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知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校二年级二班开展了自主合作型学习小组的课改实验。自主合作型学习小组分组的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各项管理规则使课堂及课下学习活而有序。
自主合作型学习小组课改实验的背景与意义所谓的“自主合作型学习小组”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学习的形式和途径,。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在分组实验中,我把全班学生打乱,进行混合编排。按优1中2差1的搭配四人为一组。每组1、2、3、4、号编排,4号为学困生。组内其他成员要尽力帮助他。我们班被分为20个小组,每个小组定一个学习组长,纪侓组长,卫生组长,记录员。
二、教学流程
今天,我在执教二年级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时,采用了“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围绕目标自主学习——落实目标小组合作——夯实目标分组展示“的环节进行,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这样的教学结构在小学低年级可以放手试用。
(一)、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一直提倡“以生为本”,怎样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首先就应该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入手。虽然二年级年级学生年龄小,但也积累了而一些语文学习的经验,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来自主拟定学习目标,教师只是进行补充就好。一般来讲,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确定最基础的学习目标,如识字,写字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解决一些文本问题,等等,教师往往只是需要补充一些单元目标或课文独有的目标即可,这样也能引起学生对这些特有目标的重视,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目标。
(二)、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拟定了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板书出来,或让学生记录下来,然后逐条目标进行学习落实。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给足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4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只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毕竟,一节课不在于老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会了多少。而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还能发现自己哪些学习目标达成不够,有哪些疑难问题,等等,为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
(三)、小组合作落实目标。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要发挥好三大职能。一是检测基本目标落实情况:即让小组内能力较强的1号2号检查3号4号组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帮扶,如对易错难认的字进行强化指导和记忆,对于书写错误的字进行纠正,对朗读中的问题进行纠正,等等。二是进行疑难问题的探究:即组长召集组员针对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如内容的把握,故事中的道理体会,等等,做到博采众长,集合大家的想法,其实作为低年级关键是培养学生爱思考会表达的兴趣和能力。三是朗读训练的落实:即让学生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组内朗读训练,可以是组长领读,也可以是大家先边朗读边讨论,再集体进行朗读训练,等等,关键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积累语言。
(四)、小组展示夯实目标。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在展示环节中,最好是引导学生采用组间PK 的形式进行,同时依照学习目标逐一进行展示活动,同时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组间也力求展示机会均等。如:基础知识侧重让小组的3号4号展示,问题交流侧重让1号2号展示,对于朗读则可以采取小组团体展示,也可以进行组员展示。展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二是夯实“双基“,夯实学习目标。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针对难点、易混点应进行精讲点拨,同时要注意用好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细则
1、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
(1)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优秀作业、良好作业、合格作业、较差作业分别得 5、3、2、1分。不交作业者减5分。
(2)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导学案、保存导学案的情况,导学案完
成情况与作业等级得分相同。
(3)教师评价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对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代表小组发言情况,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小组学生纪律情况,差的酌情减1~3分。
(4)教师评价学生各类测试情况,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记分5、3、2、1分。
2、组长评价内容与方法。
(1)组内设组员情况记录本用于记录小组和各组员加减分情况。
(2)评价组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桌上物品摆放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课堂及自习纪律、劳动卫生。以上各项完成不好、不积极参与、违纪或劳动不积极、卫生较差者,酌情减1-3分,一周一总,作为评选优秀组员的依据。
3、奖励办法
每周汇总各项检查结果,各班每月评出三个合作学习明星小组,五名课堂积极参与之星,学校给予表彰,同学个人的量化成绩与期末评优选先挂钩,并计入个人成长档案。对后进小组,各班给予相应鞭策,促其进步。
四、存在问题
(一)规则不明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课堂一片热烈。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组员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甚至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时间不足在教学中,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评价不全小组活动后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发表个人看法。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另外,班级人数过多,班额过大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儿语文教学的实验收获,当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不断改进。不过,我相信,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围绕这个目的开始教学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能得以提升。
上市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 [复制链接]
合作学习小组激励评价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1.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体现小组间人数均衡。每组人员以4人为宜,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小组具体人数。
2、优等生和学业不良学生比例均衡,体现小组内优等生、学业不良学生之间的合理搭配,各小组学优生、学业不良学生所占比例相等,尽量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3、小组成员之间综合能力均衡。体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计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理解记忆能力等能力配置尽量均衡分配。
4、合作小组的建立要充分发扬民主。当学习小组的整体搭配有明显差异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直到学生认可为止。小组内的分工协作以组内成员的民主意见来决定。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及学习评价
1、数学优等生数学组长。语文优等生为文科(语文、英语)组长。每个小组可设立记录员1名。
2、采取小组内民主推选或教师指定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每节课前20分钟倾向于优等生、中等生讲述或展示,后20分钟侧重于边缘生和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报,目的在于检查边缘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把学业不良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展示形式
小组成员均有小黑板板书内容(预习成果、问题或者讨论结果),当本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不完整时,本小组成员能主动补充,且能认真倾听其它小组的见解或补充意见,而展开讨论、辩论。讲述者的神态、声音、语言、逻辑性,推理性便于其它同学接受。所展示问题的结果准确、完整、简练,符合学习目标要求。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
自主合作学习采用百分制积分,其中:自主学习占40%,合作学习占40%、探究学习占20%。
1、自主学习评价(40分)
(1)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够掌握老师或小组内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回答或板书正确。且作业数量符合要求,格式书写规范。(6分)
(2)能够按老师或小组的要求完成预习任务,生成预习成果并能在预习过程中发现具体的问题。为探究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7分)
(3)小组全体成员都能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能生成新的问题。(7分)
(4)课后能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对于有困难的问题能主动向小组成员或老师请教,对出现的错误能够在小组成员或老师的帮助下予以更正。(7分)
(5)小组内成员能够按照学习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任务,主动在小组内展示背诵、默写成果。(7分)
(6)完成老师或小组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在课余时间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和新知预习等学习活动,并能将学习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6分)
2、合作学习评价(40分)
(1)合作学习有效,合作气氛热烈。(6分)
(2)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投入,主动发表个人见解。(6分)
(3)合作小组能有效的关注学业不良学生,小组内的优等生和中等生能积极地关注边缘生和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合作、指导、帮扶意识强。(7分)
(4)通过合作学习,学业不良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并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愿望,并能以板书形式展示出来,且能较流利地进行叙述或讲解。(8分)
(5)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顺利地解决与讨论问题类同的问题。(7分)(6)优等生和中等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类同问题。(6分)
3、探究学习(20分)
(1)小组内优等生、中等生能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供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探究、讨论遇到障碍时能够主动地请教老师。(7分)
(2)能认真倾听其它小组成员关于探究问题的意见并能展开讨论。(7分)
(3)对老师布置的探究性问题能主动的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生活实践中寻找答案,并能在小组内及全班进行反馈交流。达到资源共享。(6分)
五、合作学习小组积分、奖励办法
1、设立合作小组评价积分表,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设立。
2、根据《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积分细则》,由科任教师当堂记载积分,下课前公布小组得分情况。
3、班主任每五周汇总一次合作小组积分,学校对各班小组积分处于一、二名的小组长及小组成员进行奖励,受奖人数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30%。
4、期中、期末检测成绩按小组登记,并以小组成员总分的平均数为依据,进行评比,按50%的比例记入小组积分。
四、存在问题
(一)规则不明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课堂一片热烈。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组员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甚至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时间不足在教学中,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评价不全小组活动后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发表个人看法。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另外,班级人数过多,班额过大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儿语文教学的实验收获,当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不断改进。不过,我相信,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围绕这个目的开始教学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能得以提升。
1、课堂教学“四步式”
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一个学期探索研究,我们从中归纳出带规律性的成分,逐步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四步式”。
第一步:自主学习——自主初学感知环节 第二步:寻问探疑——积极参与探究环节 第三步:互动研究——互动交流讨论环节 第四步:揭示规律——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2、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站在教师教学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图示如下:
在教学当中提倡老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四步”式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用学习等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面以《浅水洼里的小鱼》(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来探讨具体的操作。《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讲一小男孩为了挽救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而去捡鱼的一件事,目的是树立小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课文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小孩男为什么要去救鱼,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 片断1:
在课前教师已布置了学生自学预习,完成了《自学卡片》。师:通过初步自学,同学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把自己在预习当中所理解到的信息大胆地表达出来。有的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有的知道了一些词语的意思,有的回答了课后的一些问题等。学生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之间交流马上解决了,有些问题留在课堂上解决。学生表达了在自主初学过程当中所理解的内容,也提出了比较多的问题,次要的、容易解决都在学生互相启发中自主解答了。
(二)“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 片断2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帮助同学解决在预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自读后,再次互相启发,基本解决了之前还未能解决的疑问。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的了那么多,还有想知道的吗? 生1: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会怎样?
生2:鱼儿那么多,小男孩子为什么还要去捡鱼?
师:对呀!同学们,小男孩为什么要去救鱼?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在检查了预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再自主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感知,让学生解疑、质疑,给了学生质疑空间和时间。在对话中,提炼中心问题:“小男孩子为什么要救鱼?”,有了学习方向。
(三)、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 片断2:
师:小男孩为什么要去去捡鱼呢?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这个画面?四人小组找一找,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水就会被太阳蒸干,这些鱼儿都会干死。”我知道这些小鱼都会被蒸干,死掉。
师:从“蒸”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1:“蒸”就是用火烧一样,太阳像火一样会把小鱼蒸干的。生2:小鱼会很难受的,得不到呼吸!
生3:小鱼心里是多么的害怕,多么的痛苦!生4:小鱼想得到帮助,回到大海。
师:小鱼儿真痛苦啊,我们读出感情来。(学生富有感情地读)师:小鱼儿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将永远见不到你们了,请你们不要伤心。
生2: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听你们的话,跑到岸边上玩,现在回不去了,我多后悔!生3:上天啊,请来帮帮我吧,我就要被蒸干了,我真的很想回到海里。师:原来每一条小鱼儿都想活呀!
在片断2中,老师围绕着“小男孩为什么要救鱼?”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品味揣摩“蒸”字,加强体验小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的焦急、无助、恐惧、后悔、求生。学生思维活跃,表达充满个性,感受无数生命在呼唤,所要救鱼。片断3: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师: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生1:我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生2: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生3: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 师:同学们真会体会,都成了学习的小主人了,真捧!师:小鱼跃进了大海,小男孩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1:仿佛看见鱼儿回到自己的家园了,见到了爸爸、妈妈,多开心。生2:看见了可爱的小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玩着。生3:看见了小鱼对它的同伴说,是一个小男孩救了它。
师:正因想到这这些更加坚定了小男孩救这可爱小鱼的决心。谁读出“救鱼的决心”来。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读出了感情。
在片断3中,也是始终围绕着“小男孩为什么要救鱼?”这一中心问题开展学习。老师让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自主读句子,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研讨当中发表自己的有个性体悟的见解。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体会到小男孩抢救鱼儿的坚定决心。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创新。片断4:
师:为什么鱼儿那么多小男孩子还要去救?谁在乎?
(开展四人小组学习,先组内自读,后组内议论)师:谁来说一说,谁在乎小鱼?
生1:小鱼自己在乎,因为他下想死,要回家。
生2:还有大海在乎,大海是小鱼的家,大海有了小鱼才更加美丽。生3:还有小鱼的爸爸、妈妈、家人都在乎。
生4:小鱼儿的老师、同学都在乎,希望它回来学习呢!
师:是啊,小男孩知道小鱼儿在乎它自己的生命,还有它的亲人、朋友同伴、大海等等一切都在乎小鱼儿的生命,所以小男孩不停地检鱼,扔鱼。师:谁来读出小男孩十分在乎的感情!
生1读: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学生读出感情,体会到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
师2:你把省略号都读出来了,真好!就是因为小男孩大家都在盼着小鱼儿回家,所以他不停地捡鱼,扔鱼。谁再来读? 生2读:略。
师:你把“这一条”读得真快,读出了小男救鱼在呼、急迫的心情。因为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啊!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读出对生命的渴救之感情)老师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假如此刻也在沙滩上你会怎样做?
生1:我会与小男孩一起捡鱼,扔鱼。因为它的爸爸妈妈同学老师都在等着它回家!生2:我会用力的把小鱼扔回大海。如果小鱼儿死了,它的亲人朋友都会十分的伤心。
生3:我会大声叫人们一起把小鱼扔回大海,挽救所有的小生命。因为一条小鱼儿就是一个生命。
师:是同学们,看来你们都读懂了小男孩的心啊!
在片断4中,还是围绕着“小男孩为什么要救鱼?”这一中心问题来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创设情境、对话,增强体验,深刻明理,让学生感受到有生命在渴求,明白到挽救生命的意义,明白一条小鱼儿就是一个生命的道理,解决了“小男孩为什么要去救鱼”这一中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这一过程当中始终体现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地位。
(四)“获新知求创新”中“化解问题” 片断5: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小鱼儿被送回到大海的动人情境。师:小鱼们现在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
生:谢谢您小男孩,您把我送回大海,让我与爸爸妈妈团聚。师:这是生命给带来的„„ 生:这是生命给带来的幸福!生:这是生命给带来的亲情!生:这是生命给带来的温暖 师: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
生:谢谢您小男孩,我现在可以各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了。师:这是生命给带来的„„ 生:这是生命给带来的快乐!生:这是生命给带来的友情!师:你还想对小男孩说什么?
生:谢谢您好小男孩,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您给我的,太感谢您了!师:这是生命给带来的„„ 生:这是生命给带来的生命!
师:对呀,同学们,生命是自己的,同时也是大家的,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
老师创设情境,展现鱼儿回到大海时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生命的个性化理解,激发对他们对生命更深更高的感悟,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这就是在“获新知求创新”中“揭示规律”。课堂变成一个洋溢着“生命”的课堂,达到创新性的理解目的。
“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互动研讨交流中求解问题,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化解问题。体现学生的“学”、“问”、“研”、“创”四环节,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得扎实,学得创新。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强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实现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初探
黄花小学
孙玉芳
第二篇:小学思品课“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思品课“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龚路中心小学思品组
面向21世纪,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小学思品课“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能规范教学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一、在小学思品课上构建“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1、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思新的教学模式。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小学思品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学校德育的灵魂和核心,它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它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指导道德行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涉透在一切学科教育中,并直接体现出来,作为“素质教育灵魂”的德育工作,其主渠道小学思品课更应贯彻执行。
长期以来,由于思品课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但道德行为的规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传统的思品课总是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愿不愿意,能否接受,只要把道德观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做才对,那样做不对。”认为这样就完成教学任务了。长期这样下去,必然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只会划一地思维,划一地行动,悟性、灵性统统都被禁锢起来了,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了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令人生厌的说教课。要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就必须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一“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2、贯彻《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需要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主动学习”、“勇于创新”是小学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其教学原则中指出:“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其教学方法也指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避免单纯背诵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思品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都要求在思品课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思品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思品课上多培养学生一点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自主创新人才。
二、“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及流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的经验基础上,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围绕某一主题所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的能体现教学规律效能的教学活动的规范形式。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创新的教学思想,自主创新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是自主创新性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因此,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用具体的教学行为来反映自主创新意识的激发。俗话说,无规矩便不成方圆,学生在教师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长期以往不断地规范和完善,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便发展起来。
“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指导定向——主动探究——整合优化——诱思择法——自主评价”。
1、指导定向,引导学生确定目标.
所谓指导定向即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实际的具体学习目标,进而使学生学会自己建构学习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以指导,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长期的努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定向和定标两个阶段.定向即是为学习确定一个基本的方向,这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从课题的标题中就可以了解大概.如《做事要有始有终》,一看课题就知道了学习的方向是要解决做事要有始有终.而定标却相对较困难,因为具体要学习什么,通过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每步学习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才能把握。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方向,然后还要指导学生确定教学目标。以笔者所上的一节思品课《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例,在引入新课时,教师采取了放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的录象的形式,让学生从画面上直观初步感受到祖国尊严的存在,从而自然导出了本节课教学的基本方向——为了祖国的尊严。在放录象时,教师又摒弃了以往惯用的要求——认真观看,而强调的是学生可以用语言和动作来自由表现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相互交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设的看录像这一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积极,充分地感知。接下来,教师用一段总结性的话语概括了学生感知到的理性认识就是祖国的尊严,然后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为了祖国的尊严》一课,围绕这个问题,你们想学习那些内容?”这样引导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什么是祖国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认识水平提出了相应不同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对学习提出的学习目标稍加整理和归纳后说:“为什么要维护祖国的尊严?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呢?北京有个叫梁帆的少先队员就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这样就把教学目标指向到与课文内容的学习有关的学习目标当中去,帮助学习明确了学习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2、诱导与主动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要注重一般性学习策略的指导,更要在教给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探究。在探究中,一方面教师要将提示的方法和相应的诱导使学生得到深化,并体现其效用;另一方而,学生在探究中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老师的诱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和发展。在学习《为了祖国的尊严》以往的教学是教师逐步引导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把结论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粱帆是怎样维护祖国尊严的,学生通过对粱帆言行表现的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尊重国旗就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也就是爱祖国的表现,为了深化道德观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为什么要维护祖国尊严,我先让学生谈认识,在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的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听徐悲鸿的故事,诱导学生探究认识到祖国尊严一个人尊严的关系,从而深化了道德观点。
3、整合优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合优化即是指导学生将问题,知识和方法综合起来,将知识与其应用的条件和背景结合起来,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将学习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成效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将活动教学与认识教学结合起来。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使学生突破思想束缚与思维定势,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方法.使学学掌握解决问题的多利武器,以独立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去探索,合理评价自己的解决策略最优化地解决问题。在这节思品课上,巩固道德观点维护祖国尊严的例子有很多,在学生知识了解有限的情况下.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补充大量的事例以拓展观点。而这节课我采用了送资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这就教给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查资料。学生得到的知道是自己主动获取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老师只不过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体现了主体教育的思想。
4、诱思择法,培养学生多种选择方法的能力。
诱思择法就是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选择适合确定目标的方法。在思品课上即是辨析导行的教学环节。以《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例,在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维护祖国尊严以及怎样维护祖国尊严后。为了让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观点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我把课后的议一议安排在诱思择法这个环节中,也就是让学生根据道德观点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我还是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导行方法的选择上,鼓励允许学生有多种方法,以培养其创新性。
5、自主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自主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学习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以激发上进心。这种评价比他人评价更能引起自我负责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上《为了祖国的尊严》一课,在课结束前.我让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实则是对本节课道德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这种归纳与总结不论是道德认识上的,还是道德情感与行为上的,均为成功的情感体验,因而势必激发自主创新的动力。
三、实施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自主性”与“创新生”的关系。
自主性即是人的主体性特点的集中表现,也是逐步迈向创新的重要条件。“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本身就强调独立思考,大胆探究,自己作主,独劈奇径: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创新是自主的反映,自主本身强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和探究,没有创新将无从展现自我。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关系,才能使思品课获得实效。例如笔者曾上过一节思品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在学生已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用别人的东西要向主人借,并及时归还的道理后,为了强化观点,指导行为,我在导行部分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老师让王芳到图书室借今天的报纸,要把报纸上的新闻念给同学们听,王芳来到图书室,发现图书室的老师不在,而今天的报纸就放在图书室老师的办公室上,如果你是王芳,应该怎么做?按照惯例,学生根据本课的认知观点很快得出的结论是:不能随便拿。应等到老师回来。但在“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就允许并鼓励诱导学生应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出既没有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又借到了报纸这种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正由于有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创新性的完美结合,才使思品课取得了实效。
2、明确操作要领自主创新实践。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的,因为教学的内容,对象是十分具体的,也是千变万化的,“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提供了改革原有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因而在应用时,要根据教师本身,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要机械搬用,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自觉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第三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主要是:激趣,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质疑,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习信息反馈等。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实施策略
21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通讯便捷化、教育终生化日趋深刻的社会。为了适应这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每个社会个体都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新环境下自我寻求答案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未来社会将日益显现出“学习化”与“创造性”的特点,这必将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毕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实现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卢梭也是自主学习的拥护者。他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一切学问的开端。我国《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述,就是强调自主思索的作用。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
(一)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者认为,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其实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认为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应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应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1页(共7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什么内容应该有学生先学,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为在教学中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已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或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摸索。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动态把握自主学习进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在教学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这样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注视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个新型——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认为教师的“教”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作为起点与归宿。也就是说,最终以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上,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是必需的指导者、辅助者与调控者。
(二)要动态把握自主学习进程
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手段,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刚开始学的时候,通常由于知识较少,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训练,必然在学习和自主学习两方面的进展都很缓慢,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这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要在具体教学中考虑到。在自主学习的后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会将自主学习的策略内化,使之成为自动的过程。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会明显缩短,学生回自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课程的内容目标得以不断实现的过程,并且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面对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要想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少、慢、差的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优化学习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学习的灵魂。因此,教师要研究认知规律,研究思维发展的规律,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时时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摸索出一种以育人为根本,以调动学生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自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读,创造和谐、融洽、平等、最佳的求知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可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创设与课本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课堂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言,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生互相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听他们发言,并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摸摸他的头说:“我很想听听你的理解,你能说一说吗?”或“没关系,你理解多少就说多少,说不出来的地方大家为你补充。”
教师有技巧的导学与和蔼亲切的话语,优美适度的身体动作与恰当丰富的表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系、热爱、期待、提示或肯定,并化为激烈的学习情绪活动,从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气氛,创造最佳的求知气氛,以顺利完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与知识的传递。
(二)自学、质疑,教师要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自主学习,概括的说就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教学目标上,课堂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制定,教师仅在“那些指引终身的基本价值方面,始终要有极大的坚定性”。
2.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设计学案进行导学,让学生借助学案,尝试自学;反馈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求学习规律。
3.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创造性地选用教学内容,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或指导其去寻找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4.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包括学习过程各环节的指导,提出提高学习能力的指导,发展非智力因素等。
5.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建立开放性课堂,“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
此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圣贤对于学习、思考和疑问的关系所做的精神论述。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思维、主动质疑,就能一改“被动接受”的“万马齐喑”局面。这对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志这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积极思考,去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教师应精心激疑、设疑:
激疑,力求制造悬念,使注意力集中,思维兴奋,有利于接受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但力求符合孩子的求知欲,正中下怀,使教学顺利展开。这就是设疑了。设疑也许学生的质疑不能包含学习重点的全部,因此,教师可将学习目的、重点难点都提炼成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想学生发问。尤其对课文的关键语句更是得重锤敲打。设疑启发学生自学上一门教学艺术,其间我们要注意:
1.设疑要紧扣课文重难点。2.设疑要明确,要有启发性。3.设疑要难易适度。4.设疑要有递层性,问题由浅入深,联系紧密。5.设疑要扣紧学生已知与未知的交接点,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6.设疑要新颖有趣。7.设疑要对教材深入研究。
(三)讨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其自学效果也不尽相同。通过自学,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是略有所悟,或是不得要领,或是全盘错误,这当再来听教师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
较深刻。所以,训练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堂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或领座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在讨论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指导学生讨论的思路与表达方法,指导他们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关系,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也是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也以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或自己致意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也可以采用组织学习互助组。互助组除了在上课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在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四)学习信息反馈与评价,检测学习效果
学习,是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无能到有能的过程,那么,采用反馈手段,则是使这个过程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点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可以从以下方法: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尽量做到当天了解,以便根据作业情况和存在问题,或者对学生进个别指导,或者在课堂集中解答,不使问题累积起来。
2.课上留几分钟进行小练习
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可即使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针对他们的问题予以再一次的指导和帮助,直到克服困难,结局问题为止。在教学中,我发现利用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具有许多优越性。比如,信息传递最迅捷;有利于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利用练习作业不会像课后作业那样增加学生的负担等。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查、评定
这一方法具有评定、反馈、预测以及激励功能。尤其是激励功能,它可以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评价中,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过程,使评价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共同反省教学经历,形成共同谋求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
(2)教学评价要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要注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3)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它是建立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是在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检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去探索人的价值观、活动方式以及培养认识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从注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与传授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而非是“应试教育”。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充分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动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激发求知兴趣,开启学生动机
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很探究之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和愿望。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起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精心营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求知。
2.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励的措施主要有:表扬激励。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适度,要有的放矢;成功激励。教师可以用成功来“引诱”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感兴趣。可采取分层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考。
1.激活学生思维
比如,可采用实验法、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训练思维策略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自我质疑、科学猜想等,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思维策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课堂上的“贵宾”,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烹调他们的“美味佳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我们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这课堂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尤其是教师自身的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交流与升华,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
[2]肖温雅,课程模式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探索,2006
[3]范诗武,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3
[4]郑金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7]温寒江,论教师素质,燕山出版社,1991
[8]王宝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9]高谦民,小学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将要完成的时候,想要说的感谢很多。这篇并不太长的论文,不仅使我想到近半年来的艰辛工作,三年来的函授生活,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的一个句号。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迷惘的学生成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
一次次的失败,一丝丝胜利的曙光,导师鼓励和指导引导我走过了这最重要的时光。仅以致谢的方式远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没有恩师就没有这篇论文的完成!
本论文中的思想来源于许多方面,感谢文献图书的作者们、感谢出版社。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朋友们,我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这篇论文表述更加清晰,对发现的问题给出更加合理的修改方案。祝愿他们笑容常伴,学业、事业双丰收!
感谢我的亲人,正是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使我能够安心学习。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研究(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语文工具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本课题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就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2、研究动因
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最富灵性的智慧火花。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以基础性、工具性为特征的语文学科教育,更要求改革创新,以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就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由此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冲突对立;另外,教学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创新教育的理论,有助于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途径,有助于培养符合21世纪人才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3、指导性理论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创新性的学科。语言是思想交际的工具,而创新是思想的智慧之花。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创新的课堂。从历史来看,语文教育史也是一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历史。叶圣陶、吕叔湘等一批老教育专家,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指导和推动了语文教育的改革。
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培养。可是,语文教育被许多干扰因素左右着。语文是应试教育中受害最大的学科。基础教育成为机械、死板的纯技术训练,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原理,探索语文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模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方式。
2、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3、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培养人文精神,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素质。
三、研究的原则及构建假说。
1、课题研究的原则:
1)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一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代之以“应需”教育,着力于学习方式的指导。
2)整体性原则。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克服重书面语言的倾向,着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发展的评价原则。不以书面的考分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更着重考察语文素质是否真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潜能是否被充分挖掘。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发挥,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第一标准。
本课题的构建假设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创造之空间,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之过程,使学生成为创造之才。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要求:
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改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儿童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以学生为主体,做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人道、平等、民主、和蔼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蔼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理解应该是双向的。顾名思义,“双向”是指教师理解
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良好的品德,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要具有一颗善良真诚的爱事业、爱学生的心灵,要充满人道主义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学生的品学取决于教师的德才,要想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2、新颖的授课方式,是获得学生尊敬的源泉
语文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叶圣陶语)的观念,去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使语文课成为“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语文课的新颖是它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从而获得学生的尊敬。方式有很多,比如:
(1)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
课前三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教师提供的信息不能很好的吸收,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进行收心教育。况且,学生为了这三分钟的演讲,在课外会作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能引起别人兴趣而又少有人知道的资料,练表情、练语调、练语态……以期在台上展示一个完美的自我,这不是可以一举多得吗?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逐步提高,还可以促进课堂片段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
(2)定期召开辩论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课堂必须面向社会生活。定期召开辩论会,可以调动学生的社会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知识积累,可以提供一个广阔而自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化妆和伪装,只有实感与真情。论题由学生提供,师生共同商议,真正达到了教学做的合一。学生感谢教师的别出心裁,教师感谢学生的新颖独到,师生感情其乐融融。
(3)适当开设“汇报课”
汇报课是指学生在个体自学的基础上,在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交流所得的内容,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汇报自学所得。汇报课前的自学过程,探讨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的过程。而自主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灵魂,也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这样做,既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变传统的“说教式”为“交流式”。
(4)适时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课:
一说到要开展什么竞赛,学生总是激动万分,此时此刻好胜心胜过一切,哪怕失败了,也一定会再接再厉,下一次一定要赢回来。这样,他们就一定会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开展这些语文竞赛活动,如诵读竞赛、写作竞赛、听说竞赛以及综合竞赛等。诵读竞赛,包括读和诵两个方面。读有读的比赛,比如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红领巾读书大赛等;诵有诵的比赛,比如普通话朗诵赛、诗文朗诵赛,赛诗会等。写作竞赛的种类主要有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改错字比赛等。
(二)完善教学目标:
1、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一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课程标准体现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佐证。
2、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上,新课程不仅明确提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要求,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各项目标之中。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强调“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努力体现课程性质,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三)变革学习方式: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训练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疑问,在读书时体会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在讨论时能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做到主动质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人的感官到思维上产生内在的连动,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采用多种连动方式调动各种器官,做到手脑并用。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创建多维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凡是能通过互动学习完成任务的,我们应该设计安排互动,提倡“三主”、“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所讲的内容有异议,课堂上都可以讨论和争辩。教师应大度、有内涵,对不同意见不横加指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给学生
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能促进语文整体素质的发展。
(四)改革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自主创新学习”课堂评价强调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的参与,因而评价教学应以学生参与为主要依据:
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要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间要民主,做到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2、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善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率应达90%以上。
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自己活动的时间(读、写、议、算、操作、演示、板演)不少于2/3。
4、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式多样地参与。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5、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提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普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6、学生参与的效果。在掌握知识方面,当堂课的合格率应达到9O%以上,优秀率达到7O%以上。同时每节课要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研究过程中,既要站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广泛地吸收学科理论,又要善于从国内外各种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提炼。理论研究和学习应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课题研究分成以下一步几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 课题设计、论证,学习有关理论、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营造研究氛围,探究语文学科创新教学方式。
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总结提高阶段,组织结题鉴定。
2、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活动制度,坚持每月、每周开展研究活动。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科研方法,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
3)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
第五篇: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
彭瑜
本文探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往课堂教学的大量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作指导,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有别于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反思,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全民教育,即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终身教育,即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素质教育即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我国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正是顺应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冯忠良的结构一定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个别化学习理论等。鲁纳提出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苏贝尔的“有意义 的接受学习”理论,在于探索掌握学习的有效策略;班斯基探讨的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友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改革,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探索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近几年推出了诸如“诱思探究”、“双主”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建立,为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教育中“媒体”的重要 “未来教育人脑十电脑网络”,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对未来教育做的论述。新的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由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来复制和移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面授教学,甚至是复制和移植“填鸭”、“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互动教学网络的发展,无疑为多媒体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也为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究和扩展提供了机会。由于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全面、量大、实时,填补了教科书的不足,开发了教学资源,尤其是开发了与学科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方面的教学素材,同时,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在网络氛围下师生、学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是以“教”为主,也可以是以“学”为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进行认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建立起理想、全面的互动关系。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核心内容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也由单调的学校教学、广播电视教学向着依托互联网资源、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的制约课容量较小,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得有能力的学生常有“吃不饱”的感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因素,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各种智能因素,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单纯讲授知识的角色解脱出来,变讲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网络补充”、“网络增强”、“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地选择。
课堂教学方法的小结
彭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 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我们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有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当然,这样的角色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必须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变成了场外的“导演”,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现代教学活动应该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二者构成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与“学”在随时变化,以适应课堂情境。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日趋多样化,这样就极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发生“教”与“学”的换位,即学生教,教师学。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中心。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在信息化的今天似乎更有价值。
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肯定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对网络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思维的建立是有帮助的,但是怎样把零散的知识整合成知识体系,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与之适应的教学策略。
(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策略,仍需进一 步研究。
(3)“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延伸,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有可能要对学生进行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管理。
(4)“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优化教学。(5)“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问题。首先,在学校专题网站的建设中,怎样体现网络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样滤除互联网上的冗余信息、干扰信息,尤其是黄色信息。其次,教学课件中的网页设计问题,既要丰富多彩,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界面交互的灵活性。
(6)“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解决学校、家庭和社区 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
总之,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应用网络技术教学 只是其中的一种运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互 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主要的是让计算机成为一种象纸和 笔一样的常规学习工具。让学生掌握适应数字化社会的生存技能,是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素质教育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正是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所追求的 目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包括以上所提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包括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