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骨文培训后的面试心得
北京甲骨文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TNOJ023班的李建东,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我在近期入职易华录,从事java开发工作。在这里我非常感谢甲骨文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在甲骨文这四个多月的学习期间,我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努力消化和吸收老师课上讲的东西,并不断地敲代码,巩固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培训快要结束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找工作。我是一名专科毕业的学生,在来甲骨文培训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找工作会存在很多的困难。果然,在快毕业的时候,自己去了几个企业,但是我能去参加笔试的只有一个,其它的企业都要求学历在本科以上,虽然唯一的一个笔试进入了面试环节,但还是由于自己没有做什么准备而失败了。
毕业之后,因为自己急切的想找到工作,所以经常四处奔走去参加各种笔试面试,不管是本科的还是专科的,一律通吃,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了解更多的面试题。但是,由于自己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几乎没有面试的机会,不知道面试会问哪些东西,当时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我参加了中科软公司的面试之后,才真正的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了,当时的面试题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课上讲过的,我只是有个印象,并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谈谈实际的应用了,从公司出来的那一刻我真的很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的复习。
坦率的讲,对于只有java基础的学员来说,甲骨文培训的课程确实比较紧,我的感觉是:虽然当时听懂了,自己课下也练习了,但是在新的课程接踵而至时,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都渐渐地被遗忘了。在那次面试以后,我就不再盲目的去参加各种笔试和面试了,而是先用两天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复习。
之后北京甲骨文举行双选会,来招聘的公司很多,由于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进入面试环节的机会渐渐地多了,通过面试,我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及时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在我参加了一天双选会后,有一家公司决定录用我,当时我是想快点就业,再加上那个公司给的待遇还不错,于是漫长的找工作的过程终于暂告一段落了。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还有个就是学历问题。我是专科毕业的,学历的问题我是不能在短期的时间里改变的,但是我可以把基础知识在短期内进行提高,其实只有你的基础打的劳,任何问题解决起来都容易多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只看重学历,如果你的技术确实不错的话,那么也有一些公司会录用你,他们看中的是实力而不是学历,这是我在经过多次面试之后所得的经验。所以希望在甲骨文培训的学生不要为自己的学历问题而发愁,公司最看中的还是你的技术水平和个人品质,其它的都好解决。
最后,感谢北京海淀甲骨文学习中心所有的授课老师们对我的教诲,感谢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感谢就业老师在就业方面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感谢我的同学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谢谢!
第二篇:在甲骨文培训付出总有回报
我是甲骨文sd1101的王帅,回想起来,时间过得可真快,正如孔子所说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呐。现在的我感觉很充实,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有一种要往上冲的感觉,不过,我知道我资历还很浅,有待磨炼。但这确实是我现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可能因为自己跨专业没有基础来学的(我以前学的是酒店管理),刚开始觉得挺吃力,根本跟不上,一天讲那么多的东西,根本消化不了。起初的时候也是抱怨,还好有甲骨文老师对我的开导,让我能够很好的渡过难关,一定要坚持,坚持的用心的学下去一定会成功的,到今天自己工作了,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才发现原来老师以前讲的东西都是很有用的,只怪自己太笨了,当时没有学会而已啦。
我觉得来甲骨文培训首先就要摆正心态,原来自己也抱着一个想法,就是培训出来就是高手了,自己想想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可以只通过学习不用在公司真正的磨练就能成高手的话,那IT也太好混了吧?到现在想想自己从甲骨文出来,实际的经验是不算有太多的,只能说自己已经入了IT的门而已,以后会怎么样只能靠在公司的努力。起码在公司里人家说用到哪种技术你能用最快的时间学会,因为你在甲骨文培训有了基础了,对这个知识有了比较深的了解,那再在工作当中学习它的时候就会觉得似曾相识,而且学起来也觉得很轻松。当时在我们班我学的算很差的吧,自己觉得自己不算聪明,可一直都学的很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我好像没做出来几次,可每次都有很认真去做,因为自己有电脑,晚上经常回去看老师的代码看到凌晨。从刚开始的一点不懂到后来做第一个小项目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突然开窍了。项目做得很顺利,也才懂了一点什么叫面向对象。刚开始就是死活都不理解的(真是太笨了)。
同学们,可能你们对于所学的技术都是能够理解的,也能完成在甲骨文课程里的所有项目,可是只要你不会表达,不懂得怎么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以良好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话,那么你面对的面试官,只能很可惜地把你归入淘汰的队列.我们学习技术,可是切记不要沉迷技术.普遍的程序员都是比较内向的,沉迷于寂静的编程世界里.可是,这样的状态已经不能很好地符合现今软件行业里一名优秀的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了.以自己为例,自觉自己在班中并不是学得最好的,可是在求职的过程中,自信自己是最优秀的,只因我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贴切实际并良好的表达给面试官.只要我们能够很好的去沟通,会表达意思,成功就离你不远了,起码我是这么经历的。最后,再次感谢北京海淀甲骨文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付出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多的,优秀的就业环境,也希望各位正在求职道路上的同学们,珍惜老师们的工作成果,珍惜他们提供的每次工作机会,从自身出发,做好每次面试,笔试的充分准备,早日走上理想如意的工作岗位!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找到理想的工作!
第三篇:在甲骨文学到名企面试的“真经”
我毕业于上海杉达学院,本科,往届;经盈佳科技推荐,现入职电讯盈科,公司为亚洲首屈一指的电讯运营商,香港最大的电讯等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盈佳科技学好技术,不用担心找不到好工作,在毕业前后会有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职业老师会安排我们进行模拟面试,帮助我们掌握面试技巧。每一次面试失败后职业老师也会主动和我们交流,总结得失,为下次做准备。我的面试经验就是认真做好应聘公司给的笔试题,只有笔试通过了,才能争取到面试的机会。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通常都会先叫你先自我介绍一下,这时你要把你的亮点全都展现出来,无关紧要的话题就不要说了,因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时间比较短,一般是3分钟左右;自我介绍完后,面试官就会问你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是你要表现积极,对于你会的问题,你要积极表现,对于不会的问题,可以一句带过,最好做到避谈。
第四篇:甲骨文(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甲骨文(200字)作文
有一种文字,它曲线优美;有一种文字,它生动形象;有一种文字,它如画一样美丽。这就是,中国人的骄傲,甲骨文。
我们的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了文字。这种最初的文字甲骨文,也是最象形的字体。
看看竞争的竞这个字的甲骨文,两个人手中有着一样的东西,要分出高下,这一个简单易懂的文字,却生动的体现出了比赛的情景;而龟这个字,却恰似一幅可爱的图画,两只小脚从?壳里伸出来,这么的形象。而这些,只有甲骨文能办到。
啊,中国的古人啊,谢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形象的甲骨文,我们会将它永远的流传下去。
我爱你,甲骨文!五年级:董瑞琪
篇一: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
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
高考作文原文:
作文翻译:
作为内容:熟悉
大雁因为熟悉了学飞过程中失败的艰难和飞入天空时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它不畏困难而直追成功,它看惯成与败;美丽的花儿因为了解种子破土而出时的困难和花开时的绚丽,因此它有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心态,追逐成功,只因它熟悉成败;河流因为熟悉集成江海丰厚自己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困难和流入大海时的博大,因此它有生命不止追逐不止的心态,追逐成功,只因它熟悉成与败。
熟悉成与败能使大家对生命更加尊重,对生活更有希望,对自己更有信心。看惯成败,能使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面对失败,不放弃自己;面对成功,能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应当以一种熟悉而平常的心态,来追求美好未来。
以失败为常,更能深知自己的人生重要与意义。一个人在生命大道上不可能一路通畅,没有失败与困难。面对失败,十分多的人丧了面对它的勇气,从而对生命丧失希望,对自己丧去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出不自信的心态。在此时,如果一个人能熟悉失败,看惯失败,便决不会因此而悲观厌世,他会寻求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因为年看惯成功和失败,他会相信自己的人生重量,会在自己失败的位置上抓起成功的尘土。熟悉的人会将失败当作取得成功的基石,自己的人生更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丰厚起来的。以失败为常的人,对自己追梦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败能以最乐观的心态面对。
熟悉成功的人更能认知自己的位置,熟悉成功是任何一个人都想努力达到的一种状态,因此,自己要想成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追逐,不断更新自己。看惯成功的人,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了自己,反而会有更加深入的求知欲,熟悉自己的位置。当今社会竞争惨烈,能真正取得成功并长期成功的人,都能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对社会潮流有熟悉的认知,熟悉成功,明白成功者是处于潮流之端的。作为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该如此。中华民族因熟悉过去的失败,才能以永不放弃的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不断走向民族复兴之路;中华民族更因为熟悉了改革成功,才能不断地认知自己进而取得振兴。
熟悉成与败,能使个人成功,更能使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世。(普老师按小黄摹写版本释读而成,文中错误未作修改)
作文作者已找到:
谁是今年高考中的古文字作文的作者?经过连续4天的不懈努力,昨晚本报终于找到了就读于省内一全国重点中学的作者小黄和他的语文老师普老师,并取得了小黄高考后摹写的古文字作文。普老师称,该考生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
古文字专家:
崭露头角不该在高考场上
本报讯(成都商报记者王冕)“应该给零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彭裕商教授说。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的弟子。对于传说那篇用古文字写成的高考作文《熟悉》是由他释读的说法,彭裕商断然否认。
彭裕商说,他还没看到过这篇作文,只是隐约听到周围人的议论。他表示:“如果这名考生考我的研究生,我也不会因为他用甲骨文来作答就另眼相看。因为,甲骨文、金文都是被淘汰了的死文字。可以把古文字当成是了解历史的工具,练书法也可以写。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得用简体字。你写篇作文,别人认都认不到,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现代文字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其成熟的标志便是高度的规范化。不管这篇作文的内容如何,单从这一点就和现代文字系统冲突。”
彭裕商认为,学生要是真有古文字功底,或是真心喜欢古文字,可以去考硕士、博士,也可以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现在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崭露头角,但绝不是在高考场上。”
到底用了哪些古体字?
当时写不出“熟悉”的古体字
为何用古文字作文?
怕作文不出彩 冒险选择
普老师是最早得知小黄用古文字写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人。“这孩子平时很乖的,从来不是一个搞怪、出位的人。”普老师回忆,考完后,小黄很高兴地告诉他这个消息,“当时他还挺得意的,觉得自己的作文还写得不错。”普老师听后,脸立即就沉了下来。“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了好多次,高考应该注意些什么,就是不听。”有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的他深知,小黄的做法在阅卷老师那里未必被认可。小黄当时顿了一会儿,才忙着解释道:“我不是怕作文不出彩吗?高考阅卷那么残酷,一分钟就可能判生死。”为此,他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或许老师们会专门研究一下我的作文,也好发现我这方面的才华。”
一番争论后,小黄才开始后怕起来。后来,师生俩一直悬着一颗心,非常关注媒体的报道。作者是什么人?
去年曾高考 有古文字天赋
事实上,这是小黄
作文只有8分,小黄今年的高考总分估计在480分左右,上重点高校又没戏了。普老师说,高考分数一旦打出来,就成了定局,没办法再修改了。但从小黄事后摹写的高考作文来看,他认为不算偏题。他写的是“深入了解成与败”。
据一位参与今年高考阅卷的老师介绍,在作文阅卷前,指导委员确定了思路,认为“深入了解”、“了解深入”这类的词都可以用来理解“熟悉”,考生往这方面理解并不算偏题。
有的老师认为,这篇作文没有偏题,因为“整个还是在谈人应该深入地去了解和看待成与败,熟悉成与败的关系”。虽然需要一些转换才能理解,但基本还是有理有据的。
反对的老师则表示,文章更多地去谈了成与败,离熟悉这个题目太远。
一位知情人介绍,小黄的这篇古文字作文最终只得了8分。语文阅卷组的指导委员们找古文字专家释读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会商,才最终打出了这个分数。“有指导委员坚持认为应该给零分。”这位知情人说,该指导委员认为,虽然高考作文规则中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简体字写作,但是国家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在公开场合、出版物、教育都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简体字。“法律当然高于高考规定。”因此,应该判定这篇作文为零分。
但也有指导委员认为,判定零分不是很合理。“毕竟用古文字还是很新颖的。”偏题也不至于得零分。因此,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不高的分数。
篇二:高考惊现甲骨文作文
高考惊现甲骨文作文
2009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熟悉》,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近日,某网站上出现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一贴,令网友惊叹不已。发帖爆猛料 据《成都晚报》报导,日前,大陆论坛网站上出现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发帖者名为dzjimagine,好似一位在现场阅卷的老师,发帖称当日在语文组发现了阅卷以来的最劲爆花絮--一篇用古文字书写的作文《熟悉》。dzjimagine说,发现该作文的是语文一组的作文阅卷老师,他随后茫然地向阅卷组组长报告;由于高考没有规定不准用古文字书写,所以阅卷组组长仍然只有茫然地向语文监察组报告;而质检组的
这篇作文几乎是写满了作文区域,大约有800字,写得很公正,一个小框内装了一个字。
不过,四川大学历史系的多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教授,均表示没有听说此事,我也没有被邀请。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一些
专家教授,也被同样告知不知此事。
专家:考生真有才 可破格录取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古文字专家何山青说,我很想看看这份卷子都写了些什么。如果真有学生用古文字写出了800字的文章,是了不起的。古文字不如现代汉字多,很有限,我只见过古人用甲骨文写的文言文,最多400字;一般来说,用古文字写 800 字的文章至少都需要一个月时间。
何山青认为,如果该考生用古文字真能写出顺畅的文章,一些高校倒是可以破格录取,让考生在喜欢的领域继续发展,即便是
他其他科目成绩不好,都是可以弥补的。
篇三:新材料作文“甲骨文达人名不副实” 导写与佳作(整理精校版)新材料作文“甲骨文达人名不副实” 导写与佳作 作文辅导
0228 2135
新材料作文“甲骨文达人名不副实” 导写与佳作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因在高考时写了一篇布满古文字的作文,四川考生黄蛉被称为“甲骨文达人”。他的幸运并未止步于高考录取,还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但是,川大专门安排来给他“开小灶”的返聘教授何蜻却认为这名学生缺乏做学问的定性,“有些浮夸”,而且也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文字学功底和天分。于是这位教授拒绝继续指导黄蛉。(2015年11月5日《成都》)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教授对于黄蛉的评价很让人意外,毕竟,黄蛉当年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关注,就是因为高考作文中的“古文字功底”。被社会冠以“偏才”“怪才”称号的他,得以让学校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义予以特招。然而,社会大众都忽略了一点:黄蛉当年的高考作文卷其实只是一篇类似于火星文的编造文章。事实上,甲骨文可识别的不到千字。一个普通高中生,只要肯花时间,就可以把它们描摹熟练,凑成一篇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如果将其中的古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字,其实与作文本身毫无关系。
这几年来,高考作文中的所谓偏才怪才纷纷冒头。除了甲骨文“天才”之外,还有什么古文、古诗天才等等,不一而足。他们都不出意料地得到优待,高考作文成了一群“奇人异士”狂欢之地。其实,从奇才们(包括黄蛉)的语文总分并不高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中文基础其实并不算好。
每有奇文出现,社会各界都纷纷交口赞誉,仿佛如果不给优待,就是扼杀人才。这种对异才的渴求,反映了社会对高考制度、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的千人一面的不满。于是,敢于剑走偏锋的人,也就成了“人才”,人们似乎都在以“不拘一格”为乐。另一方面,公众,乃至于评卷者,却没有对考生是否真正人才的判断力。高校为了吸引眼球,不问究竟,对奇人异士广开方便之门,也形同火上添油。这就正是在这种对人才的幻想之中,高考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性被破坏了。要祛除此种乱象,当为高考作文祛魅,让它回归到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中去。
佳作选登一:底蕴
铜梁一中 高2015级1班 黄怡然
大浪淘沙,留下真金。沙子之浮,没有根性,自然只有随波逐流;金子之沉,固守本真,自然稳稳站住了脚跟。这是底蕴不同使然。
腊梅冰雕玉琢,暗香萦绕,她何来这份超越群葩的高洁?是因为她“俏也不争春”,她耐得住春去秋来的寂寞,抗得住夏至冬临的严酷,于是,在“悬崖百丈冰”时,她终于沉淀出超凡脱俗的惊世美丽。
花如此,人亦然。
如果缺少文学底蕴,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大家们如何能写出流芳千载的佳作?如果没有哲学底蕴,柏拉图如何构建心目中的亚特兰蒂斯?所以,没有文字学功底的黄蛉即使一时风光,成为所谓的“甲骨文达人”,但在学术领域,没有定性的他又怎可能继续前行?事实证明,漂浮于学问表面的他,终究会被“雨打风吹去”。
人如此,文化亦然。
《阿凡达》堪称世界电影之最,其票房之高,震撼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它是怎么诞生的?其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泰坦尼克号》取得空前成功之后,凭空“消失”了十年,然后,浸润着全新理念和崭新科技的影片《阿凡达》横空出世。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啊。再看看一些国产影片,其孕育过程往往是“春华而秋实”,结果呢,影片也是昙花一现。更有甚者,影视翻拍成风,从《红楼梦》到《西游记》,对经典名著随意解读,以“明星”“大牌”,甚至暴力色情等元素吸引眼球,这与硬记几个甲骨文字来拼凑高考作文何其类似!一句话,缺乏底蕴,太过浮躁。
文化如此,一个国家亦然。
想我华夏神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奠定了丰厚的底蕴。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奋力抗争,即使武器装备相差甚远,我们也战而胜之;面对金融风暴,我们有条不紊,国家的力量瞬间发挥,强大的宏观调控稳住了经济局势。而此时,美国的失业问题,欧洲的债务危机,让各国头痛不已。在这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其根源正是我们这个国度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生成了智慧而坚韧的民族性格。
现实的法则就是,只有当你积淀了一定的底蕴,然后才能向更高层次冲刺。如果悬浮于表面,其结果只能是出局,以失败而告终。得分:60分
佳作选登二:宁拙毋巧
铜梁一中高2015级1班 李修阳
俗话说“半杯水响叮当,满杯水摇不响”,如果我们怀着一种取巧的心态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脚踏实地的积淀,我们所学的将很肤浅,最多只能哗众取宠而已,因此,不取巧,宁愿笨拙一点也不以粗俗浅陋的粉饰迷惑自己,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宁拙毋巧,积淀方是正道。都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而现在的青年学生,很多都想通过短暂的学习达到飞跃,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我们为什么不静下心来想想从平凡到伟大必经的过程呢?曹雪芹呕心沥血了十年才写就《红楼梦》,李时珍跋山涉水三十余年才完成《本草纲目》,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大量的积累,才能变得伟大。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鲲鹏迁徙南海不是也首先需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吗?对比今天的电视剧《红楼梦》之浮华、荒诞,人们越发怀念二十余年前那部作品的厚重。那种底蕴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呀?那是演员模拟人物生活几年,再拍摄几年,深厚的积淀必然孕育艺术的精品。
取巧、虚浮只会让我们变得肤浅。面对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多少有志者渴望一步登天。于是书店里摆满了《成功应试100招》《金融管理300计》之类,各种宣扬一蹴而就收获成功的书籍比比皆是。可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硬套几个术语,生搬几个“绝招”时,自己的浅陋也暴露得淋漓尽致了!就象那个在高考场上以几个甲骨文字作秀、取巧跨过高校门槛的学子一样。宁拙毋巧,要想取得成功,靠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所谓知识的装点。曾经有一位应聘者,他最初刚获得工作时,拿出的是学士证书;工作有了一定成绩、即将升迁时,拿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而业绩突出,将被提拔到重要岗位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博士毕业。可见,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并非文凭之类的身份标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宁拙毋巧。积淀吧,多一分坚实,少一分浮华。
得分:56分
篇四:甲骨文的故事真有趣
甲骨文的故事真有趣
寒假中,我在课外阅读语文报时,看到一些奇异的符号,它们的形状,有点像儿童简笔画,又有点像一年级语文课本里的甲骨文,真是神秘莫测啊!我便好奇地问爸爸和妈妈。他们琢磨了半天也不认识,就让我到国学书法班去问屈老师。
屈老师先夸我爱动脑筋和聪明的联想。接着,他告诉我这些甲骨文的年龄最小也有四五千岁,有的甚至八千多岁了。看到我惊讶地伸了伸舌头,他就慢慢地对我讲起了甲骨文的故事:“人”字的起源是象形,“”表示成年人侧立的样子。“”是会意,字形表示一个人跟从另一位人行动,所以字音读“从”,而“”的含义则是两人并肩行路,读作“比”,古人有“比肩”的说法。“”是两人背靠背,表示方向“北”;“”是成年人正面站立在地上形象的。“保”的甲骨文含义是遇到危险时,成年人把孩子保护到身后,最先的写法是“”,它体现出我们祖先对下一代的大爱??屈老师一边讲解说着,一边写画着甲骨文,渐渐地我入了迷。
突然,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让我猜。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我很快猜出左边的偏旁是“人”,右边的偏旁象小树,灵机一动,我跳起来喊道:“休息的‘休’字!”老师对我竖起了拇指。我心里浓浓的兴趣又多了一份蜜甜。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晚霞好像对甲骨文也产生了兴趣,从窗口悄悄地探进头来偷听。这时妈妈喊我回家吃晚饭,但是,我满脑子都是甲骨文,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创作了那么多宝贵财富留给后代,我们应该怎样呢?
路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
第五篇:甲骨文和青铜器.反思doc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小包袱”也就是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紧紧相连的问题,在预习环节就给学生预习。随着内容的进行,不断的甩出我事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都是暗藏玄机,起到层层铺垫的作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体味发现的乐趣,真正体现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游戏,如本课开头的猜字游戏,简单任务,造字游戏和侦缉档案等,这些游戏在设计上教学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不经意间渗透教学思想,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第三,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譬如在第一框图”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导入时,引用歌曲<流星花园>,又如,在语言上力求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从形式上借鉴了著名娱乐栏目<开心词典>形式及主持人风格.本节课我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第一,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反应强烈,有较浓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的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生知之甚少,比较枯燥,但是通过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第二,对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展示自我感觉是本课的一个设计亮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的意义;得出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渊源的关系,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第三,“青铜器”这一环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然每一节课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课也是如此第一,本课导入设计欠佳,与本课衔接优点勉强;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第二,关于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问题设计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被弱化了,时间不够;这一环节设计不好本意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可是问题过多了.第三,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关于青铜器的意义应该有学生概括,因为在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么多以后学生应该可以自己分析出来,而不需要教师来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