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保证书
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保证书
针对孩子存在问题,在诚恳接受大家批评、吸纳大家建议的基础上,向各位家长朋友们做以下保证:
一、针对孩子缺乏管教的问题,注重调整教育方式
一是身教重于言教,在做好父母表率的同时,定期和孩子谈心,每天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内心需求和心理变化,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主动向老师或家长询问孩子在校动态,有不好苗头,立即纠正!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与孩子沟通,不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根据孩子每日在校在家表现,对孩子实行奖惩措施,不过分夸奖孩子,适当时候给予适当惩罚。
二是督促孩子每天阅读促进健康成长的图书,多鼓励孩子向好同学、好榜样学习。明辨是非,做到在家在校一个样,即尊敬长辈和老师,团结小朋友,遵守各项纪律。孩子有进步,可以满足一个小愿望。
三是注重亲子教育,平时培养孩子提高自我意识,让孩子乐于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确保有效沟通,从而解决问题。向孩子承诺答应做到的事情,一定做到,让孩子做能做想做的事。
二、针对孩子身上缺点的问题,注重培养良好习惯 一是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入手,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积极配合孩子在校教育,在家时不光注重孩子智力发展,更加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多学传统美德,学会认清对错,并主动认错、改错。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导致重大危险时,毫不客气地狠狠加以训斥,让孩子知错改错。对孩子对的地方肯定,错的地方严厉批评,有错误,一定当场解决。
二是平时教育时,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注重让孩子自己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低起点、严要求,快反馈、勤矫正。如在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早睡早起、洗漱穿衣,吃饭时礼让长辈、注意节俭卫生;在校安静慢行,礼让他人。
三是用习惯培养品格。多用启发式教育,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对照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学做人、做事,注重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好学生,让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人格,也利于人格提升好习惯。
三、针对孩子多动调皮的问题,注重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培训集体荣誉感,让孩子热爱家庭,热爱班级,主动适应大家庭、大集体生活。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和谐相处,团结他人,乐于助人。二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消耗多余能量。通过经常打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让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爱好上,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让孩子自主学习进步。孩子学习时,避免家庭闲谈。让孩子安静写字、慢慢看书、整理错题、帮助同学、好好考试、自由写日记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保证,请大家监督、批评指正!
第二篇:如何教育引导孩子交流材料(本站推荐)
首先谢谢曹老师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就自己在点点滴滴中是怎么教育引导孩子的说说,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希望能有所借鉴。
正如苏校长在“学生学习生活指南”中所讲:“过去的成绩无需回望。步入高中,意味着踏上了新的起点,你们只需要看准前进的方向……”作为家长,在孩子成为外国语高中准高中生的时候,我也及时地引导孩子,这是一个新起点,要迎接新的挑战。因为要离开家过集体生活,不得不更全面的教育引导好孩子。
一、要让孩子更加理解他人,学会宽容和忍让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相互理解、关心,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知道,别人同样也需要他的爱。这样做就能使孩子在沟通中了解、关心别人的愿望,使孩子变得善解人意。这样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包容、礼让,与人发生不快和矛盾时,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尤其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大可不必轻易动怒,而应换位思考,谅解别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遇到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自己或无意伤害了自己时,更应当予以谅解。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进入高中有利于同学间的安定团结。举个例子:上周孩子跟高二的同学一起踢足球,他说因为他防守好,对方高二的没进球,急了,狠狠踹了他一脚。换做别家家庭影响下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错,凭什么我要受你气,轻则对打,重则互相伤害,甭管谁伤了谁都不好,亦或者通过老师找个说法等,但我孩子就自己把事化解了,走人,留下对方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吧。
二、引导孩子给自己定个目标
周围同事的孩子有许多是很优秀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说你既然选择了外国语高中肯定是奔着保送去的,那就给自己定个目标,奔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三、静下心来倾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了解了此话的内涵,发自内心的珍惜跟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毕竟最多三年的时间,除去孩子住校的时间,跟他培养感情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过程。每天晚上晚自习后孩子在回宿舍路上,都会给我一个电话,这个电话要把一天中孩子认为的大事向我倾诉,这个电话能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快,亦或者分享孩子的快乐。赶上周五回家,我一定早早请假赶回家等孩子,让他感觉到家的温暖,他的重要性。重要的是他进门诉说有我倾听。吃饭前后更是他围着我说这说那的时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也有咱们家长都关心的早恋的问题、手机的问题等等,我们无话不谈,周日返校都是一路听他说着送他去班车点,这个过程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孩子终究是孩子,通过这个过程懂得自己该如何把握眼前的青春岁月,倾诉倾听的过程当然还有我的评价、鼓励等给孩子前进的动力以及足够的信心和自信。
四、引导孩子搞好生活。
身体是本钱。我看外国语家长群里说什么的都有,对食堂饭菜质量、洗澡问题等等都有意见,但我很满意外国语的条件,所以周末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都是教育孩子一定按时到餐厅就餐,“吃粗吃饱”这是生活宗旨,有的孩子就爱买泡面什么的吃,真的不建议,日久天长,还是食堂饭菜最养人。周末回家每次也都是在学校吃了午饭乘班车回家。需要家长做的就是让孩子穿戴的干干净净,校服多给孩子备下一套,孩子大了都要好了,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的学习。
五、根据孩子的性格,适当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
我孩子好强,很维护集体荣誉。所以抓住他的这点,我故意在他面前把同事夸赞今年考入实验的校友的孩子的事情学给他听,目的是刺激他,感觉他心里就有一股劲,好象就是:实验神什么,我外国语不会输给你。初中其他班的同学损他原来12班很差,也给了他很大的学习动力,孩子就说我要用成绩来证明维护12班!再有就是儿子让我买车,我就说,等着以后开儿子给买的。孩子去年住院的时候被凉在走廊里多时,那个时候我也不忘刺激儿子,假如你妈我是省市领导不会是这结果的,让孩子暗暗较劲以后让妈妈陪他过上好日子。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份好工作,但我给儿子说了,我没任何社会背景,你以后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你的目标,不是特别的出类拔萃都没机会等等。通过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从现在开始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六、孩子的学习是多方位的,不经意间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地理学科来说,他初中到现在的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我以为要靠背拼的是记忆,其实不然,他说得意于我多年前在文化市场买的四张地图,也就是小学前后,那时没事就把地图随手一铺,趴那对着地图看,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因为那时看的多,所以他脑子里就有地图的轮廓,考试就不用背了,知道了哪个国家在哪个位置,然后就会知道那个地方的气候,知道了地理位置、气候这些条件就知道了盛产什么等等。历史也是,因为李睿小时候看书很多,《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说唐全传》、《说岳全传》等等,包括他也爱看电视,通过百家讲坛等,历史知识积累的比较多。
七、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是学习的关键。
我校友向我请教孩子的学习方法,我就问孩子,他说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的时候,孩子语文老师前后换了10来个,但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在94-97分之间,现代文阅读得分很少。最后初三开学一段时间后换的是马老师,孩子说因为马老师课堂上的一句话让他受益匪浅,语文成绩终于过百了。马老师说做现代文阅读这类题的时候,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答案,一定要在原文中找答案。这就是认真听讲的作用。认真听讲也是尊重老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上课认真听讲,老师们才会静下心来认真为你答疑解惑,最终受益的是讲台下所有的学生。
当然他的成绩初三上来了还是采取了一点有针对性的奖励机制。因为孩子没上任何辅导班,考虑省下的学费也不少,于是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我说你再不考个第一,初中就没机会考第一了。我说这样吧,你若能考个第一,我奖励你三千元。孩子果真考了个第一。推荐生考试的时候我也放出话来,你要是能考上推荐生,我奖励五千元。也或许是为了挣我钱吧,又再次达到了想要的结果。本次期中考试,事先他自己申请考级部前十,我
第三篇:如何教育引导孩子交流材料
首先谢谢曹老师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就自己在点点滴滴中是怎么教育引导孩子的说说,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希望能有所借鉴。
正如苏校长在“学生学习生活指南”中所讲:“过去的成绩无需回望。步入高中,意味着踏上了新的起点,你们只需要看准前进的方向……”作为家长,在孩子成为外国语高中准高中生的时候,我也及时地引导孩子,这是一个新起点,要迎接新的挑战。因为要离开家过集体生活,不得不更全面的教育引导好孩子。
一、要让孩子更加理解他人,学会宽容和忍让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相互理解、关心,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知道,别人同样也需要他的爱。这样做就能使孩子在沟通中了解、关心别人的愿望,使孩子变得善解人意。这样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包容、礼让,与人发生不快和矛盾时,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尤其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大可不必轻易动怒,而应换位思考,谅解别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遇到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自己或无意伤害了自己时,更应当予以谅解。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进入高中有利于同学间的安定团结。举个例子:上周孩子跟高二的同学一起踢足球,他说因为他防守好,对方高二的没进球,急了,狠狠踹了他一脚。换做别家家庭影响下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错,凭什么我要受你气,轻则对打,重则互相伤害,甭管谁伤了谁都不好,亦或者通过老师找个说法等,但我孩子就自己把事化解了,走人,留下对方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吧。
二、引导孩子给自己定个目标
周围同事的孩子有许多是很优秀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说你既然选择了外国语高中肯定是奔着保送去的,那就给自己定个目标,奔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三、静下心来倾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了解了此话的内涵,发自内心的珍惜跟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毕竟最多三年的时间,除去孩子住校的时间,跟他培养感情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过程。每天晚上晚自习后孩子在回宿舍路上,都会给我一个电话,这个电话要把一天中孩子认为的大事向我倾诉,这个电话能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快,亦或者分享孩子的快乐。赶上周五回家,我一定早早请假赶回家等孩子,让他感觉到家的温暖,他的重要性。重要的是他进门诉说有我倾听。吃饭前后更是他围着我说这说那的时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也有咱们家长都关心的早恋的问题、手机的问题等等,我们无话不谈,周日返校都是一路听他说着送他去班车点,这个过程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孩子终究是孩子,通过这个过程懂得自己该如何把握眼前的青春岁月,倾诉倾听的过程当然还有我的评价、鼓励等给孩子前进的动力以及足够的信心和自信。
四、引导孩子搞好生活。
身体是本钱。我看外国语家长群里说什么的都有,对食堂饭菜质量、洗澡问题等等都有意见,但我很满意外国语的条件,所以周末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都是教育孩子一定按时到餐厅就餐,“吃粗吃饱”这是生活宗旨,有的孩子就爱买泡面什么的吃,真的不建议,日久天长,还是食堂饭菜最养人。周末回家每次也都是在学校吃了午饭乘班车回家。需要家长做的就是让孩子穿戴的干干净净,校服多给孩子备下一套,孩子大了都要好了,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的学习。
五、根据孩子的性格,适当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
我孩子好强,很维护集体荣誉。所以抓住他的这点,我故意在他面前把同事夸赞今年考入实验的校友的孩子的事情学给他听,目的是刺激他,感觉他心里就有一股劲,好象就是:实验神什么,我外国语不会输给你。初中其他班的同学损他原来12班很差,也给了他很大的学习动力,孩子就说我要用成绩来证明维护12班!再有就是儿子让我买车,我就说,等着以后开儿子给买的。孩子去年住院的时候被凉在走廊里多时,那个时候我也不忘刺激儿子,假如你妈我是省市领导不会是这结果的,让孩子暗暗较劲以后让妈妈陪他过上好日子。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份好工作,但我给儿子说了,我没任何社会背景,你以后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你的目标,不是特别的出类拔萃都没机会等等。通过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从现在开始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六、孩子的学习是多方位的,不经意间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地理学科来说,他初中到现在的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我以为要靠背拼的是记忆,其实不然,他说得意于我多年前在文化市场买的四张地图,也就是小学前后,那时没事就把地图随手一铺,趴那对着地图看,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因为那时看的多,所以他脑子里就有地图的轮廓,考试就不用背了,知道了哪个国家在哪个位置,然后就会知道那个地方的气候,知道了地理位置、气候这些条件就知道了盛产什么等等。历史也是,因为李睿小时候看书很多,《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说唐全传》、《说岳全传》等等,包括他也爱看电视,通过百家讲坛等,历史知识积累的比较多。
七、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是学习的关键。
我校友向我请教孩子的学习方法,我就问孩子,他说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的时候,孩子语文老师前后换了10来个,但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在94-97分之间,现代文阅读得分很少。最后初三开学一段时间后换的是马老师,孩子说因为马老师课堂上的一句话让他受益匪浅,语文成绩终于过百了。马老师说做现代文阅读这类题的时候,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答案,一定要在原文中找答案。这就是认真听讲的作用。认真听讲也是尊重老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上课认真听讲,老师们才会静下心来认真为你答疑解惑,最终受益的是讲台下所有的学生。
当然他的成绩初三上来了还是采取了一点有针对性的奖励机制。因为孩子没上任何辅导班,考虑省下的学费也不少,于是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我说你再不考个第一,初中就没机会考第一了。我说这样吧,你若能考个第一,我奖励你三千元。孩子果真考了个第一。推荐生考试的时候我也放出话来,你要是能考上推荐生,我奖励五千元。也或许是为了挣我钱吧,又再次达到了想要的结果。本次期中考试,事先他自己申请考级部前十,我奖励三千。我就没当真,觉得初中进前五十都那么难,不可能的事情,就答应了,而事实用这种方式屡试屡成功。好在孩子不乱花钱,都在给他的单独的账户上存着,因此不自觉的也在教孩子理财,将来可以作为创业基金亦或者买车或者买房首付。
教育孩子低调做人,跟同学一定搞好团结。同学有疑难问题不要只把答案告诉同学,我说你要跟同学把问题讲明白了,因为在此过程中既可真正帮助了同学又收获了快乐、提高了自己,在讲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记忆,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耽误了大家时间,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希望孩子们互帮互助、积极向上,家长多引导做好后勤保障,老师多辛苦多操心,使咱们这个班级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大家一起进步,让13班成为最优秀的班集体。
第四篇:如何正确关爱孩子
如何正确关爱孩子
我们总是提醒家长,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有的家长还是不断地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说别的孩子的长处,什么学习用功、考试成绩好,因为他们觉得不比较,就不容易让孩子发现缺点、战胜缺点,更无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这样的做法不值得赞同,因为做一件事情,总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如果家长好好动动脑筋,让孩子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能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阳阳是个顽皮的孩子,好奇心强,写作业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帮助阳阳集中注意力,每次阳阳写作业的时候,家长都把他的书桌收拾干净,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拿走。这个办法很管用,阳阳比平时快了将近1小时。妈妈总结了一条学习成功的经验,写在了小黑板上:“写作业前,收拾干净书桌,能提高写作业的效率。”妈妈鼓励阳阳主动总结有利于学习的经验,写在小黑板上,每天常看看。如今,阳阳的小黑板已经放不下那么多的学习经验了,妈妈鼓励阳阳每次要写新的学习经验的时候,可以先把旧的学习经验写到笔记本上,然后把黑板上的擦掉。这样,就可以多看看新的学习经验,旧的每个月看一次就行了。聪明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改变错误的做法,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家长帮助孩子获得了进步的能力,孩子对家长是非常感激的,进一步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五篇: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这个一个网友发给我的一篇文章,很值得一读!
批评为什么不管用-----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离上帝太远了吧!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下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
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1无用的批评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
嫌口渴?哼!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2什么时候批评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
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3应该批评什么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4怎么进行批评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2)重犯要约定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3)再犯要惩罚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