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2014
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
意见》
来源:
黑龙江省民政厅
时间:
2015-01-05 13:32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地)民政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民政局,绥芬河市、抚远县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事业单位:
今年3月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黑民发〔2014〕3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全省民政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的适用范围和原则、名称及层级、配置比例、办法和要求、聘用晋升条件等做出明确规定。现就全省民政事业单位落实《意见》要求,完成社工岗位设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意见》的出台,是推动全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把社工人才队伍纳入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全省人才工作大局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实现了社会工作岗位的“门槛准入制”,通过培训转换、招聘、引进、转岗等途径,逐步实现在岗人员持证上岗,提高了社工岗位的准入标准,有助于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二是将社工专业纳入了我省专业技术职称管理,为从业人员兑现工资待遇、逐步解决薪酬较低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有助于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把社会工作岗位作为全省民政事业单位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特别是在与社会工作有关联及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中,要求社会工作岗位的配置比例超过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成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这在最大限度上解决了我省民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专业定位不明的问题,明确了大多数民政事业单位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二、逐步完善全省民政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 《意见》要求:“与社会工作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的社工岗位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30%以上,与社会工作有关联的民政事业单位的社工岗位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20%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 1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15年起,全省民政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单位类型和功能,按照对应的标准逐步配置社工岗位,到2020年基本实现《意见》中要求的社工岗位配置比例。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到2015年底,与社会工作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与社会工作有关联的民政事业单位的社工岗位占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应分别达到10%、5%以上;
(二)第二阶段:到2018年底,与社会工作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与社会工作有关联的民政事业单位的社工岗位占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应分别达到20%、10%以上;
(三)第三阶段:到2020年底,与社会工作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与社会工作有关联的民政事业单位的社工岗位占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0%、20%以上,并且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 1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
由民政部门主管的其他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设置社工岗位。
三、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吃透精神。在全省民政事业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关系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且民政事业单位种类众多,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各有关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掌握《意见》的有关内容,明确本通知要求的时间进度,按时完成社会工作设置工作。
二要利用契机,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各地、各单位要把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工作与民政事业单位改革、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尚未完成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要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作为本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内容;已经完成单位岗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未达到《意见》要求的,要按照《意见》规定,迅速进行整改。要积极向本地人事部门反映、沟通,争取支持;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事业单位及其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注意实施过程中的程序公正,公开透明,从民政事业单位实际和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切实保障职工的利益,把《意见》贯彻好、落实好。
三要上下贯通,掌握动态,及时汇报。各地、各单位在推进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总结成功的经验做法和遇到的工作难题,及时上报。2015年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第一阶段结束时,各地、各单位要将辖区内各民政事业单位或本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情况报送省民政厅。
附件:社会工作岗位在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的配置比例
黑龙江省民政厅 2014年12月24 附件:
社会工作岗位在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的
配置比例
根据《意见》规定,对不同类别的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的配置比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类:与社会工作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包括优抚安置单位和社会福利单位。优抚安置单位:优抚医院(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军休所、军休服务中心、军休服务站)、军供站等。社会福利单位: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福利医院)、孤儿职业技术学校、城镇老年服务机构、福利彩票发行管理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残障康复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假肢中心、捐赠接收机构等。社工岗位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30 %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 1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
第二类:与社会工作有关联的民政事业单位。包括社会救助单位和社会事务管理单位。社会救助单位:各级减灾机构、社会救助中心、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慈善机构、救灾仓储中心、安置农场等。社会事务管理单位:殡葬服务管理机构、婚姻登记机构、收养登记机构等。
社工岗位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20 %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 1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
第三类:由民政部门主管的其他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设置社工岗位。
黑龙江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
来源:
黑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
时间:
2014-07-31 14:48
2014年3月20日,黑龙江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黑民发〔2014〕37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全省民政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的适用范围和原则、社工岗位名称及层级、社工岗位配置比例、设置办法及要求、社工岗位聘用晋升条件等。《意见》的出台,实现了社会工作岗位的“门槛准入制”,并为逐步解决社工待遇兑现提供了政策保障。
《意见》一共包含七部分内容。一是明确了全省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适用范围,提出“由各级民政部门举办并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民政事业单位,都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社工岗位。民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纳入社工岗位设置管理”。
二是明确了社工岗位设置原则,即坚持按需设岗与科学高效、坚持岗位总量与岗位结构控制、坚持动态管理与依法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明确了社工岗位名称及层级,将社工专业技术岗位划分为高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中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初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共3个级别。同时,明确了各级社工师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层级以及各层级岗位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中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八级社工师、九级社工师、十级社工师,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八级、九级、十级岗位数量之间的比例为3:4:3;初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十一级助理社工师、十二级助理社工师,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一级、十二级岗位数量之间的比例为5:5。
四是明确了社工岗位配置比例。要求“与社会工作关联度强的民政事业单位,包括优抚安置类单位和社会福利类单位,社工岗位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30%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与社会工作有关联的民政事业单位,包括社会救助类单位和社会事务管理类单位,社工岗位应占该类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20%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由民政部门主管的其他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设置社工岗位”。
五是明确了社工岗位设置办法和要求:
1、《意见》所称社工岗位不排斥该岗位必需的其他专业技术要求。各单位所确定的社工岗位另有其他专业技术要求的,仍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2、负责直接提供服务或须与服务对象接触的一线服务岗位应优先设定为社工岗位。
3、各单位社工岗位按规定比例要求配置不足1个的,按配置1个执行。
4、社工岗位配置主要通过现有岗位转换解决。配置社工岗位的各单位要组织在岗人员培训,参加国家社工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还可以通过招聘、转换等方式补充社工专业人员。本意见实施后,所在岗位属于专职社工岗位的在岗人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通过社工资格考试,应进行岗位调整。
5、各单位现有社工岗位比例未达到设定标准的,新增岗位应全部设为社工岗位,并公开招聘或调入社工专业毕业或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员。
六是明确了社工岗位聘用晋升条件。聘用社工专业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取得相应的国家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证书(社会工作员除外),并符合以下任职资格:
1、高级社会工作师:待国家相关政策明确后另行确定。
2、社会工作师: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资格。考取证书后首次聘用在十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
3、助理社会工作师: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取得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资格。考取证书后首次聘用在十二级社工专业技术岗位。
4、社会工作员:未考取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如下人员:持高校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人员;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在社会工作领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满5年,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的系统培训并达到相应要求的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经省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认定后,可获得相应从业资格。
七是明确了组织实施办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从民政系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工事业的发展需要,切实保障民政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做好推进社工岗位设置管理的具体工作;民政系统编制内各单位要按照社工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社工岗位,明确岗位等级。与社工关联度较强的其他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社工岗位设置问题,可以参照本意见相关规定,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第二篇: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劳动保障厅(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各副省级市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精神,结合民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八年十月八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做好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结合民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1.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承担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民政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民政事业单位主要包括:
(1)优抚安置单位:优抚医院(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和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军休所、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军休服务管理站)、军供站(军用饮食供应站、军用饮水供应站、军人接待转运站)等。
(2)社会福利单位: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福利医院)、城镇老年服务机构、福利彩票发行管理机构以及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残障康复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尚未转制为企业的假肢装配服务中心等。
(3)社会事务管理单位:收养登记机构、殡葬管理服务机构、婚姻登记机构等。
(4)慈善和社会救助单位:各级减灾机构、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艾滋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指导中心、慈善机构、捐赠接收机构、救灾储备仓库、安置农场等。
(5)社区服务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婚姻家庭服务机构等。
(6)其他民政事业单位。
2.民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民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民政类社团、基金会,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民政事业单位和民政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民政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5.民政部门主管的新闻报刊、信息档案、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后勤服务等事业单位,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第三篇: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现状问题与对策
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现状、问
题与对策
柳 拯
2012-8-20 15:02:34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2009年7下期
【英文标题】The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Work Post Creation in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作者简介】柳拯,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副司长
社会工作岗位是社会工作服务的载体,是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对明确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地位,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就业上岗,保障社会工作人才职级待遇,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政部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工作。早在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前,民政部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福利机构三个强制性行业标准中,就曾要求这些福利服务机构要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员。2006年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民政部提出要率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2007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调研,提出了民政业务领域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思路。在随后下发的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在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可探索内设社会工作机构的要求。2008年,我们抓住国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之机,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社会工作岗位确定为民政事业单位主体专业技术岗位,明确了民政事业单位的专业属性,历史性地将性质不同、种类繁多的民政机构统一为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为基本职能的单位,同时明确了社会工作者的职级待遇,对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等作了具体规定,为在民政系统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从去年10月至今,民政部围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先后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通知,对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管理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进行了部署和强调;二是通过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政策解读文章、进行热线咨询等方式,支持各地理解《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导各地从“定性、定位、定比例”等角度准确把握落实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任务的着力点;三是利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经验交流和示范创建活动,尤其是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的机会,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作为重要内容,督促试点地区、试点单位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兑现相关人员职级待遇,为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积累实践经验。
半年多来,全国多数地区能够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认真组织调研,科学制订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状
目前各地工作进展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有关单位明确了社会工作岗位比例与数量的。北京、重庆、云南、新疆、山西、青岛等省(区、市)根据《指导意见》关于社会工作岗位为民政事业单位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原则,在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岗位。北京市民政局把社会工作岗位覆盖到除机关行政辅助性质事业单位以外的所有局属事业单位,共开发设置了314个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占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25%。其中在军休系统的比例达到了60%,在接济服务、救助系统的比例超过了90%,在部分福利单位的比例达到了60%。重庆市在15个局属事业单位中开发出了61个社会工作岗位。在部分福利院中,社会工作岗位数量占到了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50%。重庆市还对聘任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落实了工资待遇。云南省民政厅通过出台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方式,指导全省民政事业单位开发社会工作岗位。除优抚、福利医院和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等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或假肢制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单位外,该省要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要求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要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各厅属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置了至少1个社会工作岗位;同时,专门成立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中心,配备了10个编制,并作为地方财政全额支持、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机构。山西省根据民政部、人事部要求和本地实际,及时制定了本省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对民政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岗位做出了明确规定。青岛市民政局坚持民政事业单位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原则,同时对确因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不能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单位,要求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岗位。在局属24个事业单位中做到了社会工作岗位全覆盖,将救助管理站、社会福利院等15个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主系列均定为社会工作岗位,共开发设置了211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在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和军休中心等部分单位中,社会工作岗位占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超过了70%。
第二种情况是已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并计划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福建、广东、广西、河北等省份已研究制定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或相关岗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办法和数量,并就有关情况与人事行政部门进行了积极沟通。福建省民政厅专门就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及岗位聘任工作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在主要依靠专业技术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的民政事业单位中,如果主体服务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岗位要占专业技术岗位的50%以上,如果主体服务为医疗服务,社会工作岗位要占专业技术岗位的30%以上;对于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要占专业技术岗位的30%~40%;对于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要占专业技术岗位的10%~20%。广东省民政厅在《广东省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中提出,除假肢装配服务、残障康复、殡葬机构以及参照相关行业政策开展岗位设置工作的民政事业单位外,其他民政事业单位的主体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比例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0%。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在《广西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指导标准》中提出,在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的民政事业单位中,主要专业技术岗位为社会工作岗位,其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地民政厅也根据本地实际,要求在民政厅直属民政事业单位中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与人事部门协商,提出在民政厅属事业单位中,根据社会工作发展需要,从现有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内,调剂解决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河北民政厅提出人员编制在70人以上的单位,可增设社会工作科。现有3家单位成立了社会工作科,2家单位在人事科加挂社会工作科牌子。甘肃省民政厅提出在军休站、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等单位要开发至少1个社会工作岗位,并明确相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
第三种情况是尚未在民政系统大规模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部分省市在民政部、人事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已基本完成岗位设置工作。在两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后,这些省份要求各民政事业单位认真对照《指导意见》要求,调整岗位设置方案,加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同时,也有一部分省份至今没有开展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工作。这些省份大多将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列入了工作计划并已着手开展调查摸底、培训宣传等基础工作。
除在民政系统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外,一些省市还结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在党政机关、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基层社区开发了数量可观的社会工作岗位。
——在东部地区。北京除在直属事业单位开发了社会工作岗位外,还在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开发了220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上海浦东在社区、党群、民政、卫生、教育、计生、司法等领域和机构开发设置了327个社会工作岗位。宁波市立足社区,要求2010年全市90%的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全市90%以上社区专职工作者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厦门市湖里区积极探索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创造了“1+2+3+10”模式,即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师带领2名助理社会工作师,在3名以上社区工作者和10名以上社区志愿者的配合下,开展面向本社区居民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时,计划在2013年前每个社区配备3名以上专业社会工作者。广州、深圳积极拓宽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渠道,通过成立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方式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目前,广州有26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了近200名社会工作者。深圳有32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了800多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东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力度很大。在今年5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工作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保障,到2010年底全市公益性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达到岗位总量的15%,公益性社会组织中专职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500名以上;到2012年底全市公益性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达到岗位总量的30%,公益性社会组织中专职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1500名以上;到2014年底公益性社会组织中专职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2500名以上。——在中部地区。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在2008年成立了社会工作局,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开发了近400个专职社会工作岗位。江西省紧抓试点推进,在全省范围扎实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南昌市青云谱区委、区政府在今年年初出台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成立了社会工作局,在包括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在内的21个部门普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同时,利用江西省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之机,将全区74名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干部选用到社会工作岗位,聘为居委会副主任,享受相应待遇。江西万载要求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街道设置2个以上社会工作岗位,在部分民政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城乡社区设置1个以上社会工作岗位。赣州市民政局在下属各事业单位设置1个事业编制的社会工作岗位。
——在西部地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出台了《青山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案》,提出从四个层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一是在党群部门和区社会工作中心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二是在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置36个事业编制的社会工作岗位;三是在每个社区社会工作站设置1~2个社会工作岗位;四是在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学校、医院等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四川省民政厅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支持都江堰市、绵阳市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仅绵阳的3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就引入20多名专业社会工作者。成都市青羊区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优势,在社区公共事务所设置社会福利、计生卫生、劳动保障、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社会工作岗位。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利用社区平台,探索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成立了5个社会工作服务站,配备了15名专职社会工作者。
从各地情况看,要搞好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要加强领导。领导认识、重视到位,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从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做得较好、步伐推进较快的地区看,领导重视是共同特征。部分民政厅(局)把在民政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开发社会工作岗位视为关系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工作要点,建立专门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及时处理有关问题,确保了岗位开发的顺利推进。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长沙市天心区、江西省万载县等试点地区能够突破民政领域,在更宽范围、更高层次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其关键在于党委、政府和民政厅(局)领导对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有充分认识,能够站在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高度看待这项工作。
二是要做好沟通。社会工作在我国是新生事物,社会认知度较低,专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取得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相对较少。在民政事业单位中确立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在一些地区和机构难以得到干部职工的普遍理解与支持。要做好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必须多做沟通、多搞协调。部分省市民政厅(局)在推进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时,积极与人事行政部门沟通,面向民政事业单位宣传,消除相关部门与干部职工的担心和疑虑,赢得了理解和支持,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创造了良好环境。试点地区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时,由于涉及范围广、联系部门多,需要协调的事情更复杂、难度更大,更需要当地民政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那些积极性高、主观能动性强、能够主动沟通协调的地方,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效果就相对好一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推进速度就要快一些。
三是要深入调研。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项工程要有工作热情,更需要科学方法,还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清楚家底、掌握全局。社会工作岗位开发速度、实施效果走在前面的省市民政厅(局)都做了扎实调研,对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的类别、层次、人员等信息进行了彻底摸查。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职工想法,为出台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政策、确定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要周密部署。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稳妥实施,很多省市民政厅(局)和试点地区、试点单位都制订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及有关要求,切实做到工作任务量化、推进步骤细化、相关责任明确、环节衔接严密。部分省市民政厅(局)在推进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时,专门召开岗位设置动员部署大会,举办工作人员培训班,集中研究学习相关文件,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对工作组织实施过程进行讲解、对有关焦点问题进行研讨,有效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与方法。有的省市如上海、广东等还先在有关单位开展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试点,制订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方案,确定了岗位职责、工资标准、考核办法,为在其他民政事业单位和更广范围内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提供了经验借鉴。
问题
总体看,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正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速度较慢。目前,全国只有1/4的省(区、市)民政厅(局)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开发了社会工作岗位,大部分省(区、市)还处于岗位设置方案研究制订或者方案实施阶段。近1/3的省市没有启动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工作。一些地方地市层面的民政事业单位基本还没有启动岗位设置工作。除民政部门外,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只有部分地区设置了社会工作岗位,许多地方尚未启动这项工作。
二是数量较少。目前,除北京、重庆、青岛等省市在直属事业单位或民政业务涉及领域开发了比例较高的社会工作岗位外,其他一些省(区、市)民政系统虽然基本完成了直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但实施效果不太明显,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数量不多、范围不广,没有切实体现出社会工作岗位作为民政事业单位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原则与总体要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位总量仍然不足,还难以满足建设现代民政的需要,难以满足民政类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间落实《指导意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的速度和质量不太平衡,即使同一地区不同领域、同一领域不同性质事业单位之间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数量和比例也有较大差别。总体看,东部地区由于开展社会工作时间较长、动手较早,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的力度较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及岗位开发设置工作相对滞后,社会工作岗位数量相对较少。但一些西部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份,由于党委、政府与民政部门对社会工作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仍然在社会工作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和各地实际,建议各地在下一步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工作中,按照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于已经完成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地区,要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要做好岗位聘用工作。要抓紧设定岗位条件,明确岗位职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实岗位聘任,加强岗位管理,明确岗位待遇。要优先聘用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并在民政部门登记和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如果单位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可通过“先培训、后上岗”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已经按规定聘任的社会工作人员,要兑现工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服务本领的动力,切实发挥其专业作用。其次,要做好岗位开发拓展工作。社会工作广泛分布在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在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只是社会工作人才布局的一个部分、一个范围、一个领域。要积极利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创建和推进第二批社会工作试点之机,积极协调推动在相关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公益性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基层社区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已经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但开发比例、开发数量不足的地区,要积极调整岗位设置,设置比例适当、数量合理的社会工作岗位,切实为社会工作人才施展专业才能、提供专业服务创造更宽广的平台。
二是对于已经制订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方案、正在申报核准或实施的地区,要抓好两个重点:一要加快工作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善并落实方案,大量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工作试点及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二要完善配套措施。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只是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环节、一部分内容。要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岗位职责标准,明确人员上岗要求,建立健全岗位和人员管理措施,尽快使岗位运转、人员到位、服务推进,使社会工作岗位真正发挥其专业服务平台与阵地作用。
三是对于目前尚未开展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地区,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要做好汇报沟通。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国家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有关要求,加强与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尽快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提上议事日程,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二要搞好工作调研。要成立专门机构,组织精干人员,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本单位人员、编制和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情况,做到有关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要制订工作方案。在设计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方案时,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第一,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照顾好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研究把握目前事业单位发展目标、职责任务和职工素质情况,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面向未来,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和干部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进行总体规划,留有发展余地与空间。第二,要处理好城乡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之间的关系。目前无论是城乡福利机构、优抚机构还是社区服务机构,在发展层次、发展水平上都处于相对分割状态。照顾这一现实,是开展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需要考虑的重要前提、重要因素。同时,要统筹考虑各类民政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搞好城乡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有效衔接。第三,要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具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机构规模情况、队伍建设情况确定合理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允许不同地区同一领域、同一地区不同社会服务领域、不同服务机构设置不同比例的社会工作岗位。四要抓好工作落实。设置方案重在落实。方案一旦制订,要按照“先入轨、后完善”原则,先把岗位开发出来、将制度建立起来,使社会工作岗位真正成为保障社会工作推进、社会工作人才“才尽其用”的制度基础。
第四篇:黑龙江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黑龙江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根据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7号)和《黑龙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黑人发[2008]111号),为做好我省农业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结合我省农业事业单位的特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1.从事公益性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我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包括种植业、渔业、农业机械、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能源、种子管理、农机监理等主管部门)举办,或者利用国有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设立并列入事业编制,其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及经费自理的农业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农业社会团体,参照执行。3.上述范围农业事业单位(包括参照执行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实行岗位设置管理。
农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岗位设置,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农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农业事业单位和农业
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及已转制为企业的农业单位,不适用本意见。
5.农业教育、社会科学研究、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适用相关行业的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
6.农业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7.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农业事业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8.专业技术岗位是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农业专业技术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9.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农业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10.农业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11.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农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2.农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本单位提出申请,农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履行法律法规授权或农业行政部门委托职能,承担执法监督、农业和农村事务管理任务的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管理岗位为主。其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0%。
(2)主要以专业技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其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0%。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的规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不低于80%。
农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主体业务确定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3)主要提供农业技能型服务,开展试验、示范性生产等活动的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其工勤 3
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管理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5%。
三、岗位等级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3.根据我省农业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岗位分为七个等级,即四至十级职员岗位。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至十级职员岗位。
14.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5.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的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6.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农业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7.专业技术主系列区分正副高的,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不区分正副高的,原则上可暂设至专业技术五级岗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人保厅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18.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
19.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其中:省属农业事业单位总体控制目标原则上不超过3:4:3;市(地)属农业事业单位总体控制目标原则上不超过2:4:4;县(市、区)属农业事业单位总体控制目标原则上不超过1:3:6;乡(镇、街道办事处)属农业事业单位总体控制目标原则上不超过0.5:3:6.5。
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具有战线指导职能的单位,高级岗位比例可适当提高。
20.农业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21.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22.农业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一级、二级、三级岗位,分别按照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数的1%、6%、25%设置;四级、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不受结构比例限制。
承担农业检验、检测、农业田间试验、新产品试制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任务、高技能人才密集且一般性劳务工作已经实行后勤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事业单位,技术工一、二、三级岗位的比例可适当高于其他事业单位。
23.鼓励农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的覆盖面。凡是已经实行或者有条件可以实行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一般性劳务工作,可以不再设置相应的技术工或普通工岗位。
(四)特设岗位设置
24.特设岗位是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特点和事业发展规律,为适应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农业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农业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工作任务完成后,应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5.农业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报市(地)以上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核准。
26.农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或我省重大研究、推广项目、课题或处理突发农业灾害,本单位现有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的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其他确需设置的。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7.农业事业单位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一级岗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二级岗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三级岗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我省评定的享受研究员级待遇人员可享受同等待遇);副高级岗位名称为高级农艺师(高级农机工程师、高级水产工程师、高级农村能源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下同)一级岗位、高级农艺师二级岗位、高级农艺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
术岗位;中级岗位名称为农艺师(农机工程师、水产工程师、农村能源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下同)一级岗位、农艺师二级岗位、农艺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岗位名称为助理农艺师(助理农机工程师、助理水产工程师、助理农村能源工程师、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下同)一级岗位、助理农艺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农业技术员(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下同)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8.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
29.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0.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应低于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五、岗位聘用条件
(一)各类岗位聘用的基本任职条件
31.农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农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聘用的基本任职条件为:
(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二)管理岗位聘用基本条件
32.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及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33.农业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聘用的基本任职条件为:(1)五级管理岗位,须在六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2)六级管理岗位,须在七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七级、八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4.各市(地)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以及农业事业单位在上述聘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单位职员聘用的具体条件。
(三)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35.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和我省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6.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7.下列人员可直接聘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二级岗位,不占本单位岗位数额。
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以上的项目主持人;国家或省科技功勋奖获得者;在农业领域做出系
统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顶级专业人才。
38.下列人员经过评选,可聘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二级岗位,占本单位岗位数额。评选聘任条件为:
(1)“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省优秀专家;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
(2)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技术负责人;国家基金委员会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省长特别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农业行业国家级大奖获得者。
满足上述各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10年(可与我省评定的享受研究员级待遇时间合并计算,下同)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按规定程序推荐,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审查、评选后,聘任到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省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创造出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
(2)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对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创
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杰出人才;
(3)其他方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业绩卓著,业内公认,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顶级人才。
39.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三级岗位评选、聘用条件(1)担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满10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1)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一项,或三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两项以上;
2)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一项,或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两项以上;
3)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两项以上,专利内容应与工作岗位相关。
(2)担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符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评选聘用条件;
2)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持人一项或主要完成人两项以上;
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4)农业部跨(新)世纪人才; 5)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黑龙江省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满足上述各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规定程序推荐,省直主管部门或市(地)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组织审查、评选后,聘任到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40.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四级岗位聘任条件
现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或我省评定的享受研究员级待遇人员
41.专业技术五~十二级岗位任职年限条件
聘任专业技术五级岗位须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以上;
聘任专业技术六级岗位须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以上;
聘任专业技术七级岗位须为现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聘任专业技术八级岗位须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 聘任专业技术九级岗位须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聘任专业技术十级岗位须为现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聘任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须任助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以上;
聘任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须为现任助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42.各市(地)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各部门以及农业事业单位在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聘用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部门以及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具体条件。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43.农业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为:(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程序和审核
44.农业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报主管部门审核、市(地)以上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6)组织实施。
45.农业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申请变更:
(1)农业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6.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7.农业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按照岗位条件,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
48.对单位小、人员少、较分散,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的农业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集中聘用。
49.根据农业行业人才的特点,对农业事业单位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需要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予破格聘用。
50.农业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
51.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农业事业单位,应按照《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农业事业单位,可根据《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人员确定相应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的有关内容。
52.各级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农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农业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农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3.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同时聘用。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审核,按照管理权限由市(地)以上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核准。
54.农业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规定或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5.岗位设置管理是农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开创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农业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业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事业的发展需要,切实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56.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好所属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各级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区农业事业单位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
57.各地、各部门和农业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责任。对不按《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农业事业单位,政府人保(事)行政部门、农业主管部门
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8.本指导意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 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我省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编制,其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执行。
3、纳入实施范围事业单位(包括参照执行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实行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岗位设置,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见附件1)。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和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2)专业技术岗位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6、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7、全省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
(1)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2)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应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各市(地)、省直有关部门可根据上述控制标准和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根据我省实际,管理岗位分为八个等级, 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级到十级职员岗位。
9、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0、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十三个等级,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岗位,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1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原则上省属单位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市(地)、县(市、区)属单位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对高级比例的控制,原则上省属事业单位要高于市(地)属事业单位,市(地)属事业单位要高于县(市、区)属事业单位。
14、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 3 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5、对单位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左右。
承担科学研究、创新实验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任务、高技能人才密集且一般性劳务工作已经实行后勤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比例可适当高于其他事业单位。
18、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的覆盖面。凡是已经实行或者有条件可以实行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一般性劳务工作,可以不再设置相应的技术工或普通工岗位。
(四)特设岗位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
1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为完成某项工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经一定程序批准而专门设置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视具体情况确定。
20、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报市(地)4 以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
21、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或我省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2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三类岗位基本条件
23、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24、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 5 科以上文化程度。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25、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和我省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岗位条件,由主管部门、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意见》以及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综合因素制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27、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程序和审核
28、岗位设置按下列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见附件2);
(2)报主管部门审核,市(地)以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
(4)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29、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实行核准制度。
(1)省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2)市(地)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市(地)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本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
(3)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报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县(市、区)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汇总后,报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
(4)省政府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30、经核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申请变更:
(一)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二)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三)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31、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按照岗位条件,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
32、事业单位应按照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33、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4、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已经达到或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都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采取适当方式平稳过渡。
35、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的聘用,由用人单位推荐,经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
36、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并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被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需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38、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各地、各部门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相应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高等级岗位和一、二、三级工勤技术岗位的设置。
七、组织实施
40、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有序进行。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1、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2、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市(地)以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可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
43、各市(地)、省直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9 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4、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组织实施。
45、本《实施意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