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引进与培养若干规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引进与培养若干规定
第一章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第一条
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或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在一定规模的企业担任过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科技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且都在本领域成绩显著。
第二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符合我院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产业发展和中长期计划的需要;
2、能满足和促进课题组人才结构的优化;
3、用人项目要有年人均3万元以上的项目经费支撑;
4、引进人才的年龄一般应在45周岁以下;
5、有利于院所科技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重点领域和重要研究方向的发展,有利于人才资源和队伍结构的优化。
第三条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应由有关专家、职能部门、用人单位推荐,用人单位班子研究同意上报,院组织人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报院党委研究批准。
第四条
院属各单位可以根据研究的项目和课题任务,引进和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客座研究员进行合作研究,知识产权归我院所有或按有关规定共享。聘请客座研究员由用人单位报送院组织人事处审核后,经院长批准,并发给聘书。
第五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享受省政府制定的人才引进优惠待遇的同时,根据《院人才引进与培养基金管理办法》发给安家费和课题启动费,其它费用、住房等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六条
引进的人才符合院专业技术职务低职高聘条件的,可内聘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引进的人才从引进之日起两年内未能担任省级课题主持人的,按引进前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第七条
各单位要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配备助手,提供开展调研和课题预备试验等工作条件。院科研管理处应积极协助引进人才对外争取科研项目及经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其承担院农牧科研计划课题。
第八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特殊情况要求调动工作,本人要偿还安家费,已享受的福利住房必须按原价返还原单位,已由我院安排工作的家属,必须随调或自动辞职,其档案进入人才交流中心。
第二章 博士后人员进站及管理
第九条
院属各单位可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急需专业的博士进入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需经用人单位同意,院组织人事处审核,院长审批。博士后科研期限为两年,期满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博士后人员可以出站,也可以接收在院内安排工作。
第十条
经批准进入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人员可按院专业技术职务低职高聘的规定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站期间,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程序,可申请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博士后日常经费由用人单位的课题经费负担,我院按《院人才引进与培养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供资助。第十一条
进入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人员要遵守院所的相关规定,勤奋工作,每年及出站时要提交工作总结。
第三章 在职研究生的培养
第十二条
凡报考在职研究生者必须在我院工作两周年以上,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经所在单位班子研究同意上报,并与院组织人事处签订毕业后回院服务的有关协议,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要报院组织人事处批准,报考在职博士研究生需经院党委研究批准。
第十三条
凡本人申请研究生脱产学习的,学习期间仅享受工资待遇,但不享受增发一个月工资性奖金和脱产学习期间的岗位津贴及奖金等待遇。
第十四条
研究生学习结束并取得相应学历及学位证书的,培养费按《院人才引进与培养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从相关渠道报支;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相应学位者,院人才基金不予支付培养费,已由院人才基金支付培养费的,从其个人工资中扣回。
第十五条
在职培养的研究生学成毕业后,必须回院服务。不回院服务,本人必须缴纳补偿费(指培养费和在读期间的工资福利),补偿费纳入院人才基金。
第四章 出国留学人员的选派
第十六条
经所在单位同意,按有关程序审批,获得出国留学资格的国家和单位公派留学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担保手续。国家和我省公派人员的国内旅费由所在单位报支,其余费用由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负责。单位公派人员的国际旅费由院人才基金支付,国内旅费和国外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
第十七条
按期回国的留学人员,出国期间年度考核视为合格,不影响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晋升,并承认其在国外留学期间取得的成果、技术专利。
第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留学人员,按国家规定的担保费上缴纳入院人才基金,并停发本人和担保人的工资。公派留学人员一年内不安排其家属赴国外探亲。逾期不归的其它处理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
第十九条
经所在单位同意、院组织人事处批准,选派到院外参加中长期进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培训费、住宿费、差旅费按《院人才引进与培养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接到国外正式学术机构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人才基金予以一定的资助。
第二十一条
发表论文被SCI收录,人才基金予以一定的资助。
第六章 实践中的人才培养
第二十二条
设立科研课题第二主持人制度。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副高级职称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的省、院农牧科研计划,一般应配备一名40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作为课题第二主持人。
第二十三条
招收到我院工作的毕业生,实行见习期间下乡(下基地)锻炼累计半年以上的制度,特殊情况需推迟下乡的,应提出计划安排,报院组织人事处批准,否则不予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第二十四条
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院人才基金每年划出专项经费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学习考察、培训交流、攻读学位等经费支出。
第二十五条
实行多岗位锻炼,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有培养前途的年青干部,要有意识地交流选派到县、乡和与我院建立院市、院企科技合作的单位挂职交流,或实行院部机关与研究所之间岗位交流。
第二十六条
院组织人事处按期举办院青年学科带头人与拔尖人才年会,报告各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交流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学术年会的经费由院人才基金支付。
第二十七条
设立“伯乐奖”。老专家应推荐院青年科技骨干担任各级学术团体职务和担任省级以上学术刊物的编委、副主编、主编等。对推荐和培养人才作出显著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科技开发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专家和领导,院授予“伯乐奖”,予以表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原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院组织人事处负责解释。
二○○六年三月
第二篇:农业科学院后勤保障服务规定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后勤保障服务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后勤服务管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我院科研工作和职工服务,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水电使用管理
第1条 水电管理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每天水电安全运行记录。第2条 水电故障维修实行限时办结制,小故障 8 小时内办理完毕,大故障 24 小时内办理完毕。
第3条 院内水电价格在供电局电价、自来水公司水价的基础上分摊损耗确定,由后勤管理处提出水电价格方案报院办公会通过后执行。当年按上一损耗平均值计。
第4条 水电费按用量计算收取。各用户收到水电收费通知单后需按时缴费,超时不缴费的按有关规定处置。
第5条 单位、用户如需安装大功率电器设备的(10 千瓦以上),须书面报告院后勤管理处,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安装接电。
第6条 单位、用户应节约用水用电,新装电器设备优先采用节能产品,夏季使用空调应将温度控制在 26℃以上,院内住宅区严禁使用大功率直热式电热水器。
第7条 建筑、公司等用户用水用电,需按规定安装计量表,并按月用水用电最大用量的 1 倍缴纳水电使用保证金,否则不予供水供电。如临时用户与单位有协议结算后交水电费的,需协议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8条 因线路故障、检修等原因引起停电,水电房自行发电时,上班时间优先供院行政办公楼、学术交流中心和各所室办公用电;下班时间优先供住宅区用电;发电机功率不足则分片供电。
第9条 院行政办公楼、学术交流中心、院内公共道路照明、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由后勤管理处负责维护维修。
第10条 用户水、电设施在非行政班时间发生故障的,维修只做应急处置;如系更换水龙头、灯管灯泡等小故障则即时处理,材料费由用户自理。用户水、电已安装一户一表的,水、电表以外的故障由用户自行与市自来水公司和市供电局客服联系维修。
第11条 水电维护维修以计量表作为责任分界点:计量表以外至公共线路段由院后勤管理处负责维护维修,计量表至户内段由用户负责维护维修。
第12条 单位设有内部水、电专线的,如其他单位需要接用,在容量许可范围内,须在征得专线所有权单位同意的前提下,报后勤管理处备案后,方可安装计量表接驳使用。第13条 未安装一户一表的用户,计量表有损坏的应及时报院后勤管理处更换;如用户对计量仪器准确度有疑问,可送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如表无误差,检测费由用户负责,如表有误差,检测费和换表费则由院后勤管理处负责,并按实际使用量计算水电费。
第14条 严禁私自更换、改动计量表,用户如发现计量表有故障不报或者故意制造故障的,以偷电或偷水论处,并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15条 职工福利房出让、继承后,购买户和继承户为非本院在编职工的,需分担院内公共线路维护维修、更新改造等产生的费用。
第16条 根据工作需要,水电工作人员有权到各单位、用户检查用水用电情况,确保全院供水供电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其正常工作。
第17条 水电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带证上岗,严格按规范操作,做到安全第一。
第三章 环卫绿化管理
第1条 环卫绿化队主要负责办公区、宿舍区、公共道路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
第2条 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护理工作,原则上一天一扫。清扫保洁工作按照责任合同约定及相关规程进行,院内主要道路早上10:00前清扫干净,如遇院重大活动,则全天保洁;科研楼楼道每天清洁1次。
第3条 环卫绿化队负责院内鱼塘水面保洁,并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内涝;负责院内草坪、灌木、绿化带、景观树木、休闲花园修剪维护及病虫害防治;负责院内生活垃圾、办公垃圾每日及时清理;负责大型活动的摆花任务。
第4条 环卫工人在道路清扫时一律穿着反光服,工作路段放置安全反光标志,确保安全。
农科院安全保卫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规范我院内部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维护科研、办公、生产和生活秩序,确保院内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2条 安全保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第3条 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发生,消除安全和火灾隐患。
第4条 安全保卫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三)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内部安全秩序。
第5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范围内办公、科研、生产、居住的所有单位和个人。第6条 院后勤管理处是我院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保卫科,具体负责全院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章 后勤管理处职责
第1条 贯彻落实国家和兵团法律法规,拟定我院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第2条 督促、指导开展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和相关设备的维护,落实防范火灾、爆炸、盗抢、窃密、治安灾害事故等措施,不断提升我院安全防控水平。
第3条 做好宾客来访、学术交流、涉外活动、大型会议及院内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4条 开展安全防控宣传教育,做好全院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第5条 在全院范围内加强以“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第三章 值岗管理
第1条 门岗值班管理:
(一)遵纪守法,文明执勤,团结协作,尽职尽责。
(二)上岗时须统一穿着执勤制式服装,着装整洁。
(三)严禁泄露工作中接触的涉密信息。
(四)定期进行法律和安保工作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六)对进出我院的各类车辆进行验证放行、询问、检查,必要时办理登记手续,遇可疑车辆、人员,门卫应予以控制,并及时通知带班队长处置。
第2条 院行政办公楼值班室管理:
(一)定期检查院行政办公楼的消防安全状况,更新到期消防器材,消除火灾隐患。
(二)院行政办公楼上班时段,保卫人员值勤岗设在一楼大堂,兼顾维护大楼外道路交通秩序,制止车辆无序停放,确保道路畅通;下班时段,值勤岗设在一楼监控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监控室闲聊。
(三)值班电话非公务用途不准使用,值班人员应依据来电内容和紧急情况作出相应处置,同时做好书面记录。
(四)未经同意,来访者不得进入行政办公楼,同意接待的来访者须登记后方可进入;对寻衅滋事者,值班人员应予劝阻,不听劝阻强行进入者,值班人员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带班队长到场处置。
(五)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或其他危险物品进入院行政办公楼;必要时保卫人员有权依法检查进出大楼的物品。
第四章 车辆管理
第1条 车辆进出我院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交通安全法规以及我院相关规定,服从保卫人员的指挥和管理。
第2条 在院内行驶的机动车应注意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车速不得超过 15 公里/小时,遇交叉路口时,应仔细观察,小心驾驶,减速慢行。
第3条 禁止商业性车辆进入我院停放。进入我院的车辆,应当按指定的车位有序停放,禁止在主干道停放。
第五章 出租房屋、宿舍区安全管理
第1条 出租房屋安全管理:
(一)出租房屋指房屋所有权人将房屋出租用于他人居住的房屋(含杂物房)。
(二)出租房屋管理实行登记备案、安全检查等制度。房屋出租者应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并将房屋出租信息表报院后勤管理处保卫科登记备案;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无其他合法证件的人员。
(三)房主负责出租房屋的安全。房主有责任督促承租人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本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发现租住人员在出租屋内从事违法、违纪活动,应及时向院后勤管理处保卫科或公安机关举报,知情不报者,房主按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四)房主应按照消防安全规定,定期对所出租的房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保障租住人的安全。
(五)承租人应自觉接受院后勤管理处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六)出租房屋仅限用于居住,承租人不得将房屋用于从事非法生产、加工、储存和经营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污染性、传染性等危险物品,不得在房屋内饲养无证或对院生产、科研、生活环境有影响的动物。
(七)承租人不得损害我院公共设施,不得妨碍相邻业主的日常生活,扰乱我院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第2条 宿舍区安全管理:
(一)居住在院内的人员均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我院规章制度,积极维护职工宿舍区安全秩序,共同做好宿舍区的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工作。
(二)不得在宿舍区内高声喧哗,妨碍他人生活、工作、休息,不得使用超标高音喇叭等音响器材。
(三)不得毁坏院内公共设施、设备、树木和草坪,应自觉维护院内环境的美观、整洁。
(四)严禁私自安装改装电气管线。
(五)严禁非法携带、存放使用各类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放射性、剧毒、有臭味等危险物品和污染物品;严禁非法制造、贩卖、携带、收藏各种管制刀具。
(六)饲养宠物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的规定,办理准养手续,并报院后勤管理处备案,饲养过程中不得对院生产、科研、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禁止在本院饲养大型、烈性等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宠物伤人或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由宠物主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六章 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1条 下列区域为消防安全重点区域:
(一)院行政办公大楼、各所站办公楼、实验室、资料室、档案室、仓库、水电房、科研用地等区域。
(二)其他可能发生火灾且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
第2条 重点区域所属单位和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管理责任人,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3条 应当建立健全重点区域消防档案。
第4条 院后勤管理处须每半年统一组织 1 次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应及时填发《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整改;各部门(所站)每季度须进行 1 次消防安全自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5条 消防检查主要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到位、完好;
(四)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七章 各单位负责人安全保卫职责
第1条 各部门(含院外驻院所站)负责人是本单位内部防范和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内部防范和消防工作负全面责任。
(一)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我院和公安机关部署的安全保卫任务;
(二)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单位内部防范、消防、危险品管理制度;
(三)配置适合本单位特点的消防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
(四)检查各项安全防范和消防工作制度、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各种治安隐患和火险隐患;
(五)确定本单位的重点防范区域,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
第八章 奖 惩
第1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保卫工作有显著成绩的;
(二)有效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和安全灾害事故的;
(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抓获犯罪分子或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事迹突出的;
(四)抢救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有功的。
第2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该单位负责人或个人责任:
(一)违反相关管理制度,造成现金、危险物品、贵重器材、机密文件资料等被盗抢、丢失、泄密的;
(二)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导致火灾、爆炸等安全灾害事故的;
(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可能对国家、集体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而又拒不整改的;
(四)安全保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非主观故意触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侵权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单位有权责令其承担赔偿部分或者全部的费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
第三篇:《贺州市关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规定(试行)》(精)
贺州市关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 的若干规定(试行)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和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和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我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步伐,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核心资源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一、人才引进政策
(一)重点引进对象
根据我市实际,重点引进以下几类人才:
第一类是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才;省(部)级优秀专家以上(含省<部>级)高层次优秀人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
第二类是享受省(部)级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才;具有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第三类是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硕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
第四类是我市急需紧缺的、具有学士学位的专业人才。第五类是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大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经验的经营管理人员。
第六类是携带具有生产开发价值,且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成果、专利和专业技术的人才。
第七类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其他人才。以上七类重点引进人才的专业类别要求,由市人才办按需求分列出,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目录,报市编委审定执行;引进人才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须获得国家教育部认证。
(二)引进优惠政策
按人才引进计划目录引进的七类人才,可对应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安居补贴:对引进在贺州(包括户口不转)持续工作5年以上的第一、二、三类人才,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分别给予每人安居补贴30万元、15万元和3万元。以上安居补贴,由市(或县<区、管理区>)人才办会同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和不称职<不合格>4个等次),根据考核结果分5年平均给付。考评为优秀或称职(合格)等次的,按100%发放安居补贴;考评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的,按50%发放安居补贴;考评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不发放安居补贴。引进人才未按合同在贺州持续工作5年以上的,自其停止为贺州工作时起,停止发放安居补贴。
2.政府津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原来享受各级政府津贴,因引进到我市工作而不能再继续享受的,经市(或县<区、管理区>)人才办确认后,给予享受原来同等待遇的政府津贴。此项津贴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负责。3.工资待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工资按照我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执行。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工资报酬由企业与本人以合同方式协商确定,鼓励企业按照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及市场薪酬行情实行年薪制,也可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通过股权等激励方式参与收益分配。
4.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引进人才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
5.配偶就业:第一、二类人才确需随迁安置配偶的,给予对口安排工作;若原有工作的配偶已随迁住贺州、但不需安排工作的,则给予每年1万元的生活补贴。此项补贴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负责。
6.子女就业入学问题:引进人才的成年子女就业,由用人单位会同市(或县<区、管理区>)人才办在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优先推荐就业;其未成年子女的入托和入学,可在全市范围内优先择校,由市教育主管部门优先解决。
7.其他待遇:属于我市重点引进人才的,调入贺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按有关规定优先解决入编问题。引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即引即聘。如用人单位无聘用名额,则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解决。属于引进的第一、二类人才的,用人单位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科研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并提供一定的学术活动经费。8.引进其他对贺州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薪酬等优惠待遇由用人单位向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申报,另行研究确定。
(三)柔性引才政策
所谓柔性引才,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方式,包括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
1.薪酬待遇:柔性引进人才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实行协议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工资、业绩工资、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也可以专利、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参与分配。协商一致后,按如下管理权限审批实施: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用人的,报市(或县<区、管理区>)人才办审批;差额拨款单位、自收自支单位及各类企业,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
2.职称评审:柔性引进人才可以在贺州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职业资格的考试和评审。
3.其他待遇:柔性引进人才在贺州服务期间,在优秀人才选拔、奖励、培养等方面享受引进人才同等待遇。柔性引进人才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加入服务地的党团组织和人民团体,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四)人才引进程序
1.制定计划:用人单位于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人 才引进计划报送市人才办汇总审核后,报市编委审批执行。
2.发布信息:由市组织人事部门通过网络向有关人才市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需求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广告发布招(录)聘信息。用人单位也应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招(录)聘信息,推荐优秀人才。
3.招(录)聘:由市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桂政发„2005‟4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细则》(桂人发„2006‟22号)等文件规定,会同相关用人单位采取考试考核方式,对拟引进人才的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情况进行认真考察了解后,提出拟招(录)聘人选。
4.审核审定:拟招(录)聘人选经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编委审定。
5.办理手续:经市编委同意后,由用人单位办理聘用、入编手续。
由市组织、人事、纪检、编制等部门组织用人单位到高等院校、人才交流会引进符合条件的人才的,用人单位可与引进人才当场签订就业协议。
二、人才培养政策
(一)重点培养对象
第一类是德才兼备,懂经济、会管理,并具有现代知识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
第二类是贺州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等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第三类是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第四类是高素质的工业经济、城镇规划、金融投资、交通物流、现代农业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第五类是贺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其他各类人才。
(二)培养方式
采取组织选派、单位送培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三)培养政策
1.实行重点培养政策,实施优秀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1)每年选派一批有培养潜能的党政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和到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或基层一线、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到重点项目、科研课题参加实践锻炼,优先安排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和业务水平。
(3)每年选送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区内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学习先进经验或者挂职锻炼,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精通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合作,联合举办紧缺专业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工业经济、城镇规划、金融投资、交通物流、现代农业等我市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
(5)为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见习和培训条件,把贺州建成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和培训基地,大力吸引紧 缺专业毕业生到贺州就业工作。
2.实行学费补助政策,实施博士、硕士培养工程。每年由市人才办选派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到国内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学习经费按其所在单位经费来源渠道解决;市内各单位自行选派人员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选派单位应参照本规定给予攻读学位者同等待遇。积极鼓励个人自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对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分别补助2万元、1万元学费,补助学费按其所在单位经费来源渠道解决。
3.实行经费补助政策,实施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工程。逐步加大科研课题研究经费投入,对优秀人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课题),分别按其所获科研经费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给予30%、20%和10%的配套经费。
三、扶持奖励政策
(一)创业扶持政策
对携带高科技开发项目或高新技术成果等来贺州落户创业的创新团队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采取一团队(人)一政策的扶持办法。其创业项目经审核认定后,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对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的企业,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每项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5年内累计 研发5项以上的额外奖励10万元;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包括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和10万元。
创业项目审核认定标准由市科技局组织制定,报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执行。
(二)产业扶持政策
依托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大力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被确认为市级人才小高地的,由市财政每年给予工作经费10万元。
(三)成果奖励政策
1.对我市新入选(评选)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优秀专家,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按其所获得最高奖金数额给予等额奖励。
2.对获得国家、自治区科技奖励的项目及科研人员,由市(或县<区、管理区>)财政给予等额奖励。奖金的分配按自治区科技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执行。
3.对今后我市评选的“十大专家”、科技种养大王(能手)和“农村实用人才”,每名分别由市财政奖励3万元、1万元和5千元。从2010年起,设立“促进贺州发展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名分别由市财政奖励10万元。
(四)人文关怀政策
实行高层次优秀人才生活补助机制,由所在单位对在职 的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取得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每人每月800元、500元的生活补贴。既有正高职称,又有博士学位者,可同时享受双份补贴。补贴按人才所在单位经费来源渠道解决。
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遴选一批符合条件且本人愿意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担任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咨询专家。健全市委、政府领导联系高层次优秀人才制度,帮助解决高层次优秀人才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广泛听取高层次优秀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四、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以下单位:
(一)市直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
(二)各县(区、管理区)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县(区、管理区)属国有企业。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机关、人大机关和事业单位。
市内其他单位、企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由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同时从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工作人 员组成市人才办,负责本规定事项的具体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财政局、编办、科技局、国资委、工信委和人社局等部门要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市人才办审核下发;本规定的具体操作要按照职能部门实施细则进行。市直各单位引进人才必须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二)落实资金保障
各项人才引进和培养经费,分别由市、县(区、管理区)财政或者相关单位按本规定的要求落实。市财政每年根据财力状况安排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并按实际需求情况拨付,专项用于人才开发工作,重点保障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与培养各项政策落实的资金投入。
(三)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广泛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作用和社会贡献,重点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扩大社会知名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本规定由中共贺州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浅谈如何做好我区人才引进与培养(范文)
浅谈如何做好 我区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创造者,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表现。鉴于我区的发展和人才需要,我区在国家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这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必要保证,是我区振兴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又如何把人才引进与培养这棵梧桐树栽好栽活?去迎接八方的金凤凰那?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首要课题。我想 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创建一种“尊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气氛。
在国家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在《洮北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洮北区2012年人才工作要点》的指导下,我们要掌握我区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努力在各部门各单位中树立:“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关心人才,扶持人才”的良好气氛。首先,优化政策环境认真梳理有关人才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政策。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其次,要从珍惜人才和爱护人才的角度出发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体贴,科技上积极扶持,工作上大胆使用,利益上给予倾斜,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再次,要有用人之法和容人之量,真正同他们坦诚相待和谐相处,不断增加感情投资,为所聘人才铺平道路。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和带 动效应,让各方面人才的事迹和身边实事去教育和鼓舞大家,让大家努力栽好人才引进这棵梧桐树,只要把这棵树栽好了,金凤凰一定会从四面八方飞来。把凤凰引来是树的效应,这里也就是政策效应,让他们在树上筑巢安家那是环境效应。把这两件事做好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就开了个好头,为下一步工作也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保证机制。
我们要在能把人才引进来的前提下,保证他留得住是我们要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先决条件。首先要优化服务环境,要打破部门身份和地域界限,减少行政干预和不应有的限制,特别是对急需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要特事特办,减少环节。要建立“人才直达通道”,在增人计划,人事关系,户口迁移,配偶安置,子女就学,住房,工资津贴,职称评聘,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都要降低门坎,提供优惠,改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踏实工作,安心生活,事业才有活力,这也就解决了留得住的问题。这方面无锡市政府在物联网人才引进上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如期兑现了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没少付一分钱,最后使国家物联网基地落户无锡,无锡成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我们也是一样要针对我地区的实际,抓准行业优势和地区优势,要有做全国乃至全球老大的信心和决心。找准一个突破点,在某一领域实现突破都是有可能的。如:我们的风电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等方面就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我们要积极地走出去,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一平台与他们实现良性互动,无缝连接。使科研人员 的科研成果通过我们去实现最大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地振兴,为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三、建立健全 人才扶持机制。
我们要在把人才引进来的同时做好扶持工作,要做到:“请进来,扶上马,送一程”,保证他们工作舒心,生活顺心,事业欢心。要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要把政府所付出的财力花在刀刃上,要使他们的劳动与收益成正比,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绝不搞花架子工程,虚假繁荣似的形象工程。要确保请进一个,扶持一个,成功一个。人才和项目引进要立足本地区和部门的实际不能盲从,要按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去科学规划和设计,有针对性去引进人才和项目。要从全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利益为代价去换取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才引进中应注重工业科技为主,“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工业发展和进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所以要大力扶持工业科技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用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作为他们的后盾,确保他们来有所事,来有所为,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首先,我们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要有所创新,不要以学历,职称,职位为主要衡量标准。而是要以人才的实际能力为标准,所聘人才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让人才能放开手脚工作,有广阔地 施展才华的空间和领域,并对他们在创造和发明工作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在需要资金和政策上,都应给予一定支持和倾斜。
其次,健全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要稳住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一整套激励人才的措施和政策,且要件件落到实处。既要关心爱护他们,重用他们,对他们的科研成果,应及时验收并加以肯定。又要对有重大发明创造和贡献的予以重奖。用经济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加速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再次,设立人才创新基金。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创建科技发明奖励基金,主要用于科研人才的产品和项目的研发和创造。这也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和支持,由于资金的注入必然加快科技产品向工业产品的转化,促进经济地发展和社会进步。
还有,制定并出台对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激励政策,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我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用他们的智慧和理念规划我们的经济工作,用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我们的经济工作。
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后劲所在,可持续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与接续的保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永保旺盛生命力的发展,而人才培养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经说: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销往中外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这就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和地方谁先掌握和拥有它谁就掌 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知识,经济创新加快的今天,人才不仅是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地推动力量,同时又是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所以我们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与衔接,在梯次中发展壮大,新老自然更替。切实把人才培养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要放在重要位置,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者和创造者,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者和传播者,我们要在充分管好用好人才的前提下,大力倡导“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思想。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用人才的作用促进我区的经济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总之,我们要在积极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完善我区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找出适合我区发展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模式和道路,为实现我区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而努力!
二0一二年五月
第五篇:医院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规定
引进高级医学专业人员及聘用应届医学毕业生的待遇和培养规定(暂行)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医战略,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优化医疗队伍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医院需要不断以不同的方式引进和聘用各类医学专业人才。为规范引进高级医学专业人员及聘用应届医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和培养,提高新进医学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
(一)医院根据人才计划,引进硕士医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重要岗位技术人才和聘用大专及以上学历应届医学毕业生;
(二)医院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聘用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使用
(一)医院引进的硕士医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重要岗位技术人才,视其执业资格和技术能力,试用期为1-3月。
(二)医院聘用的医学类应届本科、专科毕业生,试用期为一年。
(三)医院聘用已经取得独立执业资格并注册于医院的技术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
三、生活补贴标准
(一)医院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和重要岗位技术人才并签定就业协议(合同)者,执行国家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规定和医院与其人员具体协商的标准待遇。
(二)医院聘用应届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并签定就业协议者,试用期工资按其档案工资标准执行,医院每月补贴生活费1000元、同时接受转科的临床科室每月补助500元(轮转在辅助科室及行后的由医院补助)。
如其在医院工作满两年仍未取得相应独立执业资格者取消以上补贴,非在编的毕业生并解除聘用关系;如遇其在试用期取得独立执业资格并注册后,即可享受科室绩效工资。
(三)医院聘用医学应届全日制大专学历人员并签定就业 2 协议者,试用期工资按其档案工资标准执行,医院每月补贴生活费300元、同时接受转科的临床科室每月补助500元(轮转在辅助科室及行后的由医院补助)。
如其在医院工作满两年仍未取得相应助理执业资格者取消以上补助,非在编毕业生并解除聘用关系;其取得相应的助理执业资格后绩效待遇按医院规定。
四、保险和福利
(一)医院引进的硕士医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重要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劳动保险和福利与在编职工同等对待。
(二)编内聘用的本科、专科应届毕业生,劳动保险和福利按照医院统一规定执行。
(三)编外聘用的本科、专科应届毕业生和其他人员经签定劳动合同后,从次年一月起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计划生育保险,取得正式编制后增加住房公积金。
五、人才培养
(一)医院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报考本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在报考前需向医院提出申请,经医院同意后方可报名参加考试,录取入学前需与医院签订《培训协议》并公证,医院承担相关费用。未经医院同意私自报考者,其录取后医院可以不同意安排其学习。
(二)医院鼓励在编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由医务科根据医院发展合理安排,进修前与医院签订《培训协议》,医院承担培训相关费用和按规定计发工资与绩效。
(三)医院引进和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须在单位工作满五年。因特殊原因确需要辞职者,首先应退还医院对其发放的生活补贴费,其次履行《培训协议》规定的内容,同时承担医院人才培养建设经费每年1万元。
本暂行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