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强化“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机制的思考
关于强化“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机制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是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第二阶段,也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要全面实现第二阶段的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的发展目标,关键要从五个方面强化工作机制。
一、强化推进机制,扩大建设实效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出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层面规范、引导和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1、建立以顶层设计引领项目策划开发机制。“两型社会”建设顶层设计涵盖了市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2+12”规划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等“1+12”改革方案体系和20个重大课题支撑体系。顶层设计是一个关乎湘潭长远改革与发展的完整体系,涉及存量提升、战略创新、生产力布局、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和支撑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必须以顶层设计为统领,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内容,重点策划开发“两型”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充实“两型”项目库,统筹协调全市项目建设,使经济社会发展在“两型”轨道运行。与此同时,当前要突出加快推进湘江风光带、湘江湾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等一些能让老百姓深受实惠的“两型社会”建设标志性项目。
2、建立强化规划实施和纠偏机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条例》是我国第一个为“两型”改革试验进行的地方立法,是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法制保障。《条例》中明确,要由“两型社会”改革建设部门作为执行主体,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进行审查,并对其规划选址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为此,我市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两型”办要联合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通过日常监督、督察、监控等手段加强执法,对示范区规划的审批和实施、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绿心”地区的开发保护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当好政府的决策参谋,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建立重大改革项目化管理机制。“先行先试权”和“试错权”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鼓励重大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关键要有实质性的举措,要“虚功实做”,特别是要对重大改革实行“项目化”管理。要力争尽快出台《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事项推进暂行办法》,建立重大改革事项的项目化管理机制,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土地管理、财税金融、自主创新、城乡统筹、对外开放和行政管理等八大领域的改革建设任务细化、量化为可操作的、具有明确载体的项目,明确改革目标和责任分工,抓好方案编制、进度安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针对每个时间节点设定可量化目标,确保每个改革试点项目取得实效。
二、强化激励机制,完善考评体系
要使“两型”改革试验取得实效,必须做好考评工作。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两型社会”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完善常态化考核机制,坚持考核内容定量化、考核指标科学化、考核运用刚性化,确保考得实、考得准、考得好。
1、努力做到责任分工具体化。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和重点任务,结合“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实际,年初可制定出台“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具体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进度要求,将工作内容分解细化,形成一个个实量,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职责要求,并将其作为年度“两型”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和市“两型”办等要根据责任要求,联合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工作实效。
2、努力做到考核评价科学化。推行“两型社会”绩效考评机制,必须科学确定考评内容。坚持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相结合,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鼓励各级各部门根据发展需要自主开展“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对有特色、有典型性的工作在年底考核中加分。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制度化建设,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逐步加大对改革试验、具有探索性工作的考核权重,突出考核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生态文明、改善民生取得的实际效果。
3、努力做到自查督查系统化。根据“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年度工作方案,对市直部门、县(市)区、示范区的“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工作,实行“一季度一自查、半年一督查、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推动机制,并利用《湘潭“两型社会”建设信息动态》、“湘潭两型社会网”等公共平台及新闻媒体,及时通报各级各部门的“两型”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将督查、自查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底绩效考核的范畴。
三、强化创新机制,推动改革突破
坚持以改革的手段破解发展难题,用足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破除一切束缚“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有利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径。
1、全力营造改革的浓厚氛围。湘潭作为全国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积极发挥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大胆推进“四个先行先试”,即:对深化改革、有利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要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的制度创新要先行先试;对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利于在全国、全省形成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要先行先试;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事项要先行先试。通过先行先试,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要通过扎扎实实的改革举措,充分激发各级各部门大胆开展自主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围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土地管理体制、金融财税体制、“两型”产业体制、城乡统筹发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体制改革,每年选准几个重点突破,一些吃不准的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再行推开。总之,要大力破除阻碍“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一批能为全省、全国提供示范的模式和亮点,在全市营造好鼓励改革、支持改革、宽容改革的浓厚氛围。
2、全力打造探索的良好平台。九华、昭山、天易三个“两型社会”示范区和高新区的改革创新发展,是我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试验平台和载体。加快三个示范区和高新区的发展,重点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按照“‘两型’产业的聚集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环保的标志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目标,严格规划编制和实施,根据各自的发展定位,优化功能布局,落实推进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为全市的科学发展破题探路;要继续鼓励和推进示范区和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行政权限下放等工作,协调解决权限下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不同的管理体制、产业定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开展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工作,跟踪分析改革试验的效果,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对整体工作的统筹和指导;要建立促进示范区和高新区改革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对示范区和高新区发展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协调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示范区和高新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3、全力建设引导的标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以标准规范、保障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有力抓手。要依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实际和阶段特征,积极开展“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加快形成“两型”产业分类、“两型”企业、“两型”园区、“两型”城镇、“两型”村庄等标准体系,注重指标选取的针对性,实现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有效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示范模式和体制机制成果,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示范效应。
四、强化保障机制,提升能力水平
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第二阶段的特点和“转方式、调结构”的艰巨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视野,着眼长远,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工作理念,提高服务“两型社会”能力。
1、建立健全决策和执行机制。“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担当,做到组织有力、任务明确、责任到位。重点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研究“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重大政策问题。二是要建立“两型社会”改革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发改、国土、财政、建设、环保、两型办等部门参加,及时协调解决改革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完善“两型社会”建设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增强市“两型”办的职能和作用,强化行政管理手段和统筹协调抓手。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和选派4-6名优秀专职工作人员。
2、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有一定的专项资金保障。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助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设立湘潭“两型社会”改革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出台资金使用制度,市财政、审计负责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资金主要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前期策划、生态治理贴息、“两型”重大项目实施及“两型”重点改革、创建和课题的“以奖代投”等。
3、建立健全专家智力咨询机制。目前,省里依托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所,株洲也依托湖南工业大学成立了“两型社会”建设研究所。我市也要尽快成立“两型社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研究机构,搭建一个为全市乃至全省“两型社会”改革建设服务的智力支持平台。重点围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开展重大政策课题研究、项目评估论证、改革试验效果评估等,为“两型社会”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撑。
4、建立健全学习交流机制。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切实提高全市的“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系统能力。一是“请进来”。即举办专题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建议市委中心组围绕“两型社会”改革建设,每年安排一次以上的集中学习;市直机关、县(市)区和示范区,每年安排一期专题培训。二是“走出去”。即加强与外界的学习交流,通过学习借鉴其他试验区和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加快自身发展,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财团、科学研究单位等机构的合作和沟通交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五、强化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合力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推进合力攻坚。
1、加大“两型”示范创建力度。“两型”示范创建点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窗口。要大力开展“两型机关”、“两型社区”、“两型学校”等主题创建和实践活动,培育一批典型、打造一批亮点、形成一批标准,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全面统筹指导“两型”示范创建工作,加强部门协调,整合部门资源,将各部门的支持政策、资金和项目等,集中投入到几个示范创建点,发挥联动效应,在短时间内见成效、出特色,并通过点上先行带动全局突破。
2、加强重大政策研究和评估。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努力完善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两型”产业发展、“两型”重点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改革政策体系;要用好用够用活国家给予试验区的各项试点政策,争取国、省更多的支持;要主动对接、积极跟进、有效落实好省里与32个国家部委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要积极开展厅市共建,充分放大试验区的政策效应;要建立重大政策的评估机制,从实施效果、对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使政策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3、深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推介。“两型社会”的建设经验,既要在长株潭城市群推广,也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作用。要高起点做好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总结、提升、推广;办好《“两型社会”建设信息动态》和“湘潭两型社会网”等“一刊一网”,加强与中央、省和本地媒体的深度合作,深入宣传“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大意义和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要筹划国际性、区域性的会议会展,不断扩大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建设的新模式。
(作者系市“两型”办党组书记、主任)
第二篇:两型社会建设范文
中国的循环经济建设的提出和具体成就
骆梅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10级对外汉语班 2010310119)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工作的提出过程。循环经济的定义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我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两型社会资源节约 资源问题 循环经济 中国特色循环经济 企业 个人 正文:
1.两型社会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1]
2.建设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在清朝是就自诩为“天朝上国”,土地广袤,资源丰富。然而,自二十世纪以来,或者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致使人口迅速增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2](其中不包括港澳台的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那些资源短缺现象及事故,无不昭示着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如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一水荒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生存的极大威胁,也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再如近几年的黄河断流、长江断流及众多内陆湖泊的萎缩枯竭都给我们敲响了一警钟。我们的母亲河的生命都遭受了威胁,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再来就是各大城市的水荒、电荒、油荒等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从1995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针对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系列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2005年6月27日下午,胡锦涛指出,“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此后,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通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了部署。至此,中国开始全面进入建设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建设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资源节约问题首当其冲。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而在2005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3]因此,我国必须首先解决资源问题。而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4]
3.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的成就
我国一直在进行循环经济的探索,并在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各个省市都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建设循环经济的相关的政策。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属于自身的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各个企业甚至个人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具体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总裁王祥就是其中的一位不可忽视的典范。1998年7月,王祥临危受命,正式出任岳阳造纸厂厂长。当时的纸厂因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变的冲击而濒临。而过去的造纸方法与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有着极大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和工人们提出了“林纸一体化”思路。“林纸一体化”就是打破过去传统林木和造纸分离的管理生产模式,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木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既发展造纸企业,又建设原料林木基地,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这一具有循环经济发展思想的方法不仅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工厂还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人民都在积极地为建设循环经济而奋斗,我国的企业当然也不甘落后近年来。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坚定不移地走低资源耗用、低污染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早在1999年,济钢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经验就在全行业得到推广。斗转星移,目前济钢已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高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企业成功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案例。
此外,广东省更是提出了绿色广东的口号。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2004年年底首次提出之后,人们对这一构建和谐广东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与构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2005年2月,广东成为全国绿色GDP试点的十个省市之一,表明建设绿色广东已进入实践探索。据专家介绍,广东的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单个企业、共生企业群和全社会三个层面。在单个企业层面,广东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和省环保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22家企业被命名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在共生企业群层面,广东在南海建设了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计划滚动投资50亿元,将建设成为面向珠三角,辐射华南的体现循环经济的第三代工业园。在社会层面,广东初步形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体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热能。积极发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目前,广东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每年综合利用回收危险废物已达80万吨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安徽铜陵的对铜水淬渣、硫酸渣、磷石膏堆这些昔日的铜、硫酸、化肥和水泥等主导产业形成的当地的结构性污染源的合理的再利用;河南三门峡市下辖的河南省煤化工基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循环经济试点义马市,它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到1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构建
起以电-煤-铬为主导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湖南省农村的林业和农业方面循环经济已经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湖北鄂州的循环经济也渐成气候。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以推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以推动我国构建和谐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了历史进程。
注释:[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04-28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05-06-27
[3]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 2005-07-06
[4]曲格平.《循环经济———21世纪发展的趋势》[J]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讲话2005-03-05
第三篇:强化产业基础体制建设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社、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城市群成为“全国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工业明珠**市将随着**城市群的整体快速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
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具有根本性、时代性、相互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等五大特点,**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取得成效,其关键是要确立跨越式和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为主抓手,做大做强新**,发挥**示范作用,建设**“3+5”现代城市群带。对此,我们势必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以大手笔做好这篇大华章。
**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启动,对建立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对**、对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一、以集约化发展作为**城市群 “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旋律
我们认为**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旋律和基调是集约化的大发展。因为只有企业生产规模做大了,单位产品的消耗才能降下来。同理,空间的规模做大了,产业间、企业间才能深化分工,实现产业集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达到降低消耗与保护环境的要求。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目标,目前我市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布局较为分散、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低和人口集聚度低,总体上尚处于“散、小、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状态。根据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具体对比,在全国城市群发育越好,经济规模越大,经济素质就越强,单位cdp资源、能源消耗率就越低,而且更便于垃圾、污水等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因此,建设“两型社会”,不搞集约式发展,不搞特大的中心城市和较大规模的城市群,没有足够的经济社会集约化程度,是难以达到政策预期的。**应在**城市群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二、尽快把**在**城市群“两型社会”中的产业基础做牢做强
目前,**三市城区基本上连成了特大中心城市的雏形,2007年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37%,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的33%,三市产业互补性强,大中型企业密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和信息产业优势明显,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眼下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推进**区域一体化,首先必须大力改革目前的行政与财政体制。
人们知道,“**一体化”思路是在20年前提出来的,但直到目前,还是没有实质性进展。为什么呢?关键就是受制于三市行政体制分立的壁垒。国外,区域一体化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由大企业的产业扩张推动的,行政区域体制的影响一般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我国的区域一体化则是在公有制条件下由政府推动的。在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各地财政要自求平衡,这就决定了属地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取向要服从本区域的大财政(包括生产总值),而大财政又反映区域行政主体的政绩。在这种情况下,三个独立财政主体区域的资源是很难一体化整合的。为打破这个悖论,可参照国外的经验,对“**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思路进行调整,采取“做大做强长沙,整合**湘潭”的行动方案。作为**在推进整合过程中必须夯实产业基础,依靠人才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挥区位和比较优势,力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把做大做强产业作为推动“两型社会”、**城市群发展建设的引擎。**的冶金、机电、航空、烟花、陶瓷等在三市中具备雄厚的基础,同时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两型产业”电动汽车和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因此,在现在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好高新区,实现“**创造”和“**制造”的互动,打造若干个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产值上百亿的大企业集团,然后通过产业和企业的拓展,重组长沙、湘潭的产业和企业,从产业一体化上突破行政区域壁垒进而达到“三市合一”,**应在**城市群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应采取“3+5”的层级城市结构
城市群一般是为了创造一个系统经济体相互作用的场效应,包括经济区位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潜在市场效应等,通过城市群自身的能量、动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和实物的相互转化,进而产生强大的极化能力,形成集约经济体系。因此城市群经济是实实在在的“两型社会”建设的标本。它最突出的特点或者说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根据经济活动中大量规模各异和运输成本不同的产业,形成配套互补的层级城市结构模式。基于此,**城市群“
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3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思考调查报告
我办事处于XXX市中心城区,从200X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二是以“村镇清洁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范河村投入64万元硬化了3600米的中心公路两旁的下水道,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修建了市水泥厂至范河小学全长1.6公里的通组公路。保丰村、范河村通过招商和租赁的形式盘活了村砖瓦厂、包装厂、膏粉厂等8家企业,年增利税150万元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第五篇: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长沙市开福区房产管理局 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根据《2010年开福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表》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建设民生开福
建设占地少、容积率高、高层住宅,既可以解决更多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题,还可以节省土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我局今年将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作作为发挥职能作用,促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较好成绩。1—11月,我区棚改项目已完成拆迁户数1668户,拆迁面积27.77万平方米。完成棚改立项3个,分别是省航道管理局项目、黄兴北路拓改及两厢棚改项目和上麻园岭项目,目前,正在配合北城棚改投,抓紧做好九尾冲项目的棚改立项申报工作。完成了对全区71家国有工矿企业,191栋危旧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在市、区规划局的支持下,全面收集、整理全区棚户区情况,制定了我区三年棚改规划,为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7月底协调组织东风路、清水塘街道开展了省博物馆周边的拆迁摸底调查工作,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以及项目的测算,调取了规划依据图、地形图,并
形成了博物馆改造项目拆迁详细、精确的调查报告。1-11月份为我区棚户区改造拆迁住房保障对象办理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凭证404户,办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15户,办理租金核减2784户,廉租房实物配租352户。为让更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能够有条件买得起房,实现“住有所居”,启动了丝茅冲廉租房项目和植基村经适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其中:丝茅冲廉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可建廉租房395套,安置房278套,可以容纳673户低收入家庭。目前,该项目征收工作全面完成,手续办理、招投标正在逐步完善,施工队伍于9月30日进场施工,现已完成场地的围墙建设、“五牌一图”的布置、洗车槽建设,并完成了约6000立方的土方外运工作,预计年底能完成基础施工、正负零和部分主体建筑。植基村经适用房、廉租房项目总面积33000平方米,将建设经适房住宅面积55468.33平方米,共计666套;廉租房共建3栋,752套,建成后可容纳1418户低收入家庭。项目于6月29日正式开工,已完成土地平整、砌施工围墙、地下土石方工程,争取年底完成部分主体,预计明年5月份主体封顶。
二、全力推进房产销售,努力创建宜居开福
加快区域房产推销、向更多人推荐开福楼盘,既可以促进房产销售、减少楼盘空置率,又有利于宣传宜居开福,建设宜居开福。1-11月实现商品房销售约235万平方米,为年计划 的102%。自去年五月份开始,区房产局以“周末房交会、买房好实惠”为主题,相继组织了棚改拆迁户、经适房货补对象、中小户型、精品楼盘等不同类型的周末房交会,为开发商和市民间搭起了一座交流、交易的桥梁,推动了全区房产销售,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达到了老百姓、开发商、政府三赢的效果。紧密结合区房地产业发展实际,以“开福房产市州行”为平台,自6月份开始,携区内38个在售楼盘以组团的形式参加了益阳、湘潭、衡阳房交会,大力宣传开福区的宜居优势,推介开福楼盘,前来展厅咨询和了解情况的市民络绎不绝,现场发放《开福楼市咨讯手册》及楼盘宣传资料5万余册,有2000多名市民登记了购房意向,大大的提升了开福区在周边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外地精英人士到开福区来投资置业。
三、强化领导抓推进,明晰责任抓落实
一是成立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谭树茗同志为组长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并明确由两名副局长具体抓落实;制定了切合我局实际的工作方案,确保两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成果。二是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分解管理。我局进一步细化“两型”社会建设项目,把每个项目分解到所属科室,实现目标责任管理,纳入全局绩效考核。三是强化协调调度和信息报送。局党委和行政加强对两型社会建
设的指导和协调,由分管副局长及时跟踪各项工作任务进度和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如期进行。
2010年12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