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时间:2019-05-14 07: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伊川县白元镇土门学校

2015年6月23日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心得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快乐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想象与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语文能力的突破口”,故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习中兴趣的内驱力。因此,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动力, 有了兴趣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1、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语文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其次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 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摘取绿叶,寻找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叶子。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到大自然中寻找树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各色树叶,千姿百态。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知识,一举两得。

再次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语文教师就会直接喜欢语文课, 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 少一点批评、训斥, 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 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才能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核心

学生学好语文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生学会了多少语文知识, 而在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语文方法, 是否提高了语文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做对题, 还要在“会、对”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要做对题, 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语文竞赛, 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题海战术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模式里, 这种类型的题这么解, 那种类型的题用这种方法等等。其实只要拿出其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题通过一题多变、条件与结论互换、以及一题多解等方法的训练, 就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3、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 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 只要能够通过做题, 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第二: 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 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第三: 狠抓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采用看图编题, 看算式编题, 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等方法进行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为此, 要重视教法研究, 教给学生常见的思考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学会”, 还要让学生“会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是第一位语文教师始终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追求, 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找到一套适合本学校、本班级和本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李中鸟

2015年6月23日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从开始走向教师的岗位,我就从事小学低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接受了一系列新课改理念的洗礼并付诸实践之后,我体会到要创设切实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跟进。

一、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

我是1999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没有实践经验作支撑,对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好课”缺乏感性的认识,学校里只要有数学教研课我就主动去听,经常去听也就听出一些门道来:低年级学生首先要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

例如低年级数学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请教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

对于一次完成一整页口算题来说,学生经常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多次观察过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

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在做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我让学生做20道题,有时要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错误会明显减少。

二、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低年级数学老师,我们要走进小孩子那五彩缤纷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例如我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的一个片断:

在课堂上我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人也附和)“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大多的学生赞同)“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我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

飞的鸟宝宝。”

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作为老师不要急于否定,要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适当地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的?”。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三、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

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

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要熟练撑握,做到算的快、算的准,要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

2、重视错题的分析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

我深入分析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我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是由于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让学生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得以巩固。“改错”不仅能满足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起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每天的训练、持之以恒,慢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每学期都要求家长为孩子买一本口算册,我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都做对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对口算的重视。另外,口算作业也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

已经过去的13年,丰厚了我的教育人生;即将到来的新一年,我将用心创造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第三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点滴体会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点滴体会

宁远县双井圩完全小学

黄华军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数学概念也是同其它概念一样,是人们在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东西。在数学教学中,弄清概念、掌握概念是搞好小学基础教学的必经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每一课对每一章节的概念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者有条不紊地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受教育者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笔者分别从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三、通过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要讲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五、要注意概念的连贯性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数学概念

熟读背记

直观教具

作图辅助

区别联系

连贯性

数学概念也是同其它概念一样,是人们在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东西。数学概念成千上万,仅四年级数学就编入新概念70个左右。在数学教学中,弄清概念、掌握概念是搞好小学基础教学的必经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每一课对每一章节的概念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者有条不紊地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受教育者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否则就会出现台上“昏昏然”,台下“然昏昏”,甚至是笑话丑态一并托出,令人啼笑皆非。

例如有人这样对话――“你几小时上班?”“8小时上班。”;“你到柏家坪要几点钟?”“要2点钟。”这样对话,听起来好像顺耳,但内行一听,就知道是滥用了词语。又有人说“0.333是循环小数。”、‘分数是繁分数。’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都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这与“程咬金怒打猪八戒”的笑话没有两样。

数学概念如此重要,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怎样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呢?下面仅谈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粗浅体会。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我们的学生现在有这样的习惯:一读书就是读语文课文,没有几个学生去读数学概念,老师也没有很好地去指导学生读数学概念,好像数学总是做做作业,没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数学中很多重要概念是人类实践的总结,这些就是我们要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像背语文中的课文一样,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地去理解和熟读背记。

前面提到的滥用“小时”、“点钟”的对话,就是没有记住这两个词的定义,混淆了“小时”与“点钟”的概念。“小时”和“点钟”的概念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是这样定的:“小时指经过的时间”、“点钟是指某一时刻”,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知道上面的对话恰恰是用反了,应改为“你几点上班?”“8点上班。”“你到柏家坪要几小时?”“要2小时。”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了“小时”和“点钟”的概念,也就不会滥用这两个词语了。

还有前面提到的“0.333是循环小数”的说法,也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表面看0.333的3是出现了3次,很像是循环小数,但它却不是循环小数。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中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是这样说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果要求学生理解这个概念,特别是理解“不断重复出现”就会发现0.333中的3虽然重复了出现了3次,但它毕竟是有限小数,而“不断重复出现”的含义是无限的出现,这就无可异议地否定了0.333是循环小数的说法。“重复出现”和“不断的重复出现”仅一词之差,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逐字逐句地理解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牢记这些词语,这对于掌握数学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一概念,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各剪15个大小的相等的正方形,先要求学生数5个放在桌上,重复地数3次,看结果是多少?再要求学生根据演示结果写出简便算式和得数,即5×3=15。重新将15个正方形纸板收齐要求学生3个3个地数,数5次后得到15个纸板,再要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写出算式和得数,即3×5=15。通过演示和观察,学生探究得知: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一样。这就使学生很明确地理解到了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又如:在教加法结合律时,要求学生每人带13个小玻璃球(3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5个白色的),先让学生拿3个红色的和5个黄色的合起来放在桌子上,再把5个白色的合拢,然后根据实践操作写出算式(3+5)+5=13。重新让学生先把5个黄色的和5个白色的玻璃球合起来放在一起,再把3个红色的玻璃球放在一堆,最后根据这次的实践操作写出算式(5+5)+3=13。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探索研究,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即“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一概念。

通过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概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这样教学使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体现出实质内容,变为学生易于理解且能应用的内容。

三、通过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不少学生由于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没有理解好,在作图时总是很困难,容易画错。三角形的高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要想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正确地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单凭讲解是不行的,学生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必须要边讲解边演示,老师在黑板上作出三角形各边上的高,重点强调顶点、垂足、线段这些关键词语的意义。同时指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线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一条高线在三角形内(钝角顶点上的高)。并且对以上说明分别作图展示给学生看,通过作图演示,学生就会理解抽象概念的实质,掌握画各种三角形的指定底边上的高的方法,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要学生理解“同向”、“相向”、“相对”、“背向”、“反向”等概念时,结合用箭头线表示各种方向的图形辅助学生进行理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上概念如果不结合作图辅助学生去理解,只是讲解分析,就算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背得口若悬河,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将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要讲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概念与概念进行比较,加以区别,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祸害无穷。

在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3,3.0,3.00哪一个数更精确?”结果有几个学生都是写成一样精确,很显然这是错误的,是对“精确”两字的不理解造成的。“精确”是对近似数而言的,3是保留到整数,3.0是保留到十分位,3.00是是保留到百分位,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容易找出3.00更精确。部分学生回答3、3.0、3.00一样精确,是把“小数末尾去掉0或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概念用到该题上去理解了,认为3、3.0、3.00大小相等就是一样精确。殊不知“大小相等”和“一样精确”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指数的大小比较,另一个则是指求近似值,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此讲概念时一定要区别概念与概念不相同的地方。

当然有很多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这就是说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相同之处就是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就是可以说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有联系的,但还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等四边形不具备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就不一定是正方形,正方形只是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讲清楚了概念与概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要注意概念的连贯性

数学这门学科,它的知识连贯性很强。有一个概念弄不清楚,不仅是影响那一个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影响后面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就拿四则混合运算来说吧。我在教学三年级时遇到有两个学生分别是张文和眭海军,这两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当时我明知这两个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也知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但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我没有和这两个学生补课,就这样拖过来了。至五年级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这两个学生更是相形见绌,每天的作业都是错的多,这无疑是由于三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概念不清楚所造成的。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就会影响六年级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还会影响到中学的正负数四则混合运算。因此我只好利用课余时间重新为这两个学生补上了这方面的知识。

又拿年、月、日这个概念来说,这也是三年级所要掌握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个概念不重要,没有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熟记。掌握年、月、日这些概念不仅是会数月份,分清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应用中会显示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小学和中学很多的应用题都要用这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988年红光煤矿厂上半年生产煤18万吨,平均每天生产煤多少吨?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没有掌握“年、月、日”概念的话是会算错的,因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知道1988是否是闰年,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否则是无法解决的。再如有这样一个题,是五年级上册里面的,“清风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节水龙头。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了水费34.5元,李奶奶家第二季度节约了水费21元。谁家平均每个月节约的水费多?”解决这一道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上半年是几个月,第二个季度是几个月。但是在作业批改中发现还有一些同学不清楚这一关键的知识,导致解题出错,有把第二季度用6个月来算的,也有把第二季度用4个月来算的等等。

再如乘法算式这一概念,8×4是表示4个8是多少,或表示8的4倍是多少,这个概念在小学二年级就应该弄清楚的,但如果不掌握、熟记这一概念,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我在教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发现有多数学生掌握不了乘法算式的含义,不知从何下笔。如五年级中出现的题目:“28×0.5表示什么含义?7.4×3=()+()+()”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牢记乘法算式这一概念,对这样比较简单的数学题目都做不好。

概念像一级一级的楼梯,如果一个概念不弄清楚就会出现恶性的链锁反映。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平时的交流,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兴趣”贯穿于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趣味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如果把教材中的知识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投其好而行之”。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摘桃”、“小壁虎找尾巴”、“智能闯关”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的练习,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开展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和技能,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另外,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 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心理学家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可见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亲自动手操作了,才能发现其中的道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自己活动,从学具盒(内有许多小棒)中拿出三根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好数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生学会了多少数学知识, 而在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数学方法, 是否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加强习题解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中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在做题过程中,教师还应尽量给学生创建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优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2、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过去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允许在解题过程出现多种解法,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只有这样“授之以渔”,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辩证的水平,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大有发展。

3、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在给学生辅导 鸡兔同笼”问题时,当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

妙想”。由于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三、营造安全自由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心理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存在惧怕的心理:怕说错话,怕做错题,怕自己比不过别人。在这种紧张的情绪下,学生上课显得局促,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交流。因此,我们应尽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消除他们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数学教师就会直接喜欢数学课,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批评、训斥,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获得成就感,允许学生在向未知挑战的过程中犯点错误,同时要努力寻找错误的源头,把错误变成全新的教学契机,巧妙地纠正错误,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在教学实践中,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采取竞赛教学法,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容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使学生的竞争建立在互助与协作的基础上.孩子们是纯洁、可爱的,我们教师应爱每一位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溶于生活实际,开展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成功的完成学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都能感到其乐融融、妙趣横生,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课堂生动活泼,放射五彩缤纷的光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才能真正的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第五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数学新编教材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运用新教材实施教学中,首先要学会走出原来的教材,摆脱旧观念和旧方法的束缚,只有走出才能进入,自己在进入新教材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就自己如何运用小学数学新编教材实施教学与大家商讨。

新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产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新教材看起来很浅,挖起来却很深。有些任课教师反映新教材内容很少,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快就上完了,简直不够上。其实这种反映了新教材的一个优点——不繁不难,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我说新教材很浅,是说它可以让每个学生接受;说新教材挖起来很深,是说它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几乎每节似乎很简单很浅显的教学内容都连带着或暗示着丰富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素材。同时,新教材还为教师挖掘数学学习资源,开拓数学学习视野,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教师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要想指点给学生取水的方法,教师就必须善于寻找水源。

传统教学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从头至尾自己讲述。课本内容是讲清楚了,但收效甚微。整节课气氛安静,学生反映被动。而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新课改教师独立一个人在讲台上单项讲授将大为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的互动将大为增加,甚至成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只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整体控制,而具体教学活动,则会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某些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能完全是一个配角。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社会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其价值取向是“人本与发展”,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评价体系中它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必须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以全新的思想面貌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启蒙和精心呵护学生的探索意识,细心培植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促成学生成长的可持续性发展。使他们的心灵不再那么封闭与孤独,学会善于合作和分享。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精心策划,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散机会和发散点。

(1)概念发散:尽量让学说属于某种概念的外延中的事物,要求他们多举例;(2)语言发散:对于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3)条件发散:让学生设想出能达到规定结果的各种条件;(4)问题发散:让学生设想出根据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5)方法发散:一题多解。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要渗透到学生作业中去,比如教材中的想想做做。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今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特别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因素,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向上,积极的进取。”

人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动力,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在“巧”,在教学中把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问题有意识的通过故事、谜语、游戏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设计“送小动物回家去”的游戏,用硬纸板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并写上加法算式,再在黑板上画好标有号码的房子,计算动物纸板的算式得出得数后,对号贴到小房子上。并编出儿歌“小动物迷了路,我们赶快来帮助,请你快快告诉我,它的房子是那间?”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游戏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当的发挥,并积极地进行观察试验和探索,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同时,还可以起到愉悦学生身心的作用。在进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时,设计“摘苹果”、“对口令”、“找朋友”、“放鞭炮”、“挂灯笼”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并提高了教学能力。利用口算卡片、口算表或小黑板上抄好的题进行试算,采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有时通过“找朋友”——把算式与数的组成图用线连接起来练习口算,有时用“动脑筋”等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选择方法注意搭配得当,动静结合,简便易行,讲究实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

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教改的一项重大内容。教学时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它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自然,新课改更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

新课改给孩子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放飞了孩子的想象,正如雨果所说的:“想象就是深度”。

随着近几十年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需要。打破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已成为必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教学领域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科学依据。这些理论改变了人们头脑中认为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与学的新模式——立体化教学。这种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一改过去教学的单一性,把教师的传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放到一个立体化教学中去。他们的心灵不再那么封闭与孤独,学会了善于合作与共同分享!

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将会很快走入新课改。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陪伴新课改一路走好。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 解决问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解......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推荐]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付出的心血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多,而获得的却是最少的。多少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不太会说话、理不清题意,也就是说,学了近十年的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加减法,也懂得了怎样去做题,但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形成,需要老师精心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范文合集

    浅谈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学生和教师......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贵州省普定县补郎苗族乡等堆中心小学:张习艳 邮箱:yangwena@126.com 联系电话:*** 邮编:562107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陈启华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