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是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核算的过程,是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管理的基础,也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前沿阵地。因为任何金融风险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所以也就意味着任何会计核算过程中都潜在着风险。因此,作为“过程控制”的管理工具,加强银行会计核算这一环节的风险防范,是当前金融风险防治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在会计记录、帐务处理和经营成果核算等业务活动中,因种种原因导致利润损失、资不抵债,甚至倒闭的可能性。归纳起来主要有核算风险、结算风险、联行风险、财务风险、出纳风险、决算风险、人员素质风险、管理风险、外汇会计风险等几个方面,它是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是摆在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金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银行会计是金融综合基础部门,金融部门的每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从会计部门审核、核算,所有的资金都要经过会计部门流入、流出,因此,认真分析当前金融风险表现形式,从银行会计部门这个角度,抓住主要矛盾和环节进行研究解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金融风险就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和控制。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I
目录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1
(一)管理风险„„„„„„„„„„„„„„„„„„„„„„„„„„„„1
(二)核算风险„„„„„„„„„„„„„„„„„„„„„„„„„„„„1
(三)结算风险„„„„„„„„„„„„„„„„„„„„„„„„„„„„2
(四)财务风险„„„„„„„„„„„„„„„„„„„„„„„„„„„„2
(五)出纳风险„„„„„„„„„„„„„„„„„„„„„„„„„„„„2
(六)人员素质风险„„„„„„„„„„„„„„„„„„„„„„„„„„2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3
(一)创造良好的银行防范风险的外部环境„„„„„„„„„„„„„„„„3
(二)建立良好的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内部环境„„„„„„„„„„„„„„4
1、确实抓好人员队伍建设„„„„„„„„„„„„„„„„„„„„„„„4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和内控体系„„„„4
3、抓信利润这个“牛鼻子”,大力增收节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5
4、加强会计制度建设„„„„„„„„„„„„„„„„„„„„„„„„„6
5、建立会计风险报警机制„„„„„„„„„„„„„„„„„„„„„„„6
6、加快银行会计电算化发展步伐„„„„„„„„„„„„„„„„„„„„6
7、严格操作规程,加强银行会计督察力度„„„„„„„„„„„„„„„„7
8、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7
9、建立银行经营风险保障制度„„„„„„„„„„„„„„„„„„„„„8
10、商业银行应拿起法律武器,切实保障自身的权益,防范和化解除财务风险.8 参考文献„„„„„„„„„„„„„„„„„„„„„„„„„„„„„„„„9
II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会计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业务活动的基础,担负着核算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会计部门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增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防范与抵御银行会计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会计记录、账务处理和经营成果核算等业务活动中,因种种原因导致利润损失、资不抵债,甚至倒闭的可能性。归纳起来主要有管理风险、核算风险、结算风险、财务风险、出纳风险、决算风险、人员素质风险、外汇会计风险等几个方面,它是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管理风险
一是商业银行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缺乏系统安排,条块分割时有存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相互制约原则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业务运作和服务质量,甚至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二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风险意识淡薄,一味强调业务上规模,未考虑业务发展质量,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三是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会计核算的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商业银行会计主管部门未能及时根据新的形式对劳动组合与财务组织进行优化设置,导致了会计岗位设置不当,形成风险。
(二)核算风险
一是制度执行不严,违章操作,会计人员在受理客户业务、内部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和业务核算过程不按规程办事,随意性强;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分子全国伪造、变造票据套取银行信用的手段更复杂,会计人员识别票据真假手段相对落后;三是随着现金收付量急据增大,出纳管理中存在现金收付业务的差错,以及库款的运送、库房的守护等内外风险;四是随着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和发展,外汇业务的份量越来越大,外汇会计由于涉及国际业务,政策性特别强,对维护国家和银行的权益与信益以及保密方面的要求也特别强,容易形成失误,其造成的后果更为复杂,严重,风险也就更大。五是部分机构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在年度会计决算报表上要求财会部门做数字文章,通过弄虚作假搞账外账,虚增虚减利润,以取得其考核业绩。
(三)结算风险
金融结算风险大量存在于商业银行现实生活中,比如犯罪分子以商业银行为作案对象,采取伪造,变造凭证,伪造、变造会计印章,编制虚假合同等方式向银行申请办理各种银行结算,以达到骗取银行资金为目的。银行会计人员既要做好日常繁重的会计工作,准确及时地处理各项会计结算业务,又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做好各项协助防范工作,确保客户和银行资金的安全,以维护银行的形象,保障金融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业务窃取银行资金的行为手法多种多样,恶意透支者有之,利用高科技手段频频作案者有之。随着金融电子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研究如何既利用高科技手段造福于社会,又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高科技金融服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效应,这为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四)财务风险
资产质量问题所带来的财务效益风险。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动作,经营观念、效益观念、风险意识淡薄,加之受行政干预、本位主义、“大锅饭”等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企业吃银行“大锅饭”,欠债不还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和倒闭现象屡见不鲜,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部分企业趁兼并、破产、重组等改制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商业银行经营步履艰难,虽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任其发展款数额巨大,但贷款收不回,不良贷款率上升,贷款收益率、利息实收率很低,银行资产得不到流动,盘活资产存量困难重重。银行效益滑坡,财务效益风险加大。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超比例发放贷款,资产负债成倒挂经营模式,资金头寸十分紧张,风险巨大。在贷款的投向、投量、贷款期限上,向某一行业或某一项目注入贷款资金的比例较大,期限较长,收益和风险都较集中。
(五)出纳风险
出纳业务是银行的重要业务,银行是国家的出纳机关,每天由银行吞吐亿万元现金,出纳人员深受假币、假券等困扰,出纳柜员制的推行,出纳人员一人处理现金收、付及记账等各项工作,政治、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如不适应要求,就会出现风险。另外,ATM柜员机由于受设备本身质量的影响,时常遭受犯罪分子的袭击,柜员机也给银行带来了现金风险。
(六)人员素质风险
一是对会计人员忽视思想教育,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个别人品质恶劣,套取银行资金,使银行业信益受到损害。会计人员在岗时间过长,易对本岗位产生厌倦情绪或麻痹思想。为了保持基层行处会计核算的可靠稳定性,一般对会计人员排选要求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较高,可谓是在全行“十里挑一”。这些精选出来的会计人员一旦固定,就很少考虑离开会计岗位。有的会计人员在岗位上需要干五年、十年甚至到退休。这不仅抵制了一些年轻人对多元化工作实际的锻炼要求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相反,在会计岗位时间过长,对本部门和岗位缺乏新鲜感,对工作被动应付,甚至思想产生麻痹。如,对外部递交的重要票据,不认真进行验证真伪,就草草入账,结果让不法分子诈骗银行资金得逞才发现票据属伪造的,给银行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二是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及综合柜员制的推行,优秀会计人员相继调离会计岗位,造成会计机构新手多,在没有很好的学习和掌握履行未来岗位职责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下就草草上岗,导致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服务态度不佳、工作质量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案件时有发生。
对有关会计法规的财会制度改革,缺乏学习和研究,使基层行处财会工作创新被动,易造成政策风险。长期以来,基层行处会计人员普遍认为,熟练掌握会计操作技术就够了,对相关法规的学习重视不够,甚至认为法规是其它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于财会制度改革,除了总行布置调查研究以外,基层行很少有人对此专门研究,不能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财会制度在基层行处的情况及改革建议。财会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对国家财经制度改革精神吃不透,把不准,不能有效的推动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性。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为进一步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会计风险,还须努力创造内外部宽松的环境,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创造良好的银行防范风险的外部环境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将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主要引导和约束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越是成熟,企业越是注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在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的前提下,注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与银行建立良好而成熟的信贷、结算关系,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不再依靠国家行政行为扶持。欠债不还者,再无市场,优胜劣汰,形成经济发展的循环。这样,银行的资产保全和财务收益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财务风险将会大幅度降低。
不断制定和完善金融政策和法规,使金融活动有法可依,违法必纠,走依法治国、依法治行的道路。“法立则国兴”法制完备,施行通畅,国家才能真正得到法治。金融法制建设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角度看,还远不能适应要求。因此,今后应重点对企业借资产重组、分立、停产、划小核算单位之机,逃避银行债务,转移、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对违法者坚决从重、从严惩处,切实保护银行的资金安全,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一套金融预警机制,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央行的调节作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建立良好的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内部环境
1、确实抓好人员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是一切活动的主导者和决定力量,没有一支思想坚定,作风严明,严守纪律,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银行员工队伍,银行事业的发展、壮大就是水中捞月之事。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儒家之风对我国的影响深厚,我国历史上不乏精忠报国、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的圣贤俊杰之士,我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注重培养人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涌现出了无数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我们的两大优势。我们可以把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与儒家思想中的“慎独”等思想结合起来,古为今用,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培养银行员工优秀的道德情操,形成一种讲道德、讲奉献、廉洁奉公、洁身自好、爱岗敬业,以不贪为宝,以奉献为荣的良好范围,银行的财会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同时,必须迅速地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经营又懂管理,具有现代企业意识和经营才能的复合型银行管理人才队伍。这是银行防范财会风险的重要保证。目前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发展需要不相适应,表现为业务能力单一,信用卡、房贷业务、对公业务、外汇业务、储蓄业务、电脑操作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即使在一个部门,由于不同岗位交流较少,一些会计人员往往在一个岗位工作数年,接触狭窄,业务水平难于提高。因此,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岗位培训。实行会计人员业务等级制度和职称相结合的业务能力综合评定制度,根据评定的等级发给相应岗位的上岗证,高等会计人员到低级会计岗位作业,以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和内控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银行预测体系。正确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金融联系,经济关系更趋广泛和复杂,经营活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活动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广泛搜集材料和信息,科学的筛选,分析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业务的发展趋势、某一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本行的发展战略进行预测,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资产质量的投资收益有切实可靠的保证,有效的降低投资决策所带来财务风险,就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严格按财务制度要求处理每笔财会业务,真实地反映成本利润情况,按补偿制度要求提足“两金”,按规定利率吸收存款,科学地界定资产负债比例,消除假帐、加表的现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有效地减少财会风险。
建立科学的资产质量和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为考核和监督经营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选择控制措施,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如资产收益率、贷款利息实收率、不良贷款降低率、费用利润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反映了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防范财会的重要指标。
3、抓住利润这个“牛鼻子”,大力增收节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利润地获得有两条途径,即增收和节支。增收节支是商业银行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增收节支的路径很多,也很广。
①、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利息收入。通过“争大不放小”工程抢抓优质市场和客户,找准突破口,加大对优质项目贷款和个人贷款的营销力度,在风险可承受的前提下扩大贷款总量。
②、提高贷款收益率,增加贷款利息收入。一是要充分利用基准利率调高的有利时机,提高贷款的收益水平。二是要充分利用资金相对过剩和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快的有利条件,在营销中不断提高议价能力。三是结合利率浮动政策对现有的各项贷款的利率浮动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应该上浮的要上浮,应该大幅上浮的要浮够。
③、清收历年贷款欠息,增加利息收入。要对表外应收未收利息逐户逐笔进行分析,查找形成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清收目标、措施,落实清收责任和进度。
④、利用优势资源,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着力打好增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银保业务、帐户管理、投行业务大突破,力争在其他中间业务项目方面也能有所发展。
⑤、控制利息支出,降低筹资成本。一是对新增的协议存款要逐笔上报审批,对已签订协议和存有定期存款的公司、机构和同业客户,要在成本精算的基础上,增强议价能力,力争逐户重新议价。二是从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入手,以理财金、网上银行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银行、银行卡等业务,吸纳和沉淀更多的低成本活期存款,压降高成本的三、五年期存款,稀释和摊薄存款的直接成本。三是针对目前业务网点和营销部门成本观念淡薄,在营销过程中为扩大规模,不计成本吸收存款的现象,该行将存款成本控制目标与财务资源配置挂钩,促进各机构、网点做到无效益的资金不揽,无利差的存款不抓。
⑥、减少手续费支出。压缩重点是代办类手续费支出中的守押费用和银团贷款手续费支出。⑦、严格执行营业费用管理制度。在省行下的费用额度内,重点调整费用结构,加大费用配置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率。
⑧、加强无息资产管理,提高资金整体收益率。要结合自身业务经营情况开展分析研究,合理配置各项资金,加速资金的流动,尽量降低高成本的资金占压,降低无效低效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收益水平。
4、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会计人员配备制度。各行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应协调一致,认真研究会计人员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充分考虑会计人员数量和质量对业务发展和会计风险防范的综合需要。二是健全业务管理体制。各级行应建立、健全、完善各种会计管理、核算操作制度,就人员分工、章、证、印、押、密的使用管理,科目规范使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等制定一套比较详尽的办法,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一看便明,即便于上级检查,也便于下属统一贯彻执行,杜绝会计核算和人员分工及章、证、印保管使用中的抵触心理和随意性。三是建立健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坚决贯彻各级会计审批制度,如对大额款项的分级审批、挂账、冲账、调账的会计主管审批制度,会计口令代码管理制度等。四是建立考核奖罚制度。建立科学的会计质量和奖罚体系,并与会计人员的上岗、调资、福利、升迁等密切挂钩,注入激励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财会升级达标制度,推动会计升级达标工作的深入发展。
5、建立会计风险报警机制
一是建立会计事后集中稽核体系,强化二级分行对县行、部、办的会计控制能力,这对及时发现和化解会计业务风险意义重大。二是进一步充实加强审计部门的力量,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独立性、权威性、使会计业务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对人员离任的审计,会计负责人离任、会计人员离任也应逐步建立审计制度。三是建立会计人员业务和思想品质的监督和考核体系,对不适应业务需要或行为品质不端者,应及时调离会计岗位,化解风险。四是建立对计算机硬、软件及运行情况的监督体制。五是各行应成立风险报警领导小组,重点是对资本报讯充足率,资产负债比例,资金流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利息实收率、会计机构、人员业务综合风险度等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分析,制定、调整资金营运计划,合理地摆布资金,科学的经营;对业务量小的和构成人员配备不足的机构坚决撤并。
6、加快银行会计电算化发展步伐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电算化普及与提高的优势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已得到充分体现。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电算化发展步伐较为缓慢。建立全国统一的电算化网络,以跟上世界金融电子化发展潮流是近期要解决的近迫在眉睫的问题。它的解决,将为我国金融电子汇兑结算业务与国际接轨提供宝贵时间。
7、严格操作规程,加强银行会计督察力度
商业银行会计在银行各项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及存在的风险已被人们所共识。商业银行建立的会计稽核体系,有效地规范了银行会计业务。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强化会计稽核体系,为克服会计核算中的弊端,彻底杜绝假帐、假表、虚开银行承兑汇票等违规现象,为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8、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早已被发达国家所认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间业务对银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虽然不可能平分秋色,所以发展银行中间业务更要坚定信心、创作条件,尽快地朝战略目标努力。
9、建立银行经营风险保障制度
通过各保险公司投保,化解经营风险。当前,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传统的银行、保险、投资银行、基金公司间的边界进一步模糊,金融企业间的并购与兼并频繁。银行保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产物。我国银行保险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总体规模很小。2000年开始,银行保险取得飞速进展,但在2004年,银行保险的发展速度放缓,业务起伏较大。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良好合作互动机制尚未建立,业务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选择最优的银保合作模式,日益成为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关心的问题。
10、商业银行应拿起法律武器,切实保障自身的权益,防范和化解除财务风险 金融风险会计防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的框架,改变分散的、孤立的、静态的风险防范方式,构建一个整体的、关联的、动态的风险防范系统才能提高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控制和减少风险损失的发生。
综上所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是摆在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金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银行会计是金融综合基础部门,金融部门的每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从会计部门审核、核算,所有的资金都要经过会计部门流入、流出,因此,认真分析当前金融风险表现形式,从银行会计部门这个角度,抓住主要矛盾和环节进行研究解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金融风险就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名.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J].现代商业银行,2003(10)[2]杨春晓.商业银行会计部位的主要风险点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银行, 2004(1)[3]刘小月.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研究和实践[J].中国城市金融,2003(8)[4]谢素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5)[5]杜敏.略论我国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J].会计之友,2006(23)[6]顾伟娟基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J].浙江金融,2006(8)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
防范浅析
摘要银行会计核算是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核算的过程是银行会计工作管理的基础也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前沿阵地因为任何金融风险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所以也就意味着任何会计核算过程中都潜在着风险因此作为“过程控制”的管理工具加强银行会计核算这一环节的风险防范是当前金融风险防治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1银行会计行为风险的表现
(1)内控风险会计工作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础件工作风险的反映、预测和分析均依赖于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若会计行为违规信息失真不仅无法满足防范
1风险的信息需求而且将带来风破损失加大的可能性如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搞两本账等将造成银行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的风险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使假造票据、伪造凭证等在法违纪行为得不到控制必然造成结算资金、内部往来资金被套取、侵吞、挪用、骗取的风险会计行为违规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
(2)财务评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目标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业绩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更要的资料是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如果会计行为违规经济效益不真实必然使财务评价失真
(3)计划风险会计行为为风险的影响渗透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计划全过程信贷计划既要包括对未来项目市场的预测又要建立在对过去信贷资产收益的分析基础之上如果会计行为违规夸大信贷资产收益率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就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又如对高息揽存不能及时监督和反映不仅会造成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而且使筹资计划失去科学性甚至会诱发信贷计
划无资金来源保证的信贷风险总之会计行为违规会影响到综合经营计划的正确编制造成资金使用风险
(4)市场风险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会计工作漏洞百出假账泛滥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干扰市场运行而且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进行市场定计必将造成经营风险最终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会计信息对内部资源配臵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错误的会计信息会误导资金流向使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臵缺乏效率竞争能力下降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对各类案件的剖析正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环节既不要对风险产生恐惧更不能麻痹轻视风险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必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2)加
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并注意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出发点;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连接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相应进行调整的有机整体;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
(3)建立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设施得到普及已具备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但还没有形成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随着会计行为风险的日益增加有必要在电子化网络的基础上开发预警系统软件将预警与核算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在核算数据录入的同时预警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分析跟踪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结算票据的处理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素是否齐全合规有无压票行为;账证、账账、账表、表表是否勾稽一致;往来类科目是否配对相符等通过会计定出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全过
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研究分析对带苗头性、有疑点的问题实时报警实现有效监测
(4)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披露与揭示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将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短期、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贷款方式和结构;不良资产状况包括逾期、呆滞、呆账;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或有资产和负债等基层行风险信息补充进去以正确评介经营成果防范会计风险
第三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doc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
刘丽金融08012008111064
摘要: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着风险。而有效的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很好地防范商业银行风险,从而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取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分析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建议
商业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自始至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会计风险。从银行会计运作的过程和要素考虑,总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即表现为会计操作险、会计管理(监督)风险、会计人员素质风险。
(一)会计操作风险
会计操作风险最重要的就是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开户风险:是指一些不法分子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开户,然后利用银信誉进行诈骗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2.出售票据与结算凭证风险:有些开户单位购买票据和结算凭证后,缺乏对其管理和控制,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利用这些票据或结算凭证进行诈骗,从而使银行的潜在风险增加
3.结算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违规受理票据、违规签发空头银行汇票、违规开立远期信用证、违规承兑和贴现商业汇票以及违规处理结算业务等而增加的银行风险
4.支付清算风险: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性出现问题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1
(二)会计监督风险
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会计在使反映职能的同时,根据各项财务会制度、会计法规,对银行取得和使用金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对银行资金取得和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分析。而会计核算是对成果的反映和对业务状况的监督,会计核算没有尽到监督的作用,便是一种风险,即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有其具体的方法和原则,会计人员如不在会计方法和原则下根据有效凭证进行账务处理,便会形成风险,这也是核算风险的主要来源。
(三)会计人员素质风险
人员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素质风险就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业务不熟练或者道德观缺乏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商业银行片面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和放松对员工各方面的培训,使得一些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从而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意地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严密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要尽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系统、环环相扣的会计业务内控制度。②针对代理业务等外挂系统的薄弱环节尽快完善其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并落实业务核算的管理部门,做到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与会计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同步进行。③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制定出内控严密、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操作规程。④做好内控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责任档案备查制度。
2.建立对会计行为的再监督机制。在内部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会计行为再监督机制,围绕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等内容,引导会计行为规范化,使会计工作有法必依,有章必循。
3.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风险最重要的防范是责任防范,只要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漏洞隐患就会无处可存。对发现的违规违章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或者纪律处分。
4.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稽核是由在相应会计柜台设
一名事后稽核员完成,事后稽核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很好发挥。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
(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社会积极的因素,防范风险的关键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革命传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针对会计人员业务层次的不同,应进行分层次定位和培养。同时,要大力倡导风险防范文化,使其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内控先行”、“风险控制优先”的思想,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加强教育培训,使每位员工熟悉自身岗位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业务的风险点,使风险意识渗透到每位员工思想深处,使风险控制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加快塑造和培育健康的风险防范文化。
(三)全面有效的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监督系统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
1.事前监督,主要是制定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2.事中监督,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动态地监控风险状况,及时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3.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风险。
(四)先进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辅助设备处理会计业务,为防范会计风险再设一道防线。商业银行会计要适应高技成果的应用,重点在于会计制度的执行和操作规范的落实,建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以及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系统的密码管理、操作人员级别管理、授权管理等,各机构要明确固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定期对计算机设备及其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尽快开发、配备先进的银行业务辅助设备,如票据检验仪、高科技密码机等,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为防范措施的必要补充,提高对票据的鉴别能力,防止假票据的进入,避免银行资金的损失。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逊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现代商业,2011
[2]于希文、王允平.银行会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中国科技信息,2005
第四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会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普遍涉及到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事业日益繁荣,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与此同时金融企业会计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到来,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金融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本文从企业会计入手,通过与商业银行会计的对比分析揭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进一步探索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
一、企业会计与商业银行会计
1、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相同点
(1)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基本相同
商业银行是一种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化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财政部颁布的一般会计核算制度。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一样,要遵循会计的一般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单位假设。并且遵循《企业会计制度》提出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和重要性原则。(2)各会计要素的划分和命名大体相同
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都将资产进行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的分类;都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都将所有者权益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等,且各会计科目的名称大体一致。尽管利润表中的会计科目有别,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的划分界限及会计科目使用大体相同。(3)会计报表的名称、格式、内容及其编制方式基本相同
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都统一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并且采用的格式都是左右对应式的资产负债表,多步骤式的利润表和以直接法表现的现金流量表。名称的一致和格式的一致为内容基本一致打下了基础,而内容的一致又是编制方法一致的前提。(4)对相同的会计要素,给出了大体相同的确认、计量标准
在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中,对资产进行确认的范围、时点,对资产的计量方式、方法都基本相同,而对损益的确认步骤,对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计量方式也大体相同。
2、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点
(1)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的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分为基本核算方法和业务核算手续两大部分。基本核算方法是各项业务核算处理的基础,是对各项业务核算手续的概括;业务核算手续则是基本核算方法在各项业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银行会计对象反映和控制的实现或完成。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类似的,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会计报表。然而,这些基本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了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2)商业银行会计科目设置的与企业会计不同
商业银行会计科目按其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表内科目是指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相关联,用以反映和控制银行资金运动的科目;表外科目是指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无关联,用以记载不涉及资金运动的重要业务事项的科目。例如:“抵押贷款”、“活期存款”、“联行往来帐”、“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科目均为表内科目;“重要空白凭证”、“代保管抵押品”、“银行承兑汇票”等科目均为表外科目。表外科目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的,一般没有全国统一的表外科目。
(3)商业银行会计记账方法与企业会计不同
商业银行会计表内科目所反映的资金增减变化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表外科目所反映的不涉及资金运动的重要业务事项采用单式收付记账法记账。即以“收入”和“付出”作为记账符号,当表外科目涉及的重要业务事项发生时,记“收入”;注销或冲减时记“付出”,余额表示尚未结清的重要业务事项。各科目仅单方面反映其自身的增减变动,不涉及其他科目,也不存在着科目间的对应关系。可见,商业银行会计既采用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即为复式记账法的一种),也采用单式记账法。但是并不是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同时需要进行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只是对于某些业务事项不经过账内核算但又必须记载反映的,则需要通过表外科目进行核算。
(4)商业银行会计的会计凭证设置和填制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会计既有通用的基本凭证,又有专用的特定凭证;既有单式凭证,也有复式凭证;既有表内科目凭证,也有表外科目凭证。因而,商业银行会计凭证的设置和填制亦有其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商业银行会计凭证具有统一性和社会通用性的特征。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会计凭证,不仅要供银行内部管理使用,而且要供对外营运业务使用,是银行以外的有关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依据。其次,商业银行会计广泛采用由客户填写的原始
凭证来取代记账凭证。
(5)商业银行会计账簿与企业会计也不同
商业银行会计账簿按其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账、日记账、分户账、余额表和登记簿。分户账按其账页格式的不同分为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和丁种账四种。通过企业会计与商业银行会计的对比,不难发现商业银行会计具有普通会计的相关业务,另外还有其行业特有的会计业务,因此普通会计所面临的会计风险商业银行会计同样会存在。
二、会计风险
分析会计全进程,会计风险分为会计管理风险、会计人员素质风险和会计操作风险。会计管理风险系指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到位或监督力度不够,而使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会计人员素质风险系指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的业务技能不高,责任心不强,道德不佳,而使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会计操作风险系指在会计操作中执行制度不严格,岗位设置不合理,电算化系统不完善,使商业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一)商业银行会计普通风险及防范
风险是由不确定性引起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在经济界,对风险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就一般意义而言,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与银行会计十分密切,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与操作。首先商业银行会计具有普通会计存在的风险,即会计管理风险、会计人员素质风险和会计操作风险。针对基本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严格按照会计基本制度,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修订规范岗位操作规程,且操作规程要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其次要按会计基本制度要求,配齐、配足会计人员,明确各自职责,确保会计业务各主要环节能互相制约。对于基层商业银行而言,重要的是要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做到严格执行。应建立事后稽核制度,根据业务量状况,设置相应的机构及一定数量的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会计业务重新进行一次复核性操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还要加强对事后稽核工作质量的考核,确保差错纠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应建立会计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会计检查,可采取重点的、突击的、全面的检查,构筑起会计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
二是狠抓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处于会计风险防范的基础环节,是会计工作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的责任心、道德水平、业务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规范与否,所以提高
会计人员素质,是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革命传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法制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岗位培训,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和业务理论研讨。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三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防范风险再设一道防线。要在当前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来处理会计业务,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安全可靠的核算体系。首先要完善电算化系统,加速电子化进程、开发监督程序,以强化制约机制的实施,达到减少风险的目标。如业务权限的制约,业务种类之间的勾稽制约,票据挂失,有权部门的冻结、查询,账务资金的核对、积数、利率、金额的勾稽等,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电算化操作制度,严格执行口令制度,开机、关机,事中操作制度等。
(二)商业银行会计特有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企业,除了普通企业会计的相关会计工作,它还具有金融企业独有的会计业务,因此在这一层意义上,银行风险也可以理解为银行会计的风险。银行会计风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1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介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其风险主要有:
(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
(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
(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6)操作风险。从银行结算看,有职员操作失误或违规而造成的风险,如无理退票、压票,审核不严等带来的操作风险。
(7)联行风险。联行往来是银行间资金划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行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延发联行报单等失误,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直接损失。1.2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会计核算,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
(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息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
(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银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财务报告不准确。
(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作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
1.3结算编制风险
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的不真实,其中尤其是利润反映不真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1)从人为的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如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其本单位或其它某种需要,要求会计部门在结算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另外,搞账外账,想以此取得业绩考核名次或达到暗留盈利的目的。应看到,结算利润是反映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数据不实,不仅会影响单位本身,也会对上一级部门(如总行一级法人),乃至对国家隐藏风险。
(2)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合理性问题,如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利息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等。不过就银行本身工作而言,前者(人为的因素)是尤其重
要的。
1.4内部控制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或因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
(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1.5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工作另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商业银行转轨后,效益成本观念得到很大增强,但也有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潢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发展严重的话,将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前途。
针对以上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①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堵塞风险漏洞
②防范支付结算过程中的会计风险
③建立健全会计岗位内部控制
④加强检查监督,完善风险预警
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垂直管理
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⑦加强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⑧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
队伍
⑨规范会计业务操作管理,重点控制会计核算环节
第五篇: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实
习
报
告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姓
名:
周琪滨
专 业 班 级 : 会计(涉外方向)5班
实习单 位 :广西桂林市工商银行阳桥支行
指 导 教 师 :
曲纹笠
完 成 日 期 :
2011年4月20日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摘 要
会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虚假会计信息不但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判断、分析、预测、决策时发生失误,而且也会导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中。因此,必须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强化金融财会工作对经营行为的监督职能,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法制建设,并对金融机构会计行为加强监督,才能控制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监督,风险
自从我国将全面履行加入WTO时关于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中国的金融业将更大范围地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由此,整个中国金融体系也按下了全面启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按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改革与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而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增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以内行风险的要求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其最重要的只能就是反映该会计主题的经营活动,并为该会计主题的经营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把会计信息反映的重点放在满足执行信贷计划等宏观管理的需要上,而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所需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和相关性;二是受无规则竞争、小集体利益和地方保护影响,从而出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现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导致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出现了假存款、假贷款、假利润或者假亏损等虚假的会计信息;三是会计信息汇总的速度慢、处理能力差,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统一的法人集团,它拥有数以万计的分支机构,要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就必须有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还是很低的,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能力还很差,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管理需要。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题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政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1.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其次,允许银行集体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现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是建立在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营业收入以利差为主的基础上,仅反映利差的形成和结果。而表外业务的收入,则不仅仅体现在利差上,有时候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收益并非机械计算就能得出,大部分表外业务目前都记入表外科目,使用单式记账法,不能全面反映表外业务增减变化的具体情况。
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2.1内部稽核不力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国民经济总会计的银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近几年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有的甚至造成资金损失,给素有“三铁”之称的银行会计抹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加强银行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证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显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即使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分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过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由于这几年会计队伍扩张迅猛,所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结构中也是高中生、中专生偏多,会计人员的培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训多为“师傅带徒弟”。会计人员遵章守纪观念淡薄,按章操作的意识不强;不仅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人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更强劲的原动力。
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出现“三假”(假凭证、假帐簿、假报表)等现象,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改善银行经营管理与防范银行风险,及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2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机构
充分发挥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强化内控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的手段。要防范银行业的奉贤,必须健全会计北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互相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日、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时候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月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前一工作日处理过程会计传票账单,由专职时候监督人员逐份复核,并负责装订归档保管外,还要完善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系统,实行计算机监督、现场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将事后监督的重点转变到核查后的综合分析上来,对一些重要业务的处理进行跟踪反馈,及时快捷地发现漏洞和不足,从而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审慎地拓展表外业务。因此,要顺应表外业务发展及其收入占比提高的需要,全面确认计量和披露各种表外业务收入的形成过程,使用详细和复杂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相关会计科目,核算反映表外业务的开展、成本及效益情况,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建议在外表设立账簿,对表外业务采用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些现行的对中间业务发生、终结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对表外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和分析。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更新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模式,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对表外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将带来风险损失的更大可能性。因会计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由于大部分表外业务在资产负债表表外反映,现有表外信息披露,包括会计表附注和补充揭示尚不能满足表外业务的信息需求。建议单设中间业务(含表外业务)的财务报表,会计期末,银行应根据中间业务表内外各个账户的明细情况编制附属会计报表,在财务报表中统一列示表外业务的经营情况,集中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经验风险,尽可能减少信息风险带来的损失。以便为表外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利于商业银行管理层把握中间业务的业务流量和绩效,也便于中央银行监督。
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3.4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在新一轮创新业务的全球竞争中,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熟练地把握会计处理方法及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管理水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造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以上仅就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原因以及如何从会计的角度来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事实上,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离开了各方面的协同,单靠银行会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版本(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5)刘玉廷《关于金融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
(6)刘润明《张茂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位》,《经济问题》,2004年第8期(7)葛家澎《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葛家澎、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