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卫医政函﹝2018﹞146号)精神及市、区卫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建设,进一步落实《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国卫办医发﹝2016﹞122号),提升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到2020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要求,争取2-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建设内容
按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要求,在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职业病科等一级诊疗科目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人口和实际需求,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等五大临床核心专科和精神科、康 复医学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科等五大临床薄弱学科。加强手术室建设,按国家标准建设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
(一)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医院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每个学科建立一支独立的学科团队,培养4-5名业务骨干。每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二)完善设施设备。根据《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结合临床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配足医院病区病房基本设备设施以及专科设备。至2020年,医院购置64排螺旋CT一台、1.5T磁共振1台、DSA1台,新增彩超2台、C臂机、关节镜、呼吸机等设备。
(三)提升技术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及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接续治疗等3个方面能力。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 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五)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六)规范诊疗服务。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继续完善医院现有的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0%,2019年达到35%,2020年达到50%以上。积极与基层卫生院和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四、工作措施
1、成立提升专科服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及工作计划,检查监督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制订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工作计划,按计划逐步完成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工作。
3、对于重点提升的专科给予经费上的保障,优先配备所需的设备及设施,同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上予以倾斜。
五、实施步骤
(一)计划阶段(2018年4月-5月底)根据《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查找医院的差距和缺项,组织有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负责人,制定本院专科能力提升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8年6月-2020年5月)。1、2018年6月—2018年12月:完善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独立建制,建立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10张床位,配齐人员及设备。完成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建设。2、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完成病理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及影像中心建设。按照标准完成脑卒中中心建设。3、2019年6月—2020年5月 :在一级诊疗科目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人口和实际需求,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三)考核评估(2020年6月-10月)。
2020年6月30日前,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提交上级卫计主管部门,接受卫计主管部门验收评估。
五、工作要求
1、院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2、各有关职能科室要根据《实施方案》对相关专科进行重点管理,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市人民医院 2018年5月20日
第二篇:市人民医院2018年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工作计划
**市人民医院2018年提升专科
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点科室建设
1、完善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独立建制,配齐人员及设备。
2、建立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10张床位,增加1名医生,配备4-5名护士,形成较为规范的康复病房。
3、完成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建设,争取能够于2018年8月投入使用。
4、完成检验科和影像科搬迁工作,力争完成临床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设。
5、螺旋CT、DSA、磁共振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取于2018年上半年办理完成,下半年完成设备招投标工作,力争2018年年底能够安装投入使用。
二、加强人才培养
2018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三、提升技术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五、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六、规范诊疗服务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继续完善医院现有的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0%。
七、对口帮扶
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市人民医院 2018年5月25日
第三篇:东山县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
东山县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 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
为落实县级医院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卫医政函〔2018〕14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建设,进一步落实《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国卫办医发〔2016〕12号,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提升我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
到2020年,所有临床专科达到《基本标准》要求,部分二级学科争取达到《推荐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7个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二、建设内容
按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要求,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等五大临床核心专科和精神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血液透析科等五大临床薄弱学科建设。加强医院手术室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县级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
(一)加强人才建设。采取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的方式,加强核心和薄弱专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建设;注重培养年轻骨干医师,积极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支援或医联体内的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
(二)完善设施设备。根据《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结合临床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配足医院病区、病房基本设备设施以及专科设备。
(三)提升技术水平。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中关于医疗技术的要求,梳理医院各专科(专业)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现况,对一些尚未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要分析原因,创造条件尽快开展。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和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接续治疗等3个方面能力。
(四)规范诊疗服务。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按照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省卫计委《病种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结合医院实际,推进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比例达到15%,2019年达到35%,2020年达到50%以上。按照国家和省级制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积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三、建设经费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包括世界银行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的贷款资金、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医院自筹资金等,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筹集。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文件下发之日-2020年5月)各科室根据医院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建设,医务科每年10月15日前汇总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设备采购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省有关政府采购文件精神组织实施。涉及开展新技术的,按照中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有关规定以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加强技术能力审核,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项目验收阶段(2020年6月-10月)
2020年6月30日前,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并上报(包括临床专科建设达标情况以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同时推荐3个以上专科申报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迎接省、市卫计委督查复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为做好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决定成立东山县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书记为副组长,成员由院部副职领导及中层干部组成,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陈耀德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办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效果以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指导和评估。
第四篇: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底,以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目标
1、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市级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我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设置中医科、中药房,达到《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要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中医重点专科。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巡回医疗、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6-2016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市中医药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市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妇幼保健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要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我院举办中医专科
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我院开设中医专科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医保、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
(八)依法加强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要对所有辖区内村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要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6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6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二)具体实施(2016年4-9月)
1、按照《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
4、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6年10月)
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2016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6年10月30日前报院办公室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6年11-12月)
2016年11月组织对各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6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的实施项,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三)宣传引导,示范推广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交流。
第五篇:人民医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经验交流材料(推荐)
人民医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经验
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院在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XX年,在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XX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在XX年全县行风政风民主评议中,我院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2.1亿元,历时三年完成了医院整体搬迁。新院占地面积130亩,现业务用房60000㎡,编制床位8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XX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
新院建成后,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 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网络电视,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微波炉、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20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二个平台”,完成了以“门诊一卡通”、“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XX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三、改善就医流程
新院整体搬迁使用后,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是老院的4倍,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步入宽 敞明亮的门诊大厅,有6名导诊护士为门诊病人导诊服务,并为病人提供开水、填卡、轮椅等温馨服务。大厅内2块大型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就诊须知,医疗服务体格和健康知识。大厅设有4部自动扶梯和2部垂直电梯,帮助病人轻松便捷送达各诊疗区。门诊设24个诊疗候诊区,各诊疗区采取“一医一患”诊室,候诊区与诊疗区相对分开,既保护了病人隐私,又改善了就诊秩序。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口腔科等窗口采用半开放式服务,一律采用低台、透明门窗,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每个病区均设有中心监护屏,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患者病情;病房设有单人间至4人间不同规格,备有无障碍病房和VIP病房,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病房内卫生间、淋浴房、衣柜、数字电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以上是我们在医院建设和发展工作中的点滴成绩,是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借鉴学习各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与兄弟医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内涵,提升水平,努力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上水平:一要管理上水平。医院要加强医疗、护理、院感、药剂和病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借鉴大医院管理模式和 经验,使管理水平与新院建设标准相适应,使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适应,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整体效益。二要医疗技术上水平。在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医院的基础上,与XX解放军总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远程会诊”等方式,借助外力求发展。聘请解放军总医院和省市专家来院坐诊,提高医院知名度和诊疗水平;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家、省级以XX规格医院进修深造,强力提升技术水平标杆。三要整体服务上水平。医院和全体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职业责任,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满足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解决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央医改政策,实现医改提出的总体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创办全市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