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余姚、温岭、龙游学习考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情况报告(精)
关于赴余姚、温岭、龙游学习考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建德市学习考察组 2009年5月25日
一、余姚、温岭、龙游三县(市)的基本情况
(一)余姚市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丰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称。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526.8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总人口85.3万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4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余人,城市定位为现代和谐宜居城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84.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97元。
(二)温岭市
温岭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三面临海,东、南濒东海,西邻乐清湾,北接路桥区,是一座滨海城市,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称。全市行政陆域面积925.8平方公里,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常住人口176万余人,其中本籍人口116万人。市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人,建成区已达30.5平方公里,城市定位为浙江省东部沿海现代化工贸城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78.5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5.3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0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24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54元。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城市化重点培育城市之一。
(三)龙游县
道路为标志的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开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和开发区整体提升方案,指导第三产业布局发展,优化工业发展格局,推进城市由混杂聚集阶段向分区聚集、多级聚集阶段演变。三是加快老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重点研究建成区内居住区与工业区和谐发展问题,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两规”对接工作,完善适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指标体系和规划控制政策。
3、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的规划用地、经济技术指标的设定、方案设计等规划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工作主动,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开展余慈高铁新城研究,全力推进余慈中心城建设。三是围绕打造“人文余姚”,着力挖掘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革命文化,丰富城市内涵。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群众看得见、能受益、效果好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4、创新规划管理机制。紧紧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题,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努力形成符合现代化和市场体制管理要求、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成立行政审批科,明确报建项目进入“窗口”后,统一由行政审批科负责审批。同时,加强对镇、乡规划工作的领导,设立5个基层规划管理所,实行分体分级管理。二是规范规划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建立局机关审批例会制度,疑难问题集体会审,重大规划报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三是深化阳光规划。建立城市规划展示平台完善城乡规划的公示、公告、听证等制度。四是加强法规制度与标准建设。加大上级相关技术规范的执行力度,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户外广告、阳台建筑面积计算等一系列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服务效率。
(二)温岭市
1、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自1981年第一轮温岭县城总体规划开始,温岭市总体规划已编制了四轮。从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多座高楼,力求幢幢是精品,不管是空间布局、与周边的衔接、立面的设计等,未达到规划要求,宁可推迟开发,留足空间。目前,城区已建造高楼60余幢,可以说幢幢是精品,座座是亮点。二是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并开放城乡规划展示馆,扩大规划的公示广度和深度,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知情度。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监督规划执行。
5、关注民生,积累善意。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注重民生、积累善意”的理念贯穿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一是完善城乡污水处理体系。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消灭露天厕所;建立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工业化和末端水系污染处理,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二是完善城乡环卫体系。除4个镇自行处理外,其余7个镇全部纳入市垃圾处理厂处理,目前每天处理达200多吨。下步在东部区域再规划建造1个垃圾处理厂,实现全市垃圾处理全覆盖。三是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加快实施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完善市域供水体系,确保全市人民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四是完善公交一体化体系。建立公交网络体系,镇镇都通公交。五是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全力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建设,对人均不到18平方米,由政府提供廉租住房,计划今年全部实施到位。另外,完善城乡燃气供应体系等。
6、服务大局,四通保障。通过创新机构、明确权限、调整职能,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四通”,即直通指即到即办,变通指难事巧办,沟通指协商办理,精通指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具体:一是依法设立市建设规划局行政审批科,将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工作类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职能全部划归行政审批科,实行统一受理、授权审批、集中办理,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审批”,实现规划编制、审批、监管三分离。二是拓展绿色通道服务。采取一次性告知企业服务措施,并将工业企业项目的方
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的试点县,全力编好县域总规,指导县域协调发展,形成了总规、详规和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着力推进规划全覆盖。同时,抓好规划转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规划挖掘项目,以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
3、强化区域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一是依托县城所处“两江、两山、两滩”的独特自然生态资源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城市定位为浙江省中等规模的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城市划分为以建成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区、以龙游石窟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区和以龙游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区为组团的生态工业发展区等三大功能性区块。二是构筑“一心两次三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即“一心”龙游县中心城市,“两次”湖镇和溪口两个县域次中心,“三区”龙中经济片区、龙北经济片区和龙南经济片区。三是深化、细化以中心镇为主的镇域体系规划,做好一个核心(中心镇、中心村),两大产业(农业、工业),四网(路网、水网、电网、线网)”文章。四是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了“一区三块一带”的产业空间格局,即一个省级工业园区,溪口、湖镇和城南三块工业区,以及横山--塔石--石佛建材产业带,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促进中小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控制。一是完善规划科学决策机制,即由县长主持召开规划、建设、国土、发改、财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着重商量决定城市建设项目和重大项目准入、布局等。二是完善工业决策咨询机制,即由常务副县长主持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工业项目原则上进入“一区三块”工业功能区。三是政府建立土地收储中心,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取消城市周边村10%的留用地指标等。四是建立先规划后出让的供地机制,同时严厉打击
龙游县提出了三大功能性区块的城市空间格局,从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不同区域功能,推进城市有序、协调发展。
(三)非常注重规划投入。一是三县(市)都非常注重城市规划投入,县(市)级层面每年都投入1000余万元,多的年份投入2000多万元(不含乡镇、村等规划投入)。二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纯规划模型、图纸展示板等,温岭市投入1500余万元、余姚市投入100多万元、龙游县投入200多万元,集中介绍宣传城市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城市建设成就等,为广大市民参与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了互动平台。三是十分重视规划的宣传,除展览馆展示宣传外,编印规划宣传册及利用舆论媒体加强宣传等。同时,都将规划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广大市民和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
(四)非常注重机制创新。三县(市)都十分重视规划管理机制创新,县(市)级层面设立城市规划委员会或规划决策联席机制,以此把握城市规划及规划间的衔接和重大项目的准入等。局级层面,余姚市、温岭市都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审批”等;龙游县规划局也理清了内部职责,明确了权限等。全县(市)面上,都设立了乡镇规划管理所,全权负责各自范围内审批事项等。同时,还建立了正常化的培训机制及稳定的规划投入机制等,保障城乡规划工作纵深推进。
(五)非常注重规划执行。从三县(市)规划实施情况看,都非常注重规划执行。对规划大的方面、城市性质及原则性的方面坚决不作调整;小的方面也不轻易作调整,且调整一定要讲程序。正因为做到严格执行规划,严肃规划刚性,虽经数轮规划的修编,但都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确保城市有序和持续发展。城市功能区域划定后,严格执行,坚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另外,温岭市、龙游
行批后公告。严格建设项目程序,按规定进行选址公示、设计方案公示,无异议的予以审批,并进行批后公告。
(五)加强规划宣传。继续将《城乡规划法》列入全市普法宣教重要内容之一,切实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府领导、乡镇党政领导的城乡规划意识,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定期组织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省、杭州市城乡规划方面的各类培训,创造条件组织或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来我市授课等,进一步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和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重视村级主要干部的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规划意识,提高村级组织的依法管理能力。同时,利用《城乡规划法》颁布日、法制宣传日等,积极开展城乡规划咨询等活动,扩展城乡规划宣传面。进一步加大舆论工具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市民的城乡规划意识,使城乡规划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第二篇:赴广东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立岗镇党委书记保学儒
8月30日至9月4日,我有幸到广东东莞市石碣镇学习考察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经验。考察期间,全面听取了当地有关领导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感到触动很大,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并且切实地感受到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性,看到了农村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参观地农业发展情况
石碣是内地供港蔬菜最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占每日香港市场出售蔬菜量的半数以上,备受“餐不可缺时蔬”的香港人关注。目前,石碣已建立专门供港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拥有十七家出口供港蔬菜的专业公司,并与港商合作实行农户种菜,基地收购,公司出口运港上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在全国各地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保证供港蔬菜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近几年来,石碣镇围绕建设富强和谐的江滨花园式现代化城镇的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农业、城市、环境、文化等各项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城市文明形象大大提升。同时石碣镇顺利完成了旧村拆迁工程,进一步整合 1
土地资源,打造沿江住宅带,修建沿江景观带,为进一步优化石碣镇的发展环境,推进“江滨花园式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镇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差距
今年以来,我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
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劳务输出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到重点工作抓落实、难点工作抓突破、亮点工作抓创新,全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镇。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提升幸福、永兴、民乐3个中心村;高标准规划建设通伏中心村;整合资源,推进兰光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及社区建设工作,打造全区“第一村”。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运作、强化小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小城镇水、电、路配套设施,实施西环、北环路打通工程,规划集中住宅区,充分发挥集镇贸易活跃的优势,加大主干道路和集贸市场改造力度,将立岗镇着力打造成为黄河金岸边产业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适宜创业就业、环境优美宜人的商贸特色小城镇。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有了显著的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有了明显提升,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镇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二是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太短,农业产业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宣传。四是基础设施有的已经老化、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原设计能力,部分农民的居住环境仍然较差。
三、学习先进经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树立用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二是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局面。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
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推广优质品种,实行喷微灌溉、灌区节水管理与精细灌溉等综合节水技术,以及雨水集蓄技术与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转化先进经验,规划落实今后工作
一是大搞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固本强基”为目标,以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1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建设畦田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冬麦种植。统一安排布置,完成冬麦种植2.3万亩,并将项目区建设成集中连片,沟、渠、路等基地设施配套、完善,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种植模式,争取冬麦创高产。三是及早谋划明年各项重点工作。2012年我镇将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水平,通过改善设施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全面优化和丰富农产品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1、提高优质粮产能,夯实农业基础。2012年继
续发展兰光、先进、通义等村的稻蟹种养结合模式,面积达到3万亩。
2、引进新种养技术,发展精品瓜菜。扩大银星供港蔬菜基地面积,继续完善渠道砌护、电力及配套工程建设,最终建成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农户培训观摩,新成本转化的示范园区;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扩大兰光村瓜菜的种植规模,建设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移动温棚瓜菜示范园区,不断提升规模化程度和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完善“支部+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
3、加大扶持的力度,提升畜牧养殖。利用立岗北大湖荒地,建设占地40亩、存栏10万只的蛋鸡现代产业化发展项目,构建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全面完成金星村高标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并成立贺兰县维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饲养量达1000头。
4、完善农庄的建设,推动观光产业。续建兰光村休闲度假村,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休闲的观光景点。五是加快中心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兰光中心村建设将通过整体搬迁规划,完成村内道路、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心村;全面完成通伏中心村420户新居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第三篇:赴外学习考察党建工作报告
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 赴江西省南昌、赣州市学习考察报告
2月15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魏部长的带领下,我有幸和县委组织部及部分兄弟乡镇的9名同志组成考察组,远赴江西南昌市、赣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南昌、赣州之行很受教育、很有收获,既拓宽了视野,更增添了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收获和体会
通过此次零距离感受南昌、赣州两市经济发展变化,多角度体会党建工作特色,深层次领略发展亮点,使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感受到当地不管是在党建工作还是在经济工作上,优势和特色明显,清醒的认识到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自己既有沉重的压力,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增强了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下面我谈几点个人偏颇浅见的感受。
(一)抓细节铸就大党建。党建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实在、形式务虚、工作显效慢,不像经济工作具体实在、风光体面、成效立竿见影。通过学习考察南昌县、赣县农村工作,自己体会到党建工作上台阶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组工干部默默无闻的抓党建,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弄虚作假,更不能花大人力、大财力搞形式,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必须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先导工程来抓,创新党建理念、党建模式、党建载体、党建机制,夯实党建基础,从细微处抓,经常是“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逐步树立品牌,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献真情构筑强组织。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这次学习考察走过的南昌青云谱区、南昌县莲塘镇、赣县等地的工作方法使人深受感慨。青云谱区开展“民情夜访”、南昌县莲塘镇实施的“三民两诺”项目、赣县农村开展的“三送”活动,无一列外都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炼出来的为民行动,他们视老百姓的事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精神,在琐事办理过程中彰显党性,用行动和群众联络感情,感染群众,影响群众,使群众转变观念,起到了强化组织的作用,这些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各级干部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多关心群众,多深入群众,不能因为忙于经济工作,忙于纸上党建,而疏忽群众的一些小事情。只要我们献出一片真情,为群众多谋一些小事,解决一些小问题,哪怕是偶
扬的斗志和模范带头的作用,靠一种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引导员工,促进发展。我县基层党员尤其是农村党员教育难度大、效果差,导致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平时开展活动思想难统一,组织难、召集难,使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流于形式。为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吸引力,更好的教育党员,我们可以思考协调整合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的党员娱乐活动室,开展创建“党员之家”活动,开放党员活动日,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借机对党员进行集中教育,既起到丰富党员精神文化生活、统一党员思想的作用,又达到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作用。同时,探索建立党员活动或救助基金,保障党员活动经费,对出现家庭困难的党员和贫困党员及时给予救助和帮助,使党员真正找到自己的“娘家”,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
(五)招大资推进快发展。江西赣县目前已达到了“招商选资”的发展地步,他们要求招引的企业必须是环境污染小、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仅2011年全县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几乎空白,招商引资停滞在初级阶段,与赣县的差距令人震惊。因此我们要激发经济发展动力,就必须准确把握产业转
整体上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以开展“双争”和“双联”活动为重点,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以“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实干型干部”为主题,以“重学、实干、正风、争先、尚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创新思路和方法,分层次、分类别,逐步构建科学、系统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党员“三卡管理”制度,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促进发展。认真组织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坚持班子成员联村,干部联户,激励和组织广大党员自觉投入到为民富民行动中,深入群众,掌握社情民意,全心为民排忧解难,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破解工作难题上创特色、求实效,进一步筑牢基层党组织基础。
(三)以创新和树立党建品牌为重点,着力促使基层党建水平整体推进。创新组织设臵模式,积极探索完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生产基地上、建在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上,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健全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产业党支部的服务职能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党支部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形成“支部引领,协会服务,党员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同时,要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二)认真总结总结这次学习考察的经验和做法,抓好推广、完善和提高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继续培植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活力较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基层党组织共同前进,使全县的党建工作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方向。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农村党员利益无法得到实现时,思想就会失衡,直接影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议进一步关注农村党员的合理利益需求,探索化解农村党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消除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感。
第四篇:赴嘉峪关市学习考察工作报告
赴嘉峪关市学习考察工作报告
七月,我们按照地委的安排,抱着力求了解,虚心学习的态度到甘肃省嘉峪关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听取授课,实地观摩等,学习了嘉峪关市城市建设、经营、管理等内容,了解掌握了嘉峪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实干精神;参观考察了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西部明珠气象塔、酒钢集团公司、紫轩酒业以及嘉峪关城楼,领略了同为古“丝绸之路”上不同的人文、历史和发展情况。在这个因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虽然面积不大(全市总面积只有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不多(全市常住人口30万人),旅游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却先后取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旅游名城”等殊荣,而且现代气息浓厚,城市功能完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位居甘肃省全省前列。特别是对他们发展规划好、起步早、起点高、大手笔、大规模,城乡面貌蓝天、白云、雪山、城市靓丽等非常震撼!对酒钢人“艰苦创业、坚忍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钦佩不已,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嘉峪关市学习考察给我们创新城市发展的启示是: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实行统筹城乡,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是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市的发展必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综合性的发展必然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城市和农村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 1
为服务,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均衡、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嘉峪关的发展其实就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钢铁工业的强势带动下,在全面发展城乡经济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上先行一步,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实行统一筹划,更多地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关注城市困难群体,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和谐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定位要准、发展观念要新、发展思路要好。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吐鲁番地区在发展理念上并不缺乏,“七大”战略科学地制定了我们的发展思路,要实现发展,战略上就必须做到按照地委的统一部署,战术上将各部门、各行业进行合理统筹分配,七大战略不分先后排序,而是各部门统筹协作,共同“嵌入式”发展;战法执行上,做到充分考虑在吐鲁番地区推进城乡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地域的差异性、任务的长期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农村,按照“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五个加快”(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侧重、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六个推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探索确立一条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和吐鲁番区情的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二、政府规划推动,市场配置资源,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先导。这是嘉峪关市推进城市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城市的统筹发展,必然首先要有定位,其次是规划,然后是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的选择。嘉峪关市在坚持以政府行为为主体展开的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紧紧牵住
规划这个牛鼻子,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和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发展的各类规划。他们以规划来体现和形成政府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图,对各类市场资源配置主体给出政府的信号,目标明确地激励各类市场资源配置主体做出相对理性的预期和分散的决策,这应该给我们起到模范作用。抓好鄯善的发展,首先要抓好定位,其次是规划,特别是要做好中长远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做到生态协调、环境幽雅,让我们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和老百姓增收结合起来,和城乡和谐结合起来,达到几个方面共赢。
三、立足多元特点,加快产业集聚,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强力支撑。城乡发展的推进,必须建立在不断做大做强的产业支撑基础之上,融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对此,嘉峪关市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坚决地走工业集聚发展的道路,主要工业布局在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此同时,特别强调在中心城市和县(市)政府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注重生态转换和结构的升级。对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地区,走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的产业化来具体落实和有效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此,结合鄯善县实际,我县工业集聚发展应该分层分片有序地进行,耗能较高、有微污染以上的企业应该向七克台镇鄯东工业园集中,发挥环沙尔湖工业区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今后的物流优势;化工、科技型无污染、高附加值企业向化工园区聚集,发挥铁路、公路的道路优势及火车站镇40年发展积累的人文环境优势;工业生活区向城北新区聚集,续接相关产业链,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发展小城镇,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创新制度设计,促进要素流转,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动力。越
是有效率的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就越强。嘉峪关市通过创新制度设计,使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尤其是劳动力,都可以按照人本的思想和逐利的原则,在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流动起来,可以在资本的粘合下,最大化自己的要素收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不同要素所有者在竞争起点上的公平。重点围绕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先后就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以及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流动密切相关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元化户籍管理等城乡一体化工作要点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并鼓励各级政府大胆的自下而上的创新,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有效流转,从而推进了城市发展。
五、聚焦公共产品,连结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监管经济秩序。嘉峪关市采取政策资源组合配套、系列推出的方式,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卓有成效地用“看得见的手”来聚焦和供给公共产品。无论在大、中型小区还是小型聚居区,随处可见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设施相对齐全,社会管理、娱乐休闲功能相当完善,城市绿化面积达到36%,公共体育健身面积达到88平米,城市的容纳率和融合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实现和谐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嘉峪关考察考察的时间很短,但带来的启发却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思考这次考察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在火车站镇广大干部中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和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心同德,团结拼搏,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7月
第五篇:赴港澳考察学生工作报告
赴港澳高校调研学生工作报告
在校区党委的关心下,根据学工工作部的统一部署安排,由学工部宋利民部长同志率领的赴港澳高校学生工作调研团一行17人,于08年12月9日至14日,前往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两所高校进行了参观、考察、调研。
在考察、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分别就学生管理、素质开发,就业指导、实习咨询,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辅导,学生社团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议题,与两所高校的学生事务处有关领导、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通过座谈交流、走访科室、参观学生校园活动场所等多方位考察了解,本调研小组获得了大量值得借鉴、吸收、利用的学生工作信息,归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港澳高校与内地高校在学生管理体制方面的差异
港澳高校负责学生事务的管理机构叫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负责学生发展、学生辅导、校园生活及职业及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使命,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的领袖,在日常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探求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强调学生的沟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1、学生心理咨询及辅导
香港大学设有心理辅导及培育部,部门有5-6个人,组成一个辅导团队,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心理专家,而且具有博士学位。主要工作包括:优势为本的咨询和问题为本的咨询;心理评估;心理预防教育等。其主要宗旨是推动同学建立正面的人生态度。
2、学生管理及素质开发
香港大学每年在新生入学时,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电子邮箱,重要信息都是通过邮箱传递给每个学生,从而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便捷化。澳门科技大学实行学长制度,配备生活辅导员和宿舍管理员,全面负责学生学习、生活及日常事务性的服务。管理包括硬性和软性两个方面:硬性方面,对学生的课内考试、宿舍管理及其他品德方面实行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软性方面,学长负责学生课内作业的辅助工作,每星期至少两次去课堂听课,学校设有专门的理财课程,为学生智慧理财提供理论支持。另外,由于该校内地学生较多,因此对内地学生课外生活的关注也是学校学生管理的重点之一。
3、就业指导、实习咨询
港澳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其工作人员均为长期在公司工作后,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然后转行到学校任职。主要服务有:发布就业职位;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实习安排;个别就业咨询策划;选拔试训练;毕业生就业调查等。香港大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习经验,每年暑假学生事务处主动为学生联系国内及海外公司,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而且在出发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4、学生社团管理
港澳学校的学生会都是在当地政府注册的具有相对自主权的群众性组织,他们与学校的关系仅仅是指导关系,不存在隶属和领导与被领导方面的关系。学校为学生会提供的服务包括:为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提供场所;协助
学生会换届选举;为学生会制定政策前提供政策咨询;代收学生会成员的会费;为学生会的投资提供建议等。澳门科技大学的校队组织包括:体育舞蹈队、足球队、辩论队、武术队,另外还有大学生艺术团,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参加大型活动的演出和对外交流和沟通。
二、几点启发和建议
1、加强学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队伍建设
港澳高校的心理咨询老师都是具有博士学位而且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从而保证了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学校充实专职心理咨询老师队伍,提高队伍的学历和社会经历,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2、提高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及创造性
通过考察,发现港澳学校的学生组织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与学生会组织不存在领导关系。由于内地和港澳的体制不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学生各级组织的前提下,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适当给予各级学生组织适当的自主权,让成员尽可能参与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培养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并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组织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组织成员能力的培养。
3、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港澳学校特别重视学生海外实习经验的培养,在大学四年中,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专门制定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预备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有丰富的公司实习经验和应试技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建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更加积极主动与外面的企业及公司联系实习岗位,为学生创到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可以邀请著名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和已毕业取得较好成绩的校友定期来学校举行宣讲会和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就业,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