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业分层测评
传统文化的继承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面这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A.传统习俗 C.传统思想
B.传统建筑 D.传统文艺
【解析】 “敦宗睦族”的意思就是伟大的祖宗、和睦的家族。“敦”字还有一种解释是教化、教育、敦促的意思,与“教”字相通。慢慢地这个文化就流向民间家族,形容家族的兴旺发达。这两块匾牌共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故选C。
【答案】 C 2.韩滉《五牛图》堪称“镇国之宝”。图上五牛的姿态各异,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传统绘画()
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是源远流长的凝固艺术
C.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D.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
【解析】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D项对传统绘画认识正确;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B两项错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C项错误。
【答案】 D 3.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再现能力,依据教材论述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答案】 D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在何处,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 D.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解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之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传统节日激起了无限的亲情,故B符合题意。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5.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其对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认识。依据材料判断,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表明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因时而变,所以A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A 6.浙江省首届“孝文化进学校”活动启动以来,辐射全省十一地市,并在各县市乡的上百所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孝文化主题活动,赢得了家长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A.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全面弘扬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稳定不变的 C.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人们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判断,借助传统文化使“孝文化进学校”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A、B表述错误,C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7.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庆长假期间可谓是喜事连连,这随礼的数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关于“随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 C.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随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发展
【解析】 依据传统文化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判断,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答案】 D 8.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孝”的会意字,由儿子牵着老人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历经数千年智慧凝结,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曾在修身养性、调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曾表现出愚民、不平等性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A.全盘吸收 C.移风易俗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解析】 对于传统“孝”文化,我们应正确对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见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9.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传统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及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是实现“中国梦”的传统文化资源。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
[能力提升] 10.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贴窗花”“年夜饭”“拜大年”“花各异,韵相同”。由此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式过年蕴含着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因而A符合题意。
【答案】 A 11.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辟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端午节热闹非凡,节庆场景异彩纷呈,两千多年来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事实说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端午节赛龙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延续至今表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②③符合要求,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2.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传统民族节日要深入人心,需要各界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不一定始终起积极作用,排除②;④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答案】 B 13.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不加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①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③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④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 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②说法片面;④说法太绝对。【答案】 C 14.分配是否公平关系到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经济效率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一些人因不正当手段而获得的巨大财富,面对为富不仁,面对富二代炫富,一些社会学家深表忧虑,并以传统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对国家提出警示。
联系材料,从传统文化继承的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对待“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解析】 “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答案】 ①“不患贫而患不均”属于我国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不患贫”思想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一致,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对其加以批判,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③“患不均”思想适应了社会对公平的要求,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我们应继承“患不均”思想合理的一面,同时要摒弃平均主义,采取措施解决“不均”,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做到古为今用。
第二篇: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业分层测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选项既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是()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立足于社会实践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本题选C。A、B、D说的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故不选。
【答案】 C 2.《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它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这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新贵妃醉酒》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融合了时代内容,可见C符合题意,A、B表述错误,D不符合材料。
【答案】 C 3.一曲《江南Style》唱遍全球,标志着“韩流”再次吹遍世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思想的张扬,而这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忽视的。这启示我们()①优秀的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产品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依据知识分析,实现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所以①②③符合要求;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主要说明()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故选D项。A、B两项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题意不符;C项中“完全抛弃”的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 D 5.文化创新一定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这表明()A.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B.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C.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D.世界先进文化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依据题意分析,A符合题意,B、C、D表述均错误,故应排除。
【答案】 A 6.右边漫画说明()
A.中医学不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弘扬中医学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中医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获取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联系题意判断,B项正确,A、C、D表述错误。
【答案】 B 7.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要选出同时体现三者联系的选项,只有A符合这一要求。
【解析】 A
8.“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解析】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民族虚无主义,“闭门造车”是封闭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都是错误的。故答案选D。A、B、C观点错误,应排除。
【答案】 D 9.依据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所示信息,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2)实现文化创新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克服什么错误倾向?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联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关知识等,结合题意要求,组织答案。
【答案】(1)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①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③要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①实现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能力提升] 10.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中西合璧”表明实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所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材料,D项认识错误。
【答案】 C 11.古诗词“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求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文化发展要注意()①文化的独立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创新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分析“清词丽句必为邻”表明了文化的继承性,而“恐与齐梁作后尘”则强调文化的创新性,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要求。
【答案】 C 12.漫画《洗澡》反映了()
A.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文化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D.文化教育中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解析】 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犯了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错误,答案为D。
【答案】 D 13.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A.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舍弃传统文化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同外来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交流 借鉴融合 走向文化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是正确的,但舍弃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排除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表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但笼统地说认同外来文化是不准确的,排除B;D中“走向文化统一”的说法错误。
【答案】 C 14.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 本题以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成功经验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依据材料信息,该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启示我们立足实践;刻苦钻研新技术启示我们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启示我们要博采众长,善于借鉴成功经验;攻克技术难关启示我们要弘扬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②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第三篇: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业分层测评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诉说着一年的快乐,忘掉所有的烦恼。这说明()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与家人团聚”“诉说„„快乐”,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与情感的表达,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材料无关;B项说法错误,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而非民族节日。
【答案】 C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口号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据此回答2~3题。
2.文化遗产()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不选;①③④都是关于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答案】 D 3.下列所述属于文化遗产的有()①中国的长城 ②埃及的金字塔 ③丽江古城 ④努比亚遗址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再现能力,依据教材论述,①②③④均属于文化遗产。【答案】 D 4.目前,中国已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对此,有人调侃道:“孔子周游列国,这次去了国外。”孔子能够“周游”到国外,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是因为()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欣赏水平趋于一致 C.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 题目中“孔子”代表中华文化,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孔子”周游列国,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表明文化又是世界的,A与题意直接相关。B不符合实际;C只看到文化的民族性,未看到世界性;D说的是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5.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依据题意分析①②④切合要求,③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D 6.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说明()A.各民族文化都大同小异
B.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历史不同造成的
【解析】 各民族文化有同有异,而非大同小异,A观点错误;文化多样性体现在诸多方面,而并非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B观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了各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C正确;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造成的,D错误。
【答案】 C 7.我国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诸如TQC、“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A.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绝不能认同外国文化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依据知识联系材料判断,C项切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要求,B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8.在我国南京市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亚洲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青奥会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应当()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以南京青奥会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D 9.当下,很多世界知名品牌正极力将中国独特的文化气息汇入自己设计的新品当中。设计师们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争先打出“中国文化牌”:法拉利青花瓷跑车、爱马仕中国红丝巾、蒂芙尼灯笼项链。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当属龙的形象,卡地亚打造出“龙”系列,巧妙地将西方理念和东方风情融合在一起;太极也成为西方设计师争相运用的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走红全球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答案】 青花瓷、中国红、中国龙等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走红全球,西方设计师争相运用,说明各民族文化都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表明文化又是世界的。
[能力提升] 10.《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经完全被其他国家接受 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分析,①③切合题意;②所述与实际不符,④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
【答案】 A 11.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③④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表述错误;②中“消除”说法错误。
【答案】 B 12.“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句话表达了()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依据题意分析,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 A 13.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联系知识,依据漫画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
【答案】 C 14.依据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观点?(2)我们应怎样处理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第(1)问,应从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角度作答,第(2)问应联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等知识展开分析。
【答案】(1)漫画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①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四篇: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业分层测评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美国这一新兴的国家,没有文明古国的辉煌,但通过吸取他国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科学技术,达到一系列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美国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A.人类的迁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优秀文化
【解析】 本题通过美国文化的发展来说明移民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而不是单纯的人口迁徙,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移民带去的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故选C项。
【答案】 C 2.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丝绸之路”既是重要的贸易通道,也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材料表明()①人口迁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④商品交换中也蕴含着文化交流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①不符合要求,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答案】 D 3.“节能减排,造福你我”“守望我们的家园”„„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开网页,节能减排的专栏、话题随处可见,节能减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说明()A.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 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解析】 A观点错误,C、D与材料不符。【答案】 B 4.“第五媒体”是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第五媒体”()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取代了其他传媒进行文化传播 ④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五媒体”属于大众传媒,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印刷媒体的推广是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④错误。
【答案】 A 5.巴西世界杯期间,商家适时推出了富有巴西文化气息的纪念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巴西文化的理解。这说明()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因交流而传播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题意分析,①④符合要求;②不符合材料主旨,③表述错误。
【答案】 C 6.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有()① 传播了中华文明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7.如今,依托电子、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④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和冲突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④中“消除”说法错误。【答案】 C 8.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我们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一切文化在中国传播 B.坚决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国的传播文化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可以顺其自然,不用加以干涉 D.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
【解析】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既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D项当选;A项错误,我们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B、C两项错误,应排除。
【答案】 D 9.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是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同参与举办的大型多边综合文化活动,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作为两大主线,分为开幕式、“拉美及加勒比艺术节”“中国文化拉美行”、闭幕式和大众传播几个主要板块,通过文化、艺术、文学、文物、电影、图书、传媒、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论坛、电影展映、图书节、文明对话、经典互译、人文交流、旅游推介等多方面活动。在举办形式上,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传播与展现中拉双方文化的丰富多元和悠久历史。
依据材料,结合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怎样开展文化交流。【解析】 本题以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为背景材料作为命题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依据要求联系相关知识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促进文化传播。④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播。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能力提升] 10.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汉语热”与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让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①正确;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②错误,排除;汉语能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④正确,正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传播了中华文化。
【答案】 D 11.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节目通过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 ③不符合材料,④表述错误,因为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答案】 A 12.西方的“AA制”曾被中国人视为吝啬小气,但如今很多国人提倡用“AA制”破解面子消费。这表明()A.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 B.文化差异导致思维方式迥异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解析】 材料中说如今很多国人提倡用西方“AA制”破解面子消费,说明中西文化间的交流、借鉴,故A符合要求。此题不是强调文化差异而是文化交流,B不符合题意;C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与题意无关;D文化的力量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A 13.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假如让你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有()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干要求的是“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文化渗透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推销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排除③。④中的“文化一元化”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 A 14.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即个性,文化是世界的即共性,共性是沟通的桥梁;文化传播既要尊重外国的文化,又要加强文化交流。
【答案】 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在品牌建设中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业分层测评(精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A.培育“四有”公民
B.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再现能力。依据教材论述可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之所以要重视发展教育,这是因为()①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优秀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能力。依据知识判断,①③观点错误,②④符合要求。
【答案】 D 3.发展科学事业,必须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这是因为()①哲学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②二者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社会科学虽然算不上真正的科学,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④二者都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发展科学事业的理解领悟能力。依据题意分析,①③观点错误,②④符合要求。
【答案】 D 4.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是我们的民族之魂。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必须扎好这个“根”、守好这个“魂”。这是因为()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A、C、D说法均错误,B符合题意。
【答案】 B 5.在2017年秋季开学之际,某省先后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和“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两大活动体现的共同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解析】 本题以净化文化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信息、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C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方面意思,与设问不符;D说法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6.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正日益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能够在业余时间得到技能培训;希望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等。满足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上述文化需求,需要()①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③积极支持各种电视娱乐性综艺节目 ④积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题意判断,①②④符合要求,③表述错误。
【答案】 D 7.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不属于该类活动的是()A.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B.“电脑算命”“星相算命”“麻衣看相”等活动 C.“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青年文明号”等活动 D.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活动 【解析】 B中都是落后文化,不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答案】 B 8.“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是()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③沿着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的轨迹正常发展 ④躬身践行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依据题意分析,①②④符合要求,③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C 9.近年来,各地文化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带动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广大社区居民踊跃
“共创和谐绿色家园活动”
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1)图片中是什么样的文化活动?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假如你所在的社区或农村也举办类似的活动,你该如何对待?
【答案】(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能力提升] 10.培育文明风尚必须让书籍融入生活、让群众融入实践。为此我们要()①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推动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材料主要阐述如何让人民群众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 A 1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解析】 B、C、D表述错误,A符合题意。【答案】 A 12.我国不同主题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特色社区、精品社区、无毒社区、青年文明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等。这些活动()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有利于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 ④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 培育“四有”公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①不选;④显然与材料不符。【答案】 D 13.2015年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2015“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来自甘肃的李依桐、李易轩姐弟,来自山东的王荠悦,来自河南的王帅康,来自湖北的刘倩等12名少年获评2015“最美孝心少年。”如果请你以此为背景,为学校宣传栏写一篇宣传稿,最合适的题目是()A.传承优秀传统道德,增强诚信意识 B.发展大众文化,奏响文化主旋律 C.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D.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公益活动“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4.为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国各地许多公共文化场所陆续免费开放。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古今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答案】 ①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⑤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