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锋 知其人
知其人: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原名雷正兴,因出生在庚辰年,家人取乳名“庚伢子”。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在根治沩水河中,被评为工地模范。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这根木柱打到了雷锋右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和来自沈阳的医疗专家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知其事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青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 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平时他在劳动时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肯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送到家。
知其文
雷锋日记 1月12日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那上面讲了许多向困难做斗争的道理。文章说:
“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来到的时候,可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个考验的关口。经得起考验,顺利的通过这一关,那就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经不起考验,通不过这一关,那就要成为可耻的逃兵。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文章还说:“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能透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碰到严重的失败,也不至气馁灰心,而永远是干劲十足,勇往直前,终于成为时代的闯将。”
1月18日
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
2月15日
敬爱的毛主席,我看到您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深受教育,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过去有人讽刺我说:“你积极有什么用,那么点的小个子,给你150斤重的担子,你就担不起来。”我听了这话,还埋怨自己为啥长这么点小个子呢!
可是,您老人家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话给我很大鼓舞。个子小我也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向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
1月1日
1960年已过去了。新的1961年在今天已开始,今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入伍一年来,我在党和首长的培养教导下,由于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学会了很多军事技术知识。刚入伍时什么也不懂,手拿着枪还心惊肉跳只怕走火。由于连、排首长把着我手教,因此我才学会了射击,投弹也是同样的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汽车理论和实际驾驶学习,每次测验也都是5分。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后,心里变得明亮了,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了,干劲越来越足。由于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因此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出一点点 成绩。并于1960年11月8日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从一个流浪孤儿,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这完全是党的培养教育、同志们帮助的结果……我要永远忠于党,保卫党的利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知其言
雷锋名言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3、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5、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6、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7、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8、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践其行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的励志歌曲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向雷锋同志那样做着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向雷锋学习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庄子何其人
于丹《庄子》心得
1. 庄子何其人
2. 境界有大小
3. 感悟与超越
4. 认识你自己
5. 总有路可走
6. 谈笑论生死
7. 坚持与顺应
8. 本性与物性
9. 心态与状态
10.大道与自然
第三篇:知学找做雷锋倡议书
周西小学开展“知雷锋、找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倡议书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51年前的3月5日,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作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日。至今,“雷锋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雷锋”,在中国已经不只是一个名字,而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应把弘扬雷锋精神同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弘扬雷锋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弘扬“螺丝钉”精神和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希望我校的每一位教师、学生都能够弘扬雷锋精神,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作为周西小学的一名学生代表,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二、保护校园环境,坚持每天打扫好并保持好清洁卫生。不乱丢垃圾,见到垃圾主动捡起,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三、在校园内不吃口香糖,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的污垢。
四、不践踏草坪,不毁坏校园绿化,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五、讲文明礼貌,注意礼仪规范。
江都区武坚镇周西小学
2014年3月3日
第四篇: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其人其书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王维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王维
潇洒、逍遥、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庄子:其人其书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庄子其人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公元前369—前319)、齐宣王(公元前342—前324)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子的生卒年
庄子活动的大致年代: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到公元前三世纪早期。具体的年代,有五种说法:
1、前369—前286(马叙伦);
2、前355—前275(吕振羽);
3、前328—前286(范文澜);
4、前365—前290(杨荣国);
5、前375—前295(闻一多)。
《史记》:庄子者,蒙人也。蒙:
战国时代属宋国,汉代属梁国
称庄子宋人或梁人,意思一样,只是根据不同时代称谓而已 今河南商丘县境内
一说:今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处。
1、楚威王曾礼聘庄子
2、《庄子》中多记载楚国风土人情、宫廷传闻
3、庄子思想灵动浪漫,文字表述多借用神话故事,与楚国文化十分相近。历来被视为楚文化的一部分 崔大华《庄学研究》:
“庄子可能是楚国贵族后裔,可能是在楚国吴起变法时期(约在楚悼王十五年到二十一年,即公元前387—前381年),被迫迁移到楚国北陲,最后流落到宋国的楚国公族后裔。” 庄子故里
庄子与楚国的关系
庄子的家世
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1、郑樵《通志·氏族略》:
庄氏,芈(音米)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
2、从思想上进行分析,理由有二:
(1)超越现实功利性的纯粹精神性思考——以谋生为急务的平民子弟不太可能沉醉其中
(2)深刻的厌世情绪——败落贵族家庭的子弟所容易有的性格。
《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
1、为吏:
“尝为蒙漆园吏。”(《史记》)
2、打草鞋:
“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音巨),槁项黄顑(音砍)。”(《庄子·列御寇》)庄子的生计
3、钓鱼: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
4、捕鸟:(《庄子·山木》)
5、授徒:收授弟子规模不大,《庄子》书中记载庄子弟子有名有姓的仅一个蔺且,见《山木》篇。
庄子事迹·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终生贫穷,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庄子事迹·贫而不惫
《庄子·山木》: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音谐)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焉?”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 ——穷且益坚、安贫乐道:
善于从贫穷中超越,物质生活上虽然贫乏,精神心灵上却并不困顿 ——庄子的时代:昏上、乱相
力图为世所用者:处势不便,难免于惫
庄子的追求:无所用于世,故贫而不惫。
庄子事迹·惠子相梁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
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
——视相位如腐鼠:淡泊名利。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庄子事迹·曹商使秦
《庄子·列御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
“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顑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讥邀宠为舐痔:憎恶权势。
槁项黄顑的庄子
选自《古圣贤像略传》
《庄子·列御寇》: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
“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通菽),及其牵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把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看作负累,看作是对自由的牺牲、对生命的耗损。庄子事迹·太庙牺牛
李斯的悲叹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史记·李斯列传》
《庄子·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诜,音申)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音四)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名施,战国中期名辩派大家
长期从政,并卓有建树,是当时魏国政坛的风云人物 庄子与惠子的人生追求、学术思想分歧很大: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音喘)驳,其言也不中。” 他们的友谊是在对某些抽象的哲学问题的共同探讨中形成和建立的 每一次争论都充满了对立,从来没有一次观点相同。庄子事迹·曳尾涂中
庄子的朋友:惠子
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
《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音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匠石之叹
《庄子·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死,吾无以为质矣!吾无言之矣!” 嵇康《赠秀才入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可尽言。
庄子事迹:鼓盆而歌
《庄子·至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音叫)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事迹:天地为棺椁
《庄子·列御寇》: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音果),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音基)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音冤)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孔子:“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儒家生命观:人的生命负载着某种社会价值 ——庄子生命观:人生是一个纯粹自然的过程。
生命的意义
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庄子》篇目
《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五十二篇 现存三十三篇,魏晋时郭象整理
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内编》(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
《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子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内篇: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
骈拇、马蹄、胠箧(音区切)、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水、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庄子》篇目
《庄子》注释本及研究著作
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年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 杨柳桥《庄子译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曹慕樊《庄子新义》,重庆出版社2005年 崔大华《庄子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
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庄子》的文本特点
1、言说态度:
——文本作者本人对文本语言有效性充满怀疑与否定: 《庄子·天道》: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也,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秋水》: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的文本特点
2、言说方式: 《庄子·寓言》: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天下》: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刘熙载《艺概·文概》: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所有话语都根据情况而改变,不能死抠一时一地的语言层面,而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核心。
《庄子》的意义
南宋·叶适:
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汩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 郭绍虞:
谈艺者师其神。
《庄子》的意义
严春友《庄子思想的当代性》(《人文杂志》2007、6):
庄子所提出的问题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会遇到,都无法回避的终极性的问题,因而,在每个时代都激起思考、引起共鸣,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一种思想,只要它所提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还能激起后人的思考,就没有过时。
庄子早就指出,名、利、权是束缚人的枷锁。尽管我们不能放弃名、利、权,但是如果把它们看得高于生命,那么,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庄子的批判,不止是对他那个时代的批判,而是对整个人类的批判,因此具有普遍意义。
庄子教导人类的并不是什么出世,而是要真实地活着,不把虚假当真实,不把有害当有益。
《庄子》的意义
庄子反对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因为他看到了其中潜在的危险,这些东西一旦成为一种制度,成为社会规范的标准,就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成为一种外在化、形式化的东西,从而变成虚伪、罪恶的渊薮。
洪胜杓《庄子思想的未来价值》(《人文杂志》07、8):
庄子的世界观能够超越近代世界观的狭隘的限度,为未来社会提供一种“统一体世界观”:一切存在具有超越时空的原始统一性。
人生的本质在于成就本真的自我,而以追求身外之物为目的的生活,必然遮蔽和荒废本真的自我。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是绝对平等的。现代平等思想所讲的是权利、金钱、地位等分配上的平等,庄子讲的是一切事物在根源意义上的平等。
《庄子》的意义
现代自由指的是从外在的约束或束缚中摆脱 出来的外在的自由,而庄子的大自由指的是从自身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回归本我的内在自由。康震《庄子的人生境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我爱庄子,首先是因为他让我懂得一个人做事情、一个人做人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立足长远,要善于提升自己做人的境界。
我爱庄子呢?还因为他让我懂得要尽量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发展中来看问题,来思考问题。
我爱庄子,还因为什么呢?他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保持健康的,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为繁忙的工作,而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庄子》的意义
代表着我国哲学与文学的一个极为玄远、高深的境界
论哲学,老、庄并称:我国数千年来三大思想潮流之一——道家的源头
论文学,庄、骚并重:受到历代文学家的顶礼膜拜。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因此,庄子的哲学“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闻一多)《庄子》:诗化的哲学、哲理化的诗。
第五篇:关于段祺瑞其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段祺瑞其人的调查报告
北洋之虎--段祺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曾名噪一时的段祺瑞,在历史的星河中湮没了他的光辉,散去了他的颜色。成功或是失败,任由世人评说。
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段祺瑞并不陌生,记得鲁迅先生著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经提到过段祺瑞政府,那时或许我们对这个陌生的名字充满了憎恶。但评价一个人绝不能以偏概全。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世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千里投军造就北洋之虎
段祺瑞生于安徽六安,字芝泉,少年时家境贫寒,后期祖父去世,家道没落,1881年,16岁的他怀揣着一块银元从合肥出发,徒步数十天,2000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族叔,被收留在军营中。艰苦的岁月并没有因此结束,更让他雪上加霜的是,1882年,因其父段从文在看望他的归途上,被同行的两人害死,母亲因悲伤过度不幸去世,抛下他们兄弟姐妹4人。一连串的打击与养家重担,是他变得冷峻而坚毅。
尽管苦难一再的打击着他,但有时苦难却成了他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宝。的确,蜜可养人,也可害人。苦可折磨人,也可锻炼人。等到20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武备堂炮兵科。两年后,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从此事业一度顺利,不久,被李鸿章赏识。李鸿章把从既定五位同学到德国柏林学习的艺人换成了段祺瑞,并且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准同四位同学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军事。后来,其余四人相继回国,但只有他一人留在埃森克虏柏兵工厂实习半年。1888年,回国后加入袁世凯府下,于小站练兵,深得袁世凯的器重,任清兵第一、二军统。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
三造共和
段祺瑞在投靠了袁世凯之后,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被称为“北洋之虎”,成为皖系军阀的首领。在**的北洋军阀时代,曾经六次主政,处于权力巅峰十几年。和同期的许多北洋人物一样,既有名垂千史的不朽业绩,也有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败笔。其中,“三造共和”可以说是段祺瑞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一造共和,兵谏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时,段祺瑞统领前线清军,却屯兵不前,对武昌的革命军停火。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领衔,联合47名北洋高级将领发出通电主张共和。2月4日。又联合八名将领发出通电,敦促清帝退位,把自己的司令部由孝感迁到保定,做出进军的姿态,吓得太后和皇上及五位大臣毛骨悚然。其后段祺瑞率大军直逼京都,在北上途中,再次通电全军将士入京“相威胁”,给清廷连续施压。被逼无奈之下,同样也是气数已尽,清王朝已是无力回天,强弩之末了。因此,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
虽然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起了主要作用,但可以看出,段祺瑞也起了举足轻重、掷地有声的作用,虽是封建地主阶级,军阀的首领,但却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因其地位、权力置国家存亡于不顾,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已得到利益面前做出逼清帝退位是何等的壮举!
二造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深知段祺瑞是他的第一骨干,也是他之后的北洋二号人物,因此,若想复辟成功,首先该把段祺瑞拉拢过去。袁世凯派其长子游说段祺瑞,想让他率北洋将领联名通电,拥袁世凯称帝,却遭到段祺瑞断然拒绝。随着袁世凯活动的逐渐公开,作为一名十足的旧式军人为报袁世凯的恩,段祺瑞这位曾逼清帝退位,拥立袁氏的关键人物,却在此时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一再陈情,表明利害,说:“此时危机国家安危和袁氏的身家性命,万不可做,万不能做!”并且一再请求袁世凯三思。
可袁世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复辟道路。段祺瑞深知倘若拥袁世凯复辟无疑再一次把国家置于水 1
深火热之中,再一次辞职苦谏,他说:“我当年曾发出采取共和之电,如果又拥项城登基,将何以面对国人?恐怕二十四史中,找不出这样的人物吧!所以论公,我即使死也不会参与;论私,我从此退休,决不多言。”尽管段祺瑞以辞职苦谏却仍未能使袁世凯放弃复辟之路。果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登基,册封文武百官,段祺瑞自然不会名列其中。
面对袁世凯对他的知遇之恩,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段祺瑞采取了中庸之道,既不直接采取武力反对袁世凯称帝,也并没有直接倾向袁世凯一方,虽然在后世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有失民族大义,但,后世的我们也无需求全责备,换一种想法,他本是袁世凯的部下,却没有积极配合袁世凯称帝,反而以辞职相威胁,足见段祺瑞还是颇识大体的。
三造共和,粉碎张勋复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段祺瑞重新掌握大权,1917年7月1日,逊帝溥仪在辩师张勋和康有为等拥护下复辟登基,段祺瑞拍案而起,立即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讨伐张勋,张勋狼狈而逃。7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复辟闹剧匆匆收场。
“三一八”惨案千夫所指
当我们沉浸在他为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时,不禁想到他的弊端。诸如许多杰出的人一样,段祺瑞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就是“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作战期间,日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驻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数十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旧日军舰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无理要求,如果得不到满意答复,将采取“所认为的必要手段”。
3月18日,也就是通牒到期的当天,由李大钊主持2000名爱国群众(学生是主体)游行示威,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在执政府,武装卫队向学生开枪射击,共47人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的著名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到的刘和珍与杨德群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女学生。朱自清教授也参与了这次游行,亲身经历了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血腥一幕,作为幸免遇难的见证人,他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详细记述了他的亲身所见所闻,讲述了惨案的全过程。
“三一八”惨案,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界限。段祺瑞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谴责,在全国抗议声中,于20日宣布下台,他的执政生命从此终结。
当段祺瑞得知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后,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表示愿承担全部责任,亲自慰问和补偿体恤遇难学生家长,从未阻止新闻界报道事件经过,他又宣布自己终身素食,以示忏悔。1934年,段祺瑞得过大病,身体虚弱,医生建议他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却说:“人可死,荤绝不可开!”“三一八”惨案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没有实际证据,但段祺瑞是当时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且又发生在他的官邸,因而他就难逃罪责了。
正气晚节
“九一八”事变,日寇在占领东三省之后,继而谋划组织华北傀儡政权,以控制华北地区,为此日寇在京津竭力物色伪政府首脑的合适人物,在日寇看来倘若段祺瑞能在伪政权中挂名任职,影响会是不小的,于是段祺瑞成了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1932年底,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曾多次到津秘密拜访段祺瑞,想让段祺瑞出面组织华北政府,并许愿只要段祺瑞同意,日本将全力支援,但遭到段祺瑞的坚决拒绝。段祺瑞在《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经到情不能恶,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
这个人们心目中的亲日派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表现的如此决绝赢得了国人对他的尊重。段祺瑞的人格可以说在当时战乱年代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人称“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他性格直爽,光明磊落,对家人和下属要求苛刻,他生活简朴,不贪欲,从不收受贵重礼物,只有冯玉祥送他的一个大南瓜全部照收。他的清廉之气的确难能可贵。
段祺瑞1936年11月病逝,享年72岁,南京国民政府给予国葬,很多显要亲临吊唁。他当年的仇敌冯玉祥敬献的挽联云:“白发乡人空余涕泪,黄花晚节尚想功勋。”他的学生和最大的对手吴佩孚不亏为秀才,他的挽联非常精彩:“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知,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临终遗言---八勿
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泉瞑目矣。过虽弱,必有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余平生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简洁,殓以居士服,勿以荤腥馈祭。此嘱。
毛主席曾对他评价:“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功与过,是与非,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