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性格,影响和制约着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越是能够利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与理念,则其成效就越大。‛因此,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国税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国税精神文明新维度,全面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以善良、智慧、百折不挠和努力探索为特征的民族属性,以自尊、自信、坚忍不拔和大义凛然为特征的民族气节,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为基本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孕育了群体至上、家国一体、忧国忧民、关心社稷的爱国思想、报国意识以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克己奉公、推己及人的集体精神和群己观念,还形成了厚德载物、团结和谐、求同存异、崇尚一统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亲亲仁人、正直诚信、崇德重义、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境界。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其中包含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可以成为做好当前国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借鉴,成为国税干部增强道德修养的内生动力。我们应当古为今用,充分挖掘这一丰厚的优秀资源,塑造具有爱国情怀和职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的国税精神文明新维度。
(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国税新高度,全面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推崇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名词叫‚中和‛,就是现今的‚和谐‛。《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稳定天下的道理;‚和‛是天下最行得通的道理,做到了‚中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一切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甚至于矛盾交织,都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例如:‚中和‛表现在家里要‚家和万事兴‛,干事业要‚和舟共济‛,对外关系要‚协和万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学习领会并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有助于准确地处理和到位地把握好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收好税与带好队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国税部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内部各个层面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实现全方位的和谐。
(三)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国税干部德行修养,全面增强国税内部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传统文化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 2 慎微。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内圣外王、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所以,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研习传统文化可以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属于个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可以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它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引导国税干部以坦然平静的心扉面对挫折,以快乐自觉的心态对待自我,以平和淡泊的心理对待得失,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平凡的税收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国税的借鉴与启示
(一)于‚民为邦本‛中树立为民收税的服务意识。‚民为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后来,这个思想越来越被重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孟子,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子也说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就是说,治理天下要顺应百姓心理,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对百姓不可苛求过多,否则必将使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国税部门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在思想上,要亲民爱民。树立 3 纳税人至上理念,经常性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本着‚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把纳税人当家人,在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中提高遵从度。二是在执法上,要护民安民。树立‚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理念,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中,强化政务公开,推进公正、公开、文明执法,营造公平、诚信、和谐的税收环境。三是在服务上,要便民利民。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要求,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满足纳税人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需求,推进征纳和谐,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二)于‚变则通‛中辨证地把握好税收工作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说,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是大道运行的规律。今天,税收工作也面临着深刻变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激增、核算形式也日趋复杂,传统的征收管理方式必须主动变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要各级国税部门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以加快税源管理专业化和纳税服务效能化为核心,保持税收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于‚仁者爱人‛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中 4 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孔子主张‚泛爱众而亲仁‛,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仁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当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这就要求各级国税部门把培育人、发展人、成就人作为目标,在尊重干部的个性差异、理解干部的价值追求、关心干部的切身利益、激发干部的内在潜力、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基础上,采取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模式,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强化从严治队、以情带队的意识,把关注干部的思想和需求,关心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爱干部的身心健康,关怀干部的进步和发展,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动力,作为管理的基本要素,广纳民言、广聚民意,及时了解干部的需求,认真分析干部的合理化建议,深入研究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二是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个性化管理。《论语•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增强包容意识、欣赏意识,包容干部的不足,欣赏干部的个性。要求我们从干部的个性特征出发,针对干部能力特点、特长爱好,合理配臵岗位,用其长、避其短,优化组合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整体合力,使每个干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聪明才智,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个性,5 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积极探索、大力推行柔性化管理。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为基础,引导干部遵从各项制度规定,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抓手,做到想干事的有岗位,能干事的有地位,干成事得实惠,激励干部爱岗敬业,立岗创业,争创一流业绩。同时,从干部的工作负荷和承受能力出发,切忌盲目压担子、加压力;切忌简单粗暴,把握适度的管理弹性,把刚性要求融入柔性手段之中,把组织关怀融入具体措施之中,做到刚柔相济,宽严适度,实现个人与事业相溶共进。
(四)于‚厚德载物‛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寻找渐行渐远的幸福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能在几千年的漫长时间里始终把道德看做文化的核心,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人有气、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究竟该如何端正国税干部的人生态度,传统文化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将道德内化为个人人格修养,外化为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对个体和群体都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约束,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安身立命、重塑自我的良药,概括起来:一是在存心上尽到孝悌忠信。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只有先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才能培养起感恩之心、回报之心,日后才能奉献国家与社会。要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同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要忠于职守、忠于事业、忠于国 6 家。要言而有信,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说出的话、定了的事都要认真去履行,绝对不敷衍了事。二是在修身上力行礼义廉耻。古人将‚礼义廉耻‛称之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要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要讲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绝无企图之心。要廉洁自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起贪求之心。要知耻,孔子曰:‚知耻近乎勇‛,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这也是自尊自重表现。三是在修为上做到克己慎独。修身离不开‚克己‛,一切奋发向上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先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修身的崇高境界是慎独。《中庸》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说的是,即使个人独处于别人看不见、听不到、发现不了的幽隐之地、细微之处,也要谨慎戒惧,严于律己,管好自己。四是在内心里体现仁爱和平。对待他人要践行忠恕之道,做到推己及人。首先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去给别人;其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住脚,必须使别人站住脚,自己要做成事情,也要使别人把事情做通。同时,要心存大爱,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身边的同志,积极关爱他人。孟子有句名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要从亲爱家人发展到仁爱百姓,再 7 到爱惜万物。这样就形成由‚孝道→感恩→恭敬→善良→大爱→幸福‛的循环,用感恩的心态对生活感到满足,在相互关爱中感到生活的巨大乐趣,在税收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自然而然地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增添人生的幸福感。
(五)于‚重义轻利‛中加强职业道德,寻找安身立命的终极目标。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职业除了技能与专业的要求外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显著区别在于,职业道德与职业的功利行为直接相关。因此如何在职业谋利行为中遵循基本的道义原则,使谋利行为和道义行为达到内在的统一,就是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儒家的传统道德历来主张‚义利合一‛的原则,既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又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认为对待物质利益要做到‚欲而不贪‛,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一方面要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另一方面要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自觉地恪守义在利先的原则,在必要的时候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这对加强国税队伍职业道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是以责任根本,培养职业道德。传统文化强调整体精神和为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思想,强调人是构成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定位,8 认为讲道德,重仁义,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天下国家。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实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作为一名国税干部,拿着国家和人民给予的俸禄,肩负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神圣使命,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更要敬重我们所从事的税收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投身税收工作实践,去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做到忠于职守,专心致志,尽职尽责,问心无愧。二是以敬业为纽带,培养集体精神。勤劳敬业精神一直就是中华民族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社会责任感,庄重自制,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当互助合作,具有群体牺牲精神;崇尚以义生利,勤劳敬业。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大的优势。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大力倡导敬业奉献、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充分发挥典型带头和表率引导作用,打造凝心聚力、充满活力的和谐团队。三是以勇毅力行为激励,培养蓬勃朝气。‚勇‛是恪守坚定,凭意志的意气之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勇毅‛的关键在践履。传统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 9 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客观地看,当前国税工作确实面临不少困难,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的特定的,其影响是暂时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去面对。领导干部是抓建设、谋发展的带头人,自身精神状态如何,对群众有直接的影响。领导干部振奋精神,吃苦在前,群众自然会踊跃跟上。所以,各级国税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排难而上不留难的朝气,带领干部职工共同克难攻坚,勇往直前,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于‚崇俭抑奢‛中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劝诫人们对金钱以不守为守,淡化金钱意识。这就要求每一位国税干部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办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恬淡无欲、返朴归真的作风,不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私欲而心神不安,慎微慎利,做到顺应自然、豁达乐观、心境平和、从容淡定。另一方面,要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局的作风,不折不扣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严格财务纪律、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管理,深入开展低碳环保型国税机关建设。
(七)于‚经世致用‛中培养德智双修的学习型国税干部。儒家把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地位。《礼记•学记》将 10 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明,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由必学‛。在教育活动中,历代教育家都将人格培养臵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大学》开宗明义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组织:‚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这种教育观念显示出对当前‚工业化‛式教育方式的批判,表现出向中国传统教育‚回归‛的趋向特征。中国传统教育德智双修、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则,尤其值得各级国税部门去进行新的诠释。一是将品德培养置为教育的核心。以深入推进国税文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基本的道德理念,确立共同价值准则;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当感性与理性、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引导个体通过‚强恕而行‛来调节个体的心理矛盾;以价值观和道德的认同和融合来坚定集体理想信念,进而培育个体道德情操,提升个人思想境界,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境界,践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标准。二是将自主性学习立为主要教育途径。孟子提出‚养气‛说,指人们经过学习磨练,培育一种催人奋进、百折不挠的志向和精神,称之为‚浩然之气‛,这与国税部门‚练内功、强素质‛的教育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修身之为,将国税干部来自外部的学习负担转化为内心的危机感、竞争欲与求知欲,转变为改变自身行为方式的学习乐趣,使广大干部职工在知识获取中 11 受益,让每位干部职工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变‚逼着学‛为‚我要学‛,激发自发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三是将终身学习倡为新时期的学习理念。汉代的王冲十分倡导力学不辍,曰‚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随着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税收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就要求每位税务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四是将知行合一作为教育的实践方式。古代教育家将教学过程具体概括为:‚学-思-行‛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中庸》将其具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要求国税干部不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更要践履所学,在税收工作实践中砥砺磨练,不断完善提高。
三、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创新。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国税文化,都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延续性、独立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传统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在今天也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一定程度上讲,坚持文化的延续性,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国税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立足现实,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和谐国税建设才有生命力。因此,要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传统文化,用创新的理念去研究传统文化,将历史上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具有深刻税收烙印的文化发展优势,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赋予国税文化新的内涵、载体和形式,12 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和税收行业气息,力求使和谐国税建设更具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不断与时俱进。
(二)坚持务虚与务实相协调,突出成效。和谐国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虚‛和‚实‛的有机结合上做文章,坚持虚事实办,虚功实做。既要广泛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结合国税部门的实际,科学谋划和谐国税建设;既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建设目标,又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切合实际、符合规律;既要抓宣传造声势,又要抓活动、抓载体,促落实,见成效。重点是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当前将加强国税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国税干部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准则,实现个体自身、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突出力行。构建和谐国税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只有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因此,要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和谐国税建设,既认真研究国税文化现象和国税干部的具体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提炼理论,揭示规律;又坚持研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力求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为国税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在摸索中构建国税的全面和谐。
第二篇:建设和谐国税的几点思考
建设和谐国税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第一要务,快速发展促和谐。牢固树立“在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在和谐社会中更好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调节分配职能,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依法组织税收收入。正确处理“维护税权、巩固税基、培植税源、增加税收”的关系,强化收入预测分析,加强欠税管理,确保国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财力支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全面落实税收政策。重点落实好《支持张北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措施》和《支持和促进张北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激活创业细胞,增强创造活力;落实好国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涉农优惠政策、增值税起征点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好国家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促进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进一步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新机制,及时办理出口退税和免抵调库,对出口企业实施网上电子退税,支持扩大外贸出口,助力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征、管、查、退税工作衔接,严防骗税案件的发生。
二、推进依法治税,法治公平促和谐。维护公平和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必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一是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规范执法与支持发展的关系,杜绝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切实规范税务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税务行政审批行为,加强对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二是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总结完善总局《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试点运行工作,规范依法治税,严格执法行为。贯彻落实好《河北省税收管理三年规划(2007—2009)》,推进依法行政步伐。三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其他可抵扣票,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四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落实欠税公告制度,不断增强公民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营造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
三、优化税收服务,融洽征纳促和谐。把“让纳税人放心,使纳税人满意”作为衡量税收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寓规范执法于优质服务之中,自觉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使征纳关系融洽和谐、健康友好。一是巩固深化税收大“一窗式”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构建办税功能齐全、业务流程简捷、内部运转顺畅、监督制约有力、管理服务高效的办税体系。二是探索稳妥推进办理涉税事宜的“全县通”。全面推行普通发票同城“通购通缴”服务,积极探索方便纳税人办理所有涉税事宜的“全县通”。三是创建“张北县国税内外网网上税务超市”,构筑纳税服务“信息高速公路”,打造信息化的纳税服务平台。四是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统一规范办税服务厅环境建设、税收业务流程、税收服务标准等,实现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最佳结合。
四、把握税收规律,科学精细促和谐。遵循税收工作规律,深化税收改革,建立“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税收管理新机制,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一是推进税收质量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理念、顾客理念、过程控制理念、持续改进理念、预防为主理念、务实执行理念、追求卓越理念、绩效理念等八大质量管理理念,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大税源管理力度。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研究开发《税收管理员工作绩效计算机自动考核系统》,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建立健全分类管理体系,着力构建重点税源和新增税源监控机制和网络,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三是推进信息化及基础管理。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应用效率,全面推广应用省局《税收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三大应用系统”数据整合工作,完善《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系统》,扎实做好综合征管软件升级后网上报税推广工作。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工作,夯实管理基础,完善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
五、发展国税文化,凝聚人心促和谐。建设起具有“扩权城市、靓丽城市、文明城市、坝上窗口中心城市”特色的张北国税文化,以国税文化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发展人。一是加强国税文化建设。重点开展“八化建设”,即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实现组织税收收入法制化、税收管理手段科技化、税收文化阵地普及化;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实现税收组织行为集约化、税收执法行为规范化、税收服务行为优质化;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实现税收行政管理程序化、税收质量管理标准化。构建“两大体系”,即以张北国税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二是创建学习型国税机关。力争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学习型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出一批较完善的学习型组织,确保全系统45周岁以下干部职工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比例增长10%、20%、30%。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持续推进“建设和谐张北国税,提升张北发展水平”主题教育,力争在全市率先建设“公正执法、诚信服务、科学管理、廉洁奉公、团结奋进”的和谐国税机关。
六、倡导以人为本,激发活力促和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使和谐的理念和道德观念成为国税干部的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上下关系和工作环境,调动税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接受教育、增强党性、勤奋工作、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努力把各项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处理在萌芽状态,确保干部队伍稳定和安居乐业。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抓好对县区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巡视检查工作,扎实开展党风政风方面突出问题清理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管理,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防腐拒变的能力。三是推进能级管理。实行评聘分离,按岗位需要和坚持“一般平聘、少数低聘、个别高聘”原则进行聘用,严格兑现奖惩,加强绩效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充满竞争和激励的干部管理机制。四是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本着“大教育、大培训、大提高”原则,继续开展全员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培养拔尖人才、管理能手,为人才库备足能量。五是加强基层执行力建设。在全系统牢固树立“落实就是创新、抓落实是一切正确决策的生命、细节决定成败”三种理念,狠抓基层执行力建设,形成抓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六是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继续开展“政评”、“双评”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确保“双评”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先进行列,打造“系统楷模、政府放心、纳税人满意”的张北国税品牌,营造和谐的税收工作环境。七是维护系统安全稳定。以大平安、大发展的理念丰富工作内涵,以大综治、大防控的要求拓展工作外延,举全系统之力,集全体干部之智,共同推进和谐平安国税建设。
推进和谐国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国税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和执法部门,如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其职能,建设和谐国税,是新形势下国税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制约着和谐国税建设
一是国税工作现实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影响着国税部门依法治税。综合治税环境和机制还很不完善;依法征税与地方利益发生冲突时,税务部门往往处于被动。二是税收制度与征管措施之间还存在不协调因素。税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过高的工作标准加大了基层执法的风险。三是科学决策与低效执行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国税工作上水平。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的的保障机制,致使许多税收管理的好办法、好政策运行效果不理想;上级部分政策管理的层次跨度过大,影响了基层能动性发挥。四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税收工作中呈淡化之势,对税收工作的保障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干部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正确把握和处理“五个关系”,努力建设和谐国税
当前,建设和谐国税就是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法治国税、效能国税、科技国税、文化国税”的目标,开创“执法准确规范,管理科学高效,队伍团结友爱,系统安定有为,征纳互信共赢”的和谐国税新局面。
(一)坚持质量与速度并进,依法组织收入,努力构建税收收入健康增长的长效机制。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税收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就当前的形势分析,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宏观调控,各地经济发展逐步放缓。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注意处理好税收收入“质”与“速”的关系。首先必须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杜绝有税不收和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在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确保收入的质量,不能一味地强调增长速度或满足地方财政需求而影响收入质量、甚至出现收过头税的现象。其次要紧密关注经济发展动态,深入分析本地区的经济税收关系,依托经济的发展,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税收上来,实现高质量下的科学、健康增长。
(二)坚持机制与素质并举,加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国税发展的“瓶颈制约”。建设和谐、高效的国税机关,最紧迫的是要解决好当前国税系统人员紧缺、人才奇缺和机制僵化、活力不足的问题,正确处理完善机制与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机制与素质并举的方针。一要积极探索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激发队伍活力的办法和途径。在目前基本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着眼于发挥干部潜能,推动能级向能绩、能效管理转变,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的考核体系和规范的用人制度,克服“以票定好坏”、“一考定终身”的考核和用人方式,把干部的“能”反映到工作的“质”、“绩”、“效”上来,使其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最重要的依据,防止“考核结果供参考,干部使用靠选票”的做法,努力构建科学的干部管理新机制。同时,在当前干部使用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可对业绩突出,有理想、有抱负,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干部有计划的进行培养、深造,使其感受组织关怀,增强工作积极性。二要改进培训手段和方式,做到学以致用、学而能用、以用促学。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工作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训方法上要考虑成人培训的实际,实现由理论灌输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转变,注重提高基本技能;在培训形式上做到短-中-长期相结合,短期培训学好基本功,中期培训练好高技能,长期培训提高执行力,使全体干部职工素质和技能在3-5年内能有一个大的提高。在培训范围上要立足于目前干部结构状况,扩大覆盖面,以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干部的共同提高。在培训方式上要广开门路、广辟渠道,广泛采用学习型组织理念、文化管理理念等先进理念,通过思想上引导和环境的熏陶,增强干部的学习力。
(三)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完善征管机制,合理确立国税部门的治税思路。要正确处理执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能一强调服务就放松管理,也不能为了加强管理而降低服务质量,做到“管理之中有服务,搞好服务促管理”。一是坚持依法管理。要从依法治税、规范行政行为的高度抓好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树立“严格执法就是最好的服务”的思想,坚决防止因“行风评议”、“文明创建”而带来执法弱化倾向。二是坚持科学管理。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努力赢得社会和广大纳税人的满意,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以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为主导,为纳税人提供交互式、有效及时的纳税服务,将新政策宣传到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疑难问题辅导到位,做到有诺必践,违诺必究,取信于纳税人,形成征纳互信、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落实与创新并抓,更新管理思想,切实建立符合国税实际的工作机制。抓好落实是对基层工作的基本要求。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的过程。基层国税部门落实上级部署必须做到吃透“上情”与掌握“下情”相结合,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工作的创新而影响了基本工作的落实。当前首要的是更新国税系统上下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适合国税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管理机制。在管理思想上,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全省“一盘棋”的大局中,承认各地在思想、人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强调和尊重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基层以一定的、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当的管理权,又利于基层管理者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在管理理念上,要在总结近年来推出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能级管理和质量标准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相对符合国税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管理理念,在全省国税系统性形成共同的价值核心,避免各行其是。在管理方式上,应当改革已运行多年的以扣分为主的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以加分为主的激励式考核评价体系,释放基层的工作活力,鼓励基层大胆工作、抓落实、抓创新,使基层不因考核扣分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
(五)坚持环境与秩序并建,规范各方关系,积极创造推进依法治税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一是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执行政策与服务经济建设、财政需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导各级党委、地方政府领导能学习税收政策,支持国税部门依法治税。二是要加强部门配合。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最根本的在于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规范,而不能仅仅依靠部门领导个人友情,有了一定的法律规范,使各个部门在处理税收问题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三是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税收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使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纳税人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理解和支持税收工作。四是在当前涉税违法犯罪形势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要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涉税违法活动,集中力量查处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大案要案,遏制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五是要全面整理、规范各级国税机关内部出台的一些约束基层加强管理、放手工作的管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归类,对一些目标过高不可行的文件,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防止这些制度成为干部职务犯罪的“陷阱”,为基层创造相对宽松的执法环境。
第三篇:展示一流形象促进和谐国税建设
展示一流形象促进和谐国税建设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半年来,我们通过抓分局的文明创建,以税务文化建设、税法宣传、征纳和谐共建等活动为载体,分局内推行家园建设,分局外优化纳税服务,力争把我分局建设为征纳和谐样板分局。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分局通过学习继续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国税工作中影响和制约国税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治税能力,以和谐国税建设为主题,创新税收管理模式,优化税收服务,让纳税人满意、干部职工满意、社会满意,形成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纳税人满意得实惠,国税工作大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税收文化建设,在分局内推行家园建设。分局以税收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个人才艺比赛,职工文体活动等,在分局内推行职工家园建设,将分局打造为民主、团结、向上的基层团队。
1、开展树“三观、遵三德、强三心”主题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强化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树立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和衷共济团队精神,形成人人知荣辱、讲正气、比贡献、讲团结,促和谐工作局面;
2、开展月度主题活动,分局以“顾小家建好大家”为主题,开展一月一活动,如今年元月份的职工家属慰问信、家属座谈会;二月份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三月份干部职工的新年新计划;四月份管窑、赤东两驻征组进行家庭小庭院建设并展示;,五月份建设“国税林”,推行绿色环保志愿行活动;六月份组织部分优秀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观摩先进典型等,让各干部职工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馨,以单位为家,更加爱岗敬业;
3、关心职工疾苦,展现家的亲和力。分局领导班子特别关注干部职工生活,要求分局综合股详细登记每位干部职工的家庭困苦,并在每月例行的职工生活会,仔细聆听各干部职工的疾苦,会后总是力所能及地帮组他们解决困难。今年分局先后有刘本福、余佳芳、余华彬、邱良珍、周慧等劳累成疾身体欠佳,分局在工作上想尽办法减轻他们压力,并且责成分管局长上门探望,让他们觉得有依靠、有支柱,单位就是另外一个家!
三、加强税收法制宣传,推进和谐国税建设。今年税法宣传分局坚持日常宣传与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相结合,正反面典型相结合,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各种宣传媒体、网络等,大力宣传分局好人好事和工作动态,让广大纳税人理解国税、支持国税。
一是协会总结表彰。2010年4月23日上午,国税漕河分局在漕河电影院组织召开2010税法宣传暨国税志愿者协会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总结表彰了50户2009模范纳税户,要求广大纳税人学习先进,依法诚信纳税,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尤爱凤同志、县人大副主任陈耀光同志、县政协副主席郑孟新同志和漕河、赤东、管窑三乡镇镇长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为了感谢广大纳税人对国税事业和国税志愿者协会工作的支持,国税漕河分局和国税志愿者协会组织奉献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精彩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国税志愿协会的宗旨是按照自愿互助原则,由纳税人自由发起和组织,自觉协税护税,开展纳税咨询服务,诉讼维权活动,搭建起纳税人和国税机关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组织爱心募捐。分局充分利用国税志愿者协会这一平台,倡导参加国税志愿者协会的纳税人向玉树灾区捐款,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率先纷纷解囊,国税志愿者协会会员和各纳税人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捐款,场面十分感人,经过统计,现场捐款总额达83279元,表达了广大纳税人和国税干部“情系玉树”,和玉树人民心连心的人间真情!让人们特别感动的是,志愿者协会这次开展的捐款爱心活动“连续剧”正在激情上演。活动仪式结束时,统鑫家得益超市老板余定金因人出差在北京,不能来捐款现场,他就电话通知其姐姐将1000元的现金赶送到志愿者协会;下午,板材经营户主曹贵文也送来捐款500元,上演了爱心活动接力赛;
三是优化纳税服务。在密切征纳关系,优化纳税服务方面分局创建颇多:①建立办税绿色通道。分局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次式服务,首问负责制,简化办税流程,缩减办事时间,分局还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清理简并各类报送报表资料,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办事效率;②开展友情提示服务。分局通过书
面、口头、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对应申报尚未申报的纳税人提供友情提示服务,告知其及时申报纳税;遇税务登记换证验证、发票换版等情况,及时告知纳税人掌握或办理相关业务;③定期开展巡查辅导。分局要求管理员利用下户巡查之机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指引、咨询服务、纳税申报、表格填写等涉税事项。倾听他们对纳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制作宣传反馈单,每季集中交分局综合股予以考核;④开办企业财务培训班。去年以来,新税法颁布实施较多,我分局为了让纳税人充分理解和掌握新税法,于今年六月份为纳税人举办一期“企业财务培训班”,培训班共有200多人参加,通过讲解,帮助纳税人理解掌握新“两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税收优惠政策等、并对异常申报企业、特殊行业开展专项辅导。
四是利用媒体宣传。今年上半年,分局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报道达十二篇,县局简报每月都有分局的典型事迹,局域网络天天都有分局新闻信息。另外分局还积极调研税收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每个分局长、各个股室负责人每季都撰写论文稿件一篇,并且每个分局干部职工每月都有一篇新闻信息见诸局域网。通过这些宣传报道,宣扬了分局工作动态和好人好事,让社会大众充分了解国税、理解国税、支持国税,分局部门形象和社会形象都大大提升。
半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后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正视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抓好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抓好规范税源管理工作,特别是超标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后续管理,同时搞好辅导和专项税源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强化辖区内税源的动态管理;二是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今年以来,招商引资税收直线下滑,本地税源增长乏力,我们只有通过大力培植新的1000万元级的新税源,才能确保今年的税收收入顺利完成,在下半年里,分局将加强招商引资,着力培养新的税源增长点;三是继续狠抓纳税服务,树立税务部门阳光形象;四是继续抓好职工队伍建设,面对干部职工年龄偏大,知识逐渐老化,工作热情不高这一新课题,找出应对办法和措施,把我们的队伍建设成一支更优秀的队伍,为我们国税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税官,为蕲春国税事业的新辉煌贡献力量。
第四篇:弘扬职业道德建设__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弘扬职业道德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弘扬职业道德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设‘四有’员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流的企业,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以前所受教育,另一方面有赖于职业生涯中的学习和实践。职业道德与企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联。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促使员工明了是非,荣辱,善恶以及对其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大作用。
一、弘扬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弘扬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内在要求。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与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工作岗位竞争日趋激烈,整个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职业道德是企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其次,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所以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员工,奉献企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弘扬职业道德就是要帮助员工树立艰苦创业,敬业爱矿,开拓创新,遵纪守信的精神。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学文化,学技能,学管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必须抓住当前员工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把职业道德建设与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形成形式主义,在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状况,也关系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对促进提高工作质量,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社会效应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为企业发展提供道德保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企业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他们立足本岗位,是企业所有员工道德意识,道德愿望和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道德模范不是高不可攀,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不仅可以亲眼看到,而且还可以触摸得到,能够学习到,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自己可以把握,变成自己的灵魂,自己的行为。我们要高扬道德模范的旗帜,让有感召力,影响力的道德模范脱颖而出,更好的去凝聚人,引导人,用先进的道德引领员工,这是我们的传统做法。
让道德模范“站”出来,就是夯实模范选树的基础。
让道德模范“亮”起来,就是让他们的事迹广为知晓,深入人心,对一些典型抓住不放,通过宣传不断挖掘其精神内涵,使之“定格”在员工心中。
让道德模范“领”起来,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最终要转化为实践,落实在企业员工的行动上,使典型效应传递为社会效应。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发展成一个公益品牌。这样,模范作出示范,更多的人效仿加入进来,就变成社会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精神,形成了社会文明风尚。
三、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弘扬职业道德首先要从干部党员做起,坚持从具体事做起,从员工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弘扬职业道德中率先垂范的作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提高道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带动广大员工提高道德素质。
一是要强化意识。没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建设意识,就不会有过硬的员工队伍,通过实施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员工敬业,精业,创业的“三业”意识。首先恪尽职守,树立起员工的敬业意识。敬业意识是员工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如果一个员工对职业和岗位的社会价值与追求的个人的价值能够达到一致的认识,那么员工就会产生良好的敬业态度,激发高度的敬业的精神,以满腔的热情自觉地,创造性的将本员工作干好。
二是要方法创新。弘扬职业道德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是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有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良心,是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为此,我们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利用多种方式,多种宣传工具丰富弘扬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转化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队伍结构的新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种道德规范。
三是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坚持不懈的开展争当文明员工和争创文明单位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利用一切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是员工群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哲理的启迪,身心的愉悦,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在参与中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净化。
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能够把共同理想和职业理想,坚定信念与职业责任感,职业素质与文明风尚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精选)
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邵绪红 山东省即墨市高级技工学校 山东 即墨 266200 创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创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始终有一条贯穿全程的主线——“人文精神”,与教育的真谛相辅相成。历史与现实赋予教育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肥沃的土壤?为此,我们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并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倡导文明礼仪,营造人文和谐氛围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是以亡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人文和谐,注重人格精神的建设。几千年风雨中,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因而,铸就了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世代流传,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其强大的惯性,使社会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为和谐校园的创建提供了情感载体。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以德育人,万事德为先。“德”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对于中学生而言,不能靠抽象的理论来灌输,而需要通过言行来实践。在传统文化中,怎样教化人才有成效,我们的祖先已发挥到臻境。如《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弟子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等,就是将“德”转化成为具体行为,让大家照着做。其中既有纲略,更有具体行为实施,便于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因而,每年新生入校,学习进出校门礼仪,上下课问候礼仪,升国旗礼仪等,国旗下讲话,注重宣讲传统美德,切实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上午、下午课前背诵《弟子规》及其内涵,引领学生知书达礼,懂得尊重谦让,先人后已。如学生食堂就餐知礼让,集会训练有素,鸦雀无声。整体上,形成文明礼仪的文化氛围,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课堂有机渗透,学科教学有的放矢
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如讲端午节的由来,通过搜集古诗词说明,如“国亡身殉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子冤魂终故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并制作手抄报展示。通过传统节日的沿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受其思想深处沉淀的民族文化底蕴,进行情操陶冶,培养学生的敬慕仁爱之情心。同时,可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如联系当地春节贴对联的风俗,探讨对联文化,让学生欣赏文字形式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性,让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可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如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很多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李白《行路难》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者,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雄奇壮美的回味悠长。让传统文化的熏陶,内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也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
三、丰富多彩活动,传统文化深入心中
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于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清明祭扫之际,组织学生缅怀先烈,回顾历史人物的事迹,从介子推到黄继光、邱少云等,如诗朗诵《满江红》,感悟岳飞的民族精神;诵读《过零丁洋》,品读文天祥的英雄气节„„让学生了解,正是他们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熏陶培养了一代代仁人志士,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星火相传,使国家团结统一、和谐发展得以延续。
我国古有敬老爱老的传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佳节,写一则“感恩信”,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激之情。让学生领悟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表达孝悌之心,营造和谐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和理解,在温馨中和谐成长。
四、弘扬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纵览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而“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所以说,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也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应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鉴于此,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创建和谐社会。这本身,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继承和弘扬。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因此,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我们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时代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内在之精神力量,使之将来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吸收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重要的是领悟其精髓所在,真正发挥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切实体现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的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创建和谐校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