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6:3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

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当前,我国林业已进入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林业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的实施,促进林业科技工作更好地服务林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分析了湖北林业科技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林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建议;对策

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2009年6月,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作了精辟概括,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回良玉副总理对新时期林业承担的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我国林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林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祖国腹地,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是我国的林业大省、湿地大省,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2009年伊始,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

设“两圈一区”的宏大生态文明建设构想。2009年9月,湖北林业工作会议确立生态立省战略,湖北林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发展现状

1.1 自主创新研究取得新突破

“十五”以来,全省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林业科研项目200多项,林业技术支撑与示范项目100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推广及科技支撑项目30项,全省“十五”以来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余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获国家专利5项,制订林业技术标准22项。

1.2 科技推广取得新进展

“十五”以来,我省共组织推广林业科技成果70多项,辐射推广面积120多万公顷,新增产值190亿元。每年组织千余名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现场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示范2 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万册(份),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林农50万人(次)。活动范围遍及全省近1 000个乡镇。

1.3 科研、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现有县级以上林科院(所)78个,其中省级1个,中外合作科研机构1个;各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94个,其中省级1个,即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市(州)级13个,县(市)级推广站80个,建站数比率达96.00%。国家级、省级科技兴林示范市(县、场)3个,林业中等专业

学校4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

1.4 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十年来,先后与日本、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先后派出科技考察、培训、交流等团组35批300人次,邀请国外来访专家200人次,引进用材树种、经济林木、花卉品种等230余种。2001年以来,与中国林科院合作承担林业科技支撑项目5项。2005年5月,省林业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了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0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在京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建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正式启动我国首个以城市圈为核心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

1.5 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

近年来,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挂牌成立、武汉城市圈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挂牌成立等科技攻关平台相继搭建,科研条件得到改善,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林业科技支撑项目,“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等一批国家、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林业科技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林业普遍被视为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只是“挖坑栽树”而

已,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对科技工作缺乏应有的思想重视和资金支持,以至对科技工作是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35.00%左右,科技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仅为30.12%,大大低于同期浙江省50.00%,49.00%的水平。

2.2 科技项目重点不突出

目前,省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仅停留在一般的常规应用水准,有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长期的科学规划。

2.3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是科技成果总量不足。随着林业重大工程的迅速推进,现有科技成果已难以满足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科技成果产出速度更赶不上林业建设任务的增加速度。二是科技成果结构性短缺。优秀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数量偏少,服务于生态建设的技术严重不足;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尤为缺乏。三是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连续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建议与对策

3.1 振兴科技事业,实施六大林业重点领域及重点学科研究项目 3.1.1 湖北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滞后、林业生产良种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在加强湖北主要栽培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基础上,加大种质创新力度,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

3.1.2 森林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研究

针对全省每年木材缺口大,木材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经济林产量不高、质量差等问题,在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1.3 重大森林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我省森林资源的病害、虫害及森林火灾等,重点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研究,以指导防火工作和防火力量的安排。加强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动态监控和预警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控制重大森林灾害。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疫源疫病预警能力,防止传播危害,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饲养动物卫生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3.1.4 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针对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峡和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我省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1.5 林业生物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开发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固体成型燃料等能源产品及技术,提高林业生物质的创新能力,培育林业生物质新兴产业。

3.1.6 数字林业应用技术研究

以服务林业资源监测与利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省数字林业应用网络系统。

3.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2.1 林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积极推进与中国林科院的省院联合共建,以协作攻关、支撑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开放、协作、共享、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鼓励和推进我省林业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外省林业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地方农业科学院等开展科研协作;组织全省林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提高我省林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省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工作,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

3.2.2 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以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优势企业(集团)为依托,充分挖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和成果储备,产、学、研相结合,建设若干个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强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3 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以省、市、县、乡四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林业技术协会、林业合作组织、培训基地、信息服务网络为依托的技术服务体系,组建全省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3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3.3.1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新建森林资源培育、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提升我省林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切实加强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建经济林木种苗繁育、森林灾害防控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我省林业的工程化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3.3.2 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

根据国家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综合研究站建设规划布局,结合我省实际,拟在神农架林区、星斗山、后河、九宫山、大别山、大洪山、洪湖、龙感湖、三峡、丹江口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区建立10个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并依托这一体系在省林科院建立起湖北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与管理中心。

3.3.3 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进一步完善省林产品质检站基础设施,拓展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功能,全面提高湖北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和技术探索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加速成果转化,引领新兴产业 3.4.1 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通过组织林业科技单位和林业科技工作者送科技下乡,把科技成果、先进

适用技术迅速普及到林农及林业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兴林、科技扶贫、科技富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推进科技下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把科技下乡活动真正办成一个大品牌。

3.4.2 切实加强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推广与示范工作,着力研究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问题。在重点工程管理上,实施科技支撑与工程立项、拔款、验收三同步,提高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

3.4.3 加快创建林业科技产业园

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是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鼓励绿色产业发展有利时机,加大对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并通过园区的建设,使之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技术集成、人才集聚、产品关联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

参考文献

[1]

吴鸿.“十五”浙江林业科技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第二篇: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初探

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初探

[摘 要]本文对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相关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现代林业科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对每个阶段林业科研组织机构和人员概况、林业科研体制以及林业科研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从事林业科研管理和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林业工作者及相关决策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林业 科技 发展

中图分类号:H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197-01

一、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

1、林业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了林业建设的发展,为后者进入市场经济轨道运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2、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已取得一批林业科技成果,林业科技体制自1985年改革以来,在科技面向经济建设,进人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运行机制、结构调整和放活科技人员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特别是把成果推广应用、发展科技产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林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注人了强大的推动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持续林业已势在必行,林业生产在市场经济引导和求生存求发展中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增加高附加值上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林产品主要是木材和林区产品,包括林区“绿色食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需求会日趋增大,供需矛盾的加剧和木材及林产品价格的上扬,使林业进人市场处于有利地位。

5、世界性环保运动迅速发展,林业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间接地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6、许多林区位于边境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将为林业进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是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有利因素,但更多的是限制因素,这是由林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对促进林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限制因素

1、我国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分布不均。

2、我国林业尚未形成产业体系,生产周期长,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

4、林业生产只重视资金、固定资产投人,而忽视政策、科学技术、人才的投入,形成外部经营环境差,内部活力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

3、林业生产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不顺。

6、林业科技投入疲软,“供血”机能不足,“造血”功能乏力。

三、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林业科技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1、科研周期长、风险大、地域差异显著,相当一部分成果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即社会公益型研究部分不能进人市场,仍需国家扶持或社会资助。

2、林业科技的保密性、垄断性极差,很少能申请到专利,其价值的模糊性,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成交的滞后性,流通中的风险性,仲裁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林业科技成果很难实现应有的价值交换。

3、林业科研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在政策上应相对稳定,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速林业成果的产出。

4、林业生产和科研具有多元目标和效益,即除提供林产品外还有社会、生态效益,这使林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常常无偿地转移到社会其他部门。

5、林业生产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但其缺乏经营能力,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意识,紧迫感、动力和刺激机制不足,直接影响了科技工作。

四、建立我国国情的林业科技运行发展机制

1、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平台建设,为林业科研提供基础条件

为了配合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林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林业高新技术研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注重加强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生态系统定位站等科技研究平台建设,组织建成了一批部(局)级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及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区,为开展研究、加速科技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支撑。

2、贯彻实施中长期林业科技发展纲要,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技术》《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现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保护技术》《木材深度加工和高效利用技术》《森林植物资源多效利用的研究》《软科学在林业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林业应用基础研究》7项科技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围绕上述7项科技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林业部(国家林业局)任第一组织单位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共有16项,参与组织的攻关项目、主持其他项目中的课题和专题多项,主要开展了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农林生物质工程与重大农林生物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3、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林业科学技术

为了学习各国先进和适用的林业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受到高度的重视。这一时期,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为林业科研和推广机构购置大量的先进科研测试和推广实验仪器,请进外国咨询专家,同时为林业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的出国培训和短期考察机会,以及组织专题出国培训团,如《林木制浆造纸和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监测与开发技术、流域防护林》《防治沙漠化工程建设》《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管理》《湿地保护技术》等高中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团。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打破了以往相对封闭的科技环境,提高了研究水平,缩短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把我国林业科技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林业科技进步、培养人才、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做出了重大贡献。

4、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放在首位,狠抓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当前科技兴林的首要任务。1993年,林业部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成立。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林业科技大会的文件中,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为加速林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摆在首位。通过多年摸索,确立了10大类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建立了山区林业六大产业。同时,推广计划、财务、生产和科技部门四位一体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使得林业推广工作迅速加快,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新的运行机制,从1992年起,林业部在全国建立了不同类型林业技术试验示范区。截止1998年底,经原林业部或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挂牌的试验示范区共51个,省、市、区也建立了一批示范县、乡、村,已覆盖全国24个省(市、区),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林业科技开发推广示范网络,林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期间,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为平台,国家林业局对取得的林业重大成果进行了推广,以国家级火炬计划林业项目为平台,培育塑造并改造提升了部分大中型企业。

5、逐步开展林业专利及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于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法,林业部于1985年9月在科技司成立专利管理处,该机构具有执法和管理的双重职能。部有关直属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主管部门也有专人专管或兼管此项工作。

6、强化林业科技投人

林业和林业科技是社会公益事业,受益的是全社会和农牧业等部门,应建立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拨款的资金支持制度。林业社会生态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经济资源竞争中都处于较弱的地位.林业科技事业也如此。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尽力保证林业科技的投资。

第三篇:林业论文

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太谷县红枣经济林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红枣经济林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与管理、扶持企业建设、积极宣传发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关键词】生态 经济林红枣 可持续发展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的最佳体现。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早动手,早安排,早谋划,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

生态经济林,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经济林,概括起来应该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满足当环境建设的基本生态需求;二是所生产的果品(产品)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三是实行可持续经营。绿色果品不仅要求无污染、安全,而且要求优质、高营养。发展生态经济林不仅要考虑第一代经济树种由结果到更新连年高产、稳产的问题,而且要考虑第一代以后多代的高产、稳产问题。只有可持续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生态经济林的基本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大势所趋。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生态经济林建设,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1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2、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基本途径

2.1依靠林业科技支撑

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1.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2.2.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

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3注重林业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生态效益。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单纯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客观的生态建设,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不仅能够带动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3、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林情况

3.1太谷县概况

3.1.1太谷县区域环境概况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1′与北纬37°12′-37°32′之间,县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总面积约1049.91平方公里,为我省南北交通枢纽。全县域地貌形态分山地、丘陵、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914-676米之间,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万立方米。全县辖4区3镇6乡197个行政村,有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三次产业构成为23.7:29.6:46.7。红枣和苗木花卉作为该县林业发展的两大优势产业,栽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在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推进的发展时期,已成为实现县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3.1.2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太谷县红枣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老枣树主要是以零星栽植为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托林业经济林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红枣经济林步入以基地建设为主的科学发展阶段,采用了枣树与小麦、黄豆、绿豆、花生等低杆农作物间作的枣粮间作模式;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主要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实行低定杆、高密度的集约经营管理。多年来,通过认真调查、科学分析,在边山丘陵区和重点乡村划定了红枣经济林发展基地,具体制定实施方案,采用

基地建设,旧果园更新改造,老枣树更新复壮,酸枣接大枣,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多种发展途径,大力发展红枣经济林。形成了以小白乡壶瓶枣园区、北汪乡郎枣园区、明星镇梨枣园区三大科技园区为主,红枣基地遍及全县的格局。为了确保全县红枣经济林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完成了15万亩的红枣无公害产地认定和壶瓶枣、郎枣、梨枣三个品种的无公害认证工作,成功申报了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红枣经济林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目前,红枣经济林面积为15万亩,其中:连片栽植近8万亩、山区散生栽植 7万余亩。

3.2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采取的主要措施

3.2.1利用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加强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精神,结合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太谷县委、政府果断地提出“大打红枣战略”,振兴太谷红枣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分点包片,把红枣发展面积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并在资金上实行县里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同时,借助“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四个一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加强枣树综合技术管理、防雨棚和智能烘干房建设,有效地解决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难题,提高红枣品质和商品枣,提高枣农的收入,从而带动全县红枣产业整体上水平。

3.2.2加强技术培训服务

根据实际情况,林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服务。并聘请省枣协会、林科院、果树所、山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枣果病害制定方案,配制药剂,进行现场培训,真正为枣农朋友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枣农提供管理技术,组织技术培训,组织指导红枣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以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为枣农提供信息服务,积极组织销售红枣及加工产品。

3.2.3加强技术管理

全县红枣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进入盛果期挂果面积6万亩,低效林面积达9万亩,针对近年来红枣生产中出现的效益低下、病裂严重和成熟期雨量大的情况,全面实施推广“双调技术”技术,避免了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烂果的有效措施。目前,雨篷设施建设完成近0.3万亩,建造红枣智能烘干房累计完成105座。红枣示范园区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亩产量达2000斤,亩收益5000元左右,部分高达1万余元,使红枣产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

3.2.4扶持企业建设

随着红枣产量的不断增大和收益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红枣加工企业,如兴谷枣业有限公司、晋谷香、九鑫源、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红枣加工企业有十多个。以太谷晋隆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太谷县万士达红枣合作社为代表的近50家红枣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红枣产业链的延伸和红枣附加值的提高,带动了红枣经济林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为安置就业人员开辟了重要途径,为红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5积极宣传发动

一方面,向枣农宣传,使他们积极发展红枣产业,同时向外界人士宣传,使他们认识太谷红枣,购买消费太谷红枣。利用多种途径各种宣传工具积极推介红枣产业和红枣产品,加大红枣知名度。

3.3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存在的问题

当前,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与管理不平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管理不力现象突出;二是管理技术滞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枣果病害严重困扰着红枣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对红枣市场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流通领域不畅;四是加工能力依然非常薄弱,企业深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之间产品标识不协调。五是科研人员缺乏,科技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3.4针对性建议

3.4.1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针对干果业发展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如红枣的病裂果等,增强政府管理职能,稳定果农心态。管理中增加科技含量,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推广红枣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

3.4.2红枣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完善提高

根据红枣产业发展状况,将工作重点放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值。以扶持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县枣业发展。同时使枣农在自然和市场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3加强流通领域建设

成立合作社、枣协会,促进红枣业整体发展。首先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使果农和企业之间互利互惠,协调发展,提高太谷红枣业市场竞争力。

3.4.4发展深加工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

建立扶持名牌企业,生产品牌产品,提升产品级次,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红枣附加值。

3.4.5建设生态、观光园林红枣业

在红枣产业发展中,重点开发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复合性模式,传

承和发扬光大太谷红枣文化。

红枣经济林作为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的两大抓手之一,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各类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崇尚品牌。尤其是对于保健养身的绝佳产品红枣,更是青睐有加。太谷县紧紧抓住种种机遇,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不断在政策上倾斜、在技术上创新、在科技上突破、在链条上延伸,“双调双盖”技术正在全面推广,红枣深加工正在大力引深,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必将带动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红枣之乡”。

第四篇:林业方面论文

长兴县林场生态公益林管理之浅谈

内容摘要: 随着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生态公益林建设已成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们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因此,合理利用林场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等建设,调动公益林经营管理积极性,对公益林建设谋求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问题与原因,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长兴林场林业资源占整个长兴林业资源约10%。国有林场是生态公益建设管理的主战场, 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目前林场在生态公益林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长兴县林场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

长兴县林场总面积76613亩,其中林业用地76503亩,非林业用地110亩,分别占99.9%,0.1%。15个营林区,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范围内。生态公益林面积50674亩,其中国家级公态公益林18992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0966亩,县级生态公益林 716亩,生态公益林占林地总面积的66%。主要承担着森林资源培育和占全县总面积1/6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任务,其中竹林10434亩、混交林8544亩、纯林30957亩。

二、长兴县林场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参差不齐

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虽然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分布特点、范围、保护等级和管护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管理,但林分质量仍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成林的用材林、经济林林分质量相对较高,部分灌木林、疏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林分质量较差。

(二)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不够

每年生态公益林中发生大大小小火灾十多起,导致人力、财力、物力损失,且森林资源破坏;周边村民侵占国有林场土地现象时有发生,未能有效制止;少数村民在公益林林区内取土、捕杀珍希鸟类等行为,未能及时保护。

(三)资金不足,生态资源优势未能合理利用开发

长兴县林场生态公益林50674亩,需聘请专管员进行日常管护,对遭受病虫害、雪灾、风倒木等进行清理,对林分质量较差的进行间伐、补植改造等抚育管理,需大量资金维持。而生态公益林中的补偿政策只停留在2008年基础上,补偿资金不足,难于维持实际管护和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多年来,林场却只重视保护,不重视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使生态效益未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承包户未及时享受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由于县政府、县林业局以国有林场为单位,直接将补偿金发放林场,而林场未及时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分发给各相关承包户。导致部分承包户根本不清楚有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这回事。

三、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由于林场多年来只重视保护,不重视改造提升

部分被划入公益林的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地未能及时进行补植、间伐、卫生伐;对遭受病虫害、雪灾、风倒木等林分未及时清理;对未成林地进行粗放型管理,从而使这些林分与其它成林林分相比质量参差不齐。

(二)森林防火、生态公益林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在各主要路口、明显位置设置森林防火标识牌,但每逢清明、元宵等国家节假日村民上坟祭祖都采用烧纸钱的方式,造成火灾隐患;在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未将各林区与周边村民交界地块全面巡查到位,导致村民侵占林场土地现象时有发生,且未能及时解决;村民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出现在生态林内取土、在林区内捕捉捕杀珍希鸟类等行为。

(三)缺乏稳定资金投入,生态资源优势未合理利用

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禁止或限制采伐,划入公益林大多是用材林、经济林,涉及林场的切身利益。大面积生态公益林,特别是人工公益林经营管理,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国有林场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承包金收取、用材林销售等,对于公益林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使得公益林难以得到高质量的经营管理。虽有县每年15元/亩的公益林补偿金,但对于生态公益林提供的生态效益以及建设经营费用相比,明显偏低。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森林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以生态资源开发促进生态公益林发展,形成共赢局面,才能真正形成生态公益林长效管理机制。由于林场个别领导思想上停留在传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态中,不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大面积生态公益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四)林场中承包户生态公益林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一方面是因财力所限,管护经费和补偿资金缺口较大,有的则根本没有落实;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的管护与承包户的生活之需要发生了矛盾,造成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难以到位,保护效果大打折。

四、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与对策

(一)多措并举 提高林分质量

1、生态公益林地中部分灌木林地、疏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采取补植等措施进行改造,科学营建高效公益林。其中对生长在陡坡或土层十分瘠薄的灌木林,予以保护;对生长在缓坡且土层较为深厚的灌木林,进行改造提高,使其变为乔灌复层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更好地发挥林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对于疏林地,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加强保护,培育天然次生林,也可按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形成不同树种或不同起源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对于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绿化造林,着眼建立针阔混交、乔灌结合,高标准质量的生态公益林。对于未成林地,加强抚育管理,尽快培育成为高效林分。

2、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的、受害立株数大于10%的林分中采用定株采伐的方法进行了卫生伐。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林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持生态平衡。

3、加大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活动,加大生态公益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同时运用法手段,建立内、外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及时更新小班数据,严格监测生态公益林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管护力度 巩固公益林建设

1、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队伍建设。林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护林员队伍,专职从事生态林管护任务并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管护成效。对管护人员进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管护人员一年一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每月定期召开管护人员、护林员培训会,通过培训,使一线人员知法守法。林场与各林区签订森林管护经营责任书,层层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明确责、权、利;确定保护人员及其管护责任区位置、界线、面积等管护内容,使管护人员真正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同时,对管护的范围进行明确的划界标桩,树立标示牌,注明四至范围、面积、林种、管护责任人等主要事项。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在公益林林区实行封山设卡和巡山管护。

2加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占破坏公益林的不法行为。管护人员每周至少3次以上开展巡查活动,沿着所管范围边界进行仔细认真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发现周边村民有侵占林区土地、林区内取土、捕捉鸟类等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的保护工作。认真开展国有林场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科学制订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方案,每年2次进行死松树清理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调查、预报,同时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有关专家教授,加强防治培训指导,及时为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防治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对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逐步形成强有力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

4、强化宣传教育,抓好森林防火管理。对林区主要路口、明显位置设立的生态公益林经营区永久性标志、立牌公示和宣传标语进行全面检查,破损严重的全面更换或修补,时刻警示人们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

强化应急管理,提高扑救能力。特别是对重点火险区以控制火源为中心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林场、林区二级森林区林防火队伍建设。及时补充或购置油锯、防火砍刀等扑火工具,便于森林消防专业人员开展综合型扑火方式培训。

重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对分布现状及成活率现状,提出整改措施方案。每年对原有的防火林带进行补植和抚育,直至生长成林,做好还未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点林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一旦有防火林带项目安排,能及时营造。

解决森林防火通信系统问题。森林防火通信设备陈旧老化,有些无法运转。每次扑救森林火灾,大家都是用手机来互通信息,导致掌握火情动态的范围就局限于通话的两人,不利于各方扑火指挥员共享火场信息,影响了扑火效率。对全场通信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什么设备能用,什么设备不能用,做出整改方案,及时维修及更换。森林防火要事先编制防火预案,从组织机构、信息报告、应急反应,后期处理等几方面明确职责,保证火情发生后的处置得当,提高扑灭火效率。

(三)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

林场积极引进投资商,吸引外资投向林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合理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①分层次开发,突出各林区旅游特色。对公益林的生态旅游实施分层次开发,有资源优势的先开发,为后期的生态公益林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提供成功的经验和资金。林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寻求差异,切忌照搬、抄袭,否则不能吸此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消费者。

②生态公益林旅游开发可持续性。在林场对公益林旅游开发时,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公益林区受益的责任,追加远大于常规旅游区的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合理开发和经营,走"边建设、边开发、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新路子。在公益林开发利用上,必须考虑景观多样性,除基础设施外,避免搞人工破坏自然景观情况。

③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认识。在发展生态公益林旅游中,要引进和培养管理与经营人才,以科学知识与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公益林旅游业对环保的宣传,使公益林的开发与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四)充分尊重承包户意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到户

要通过林区队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对规划涉及林地的有关承包户,要逐户商量,讲清利弊得失,听取意见。管护费用和补偿资金的发放要公开、透明,让广大承包户了解,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

(五)合理调整规划采取分类管理的问题

对生态公益林中的重点保护林,应采取严格的封山育林措施,管护经费和所涉承包户的补偿资金确保到位,使所涉承包户的生存完全脱离对当地森林的依赖。对被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列为一般保护林的林地,则应区别轻重缓急,分期逐步实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护措施,同时对其所涉承包户,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需要,留出适当数量的商品林,使林农能从经营商品林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来维持生计。

(六)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及补偿金建议

1、制定合理的管护费用和补偿金标准。县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应支付的成本有两项:一项是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从现有水平看,每亩每年3-5元较宜;另一项是对因生态公益林建设造成林农当期收入减少的补偿,目前以每亩每年12-15元为适。两项合计为每亩每年15-20元。同时,补偿标准还要考虑重点保护林与一般保护林的区别,优先保证重点保护林补偿资金的到位。

2、补偿标准还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长兴县林场佣有万亩竹林、千亩茶园,万亩松杉林,林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浑然一体,森林生态资源丰富。林场在生态公益林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妥善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三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五篇: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论文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讨论

林业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树木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阻隔风沙、固结土壤,从而改善生态系统,树木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之一,因此,对林业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经济已经不是人类单一追求的东西,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才是目前的主题趋势,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话题。要避免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现象,一旦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只有促进了二者的共同进步与繁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如今的陆地资源上,森林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林业属于再生资源,要注意做好林业资源的发展工作,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林业保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林业改革阻力较大,相关法规条例不健全

十八大后,政府明确了林地的经营权要下放到个人农户,要把林木的经营权落实到个人,还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林业管理与经营中。但在实际的政策落实中,往往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再加上个别部门与单位办事不利,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农民失去了林地使用权等不良现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林权的纠纷案例,使得我国的林业经营与发展出现了较大阻力。由于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一步到位,使得很多育林的农民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政策没有吸引力,也使得林业的保护管理难以取得进展。

2.2生态公益林的补贴不到位

生态公益林是林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项目,是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而专门设立的,为了发挥其最大功效,需要得到专门的管理与保护。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往往要投入更多的补偿资金,用来雇佣专职的管护人员、补给国有林业单位,还要拨出部分款项补植公益林苗木以及林木的抚养等。生态公益林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如今的生态公益林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很多生态公益林的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在拨款使用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都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生态公益林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林农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以及目前政府部门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力度偏小,难以满足林农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2.3乱砍滥伐现象频发,监管机制不够

乱砍滥伐一直以来都是林业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首要敌人,个别不良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潜入林区乱砍滥伐树木,尤其是偷盗一些品种珍贵的树木,对林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乱砍滥伐对林业的危害较大,不但破坏了生态平衡,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相关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乱砍滥伐现象没有得到本质的缓解,有的地方还由于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森林火灾现象的发生,对林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林业资源科学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

想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可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地方政府需将森林的覆盖率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对待,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的标准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以及抽查。一旦出现了乱砍滥伐等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严肃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林地的损失。对于林地的外包要落实责任制,明确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额林地的开采,避免发生过度开采的现象。推动林业资源集约化发展,提高林业管理力度,防止出现林业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3.2科学合理的经营林业

在实现生态环境效果改善的同时,还能保障林业实现稳定的经济收入,需要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林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林农可以通过林业资源的管理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政府与部门要积极落实将相关补贴政策,增加林农收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还要从环境方向入手,通过对林区的资源开发,努力挖掘林区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林区资源的经营能力。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强化林区的经济效益。适当改变林业的树种结构,引入更多的花卉品种,开拓林业市场,进行集约化经营,打造自己的林业品牌。

3.3保护林区的覆盖率,建立全面的林区监管体系

由于乱砍滥伐现象频发,使得很多的林地面积在不断缩小,很多林区逐渐变成荒地,造成林业资源递减,而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对该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做好林区资源保护工作,林木开采务必要持有专业部门颁发的林权采伐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对于失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一些低产林适当进行改造,引入全新的树种,提升林区的覆盖率。保护林草资源,实行禁牧、禁垦、禁樵等措施,推动荒漠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测系统,对林区实现24小时全天监控: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林区的动态,防止乱砍滥伐与森林火险的出现;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观测树木,实现对该林区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

4结语

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环境的保护,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做好林地采伐工作的安排及控制,加强林木防虫等,提高林业区的防火力度,避免毁林等恶劣现象的出现,全面落实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6)

2金京梅,朴日男.论如何加强中国林业资源管理的发展与研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

3李福祥,林文树.对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5(5)

4莫淑君.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吉林农业C版,2012(4)

5陈敏,黄春艳,李芳莉等.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2(12)

下载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论文(范文大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烈,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发展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促进生态平衡的基础,所以要促进人与......

    浅议山西省林业标准化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议山西省林业标准化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间,由于盲目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

    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发展探讨论文

    1引言在经济和社会得到高速发展后,人们逐渐注意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林业工程就是在此种形势下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渐发展起来。但在实际的营林生产管......

    广西林业发展

    广西林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 目 录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一)迈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阶段 1.确立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地位 2.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 3.取得林业改革......

    林业发展调查报告

    林业发展调查报告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林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3月以来我单位组织了一次对我区林业发展状况的大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林业不仅是我区的传统产......

    探讨山西林业发展

    探讨山西林业发展 1持之以恒,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 缺林少绿是我省生态的底色,是林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就决定了山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大造林、......

    浠水县林业发展情况

    浠水县林业发展情况二、林业现状(一)、林业资源现状根据1999年的二类资源调查和2000年以来浠水县林业生产统计资料,截止2007年底,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02.6万亩,其中有林地87.46......

    林业发展思路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