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翠园中学2018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打印版】
深圳市翠园中学2018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详解及评分标准
(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评五)
2018年1月19日
1.(3分)C(“因传承不够,导致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较少”错,强加因果)2.(3分)D(“提出了具体的步骤”错,文章只是提出期望,并没有具体步骤)3.(3分)A(“才能达到民乐创作形式的‘本土化’”错,“民乐创作形式的‘本土化’”本身就存在,只是一个丰富和成熟的问题)
4.(3分)C(主人公不是周阿狗,而是群像)5.(5分)①应该严肃媒体舆论导向。小说中的各种媒体报道,将偶然事件大肆渲染,进行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②应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小说中的人们为了获取灵芝,不惜损毁那片自生的竹林,这是一种悖逆自然的行为。③应继续改造和重塑国民性。小说中的民众猎奇逐利,进而发展到利欲熏心,疯狂破坏,这揭示出国民性中卑劣的一面。(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果有其他思考,只要结合作品,言之有理即可)
6.(6分)理解:与传统小说相比,这篇小说成功运用了影视艺术中的叙事板块表现手段,由镜头、场面组合进行叙事,是一2分)种新的探索。(分析:①由“报道”“传说”等组成小说板块,结构新颖独特。②运用短句组合连缀板块,使叙述节奏紧凑,营造出一种紧迫感。③四个“传说”的插入,打破叙述时空的限制,形成叙事的空白和跳跃,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④用报道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使看似跳跃的内容有了内在的关联。(4分)(“理解”2分,“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7.(3分)B(“无印量限制、制作成本低”不属于传播优势)8.(5分)A、D(B项,“首度超越传统报刊”错,在2014年就已超越。C项,“停滞不前”错,应为“逐年下降”。E项,退出历史舞台”错,于文无据)“即将(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9.(4分)①可以不考虑印量的限制,一本也可以开印,不会影响成本。②可以节约资源、降低市场风险,从而大大增强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③富有灵活性,能降低再版图书的市场风险,满足不同读者的购买需求。(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B(原文标点为:其秋,驾幸东都,次永宁之崤谷,驰道隘狭,车骑停拥,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并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
11.(3分)A(侯是排在王、公之后的爵位)12.(3分)A(“出身名门”错,宋与其先祖宋弁相隔久远,其父官职也是因宋而赠封的,算不得名门)
13.(10分)(1)我一定知道说了这样的话,祸患紧跟着就会来到,然而内心被正义激励(不能不这样做),即使是死也毫无遗憾。(5分。大意2分,“从”“虽”“恨”各1分)
(2)宋就退休回到东都私人府第,杜绝人事交往,来(专心)求医问药(保养身体)(5分。大意2分,“私第”“屏绝”“就”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是邢州南和人,他的祖先从广平迁移到这里,他是后魏吏部尚书宋弁的第七代孙子。父亲宋玄抚,凭借宋显贵,被赠封邢州刺史。宋自小为人耿直,有高尚的节操,博览群书,擅长文学。二十岁就考中进士,任职后多次调任转为凤阁舍人。为官正直严肃,武则天很器重他。不久升任左御史台中丞。张易之和他的弟弟张昌宗更加放肆骄横,满朝官员尽数依附于他们。张宗昌私下里让相师李弘泰观占吉凶,言语涉及忤逆朝廷,被人用快信告发。宋在朝廷上奏,请求彻底追究张氏兄弟罪行,武则天说:“张易之等人已经自己上奏本让我知道,不能再加罪了。”宋说:“张易之等人是在事情败露以后才自己陈述的,按照情理,难以饶恕,况且,谋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容赦免的。请下令交付御史台勘查判罪,来表明国法的威严。张易之等人长久受到重用,特别受到恩宠,我一定知道说了这样的话,祸患紧跟着就会来到,然而内心被正义激励,我不能不这样做,即使是死也毫无遗憾。”武则天不高兴。神龙元年,升任吏部侍郎。唐中宗嘉奖宋为官正直,仍然让他兼任谏议大夫内供奉,退朝后与他谈论政事得失。不久被授予黄门侍郎。当时,武三思依仗受皇帝宠幸执掌大权,曾经有私事托付宋,宋严正地对他说:“如今天后已经还政于皇子,你这个王应当降爵为侯,怎能又干涉朝政,王爷难道不记得吕产、吕禄的事情吗?”因此被武三思排挤,历任杭、相二州刺史,在职治理清廉严明,下属没有敢犯法的。睿宗即位,宋升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在东宫时,宋兼任右庶子,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一年多后,宋又转任京兆尹。又被授予御史大夫,受牵累获罪贬为睦州刺史,调任广州都督,仍然为五府经略使。广州人依照旧风俗用竹子茅草建造房屋,多次发生火灾。宋教他们烧制陶瓦筑墙,改造店铺,从此再没有火灾绵延的忧患。当地人都感激他的恩惠,写颂文记录他的政绩。开元初年,被征召封为刑部尚书。开元四年,调任吏部尚书,兼任黄门监。第二年官名改换,任侍中,连续受封至广平郡公。这年的秋天,皇帝前往东都,住在永宁的崤谷,驰道狭窄,车马拥挤停滞,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都没有跟上队伍,皇帝命令罢免他们的官职。宋进宫请奏说:“陛下正当壮年,如今开始巡守,一旦因道路不畅部曲羸弱困苦而治罪于二臣,我私下担心将来百姓要遭受艰难困苦。”皇帝立即命令释放他们。开元十二年,皇帝又冬巡,宋仍在京城留守。皇帝临行时,对宋说:“你是国家的元老,是我的得力助手。如今我将要巡视洛阳,分别要经历一些时日,你所有的好的计谋策略,应当告诉我。”宋于是极力谈得失之策,皇帝特别赏赐他彩缎等物,还亲手写下规定说:“我要把你进的忠言,写在座右,出入观察反省,用来警戒终生。”宋被皇帝器重到这样的地步。不久,又兼任吏部尚书。开元十七年升为尚书右丞相。开元二十年,以年老为由上表请求退休。皇帝发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仍然让全额供给他俸禄。宋就回到东都私人府第,杜绝人事交往,专心保养医治身体。开元二十五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封太尉,赐谥号为文贞。
14.(5分)D、E(D项“运用借代手法”错,此处没有用到借代。E项“由近到远”概括不准确;“用语丽”错,应是“用语自然质朴”,2分,答出两项给5分,答出一项给
15.(6分)①尾联写道:清明节难得的好天气,不妨尽情游玩,但千万不要忘记回家的时间。②从全诗看,“恣行事”“兴逐乱红”“莫辞盏酒”,都体现了“不妨游衍”的行事态度,但在尽情游玩之中又隐含着对春的珍惜挽留。③诗人借郊行即事说理,告诉人们,人生要及时释放自己的本性,但也要注意把握尺度。(每点2分)
16.(5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每句1分,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17.(3分)A(①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借以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使用不合语境。②息息相关:连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不合语境。③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处使用不合语境。④世代相传:祖祖辈辈传下来。泛指祖辈技艺的相传、人间事物的祖辈传递等。⑤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⑥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此处使用误当作贬义词。)
18.(3分)D(A项语序不当,“有更多”应放在“在安全和战略政治事务方面”的后面;B项搭配不当,“坚持”应改为“坚定”;C项成分残缺,应在“航空等”后面加“服务业”)
19.(3分)C(A项“涂鸦”是用来说自己作品的自谦之语;B项“高寿”是问老人年龄的敬语,不能说自己;D项“叨扰”是感谢别人款待的客套话)
20.(6分)①花的香味更令人气爽神清②这是因为花瓣中含有油细胞③但闻上去也有香味(每句2分)
21.(5分)②不是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③不是上了好的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答出一句给2分,答出两句给5分)
22.参考立意
①勇于尝试,即使错误,也远胜于不思进取的苟活。②正确的未必是有意义的。
③可以追求完美,但不可能事事完美。
④人生是变化无常的,不能用固有标准来评判。
(龙猫供稿)
第二篇:深圳市翠园中学智慧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深圳市翠园中学智慧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结合深圳市《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不断提升学校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据化、网络化、物联化、移动化的智慧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8年,以信息化、数字化、物联化、移动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云资源库,坚持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生活 三个维度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面向学生的个性化服务、面向教师的高效教学、面向校长的智慧决策、面向创新的开放环境。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提升我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智慧校园,形成适合新终端的管理互动平台。
1.不断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网络信息点覆盖整个校园,实现校园网统一管理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信息点均可控。建设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2.完善建设符合学校实际、实用、实效的多媒体应用中心,重点建设艺术创客室、科技创客室、微课制作室、动漫创作室、ipad全景互动平台、虚拟教师等。
3.完善校园广播网与校园电视台建设。
(二)加强学校网站多元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互联互通。1.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强化名师工作室网站建设,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和全体教师网络空间,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
(3)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开辟特长学生个人网络空间,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建立并完善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打造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本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强化新高考体制下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完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全网络电子备课;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发挥创客空间和创客工具的强大作用
(五)建立并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全体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4.完善校园信息化培训、考核制度
第三篇:先行一步,示范推广——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进入21世纪始,我校衷敬高校长就提出了二次创业——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发展目标。2001年12月我校教代会通过决议,将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先行一步,示范推广,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打下基础。同一时间,我校成立了翠园中学课程委员会,由衷敬高校长任主任,刘人云副校长和何智强副校长任副主任。专门负责课程改革工作。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和全省高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进一步明确到,我校高中课改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实现我校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省级样本学校的带头示范作用,继续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四年多来,在上级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先行一步,示范推广”的效益。
现将我校这几年新课改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重视观念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经过学校长期的宣传发动,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新课程理念悄然进入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教师的中心话题。同时,我校把加强教师培训,重视观念的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从2002年8月开始,学校按照市区教育局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先后派出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我们先后于2002年9月26日,邀请国家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教授在翠园中学做“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专题报告;2002年12月20日,邀请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陈钟梁来翠园中学做《民族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报告;2003年1月9日,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方明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博士来翠园中学做“考试评价及数学教育”报告等。专家们为老师们解析课改中的疑惑,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增强老师们的课改信心。通过学习培训,广大老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开始实现以下的几个转变:一是关注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价值是多元的;二是关注课程内容的转变,课程中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多了;三是关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获得信息等能力;四是关注评价方式的转变。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注重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通过课改来打造学校教育教学品牌,办有特色的示范性高中。
我校自2001年始,率先启动了高中、初中的课改实验,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稳步推进,不断取得了崭新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在省、市率先,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如罗湖区课程改革成果汇报现场会(2002年12月6日),全国历史学会年会现场会(2002年11月6日),全国综合实践课现场会(2003年12月22日),广东省教研室国家级课题“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实验现场会(2005年1月)先后在我校召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在以下8个方面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
1、课改领先,样本示范(全省50所样本学校之一)我校为全省50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之一。为从2004年9月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有效地模范地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特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对样板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试验方案。要点为: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三、基本原则;
四、重点难点;
五、组织领导和分工;
六、保障措施
七、有关学习的组织;
八、启动工作进度安排;
九、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安排:
1、课程方案的制订。
2、课程的选定和审定。
3、教师开课指导。4学生选课指导。
5、班级的组织和指导。
6、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
7、教师评价体系。8校本教研的组织。
9、试验工作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总的做法是:长短结合(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循序渐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近的先解决,远的缓解决),划出时间特区(即在高一年级划出统一时间开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支撑(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并开发工作软件)。近一个学年来,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起到了“样本”作用。我们制定并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选定和审定制度,制定并实施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制定并实施新课程考核和学分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新课程班级的组织和指导制度,为了促进新课程样本示范,我们建立高一学生选修课网上报名系统,建立新课程实用工作网页。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里面设有上级文件、学校方案、选课系统,教学效果等内容,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种种方便。我们还富有创造性地独力开发并设置了高一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开课选课上课的全部过程和主要内容,即教师申报、课程介绍,网上选课报名,网上统计,网上安排,网上开题报告,网上成果展示等。为学生选课和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极大的方便,并为兄弟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省市属一流。
完善建设校本课程。随着中小学课改的逐步推进,开设校本选修课已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自2001年9月我校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率先开设了一些选修课。2003年12月4日,翠园中学《关于“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决议》交校教代会讨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04年初,迈出大步,在高一同时开设了42门校本选修课,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社团、辅导五大系列,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6月中旬,学校两次召开了学生选修课成果展示会,声势浩大,成果显著。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至今,我们已编印翠园中学校本课程用书4本,正式出版3本。
我校这一做法及其成果,在全市引起了很大影响,2004年6月23日,《深圳青少年报》头版头条发表《选修课成为翠园学子课程超市》和长篇通讯《课程超市:供销两旺》,介绍翠园中学的选修课成果。2004年7月14日,《深圳教育》报发表长篇通讯《自主选课,开启学生发展的新空间——翠园中学学生选修课成果展示综述》一文,产生很大影响。
2、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
从2001年秋季起,在省、市、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校作为省、市、区该项新课程的重点实验示范基地,先行一步,落实到位,并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在全国、省、市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教育报》、《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纷纷予以报道,省内外许多学校纷纷到我市参观,市、区现场会先后在我校召开,全国、省一些现场会也纷纷在我校召开,我校还作为广东省典型向国家教育部汇报。
2001年上半年,我校参加了省厅、省教研室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纲要》和《方法指导》两书的编写,我校执笔的《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立项指示》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收入这两本书中,作为示范,为全省高中师生使用。学校还在2001年9月召开的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研讨会作经验介绍。我校正式出版专著《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全景》,为全国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百科全书。该书已于2002年由北京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达28万字,收集了学校的实施方案、计划总结、管理条例、科研文章和学生的研究报告等,受到全国读者的热烈欢迎。
创造“翠园模式”。2001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面落实我们制订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我们的安排是:高一年级各班一个学期成立一批研究小组,各完成一个课题。在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翠园模式。正如2002年12月7日的《深圳特区报》所说:翠园中学是省、市、区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示范基地,该校已形成了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究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翠园模式”。
学生成果累累。至今学生研究成果质量优秀,丰富精彩,令人叹止,如2001届高一年级12个班第一学期共138个课题,其中科技类47项,占总数34.1%;人文类42项,占30.4%;社会(经济)类30项,占22%;国际类14项,占10.1%;体育类5项,占0.4%。三学年内学生共查阅各种书刊资料近7千种,积累资料约近7千万字,进行社会调查约1100次,写成研究报告1100多篇。学校举行全年级辅导讲座20次,有几十篇学生研究成果已发表,收获巨大,社会反响强烈。学校还制作了“研究性学习”专项网页,成为罗湖教育网的热点网站,获全国中小学第二届网站评比二等奖和罗湖区第二届科技信息节优秀专题学习网站一等奖,并被广东省电教馆挂上省科研网,向全省展示。至今学校和教师发表的“研究性学习”文章近50余篇,其中有10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
2003年12月22日在我校召开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现场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委员会主办),全国90多所学校的代表和领导前来观摩,好评如潮。
3、全省“专题学习网站”课题领头
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为2002年11月确立的广东省电教馆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作为子课题实验学校和子课题主管单位,自2003年3月在我校开题以来,我校及其它实验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完成了一系列专题学习网站,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定为主管单位,设立工作平台。2003年3月29—31日,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在翠园中学召开了开题大会,总课题组领导、省电教馆科研办主任刘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子课题组顾问李克东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子课题组作了《实验方案》报告,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全省20多所实验学校作了交流,翠园中学被省电教馆确立为该项实验的主管单位,刘人云副校长被确立为该项实验项目主管。我校立即建设了支持课题运作的专《专题学习网站》实验工作平台,指导协助实验单位落实实验任务。
我校现已建成“专题学习网站”30个。其中领域类的有3个,即“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禁毒网”;学科类有15个,包括了各个学科;模块类有11个,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它们全部挂上“翠园中学网站”(www.szcyms.net)。“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与学”、“语文索道”和“SST数学实验网站”已挂在“罗湖教育信息网”上,前两个还挂上了广东省电教科研网站,作为示范。这其中,有3个网站在第一、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有2个网站教育部德育“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有15个网站在2005年罗湖区第三届科技信息节获奖,占全区中小学网站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
这些网站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栏目全面,时常更新,点击率高,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如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网站”,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的教学平台。其中含有大量的指导文章供师生学习。每学期各学生研究小组写的《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均得制成电子文本和电子课件向上提交交流。近四年来,已汇集了学生提交的大量的《开题报告》和制作的大量电子课件(即《研究报告》),其中如《中英街的商业调查》、《废旧电池的利用》、《钓鱼岛的主权**》、《深圳文化历史游设计》、《城市遗产保护工程》等电子课件已成为“样板作品”被各处广泛介绍。这就不断为广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途径。全国各地的师生均点击入网浏览,它充分显示了翠园“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的作用。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在罗湖区第三届科技信息节荣获一等奖。
又如洪飞老师的“高中数学教与学网站”,内容充实、丰富,信息含金量高,对指导数学高考起到有力的作用。荣获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特色专题学习网站“特色网站奖”,在K12网站数学类中点击率排名第一,总类排名第三。
又如刘人云、鲁力老师的“语文索道”,2004年4月建成,不到半年,浏览人数已多达2万5千多人次。其内容正确、全面、丰富多彩,覆盖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还具有前沿性,展示了近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大量新成果。能及时地提供优质服务。如今年6月“试题精编”栏目及时荟萃了全国各地高考题,一时上网人数猛增。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
又如张振国老师的“SST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整合实验”专题网站,对这个国家级的实验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它不仅是一个优质数学教学资源库,而且是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的乐园,是一个数学科学探索的平台。
政治学科《高中哲学漫画》和《农业》专题网站具有强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荣获了教育部德育“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与使用,大大促进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并形成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品牌和特色。
4、语文343实验全国闻名 深圳市罗湖区语文课堂教学“343”创新设计实验在2001年被全国中语会教改中心确定为重点科研项目,又在2002年4月被全国中语会教改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确立为“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它也是罗湖区教研中心2000——2003年重点科研项目。它于2000年4月在翠园中学(初中部)正式开题,全区有三十多所中小学参加,不少省市都有学校参加。2003年12月圆满结题。
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深圳教学研究》、《深圳商报》等多家报刊都对该实验进行报道。课题组已将实验论文汇集成《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6月出版。该实验的《优秀教案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在2003年8月出版。
在全国中语会2002年全国语文教研成果大赛中,该实验设计者、翠园中学刘人云副校长撰写的〈〈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设计——343实验理论纲要〉〉荣获了全国优秀实验课题和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该课题荣获广东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和罗湖区教育成果二等奖,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项实验得到了上级行政领导、国内语文界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如全国中语会理事长(代)张定远先生,副理事长陈钟梁先生,箸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主编桑建中先生等都担任了该实验的顾问,并亲临指导。该实验为全市、全省、全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数学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实验全国先进学校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翠园中学担任“图形技术在高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9月7日,该课题广东实验区开题会暨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在深圳市举行,我校共有8个班参加试验,有张振国、周德山等多位老师参加,得到了全国数学知名教育专家章建跃博士和方明一编审的亲自指导。2003年1月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广东实验学校第四次工作会议,我校实验教师多次在区、市、省级进行了实验课展演,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翠园中学在实验中全国知名,被评为2003-2004学全国优秀实验学校。
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张振国老师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聘请为课题专家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编委,代表广东省在2002年全国研讨会作了专题报告,多次为全国、全省实验教师作教材培训和实验技术指导,并参与编写了许多论著、教科书(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 数学》第一、二册)、教学辅助资料、信息技术手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等,为整个实验的进行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6、STS课程课题实验取得优异成绩。
《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与实验》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几年我校承担了其子课题《人文与科技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的实验任务。“科学•技术•社会”(STS)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科学、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作为这项课题的省级实验校,参加了这一实验。总结我们近三年来的工作,可概括为:一个理念,四个贯穿和一种基本模式。一个理念,即充分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个贯穿,即是:
1、贯穿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
2、贯穿校本课程实施;
3、贯穿社会实践课实施;
4、贯穿学科教学实施。一种基本模式,即是: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采取的翠园模式,即“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索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扩大到上述的四种贯穿中,作为基本要求。
我校STS课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既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又为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05年1月6—8日,在翠园中学召开 “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与实验”课题中期评估、交流会议, 省教研室领导、罗湖区教育局领导、各实验学校主要课题研究负责人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翠园中学的经验成果得到大家高度评价。
7、青青翠园文学社:打造全国中学文学社团旗舰
走进翠园中学青青翠园文学社展室,奖杯奖牌熠熠生辉:深圳市十佳文学社第一名、广东省十佳文学社、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20佳校园文学社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单位„„《作文通讯》、《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美文》、《中华文学选刊一一少年写作精选》、《中国校园文学》等全国中学生主流杂志2001年以来发表翠园中学文学社作品700余篇、推出专版30多个。2003年,刘一奔等5名文学少年考入北大、北广等院校影视编导专业„„
翠园文学社正以“青春文化、深圳特色、中国气派”为追求,进一步加大运作力度,倾力推出以青春文化为旗帜的“青青翠园原创文学网站”,正式出版《中学生文学社团教程》、《中学生文学社团系列活动设计》、领衔主编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感与励志》中学生原创文学作品丛书等,该丛书(共五本)已由海天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被《文艺报等多家报刊推荐。
2004年10月,由翠园中学发起并参与起草,全国中学文学社团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校园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校园文学发展海盐宣言》,该宣言为校园文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衷敬高校长认为:“人文精神需要积淀,人文教育重在创新。只有被赋予人文精神的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只有被赋了人文精神的学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我们的文学教育并不以培养作家为终极目的,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以文学为职业。我们就是要以此赋予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一份诗意的气质和一份创新的能力。”陈凯鸿是翠园中学文学社成员,19岁的他,和中国股市已有了将近10年的亲密接触,他的《一个深圳中学生的“股市报告”》被《深圳青少年报》以封面人物加三个版面推出,并配发编者按、记者专访、股评人士点评,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国内第一篇由中学生撰写的股评作品,是素质教育和财商教育的典型案例。中国作协《作家通讯》已将连载这篇作品。
8、启动“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
该课题是中国科协《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02年至2007年间的实施载体。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领衔,委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项目办”具体负责实施。让中小学形成追求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能让学生和老师关注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中的优秀学生不断脱颖而出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机制。
我校已正式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学校,2004年6月26日在我校举行了挂牌仪式,省市区科技局和教育局领导莅临会议。学校正乘此东风,进一步大力开展科技教育。一是成了实验课题组,校长挂帅,加强领导;一是积极培养骨干教师,2004年暑假派出10位教师参加全国培训,现已展开课题实验;三是结合高中课改,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科技教育的力度;四是增添了一批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设备设施。我校的主要举措有:
(1)、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普及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结合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三年来,有多个学生研究小组提交了300多份科研报告。如《深南大道的光污染调查报告及对策》、《对市场护眼仪的调查研究》、《化学与社会生活》等。2004年在高一设置了十多门科技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如《机器人设计》、《无线电子制作》、《航空模型》、《班级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学校还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学校还编印了《科技刷新地球》一书,全面介绍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图文并茂,受到社会及市、区科技局的大力赞扬。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近年来我校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科技苗子,如航模竞赛,学生在全国、省、市频频获奖,今年又有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奖;又如在近两届全区科技信息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总数为全区前列。
三、课改实验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课改实验工作在我校实施顺利,效果显著,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与老师们的建议归纳如下,望上级部门能给予关注。
1、课改的深入必然会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与高中课改不配套的问题应尽快解决;
2、高中新教材在体系上连续性、逻辑性不强,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教材“偏旧”的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繁难”的问题并未解决好,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用。
3、新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理想化,在操作上较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选修课的设置上,设计者的用心是好的,但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班额小,一般是二三十人,校内教学资源也充分,开选修课问题不大。而我国的中小学班额大,一般是五六十人,校内教学资源平时就不足,学校人力、物力、空间有限,现在要开大量的选修课,师资、场地、设备等需求成倍增加,更是捉肘见襟。像我们这样的深圳的区级重点高中都有很大困难,县城、农村的学校就不用谈了。
所以,建议选修课
(一)系列要简化,现太繁太多(数学是典型,选修1竟多达四个系列21个模块或专题)。应逐步推行,应逐步开设。
4、由于高考的压力,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有时受到冲击,有些品牌普及推广还不够。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班主任工作计划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铺设了快车道,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点,也对其他学校产生了示范辐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课改工作,使学校的课改品牌特色发扬光大,为把我校尽快建成全国示范性高中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翠园中学45周年校庆口号
翠园中学45周年校庆口号1.热烈庆祝深圳市翠园中学建校45周年2.薪火相传 出类拔萃(校庆主题)3.蓝天下我们追逐教育梦想 大地上我们播撒杏坛阳光4.运用蓝海战略建出类拔萃功勋 谋求多元发展立智慧乐园丰碑5.上善若水滴水自能穿石 厚德载物润物但求无声6.丹心共翠园一色 智慧与梦想齐飞7.春风化雨以教学智慧开启学生性灵上下求索凭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8.晨曦中看翠园之花美丽绽放 日出时乘智慧之船扬帆远航9.春风润桃李莘莘学子建功勋 丹心育栋梁青青翠园树丰碑10.为人师愿献青春树栋梁砥华夏 做园丁甘洒热血育桃李芳天下11.崇德重智潜心造就世纪英才善教尚学精心培育国家栋梁12.源远流长发卌五积蕴根深叶茂谱翠园新章13.校友是母校靓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温馨的家园14.时光如水忆往昔岁月峥嵘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15.昨天您以母校为骄傲今天母校为您而自豪16.书香恒久远智慧写人生17.让心灵沐浴翠园智慧之光18.感恩翠园和谐翠园精神家园-
第五篇:翠园中学高中课程改革总结
先行一步,示范推广
——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进入21世纪始,我校衷敬高校长就提出了二次创业——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发展目标。2001年12月我校教代会通过决议,将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先行一步,示范推广,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打下基础。同一时间,我校成立了翠园中学课程委员会,由衷敬高校长任主任,刘人云副校长和何智强副校长任副主任。专门负责课程改革工作。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和全省高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进一步明确到,我校高中课改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实现我校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省级样本学校的带头示范作用,继续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四年多来,在上级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先行一步,示范推广”的效益。现将我校这几年新课改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重视观念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经过学校长期的宣传发动,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新课程理念悄然进入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教师的中心话题。同时,我校把加强教师培训,重视观念的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从2002年8月开始,学校按照市区教育局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先后派出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我们先后于2002年9月26日,邀请国家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教授在翠园中学做“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专题报告;2002年12月20日,邀请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陈钟梁来翠园中学做《民族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报告;2003年1月9日,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方明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博士来翠园中学做“考试评价及数学教育”报告等。专家们为老师们解析课改中的疑惑,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增强老师们的课改信心。通过学习培训,广大老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开始实现以下的几个转变:一是关注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价值是多元的;二是关注课程内容的转变,课程中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多了;三是关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获得信息等能力;四是关注评价方式的转变。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注重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通过课改来打造学校教育教学品牌,办有特色的示范性高中。我校自2001年始,率先启动了高中、初中的课改实验,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稳步推进,不断取得了崭新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在省、市率先,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如罗湖区课程改革成果汇报现场会(2002年12月6日),全国历史学会年会现场会(2002年11月6日),全国综合实践课现场会(2003年12月22日),广东省教研室国家级课题“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实验现场会(2005年1月)先后在我校召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在以下8个方面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
1、课改领先,样本示范(全省50所样本学校之一)
我校为全省50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之一。为从2004年9月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有效地模范地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特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对样板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试验方案。要点为: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三、基本原则;
四、重点难点;
五、组织领导和分工;
六、保障措施
七、有关学习的组织;
八、启动工作进度安排;
九、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安排:
1、课程方案的制订。
2、课程的选定和审定。
3、教师开课指导。4学生选课指导。
5、班级的组织和指导。
6、课程考核和学分认 2 定。
7、教师评价体系。8校本教研的组织。
9、试验工作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总的做法是:长短结合(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循序渐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近的先解决,远的缓解决),划出时间特区(即在高一年级划出统一时间开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支撑(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并开发工作软件)。近一个学年来,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起到了“样本”作用。我们制定并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选定和审定制度,制定并实施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制定并实施新课程考核和学分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新课程班级的组织和指导制度,为了促进新课程样本示范,我们建立高一学生选修课网上报名系统,建立新课程实用工作网页。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里面设有上级文件、学校方案、选课系统,教学效果等内容,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种种方便。我们还富有创造性地独力开发并设置了高一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开课选课上课的全部过程和主要内容,即教师申报、课程介绍,网上选课报名,网上统计,网上安排,网上开题报告,网上成果展示等。为学生选课和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极大的方便,并为兄弟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省市属一流。
完善建设校本课程。随着中小学课改的逐步推进,开设校本选修课已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自2001年9月我校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率先开设了一些选修课。2003年12月4日,翠园中学《关于“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决议》交校教代会讨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04年初,迈出大步,在高一同时开设了42门校本选修课,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社团、辅导五大系列,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6月中旬,学校两次召开了学生选修课成果展示会,声势浩大,成果显著。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至今,我们已编 3 印翠园中学校本课程用书4本,正式出版3本。
我校这一做法及其成果,在全市引起了很大影响,2004年6月23日,《深圳青少年报》头版头条发表《选修课成为翠园学子课程超市》和长篇通讯《课程超市:供销两旺》,介绍翠园中学的选修课成果。2004年7月14日,《深圳教育》报发表长篇通讯《自主选课,开启学生发展的新空间——翠园中学学生选修课成果展示综述》一文,产生很大影响。
2、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
从2001年秋季起,在省、市、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校作为省、市、区该项新课程的重点实验示范基地,先行一步,落实到位,并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在全国、省、市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教育报》、《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纷纷予以报道,省内外许多学校纷纷到我市参观,市、区现场会先后在我校召开,全国、省一些现场会也纷纷在我校召开,我校还作为广东省典型向国家教育部汇报。
2001年上半年,我校参加了省厅、省教研室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纲要》和《方法指导》两书的编写,我校执笔的《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立项指示》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收入这两本书中,作为示范,为全省高中师生使用。学校还在2001年9月召开的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研讨会作经验介绍。
我校正式出版专著《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全景》,为全国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百科全书。该书已于2002年由北京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达28 4 万字,收集了学校的实施方案、计划总结、管理条例、科研文章和学生的研究报告等,受到全国读者的热烈欢迎。
创造“翠园模式”。2001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面落实我们制订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我们的安排是:高一年级各班一个学期成立一批研究小组,各完成一个课题。在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翠园模式。正如2002年12月7日的《深圳特区报》所说:翠园中学是省、市、区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示范基地,该校已形成了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究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翠园模式”。
学生成果累累。至今学生研究成果质量优秀,丰富精彩,令人叹止,如2001届高一年级12个班第一学期共138个课题,其中科技类47项,占总数34.1%;人文类42项,占30.4%;社会(经济)类30项,占22%;国际类14项,占10.1%;体育类5项,占0.4%。三学年内学生共查阅各种书刊资料近7千种,积累资料约近7千万字,进行社会调查约1100次,写成研究报告1100多篇。学校举行全年级辅导讲座20次,有几十篇学生研究成果已发表,收获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学校还制作了“研究性学习”专项网页,成为罗湖教育网的热点网站,获全国中小学第二届网站评比二等奖和罗湖区第二届科技信息节优秀专题学习网站一等奖,并被广东省电教馆挂上省科研网,向全省展示。
至今学校和教师发表的“研究性学习”文章近50余篇,其中有10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
2003年12月22日在我校召开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现场会(中国教育学 5 会教育实验委员会主办),全国90多所学校的代表和领导前来观摩,好评如潮。
3、全省“专题学习网站”课题领头
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为2002年11月确立的广东省电教馆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作为子课题实验学校和子课题主管单位,自2003年3月在我校开题以来,我校及其它实验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完成了一系列专题学习网站,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定为主管单位,设立工作平台。2003年3月29—31日,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在翠园中学召开了开题大会,总课题组领导、省电教馆科研办主任刘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子课题组顾问李克东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子课题组作了《实验方案》报告,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全省20多所实验学校作了交流,翠园中学被省电教馆确立为该项实验的主管单位,刘人云副校长被确立为该项实验项目主管。我校立即建设了支持课题运作的专《专题学习网站》实验工作平台,指导协助实验单位落实实验任务。
我校现已建成“专题学习网站”30个。其中领域类的有3个,即“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禁毒网”;学科类有15个,包括了各个学科;模块类有11个,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它们全部挂上“翠园中学网站”(www.szcyms.net)。“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与学”、“语文索道”和“SST数学实验网站”已挂在“罗湖教育信息网”上,前两个还挂上了广东省电教科研网站,作为示范。这其中,有3个网站在第一、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有2个网站教育部德育“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有15个网站在2005年罗湖区第三届科技信息节获 6 奖,占全区中小学网站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
这些网站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栏目全面,时常更新,点击率高,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如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网站”,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的教学平台。其中含有大量的指导文章供师生学习。每学期各学生研究小组写的《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均得制成电子文本和电子课件向上提交交流。近四年来,已汇集了学生提交的大量的《开题报告》和制作的大量电子课件(即《研究报告》),其中如《中英街的商业调查》、《废旧电池的利用》、《钓鱼岛的主权**》、《深圳文化历史游设计》、《城市遗产保护工程》等电子课件已成为“样板作品”被各处广泛介绍。这就不断为广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途径。全国各地的师生均点击入网浏览,它充分显示了翠园“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的作用。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在罗湖区第三届科技信息节荣获一等奖。
又如洪飞老师的“高中数学教与学网站”,内容充实、丰富,信息含金量高,对指导数学高考起到有力的作用。荣获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特色专题学习网站“特色网站奖”,在K12网站数学类中点击率排名第一,总类排名第三。
又如刘人云、鲁力老师的“语文索道”,2004年4月建成,不到半年,浏览人数已多达2万5千多人次。其内容正确、全面、丰富多彩,覆盖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还具有前沿性,展示了近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大量新成果。能及时地提供优质服务。如今年6月“试题精编”栏目及时荟萃了全国各地高考题,一时上网人数猛增。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
又如张振国老师的“SST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整合实验”专题网站,对这个国家级的实验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它不仅是一个优质数学教学资源库,而且是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的乐园,是一个数学科学探索的平台。
政治学科《高中哲学漫画》和《农业》专题网站具有强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荣获了教育部德育“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与使用,大大促进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并形成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品牌和特色。
4、语文343实验全国闻名
深圳市罗湖区语文课堂教学“343”创新设计实验在2001年被全国中语会教改中心确定为重点科研项目,又在2002年4月被全国中语会教改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确立为“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它也是罗湖区教研中心2000——2003年重点科研项目。它于2000年4月在翠园中学(初中部)正式开题,全区有三十多所中小学参加,不少省市都有学校参加。2003年12月圆满结题。
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深圳教学研究》、《深圳商报》等多家报刊都对该实验进行报道。课题组已将实验论文汇集成《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6月出版。该实验的《优秀教案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在2003年8月出版。
在全国中语会2002年全国语文教研成果大赛中,该实验设计者、翠园中学刘人云副校长撰写的〈〈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设计——343实验理论纲要〉〉荣获了全国优秀实验课题和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该课题荣获广东省政 8 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和罗湖区教育成果二等奖,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项实验得到了上级行政领导、国内语文界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如全国中语会理事长(代)张定远先生,副理事长陈钟梁先生,箸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主编桑建中先生等都担任了该实验的顾问,并亲临指导。该实验为全市、全省、全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数学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实验全国先进学校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翠园中学担任“图形技术在高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9月7日,该课题广东实验区开题会暨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在深圳市举行,我校共有8个班参加试验,有张振国、周德山等多位老师参加,得到了全国数学知名教育专家章建跃博士和方明一编审的亲自指导。2003年1月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广东实验学校第四次工作会议,我校实验教师多次在区、市、省级进行了实验课展演,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翠园中学在实验中全国知名,被评为2003-2004学全国优秀实验学校。
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张振国老师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聘请为课题专家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编委,代表广东省在2002年全国研讨会作了专题报告,多次为全国、全省实验教师作教材培训和实验技术指导,并参与编写了许多论著、教科书(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 数学》第一、二册)、教学辅助资料、信息技术手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等,为整个实验的进行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6、STS课程课题实验取得优异成绩。
《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与实验》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几年我校承担了其子课题《人文与科技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的实验任务。“科学·技术·社会”(STS)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科学、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作为这项课题的省级实验校,参加了这一实验。总结我们近三年来的工作,可概括为:一个理念,四个贯穿和一种基本模式。一个理念,即充分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个贯穿,即是:
1、贯穿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
2、贯穿校本课程实施;
3、贯穿社会实践课实施;
4、贯穿学科教学实施。一种基本模式,即是: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采取的翠园模式,即“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索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扩大到上述的四种贯穿中,作为基本要求。
我校STS课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既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又为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05年1月6—8日,在翠园中学召开 “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与实验”课题中期评估、交流会议, 省教研室领导、罗湖区教育局领导、各实验学校主要课题研究负责人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翠园中学的经验成果得到大家高度评价。
7、青青翠园文学社:打造全国中学文学社团旗舰
走进翠园中学青青翠园文学社展室,奖杯奖牌熠熠生辉:深圳市十佳文学社第一名、广东省十佳文学社、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20佳校园文学社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单位……《作文通讯》、《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美文》、《中华文学选刊一一少年写作精选》、《中国校园文学》等全国中学生主流杂志2001年以来发表翠园中学文学社作品700余篇、推出专版30多个。2003年,刘一奔等5名文学少年考入北大、北广等院校影视编导专业……
翠园文学社正以“青春文化、深圳特色、中国气派”为追求,进一步加大运作力度,倾力推出以青春文化为旗帜的“青青翠园原创文学网站”,正式出版《中学生文学社团教程》、《中学生文学社团系列活动设计》、领衔主编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感与励志》中学生原创文学作品丛书等,该丛书(共五本)已由海天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被《文艺报等多家报刊推荐。
2004年10月,由翠园中学发起并参与起草,全国中学文学社团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校园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校园文学发展海盐宣言》,该宣言为校园文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衷敬高校长认为:“人文精神需要积淀,人文教育重在创新。只有被赋予人文精神的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只有被赋了人文精神的学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我们的文学教育并不以培养作家为终极目的,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以文学为职业。我们就是要以此赋予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一份诗意的气质和一份创新的能力。”陈凯鸿是翠园中学文学社成员,19岁的他,和中国股市已有了将近10年的亲密接触,他的《一个深圳中学生的“股市报告”》被《深圳青少年报》以封面人物加三个版面推出,并配发编者按、记者专访、股评人士点评,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国内第一篇由中学生撰写的股评作品,是素质教育和财商教育 11 的典型案例。中国作协《作家通讯》已将连载这篇作品。
8、启动“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
该课题是中国科协《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02年至2007年间的实施载体。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领衔,委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项目办”具体负责实施。让中小学形成追求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能让学生和老师关注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中的优秀学生不断脱颖而出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机制。
我校已正式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学校,2004年6月26日在我校举行了挂牌仪式,省市区科技局和教育局领导莅临会议。学校正乘此东风,进一步大力开展科技教育。一是成了实验课题组,校长挂帅,加强领导;一是积极培养骨干教师,2004年暑假派出10位教师参加全国培训,现已展开课题实验;三是结合高中课改,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科技教育的力度;四是增添了一批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设备设施。我校的主要举措有:
(1)、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普及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结合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三年来,有多个学生研究小组提交了300多份科研报告。如《深南大道的光污染调查报告及对策》、《对市场护眼仪的调查研究》、《化学与社会生活》等。2004年在高一设置了十多门科技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如《机器人设计》、《无线电子制作》、《航空模型》、《班级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学校还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学校还编印了《科技刷新地球》一书,全面介绍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图文并茂,受到社会及市、区科技局的大力赞扬。
12(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近年来我校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科技苗子,如航模竞赛,学生在全国、省、市频频获奖,今年又有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奖;又如在近两届全区科技信息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总数为全区前列。
三、课改实验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课改实验工作在我校实施顺利,效果显著,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与老师们的建议归纳如下,望上级部门能给予关注。
1、课改的深入必然会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与高中课改不配套的问题应尽快解决;
2、高中新教材在体系上连续性、逻辑性不强,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教材“偏旧”的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繁难”的问题并未解决好,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用。
3、新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理想化,在操作上较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选修课的设置上,设计者的用心是好的,但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班额小,一般是二三十人,校内教学资源也充分,开选修课问题不大。而我国的中小学班额大,一般是五六十人,校内教学资源平时就不足,学校人力、物力、空间有限,现在要开大量的选修课,师资、场地、设备等需求成倍增加,更是捉肘见襟。像我们这样的深圳的区级重点高中都有很大困难,县城、农村的学校就不用谈了。
所以,建议选修课
(一)系列要简化,现太繁太多(数学是典型,选修1竟多达四个系列21个模块或专题)。应逐步推行,应逐步开设。
4、由于高考的压力,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有时受到冲击,有些品牌普及推广还不够。
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 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铺设了快车道,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点,也对其他学校产生了示范辐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课改工作,使学校的课改品牌特色发扬光大,为把我校尽快建成全国示范性高中而继续努力。
深圳市翠园中学
2005/5/2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