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农业机械管理(精选)
农业机械管理
【组织机构】区农业机械管理局,是区政府直属正科级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现有在编在职人员23人,退休人员24人。内设一室三股: 即办公室、人事股、管理股、科技教育股。下属3个事业单位:区农机监理站、区农机化学校、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领导成员情况:
党委书记、局(站)长:王国光(2010.08~)副书记:周静霞(2004.08~)纪检副书记:王杰(2007.03~)副局(站)长:崔 晖(1999.05~)翟庆付(2008.07~)主任科员: 王学德(2005.11~)梁 彤(2008.05~)王保德(2008.05~)【概述】2014年区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宛城崛起的目标,以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组织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机具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河南省农业机
械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抓管理促进服务,抓典型促发展,努力做好农机管理、质量监督、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促进宛城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积极贡献。农机推广站获河南省农机农机推广先进单位、南阳市农机推广鉴定综合先进单位;顺达农机合作社获国家级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有两个合作社获得市政府奖励。福田、沃田两个合作社获得省级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称号。【农机装备】止2014年底,全区共拥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6429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02台,与上年相比增长了4%。联合收割机1122台,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6%。农机总动力达到130.72万千瓦,与上年相比增长了4%;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3。大型拖拉机主机发展快,配套机具也趋于多元化。农机经营总收入33123万元,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以上。
【农机作业】2014年底全区机耕面积达到97.2千公顷,其中深耕48.6千公顷,全区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农机深松整地等农机化新技术取得突破,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作业面积实现跨越。2014年全区玉米机播面积达到63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43万亩,玉米机耕面积58.5万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98%、67%、91%。农机作业领域逐渐在林业、畜牧业、运输业、筑路业等行业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农机新机具推广】2014年,全区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2台,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179台,耕整地机械306台,旋耕机241台,秸秆还田机41台,免耕播种机46台,深松机28台,挖掘机械9台,烘干机1台,玉米机械化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畜牧养殖机械化也得到大力发展。
【农机安全监理】2014年以年度检验为突破口,以“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田检路查纠正违章作业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共检验农业机械2000台,新入户机车405台,新培训办证309人。共纠正各类违法行为400余人次,出动监理人员50人次,出动监理车50车次,开展不同规模的培训班2期,其培训人员110多人次。农机监理站5人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办结所有的证照。
【农机化技术培训】2014年,共培训新机手200人,培训联合机手65人,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50人,管理干部90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100人。
【农机市场管理】2014年全年出动宣传执法车辆80人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整顿规范农机经营维修门店14个,培训办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资格证109余份,受理投诉2起,并得到妥善处理。有效的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维护了农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项目实施】2014年实施国家、省、市农机化项目5个: 一是2014年安排宛城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5万元,省特定奖补资金93万元。农机局成立了项目工作组,在项目的实施中,严格按照“三个严禁”、“八个不得”认真组织实施。采取一站式服务,农民从咨询、看机、试机、办理补贴手续都能一次性办结所有手续。并供信息咨询,在办公场所显要位置设立了农机购置补贴申报指示流程,手续办理导购台,方便购机农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共补贴各类机具709台(组),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0台,使用资金316万元;收割机179台,使用资金759万元;挖掘机9台,使用资金9万元;耕整地机械306台,使用资金66万元;播种机械46台,使用资金15万元;收获后处理机械1台,使用资金3.6万元;享受补贴的农民及农民组织428人(个)。特定奖补资金补贴机具86台,使用资金54.6万元。二是省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补助项目。2014年宛城区续建实施河南省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补助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2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财政补助10万元,机具购置92万元(其中:整合国家购机补贴资金30万元,农民自筹62万元),按要求全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5000亩,近三年来,在全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已达到17400多亩,覆盖全区三个乡镇13个自然村,深松面积5万多亩,小麦秸秆基本实现全部还田,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已达20多万亩,推广保护性耕
作机具1200多台,其中:免耕播种机230台,深松机168台,秸秆还田机245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95台,植保机械450台,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宛城区大力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10月10日上午,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在市农机局程相岑局长、闫道畅副局长等一行陪同下到宛城区视察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情况。视察结束后,张开伦局长对宛城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是省农机深松整地项目。按照《关于印发〈河南省2014年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安排我区农机深松作业计划4.2万亩,每亩补助作业费15元。为更好地落实省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对全区规模较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公开邀请招标,以市38万亩项目区为重点,涉及红泥湾、高庙、汉冢等乡镇,深松作业技术要求:深松作业质量要达到“深、平、细、实”。深度须保证在25厘米以上,深松后要合墒弥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抗旱保墒、适宜播种。服务合同完成后,由服务对象对作业面积和质量进行确认签字,补助资金真接兑付给农机服务组织。根据三秋生产进展,及时督导农机服务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任务。要采取全程监控模式,建立跟踪、统计、监控、评价和反馈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四是区秸秆还田示范推广补助项目。多年来,秸秆焚烧一直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特别是秋季焚烧玉米秸秆
现象较为普遍。而推行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可以减少焚烧、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区农机总站根据我区实际,结合外地经验,2014年在高庙乡、汉冢乡、红泥湾镇作为试点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示范推广补助项目。该项目计划安排实施玉米秸秆还田作业面积3万亩,其中:高庙乡1.5万亩、汉冢乡1万亩、红泥湾乡0.5万亩。区财政安排项目补助资金50余万元,对项目区承担玉米秸秆还田示范推广任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按作业面积给予每亩10元补助。同时为鼓励全区农户使用秸秆还田机具,提高全区秸秆还田作业面积,对新购置的秸秆还田机具在按规定完成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程序的基础上区财政给予每台1500元的累加补贴。目前该项目已按计划完成。五是是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取得成效。2014年,为认真做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于建设项目工作,健全完善“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机化示范推广服务机制,重点实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主推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在汉冢乡万庄村建立100亩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遴选远驰、顺达、乐丰、海明四个农机合作社为农机化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800-1000户农户使用或掌握新技术新机具,确
保宛城区主要机具、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全区已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面积17400亩。【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14年,全区已拥有农机械原值在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21户,50万元以上的27户。农机大户已成为服务农业生产最活跃的主力军。全区在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有45家,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1.8亿元,社员1850余人,各类机械5744多台套。合作社年利润8600万元以上,单机收入3-15万元。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地7.5亩,拥有社员70人,各类大中型拖拉机48台,配套机具70余台件。全区各类农村合作流转土地近4万亩。如高庙远驰合作社自己流转土地3000亩,带动服务项目区近1.5万亩;汉冢兴阳合作社自身流转土地1500亩,项目带动5000亩;其它象顺达、福田、惠农等合作社自身流转土地都在300—500亩。带动烘干、收耕、储存等产业发展、扩大提高。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严格按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标准要求,坚持既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和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围绕宛城区小麦、玉米两大农作物,依托汉冢乡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汉冢乡王万庄村建成宛城区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农机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00亩,同时又遴选了顺达、福田、远驰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建设50亩示范田。围绕保护性耕作,开展秸秆机械还田、小麦免耕机械播种、机械深松、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先后在“三夏”“三秋”黄金作业期前分别召开演示现场会,对大马力、复式耕整机械,深松机械,免耕播种机械分乡进行演示,同时开展农机手培训,培训一批合格的农民技术员,构建起区、乡、村农机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区委“包联共建、晋位升级”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动员会安排部署,根据区委要求与高庙乡大刘庄结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包联共建”工作。一是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帮助大刘庄村发展农机合作社1户,培育农机大户2-3户,二是依托农机保护性耕作项目,将大刘庄村纳入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基地面积100亩。使该村在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覆盖率达50%以上。
(审稿: 王国光 撰稿: 朱宛玲)8
第二篇:嘉荫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嘉荫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嘉 荫 县 财 政 局
文件 嘉农机规【2018】4 号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2018-2020年嘉荫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
为进步做好
2018-2020年我县农机购机补贴工作,根据省农委、财政厅联合下发《黑龙江省2018-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18-2020年嘉荫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嘉荫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嘉荫县财政局
2018年7月24日
抄送:公安局、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审计局 嘉荫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共印:20份
嘉荫县2018-2020年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依据《黑龙江省2018-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突出重点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优先保证粮食生产所需机具和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精准高效农业机械供给;突出政策的普惠性、稳定性,体现惠民公平和便民高效,积极落实普惠共享原则,推进补贴范围内所有机具敞开补贴,切实增强政策获得感;坚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向,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推进政策实施更加符合基层生产实际;提高实施操作信息化水平,严惩失信违规行为,确保政策规范廉洁高效实施,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和政策实现度。
二、补贴范围和补贴机具
(一)补贴范围。根据农业部确定的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按照省方案要求,确定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农用搬运机械、畜牧机械、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动力机械、其他机械等11大类20个小类38个品目(详见附件1)。按照省实施方案要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高效施肥、秸秆还田 2 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求。
我县属平原旱田种植区,补贴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为适应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求,从2019年开始, 免耕播种机品目只补贴4行及以上档次,补贴范围保持总体稳定,必要的调整按进行。
(二)补贴机具资质。补贴机具必须是我省补贴范围内产品,同时还应具备以下资质之一:一是获得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二是获得农机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三是列入农机自愿性认证采信试点范围,获得农机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补贴机具产品须在明显位置固定标有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和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的永久性铭牌。
三、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
(一)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下简称“购机者”),其中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二)补贴标准。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定额补贴,一般补贴机具单机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具体补贴标准按照《黑龙江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分档及补贴额一览表》执行。以户为单位申报,原则上每户内享受补贴资金最高不超过15万元。在保障农 民购机权益的前提下,鼓励种植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内享受补贴资金不超过200万元,提升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补贴额的调整工作一般按进行。鉴于市场价格具有波动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具体产品或具体档次的中央财政资金实际补贴比例在30%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符合政策规定。发现具体产品实际补贴比例明显偏高时,县农机补贴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调查,对有违规情节的,按相关规定处理,并上报处理情况;对无违规情节且已购置的产品,可按原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四、资金分配使用
农机购置补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鼓励采取融资租赁形式,支持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财政局将会同农机总站加强资金监管。上年结转资金可继续在下年使用。
五、操作流程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方式。
(一)自主选机购机。购机者自主选择农机生产企业确定的经销企业购机,并对自主购机行为和购买机具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责任义务。鼓励非现金方式支付购机款,便于购置行为及资金往来全程留痕。购机者对其购置的补贴机具拥有所有权,可自主使用、依法依规处置。
(二)补贴资金申请。购机者需自主向县农机总站提出 补贴资金申领事项,按规定提交购机发票、本人身份证(营业执照)、户口簿复印件、从事农业生产的村级证明和机具实物等申请资料进行核实登记,并拍摄人机合影。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由购机者和补贴机具产销企业负责,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实行牌证管理的机具,要先行办理牌证照,可由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上牌过程中一并核验;严禁以任何方式授予补贴机具产销企业进入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办理补贴申请的具体操作权限,严禁补贴机具产销企业代替购机者到主管部门办理补贴申请手续。2018年报名截止时间为10月26日;2019年和2020年两个批次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1日和10月15日。
(三)补贴资金结算。县农机总站、财政局按职责分工、时限要求对补贴相关申请资料进行形式审核,组织核验重点机具,确定的补贴对象公示不少于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在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中确认并打印相关报表,县农机总站、县财政共同审核确认加盖公章。由县财政向符合要求的购机者发放补贴资金,县财政将加快资金兑付进度,缩短购机者申领补贴资金时间周期。对安装类、设施类或安全风险较高类补贴机具,可在生产应用一段时期后兑付补贴资金。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机具如需退换,需经当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备案,补贴对象需将所领补贴款全额退回财政专户后方可退货。未经备案的退货行为,视为冒领补贴资金,产销企业与购机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县农机总站、财政局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主体,对补贴政策落实负主体责任,在县政府领导下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做好补贴资金需求摸底、补贴对象确认、补贴机具核实、补贴资金兑付、违规行为处理等工作。成立由县市管副处级领导刘伟牵头,农机总站、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研究确定补贴政策重大事宜。
县农机总站、财政局对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及时向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二)规范操作,高效服务。县农机总站、财政局将全面运用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切实加快补贴申请受理、资格审核、机具核验、受益公示等工作。补贴申领有效期原则上当年有效,因当年财政补贴资金规模不够、办理手续时间紧张等无法享受补贴的,可在下一个优先补贴,以稳定购机者补贴申领预期。如资金申请已达当年资金总体规模上限,县农机总站、财政局将通过发布通知、公告等形式,引导购机者理性购机。
细化完善补贴机具核验流程,重点加强对大中型机具的核验和单人多台套、短期内大批量等异常申请补贴情形的监 管,积极探索实行购机真实性承诺、受益信息实时公开和事后抽查核验相结合的补贴机具监管方式。
(三)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县农机总站将通过电视、网站等形式,积极宣传补贴政策,扩大社会公众知晓度。对申请购机补贴者信息进行公示,对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操作程序、补贴机具信息表、投诉咨询方式、违规查处结果等信息全面公开,实时公开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和享受补贴购机者信息(格式见附件2)。县农机总站将补贴档案完整备案封存。
(四)加强监管,严惩违规。全面建立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内部控制规程,规范业务流程,强化监督制约。注重购机者隐私信息保护,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窃取、倒卖、泄露补贴信息和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违规经营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财〔2017〕26号)精神。
附件1:2018-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附件2:________县(市、区)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购机者信息表
第三篇:关于关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2004年10月15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农业机械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生产、鉴定、销售、维修、推广、使用、培训、安全监理、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和设备。
第四条 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行署,下同)、县(市,下同)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管理工作。
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省农垦总局、省森林工业总局、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本系统内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经委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农业机械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第二章产品鉴定、销售、维修
第六条 农业机械产品(含组装省外和国外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到企业所在地的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条件备案。
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开发农业机械新产品给予扶持。
第七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可以委托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对其定型生产或者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应当公布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结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
第八条 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对产品质量负责。
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假冒伪劣和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产品以及配件。
第九条 首次进入我省销售的省外和国外农业机械,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适应性进行跟踪生产实验,并及时公布实验结果。
第十条 农业机械销售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所销售产品的保管条件和相应的进货检查验收能力,配备熟悉销售产品知识的人员。
第十一条 农业机械销售单位和个人应当完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鉴定证书、合格证和标识,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和推广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还应当验明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和推广许可证。
第十二条 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好农业机械产品售后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旧农业机械交易市场的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配备具有相应职业技能资格的技术人员,保证维修质量。
农业机械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维修技术条件的定期检查。
第十五条 农业机械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维修,并对维修质量负责。维修质量不合格的,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免费重新修理;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三章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
第十六条 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可以组织对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
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确定公布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列入目录的产品,应当由农业机械生产者自愿提出申请,并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进行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鉴定。
第十七条 县以上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经培训合格,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职业证书。
第十八条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应当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进行,并将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技术,列入当地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并实施。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试验基地的建设、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农业机械技术的试验示范。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农业机械作业股份合作社、农业机械作业公司、农业机械作业联合体、农业机械作业大户、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协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服务组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省农垦总局系统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系统外提供服务。
第二十一条 国家投资或者补贴购置的大型农业机械在折旧期限内出卖时,应当经当地财政部门和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管理。农业机械作业应当符合省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农业机械性能和调试使用方法,按照作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提供标准化服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农民购买、使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实行连片耕作,促进规模经营,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从事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各级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有计划地给予补贴。
有关部门应当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经营者开展跨区作业。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免费为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提供农业机械信息服务。第四章技术培训与驾驶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机械培训管理工作。
各级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或者有关培训单位,具体负责农业机械管理、使用、销售、维修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二十五条 农业机械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开展农业机械驾驶培训业务的单位应当接受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格审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后,方可开展培训业务。
农业机械驾驶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农业机械安全和农业机械新技术培训。
第二十六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动力农业机械驾驶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经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由市、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考核合格,领取农业机械驾驶证后,方可驾驶。
农业机械驾驶人员的考试科目、内容和评定标准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农业机械驾驶人员转籍或者变更时,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异动手续。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驾驶人员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予驾驶的机型驾驶农业机械。驾驶农业机械时,农业机械驾驶证应当随身携带。
不得转借、涂改、伪造农业机械驾驶证。
农业机械驾驶证有效期为六年,在有效期内实行违章积分管理,具体办法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换发农业机械驾驶证时,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免费对农业机械驾驶证进行审验。
第二十八条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在道路上驾驶和从事农事活动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违章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患有妨碍安全驾驶农业机械疾病的,不得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前,应当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操作安全设施不全、失效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告知参加农业机械作业的辅助人员本项作业的安全操作规则。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应当深入农业机械生产作业场所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检查,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对异地从事农业生产作业的农业机械以及驾驶人员,应当加强管理。对其违章行为实施处罚的,应当在做出处罚决定后15日内,将《违章处罚决定书》转给农业机械和驾驶人员原登记机关。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应当经过业务和法律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第五章安全与事故处理
第三十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动力农业机械应当自购买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当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登记,领取号牌、行驶证后,方可使用。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领取临时通行牌证。
第三十一条 申请农业机械登记,应当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农业机械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农业机械来历证明;
(三)农业机械整机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农业机械进口凭证。
第三十二条 县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农业机械登记审查。对符合第三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发放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三十三条 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和驾驶证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制发。
农业机械所有权发生转移、登记内容变更、用作抵押或者报废的,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在三十日内向登记该农业机械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办理相应登记。
第三十四条 初次申请登记的农业机械,除国家农业机械产品主管部门认定免于检验的机型外,应当接受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登记后,应当接受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的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经检验达到报废标准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收回牌证,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履行报废手续,不得继续使用。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应当对不实行牌证管理的脱粒机、粉碎机、铡草机等固定式作业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加强安全技术指导。
第三十五条 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农业机械或者擅自改变农业机械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二)改变农业机械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
(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
(四)使用其他农业机械的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
第三十六条 农业机械号牌应当按照规定悬挂在农业机械的指定位置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拖拉机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喷涂放大的牌号,字样应当端正并保持清晰。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安装反光牌或者标志灯。
行驶证、检验合格证应当随机携带。牌证不得转借、涂改、伪造。
第三十七条 发生农业机械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立即停车或者停机,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以及现场人员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组织营救;未造成人身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第三十八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勘察,登记保存与事故有关的农业机械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并视情节轻重委托有关部门对事故肇事者和受害人的身体状况或者死者尸体进行检验,做出书面结论,认定事故性质和当事人的事故责任。
第三十九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根据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第四十条 对事故损害赔偿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进行调解。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协议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一条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肇事者或者农业机械的所有人应当预付医疗费,也可以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指定一方或者几方预付。结案后由事故责任人承担。
医疗单位应当及时抢救治疗事故的受害人,并如实向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提供医疗单据和诊断证明。
第四十二条 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农业机械之间发生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农业机械与非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和行人之间发生事故的,由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和行人有过错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责任。
(三)事故的损失是由非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故意造成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不承担责任。
(四)肇事者逃逸或者破坏现场,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肇事者负全部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国家投资额或者补贴资金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并由当地财政部门负责收回国家投资或者补贴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可以返工重作的项目,应当返工重作,并由农业机械经营者承担返工重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能返工重作的项目,可以补救的,由农业机械经营者承担补救费用;无法补救的,根据损失程度,按照当地前三年平均产量,以及当时市场价格,计算赔偿金额,由农业机械经营者赔偿。
第四十八条 驾驶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一)违章载人的;
(二)违章超载的;
(三)驾驶没有车辆放大号、反光牌、标志灯和安全销(链)的农业机械的。
第四十九条 驾驶、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一)驾驶、操作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农业机械的;
(二)使用失效牌证的;
(三)驾驶、操作与本人证件签注准驾机型不相符的农业机械的;
(四)将农业机械交给无驾驶证的人员或者农业机械驾驶证被暂扣期间的人员驾驶的。
第五十条 驾驶、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暂扣农业机械至违章状态消除,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驾驶、操作未办理登记手续农业机械的;
(二)驾驶、操作安全设施不全或者失效的农业机械的;
(三)醉酒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的。
第五十一条 驾驶、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农业机械驾驶证:
(一)涂改、转借、伪造驾驶证的;
(二)无证驾驶农业机械的;
(三)造成农业机械事故,负有同等以上责任,或者造成大事故,负有责任的。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县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可以暂扣农业机械,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手续,并处以二百元罚款。
逾期不接受处理,并经公告三个月仍不接受处理的,对暂扣的农业机械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暂扣的农业机械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坏。
第五十三条 在省农垦、森工系统内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由省农垦总局、分局、农场和省森林工业总局、管理局、林业局处罚。
第五十四条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不遵守农业机械生产备案程序,擅自降低生产标准的;
(二)不依据农业机械法定鉴定机构鉴定结果,擅自发放推广鉴定证的;
(三)擅自推广没有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
(四)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业机械发放行驶证、号牌、检验合格标志的;
(五)为不符合驾驶许可条件、未经考试或者考试不合格人员发放农业机械驾驶证的;
(六)违法扣留农业机械、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号牌的;
(七)使用或者损坏依法扣留的农业机械的。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 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所有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其他自走式动力农业机械,从事农事活动或者上道路行驶,其牌证管理由当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负责。
第五十六条 农业机械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田间和场院从事农事活动中发生的事故。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一九九六年七月六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四篇:农业机械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展望
肖连杰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形势和今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概述。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 问题 对策
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2.25~28.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加速了农业增长 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机工业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2] 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业化研究,2010,2:12-15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至2007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h增长至7.6亿kW,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长到1728.3万台。2007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比上年增长40%。高性能、大马力问题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3]李恒涛,曲宏建.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J].农机使用与维护.2008(2):33.
1.2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2006年夏季,全国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9.2万台,完成小麦机收超过3.2亿亩,每天最高收获面积达到1 600万亩。目前,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正由机械收小麦向机械收获水稻、玉米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等项目拓展。与此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农机协会、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关键农时季节为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4]吴艳红,吴瑞梅.农业机械推动新农村建设浅析[J].南方农机.2008(1):43.
2.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迅速,依靠科技进步,农机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大中型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田间作业机具增速较快,农机产品结构在不断改善,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农业机械发展结构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中型机械较少,小型机械居多;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配套率低;种植机械多,畜牧养殖和加
工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等!另外,农业机械工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装备结构不合理,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不够!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要求![2] 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业化研究,2010,2:12-15
2.2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与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种植业(2006 年)为例[5] 易中懿.曹光乔.张宗毅.我国2006年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研究报告[R]//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全国耕地机械化水平为55.39%,播种机械化水平为32%,收获机械化水平为25.11%!除小麦播种收获机械化程度较高外,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都较低,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粮食生产规模小,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较低,加之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使农民很难购置大中型农业机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规模!能源和生产资料上涨幅度较大,农机作业成本上升,成为影响农机化发展的不力因素!
2.3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农机动力却只有15.3%.[6]卢秉福,张祖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6(12):9—11.
2-4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民收入较低,资金积累少,很难购买起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和信贷等扶持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另外,注意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问题[7]张天佐.在北方十二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R]//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60
3对策
3-1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为发展高效、创汇的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提供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率先实现农业机
械化;粮食主产区要稳步提高小麦、水稻机械化水平,主攻玉米、薯类等机械化,延长农机服务链,做好产前、产后一条龙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逐步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牧草机械化和糖料、棉花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搞好农产品加工。二是要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三是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8]谢方平,张喻.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2(10):33—34.
3.2.推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
为了确立机械化新的作业体系,实施高度的机械化作业,应积极推进农业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比如栽培方式的统一化和生育状态的同样化等!推进农机与农艺一体化[9]蒋亦元.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业相结合问题[C]//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5-67,并进行相关方面的技术开发!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既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将更加紧密,这也是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规律!
3.3 因地制宜,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我国地域复杂,作物品种繁多,各种作物不同环节的机械化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注意非均衡发展问题,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将紧紧围绕各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和特色农业而发展。注重发挥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比较优势,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和优势突出的发展格局,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优质化发展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4 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
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跨区机收指导工作要到位,使跨区机收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地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推动农业向社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10]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7.25~27.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l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信息与网络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都易于共享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11]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6.17~19.[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2)25-28
[2]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业化研究,2010,2:245-248
[3]李恒涛,曲宏建.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J].农机使用与维护,2008(2):33
[4]吴艳红,吴瑞梅.农业机械推动新农村建设浅析[J].南方农机,2008(1):43.
[5] 易中懿,曹光乔, 张宗毅.我国2006年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研究报告[R]//易中懿, 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
[6]卢秉福,张祖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6(12):9—11.
[7]张天佐.在北方十二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R]//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60
[8]谢方平,张喻.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2(10):33—34
[9]蒋亦元.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业相结合问题[C]//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5-67
.[10]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7:25~27.[11]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6:17~19.
第五篇: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摘要就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是稳定民心、稳定大局的产业[1]。农业机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群众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稳定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在农机作业领域,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由粮田作业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产业进行机械作业生产方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精细加工方向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领域,机械由低功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在作业生产环境条件许可下,群众积极购买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机具种类、数量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在不断的增多[2]。
2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群众安全意识较低,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3.1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2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3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