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训练

时间:2019-05-15 03: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训练》。

第一篇: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训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孔子诞辰2 562周年到来之际,“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1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2011年9月27日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本届世界儒学大会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让世界聆听孔子,把儒学融入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儒学专家学者汇聚东方圣城曲阜,探究儒学价值,开展对话和交流。回答1~2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这充分说明 A.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 B.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C.儒家思想完全能够与现代社会嫁接

D.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产生深刻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体现了 这一点,故D项应选。A、B、C三项观点均错误。答案 D

2.“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C.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答案 B 3.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A、C、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 B 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的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这表明传 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D。答案 D 5.(2012·衡水中学调研)“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解析 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古诗词不能与先进文化等同,B 项不选,因此选C项。

()。

答案 C 6.(2011·广州一中月考)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振振有词:“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 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为什么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首先是因为其中有些有益的东西,其次也 是为了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错误。答案 A 7.(2012·徐州模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 “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 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体现出文化继 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因此选A。B、C、D与题干联系不够紧密,应排除。答案 A

(2011·吉林市重点中学联考)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回答8~9题。

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当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与中国古代的“和谐”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我国古代________的继承。

()。

A.传统建筑

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

D.传统思想

解析 传统思想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而“和 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我国传统思想的 一部分。故选D。答案 D 9.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解析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A错误; 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内容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故C错误;题目中涉及传统 文化的精华,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 B

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从2010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10~12题。10.根据上述材料,国家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为了发挥

()。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②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③优秀文化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都体现了题干所指向的目的,④说法不准确,因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 粕,只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顺应时代、符合社会需要才能起促进作用。故答案选 A。答案 A 11.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解析 题干强调继承传统文化。B、D两项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答案 A 12.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说明教育

()。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诵读经典既有利于传承文化,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特定功能,①②③都是正确表 述,④说法错误。答案 A 13.(2011·宁夏银川一中期中考试)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解析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 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选C。答案 C 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的学者李零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这一过程,是“试图从空间上最大可能接近孔子这一段人生经历,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据此回答14~15题。

14.“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说明孔子的学说思想

()。

①具有继承性 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④需要在继承基础 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表明传统文化继 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以从新的角度解读来推进文化建设,说明文化的发展需要传 承孔子思想。③明显错误。解答引文式的题目,需要在还原意思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理论。本题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心内容的仔细揣摩。答案 C 15.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 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分析设私学、收门徒影响儒家思想传播的原因。①表述错 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 B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16.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先祖,黄帝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拜谒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2011年10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一万多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帝陵前,举行盛大的 “辛 卯重阳两岸同胞祭祀轩辕黄帝典礼”,祭拜共同的祖先黄帝。对此,有人认为,祭拜祖 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你如何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24分)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有关知识。首先要明确,祭祀祖先是一种传统习俗,对它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积极作用予 以分析,并明确态度。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 认同感。祭祀黄帝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 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祭拜黄帝,要辩证分析,认识到它的积 极意义。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今天我们仍然隆重举行祭拜典礼,目的不是为了宣扬落 后的习俗,而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祭拜活动,在 同一种文化的感召下,增强全球华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海峡两岸通过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也有利 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同繁荣。

17.(2012·天津南开区一模)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也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在许多青少年中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16分)解析 本题以传统节日春节为例,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 意既要有理论阐述,也要结合实际谈措施。

答案(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 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

(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篇: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肯尼亚等国热播,有的地区在开播时甚至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非洲访问,提及此事,他认为这部片子能较好地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中国本土文化走向海外,发展文化交流的见证。这说明()①中华民族文化是独一无

二、不可超越的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表现为

A.他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

B.它能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C.它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D.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3.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根本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今天,我们举行孔子文化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A.先继承、后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继承传统文化就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D.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不可兼得

6.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在2012感动中国人物中,有“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周月华„„,他们的义举使中华传统美德的光彩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表明

A.先进性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特征

B.传统道德准则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D.传统道德与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 8.文化需要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积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我们称之为()

A.传统习俗

B.传统思想

C.传统建筑

D.传统文艺

9.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稳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10.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1.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告 诉我们()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④ 1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B.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鲜明的民族性 C.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D.对待传统文化只要继承不要发展

13.传统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客观依据是()

A.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C.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不断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14.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如今,我国也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 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A.传统文 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6.自重庆市举办“红色短信”大赛以来,“红色短信”作为一种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形式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①可以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②可以丰富每个 人的精神世界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③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促进其发展

④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的张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①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④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回答18-20题。

18.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______等特点。

①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②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③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④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②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 ③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 ④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2 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21~22题: 21.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22.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说明教育()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具有选择、传递、发展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2011年7月2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启动暑期游客接待应急方案。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视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技术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及技术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险。这一措施说明()①科技、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素材。这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21.近日,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3 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面子文化?(9分)

22.(14分)前段时间有人提出彻底反对中医药的惊人观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80多岁的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何任认为,“否定中医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他说,西医进入中国,也就是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了四五千年,历经了那么多次的瘟疫和传染疾病,都没有发生过一起像欧洲那样动辄死亡上千万人的“瘟疫病”,靠的就是中医药这块瑰宝。

(1)中医是世界医学的瑰宝,针对中医存废的争议,你赞成哪种观点?(7分)(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中医医术?(7分)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ADB 6-10 BDADD 11-15 CCCCC

16-20 BAACB

21-25AAABC

21.①传统文化作为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文化,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变迁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我国当前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仍需大量进口粮食,面子消费会造成大量浪费,妨碍社会健康发展。(3分)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面子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3分)

15【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对中医的不同认识,分析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解题中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既要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表述,又要结合材料分 析论证。答案:(1)支持中医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 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中医医术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治病救人方面有西医根本没有的独到方法。所以我们应该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2)对待中医医术,我们应坚持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应在继承中医优秀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医疗设备,参考现代医学理论,把中医医术发展起来,真正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第三篇: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姓名_____________ 1.除夕有新旧交替之意,“一年连双岁”之说。每到这一天,中国人习惯于守岁、祭祖,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期盼。这体现了()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不变性 ④传统思想具有继承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古时人们在“二月二”(龙头节)这一天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在今天,我国北方许多地方依旧在这一天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这说明()A.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B.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祭祀文化是民族节日的重要内容

3.虽然《大闹天宫》依然能唤起很多人美好的记忆,但“《西游记》都看了几百遍啦”这句话足以让现在的儿童文学家汗颜。孩子的评价很残酷:“我不要看孙悟空,我就要看哈利·波特!”这表明 A.我们的古老文明已经完全失去竞争力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适应现代文明 C.我们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4.“开平碉楼与村落”是我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我国对开平碉楼进行有效保护,这是对 的继承。()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5.商周以前的远古时代,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岩画和陶绘,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就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在构图、立意、状物、笔致、抒情等方面已初步呈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范。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绘画()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②具有文化传递、沟通的功能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7.2015年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到“千金只为买乡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些古训对中国坚持与邻为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总是符合时代要求 ③传统习俗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8.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也提到:“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总书记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D.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发展

9.重阳节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2015年10月21日,“乙未年重阳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的人文初祖殿前举行,数千名海内外各界代表和群众参加了典礼。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1.从《文化生活》看,漫画中“国学进课堂”的理论依据是()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B.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犹如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此,专家呼吁,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这是因为传统文化()①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发展 ②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予以全面继承,大力弘扬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至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都()

A.看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 C.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违背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的原则

14.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姓名____________ 1.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是因为()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B.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D.先继承后发展是传统文化的出路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长期的战争给江淮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使得邻近的文化在江淮地域交流碰撞,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子思想和老庄的道教学派,奠定了这一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①经济、政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交流有助于文化创新发展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曾说:“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这是因为()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方面,我们不能有“懒汉思维”。没有创造性转化,传统就是传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没有创新性发展,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走向未来。这启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①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要全盘否定,敢于破旧立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11月21日,近百位专家在

第四篇:课时同步练习(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二十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与马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求同存异

2.每逢农历新年,在不少地方都有舞狮表演,为节日增添热闹色彩。但青少年中会舞狮表演的实属凤毛麟角,不禁让人担心“狮艺”这一国粹会不会慢慢失传。有人认为,可否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这样建议的合理性是()A.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 B.文化创新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C.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D.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

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A.随时代变迁而推陈出新

C.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具有相对独立性 D.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4.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5.“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对传统文化要全面继承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蕴涵着传统思想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7.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②③

8.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写入法律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养老问题的关注。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许多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这表明()①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仍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人们的养老观念应因时而变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9.几千年来,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典故。2013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有义务对老年人进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并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从中可以看出()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对孝道这一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

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10.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载体,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C.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

11.语言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大批新词语。近100年来,中国就形成了3个新词语大规模涌现的高峰,第一次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继“五四”运动之后,新中国建国时期是新词语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第三个高峰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30多年。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12.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是()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C.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8分)(2)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运用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12分)

14.(20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除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B.①③ D.③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1.选B 民俗活动、烙在华夏儿女身上、中国印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C、D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选A “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B、C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选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寓意是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A项符合题意。

4.选C 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①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5.选A 材料强调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坚持正确的原则。③错误。

6.选A 如今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C、D不符合题意。

7.选A 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③观点错误;发展先进文化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

8.选B ②错误,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错误,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9.选D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内容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是一脉相承的,但践行孝道的方式是因时而变的,①③当选。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问题,②不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不选。

10.选C 材料启示我们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C项符合题意。A、B、D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11.选B A项错误。C项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D。

12.选C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故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①错误,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故答案选C。

13.(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乡村文化,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我们要辩证分析乡村文化,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加以保护,而不能任其消亡;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而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全部传承。(5分)(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只有保护好本地本民族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特色,才能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建筑保护,继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中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又要改造或剔除其糟粕,还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每点4分)14.(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还感到有年味存在,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年味变淡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春节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7分)(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7分)(3)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春节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文化繁荣。(6分)

第五篇: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题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4.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6.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8.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 继承

9.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0.“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红色短信”如一股清风正气的力量,醒目提神,引人向上。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A.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B.能够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C.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

D.可以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1.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许多,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A.教育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社会制度的更替 D.思想运动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已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目前,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化业态。比如动漫游戏、网络出版、文化主题公园等。尤其是网络游戏,更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好体现。网络游戏就是最好的例子,连续四年获评“文化企业30强”的游戏企业完美世界,运用自主研发的引擎技术,改编传统中华文化故事,打造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游戏产品。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选择题答题处

1、[A][B][C][D]

5、[A][B][C][D]

9、[A][B][C][D]

2、[A][B][C][D]

6、[A][B][C][D]

10、[A][B][C][D]

3、[A][B][C][D]

7、[A][B][C][D]

11、[A][B][C][D]

4、[A][B][C][D]

8、[A][B][C][D]

12、[A][B][C][D]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隧,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我国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2分)

(2)阅读材料二回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10分)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10分)

15、材料: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10分)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题答案

DDBBD BDBCC AB

13、(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

(2)①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

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14、(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1)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3分)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3分)③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分)

(2)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

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答出l项得5分)

下载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