的,由村委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承包林地的类型、坐落、面积(数量)、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林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要包括发包方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和鼓励承包方造林、护林;承包方不改变林地性质,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按期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资源管护内容。(见样本)

(2)其它形式的承包合同,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中规定的内容应该更详细、更明确。其它形式的承包还包括承包费交纳。(样本)

第四阶段:林权权利人向林业局申请登记

1、本次林改的林权登记申请以镇(街)为单位汇总。承包人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后申请林权登记的,要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见附件)。各村将权属落实情况造册,连同林权承包人的《要权登记申请表》、《承包合同》和本人身份证明,一并报镇(街)政策审核。受理申请以宗地为单位,一个申请人有多宗地的,要分别申请。两个以上林权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林地的,则由其签订的合同中权利或收益所占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登记;林权权重相等的,由其共同推荐一人申请,并由其他人出具委托书。经镇(街)政府审核无误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2、申请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法人的,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其他组织的,由其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

3、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林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材料: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

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4、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书填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林权权属证明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后,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五阶段:实地勘界

实地勘界、登记工作量非常大,也是把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的关键环节。林权登记申请由林权登记机关审查受理后,组织技术人员及林权相关人员对宗地进行实地勘界。实地调查森林资源现状和勘测宗地界线,包括宗地座落、小地名、四至界线、拐点坐标、地类、面积(株树)、林种、树种、造林等。认定权属界线时,必须由被调查宗地林权权利人与相邻宗地林权权利人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可后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对产权已经明晰的林地、林木,要依法逐地块实地勘界、登记,核发林权证书,确保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四到清楚、权属明确、数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对权属不清、林权有纠纷的要在确定权属、解决纠纷之后,予以发证。

第六阶段:林权争议处理

1、处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完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互谅互让、依法依规的原则,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村间问题不出乡,乡间问题不出县”,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处理机关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跨行政策区域的林权纠纷,原则上由应由所跨两个行政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3、处理依据

(1)林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2)其他证据。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

及附图;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4、处理程序

当事人协商。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一方不愿协商解决的,向当事人共同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

一是行政处理。林权争议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政府出面解决。行政处理的程序:(1)申请人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2)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提出证据,如提供林权证、土地证等权属证明。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和证据认定争议事实。(3)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先进行调解,经过调解意见达成一致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4)当事人对政府裁决不服的,可依未能提出行

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二是司法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裁决和行政复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阶段:林权改革档案管理

1、档案的内容。林权改革档案是指在林权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音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林权档案建立的内容一般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等材料。

2、档案的保管期限。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从保管期限上可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八阶段: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的内容

(1)林改准备工作情况。包括组织机构、配套文件的制定、宣传发动、培训和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2)实施操作情况。包括操作规范情况,合同签订、外业调查勘界等方面。

(3)登记发证情况。包括发证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发证是否到位等方面。

(4)工作效果。包括林改完成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2、检查验收的方法

村按照林改方案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填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情况表,报镇(街)政府。镇(街)对林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后在验收报告上签署意见,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市林业局检查验收后,签署意见报烟台市林业部门。

下载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xx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对您们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把我镇集体林权权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我们肖家乡位于会同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林区乡。全乡辖9个村,94个组,2504户,9480人。全乡土地总面积13.9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1.1万亩,楠竹面积7.5万亩。全乡森林蓄积量21万立方米,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林改工作流程,分级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在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录沿河湾镇党委书记陈胜军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用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自2012年1月开始,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XX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2010年对于我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说,既是决战年、又是攻坚年、也是成功年。一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直是各级党政工作的重点、社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